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知乎官方 2014 年 6 月 6 日發布的《良性討論公約》?

公約內容 2014 年 6 月 6 日,知乎發布的《良性討論公約》具體內容是什麼?

其他相關「條款」:
在知乎上,什麼是不友善內容?
知乎上的不友善內容會被怎樣處理?
如果在知乎上發布了不友善內容,賬戶可能會被怎樣處理?


「公約」沒有被提前公開過,沒有跟知乎用戶商量過,沒有徵求過任何用戶的意見,就直接發布了。

我覺得這不叫公約,這叫單方面條約。

--------

補充:剛才看到知乎今天對自己發布的條例進行了實際操作,不再偏袒,我對知乎又有希望了,我由衷地希望其他知友也是這麼想。

建議大家從零開始,既往不咎。任何事,總要有一個起點。

--------

有人說大家不滿的是「知乎沒有拉用戶一起參與」,也有人說「知乎是個商業網站不是政府」沒必要商量。我想對你們說:

我沒期待誰邀請我或任何人去參與公約制定。有些話你不能反過來說,有些話反過來說,其實就不是一回事了。

我有兩萬多粉絲,這在知乎一點都不算多。我曾經一直平靜地在知乎上過著我的小日子,誰吵架也不站隊,多難聽的罵人,我都旁觀不說話。我還說過,我離開或不離開知乎,跟有多少噴子一分錢關係都沒有。

但是突然有一天,你的答案被刪,不是因為你的錯,而是因為被別人牽連,當你自己也遇到不公平的時候,你會憤怒,絕不是因為某一個人,而是你自己親身體會了那些曾經高喊「不公」的人的遭遇。

於是,趁我還有判斷力的時候,我就要說出來,因為:

納粹殺共產黨時,我沒有出聲
——因為我不是共產黨員;
接著他們迫害猶太人,我沒有出聲
——因為我不是猶太人;
然後他們殺工會成員,我沒有出聲
——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

最後當他們開始對付我的時候,
已經沒有人能站出來為我發聲了。

知乎的好話我也說過不少了。不在答案里就在專欄里。

我不站隊。也不是頭腦發熱。因愛而罵是一回事,起鬨是另一回事。也許點贊的人有一半是在起鬨,但如果能提升知乎改進運營的意識,那我覺得我有必要說。

另外,我也討厭那些沒貢獻瞎起鬨瞎指責玻璃心的人,可是,在公約出現以前,他們都已經被制約了不是么?


我在知乎快三年了,體驗過的不友善行為,基本來自知乎官方。

很早之前就發現是有那麼些無聊的人總帶著像文革小兵那般非白即黑的情緒波動,上來不是看答案而是沒事點點舉報拉黑,但官方不能太天下捨我其誰反被利用。只想說,社區的風氣是靠引導的,而不是你官方派出一隊警察天天站崗監視執法。何況你這警察也不咋地,比如:當年要求實名才能註冊,把用戶嚇住的時候,GayScript 這名字就已經在呼風喚雨了。

最起碼簡單學學騰訊,把直接刪答案這種缺乏尊重的行為,改為設僅用戶自己可見。或者學學 Google+,用戶依自己喜好選擇把人完全從自己視野消失,而不是靠官方揣著警棍在人群中揪查,東一棒子西一刀,畢竟不是管理員的思想最正確。

當年就有過你寫的就是我的這樣的霸王條款,而今又自己搗鼓半天的東西拿出來叫公約。中國網路就是個潑婦罵街的現狀,保護特權階級很正常,但與此同時又雙重標準想強行把知乎變教堂未免幼稚。

這個網站充斥著年輕人,也充斥著中西方先進思潮。管理員們的思想切勿落伍,雖然權力是很容易自我陶醉的東西。


我只想知道,這個規定對Yolfilm有沒有約束。為一個人改變規矩知乎也不是第一次幹了,靜觀其變。


請問知乎,我們應不應該尊重不正確、不科學、抖機靈、亂講、基於個人經驗和判斷……諸如此類的問題和答案,以及作者?

要求他人自證其答案算不算是「不友善」?

請正面回答!


知乎發布的所謂公約,先前沒有任何風聲,也沒有任何的討論的意向。由官方擬訂,請問這個叫公約嗎? 沒有公開討論的就擬出這樣的條約,這不叫公約。

為人道主義奠定基礎的日內瓦公約,由紅十字之父亨利杜南牽頭,1864年8月22日歐洲十二國共同簽訂,時至今日,已有194個國家簽訂公約。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於1968年7月1日在倫敦,華盛頓與莫斯科分別開放簽訂,至今日,已有186個國家加入。

更多的公約,是由聯合國締造而成,關係環境、人權、文化、和平。就算在聯合國,公約也都是反覆斟酌,各方討論,多方妥協的結果。

我反對6月6日知乎《良性討論公約》。因為它不是討論出來的結果,而是官方強制的條例。我不反對知乎上立法,但是我反對沒有公開的,正式討論的立法。
------------

看了 @鄧妍小姐的公開反對6月6日知乎《良性討論公約》 - 知乎再這樣就完蛋了 - 知乎專欄一文,有感而發。

如果摺疊,請隨意。


開始寫答案的是北京時間02:25
問題提出的時間是?2014-06-06 00:55:52
目前為止有5個答案(不包括我)
一個半小時里 倆答案 就被摺疊了

這是目前被摺疊的倆答案

這是公約的百科 請注意第一行最後一個字和第二行前三個字
至於「公約」有沒有公開討論我不知道

我就知道 「公約」的評論都沒打開
你問我怎麼看?我當然是用網頁看的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現在是11:07摺疊答案到三個了

新增了這麼一條 我覺得沒事可以看看摺疊的答案 對事不對人


-
2012年:蘇椰爲什麽宣佈離開知乎?

不久前@GiantJoy 老師去知乎辦公室,跟周源繼新他們說,她最希望知乎創造的一個價值,是教會中國更多人提聰明的問題。

這是個很高的預期,也一針見血的直指當下中國的一種現實:中國互聯網用戶的平均素質和很多使用習慣並不讓人樂觀。

一個小小的創業團隊能改變這一點嗎?顯然不可能。

既然如此,知乎團隊為什麼還要做這件事?我們這些投資人為什麼還要傻傻的跟在後面支持這件事呢?

原因很簡單:知乎這個團隊人微言輕,但我們堅信,團結儘可能多的聰明的用戶,水滴石穿,總會產生令人驚嘆的良性效果

今天知乎的用戶是不是有一些讓人失望之舉?我不敢否認這一點。

但,誰都是從小長大的,誰在成長過程中都需要有聰明而友善的人熱誠相助。我個人,如果在 2001 年剛進小熊時隨便發關於電影的帖子,被 Yolfilm 嘲笑說太低端而一巴掌拍死,我不會是今天的我。如果我 2009 年加入創新工場時被開復和汪華嘲笑不配做投資人,我不會是今天的我。

2013年:為什麼張亮對娛樂至死的互聯網有厭惡感?

它應該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了一個可以無限循環的玩具。就像黑客帝國那個隱喻,互聯網就是一個,以所有人為養份,給所有人造夢的機器。只要你想,你可以無限沉浸於此。

只有極度自控的人,才能跳出這種沉浸和麻醉。可,人又是一種自控能力非常弱,經常給自己找借口去玩的生物。

所以,幾乎可以預期,越來越多的人會陷入娛樂致死的死循環。雖然人們經常說沉迷互聯網會毒害青少年,但其實所有自制力不強的人都是受害者。

我覺得,進入互聯網時代,人可以被粗暴的劃為兩類:1% 的創造者,99% 的消費者。1% 的人去創造 99% 的人可以玩的東西,去賺這 99% 的人的錢。

很無奈,這是經濟規律,顛撲不破。絕對不會因為我不滿,大量的資金和資源就不流向互聯網的娛樂業,人們就不去消費了。而喬布斯、扎克伯格和大多數互聯網英雄們一起構建了這一窘境。

作為從業者,我只能希望兩件事:除了娛樂,我們還去尋找那些能讓世界變得更好、讓人們變成更好的人的科技與產品;以及,更多人能成為創造者,更少人成為純粹的消費者。

-
知乎建了個公園,邀請很多精英入駐。精英們在這裡喝茶聊天談事唱曲演習打拳逗女神,朋友邀請朋友,便熱鬧了起來。
知乎最初的優質產品,就是是史前用戶的知識和觀點。
大家平和講理的討論氛圍,便是知乎的良好風氣。

慢慢的,進公園的人多了,各種聲音就多了起來;一些精英受不了這種雜訊,遍逐漸離開。
這一時期,優質的內容和風氣,雖然逐漸變差,但還是個很吸引人的公園。《知乎之死》,是這個時期的觀點。

在後來,公園免費開放,還去電視台打廣告,嘩得一下,公園就擠爆了。
於是跳大神的推銷的擺地攤的炒夜宵的都有了,還很受歡迎。
有人唱首歌,有人說「難聽,XX」;
有人提了個問題,有人說「這而有XX,快來圍觀」;
有一群人在討論問題,有人說「這群人是XX」;
……
當然,還有打群架的。
無比喧鬧,便是最近的知乎公園。

2014年的今天,知乎已經充斥著海量的消費者。
另外一個窘境是,優質產品和普通產品產量不多,很快被大量消費者稀釋。
消費者無法消費知識和經驗,只能消費情緒。

大部分用戶成為情緒消費者,
反訐、貶低、嘲諷的答案總是易於被高票,
聰明的用戶們,怎麼會在此受煎熬,
「問答、認真、更大的世界」會變成「娛樂、娛樂、更多娛樂」。

目前知乎,已經是「趣下」消費本能驅動的遊樂園。

-
這個「公約」,就如在遊樂園裡插一個「請勿踩踏小草的牌子」。

沒經過我們公園用戶商議的公約,能叫公約嗎?
我比較關心yol能不能踩草地。
這塊牌子下面竟然不准我們留言,呵呵。
字寫的真難看!
就踩給你看,怎麼著。
管理員要讓大家知道公園是他管理的。
……

發布一個其他形式的「公園守則」,也是會被各種異議淹沒。

-
樂於趣下,並不是知乎的問題;
而是娛樂碎化,將無數網民的心力消耗的一乾二淨。

千萬數的朋友,每天對著手機、pad、電腦,極少或者幾乎沒有的運動量。
極度消耗精神後的人,對自己親人都罕有好脾氣,何況對於陌生的網路ID。
不是不想從容有禮,只是失了這份心氣後,看見別人的善意都會以為是惡意。

這樣的現狀,不是知乎創始人們的氣量能改變,也不是知乎里幾位認真的心理學家能改善。

-
公園隊長半夜插了這個牌子:以後到這裡玩,相互之間要客氣一點。
看著知乎團隊這麼不容易的份上,我覺得作為免費遊客理應更自律。

感謝看到最後。


主要是為了強調一下「親愛的知友,我是你爹」。


自認為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人,用實際行動證明他們的存在不應該被無視,並不是什麼有趣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一反抗就被打倒,永世不得翻身,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情況下,人會做出什麼事情,我們有著血淋淋的例子。

其他情況下大家也許就用腳投票了。不過,再怎麼說知乎還是一個鼓勵認真的社區。

所以也不排除有覺得自己受到壓迫的知乎用戶,用例如ddos攻擊知乎,或者黑進資料庫刪除所有敵人的答案,或者人肉到某用戶的地址上門砍,或者在下一次舉辦鹽聚會的時候,趁著他們沒有安檢,帶上炸彈進去這樣的辦法,發出自己的吶喊。

在犯罪嫌疑人臨死前那一刻,他的耳畔會響起一句畫外音:

是你跟我說過認真你就贏了的啊


現已得知,知乎是因為反垃圾系統誤傷了我。

但由於知乎官方沒給我發郵件,我也沒法子以任何方式進入知乎,所以誤以為被刪號。

這些和新公約沒有一毛錢關係,只能說我人品太差。

有點抱歉,但知乎以後發生這種事能先發個郵件么?


我之前跟知乎運營聊過,我說我尊重你們「友善」的價值觀,但應該定義清楚什麼是「不友善」的行為,這樣在用戶吵架的時候做到有法可依。

所以這個「公約」出來,至少先把不友善的定義講清楚了,也有了相應的處罰措施。知乎的確需要一步一步地完善自己的運營規則,但首先要有個基石。這個基石看起來還成,我沒什麼意見。

然後就是請各位憤青用戶不要張嘴就來。就不說一個國家的法制建設,就拿大淘寶來說,淘寶的規則也不是一天兩天制定的,現在淘寶能有這個架構也是近10年的運營中不斷修改的,現在依然有人對一些細節不滿,但一個規則體系總不能取悅所有人。

但這話先放一邊,我看你們噴來噴去,也沒有說這「公約」內容不對,而是在說「公約」制定的方式你們沒參與,感覺就好像參與了能把這件事做得更好一樣。況且,從知乎運營到現在來,你們之中很多人都討論過知乎該當如何,「不友善」這個標準怎麼定義怎麼執行,這個討論環境從來沒有封閉。「公約」不讓評論怎麼了,覺得「公約」說得不妥你發私信給周源啊?

貴乎網友真是有意思,天天不曉得在幹嘛,一到鬧事兒的時候就出來咋呼。挺閑唄?


私自設立的公約,不就是私約么?敢不敢邀請某Y簽約?敢不敢彈窗一下要求每一個用戶勾一個同意此公約?


作為一個網站性的規範,以這樣的口吻說出來,竊以為非常不嚴謹。(前面說了一大堆抒情的話,你這個是規範哎)
我個人覺得既然是規範,就應該是法律性語言,就應該冷冰冰的,不帶任何感情的。每條規定必須要有切實的可操作性。
另外,我認為不是所有的答案都應該放在問答當中,即便知乎是一個問答型網站。作為這種規範性的文字,知乎完全應該可以在首頁放置一個區域,讓用戶隨時都能夠查詢比對。


不能評論


名為公約,實為嚴打。

對某些人就是從嚴從快,對某些人就是兩少一寬。


我告訴你們我是身經百戰了,我見得多了!中國的哪一個SNS網站我沒有去過?百度的李毅吧,比你們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我在那裡談笑風生。所以啊,你們知乎團隊和用戶都還要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識得唔識得啊?哎我替你們著急啊真的,你們有一個好,就是處理起問題啊比那些其他網站反應都快,但是具體到細節啊,都是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你問我啊支持不支持公約,我說支持。但是你一定要不斷地問我支持不支持,我可以回答你一句無可奉告。你們不高興我又能怎麼辦?我的意思不是承認他們的不良做法,我們不支持他們他們現在是管理團隊我們怎麼能不支持管理團隊?對不對?你們啊,不要想嗬搞個大新聞,就把我批判一番,你們啊,naive!你們這樣是不行的!將來理解出了偏差,你們都要負責任!


以前就吐槽過知乎沒有《公約》的事,這次官方終於算是有了《公約》,所以我決定繼續吐槽。

0.首先吐槽下,周源先生說得對,這是封公開信——沒錯,這不應該是《公約》,要叫《公約》,那至少得是這個樣子的:微博-隨時隨地分享身邊的新鮮事兒


說的通俗點,就是要一條一條的,會規定一些看起來是廢話的東西諸如這東西是誰制定的,適用於誰;也會規定一些很具體的東西,包括不限於規定了不能做什麼以及做什麼會受到什麼處罰,更重要的是也會規定用戶可以幹什麼(用戶享有什麼權利)。

但是這些該有的形式、內容,我們在這個公約里,基本是看不到的~我們看到的其實只有,不能不友善,不然會被警告/封號哦~

1.有比沒有好。沒有公約的時候,出了事,可以把責任推給執法的人;現在有了公約,不按照公約來是執法的事。但是依照公約辦事出了事就是制定方的錯了。至少來說,責任明確了,也讓大家看到官方還是有做點什麼的。如果罵官方不作為,也有了依據。

2.這依然是份偏於形式,缺失具體實施的《公約》。比如這《公約》的核心是「不友善內容」,但是對於不友善內容的規定很不夠具體:

  • 羞辱、謾罵、攻擊知乎用戶或其他不尊重知乎用戶的內容

不具體,就有處理的空間,有空間,就有不確定性,這不我的專欄合伙人@方十一 姑娘剛剛就因為用「呵呵」評價了某用戶被舉報並處理了。

我承認她有嘲諷的意思,但是說真的完全不帶情緒去評價是非常非常難做到的一件事,完全不應該把標準定得如此之高——站在站方的角度,會處理量大增,增加不滿情緒。對於用戶,如果「呵呵」會被處理,那基本只要帶情緒的評論就會被處理了,也會讓用戶不爽。

除了尺度問題;人身攻擊里還包括很多情況,比如,如果一個人惡意發出一個招罵的「評價」、「回答」,罵他的人怎麼辦?

前幾天有個人在 @李峰的一個酒類答案下說他「不懂裝懂惡意炫耀」,我很看不慣,回了個
「您老翻翻人家答案再說話?無知者無畏,哪兒涼快哪兒呆著行么。」然後我第二天就發現自己被舉報並刪除了。

我相信這世人有人能面對侮辱毫不動心,但我也覺得罵回去也是一種選擇。舉個栗子,別人打你一拳,你可以報警等待警察處理,也可以選擇一拳打回去——在我看來這兩種都是救濟手段。選哪個都可以,所以據我了解,非常多的社區在處理人身攻擊,如果發展成對罵,是不處理的——發展成倆人打架了,因為一個人舉報就處罰另一個人,有失公平的(作為站方不應該主動發現違規並處理,一定要接到舉報才處理,這是一個基本原則)。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我發現知乎有時候會處理一些並非當事人的人身攻擊舉報。舉個例子,我剛剛在 @方十一的專欄下評論「你個臭不要臉的」。因為我倆很熟,所以開這種玩笑都能接受,但是如果有人不明就裡看到就舉報了,知乎如果處理就有失妥當了。所以,不處理非當事人的舉報,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應該寫進去原則。

(太晚了,姑且寫這麼多,再補充。)
—————————————補充————————————————————————
昨晚寫完最後一個部分,方十一同學開玩笑的說了句

湊不要臉的

我回了個

分分鐘舉報你個湊不要臉的

正常人只要看過回答和評論,就知道我倆並沒有惡意,整個過程,我倆真的是在友好地「互噴」,並沒有人感受到不友好,圍觀群眾也喜聞樂見,一堆人表示「禁止公開調情」,我倆沒有人舉報,然後一早上醒來,居然就發現我倆的評論被刪了。理由就是「不友好」。

哦,「嗶」的。簡直是如何讓人瞬間轉變立場的典型——昨晚跟我討論要不要非當事人舉報不受理的方十一瞬間變支持了。

以當前知乎運營的判斷能力,還不適合判斷如何處理非當事人的舉報。

最後,我對於評價這個沒有任何參與的公開信被命名為公約的事情沒有任何評價的興趣了,此答案不再更新,點贊的大家抱歉。


沒有經過公共討論的不叫公約,應該是社區管理辦法。
知乎不是屬於用戶的財產,知乎運營方有權單方面制定管理辦法,不同意遵守的用戶可以主動離開,但請運營方不要隨便代表用戶稱管理辦法為公約。
感覺運營方並沒有想清楚,究竟是用自我約束(公約形式)還是管制(管理辦法形式)的手段運營社區,一方面對前者還有幻想,一方面又不得不準備亂世用重典。

可是,用重典仍然還是靠管理方的道德判斷,企圖將運營方主觀的判斷單方面當作客觀的標準,來裁斷衝突雙方的主觀分歧,其實還是人治。
而且,人治也是要人力成本的,知乎難道願意像新浪一樣堆人肉嗎?
當然,明確了「管理辦法」的人治,大部分自有公論的衝突可以消除,只是,這在沒有「管理辦法」時一樣可以無爭議的解決,主觀分歧過大的衝突仍然無解。
所以,我同意 @王夢雨 說的,態度和尺度判斷不可能做到客觀準確,無法解決以前解決不了的問題。
要麼損害運營方的公信力,要麼損害執行力。

有沒有被攻擊,利益有沒有損害,應該是受害者說了算。
第三方沒有客觀評價標準介入裁判時,在社區運營機制上賦予受害者自我維護的權力,由受害者自我保護,才是最有效,社區運營成本也最低的方法。除非有危害社區生存的行為,受大環境所限,才必須由運營方馬上出面處理。
比如 @張蔻蔻 提出的一些改進方法就可以嘗試,運營方應該花心思提供這種自我維護(不是相互攻擊和懲罰)的手段,並且降低操作成本。

我的建議(以前也有提過類似的)是,採用信用點(貨幣)制度,比如答題收到贊同、感謝和評論能增加信用點,投票、評論、感謝都是要扣信用點的,答題被投沒有幫助要扣信用點,收到反對則不增不減,推薦註冊的用戶前期的信用點得失,推薦人也要分擔一部分。
總的原則是:凡是可能騷擾、侵害他人的動作都要有成本。
你要有所行動,就要先對社區建設有貢獻,有貢獻就會有收益。
而且這貢獻不等於特權,濫用就有消耗完的時候。
再結合用戶自己設置的閱讀、評論等行為的門檻,以及社區運營活動引導,用最少的人工運營成本防範儘可能多的特權和衝突。


知乎已經從教堂變成集市,而且是中國式有特權階層的集市,還是有城管的那種


拉偏架還拉出規章制度來了?


推薦閱讀:

如何優雅地把知乎二字翻譯成英文?
如何看待「民粹必將反智」這句話?
知乎上的牛人大概什麼年齡?如何像他們一樣牛?
你在知乎上發現了自己身上的哪些弱點?
為什麼知乎上幾乎一邊倒地批評甚至黑山東?

TAG:知乎 | 知乎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