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中,美國是否打算侵略中國?

現在經常聽到有人說美國沒這個打算。還說美國檔案早就解密了,證實美國沒這個意圖。 請問檔案出處在哪? 美國到底有沒有侵略中國的意圖?有什麼證據證明?
-------
希望答主們理解我的意思,我並非肯定或否認,而是旨在證實,要的是具體證據、史料、解密檔案的支持。 純粹的分析解讀,不是本提問的目的。


引用一篇文章吧客舍
大意如下:
一研究軍事史的哥們直接向美國麥克阿瑟紀念館求證:麥帥是否說過鴨綠江不是劃分中朝兩國的天然界線?
  美國圖書管理員素質就是高,很快找到了一份麥克阿瑟當時寫的資料。
  原文如下:
  The terrain ranging from the lowlands in the west to the rugged central and eastern sectors is not adaptable to such a system of defense were we, for any reason, to sacrifice the natural defense features of the River line itself, features to be found in no other natural defense line in all of Korea. Nor would it be either militarily or politically defensible to yield this natural protective barrier safeguarding the territorial integrity of Korea.
In the first place from a military standpoint my personal reconnaissance of the Yalu River line yesterday demonstrates conclusively that it would be utterly impossible for us to stop upon commanding terrain south of the River as suggested and there be in a position to hold under effective control its lines of approach to North Korea.
  文章的遣詞造句充滿了古典不列顛貴族風,很符合麥克阿瑟出身豪門,受過良好教育,當過西點校長的身份。唯一的麻煩是苦了翻譯。
  這段話翻譯過來是:
無論如何,如果我們不去利用鴨綠江的自然防禦功能,那麼這種西部低洼,東中部崎嶇的地形是不適於我們的防禦系統的。這條河是整個朝鮮絕無僅有的天然屏障,但如果僅僅依賴於此作為唯一的天然防線,則無論是軍事還是政治的防禦能力都不足以維護韓國的領土完整。
首先,從軍事角度看,我昨天對鴨綠江的考察得出的結論是:如果按照所建議的那樣,只是佔領鴨綠江以南地區旋即停止推進,我們根本就不可能有效地控制鴨綠江在北朝鮮的支流。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考慮,為了朝鮮半島南部的安全,必須佔領整個朝鮮半島,為了朝鮮半島的安全,必須佔領東北,為了東北的安全……
  中國對朝鮮戰爭中美國越過三八線的評論:美帝國主義在走日本帝國主義的老路。
  誠哉斯言!


現在不用揭秘檔案都知道,日本政府本來還沒打算佔領東北,日本軍部來個918事變,仗打起來,這不就……


先感謝點贊的,把這個抖機靈的答案頂到第二。

很遺憾有人仍然在美國入侵中國這件事的概率上糾結。
對發生過的事做假設,就好比交易圖表上說如果昨天我買在這個點就好了。
這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討論這個純屬浪費時間和精力。例如美國是否會入侵中國這事、如果不出兵會怎樣。除非你打算寫穿越小說,寫腦洞文,構思小說大綱。
那麼有意義的事是什麼呢?就是客觀事實。
客觀事實就是:朝鮮戰爭之後,外部世界對中國的威脅和之前比大大降低。那基於這個事實我只能說當初的決策是對的。

如果你說:不對,如果當時中國不出兵和美國交好共同對付蘇聯,有了這個大後台外部威脅也不見得多大。那我只能說:對不起,這個基於假設的討論我懶得參與,提供再多的論據都沒用,除非你有本事把我投放到發生這件事的平行宇宙,我親眼看到你說這種情況,我才認同服氣。
---------------------------------------------
原答案:
這個和我們炒外匯、炒期貨一樣的道理,計劃只做短線,如果行情一直看漲上去就拿單,如果跌破止損就出場。
朝鮮戰爭就是:美帝在仁川這個點位買入,行情一直漲到鴨綠江,最終價格回撤到38線,平價止損出場。
要問是否打算侵略?反正你不攔著行情一直漲到海南島也不介意。


五個國家的教科書都這麼寫的:
1.美國
教科書名:《世界歷史》
作者:威廉·杜伊科爾、傑克遜·斯皮爾沃格爾(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歷史學家)
出版社:湯姆森·沃茲沃思公司
版本:第五版
記述章節:朝鮮戰爭是中國的不幸
編者按:美國的公立中小學不採用統一編寫的歷史教科書。本文所參考的高中歷史教科書是現今美國最流行的高中歷史教科書之一。

美國公立高中一般在一年級教授《世界歷史》。關於朝鮮戰爭的章節在本書中被歸入「冷戰在亞洲」目錄。全文如下:

朝鮮戰爭幫助冷戰擴散到了東亞。在1894-1895年的日清戰爭後,朝鮮這個中國的附庸國逐漸落到了日本和俄羅斯的掌控之下。1905年日本打敗俄羅斯後,朝鮮被歸併進入日本帝國,並延續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國宣布的目標之一,就是讓朝鮮擺脫日本的控制。在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蘇聯和美國同意按照38度緯線將這個國家分成兩個不同佔領區。他們最初想在朝鮮半島恢復和平後舉行全國大選,但隨著美蘇關係惡化,朝鮮半島出現了兩個各自獨立的政府,一個是北方的共產黨政府,一個是南方的反共產黨的政府。

兩個政府沿著分界線的對立非常緊張。1950年6月25日,朝鮮軍隊入侵南方,他們的行動顯然得到了斯大林的允許。杜魯門政府立刻命令美國海軍和空軍支援韓國,聯合國安理會還通過決議要求會員國聯合抵制侵略(由於聯合國拒絕將中國席位給予北京的新政府,蘇聯為示抗議沒有出席這次會議)。到9月份的時候,在美國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率領下,聯合國部隊越過三八線向北挺進,目的是統一朝鮮半島,成立一個單一的非共產黨的政府。

杜魯門總統擔心,聯合國部隊逼近中國邊境鴨綠江會挑起中國的干預。但麥克阿瑟向他保證,中國不會做出反應。然而到了11月份,中國的志願軍部隊站在朝鮮這方開始武力干預,並擊潰了聯合國部隊,將其驅趕回南方。儘管戰爭還在持續,在最初的38度分界線附近最終形成了一個靜態的防衛線。

對很多美國人來說,中國干預朝鮮戰爭是想在亞洲推行共產主義的明顯證據,最新資料也顯示,毛澤東當時認為亞洲正在興起一股革命。但事實上,中國參戰的原因可能很大程度上是擔心敵對的美國在其前沿駐軍,並可能越過邊境發動攻擊。麥克阿瑟當時還公開鼓吹轟炸中國東北地區、為攻擊共產黨中國做準備,這進一步加劇了中國的擔憂。

不管怎樣,朝鮮戰爭的爆發對中國來說尤其不幸。在朝鮮入侵韓國後,杜魯門總統立即下令美軍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以防止中國(大陸)進攻台灣。更為不幸的是,戰爭強化了西方對新中國政府的立場,導致中國有20年的時間被主要資本主義大國孤立。美國繼續支持台灣的國民黨政權作為中國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並支持其佔據聯合國的席位。結果,中國無法獲得各種形式的經濟和技術援助,不得不完全依賴於蘇聯。中蘇兩國在1950年簽署了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2.俄羅斯
教科書名:《外國最新歷史》(第五版)
作者:阿·舒賓 
出版社:莫斯科德羅法出版社(Дрофа) 
版本:2008年第5版
記述章節:第5章「冷戰」中的第16節「1940-1970年的遠東和東南亞」
使用對象:該書為俄羅斯教育和科學部推薦供全日制學校9年級使用(相當於中國的高中一年級)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朝鮮分裂為兩個佔領區:蘇聯和美國佔領區。根據國際條約,在外國軍隊撤出後應舉行全國大選。但是,在共產黨和親美力量在全世界對抗的情況下,這些條約並未履行。在撤軍前,蘇聯在北方扶植了自己的金日成獨裁政權,而美國在南方扶植了自己的李承晚政權。1948年,朝鮮分裂為兩個國家:北方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南方的大韓民國。兩個政權都鎮壓反對派,並開始準備武力奪取整個半島。1950年6月,北朝鮮軍隊侵入南方,並正式宣布他們是為了反擊李承晚軍隊的攻擊。共產黨分子佔領了南朝鮮首都漢城,並渴望繼續前進。8月,南朝鮮軍隊手裡只剩下半島南部面積不大的釜山基地。

聯合國的多數成員國視北朝鮮的進攻為侵略。聯合國安理會決定動用武力對付侵略者。蘇聯沒有對這一決定投反對票,蘇聯代表因對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表示抗議而缺席該會議。1950年9月,主要由美國人組成的聯合國軍在北朝鮮軍隊的大後方仁川登陸。共產黨分子只得慌忙撤退。他們不僅丟失了漢城,也喪失自己的首都平壤。

1950 年10月,美軍先頭部隊抵近朝鮮北部邊境。美軍幾乎控制了全國。斯大林和毛澤東不能接受共產黨勢力失敗的結果。中國宣布派遣志願軍入朝。實際上,進入該國的是上百萬的中國軍隊,他們將美國人趕回到三八分界線,戰爭由此爆發。1951年至1953年,漢城和平壤之間進行了血腥的陣地戰。任何一方都無法突破前線。數十萬人死亡。美國空軍殘忍地轟炸北朝鮮,甚至中國。為反擊這種攻擊,蘇聯飛行員秘密參戰。1953年7月,簽署停戰協議。

3.韓國
教科書名:《國史》
記述章節:大韓民國的建立
編者按:該章節用一個小節(共3頁)介紹了朝鮮戰爭的原因和影響,朝鮮戰爭在韓國被稱為「6·25戰爭」

1、6·25戰爭的背景
蘇聯軍進駐朝鮮之後,金日成等朝鮮共產主義者們受到蘇聯支持開始掌握實權,並開始建立專制體制的基礎。與此同時,他們開始肅清民族主義者,並對民族主義理念進行鎮壓,很快完成了對朝鮮的共產化。

1946年2月,金日成成為朝鮮臨時人民委員會委員長,朝鮮臨時人民委員會通過頒布土地改革法令、重要產業國有化法令等,強化了共產主義體制的基礎,並在1948年9月建立了朝鮮共產政權。

朝鮮共產政權與蘇聯秘密簽訂軍事協定,增強軍事實力,為入侵大韓民國做準備。但當時韓國由於各地發生騷亂和罷工等,社會還沒有完全恢復穩定,而且政黨和社會團體也是各為其事,政界同樣一片混亂。

2、朝鮮的南侵
朝鮮一方面加快為南侵做準備,另一方面在表面上希望與韓國和平相處,以掩藏其南侵的意圖。1950年6月25日凌晨,朝鮮越過三八線,開始南侵。

韓國軍隊不顧武器落後,為決心守護自由,勇敢地與朝鮮共產軍進行了戰鬥。但是由於兵力和裝備的不足,韓國軍隊面對大規模的共產軍入侵,不得不採取了臨時後退。韓國政府為躲避共產軍的侵略,經過大田、大邱一直撤退到釜山,並將釜山作為臨時首都。

6·25戰爭打響後,年紀尚輕的學生們也為守護自由而投筆從戎,與韓國軍隊一起勇敢戰鬥,很多青年為支持軍隊,而站到了最前線。

隨著朝鮮共產軍的入侵,聯合國安理會也緊急召開會議,將朝鮮確定為侵略者,並要求其撤出,與此同時,聯合國還達成了向韓國派兵的決議。

韓國軍隊與聯合國軍以仁川登陸為契機,開始了反擊,並在1950年9月28日收復首爾,為藉此機會實現統一的夙願,韓國軍隊與聯合國軍在擊退朝鮮共產軍之後,開始向朝鮮境內進軍。

韓國軍隊與聯合國軍一直進軍到鴨綠江畔,眼看統一就在眼前,但由於中國軍隊的介入,不得不進行撤退。

中國動員了大量軍隊,實行人海戰術,將戰線向南大幅推進,並一度佔領首爾。經過韓國軍隊與聯合國軍的奮力鬥爭,首爾得以再次失而復得,此後戰線就在三八線周圍呈膠著狀態。在戰爭處於攻防狀態的同時,停戰會談開始召開,並最終達成了停戰協議(1953.7)。

3、6·25戰爭的結果
朝鮮挑起的6·25戰爭是對自由與和平的挑戰,也是同族相殘的悲劇,無數人民在此次戰爭中失去了生命和財產。此次戰爭中,韓國共有多達150萬人的死傷者,併產生了無數戰爭孤兒和離散家屬。

經過此次戰爭,韓國土地荒廢,工廠、發電站、建築、橋樑、鐵道等經濟設施徹底遭到了破壞。不僅人員和物質的損失十分巨大,人們精神上的傷害也同樣巨大。韓朝之間因為此次戰爭產生了嚴重的敵對情緒,其結果就是,和平統一無法實現,雙方長期處於對峙狀態,民族悲劇持續至今。

中國
教科書名:高中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編著:課程教材研究所、歷史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
主編:吳偉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版本:2007年2月第2版
記述章節:第五單元「烽火連綿的局部戰爭」的第一課「朝鮮戰爭」

1、朝鮮戰爭的爆發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蘇兩國軍隊進入原為日本殖民地的朝鮮,接受日軍投降。雙方以北緯38度線作為受降分界線,形成了南北兩個佔領區。在美國扶植下,1948年5月朝鮮南部成了以李承晚為總統的大韓民國;9月,在蘇聯支持下,朝鮮北部成立以金日成為國家元首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朝鮮半島出現了兩個對立政權。

20 世紀50年代初,美國把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視為自己稱霸全球的最大障礙。在美國看來,朝鮮半島的衝突不僅僅威脅到美國在朝鮮半島的利益,更是「蘇聯發動全球性戰爭的第一階段」。對朝鮮進行武裝干涉,既可以維護和擴大美國在東亞的利益,也可以藉機向全球進一步推行自己的霸權政策,加緊對社會主義陣營的包圍和封鎖。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朝鮮人民迅速攻佔漢城,並向南推進,韓國軍隊節節敗退。這引起了美國的強烈反應。美國利用蘇聯代表拒絕出席聯合國安理會討論朝鮮問題之機,操縱安理會通過了指責朝鮮是「侵略者」的決議,並宣布武裝援助韓國,並悍然出動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干涉中國內政。7月,聯合國安理會又決定組成「聯合國軍」干涉朝鮮戰爭,美國的麥克阿瑟被任命為「聯合國軍」總司令。朝鮮戰爭從內戰擴大為一場國際性的局部戰爭。

同年8月,朝鮮人民軍已佔領了南部90%以上的地區和人口,把「聯合國軍」和韓國軍隊壓縮在東南海岸一帶。為挽回敗局,在麥克阿瑟策划下,美國調集在東亞的全部機動兵力5萬人,在500架飛機和300多艘軍艦的配合下,於9月15日突然在半島中部的仁川登陸,並切斷朝鮮人民軍南進部隊的後路。朝鮮戰場上的對比發生了改變。9月28日,美軍佔領漢城;10月,又越過「三八線」佔領平壤。美軍很快把戰火燒到中朝邊境的鴨綠江畔,並轟炸中國東北地區,嚴重威脅到中國的安全。

2、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1950 年10月,金日成向毛澤東主席發出緊急求援電報,請求中國出兵援助。為維護國家安全,援助社會主義國家抵抗外來侵略和干涉,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主要領導人進行了慎重考慮,決定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10月19日,在司令員彭德懷的指揮下,志願軍兵分三路跨過鴨綠江,開始抗美援朝作戰。志願軍利用敵軍輕敵和分兵冒進的弱點,先後取得兩次戰役的勝利,解放平壤,把美軍趕回「三八線」以南。以後雙方的戰線基本穩定在「三八線」附近,進行了三次互有攻守的大規模戰役。

1951 年7月,在蘇聯建議下,交戰各方開始進行朝鮮戰爭停戰談判。從此,朝鮮戰爭進入邊談邊打、打打停停的新階段。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佔有數量上的優勢,士氣高漲;美軍在技術裝備上擁有明顯優勢,掌握著制空權和制海權,地面部隊的火力和機動能力很強。但美軍士氣低落,無力展開大規模反擊戰。

經過戰場上和談判桌上的反覆較量,1953年7月,朝鮮停戰協定最後簽字。協定規定,雙方在朝鮮停止一切敵對活動,以北緯38度附近的雙方實際接觸線為軍事分界線,並在協定生效後60天內遣返戰俘。

3、朝鮮戰爭的影響
朝鮮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東西方兩大陣營對立為背景的一次大規模局部戰爭。它對主要參戰國及東北亞的國際局勢都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加劇了朝鮮半島的分裂局面。

在朝鮮戰爭中,新中國同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進行了三年戰爭,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美國通過戰爭扼殺亞洲社會主義國家的企圖徹底失敗。新中國是在帝國主義勢力把戰火燒到了家門口的情況下,被迫進行「保家衛國」的抗美援朝戰爭。它捍衛了中國的國家安全,支援了朝鮮人民的正義事業,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同時,在這場戰爭中和戰爭結束後,美國對中國實行長期封鎖,致使兩國關係長期處於敵對狀態。

朝鮮
中學教材中有關「6·25戰爭」(朝鮮戰爭)的主要內容

一、南朝鮮侵略朝鮮的戰爭準備
1.政治生活的法西斯化
1948 年12月1日炮製了《國家保安法》;1949年初炮製了《報刊法》,完全抹殺了輿論和出版的自由;之後,又陸續製造了《國防警備法》(1948年7月)、《國軍組織法》(1948年11月)、《兵役法》(1949年3月)等其他一系列的反動法律,由此全面確立了法西斯統治機構的傀儡體制。

2.鎮壓革命力量
①完全禁止了民主主義政黨和社會團體組織的活動
1949年9至10月期間,強制解散了132個政黨和社會團體組織。

②鎮壓濟州島人民的反抗
在美國軍事顧問團團長羅伯特的指揮下,美帝國主義和南朝鮮傀儡軍隊於1948年鎮壓了濟州島人民的反抗鬥爭,屠殺了7萬多人,相當於全島人口的四分之一。全島400多個村莊中的295個村莊,約1萬戶民居被燒為灰燼。

③鎮壓麗水軍人起義
為了鎮壓麗水軍人的起義,1948年10月美帝國主義和南朝鮮傀儡軍隊動用了飛機、坦克和軍艦,縱火燒毀了5000多戶居民的房子,野蠻屠殺了6000多名無辜的百姓。

3.為戰爭做準備的「援助」
美帝國主義炮製了《相互防衛援助法》(1949年)和《軍事援助雙邊協定》(1950年1月),特別是1950年2月美國國會通過了對南朝鮮的《援助法》之後,進一步擴大了對南朝鮮的直接軍事援助,另一方面所有的援助資金只用於侵略朝鮮的戰爭。

4.擴大傀儡軍隊
南朝鮮傀儡軍隊在改編之前不過是區區5個旅,1949年年末武裝力量已增加至8個步兵師團和一個裝甲連隊、2個獨立營、6個105mm曲射炮大隊。此外,還擁有了數千名的海軍、空軍部隊和5萬名的戰鬥警察部隊。之後,到1950年6月,南朝鮮傀儡軍隊增加到了15萬人。

美帝國主義不斷增加軍事援助,大規模地向南朝鮮供給軍艦、飛機、坦克等戰鬥武器和戰鬥器材。

5.加強推進南朝鮮軍事基地化
推進軍用道路、港口、飛機場的建設與改建工程,在重要地區構築永久性軍事設施,沿著38°線全域築造了戰壕等防禦工事。

6.進行蓄意的武裝挑釁
美帝國主義從1947年開始就不斷地進行武裝挑釁,僅1949年就共有1863次武裝侵犯。

到1949年止,美帝國主義在對朝鮮的武裝侵犯中,不惜動用了南方傀儡軍隊的81步兵師團和首都師團的營連部隊、虎林部隊、白骨兵團等連隊,投入了師團規模的兵力,甚至調動了特殊部隊、海軍和空軍。

1949年,美帝國主義已經完成了對朝鮮的武力進攻計劃的準備工作。然而,南方傀儡軍隊在38°線區域的武裝侵襲中一直遭受著慘敗,因此美帝國主義和南方傀儡政權不得不對「北伐計劃」重新進行全面的商討和修正。

二、侵略朝鮮的戰爭
1.羅亞爾對「北伐計劃」的指導
1950年1月,美國陸軍部部長羅亞爾進入南朝鮮指揮傀儡軍隊的北伐計劃。

2.麥克阿瑟的指示
1950年2月,麥克阿瑟把逆賊李承晚和傀儡軍隊的總參謀長叫到美軍遠東軍司令部,對進攻朝鮮做出了具體的指示。

3.頒布非常警戒令
1950年6月9日、11日和13日,美帝國主義分別頒布了《特別稽查警備令》、《非常警備令》和《預備非常警備令》,在38°沿線和南朝鮮全域製造了戒備森嚴的戰爭氛圍。

4.杜勒斯的進攻指示
1950年6月18日,杜勒斯作為美國總統杜魯門的特使進入南朝鮮,帶領著美國軍事顧問團和南朝鮮傀儡軍隊的高級官員視察了38°線一帶,並在38°線的防禦工事中最終批准了北伐的作戰計劃。第二天,杜勒斯向李承晚傀儡集團發出進攻指示,決定6月25日開始進攻北部。

由此可見,美帝國主義為進攻北方進行了縝密的計劃和充分的準備,終於在1950年6月25日掀起了反對北方的侵略戰爭。

三、戰爭期間,美帝國主義欲剷除我們的共和國的險惡用心
1.動員一切侵略勢力
①美帝國主義的侵略軍隊
1950年6月25日美帝國主義把南朝鮮傀儡政權投入戰爭之後,6月26日全線出動了美國海軍陸戰隊,6月27日按照美國總統杜魯門的命令,開始全面出動美國海軍和空軍部隊。此後,在我人民軍隊的猛烈反攻下,極度慌張的美帝國主義於6月30日開始出動了美國陸軍部隊。他們調動了本國陸軍部隊的三分之一、空軍部隊的五分之一和太平洋艦隊的大部分兵力前往朝鮮全線戰場。依據美帝國主義官方發布的資料,整個朝鮮戰爭期間參加戰鬥的美帝國主義侵略軍總人數超過了400萬。

②操縱聯合國軍隊
1950年7月7日,美帝國主義操縱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以應對所謂的北方的「侵略」為理由,結成了聯合國軍隊。此後,與美帝國主義侵略軍一起,追隨美國的15個國家(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衣索比亞、法國、哥倫比亞、盧森堡、紐西蘭、荷蘭、土耳其、泰國、菲律賓、南非、希臘、比利時)的僱傭兵被捲入侵略朝鮮的戰爭。

③日本軍國主義的武裝侵略勢力參加朝鮮戰爭
據1950年7月27日英國路透通訊報道,2萬5千名的日本侵略軍的武裝力量參加了朝鮮戰爭。

2.現代武器和戰爭器材的使用
戰爭初期,美帝國主義動用了以B-29為主的各種飛機1500多架,而在戰爭的最後階段,投入了約1萬多架。還使用了細菌、化學武器等大量殺傷性武器。

3.軍費開支與軍需物資
朝鮮戰爭期間美國的軍費開支約為200多億美元。軍需物資大約消耗了7300萬噸以上,是太平洋戰爭時期的11倍。

4.最野蠻和最殘酷的戰爭手段
①不正當的侵犯
②大規模登陸作戰
1950年9月,仁川登陸作戰時,美帝國主義傾巢出動了在太平洋地區的陸海空部隊,地中海艦隊和追隨美國的15個國家的軍隊也都被拖入了大規模的作戰計劃。我們的人民軍勇士們僅靠4門大炮和1個中隊的力量對抗了5萬多的兵力和300艘軍艦以及1000架飛機,苦守月尾島3天,保證了人民軍隊戰略性撤退,保存了力量。

③大規模的集中進攻
美帝國主義為了配合部隊在元山近海的登陸作戰企圖,在1211高地一帶發起大規模的瘋狂攻勢。

④焦土化作戰
當時,擔任聯合國軍隊司令官的克拉克在1952年8月叫囂著要讓共和國北半部的78個城市「從地球上消失」,命令軍隊進行無差別轟炸和炮擊。僅在平壤市就投下了42萬7千多個炸彈和凝固汽油彈。

5.美帝國主義恥辱的慘敗和停戰協定
美帝國主義在前線戰場上未能得逞的侵略野心,試圖通過談判來實現,於是展開了寡廉鮮恥的軍事外交策略。1951年6月向我方提出停戰談判的請求,企圖通過談判來達成他們狼子野心般的侵略目的,實現所謂的「榮耀之戰」。談判一破裂,美帝國主義立即用原子彈進行威脅,並發動最後的、大規模的瘋狂進攻。他們宣揚「行動重於交涉」,一方面發動新的攻勢,一方面利用間諜集團,陰謀分裂和顛覆我黨和政府。然而,美帝國主義和南朝鮮傀儡政權的所有惡毒的居心和計劃均被我們毫不手軟地粉碎了。

6.朝鮮半島北半部與南半部被殺害的無辜百姓的人數
北半部:數十萬人;南半部:100多萬人。

7.所投炸彈、炮彈數量
平均每平方公里投下18顆炸彈、炮彈,僅平壤市投下的炸彈和凝固汽油彈的數量就相當於平壤市人口總數。

8.建築、田地和文化遺迹遭受的破壞和掠奪
戰爭期間,北半部的8700多個工廠和企業、60多萬戶的住房、5000多所學校、數千家醫院、數萬公頃良田和6700多處文化遺迹遺物被破壞。南半部在戰爭開始時的4個月時間裡,50多座城市被破壞,12400多個村莊化為了灰燼。

看到這裡,問題來了!朝鮮課本里通篇沒有一個字提到中國,提到抗美援朝,提到中國志願軍!


此答案是本人在知乎寫得最認真的一個答案,查詢了很多資料,斷續修改了半年之久。原因無他,只是想給當年為了祖國免遭侵略而浴血奮戰的數十萬志願軍將士獻上一份微薄敬意。答案較長,引用資料的部分也比較枯燥,感謝您的耐心閱讀。當年那些大國博弈、政治情仇均已化為歷史的塵埃,但我們依然被60多年前志願軍那些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所震撼。飲水思源,我們今天安定和平的幸福生活源於他們當年為國征戰時的拋頭顱灑熱血。不要忘記,永遠不要忘記。

——————————————————————————————————

朝鮮戰爭中,美國侵略中國,絕不僅僅只是一個「打算」——美軍甚至在聯合國軍登陸仁川介入朝戰之前就已經多次入侵過我國領空,並且對毗鄰中朝邊境的我國領土進行過轟炸,造成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詳見下文第九條)只是由於戰爭進程中志願軍的堅強意志和頑強戰力徹底顛覆了美帝的預估上限,朝鮮戰事陷入膠著,在不扔原子彈的前提下,侵略中國才變成了一個笑話。

我根據題主的要求,先從檔案和證據證明的角度補充一些戰前美國政府對中共政權的態度和打算:

一、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和西方各國大使都留下未走。4月30日 ,中共發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言人為英國軍艦暴行發表的聲明》。在這份毛澤東親自起草的聲明中,中共表達了可以考慮與西方建交的意願。之後,受毛澤東、周恩來指令,黃華與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進行了多次會談。

二、1949年8月5日,美國政府發表《美國與中國的關係》白皮書,敘述了自1844至1949年美國對華的具體政策,總體上承認了1945至1949年對華政策的失敗。

三、1949年12月23日,美國國務院發布內部文件《宣傳政策文件:台灣》,統一政府關於涉台問題的宣傳口徑。文件主旨為「制定一項宣傳政策,以便在台灣可能為中國共產黨軍隊攻陷時,盡量減少對美國威信和其他國家士氣的損害」。文件提供的宣傳要點包括:強調台灣從歷史上、地理上都是中國的一部分,純屬中國的責任範圍,與美國無關,消除認為共產黨佔領該島對美國利益造成嚴重損害、美國有責任「拯救」台灣等「錯誤印象」。

四、1950年1月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正式發表《關於台灣問題的聲明》:核心要點為「美國政府不打算採取任何足以把美國捲入中國內爭的措施」;「不擬對台灣的中國軍隊提供軍事援助或諮詢。」

五、1950年1月12日,美國國務卿艾奇遜發表講話,稱美國的安全線既不包括台灣,也不包括南朝鮮,美國不會為了保護這些地方採取直接的軍事行動。

——————朝鮮半島內戰爆發——————

六、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在金日成的領導下,發起了統一朝鮮半島的戰爭。當天下午,在蘇聯代表缺席的情況下,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第82號決議,由美國提議的該決議主要內容為「譴責北朝鮮對大韓民國發動的武裝進攻,要求立即停止戰爭行動、人民軍撤回三八線以北,還要求聯合國所有成員國支持聯合國組織實施這一決議。」

七、1950年6月2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83號決議責成聯合國所有成員國向大韓民國提供可能需要的援助,以擊退武裝進攻並恢復這一地區的國際和平與安全。同日,美國總統杜魯門下令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

八、1950年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第84號決議,即美國提議的派遣聯合國軍支援韓國抵禦朝鮮進攻的議案。

——————關於美國政府態度轉變的過程—————

很顯然,在1950年6月25日金日成領導的軍隊發起統一朝鮮半島的戰爭之前,美國政府對中共政府的態度和打算是:不干涉中共解放台灣的行動,甚至考慮與新中國建交。(麥克阿瑟作為一名以戰爭發家為基礎政治資本的軍事寡頭,另有他自己的想法——然而他那些想法本質上是為了利己而非利國:美國當時的重點利益在歐洲,因此他的想法不能代表美國政府的態度。)

但是金日成統一朝鮮半島的戰爭發起之後,這一切都發生了變化——僅僅事隔兩天,美第七艦隊就進駐了台灣海峽;再十天,聯合國通過出兵朝鮮半島的決議。次月下旬,在聯合國軍登陸仁川之前,美軍就迫不及待地試探性武裝攻擊我國——

九、1950年8月27日,美軍B-29重型轟炸機、P-51戰鬥機等先後5批13架次,侵入我國東北境內的集安、臨江、丹東地區上空轟炸掃射,炸死中國居民3人,炸傷21人,炸壞火車機車、客車、守護車5輛,炸壞卡車2輛。之後兩個月,美軍機共侵入我國領空12次,打死我國居民6人,打傷7人。我國政府多次向聯合國提出抗議,美軍承認有越界行為,但歸咎于飛行員導航錯誤。美軍的這些戰爭行為,給我東北地區的國土安全造成了極大威脅,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志願軍出兵朝鮮的決策。志願軍入朝作戰之後,美軍出動軍機數百架次,對我國領土進行更大範圍的偵查,並且開始對一些重要軍事目標如鴨綠江大橋進行大規模轟炸,至當年底共造成我國境內軍民近百人傷亡。

十、1950年9月15日,由美國主持聯合司令部、16國派遣軍隊(加韓國共17國)、5國派遣醫療隊組成聯合國軍出兵朝鮮半島,在仁川登陸,武力介入朝鮮半島的戰爭。

十一、1950年9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聶榮臻發表聲明: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中國決不會置之不理。

十二、1950年9月30日,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

十三、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隨後,志願軍發動第一次戰役。整個戰爭過程不說了,感興趣的知友可以去找相關著作來看,這裡只簡單介紹一下戰爭後期著名的上甘嶺戰役:

十四、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打響。敵軍調集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對志願軍僅3.7平方公里的陣地傾瀉了炮彈190多萬發、航空炸彈5000餘枚。攻擊最猛烈時該陣地平均每秒落彈六發,炮火密度超過二戰最高水平,我軍一個17歲的小戰士在坑道內被活活震死!倖存者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均不約而同以「地獄」來形容。在43天的激戰里,我軍依託坑道擊退敵人900多次衝鋒,敵我反覆爭奪陣地59次;至11月25日戰役結束,我軍以傷亡1.57萬人為代價,殺傷敵軍約2.5萬人,守住了陣地。上甘嶺戰役,我志願軍打出了國威軍威。

此戰役中,由於美軍破世界紀錄的喪心病狂式的投彈量,以全世界最發達軍工及後勤為保障、以超密集火力覆蓋為作戰特點的美軍,居然在戰役目的尚未實現前就面臨了彈藥短缺的窘境;此戰役後,美國人終於沮喪地確認了一個鐵一般的事實:如果美國政府不冒著執政黨提前倒台、國家經濟崩潰、西歐盟友決裂、蘇聯趁勢做大的危險,一意孤行對中國大陸發起全面進攻的話,朝鮮戰爭,就只能打成這樣了……

感受一下「范弗里特彈藥量」:1953年1月18日,美國兵和韓國的服役人員將火炮和迫擊炮的空彈殼壘在一處集中地,這些彈藥是在為拿下鐵三角地(上甘嶺的其中一處陣地)的4天中攻擊所消耗的↓↓↓

再看看這一段知友的文字:

「長津湖一戰,大名鼎鼎的陸戰一師將戰死袍澤的屍體綁在坦克炮上亡命突圍,他們親眼見到了很多堅固完好的中國軍隊阻擊陣地,衣衫襤褸的中國士兵在陣地上齊齊地將武器對準他們卻再也無法開火——保持著戰鬥的姿態全連凍斃。五聖山一戰,讓美軍記憶中最為慘烈的阿登、塔拉瓦、硫磺島等血戰幾成兒戲。在中國,這場戰役有著更為響亮的名字——上甘嶺。財大氣粗的美軍以削平了好幾米山頭的猛烈轟炸讓志願軍見識了什麼叫做優勢火力,補給幾近斷絕的志願軍依託坑道一次又一次地把美軍趕出陣地讓對手見識了什麼叫做血戰到底。」

十五、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字。

抗美援朝戰爭初期,聯合國軍第一階段的最高指揮官麥克阿瑟不止一次叫囂美軍將對中國東北地區發起全面攻擊,美國總統杜魯門甚至在1950年11月30日的新聞記者會上公開對新中國發出核打擊恐嚇,然而美軍糟糕的現實戰績無法支撐他們的狂妄想法——整整三年,在幾乎沒有制空權、各種戰爭物資均極度短缺的艱苦條件下,以數十萬將士血灑疆場為代價,志願軍用顛覆全世界認知的彪悍戰力,硬憾以美帝剛贏下二戰的精銳部隊為首的十七國武力,阻敵於三八線,實現了保家衛國的誓言。

—————回到問題本身,我想說的————

抗美援朝之前,全世界對中國的認識都還停留在「東亞病夫」的層面上——他們覺得中國抗戰期間的國內戰力就是個渣。對此我們實在是很難反駁:日本是美國扔了原子彈才宣告投降的,盤踞東北的70萬關東軍是蘇聯紅軍收拾的,中國自己的軍隊呢?先是一槍未放丟了東北,其後的大戰役打一仗輸一仗,節節敗退,國土丟了一大半,連首都南京都被侵略者屠城了。八年抗戰,日寇屠刀下傷亡的中國軍民竟高達3500萬人!——無可否認,國家當時的確是百年積弱,誰都能來欺負你。

按照流氓的價值觀,有便宜不佔是會被天譴的。如果說對待東亞病夫,美帝的前線指揮官沒收住手,打了、侵略了、殺人放火了,那真是打了也就被別人白打了,誰讓你這麼弱呢。而美國國內反對的聲音也不會有多少——越戰後期為什麼美國國內反戰聲音這麼大?還不是自己傷亡太大、代價太大挺不下去了。所以麥克阿瑟能做侵略中國的夢,沒別的,就是因為過去我們太弱了。

然而已經站起來的中國人不願再跪下去,即使是面對世界上最強大的武裝集團。新中國選擇了全國總動員支援前線,在蘇聯朝鮮極其有限的幫助下,以一國的遠征軍死磕十七國聯軍長達三年,最後硬是逼迫對方在三八線停火和談。這一仗之後中國東亞病夫的國際形象徹底改觀,中國自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被列強欺壓百年的屈辱命運徹底扭轉——是否會被別人侵略,那是靠自己拼出來的,沒人會給弱者面子,只能靠自己自強不息。


有沒有打算,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行為。
首先,人家頂在那裡,就事實上危害了國防安全。因為「打算」這種東西是非常虛的:你現在沒有,不能保證你10年20年之後仍然沒有。所以要考量的是,是否作出實際安全的行為,而不是某種簡單的承諾。
然後,日本918的時候,國內也沒有立即侵華的打算,都是下面獨走。


Tg有點妄想症,美國怎麼會打過鴨綠江侵略東北呢。你看1931年的國軍丟了東北依然泰然自若。這就是差距啊。


老美到底想沒想侵略中國?

舉個不那麼恰當的例子:一個流氓看上一個姑娘,找到了一個搭訕的機會(北朝鮮發動內戰無疑為此提供了機會),順勢摸了摸姑娘的小手,試探姑娘的態度和反應,有沒有義正辭嚴的表明態度——拒絕,如果不拒絕,接下去就是擁抱、接吻,再接下去就是XXOO;如果遭遇反抗,摸清了姑娘的底線,就老老實實退回到原來的狀態(維持38線),可惜中國這個姑娘太烈了,剛被摸了摸小手(轟炸丹東),就看出了流氓的心思,一通組合巴掌扇了過去——扇巴掌手肯定會疼(犧牲很大),你說要不要扇?要不要扇只取決於姑娘對周圍形勢的判斷——還有多少流氓覬覦,怎樣打消眾流氓的色心色膽?當然,後果大家也知道了:這頓巴掌扇出了姑娘的尊嚴,扇出了之後幾十年的安全,從此再沒臭流氓敢打這姑娘的歪主意了,最多只敢用陰的(和平演變啦,顏色革命啦,支持這個獨那個獨啦……)噁心噁心她。

將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比喻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能過於簡單了,但中間有些道理是相通的。

對了,誰會把想跟某某姑娘XXOO的齷齪念頭寫在公開發表的文章里?查史料?呵呵了。


破落的晚清硬是和明治維新的新日本在朝鮮半島和黃海剛了一次正面。
你以為是大清的國格和榮耀,以及對於李氏王朝的扶持?
都是狗屁,朝鮮半島北部是華北平原唯一的可守之險。

看見沒,突破了鴨綠江,沿著海邊一路南下,山海關和北京就丟了,然後東北就丟了。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正所在「君子無罪,懷璧其罪。」
解密的美國資料顯示美國並沒有打算入侵中國。我也覺得美國政府說的是真的,可是等朝鮮丟了,他過了幾年又想打了,怎麼辦?所以「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朝鮮戰爭不管再來幾次,都得打,而且必須不能輸。


美國政府原本沒想打,但在日本近乎被封神的麥克阿瑟想打,想繼續建功立業,他並不是美國政府政策的執行者,他只為他心中的美國利益而戰,麥帥就在前線,即使是美國總統也拿這個全民偶像沒轍,所以美國是打算了還是沒打算,根本不重要,如果麥帥未遇敵手,順手打下來了朝鮮半島,然後沒摟住火把丹東也給捎帶了,美國政府難道要求他再退回三八線么,這種命令誰敢下?所以,得虧志願軍給麥帥上了一課,也給了美國政府解職麥帥的理由,換了更能執行美國政府路線的李奇微,雙方體面地結束了戰鬥,美國才可以在幾十年後非常真誠地說,當年並沒有這個打算,不信你看我們的史料。中方也可以翻一翻史料說,是啊,原來你們真的沒準備打,咋不早說呢,誤會誤會,我就呵呵一下。


「我就蹭蹭,不進去」

在政治上,對於一個人或者一個集團下一步行為的預判,不在於他說要做什麼,而在於有能力去做什麼,而且做此行動的條件是否成熟。


上面說了很多、很好,本人補充一句:

如果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爭表現得和KMT一樣,一觸即潰,美國一定會侵略中國,首當其衝東三省!


記得當年美國人答應戈爾巴喬夫什麼來著,不是說好北約不東擴來著,不是說好不進入烏克蘭來著。還是老毛看得透徹。


清政府都知道丟了朝鮮緩衝帶意味著什麼,只不過有心無力,現如今的鍵盤黨真的是連智商底線都不要了。


大本營沒有入侵中國的想法,或者說至少沒有入侵中國的計劃,但是前線軍官很想挑事。


額,我也沒有看過什麼解密檔案之類的,但是我上小學的時候,與同桌在桌子中間畫了一條分界線,這個都做過吧?
後來我有一天擦桌子時把分界線擦掉了,然後我就又把線往他那邊挪了幾厘米。
後來幾天之後我自己就佔了桌子的三分之二。
大國之間有時候真跟小孩子是一樣樣的。


抖個機靈
九一八的時候張學良想過會丟老家嗎?日軍想過迅速佔領整個東北嗎?
七七的時候宋哲元想過半年後就是南京南京嗎?日軍想過迅速佔領華北渡過長江逼著委員長逃到重慶嗎?
這些事還不是發生了。
摺疊我吧


我一直覺得糾纏這種問題的人是否懂最基本的國際政治理念。中國已經不幸與蘇聯這種當時超強接壤,還要讓另一個超強放倒自己身邊,把自己頂在東西兩大陣營對峙的一線?政治部署和軍事部署本來就是隨時都會根據形勢調整的東西,得隴才會望蜀,當時朝鮮還沒底定,老美失心瘋了要宣布進一步擴張?希特勒也沒幹過吧。一個拎一把大砍刀的跟你還很不對付的人站在你跟前,跟你說我不砍你哦,我絕對不砍你,我就是想站你跟前罷了,這事誰能忍?


炸彈都扔到丹東撫順了,什麼叫「打算」?


你要問我小時候有沒有偷小明的玩具?那是肯定沒有啦,一是那玩具一直在那了,沒有在我家;二是我剛要下手,小明他哥就出來了。


推薦閱讀:

蔣公對抗日戰爭有什麼貢獻?
中國有多強大?
歷史上有哪些革命成果被篡取?
箭台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為什麼之前的弓箭一直都是無台?
一戰二戰中突破鐵絲網塹壕碉堡組成的防線通常是怎麼做的?

TAG:歷史 | 美國 | 軍事 | 世界近代歷史 | 朝鮮戰爭1950-19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