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獨立測光表會對畫質有怎樣的提升?

看書時產生的疑問,相機內置的測光表為什麼在專業的攝影師面前不受歡迎,使用獨立的測光表又會對畫質產生怎樣的影響,一個好的測光表為什麼售價在千元以上?(好吧。。我比較糾結這個問題。。)這種前期測光上的「小誤差」在後期可以修補回來嗎?


作為電影攝影,測光表還是很有用的,但是使用方法完全不在於正確曝光(也就是是不是過曝或者欠曝),波形圖或者直方圖已經足夠了。你如果就為了整體曝光正確買測光表,確實不值那個錢。

測光表的價值在於,測量光比。並且根據測量結果調整布光,在棚拍中尤其重要。


也就是說,其一,需要知道主體的明暗反差,比如人臉亮面和陰影。主體和背景的明暗反差。

其二,就是測量畫面內最亮部和最暗部的差值,我們常說一個攝影機的動態範圍是多少檔光圈,那麼,如果畫面內的最亮最暗相差在這個範圍內,就可以涵蓋所有亮部和暗部細節。


首先謝邀。

內置測光表只有反射表,沒有入射表。對於某些攝影師來說,他們更看中入射光線的強度。另外,專業測光表的測量更加精準,點測光面積小,能精確地測出某一個點上的光線。

其實現在說起來的話,是書老了。現在數碼技術如此發達,曝光怎麼樣,隨便試試就行了,拿測光表的要麼是做樣子,要麼是真NB。

以前都用膠片的時候,本身測光技術就不是特別好,很多老相機上測光只有可憐的三個點,一個是正常一個是過曝一個是欠曝(鳳凰和海鷗很多相機上都這樣,甚至老點的德機也是)。而膠片尤其是反轉片的寬容度其實比較低,對曝光要求很高,所以獨立測光表才顯得很重要。還有一點,相機內置測光表只能測持續光源,對於閃光,內置測光表是沒有任何識別能力的。所以在用膠片棚拍的時候,獨立測光表還是必備。

不光如此,好點的獨立測光表上甚至能測出0.1檔光線,現在的日系相機只能測0.3。當你配合非常高端的燈光(比如保富圖、愛玲瓏、布朗、保榮等)時你才能明白這到底是多有用。

相對於現在相機內置測光元件上的什麼RGB測光,獨立測光表根本不需要這種功能,因為它們有入射模式,直接測量光線的入射量,對於攝影師來說這更有用。

另外,測光上的小誤差,現在後期能補一點,用RAW就行了。而畫質,沒有任何影響,它能影響到的只有曝光而已。


上面的回答都很全面,有專業的有不專業的,有認為測光表有用的,有認為沒用的。
我用自己的經歷給一個答案,有後來搞明白的,也有到現在也還一知半解的,請大神指點。
2012年拍畢業作品,攝影設計為低調畫面,器材選擇5D2,買了三支紅頭燈,輔助配件借學校的,為了更準確的控制光,也為了裝b,借了測光表回學校拍的。
當時有一個錯誤觀念,認為點測更重要,於是杯具了,我一直在點測女主角的臉…有一個至今不清楚的事兒,點測出一個18%灰的臉是否細節最豐富,求解。
反正當時追求低調畫面,整個暗暗的,因為燈不夠,有時候最亮的就是那張臉,最後後期自己做的時候也看不下去了,於是AE調色生拽回來點,勉強能看。
這之後也沒再糾結點測的問題,用入射測光也越來越多。直到上個星期,自己買了塊測光表,不帶點測的那種觸屏世光,又進了一台a7s,在做機器測試時,用機內測光點測人臉得出8的光孔,而測光表入射測的是5.6,我汗都冒出來了,相機壞了還是表壞了?麻旦,都是新買的啊。
在我理解,入射測的光就是光的亮度,而點測皮膚反射的光怎麼可能比入射強?你把臉當鏡子了嗎,a7s~~
於是各種糾結,痛哭一夜,堅強的上百度求解,弄明白後就覺得自己攝影系學費都白交了。(上照明課滿腦子想劇本的貨。)
原來入射測的值,跟相機點測18%灰板測的值是一樣的,翻出灰卡跟臉比了比,果然還是我的臉又亮又白~
突然想起老師說過,一個白人一個黃種人一個黑人在一個鏡頭畫面中,根據誰測光?心中豁然開朗啊~
上邊有人說靠眼睛測光,不要依靠測光表,我覺得吧,你的攝影機不是眼睛啊,它也是個機器啊大哥,天氣晴朗,你躺床上看窗外的雲,你看得可清晰了,你瞬間看屋子裡黑暗的角落很快眼睛適應過來,一樣看的清清楚楚,所以說眼睛是帶自動調節功能的,想要靠眼睛準確曝光,拿電影學院攝影系老師的話,再有經驗的燈爺也不敢說眼睛能看得准。
說回來,為啥要用測光表?我的同學都高大上用示波儀了,我都沒玩過。還有的同學看直方圖,我見過一位電影劇組的燈爺光孔都背不出,攝影師拍兩月戲就拿出測光表四次…測光表有毛用?
回到題主問的畫面質量問題,測光表是有用的,當你在棚里拍攝,機器有十四檔寬容度,你想發揮寬容度所有的光和熱,想得到最多的影調層次,還不要畫面出現死白和死黑,你用眼睛試試…這時候用測光表會很快得到你想要的畫面,至於說用眼睛測光的,拍照片給自己玩可以,但是拍攝廣告甚至電影,兩個月時間你能保證自己的眼睛能夠一直穩定工作?還是說打算扔給後期調色給你匹配全片影調~
其實我也只在兩種情況下用表,玩膠片的時候,還有就是可控光的時候,不管是高調畫面還是低調,測光表都可以幫我準確曝光和有效率的工作,主要作用在主體光比和畫面反差。
這一切努力只為在攝影這塊兒交出最好質量的畫面,示波儀咱買不起,至少測光表還是玩的起啊~


還是那句話,請體驗過在評價。。。
表的意義在哪?
模式是入射和反射
點測
點測精度更高,一般數碼相機是3~5度,表是1度。基本是室外來使用。
影棚
在影棚里可以直接把引閃和表接在一起,然後進行布光,可以比較直接的得到光比,基本上會布1:2,1:4,1:8,1:12就比較極端了。。有表只需引閃棚燈,把表置於模特(被攝人或物)的高光部分得到高光數據(比如125 11),再在暗部引閃一次得到數據,再根據數據調整,得到適合光比。如果用數碼相機,你需要布一次回到位置拍一次,然後。。。調整。。。而且你的光比並不夠準確。。。
室外
最出名的亞當斯的區域曝光法,還有很多曝光法。。。
在日落日出時非常有用,可以根據不同的部分調整曝光,通過iso光圈快門操作將照片中的死白和死黑部分調整的更合理。。。
相機
有的相機沒有測光,比如大畫幅。。。中幅很多也沒有,有也沒有用了。。。你會信任一架祿來28f上已經服役了30年的測光表嗎?
體現專業
你需要讓你的模特(資方)信任你,這是很好的方式,讓她知道她的合作者很專業。職業模特的素質不是那些豆瓣模能比的。一分鐘換60姿勢一點問題沒有。。。
表的分類
肯高(美能達),世光,高森。。。

這是我的表,請忽略那架日本雙反。。。
表還是有用的,沒用過的人請不要瞎說。。。就像6d和哈蘇h4d,不都是相機,為什麼差那麼多價錢一樣,測光和測光不一樣。。。


用不用測光表對畫質沒有任何影響,大部分自然光攝影師只完全依賴點測光+AEL,一些比較火的閃光燈攝影師比如Joe Mcnally、David Hobby、Zack Arias是壓根不用測光表的,現代數碼相機即拍即放的特性,可以隨時調整現場光,而且可以很方便的看直方圖,拍一張不滿意調整再來一張就行了。

很抱歉我也是壓根沒用過測光表的,所以我也不清楚那破玩意兒為啥賣那麼貴,也不知道有什麼必要用。現代數碼相機的寬容度非常高,尤其是Sony CMOS系的相機,即使你欠曝5檔後期都可以拉回來,所以一點點曝光不準確幾乎不是什麼問題。


舉個簡單的例子:
棚拍服裝廣告的基本光:主光、輔光、頂發光、勾光、背景光。 在布光的同時確認光比,加上簡單的調整,基本拍1~3張就可以正式拍攝了。
不用測光表的話,有經驗的攝影師可能前期確認光比和整體光效的時間會略長。
除了一度反射測光之外,世光的758D(日常使用)還有顯示閃光在當前環境所佔的百分比、閃光疊加測量、計算平均曝光值等實用功能。
另外,Broncolor 、Profoto等閃光燈在使用時可以精確到0.1檔曝光,單單對於追求效率和質量的用戶來說,測光表是有用的。


好吧,都是沒用過測光表的人來答,看不下去了,我來答一下。

先放答案:在數碼時代對提升畫質幾乎沒有任何作用。在反轉片領域還是有點用處的,避免太離譜的曝光,其實靠相機本身測光也可以了。

先說測光表的兩種工作方式,入射式和反射式。
入射式,一般在棚拍裡面用的多。就是大家看到的攝影師脖子上面掛的一個東西。一般都是在布好光以後,跑到被攝體前面按一下。然後回來按照測光表上的值按快門就好了。有個好處,你是在被測物體附近測得實際照射光的強度,你所得值不會受到被攝物體顏色的影響。也就是說,如果這個時候你拍出來的女模特皮膚還是黃哈哈的,你可以大聲叱責:你這個偏色的NIKON!!!!

(我覺得這個是入射表的代表,美能達4F,可以測閃光,用的很方便,精度很高。可以自行調節基準修正偏移。)
反射表,一般相機裡面自帶的都是反射表。但是反射表有個缺陷:受被測體本身顏色、表面性質影響。其實很好理解你測得是物體反射回來的光線,但是物體本身的性質對光的反射是有影響的。這樣測出的值就不一定準確了,然後各相機公司就想盡各種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比如輕微修正基準,設定各種參數環境,增加距離感測器等。但是我覺得總是沒有入射表來的精確,但是考慮到入射表的工作方式,總不能從珠峰大本營爬到珠峰頂上,測完光再拍不是?而且珠峰那麼大,你要每個地方都測下,然後算個平均值,工作量也太大了不是。
不過一般的手持式點測表,一般都是給電影工作者用的。主要是美能達和賓得生產的,好像有個德國牌子也做,但是我還是喜歡美能達,賓得的太重了(其實是電子化程度不夠,我懶得自己算)。

(這個是美能達的F表,專業1度測光區域。功能多的你頭痛。也可以自行調節基準修正偏移)
入射表也可以變成反射表,增加一個附件就好了,下面就是這個附件。5度反射頭,不過很難買到。

說完了測光表工作模式,我們說下測光表的用處。我很喜歡測光表,自從我1999年第一次了解到安。亞當斯先生的區域曝光理論,我就覺得需要一個測光表來精確的了解畫面中每個區域的照度情況,然後做出合適的曝光判斷。(這個需要大家自己去找資料了解下了,反正我覺得風光攝影中很重要)。能不能說就是把整個畫面中的每一處的光比都加以分析和控制,使得畫面得到一個平衡,同時通過控制、利用寬容度的特性,黑化或者高光化一部分不需要的細節或者模糊化使觀者產生聯想?

以上是我自己拍的一張圖片,可以看到的是這個圖中有極大的光比,我分了三個區域進行了測光(我在圖上圈了,其實不止這三個點),然後再根據我想的題材需要做了曝光上的取捨。如果是機內測光就很麻煩,首先要開點測光,然後分三次測量同時記住測量值,自己在腦子裡做計算,根據自己的成像材質進行分析。如果測光表就很簡單啦,本來就有記憶以及自動計算功能,只你要按照你的喜好設定完畢,幾次測量以後就自動算出來了,你再根據喜好調整曝光補償。
to 輕微失焦:我一直都沒有提過「正確曝光」和「準確曝光」的概念吧,為啥要反對呢?


用外行的語言來解釋,是這樣的:
假如你要拍攝一個海灘上的模特的半身像,天空和白雲的亮度比棕色的人體大得多——
機內測光表的探測範圍是全部畫面,它會把整個畫面的平均亮度當做最佳曝光值,半身的人像在全部畫面里占不到五分之一的面積,用這個值拍攝,人會顯得很暗。
獨立的測光表,攝影師不會在相機附近使用,而是會走到模特身邊去測她的面部,按這個值拍攝,天空可能會曝光過度失去一些雲彩的細節,但人像的細節得到了最佳的展示。
所以,專業攝影師不喜歡內置測光表。


推薦閱讀:

高於1/250快門速度怎麼做到的?
膠片初學者如何選擇膠片單反?
雙反相機為什麼上完卷後光圈快門不宜再變動?
手機可以清楚的拍下奔跑中的閃電俠嗎?
膠片機新手入門哪款合適?

TAG:攝影 | 攝影器材 | 攝影技術 | 測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