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中「量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說一下我對答案中提到的幾個問題的看法,和我得出的結論:
1、古人只是用文言文寫作,日常交流中使用的也是大白話,與現在差別不大,所以,「匹馬單槍」這種辭彙一定會出現併流傳。我說的文言文里量詞少,是相較於口語化的白話文而言,並不是說它沒有。
2、英語里也存在量詞,可能沒有一個語種能完全避免使用量詞,但是英語里的量詞,用於可數複數時通常是省略的。而白話漢語中的量詞是多樣性的,「一隻雞」、「一頭牛」、「一條狗」,似乎通常也不能省略。而我要問的就是這種類似的 多樣性的量詞 在交流中是否是 必不可少 的,能否像英語和文言文一樣,能省則省。
3、語言和文字的首要作用在於溝通,說到底,能聽懂/讀懂、不產生歧義即可。文學不是文字科學,不能以準確作為第一要求,否則,魯迅的文章可作為病句修改題進入小學試卷。有幾位朋友的答案說提高了漢語言表達的準確性,這方面我覺得意義不大,你們想想,如果沒有你使用的這個量詞,是否能把同樣的意思表達出來?「給我一把槍」當然有其他表達方法。從實用角度來說,只保留一種表達方法即可。
4、對比準確性,我覺得更接受意境說。意境是個只可意會無法言傳的詞兒。「一輪明月」、「一蓑煙雨」這種用法,在英語中沒有,在白話漢語中也不能叫準確,但它給人的畫面感很強,生動傳神。這方面的意義比準確性要大得多。
5、還有一種說法,音韻學。為了填音,湊字數或韻腳。
6、但是,常用的能傳達出意境的量詞畢竟是少數,大多數量詞(比如上文提到的 多樣性的量詞 )是無此功能的,我們討論量詞的意義,不能以個案為例。從實用角度來說,辭彙量越精簡越好,聽懂了算;從文化角度來說,一部分量詞還必須要使用。其實說到這裡,說的就有點像文言文了,在某些地方一定會出現量詞,但是用量比白話文少很多。(估計魯迅也是因為處於文白交替的時代,紹興人又不像北京人一樣,改用白話文寫作得心應手,所以才有那麼多現在看起來很蹩腳的詞句組合。)
7、綜上所述,量詞的存在還是有意義的。=========================================================================小學考試里有各種量詞的填空題,但是小學畢業後對量詞較真的語文老師就比較少了,遑論其他人。
英語里沒量詞,王朔的小說里也基本沒量詞,古文里量詞也少,都絲毫不影響溝通和表達。量詞和各種同義詞還不一樣。一個小洞,甲叫它孔兒,乙叫它窟窿,丙叫它眼兒,丁叫它窟窿眼兒。從實用角度,只保留一種叫法就夠了,其他可以抹殺,但從文化角度,這就是漢語的多樣性,是特色。但是量詞,從實用角度不是必不可少,從文化角度好像也找不出多大意義。
量詞存在的意義到底在哪兒?量詞是否是漢語中可有可無的一類詞?
漢語不使用詞形變化來表達名詞的數概念,量詞首先可以輔助數概念的表達。
a. 一條狗;
b. 一群狗。
其次,與英語中正在發展的「量詞」類似,漢語量詞也可以反映名詞所指物的形態。(英語中的這些用法類似於漢語的名量詞。)
c. 一片紙;
d. 一張紙。
量詞還可以給數字以普通名詞的功能,特定的數量結構可以用來虛指。
e. 學習一個。
但是漢語的量詞還不是最發達的,西南某些少數民族的語言里有更加發達的量詞系統,甚至數詞和名詞結合的時候必須要求量詞,漢語則不必。
f. 一秒;
g. *一個秒。
量詞還有一些其他功能,比如量詞重疊可以表達「多」或「每」的概念。
h. 一個個。
漢語的名詞和動詞等也可以借用為量詞。表達容器、方式、工具等意義。
i. 一碟茴香豆;
j. 一巴掌。
單獨使用的量詞一般是省略數詞一的。
k. 搞個大新聞。
數量結構可以發揮形容詞的功能做補語,但數詞不行。
l. 批判一番;
m. *批判一。
其他的想到再說,歡迎補充
--------------------------------------------------------------------
關於題主的「結論」
1. 古人日常交流的白話和今天的白話是有很大差別的。我們所說的「文言」就基於先秦時代的口語。漢語的量詞起源於上古,比如《山海經》中「雲蓋三層」這樣的用法,層至少要說是名量詞了。而《墨子》中「十重不義」的說法,這個重已經是經典的量詞用法了。
2. 很多語言都沒有量詞,英語也沒有專門量詞,a piece of paper 這種用法是把名詞的臨時借用。但它們絕不是「能省就省」的,描述不可數名詞或者集合名詞的數量,必須有這麼個東西。文言文也不是「能省就省」,文言文形成的時代,量詞系統還沒有成形,本來就是用得少,不是刻意省略。
3. 語言的準確性是基本要求,不準確怎麼溝通?魯迅的文章是現代標準漢語書面語語法確定之前的作品,它的語法有不合當代標準的地方,這很正常。我也希望題主把「給我一把槍」的其他說法都列一下,我看看有沒有不用量詞而現代中國人又不會覺得彆扭的說法。
4. 意境是量詞表達所修飾事物狀態的一種,一輪/一彎本質上和一張/一片沒有區別。表達狀態是量詞的重要功能。
5. 有關係,但不主要。量詞發生的主要原因還應該是名詞不通過詞形變化來表達數。
6. 量詞由名詞發展出來,量詞的確定和所修飾事物的狀態有極大關係。
7. 你自己看看你這段「結論」里用了多少量詞。
--------------------------------------------------------------------
為了不讓你們看見「一群狗b」,我決定加幾個標點……請問:
「一朵花」和「一束花」用英語分別怎麼表達?
「一張紙」和「一疊紙」用英語分別怎麼表達?
「一杯水」和「一瓶水」用英語分別怎麼表達?
「一條狗」和「一群狗」用英語分別怎麼表達?
事實上,對可數名詞,英語並非不存在量詞,而是僅僅在某種默認情況下省略了量詞,一旦要表達默認情況以外的情形,量詞又回來了:如上文所提「a flower」和「a bunch of flower」,這之中bunch就是量詞;對不可數名詞而言,量詞是必不可少的。
古漢語和現代漢語對於量詞的區別其實根本沒有題主想像的那麼大,古漢語中也經常說「匹馬單槍」、「更上一層樓」、「杯水車薪」等等,可見古漢語中量詞是大量存在的,並且很多都一流到了今天。例如有的說法稱,「匹」之所以既可以用作紡織品的量詞,又可以作為馬的量詞,就是因為孔子登山望遠見到城門下一匹白馬像一匹白布的緣故。
只是為了簡便,古漢語在可以省略量詞的時候就省略量詞,但這並不是語法性的強制規定,而僅僅是為了簡便而已。如今,在新聞報道的標題上、廣告上,我們也經常能看到這種為了簡便而省略量詞的情況:「今晨香港一小巴起火」「埃及示威遊行十八人死數十人傷」「一卡在手,出行無憂」等等。
總之,量詞在英語、古漢語中都大量存在,在表示名詞的計量單位時有重大意義。量詞可以省略,其中英語、古漢語中省略的情況較多,而現代漢語省略的情況較少。題主所說「英文中不存在量詞」是不正確的;所謂「王朔小說從來不用量詞」,簡直是胡說八道,我敢打包票,他只要還用漢語寫作,就根本沒有這個本事完全不用量詞。
量詞並不是可有可無,而是不可或缺。這樣簡單的事實確實缺少討論的價值。有一條腿和有一腿能一樣?
先說結論:為口語做冗餘校驗。
語言都有量詞,但一般只用於描述不可數名詞的量,如一把米、一束花。
而漢語的獨特性在於為可數名詞也加了量詞,而且最過分的是居然為每種名詞都配上固定的量詞!讓老外非常頭疼。
比如:一隻豬、一頭牛、一匹馬、一條魚...
這有甚用?還每種不重樣?!
為此看到過一種語言學的解釋,認為一些語言中故意設置冗餘信息,是為了校驗信息的完整性,確保溝通無誤。
舉個例子:
1. 一頭驢 VS 一條魚
2. 一張床 VS 一面牆
對於可數名詞,數詞+名詞就可以讓語意完整,量詞並沒有增加信息量。
但量詞和名詞的固定搭配,形成了相互校驗。名詞一加上「頭、條、張、面」等量詞,自動就腦補出畫面感了,媽媽再也不擔心我把「一驢」聽成「一魚」,「一床」聽成「一牆」了。
考慮到中文發音很短,這種諧音發生的概率比其它語言更高。這種解釋就顯得更合理了。
感覺這位語言學家一定是搞通訊協議的,而且還是圖像壓縮傳輸協議的。 :)
ps:補充一個論據。
在文言文中普遍不使用量詞搭配可數名詞,但古白話中用法與現代口語一樣。這佐證了量詞搭配可數名詞可能與避免口語諧音有關。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口技》
「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題名並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核舟記》
「赤金首飾共一百二十三件,珠寶俱全。珍珠十三掛,淡金盤二件,金碗二對,金搶碗二個,金匙四十把,銀大碗八十個,銀盤二十個,三鑲金象牙筋二把,鍍金執壺四把,鍍金折盂三對,茶托二件,銀碟七十六件,銀酒杯三十六個。黑狐皮十八張,青狐六張,貂皮三十六張,黃狐三十張,猞猁猻皮十二張,麻葉皮三張,洋灰皮六十張,灰狐腿皮四十張,醬色羊皮二十張,猢狸皮二張,黃狐腿二把,小白狐皮二十塊,洋呢三十度,畢嘰二十三度,姑絨十二度,香鼠筒子十件,豆鼠皮四方,天鵝絨一卷,梅鹿皮一方,雲狐筒子二件,貉崽皮一卷,鴨皮七把,灰鼠一百六十張,獾子皮八張,虎皮六張,海豹三張,海龍十六張,灰色羊四十把,黑色羊皮六十三張,元狐帽沿十副,倭灰色羊四十把,黑色羊皮六十,刀帽沿十二副,貂帽沿二副,小狐皮十六張,江貉皮二張,獺子皮二張,貓皮三十五張,倭股十二度,綢緞一百三十卷,紗綾一百八十卷,羽線縐三十二卷,氆氌三十卷,妝蟒緞八卷,葛布三捆,各色布三捆,各色皮衣一百三十二件,棉夾單紗絹衣三百四十件。玉玩三十二件,帶頭九副,銅錫等物五百餘件,鐘錶十八件,朝珠九掛,各色妝蟒三十四件,上用蟒緞迎手靠背三分,宮妝衣裙八套,脂玉圈帶一條,黃緞十二卷。潮銀五千二百兩,赤金五十兩,錢七千吊。」———《紅樓夢》
從物理的角度來看,量詞的部分意義就是相當於給物理量加入了量綱:
一杯水、一碗水、一壺水、一盆水、一桶水:自帶數量級
很直觀,沒啥可多說的。
這就是量詞的意義之一,也是它最為古老的意義:量綱。
從語言設計的角度來看,問題就變得很有意思了。量詞完全可以看作是漢語中引入的類型系統,不同的類型自帶特有的方法和屬性。
一坨屎/牛肉:坨代表非堅硬的塊狀物體,可以調用裝進袋子,抓起來,砸到地上,一口吃掉等方法
一張紙/照片/海報:張代表紙一類材料的片狀物體,可以調用撕掉,捲起來,貼在牆上等方法
一輛馬車/自行車/汽車/火車:輛代表地面交通工具,可以調用開起來,剎住,翻車等方法
一隻豬/羊/鴨/蒼蠅/老鼠:只代表家畜及小型動物,可以調用養起來,殺掉,煮了,吃掉等方法
一場夢/戲/鬧劇/誤會:場代表某個情境中發生的某些事情,可以調用回憶,記錄,讓人生氣等方法
一杯水、一碗水、一壺水、一盆水、一桶水:調用方法不言而喻
等等等等
對於普遍存在的名詞量詞化的情況:一手絕活/一頭霧水/一肚子怨氣/一臉懵逼等等,這些特殊的量詞同樣是作為類型引入的,可以反映其修飾名詞的一些屬性。絕活是用手施展的,霧水說明一個人腦子沒把問題想清楚,怨氣包裹在肚子里無處發泄,懵逼則表現在臉上。所以類似的,還有一手好菜/一頭黑線/一肚子牢騷/一臉鄙視。
同一個名詞可以加上不同的量詞,它們所能搭配的動詞往往也是固定的,例如你可以說吃一串/口/坨/片/塊牛肉,但無法說吃一輛/座/朵牛肉。這就是編譯前的類型檢查,有效保證了語言的準確性。
當然類型檢查也有例外,即當量詞遇上虛名詞的時候,就出現了漢語文學中頗為高級的比擬手法,可以看作是一種特殊的語法糖。以周杰倫/方文山的《東風破》為例:
一盞離愁,孤單佇立在窗口
一壺漂泊,浪跡天涯難入喉
通過使用"盞"、"壺"這兩個量詞,強行new了"離愁"、"漂泊"兩個對象,給它們分別賦予了"在窗口","難入喉"這兩個方法,造成一種奇妙的錯位感。為了理解這句話,你需要搜索該量詞類所對應的所有對象,然後通過上下文匹配篩選。雖然表意並不直接,卻造成了生動的畫面感,短時間內提升CPU開銷和硬碟讀寫,讓你的主板分泌出大量的多巴胺。
這就是量詞的意義之二:類型系統。
漢語還有另外一個特色是,同一個詞既可以做動詞又可以做名詞,而二者的區別判定正是藉助量詞實現的,用lisp語言可以表述為:
(給 我 一槍) 等同於 (槍 我) -- 這裡的"我"作為參數傳給函數"槍"
(給 我 一桿槍) 等同於 (拿給 我 槍) -- 這裡的"我"和"槍"作為參數傳入函數"拿給"
其中的量詞"桿"相當於一個語法標記,加上之後,就知道該名詞應作為變數處理(否則為函數)。具體用lisp可以這樣實現:
(defun 給 (某個人 某個東西)
(if (帶量詞 某個東西)
(拿給 某個人 某個東西)
(funcall "某個東西 某個人)))
這就是量詞的意義之三:語法標記,類似於lisp系語言中的quote。藉此漢語巧妙實現了對高階函數的原生支持。
最後,思考題:"吃俺老孫一棒"中的"棒",是什麼性質的詞?這句話反應了量詞的哪種特性?在其他語言中又該如何實現?
英語沒量詞?
量詞(這裡說的是指稱事物單位的名量詞)也分好多層的。下面給出一種分層:
越是上層的量詞類在世界語言中越是普遍。
換句話說,一種語言中如果有下層的量詞類,則它也有以上幾層的量詞類。
1. 度量衡量詞:尺、寸、升、斗、斤、兩
2. 容器量詞:一杯水、一桌菜、一身汗
3. 集合量詞:一雙鞋、一副眼鏡、一群人
4. 不定量詞:一些、一點兒
5. 個體量詞:條、張、把、根、棵、本
英語可以說是到了第4層:
1. 度量衡量詞:a kilo of apples
2. 容器量詞:a cup of coffee
3. 集合量詞:a pair of shoes, a group of people
4. 不定量詞:a few cities, a couple of roses
5. 個體量詞:(a grain/particle of sesame)
那麼,漢語個體量詞存在的意義,至少是讓強迫症把最後一空填滿吧。
量詞的產生和完善是一件了不起的事,透過百十來的量詞,紛繁複雜的世界被整齊的分門別類。我們使用漢語時其實就是透過量詞看世界的。古漢語和英語和現代漢語有差異,但不改厚此薄彼。量詞系統從無到有體現了漢語的發展進化。
談談幾點看法
1.請把語言學當做科學!科學!科學!,分析的時候你的看法如果要有說服力請拿出充分的例子和理論支撐!!!
2分析語言學問題請表明角度和學派(結構,形式,功能,認知…)
3.我們這學期主要講的是名詞性結構,講過數量名結構,來分享一下上課內容:
從功能來說,量詞是個體化手段,是將無界的事物有界化,再搭配數詞加以數數,如一支筆,一盆水,一張紙等
漢語方言可粗略分為指示詞發達型(北方方言)和量詞發達型(吳語,粵語等),劉丹青曾對蘇州話中量詞有過詳細描述,可參看相關文獻
石毓智(2002)從語法化角度曾指出「漢語方言的很多結構助詞是由量詞演化而來的,而量詞向結構助詞演化必須經過指代詞這一中間環節」。
1)結構助詞的量詞用法
好個人家男女 (祖堂集)
上海話:炒小菜個鍋子
廣州話:跟實著紅裙個女人(施其生,1996)
蘇州話:我件衣裳(劉丹青,2005)
這裡的量名結構可以獨立使用並表示有定意義,量詞兼有定指和定語標記功能
2)量詞的指代詞用法,如個的指代詞用法:
鄂東話:個是我的老師 / 這是我的,個是他的(石毓智 2002)
陳玉潔(2007)從類型學角度討論獨立使用的量名結構與量詞的定語標記功能之間的相似性,認為「量結構獨立使用、兩次發展出表示有定或無定的類冠詞功能,是量詞發展為定語標記的前提」
這裡存在一個的蘊含關係是:量詞做定語標記&>量詞做類冠詞
這裡不詳細舉例說明,有興趣可參看論文。
綜上:漢語的量詞具有多功能性。
參考文獻:沈家煊 1995 《「有界」與「無界」》,《中國語文》第5期
石毓智 2002 《量詞、指示代詞和結構助詞的關係》,《方言》第2期
陳玉潔 2007 《量名結構與量詞的定語標記功能》,《中國語文》第6期
量詞可以說是中文區別英文的一個明顯特徵,但說量詞多餘,鄙人非常不贊成這一砣愚見!!(聲明:玩笑話,非惡意,請題主勿怪。)
量詞通常以固定的搭配形式出現,因此它們往往形成了有一定文化意義的結構,比如一匹馬的匹,當我們把它用到其它場合時,有意思的事情發生了:
比如「一匹思念」,有沒有讀出「思念洶湧澎湃無法扼抑如野馬一般」的感覺?如果不用量詞,會是怎樣一番情景啊?
不然怎麼區分「一坨屎」和「一泡屎」呢?
白語說人(一)頭和人(一)人的感情色彩很不一樣哦。
量詞是否能準確的使用,是可以看出一個人文化修養的簡單辦法
英語固然沒有量詞,但是英語里有類似量詞功能的東西,a cup of tea 這種。只不過漢語里這種情況比較多,才單獨歸類稱為「量詞」。所有量詞,回溯到古代,都只是一般的名詞。量詞和名詞的差異絕對遠遠小於動詞和名詞的差異。你若要用英語沒有量詞來類推漢語的話,首先你要剔除掉英語里a cup of tea這種用法。可能么?不可能,這就是一種最基本的名詞與名詞鏈接的方式而已,放英語里是of,放其它語言里是所屬格,放漢語里是量詞。
我跟毛子老師討論量詞這個東西,我就問 (одна) бутылка вода ( (a) bottle of water) 這種結構的片語,她體會бутылка(bottle)這類詞是什麼詞性,和一般名詞有區別否,答曰否。我無論怎麼誘導性描述,她都不覺得這個詞有什麼奇怪。換句話說,「一瓶水」在英語俄語使用者的世界觀里就是「水的一個瓶子」這種關係。我想說的是,漢語的量詞本質上也是這樣一種關係。只不過時間太久遠,量詞失去了原本指示名詞的功能,而非你認為的量詞是多餘的。
再吐槽一句,「量詞和各種同義詞還不一樣。一個小洞,甲叫它孔兒,乙叫它窟窿,丙叫它眼兒,丁叫它窟窿眼兒。從實用角度,只保留一種叫法就夠了,其他可以抹殺,但從文化角度,這就是漢語的多樣性,是特色。但是量詞,從實用角度不是必不可少,從文化角度好像也找不出多大意義。」你這雙標雙得有點兒浪啊。漢語有量詞,英語沒有,這特么的就叫特色!
我有一個問題。
我有問題。
粵語里「你條女」和「你個女」差別可是很大的。
前者指你的女朋友,後者指你的女兒。
還是決定吧自己在其他答主下面的評論單獨列成回答,希望對一些答主的困惑有一些幫助。
(本人沒有專業學習語法,只是對此有點興趣,如果有什麼錯誤請指出啊,多謝啦)
1.「升」「米」「尺」這些是度量詞,而「一桿槍」中的「桿」是個體量詞,至於答主提到的「杯」「桶」等為容器量詞(臨時量詞)
2.除了之前提到的個體量詞,度量詞和容器量詞(臨時量詞)如「一杯水」,還有暫時量詞(臨時量詞)如「一桌子飯菜」「一肚子氣」,集合量詞A如「一群人」「一批貨物」「一串珠子」,集合量詞B(類別量詞)如「一種動物」「一類事物」,不定量詞如「一些學生」和動量詞如「去一次」「走一遭」「吃一頓」「切一刀」等等,這些都和綜合語中的表量結構(partitive constructions)如英語(以及其他綜合語)中的a/numeral(un/une/ein/eine)+noun1+of(de)+noun2有很大的不同。量詞(classifier)意在對世界萬物進行語義分類(主要根據民俗心裡)。
3.我們官話語法研究起步時間晚,所以我們研究官話語法的時候其實是借鑒了西方的語法體系的,有些時候確實有些牽強。至於量詞,之前也說了「對事物的分類主要是根據民俗心理」。「一頭」可能(是可能!)表示說官話的地區的人心中頭部比較顯著的動物,再用「魚」打個比方,官話,粵語以及吳語地區用作「一條魚」可能更在意魚的身體部分,閩南地區用「一尾魚」,閩北及浙南地區用作「一頭魚」也可以以此類推。(當然這些都是當代語言學家做的一個合理的假設)而臨時量詞(分為容器量詞與暫時量詞)與之前提到的個體量詞有所不同,這是以容器以及以所在地的範圍來計量的(可以看作物體計量可以根據容器和處所改變)。至於答主提到的「一大頭牛」中的「頭」是個體量詞,在這裡答主提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一般情況下量詞是不能被形容詞修飾的,但是有些能被表示尺度(規格?)的形容詞如「大」「小」修飾,又因為量詞本來是取與名詞,所以可以劃分為定中結構,「一大頭牛」可以分析為「(一(大頭))牛」,「大頭」為定中結構,「一」與「大頭」為數量結構,「一大頭」與「牛」為定中結構。
4.至於答主的對量詞與名詞的疑惑,世界語言中有大約65%的語言為classifier-absent(量詞空缺)語言,我們所熟悉的印歐語系以及非洲大陸與美洲大陸的方言大部分為無量詞語言,所以答主可能覺的這些熟悉的語言都是把「杯」等詞歸於名詞,然爾還有約19.5%的語言為classifier-obligatory(強制使用量詞)語言,以及約15.5%的語言為classifier-optional(選擇性使用量詞)語言(數據來源:The World Atlas of Language Structures, WALS Online -Feature 55A: Numeral Classifiers),漢藏語系和南島語系的語言大都屬於這兩種語言。其他量詞語言我不太了解,不過光就現代漢語來說的話,量詞大多數本身是取於名詞的,但是因為漢語分析語的關係專門分了一個類為量詞,這類詞能夠,並且往往放在數詞或者指示代詞(這,那等詞)之前構成數量結構和指量結構,一般(之前提到有時可受大小修飾)不受形容詞修飾。其實「一杯」的「杯」和「a glass of」的「glass」在語義結構上起同樣的作用,而語法結構上就不同了(包括量詞沒有數的變化)。其實我覺得漢語語法研究本身作為一門科學,如果出現了更好的解釋方法或者出現特例而設立新的規則,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畢竟科學研究都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改進的過程。最後我覺得答主在討論語言的的情景下有「不同的語言有不同之處,有沒有哪個語言是對錯」這種想法是很不適宜的。
英語里沒有量詞嗎?
漢譯英:一群人
a crowd/group/multitide/throng/army/team/troop/gang/swarm/hord/band/… of people
並且這些詞還是有微妙區別的。
量詞沒有文化意義嗎?
刀和劍一般是論把,但是說起寶刀和寶劍,那是一口寶刀,一柄寶劍。
同樣是月亮,一輪圓月,一彎月牙。
不同的量詞給人的感覺是一樣的嗎?
「他就一個孫子」和「他就一孫子」一樣么
-
根據問題,我們從文化和實用兩方面淺談量詞的意義。
先說文化意義,大家上中學時語文課上一定沒少做過所謂的詩詞鑒賞題,這是我從課件里摘下來的幾段:
一螺青黛鏡中心。(唐·雍陶《題君山》)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宋·范仲淹《江上漁者》)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上文中「螺」「葉」「輪」分別比喻烏絲如螺、新月如眉、滿月如輪,不僅生動準確地描繪出意象的形狀,也讓我們體會到古人或喜悅或凄涼的情感。
這是量詞的比喻意義
一篙春水半溪煙,抱月懷中枕斗眠。(明·徐渭《草書詩軸》)
一竿風月,一蓑煙雨,家在釣台西住。(南宋·陸遊《鵲橋仙》)
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南唐·李煜《漁父》)
徐詩中「一篙春水」中的「篙」、「半溪煙」中的「溪」都活用做量詞,表現人物用竹篙點著碧幽幽的春水,溪流與雲煙交相輝映的場景,寄寓著作者隱居生活的幽雅閑適情懷。如果沒有了「篙」和「溪」,單剩「水」和「煙」,詩歌豈不意趣大失?
陸詩中「一竿風月,一蓑煙雨」中的量詞是「竿」「蓑」,在大自然的無邊風月、蒙蒙煙雨中描繪出一個人持竿垂釣、披蓑戴笠的身影,境界闊朗而不荒涼,充溢著逸性幽情。
上文中的量詞,與被修飾名詞意象疊加,起到了豐富意境、增加詩意的效果
-
至於實用意義,我就說一句:
如果不用量詞的話,咱怎麼區分「一滴水」「一杯水」「一桶水」呢?
-
就我所知
量詞表達了
1 量綱:一斤豬肉,五伏電壓
2 數量:一群狗,一條狗
3 性質(形狀等):一縷煙,一股煙,一張紙,一片紙
4 盛器:一碗水,一桶水,一鍋水,一瓶水,一杯水,一壺水(參考:一滴水)
5 種類:一種魚,一類魚
……
量詞本身是不可缺少的,並不僅僅是冗餘,雖然某些量詞在用法上過於複雜,但量詞這一詞類本身是不可或缺的,英語並不是沒有量詞,而是把量詞用其他手段表達出來,比如a... of ...,實際上更為複雜
推薦閱讀:
※「這」、「那」的本字是什麼?
※檸檬和Lemon為何發音如此相似?
※同樣「耶」的讀音,在英語裡面表示「yes」,但是在日語裡面表示「no」。別的語言有沒有類似的巧合?
※quadratic意為「二次的」,為什麼其前綴是通常與數字4有關的quad?
※漢語的兩次大規模引進外來辭彙具體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