標籤:

什麼叫做「膠片味」?


膠片味有嗎,有啊,柯達Ektar和Portra系列,富士RDP和RVP,每種卷都有自己的發色傾向,根據場景選擇不同的卷方能發揮長處。

但是很不幸的是,有許多無知的人把民用負片加劣質沖洗和底掃綜合得來的偏色的沒法看的片子叫膠片味。一方面大家翻翻老照片,便宜的膠捲其實都有這毛病,貴的專業卷……不好意思我爸當年沒錢買……另一方面嘛,大家猜是為什麼。
反正這種味道要是放在當年交差是要被客戶和老闆打死的。


如果說現在(2015年)還有人在強調膠片的寬容度的話…

民用膠捲在曝光容錯度或者曝光寬容度exposure latitude,以及動態範圍或容納明暗的能力,dynamic range方面,同數碼相比已經沒有什麼優勢了,特別是對135而言。

只是色彩表現上有其獨特性。

非民用的話倒是可圈可點,不過一定得在這裡討論么…?


我聞了聞沒啥子味道


說白了就是色偏,有些膠片沒辦法忠實地還原色彩,這就是膠片味。


------ 短短的乾貨分割線 ------


補(hu)充(che)開始

借用 微單可以取代入門單反嗎?里回答的一句重點

「所見即所得」這是作為一台相機很重要的標準!

相機廠商一直專註於還原現場色彩,儘可能做到所見即所得,但在膠片時代在還原色彩的技術上並不成熟,其中膠片的種類、塗料、過不過期、沖洗時的藥水比例、沖洗時間的控制等因素,都會影響最終成像的色彩質感,這種在許可範圍內的色偏各有特色,加上膠片獨有的顆粒感,我們賦予情懷稱這種風味為「膠片味」。

手上暫時沒膠片樣本,以下僅以個人經驗隨手捉幾張生活照,後期調色來詮釋概念,大家就先稍微感受一下概念吧

- 數碼直出成像,各個廠商都會調校出一套屬於自己的直出 JPG 風格,大家都說佳能數碼相機適合直出人像是對的,佳能在膚色的色相調校上做了偏白偏亮的色偏風格處理,有種白裡透紅感,在東方人的膚色來說相當討喜,但這邊說的僅只是直出,但如果閣下是拍攝raw自己做後期調色,廠商彼此的色彩差異就不大了。

- 仿 Fuji Superia 400 負片的效果,此負片有很明顯整體偏綠色調的特性,是很常見的平民級膠片

- 數碼直出成像

- 仿 Kodak Ektar 100 專業負片的效果,此專業負片號稱達到正片的等級,粒子細膩,色彩濃艷(對比上圖,比較盤子和青菜的色偏、濃艷度、對比度等)

- 數碼直出成像

- 仿 Kodak Ektar 100 專業負片,綠葉有明顯偏藍色調,小花朵有偏黃色調偏移的現象,暗部也帶冷色的感覺。

- 數碼直出成像

- 仿 川內倫子 等日式空氣感風格,高曝光、整體偏冷色調,川內倫子表示她都用120膠片拍攝,但沒深入了解她用哪種膠片

- 雖然答主已儘力模仿但,川內照片撲鼻而來的陰冷果然還是模仿不來,這可能就是她的攝影魂吧

所以,所謂的膠片味主要來自於局部的色偏!不同於數碼相機整體白平衡的偏移,不同的膠片對不同的光波會產生不同的化學反應,有的可能會有紅色往黃色色偏的現象,有的是藍色往綠色色偏,有一些可能對某些色系很敏感或不敏感諸如此類的…

了解這個特性原理,數碼成像也可以後期達到心目中所謂的「膠片味」了!

當然為應付專業需求,膠片時代也存在色偏不嚴重如 Kodak Potra 160 之類的專業負片,還原色彩的代價是這類專業片價格也較昂貴。

專業負片的寬容度是目前數位不能比的,顆粒感的味道也不是數碼機子產生的噪點能比的,所以雖然膠片拍攝對比數碼機效率不高,但還是有一群愛好膠片味的同好存在。

想要優雅體驗膠片味嗎?
手機下載個 VSCOcam 來玩玩吧~

以上です

----
個人 Flickr 和 instagram,請多多指教!


膠片有很多種,這是我比較喜歡的一種,自己調的,請勿盜圖。


很多時候本質就是膠捲/底片掃描儀的默認模式
部分時候根本是膠捲/底片的本身色彩傾向
或者過期導致色偏
或者室內卷用於室外拍(反過來也是)的色溫偏移
或者沖洗過程中導致各種難以理解千變萬化的色偏
或者曝光傾嚮導致色彩隨之傾向(例如portra欠曝偏藍過曝偏褐)
很少會跟鏡頭有關,鍍膜也是
基本不會因為機身問題而變化

就是膠捲在整個拍攝過程中都可能會出現各種偏差,就像潘多拉魔盒一樣…………我說的是賣首飾那個潘多拉一樣坑爹和令人著迷


就是00年那個年代,去街邊彩擴出來,拿在手裡沒有絲毫偏色的照片的味道。

眼睛尖的愛好者能品出來膠片的調子很贊。

當然大部分人覺得和數碼沒區別,甚至遇到顏色準確的膠片掃描檔還要噴一下。

對於這種人,我只能送你們一張圖:

另外看到有人提VSCO,VSCO手機版是完全沒有膠片味的。LR預設效果好很多,但也只能說形似而不是神似。在一定程度上模擬了膠片的S-Curve特性,但是因為數碼感測器本身採樣特性,想要完全達到還是差得遠。我認為VSCO是很好的一套預設,但是要說模擬出膠片味,並沒有。

這兩年看到最好的能反應正統膠片味的作品是La La Land,最近藍光應該出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搜索下載看一看。尤其是拍樂隊舞台的那段,看一眼你就知道數碼差了多遠。高飽和 / 大光比 / 人物膚色 這些東西是膠片拿手好戲,這方面數碼還嫩。不要迷信任何對比參數,什麼動態多少檔,寬容多少檔,色域多寬,都沒什麼意義。看成片就好,視覺感受就是舒服,沒什麼好說的。


要是怎麼都看不出來的話,就不要關心膠片的任何事情,也少打嘴炮,安心拍數碼去就好了。道不同不相為謀嘛。


補充一下,還有每款膠片特有的寬容度。 大部分負片都能留下普通數碼CMOS感測器無法達到的寬容度。當然如果你試過優秀的反轉片,比如風光專用的RVP 50,用了最細膩原料製作的反轉片以及研究了很久的配方(色彩風格),影調,那絕對是目前的CMOS不可能實現的程度。

可以找一些用RVP 50拍攝的風光片,就再也不會覺得膠片只是為了裝B了。


對了,還有一個特徵,習慣數碼攝影的同學如果經常用直方圖,從0到255總會有不同的信息分布。在數碼CMOS感測器上,存在絕對黑(0)和絕對白(255)。

但是在膠片上不存在絕對的黑,以及絕對的白。人類無法製造這種物質。這也是膠片味的很重要一點。


其實是膠片過期和沖掃質量差導致的色差。。請看十幾年前的照片,哪裡有膠片味?


是一種情懷 情懷都懂吧?知乎上大神分析的都很透徹了,當照片拍的不咋樣的時候,就會拿什麼膠片味道啊這種情懷似的東西來忽悠人了。


我是膠片攝影愛好者,但我愛的就是膠片呈現的色調。(其實就是偷懶 PS 太累。:-D)
在我看來,用傳統膠捲去拍攝,你就要付出許多時間和金錢。而得到的卻是數字信息影像。也就是說繞了個大彎又回頭。當然,樂趣是一回事,答案又是另外一回事。
膠片呈現的色彩給人就是一種安靜祥和的感覺,暖融融的,感覺就像很久以前的時光,帶著親切感。
還有樓上說什麼過期膠捲的,我都懷疑你們用沒有過膠片攝影。還有那個模擬的,那個明明是PS後期調製出來的,你去用膠片拍拍,不管用哪種,也不絕不是你那種色調!!!!!
下面奉上幾張我拍的用愛克發和FUJI膠捲拍攝的,哦,未過期的,我喜歡的膠片色彩。


就是把膠捲湊近鼻子 你會聞見一股威威發臭的味道


鹵化銀的質感


VSCO


影調 別逼逼色彩 還有黑白呢


反對 @RoyeN的說法:膠片味就是色偏。

膠片擁有普通書數碼單反無法企及的寬容度和色域,再配合上特定膠片特有的色偏,才造成了「色彩濃郁」、「風格獨特」的觀感。
寬容度問題是目前數碼單反與膠片差距最大的一個地方,也是大多數黑白控只用膠片的原因。因為在黑白照片上,寬容度成了決定照片信息量的最關鍵因素。
=====================================================
補充:大多數人所看到的數碼照片都是一次成型後直接在屏幕上傳播的,而膠片卻是洗出來後看的。由於大多數屏幕的色域小於sRGB,因此用戶從原片(raw)導出的照片時候,常用色域也是標準的100%sRGB,導致數碼照片色彩大多數時候並不濃郁。


錢的味兒


談了又談的膠片味

膠片味的原因

·顆粒感

明顯的顆粒感、磨砂感,沒有數碼拍出來的那種光滑的感覺,

但這種獨特的顆粒感,使得照片看起來反而會有油畫的感覺

·偏色

相機廠商一直專註於還原現場色彩,儘可能做到所見即所得,

但在膠片時代在還原色彩的技術上並不成熟,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

膠片擁有普通書數碼單反無法企及的寬容度和色域,

再配合上特定膠片特有的色偏,加上膠片獨有的顆粒感

才造成了「色彩濃郁」、「風格獨特」的觀感。

整體來說,膠片照片暗調偏青綠,亮調偏黃橙,有一種幽深的意境

富士的業務卷那種「性冷淡」的小清新色,

柯達的入門卷Gold 200對於暖色調的體現,

Velvia的綠,Ektar的藍,

如此種種,每一種膠片的色彩都如此的獨特,讓人著迷。

而這種色彩在數碼上很難看到,

想把數碼照片調出膠片色,是一個非常需要技術且耗時耗力的工程

而且很容易費力不討好,畫虎不成反不倫不類

不同於耳機火電水電聽覺玄學,膠片的味道是用肉眼能看出來的,

一種獨特的風味

畢竟相較於不同人的木耳和三頻數據耳,眼睛是不會騙人的

沒有好壞區分,有的只是喜歡不喜歡

能不能有那麼一種色調和顏色,在一瞬間擊中你的心

讓你覺得 「恩 就是這個味道」

不需要感動所有人,能夠打動你就足夠了


膠片是有氣味的,你聞聞就知道了。

The smell of a roll of film fresh out of its container...

據說有的人能根據味道來大概分辨膠片放了多久。Tip: Smell Your Film Rolls to Figure Out Their Relative Age


推薦閱讀:

求推薦一款膠片傻瓜機,性能好的,價錢多少都可以。說說你們心目中最中意的傻瓜膠片機?
eos 1v hs 和eos 3哪個更適合膠片入門?
Lomography新推出的35mmDIY單反相機Konstruktor的安裝、使用體驗如何?
求教林哈夫 technika V 之後版本及區別,以及選購的建議?
想入馬米亞mamiya 7ii,想多了解一些?

TAG:攝影 | 膠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