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邁克爾傑克遜死後井噴出現了那麼多粉絲?
即使他活著的時候根本沒關注過他?
一.
50歲的邁克爾·傑克遜3月5日在可容納2萬人的倫敦O2Arena體育館宣布,將於今年7月8日起在這裡舉行10場「This Is It」演唱會,他稱之為在倫敦的「謝幕」演出。這是傑克遜12年來首次舉行大型演出,也是他自2003年「猥褻兒童」案被判無罪後首次返回舞台。
消息公布後,兩天時間裡有約35萬人預訂了門票。
12日早晨7點,第一批演唱會的門票開始在網上預售。45分鐘內,10萬張門票被世界各國的影迷搶購一空。兩個小時後,另外的9萬張預售票也統統告罄。面對「前所未見的需求量」,演出商AEG公司迅速做出反應,即刻拍板將傑克遜的10場演出追加到30場。
由於只有成功註冊的歌迷才有資格購買預售票,據統計,一共有超過100萬的歌迷當場註冊,這直接導致售票網站的癱瘓。許多歌迷無法登錄網站或完成註冊,輸入的預售抽籤碼也屢屢顯示無效。售票公司老闆解釋由於技術故障所致,並稱從未見過門票需求這麼熱烈,並向fans道歉。不少黃牛票也已於拍賣網站eBay出現,兩張首場演唱會貴賓席的門票竟被炒至約20萬元人民幣。
據昨天的最新消息,演唱會主辦者表示,演唱會已經追加到了50場!而且大約100萬門票在4小時內全部賣光。平均來算,加上前兩天的預售,門票是以每秒11張,每分鐘657張,每小時4萬張的速度賣出!之後,AEG公司老闆Randy Phillips電話通知了回美國排練的傑克遜。「他在哭泣。我可以從他的聲音上聽出來——他哽咽了。」Phillips說,在聽到自己的演唱會如此受歡迎後,傑克遜感到「狂喜不已」,快速同意了加場的要求。這樣,傑克遜將一口氣唱到2010年2月24日。
這篇新聞稿證明了一個東西,即使在邁克爾去世之前,喜愛他的人依舊大有人在。
但其實說實話,一個在不斷走下坡路近乎于歸隱的巨星,所能獲得的報道是屈指可數的,更何況還要流傳至中國。對於沒有報道就相當於死亡的明星來說,這多麼可怕。而更可怕的在於,盡有的少數報道中總是少不了幾個名詞——孌童、漂白、怪異。
在這種情況下,不先入為主去討厭都已經是萬幸,又何來喜愛這一說。
而在邁克爾去世之後,關於他的消息鋪天蓋地,舉幾個簡單的例子:當傑克遜死亡的消息在網上傳開時,互聯網的新聞網站的流量暴漲。CNN。com在一個小時內報道了2千萬條網頁觀點,暴漲了5倍的訪問者。
Twitter暫時癱瘓了他的處理每分鐘5千條與傑克遜相關的音樂搜索功能。Facebook用戶以三倍的標準頻率更新了他們的狀況。
在傑克遜死亡報道幾分鐘後,當天的銷量飆升到前一天的700倍。
網路鋪天蓋地的轉發,電視毫不間斷的報道所產生的影響力是無可想像的。
就比如我,在2009年6月25日之前從沒聽過邁克爾,也是在這天,我才知道了這個人的存在和他逝世的消息。
你說是懷舊也好,隨大流也好。也正是借這個契機,讓許多人有了知道他、了解他、喜愛他的機會。
我可以毫不介意的承認,我是在他死後才開始喜歡他的,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
經典之所以稱為經典,原因在於它是可以傳承的。
如果可以,希望自己出生在屬於他年代的大有人在。
二.
前面說過了,因為他的死亡帶來了關注他的機會。但對於這樣一個人,無論何時關注,何時了解,我想你都會喜愛上他的。
在這裡,我不想大書特書他所獲得榮譽,他對人類所體現的慈悲,他關於流行音樂所做出的許多先河,我只想分享一個小故事。
海賊王中有一集,那集的名字叫做【賓克斯的美酒 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歌曲】
布魯克的船員個個身負重傷,在即將死去之時,大家一起唱了首歌,而在這個回憶之時,五十年後布魯克的身前,雖然舊友不在,已換新人,但通過音貝里的音樂和現在的高歌,回憶與現實的連接令人動容。
而在此之前,有一個小男孩在觀看他用存的零花錢已換來的一盤關於邁克爾演唱會的CD時,曾經上演過類似的場面。
那場演唱會是在德國慕里黑,演唱會行至中途時,邁克爾在台上演唱《you are not alone》,台下觀眾們都掏出了一個打火機點燃在隨著音樂舞動,遠遠看上去像一片星星的海洋。
關鍵的在於,那刻小男孩不知是屏幕里氣氛感染了他,還是這首他最愛的音樂令他動容,於是他也傻乎乎的去把房間里的燈關上,坐在屏幕前,掏出火機跟隨著屏幕里的人們一起搖晃,曲畢竟流下淚來。
如果當時有人見到這一幕,一定會認為他是個傻逼。
可對於小男孩而言,好的音樂擁有一種魔力,能將不同時空,不同膚色,不同喜好的人們連接起來,更重要的將過去與現在連接起來,而邁克爾的音樂就屬於這種。
所以即使對他一無了解,我想這並沒有多重要。
也許十年後、二十年後或者三十年後,又有一個人打開了這場演唱會,又有一個人坐在屏幕前像傻逼一樣搖晃著打火機。
那麼,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歌曲就一直存在著。並沒有井噴那麼嚴重啊,只不過平時你根本發現不了誰是MJ粉,因為對於一個已經將近八年沒動態,有動態都是負面新聞的明星,粉絲難道會像現在的那些明星粉絲一樣天天刷屏嗎?
我們MJ粉就是每天做著自己的事情,有可能晚上回家放著MJ演唱會看一看,白天坐著公交耳機里聽著MJ的歌曲而已。
沒去世前,我跟人說我喜歡MJ,認識的都會說;啊!你喜歡那個整容整殘的醜八怪啊!他猥褻兒童還漂白哎!!你怎麼喜歡他呢?
你知道當時我們的心情嗎?百口莫辯,因為一個概念深入人心以後很難根除,媒體的大肆渲染就是這樣的,所以他們也相信就是這樣。
還有根本連MJ是誰都不知道的……
我們粉絲很低調,我們有一個論壇叫做MJJCN,當年很多像我一樣的人每天就是上這個論壇去刷有沒有新的東西。
直到有一天我刷到了復出演唱會的消息!那對我而言簡直是天賜良機,平時只能在電視上看現在有機會看現場了!!看一場MJ的現場表演是一件人生大事!然後接下來的事情有人說過了……賣票怎麼快怎麼瘋狂,你以為那些全球的粉都是突然詐屍出來的嗎?我們低調生活這麼久,好不容易偶像要復出了,我們終於可以盡情得瑟了!
過了沒多久逝世的消息就傳了過來……接下來的一個月,MJ佔據了國內外的各大頭條,鋪天蓋地的宣傳,全世界的人現在都知道了MJ
所以很多不認識他的人就會去接觸他的音樂。而恰巧MJ又是那種一次就讓人著魔的巨星!所以去世後粉絲就增加了。
一、「邁克爾傑克遜」:他本身就值得那麼多粉絲
二、「死後」:
1.MJ去世後鋪天蓋地的報道為他增加了無數曝光率,原來的那些人並不是不願意去關注他,而是根本不會去關注一個當時中國並無很多報道的也許有些「過氣」的美國明星。井噴的粉絲原來只是潛在的粉絲,他們原來沒發現有這麼一個對自己胃口的人罷了
2.MJ去世後很多70後、80後看到報道後開始懷舊,就像周杰倫前段時間突然冒出來的那麼多粉絲一樣
3.MJ去世後很多被世人誤解的地方被澄清,例如戀童癖、漂白皮膚等等
三、「粉絲」:總不可能是粉條吧?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中國人多呀!
總結:這是一個值得大家尊敬、熱愛的歌手在一個巨大的群體里增加了無數曝光率的必然後果。
PS:09年時我小學六年級,當時還理解不了MJ的音樂。兩年後徹底愛上MJ,直到現在,也會到永遠。應該是好久的問題了吧。對我來說很簡單,身為一個九五年出生的人,他的死亡讓我接觸到他的音樂舞蹈等等,他後期很少出來演出了。如果我能早點看到這些,我會更早喜歡他的。
他去世之後才狂烈地愛上他的。因為之前他已經淡出舞台,網路上除了鋪天蓋地的整容新聞有提到他,就沒其他信息了。所以沒有深刻了解他的機會。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明星時代,他去世後能狂攬一大批從靈魂深處真正熱愛上他的粉絲。這就是天王名不虛傳雄蓋天下的影響力。我當時,首先是被他的舞步吸引。然後喜歡他的歌。然後了解他的人。覺得這個殘酷的世界,這個天王竟然可以這麼美好這麼純真。真的被感動到了。
不知道別人是怎樣…我是因為他頂峰的時候還是個啥也不懂的小孩,長大後忽然了解到了他的一些事,開始聽他的歌,然後愛上了他。不是因為他的離開。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我就是在他去世後愛上他的。因為在他生前,沒有機會認識他,或者說沒有刻意去了解他,因此他的一切對於我來說無關痛癢。可是,我也不是因為他去世後就馬上成為他的粉絲的,而是在他去世三年後,因為某個契機決心去了解一下這個被傳為神的人物。
我了解明星,一般不會從作品開始,而是從他的訪談或者花絮等比較私人的場合著手,因為這才最體現一個人的真實性格。我開始去逛論壇、貼吧,把他所有的視頻都下載下來保存。
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我發現,我是他本人的粉絲而不是他歌舞的粉絲。當然他的歌舞我都知道,大部分歌曲也都會唱。可是一提起他,我想到的卻是:他有最甜美的笑容,也有最哀傷的眼神;他的快樂可以感染每個人,而他的孤獨卻同樣無法磨滅;他是音樂之王,但他謙虛安靜;他會害怕小狗,但有一條蟒蛇作寵物。他會因為被人誤解哭泣,可是從未被流言蜚語打倒;他曾說過夢幻莊園是他永不捨棄的地方,但是世紀冤案後他再沒有回去過。他做了那麼多,卻換來這樣一個結局,世上再無這樣悲傷到極致、孤獨到極致的人。
可以這麼說: 就連愛情也不能說非你不可,因為人是分類的,我們愛得都是一類人;可是邁克爾是獨一無二的一類人,而那個群體里就只有他一個。
邁扣本就不喜歡拋頭露面,接受過的採訪兩隻手都數得過來。而且作品精益求精,三五年才發一張專輯,雖有無數經典流傳,但畢竟大多數人不會天天聽「老歌」。
在2001年發行《Invincible》之後,索尼並未大力推廣,導致銷量不佳(對邁扣本人來說)。加之各種官司不斷,媒體推波助瀾,徹底將本就心碎的邁扣推入絕境,隱世不出。
09年邁扣宣布復出,100萬張門票在4小時內售罄,證明天王依舊,根本沒有被人淡忘。
6月25號,天王隕落,舉世震驚,幾乎所有媒體頭版頭條被佔領,久久不撤。諷刺的是,關於他的種種非議和謠言,瞬間被官方統統擊破,取而代之的是無數關於他的榮譽和善舉。人們這時才明白此人生前遭遇了多大的不公,才知道此人生前對世界做出了多大的貢獻。
清白雖還,斯人已逝。除了緬懷和愧疚,更多的人全面而真實地了解了他,在這個媒體爆炸的時代,他離去後的粉絲激增也在情理之中。
當然,最關鍵的是他的音樂和舞蹈確實是永不過時的。
最好的歌,最好的舞,最善良的人,最高尚的情懷,所有的一切集於一身,別說是最成功的藝術家,就是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吧)也十足不為過。
張國榮也是如此。
死亡增加了他的曝光率。
在他人生的後期基本已經是半退隱的狀態了。
在這個時候,他突然說要開一場演唱會,於是世界為之沸騰,人們都想看看當年的王者是不是風采依舊,或者是垂垂老矣。
在這種期待居高不下的時候,他死去了。死得十分傳奇,十分可惜,讓人想起來就不由得嘆氣。
然後換來了他曝光率的驟增,中國的人們開始發現原來這個被重重莫須有的污垢掩蓋的名字有著那樣璀璨的光輝。一個個謠言被駁倒,一個個傳聞被證偽,一夜之間,他就從那個很多人眼中的變態,種族背叛者,漂白人,成為了歌王,神,天使。
真是諷刺。原來世界上真的有些事情只有死亡才能撕裂。
然後你們都知道啦,鋪天蓋地的懷念,媒體好像全變成了他的腦殘粉,這種爆炸性的曝光率直接讓他多了數以百萬計的粉絲。
不是很多人因為他死亡而喜歡他,而是他不死,很多人都無法了解那個真實的他。
我是在他宣布要開《this is it》演唱會後喜歡上他的,誰知道認識就是永別。我也算是在他死後才關注到他的吧,那一撥他的消息比較多,然後就很好奇這個人到底哪裡厲害了,在網上找了一些音樂和視頻看,也會去一些貼吧,論壇,新聞資訊上去了解這個人。再慢慢的覺得邁克傑克遜真的是:流行樂團只有他和其他所有人。完全沒有任何的突兀感,即使在這之前我也有自己喜歡的歌手
現在網路主力軍是90後00後(偏早點出生的)他們活躍的時候mj很少出現,也不發專輯,也不巡演(但是大家幾乎都知道有個叫邁克爾傑克遜的人)知道他去世的時候,他們開始接觸mj的歌曲,mv慢慢的喜歡上了mj
我表妹的故事(她00年生的)
曝光率,話題潮流都是原因。有些是因為新聞才有機會接觸到傑克遜的,有些是完全就是「趕潮流」。 以前接觸過一個很高調的小姑娘一口一個我家邁。不久她就轉去追賈斯汀比伯了。
麥克是09去世的,在他去世之前不火?世界唱片銷量冠軍,演唱會啥的就不說了,這輩子最大的失望就是看不了他的演唱會了。
他不是人,是神,現在演唱會跳舞的誰能超越他?
2000年後除了發了invincible專輯和開了兩場30周年演唱會,基本就是淡出視線了
太多媒體把他妖魔化了,又是漂白又是孌童這種莫須有的扯淡的事情不分青紅皂白就往邁邁身上套
神去世的時候,媒體又好像以前的詆毀誹謗從沒有過一樣,紛紛出來誇讚惋惜,就好像之前醜惡的嘴臉不是他們
於是各種視頻各種懷舊又紛紛火了起來
這時許多年輕的一代才試圖去了解他接受他迷戀他,也不需要再去以懷疑的態度審視了
很慶幸,我是邁邁在世的時候就愛的深沉
有答主也說的很對,他在世的歌迷數量,遠不是去世後增加的歌迷數量能比的
唯一想看的演唱會也沒有機會再參加了,心酸心疼
他是 King of Pop,沒有之一,空前絕後。
93年開始聽他的專輯,一發不可收拾,80年代的歌,拿到現在聽,編曲和節奏絲毫沒有落伍。
在他去世前要開演唱會,聽到這個消息太興奮了,可惜只能通過電影 this is it 懷念了。。
只能說,對於70後來說,MJ的粉絲絕對不少,即使在中國。。心理學上有一種現象叫做死亡崇拜,即人去世後人們更多的關注他的積極面,因為他人的死亡總會讓我們聯想到自己,人人都會有死去的一天,從而更加寬容的評價他人,相似的例子可以參考張國榮,喬布斯。
張國榮去世後,我們緬懷他,歌頌他和唐先生的愛情,可是在這些歌頌者中,又有多少可以(不說歌頌)理性對待現在娛樂圈性取向較為小眾的人群呢?結果不言而喻,用一句不準確的俗語說,就是一種死者為大的心理。當然這種心理是發生在我們的潛意識當中,不被我們發現的。
不過我還是相信喜歡他們的人都是懷著一顆美好的心,因為死亡讓我們思考生命,當我們談論死亡時,我們想到的更多是如何有意義、快樂的活著,讓我們更加寬容的對待這個世界,這就是死亡的意義。
80年代90年代你怎麼不說為什麼世上人都愛MJ,和鼎盛時期相比現在感受到的粉絲力量還遠遠比不上,那還是無網路時代。一個人生的偉大,理當走的榮光。
附庸風雅!(附庸風雅_百度百科)
以前好像在哪來看到過一個心理學名詞專門解釋附庸風雅心理,但是我記不清楚了,不過倒是找到了這篇《附庸風雅現象的心理學分析及其在大學藝術欣賞教學中的應用》,不管是褒義還是貶義,但我覺得有很大一部分人的確就是這種心態。
這個現象我也早就察覺到了,但是也懶得關注,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比如賈樟柯那貨,拍的電影好不好我不知道(反正我對他感興趣的題材沒啥興趣),這貨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消費人家傑克遜,說什麼:邁克爾·傑克遜是我和曉松這個年紀的人,接觸到為數不多的國外音樂之一。我一直覺得自己和傑克遜是同一時代的人。看了曉松的簡訊之後我突然覺得很恍惚。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傑克遜漂白膚色對他創作的影響,他的音樂之路被身體干擾得非常厲害,最起碼這件事對他音樂的創造力和工作的節奏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傑克遜一心想把膚色漂白,去年奧巴馬卻當選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黑人總統,從這個角度再看傑克遜漂白膚色這件事顯得很悲情。
確實有很多這樣的人,根本不了解,就跳出來如喪考妣似的:「哎呀,我痛呀,我難過呀」……早幹嘛去了?真受不了!
Michael Jackson的光環過於閃爍,以至於《紐約時報》曾說過這樣的話:流行樂壇只有Michael Jackson和其餘所有人(in the world of pop music, there is Michael Jackson and there is everybody else.nytimes.com 的頁面)。但是他在生前又有太多爭議,主要原因就是他與普通人的生活相距太遠加之小報只重視銷量不在乎真相。所以有很多人打心裡跟他劃清界限,以免被人看做怪胎。
但是他去世之後,同情、惋惜的聲音蓋過了爭議,而且很多過往的非議也得到了澄清(賈樟柯之流大概沒聽說過什麼叫白癜風),他重新得到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所以的確有那麼一部分人,利用他來彰顯自己的「品位」。而且也有很多所謂明星,在他過世後在各種場合「致敬」,其實我以前也注意到過,絕大部分明星的個人介紹「最喜歡的歌星」一欄都沒有Michael Jackson的名字,現在出來致敬的人卻多如牛毛,呵~
的確有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小算盤,雖然不想花精力去真正了解一個人或事物,但總想著如何利用他/它來給自己撐門面,以突顯自己的「與眾不同」。其實我對這種現象倒是早就見慣不怪了,無所謂,人嘛,就是那麼奇怪。
最後,我想引用兩句話:- 一句是Michael Jackson追思會,艾爾·夏普頓(Al Sharpton)牧師在公開發言時對Michael Jackson的三位子女說的:
你們的父親一點兒也不奇怪,奇怪的是他不得不面對的那些人和事。(Wasn"t nothing strange about your daddy. It was strange what your daddy had to deal with.);
- 另一句是昆西·瓊斯(Quincy Jones)說的:
邁克爾是新一代的莫扎特、貝多芬或巴赫……他們都曾在在世的時候遭到攻擊。人們不理解他們,但直到他們逝去已久後,人們才知道原因……在我們和邁克爾去世很久以後,他才會得到真正的尊重……而且他不會被世人遺忘永遠不會。我們應該感到高興,並感謝上帝我們看到了一個活的傳奇。人們總是把他和貓王、Beatles或Sinatra相比較,但世界上只有一個Michael Jackson……兩百年後,人們會為今天所發生的一切而羞愧……
其實那麼多粉絲一直都有在關注,只是平時不提罷了,
尤其是在中國,根本看不到邁克來中國的可能性嘛,所以大家就都沉默的粉著。
粉他的人,根本發不出聲音,
而邁剋死後他們倒是又人模狗樣的出來讚美邁克的生平,唉。
推薦閱讀:
TAG:音樂 | 明星 | 流行音樂 | 邁克爾·傑克遜MichaelJacks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