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真的有價值嗎?

參考:鑽石真的是 21 世紀全球最精彩的營銷騙局嗎?真的沒有價值?


首先,這裡討論的是寶石級鑽石,工業級鑽石的價值主要體現在硬度和穩定性等物理屬性上,不再贅述。
除@劉光華 提到的鑽石本身的價值屬性外,人類勞動在鑽石價值中也佔有不小的比重
1. 勘探、開採本身的成本是非常巨大的,具體可參見De Beers集團或其他國際主要鑽石開採集團的財務成本數據
2. 後期切割的增加價值也十分顯著。鑽石原石(rough diamond)的表面並不是平滑的,在沒有切割打磨之前並不能顯現出諸位在珠寶店裡看到的璀璨奪目的打磨後的鑽石(polished diamond)所展現出那麼強烈的亮光、火光和閃光,這些價值屬性是在鑽石本身特性的基礎上,人類對其形狀的獨特設計形成的切面(如最為常見的明亮式圓形切割的57或58個切面)帶來的折射反射效果。故而切工是天然鑽石的4C中唯一人為賦予的價值屬性。
補充來說,為了提高每一顆裸鑽的價值,鑽石切割師在切割時如何取捨克拉重量(也就是大小)、顏色、凈度方面,需要豐富的經驗以及精湛的技藝支持。通俗地解釋來說,鑽石價值主要來源其稀有性,一顆2克拉但是包含一個很明顯內含物(俗稱瑕疵)的鑽石價值很可能不如一顆1克拉但是接近無暇的鑽石來的高。因此,在原石的切割過程中(準確地說是切割前),切割設計也是一個耗時且技術要求很高、附加值非常高的環節。例如一顆幾十克拉的特大原石,設計切割有可能會耗時一年半載,才能決定最終的切割方式。


首先,鑽石作為寶石時,符合天然寶石三要素:
1、美觀
高品質的鑽石具有高折射率、強色散、最佳透明度,意味著能展示強烈的閃耀程度,璀璨奪目。此外,彩色鑽石几乎能夠涵蓋所有色調、飽和度的彩寶的色彩,品類並非僅限於無色,並不單調。
在單晶寶石中,除了鑽石之外,只有少數人工合成品(碳硅石、CZ等)能夠在美觀上匹敵鑽石。
2、耐久
高硬度,滿足日常佩戴、收藏、家傳的需要(不會被空氣中石英、長石粉塵磨損);化學穩定性好。
3、稀少
物以稀為貴,雖然天然鑽石產量並比不紅藍寶石稀少,但是由於大公司的壟斷以及市場宣傳策略,使得鑽石一直處於稀缺狀態;人工鑽石尚未大規模生產投入市場,天然首飾用鑽石的稀少性未收到衝擊。

其次,鑽石用作工業用途時也具有一些獨到的特質,無法由其他礦石輕鬆替代。例如低熱膨脹率、部分品種的超高韌性等。

以上這些性質是鑽石的絕對價值。但是不能否認的是,人為賦予鑽石的的一些附加價值(象徵愛情、財富等)無形中拔高了鑽石的價值。


你可以說把鑽石和愛情結合起來是營銷,但是你不能否認鑽石的價值。因為最早鑽石是供奉給神明的,著名的hope厄運之星就是印度一座神像上扣下來的…後來鑽石也是一直作為財富和權力的象徵一直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只是戴比爾斯公司把它從權貴的手中帶到了普通人家而已。寶石的定義就是美觀,耐久,稀少,鑽石完美符合這個定義。如果非要把鑽石看成一個騙局,那麼整個奢侈品行業也將崩塌。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沒人說卡地亞,梵克雅寶之流是騙局呢?噢,反正你怎麼也買不起,跟你沒什麼關係是嗎?


這大約是18XX年,為了表彰門捷列夫畫了一個表格,英國皇家學會不惜重金(注意:真的是不惜重金)做了一個鋁製獎盃送給他。哎,這兒有位客官就問了,為什要送鋁的呢?
因為當時的鋁呀:
1、美觀:那光彩奪目的色澤,比黃金還耀眼;強大的延展性,可製成棒狀、片狀、箔狀、粉狀、帶狀和絲狀云云XX不敷述........
2、質量輕耐腐蝕:放多久都不生鏽,比銀還好XX云云不敷述..........
3、獲得困難:當時開採鋁是要花大力氣和高科技手段的(的確如此),全世界年產估計得按克算云云XX不敷述........
4、有實用價值:鋁在元素中相對來說是不穩定的(專業講叫活潑性),和其他元素產生的化合物品種極多,工業價值不可估量!

我們鑒別鋁是天然的OR合成的主要看瑕疵,如果是高純度一點瑕疵都沒有,呵呵,那必定是合成的,屬於糟粕級!所以天然鋁相比合成鋁顯然工業價值更高嘛,總之我家窗戶用的是純天然鋁(從南非金伯利礦上直接拉過來的,請的紐約的工匠和設計師飛過來現場切了個安特衛普2013面),從不用西伯利亞發現的那種鋁合金,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

鋁製恆久遠,一坨永流傳。如此奢華高檔大氣有質感有腔調體現男人高富帥女人白富美只有上流社會精英階層金領一代才用得起象徵著至死不渝純潔高尚愛情的鋁啊,客官您為什麼不來上一塊呢?

(對不起我跑題了嗎?)


題主你好,首先對於價值這個問題,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價值的大小取決於物品在社會上的「被需求」程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生活必需品與奢侈品之間的價值差別。每一件物品被發現,或者被創造出來,都是有它存在的價值的。因為它被需求著,被使用著,所以有了留下來的必要,也有了它的價值大小變化的軌跡可尋。

鑽石從一開始的被發現而默默無聞,到如今的名聲大噪,這一整個過程其實就是它的價值大小變化的過程。作為一塊石頭來說,鑽石無疑是最成功的營銷案例之一,因為它被附加在內的文化放大了人類對其的需求,所以它被需求了,最後有了價值。

鑽石在不同人眼裡價值有所不同。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鑽石也是這個道理,對於感性消費者來說,鑽石的文化價值比鑽石本身的價值更來得吸引人,所以她們願意掏腰包把鑽石買下來;對於理性消費者來說,鑽石只是在滿足了日常生活條件下的一個附屬品,可有可無。這是鑽石被人類附加的價值大小的一個體現。

鑽石的工藝價值被重視。一顆好的鑽石,需要一位好的工藝師傅仔細琢磨才能成為璀璨耀眼的寶石,並且從開採到最後的終端銷售,鑽石經過了無數道工序切割打磨,其中的工藝具備了價值,存在於鑽石的銷售價格上面。說白了也就是行內所說的鑽石4C分級體系之中的切工。當然這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還有各種人工、時間的消耗都是具備價值的。

鑽石作為一顆寶石,本身的耐久性、稀少性以及美觀性都是其價值的體現。作為在自然界經過了無數年演變而來的寶石來說,鑽石具有高硬度,莫氏硬度為10,耐磨,耐久;鑽石不同於其他的石頭,因為它相比其他的石頭更為稀少,所以有了價值;另外,一顆好看的鑽石,其觀賞性比起隨便在地上找到的石頭來說是不是更來得強烈很多?

鑽石具有保值的功能。相對其他寶石來說,鑽石更值錢,當然有一個前提是必須是上了1克拉以上的鑽石才有保值價值。現在世界上也已經有了不少典當行和鑽石銀行,隨時可以變現。你不用擔心有一天你買的鑽石變得一文不值,不用害怕鑽石換不成錢財。鑽石作為一個硬通貨,在整個世界上流通著,這就是它的價值所在。

以上所說的鑽石特性,每一點都是它的價值所在,就如同這個世界上本沒有路,人走多了,便成了路一樣,鑽石有人要了,就有了價值。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通知我刪除,謝謝~~~)


寶石級的鑽石可以用來做實驗搞科研!鑽石的超高硬度加上透明屬性,使之可以進行高溫高壓實驗,還可以原位(in-situ)觀察。
詳見:Diamond anvil cell 可以用來探索地球深部的問題。


對於鑽石的價值這個問題來說,我分三個個方面闡述,一是就鑽石於人類賦予的價值;二是鑽石相對於其他寶石中的價值,並不是唯一具有觀賞性的 。三,人工勞動價值。
一,鑽石於人類賦予的價值:其實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本身有價值,有的只是我們人類賦予它的價值。對於鑽石這種「石頭」來說,除了滿足人類心裡的那一點價值(對於終端消費者來說),也沒有什麼普遍的價值存在了。具有觀賞性以外,我真的想不出有什麼其他的價值了。但是一顆鑽石,你放在首飾店的櫥窗中和放在你家的梳妝台上的觀賞價值是一樣的,只是觀賞的心境不同了而已,(當然,你買回家了以後還可以選擇吃了它,但是不會消化的。也沒有人會這麼做)在廣告商的渲染下,在各種人類普遍遺留下來的認知下,我們認為鑽石就是一種很有價值的東西。這當然是鑽石商努力想要植入到你心裡的價值。他們成功了。就營銷學來說,人們不會去買一件毫無價值的東西,所以說,如果你不給鑽石塑造價值,就算一顆1克拉的鑽石只賣1塊錢,你也不會去買。這樣對嗎?所以鑽石商很聰明,「只要我給鑽石賦以足夠的價值,就算1克拉賣$10,000,你也會爭著搶著去買的」。所以才有了」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這樣的屁話。但是鑽石的脆性是很大的,你隨便摔它幾下,它裡面的裂痕就多的不得了了,你或許會問」鑽石的硬度不是最大的嗎「,是啊,但是硬度跟脆性不是一回事啊,(不懂百度去)所以呢,摔它幾下就體無完膚了,還永恆呢?。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鑽石的昂貴是因為其稀有性,但是,如果突然間在某某地發現了一個有好多好多,多的像鐵一樣多的鑽石礦,你猜,鑽石會不會突然就降到白菜價呢?如果你說是,,那你當那些鑽石商,開採人傻呀。。我們不排除現在就有可能發現很多鑽石礦,,但是如果你告訴全世界的人。。我們這裡的礦足夠開採一百年,而且每天產10噸,你看,這樣子鑽石的價值一下子就掉到白菜的價值了吧。鑽石商估計會把大部分鑽石藏起來,然後再慢慢賣出去的。相對於一些鑽石大卡來說,他們必須保持鑽石市場的穩定。當然,鑽石礦的事情也會被封鎖消息的。好像現在的鑽石商也就是這樣做的。他們擁有大量鑽石,卻也不會急著賣出去。你看過網上那麼多新聞,大多都是某某鑽石礦已經停止開採,都是一些面臨鑽石將無的危機新聞。好像在告訴你,你再不買,鑽石就會越來越少了,就會越來越貴了。所以,他們也在給你營造一種危機感,再不買就沒了,然後呢,你就會花大價錢去買,買回來了呢,問問自己,為什麼要買呢?其實問到頭,你也問不出個所以然來。所以呢,商人給鑽石塑造價值,你接受鑽石商塑造的價值,長期下來,你就賦予了鑽石很大的價值。
二,鑽石相對於其他寶石的價值。呵呵,寶石的瑰麗,耐久,稀少決定了寶石的高價值性。。抄課本呢,誰不會啊?市場上很多假鑽和仿鑽。那為什麼呢?有些人害怕買到假鑽石還要花大價錢去鑒定機構鑒定,用一大堆儀器才能鑒定出鑽石的真假,那又是為什麼呢?那是因為你根本看。不。出。來。鑽石跟其他寶石有什麼區別。一顆幾塊錢的鋯石在陽光下同樣會閃閃發亮。你會說鑽石有很強的火彩啊,但是立方氧化鋯的火彩比鑽石強50%,翠榴石的火彩比鑽石強上兩倍,同樣稀少,還會變色呢。翠榴石在日光下呈現黃綠色,白熾燈下呈現橙紅色。這是鑽石所沒有的。人類當初使用首飾的目的只是用作裝飾,後來慢慢變成區分社會等級的標誌。那麼都是閃閃發亮的。鋯石和鑽石又有什麼不同呢,反正一般人看不出來。要是僅僅是用作裝飾的話,那更沒有必要巴巴地去買鑽石了。藍寶石的深邃的顏色也很漂亮,托帕石清澈的顏色也很漂亮。各種寶石都有不同的特徵,並沒有說那樣特徵比哪樣更加珍貴。大自然都是很公平的。你硬度大有你硬度大的用處,你硬度小有你硬度小的用處。硬度大可以用來做鑽頭,硬度小可以拿來做印章。那憑什麼說你鑽石的價值就比其他寶石價值高呢??青菜蘿蔔,各有所愛。就算是單單按價格來算,很多寶石也比鑽石價格更高,像是翡翠、祖母綠裂紋成色好的,有很多價格都比鑽石高。鑽石並不是唯一一種貴寶石。總有一款寶石比鑽石更適合你。相對於鑽石的觀賞性,那就更玄乎了,毫不客氣的說,一顆凈度為P 的鑽石,賣的比鋯石貴N倍,還不一定有鋯石的一半好看呢。而且現在的仿鑽,不也和鑽石一樣好看嗎。合成碳化硅,立方氧化鋯,釔鋁榴石,鋯石,莫桑石,都跟鑽石的外表沒有區別,至少你看不出來。所以說,觀賞性這個問題是不是很玄乎。
三,人工勞動價值。勘探,開採,以至於後來的人工切割鑲嵌等。都是基於以上所闡述的價值之中的。沒有人回去勘探開採一樣沒有被塑造價值沒有人買的東西。也沒有人會去加工沒有觀賞價值的片麻岩。說到勘探開採,不會說鑽石礦會是所有中勘探開採難度最大的,所有礦都有它的勘探開採難度,但是,人類都會想到最低成本的方法工具技術去解決。像是工業革命的流水線生產,就大大降低了成本。如果勘探,開採,人工成本很高很高,,那鑽石商還賺什麼錢啊。人工成本就算略高,其實也是也不會說很高,就沒聽過靠打磨鑽石能上福布斯排行榜的。鑽石到終端消費者的價格肯定比這些要高上許多。就連給你推銷鑽石的售貨員的工資也是從那裡來的不是嗎?工資待遇還不錯的說。
純手打,絕對原創。謝絕抄襲。


一、鑽石成本大揭秘

2016年,國際平均出口價125美元/克拉。根據BainCo的數據(下同),礦廠公布的利潤大約為24%,換言之,每克拉成本大約100.8美元。(這裡暫不採用40美元/克拉的內部成本。)

切割打磨平均要損失50-60%重量,就按照最大損失率60%計算,1克拉需要消耗2.5克拉,即100.8×2.5×6.745=1699.74元人民幣。

切割打磨的工本費深圳是300元/克拉,印度只要10美元(其他切割基地:比利時安特衛普、以色列特拉維夫、美國紐約的加工規格各有不同,這三個基地加工費更貴,主要加工更大的鑽石。鑒於更大規格鑽石的利潤率更加驚人,故其加工費依然只是總體成本的小部分),按照較貴的計算1699.74+300。

這樣就得到1克拉成品鑽石的成本為:1999.74元人民幣。

按照鑽石的所謂4C級別,在Rapnet網站(一個由鑽石生產商聯盟組成的壟斷寡頭組織給定國際指導價的官方網站)就可以有模有樣地找出對應的價格,每種範圍內的價格是不同的。還是以1CT圓鑽為例,從一般水平的數萬元人民幣,到高端的十幾萬人民幣。選一款目前國內消費者常選的參數如F,VVS2,其利潤率約為36倍。如果選擇D,IF則利潤率為69.8倍。因此可以大致估算這一規格的主流產品的利潤率在40-50倍左右。這是1.00-1.49大小的區間範圍的部分利潤率。如果顆粒越大,單位價格越急劇攀升,利潤率越高。縱觀整個國際市場,美國依然是最大的消費市場,2016年消費量約佔全球的一半,並且美國消費者傾向於選購更大顆粒區間範圍內的產品(2-3CT),這一區間是目前行業的現金牛,具有更高的利潤率(遠高於前面計算的1克拉的40-50倍利潤率)。僅僅選取幾個市場常見的參數,就可以知道至少購買這幾樣產品的利潤率達到約40-50倍。當然這數十倍利潤不是由一家賺取,而是分配給上下游各階段的礦場、看貨商、加工廠、商家等等,但大部分是被礦業寡頭攫取了(他們給最初一級的看貨商的貨和價格都是給定的)。另外根據一些可靠的信息來源,在供應鏈條中,沒有品牌的中低端銷售商可賺取約2-3倍利潤率,而具有品牌的中高端銷售商可以賺取約3-7倍利潤率。

要計算一個行業的利潤,要抓住它的主流產品線,中國女性的主鑽消費目標逐漸超越了30分、50分。目前1CT是比較主流的消費目標,被訪者4成擁有鑽飾,有一半已經購買的人,擁有2件以上鑽飾;而美國佔據了世界一半的銷量,根據一些統計結果,她們的主鑽消費目標集中在2到3CT,還是用前面的計算方法,得出大部分較大克拉鑽石遠超50倍利潤率。至於印度市場的消費者,早在2005年就轉向單顆大鑽,或許因為印度是最古老的鑽石消費和加工國。歐洲、日本、波斯灣也有相似的數據。

從商家角度,根據De Beers數據,他們近幾年銷售的貨有一半是超過1CT和更大的裸鑽,高利潤率的大塊石頭比率略有下降,這主要是因為2012年推出含碎鑽系列被平均下來(「我的宇宙中心」系列,一大鑽帶多碎鑽,這樣的碎鑽俗稱「醬油」)。但不要忘了,他們2000年推出了「過去、現在、未來」系列,一個戒指就要賣出三顆較大的石頭,並行銷多年,總體平均仍可獲得約40-50倍利潤。雖然賣大克拉可以獲取更大的利潤,但商家也需要定期清掉碎鑽庫存(例如曾經要消化准盟商——前蘇聯的碎鑽),比如1970年的「永恆」碎鑽系列,這時要結合品牌來獲取最大利潤。因此在有些年代,部分商家的息稅前利潤不是恆定的,雖然近年略有波動,但鑒於長期以來大鑽的利潤一直是最高的,貢獻了最大的收益比,而碎鑽的收益比的貢獻相對不明顯,所以利潤率依然很高,加上品牌溢價可以繼續賺取極高的利潤率。鑽石定價學,不是以成本加適當利潤定價的,也不是隨心所欲想放出總量多少克拉、放出多大顆粒的貨就可以放貨,而是以如何最大限度攫取各國民眾可支配收入來決定放貨策略和定價策略的。保持利潤率,而不保持開採量、出貨量,是鑽石行業區別於其他行業的重要特徵,或者說這就是壟斷行業的特徵。

演算法說明:

這一計算方法,是將某區間產品的售價除以平均成本(用平均大批量售價去掉公布的利潤率)得到利潤率。實際銷售的時候,礦廠會將較高端的產品以較高的價格出售給下家,比如1000-2000美元/CT,雖然高貨、低貨生產成本是一樣的。不管下家利潤率如何,對整條產業鏈而言,該產品(高貨)的真實利潤率就是如此。關於高端貨的利潤空間,礦廠已經通過官網(Rapnet)通知社會「定好了」。即,對於高端貨,礦業巨頭既然要吃下家更多的利潤,那麼他們也會幫下家們通知社會大眾:「高端貨有更加急速爬升的售價」,以便給下家留出多一點利潤空間。

換而言之。如同撒網捕魚,雖然所有捕撈到的魚平均成本是一樣的,但是銷售的時候,大魚的單位重量價格要賣高得多。這也是為什麼說一些主線產品,礦廠要賺取10-20倍利潤的原因。他們總不可能把高品質、大幾克拉的原石,也用幾十、一百多美元/克拉的價格出售。而對於高貨,礦廠就要吃更多的利潤,其實高貨、低貨生產成本是一樣的,無非是運氣、概率發揮作用罷了。一旦礦廠要吃更多利潤,如果產品無論大小都稱重賣(等比例增加),意味著下家利潤空間會被壓縮,礦廠當然不會這麼做,他們會通過Rapnet官網報價向最終消費者索要更高的價格,也就是最終消費者承擔了產業鏈中所有的利潤空間的給付。

計算行業總體利潤率

根據BainCo在統計2011年份的報告里的原話:

「2011年,鑽石礦業者,比如Alrosa,BHP Billiton,De Beers,Rio Tinto和其他小公司,生產了1.24億克拉的毛胚鑽,總價值150億美元。一旦出了土地,這些毛胚鑽被送到稱為「鑽石管線」——一個經歷經銷商、到切割加工者、再到珠寶製造商、再到零售店、最後到達消費者的價值鏈上。在這條路徑上的附加值令人印象深刻,因為價值150億美元的毛胚鑽,成了240億美元的切割拋光鑽,當它們轉身進了珠寶店零售價成了710億美元。」

這印證了以前列的出廠單價(2016年125美元/CT)。而在2011年每克拉鑽石的毛胚鑽出礦廠平均價為121美元/CT,加工拋光成品後是240/(1.24×0.6)=322.6美元/CT(鑽石總體平均損失重量為60%),到了零售店則變成平均每克拉710/(1.24×0.6)=945.3美元/CT。

報告很清楚地說明:

1、這裡討論的是寶石級鑽石;

2、121美元/CT是礦廠「出廠價」,還不是礦廠內部成本;(如果再知道礦廠內部成本,利潤率將更高。)

3、這裡已經可以統計出行業利潤。(換言之,不管大鑽、小鑽、微小鑽、特大鑽、P級鑽……,整個行業的利潤率在這裡顯露無遺;不需要再採用所有鑽石按大小、品質不同逐一區間列出產量,然後按照Rapnet價格區間進行加權統計,因為這些數據也是難以獲得的。因此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性。)

如果有人認為單單計算一些典型、主流產品的利潤率還不夠,那麼我們來計算整個行業的總體利潤。

僅僅計算從壟斷鑽石礦廠出來後,下遊行業總體的利潤率就達到710億美元/150億美元=4.73倍,這裡不需要考慮切割拋光總體損失率,因為是實打實的總金額。

最後我們無可避免地要了解礦廠的成本,雖然披露數據缺乏,這裡仍不採用國外有人計算出的平均40美元/CT的數據,而採用礦廠公布的24%(同來自BainCo)的「謙虛」的利潤率,則

整個鑽石行業總體利潤率為710億美元/[150億美元/(1+0.24)]=5.87倍。

計算總體利潤時,大鑽當然承擔了更高的利潤率,但如果沒有大鑽數十倍的利潤率,小鑽也承擔較高的利潤率,何以得出總體近6倍的財務上的利潤率呢?

換言之,不管大鑽的利潤率權重多麼高,小鑽的利潤率權重多麼低,最終結果是整個行業的利潤率依然奇高無比。這時強調大鑽利潤率權重,不恰恰說明,平均值已是暴利的大背景下,大鑽更是暴利之上的超級暴利嗎?

二、是否有價值?

關於這裡的「價值」的理解。

理解1:指人的主觀判定的價值。以人的主觀進行判斷,則幾乎任何事物都有價值。鑽石當然有它的價值,其他任何寶石也有它們的價值,只要人覺得有就有,只是價值大小的差別;

理解2:鑽石的價格遠遠高於它的成本價值,主線產品的利潤率估算高達約50倍;其他寶石沒有這種全球性、長期性、高暴利率的特徵,鑽石的本來價值相對現在來說是極其低廉的。

鑒於鑽石被壟斷寡頭濫用壟斷地位毋庸置疑,壟斷是它區別於其他任何寶石最突出的問題。在當今市場經濟大環境下,任何事物都應該在其成本的基礎上加上合理的利潤,定出價格,這是市場機制發揮的作用,是天然的公平機制發揮作用;但鑽石市場卻不然,市場被壟斷機制所主導,自由機制蕩然無存,社會公平完全喪失。

三、是否構成壟斷和欺詐?

構成騙局就是以欺騙的手段使「價格遠遠高於價值」。具體來說,鑽石寡頭的欺騙手段,就是通過「有組織、系統化」的運作,在全球範圍控制礦脈,建立鑽石開採商聯盟,形成高度壟斷;然後控制開採量、放貨量,製造「稀缺」的假象;依靠聯盟共同約定高價,以通知公眾的方式單方面定價;再通過宣傳欺騙人們開採困難,因此價格昂貴——無論是宏觀或者細節,都是典型的騙局。鑒於它的全球性、長期性、高暴利率的特徵,其壟斷和欺詐程度遠遠高於其他寶石行業。

以下回答一些答友問題。

回答1:

雖然不能說完全「沒有價值」,但如果1千元不到的東西,賣到3萬、5萬,甚至更多,那麼價格就遠遠偏離價值了——而這,來自於無上的壟斷。

越重的元素,在宇宙中越難形成,也越稀少。鑽石是碳元素構成,原子序數6;金元素構成的只有金子,原子序數是79。宇宙中碳很多,金很少。

黃金大致是在紅超巨星塌縮、或者中子星碰撞等極端條件下產生的。

碳元素在宇宙爆發的早期就已經產生,因此碳在宇宙到處都是,有的星體本身就是鑽石結構。

黃金的金元素比較稀有,無論在地球或其他星球,如果人工要將便宜的元素轉化為金,就要動到原子核,目前技術是相當困難的。

碳在地球或其他星球都很普遍,只不過「鑽石態」的碳在地球比較稀有,但只要給碳施加適當的溫度和壓力,就可以轉化成鑽石,目前人工已可大量生產。

黃金礦場因為難以為少量寡頭所控制,也較難囤貨,所以相對不壟斷;

鑽石不是,鑽石稀缺性是寡頭控制礦脈和囤貨造成的。

如果鑽石是自由市場,按照我國生產衣服、鞋帽等等日用品的「中國成本」去開採、加工,1克拉切割好的高凈度、高色級、3EX切工成品,1000元人民幣都不到。

說到底,鑽石離譜的價格是極端的壟斷造成的。

如果把壟斷分級,De Beers(英美資源)、Alrosa會排在第2級,差一點就變成1級。

回答2:

商品房雖因土地壟斷,價格奇高,但至少媒體不會教育民眾「一套永流傳」;並且二手房買賣自由,售價和一手房同步,不存在大的偏差甚或斷崖式差價,這意味著排除土地壟斷之外,至少存在一個準自由市場。名人字畫拍出天價,很多屬於炒作個案,幾年後無人問津也未可知。字畫、翡翠、玉、普洱茶等等多有炒作,但算不上高度壟斷,因為形不成對全球資源的控制,也無法長期控制貨源,以及無法對全球大眾洗腦,充其量只在局部區域興起一次短期的波瀾。就時間跨度(歷時百年以上)、空間廣度(控制全球礦產)、洗腦深度(全球消費者被深度營銷)來說,鑽石的壟斷無疑屬於最嚴重之列。關於創造力的壟斷,如微軟、英特爾等廠家,是依靠自身聰慧、投入、努力發展出別人不具有的技術,這類壟斷並不阻止他人靠自己能力,也發展出相應的科技,換言之,只要你有能力也可以編寫或設計自有知識產權的操作系統和CPU。因此技術壟斷的嚴重程度,低於控制資源的壟斷的嚴重程度。

很少人反對鑽石的美感,它的存在自有它的價值(當然也有人認為整天盯著那一丁點大的東西看,不知有何意義)。無論人們各自有何看法,礦業巨頭賺取10-20倍利潤,銷售商賺取3-7倍利潤,整個行業賺取數十倍利潤,是個不爭的事實。這樣的行業幾乎就是中國經濟的屠宰場。市場本應是自由和公平的,不應當存在以不公平手段榨取他人公平勞動果實的現象。

回答3:

有答友說:

「回到本身,鑽石無論值錢不值錢,就看現在的市場,現在值錢就是真的值錢,這是血淋淋的事實,不承認也得承認。這一切都是符合市場規律的,的確,鑽石開採商有很多鑽石存量,但是不放出來 市場就是那麼稀缺,你能怎麼樣?在這裡強烈反對鑽石一點用也沒有呀。在這個情況下,鑽石就是值錢的。你再否認一樣東西不值錢都沒用,他值錢就是值錢。」

-----------------------------------------

答:

壟斷不是市場規律,市場規律是如果有人賣得更便宜,人們就會找賣得便宜的賣家;但壟斷的環境里,沒有便宜賣的賣家。為什麼?因為少數寡頭約定好賣價,就沒有人可以撼動這一價格。而這,顯然違反了公平交易原則,所以壟斷是一種犯罪。

實際上,產品並不稀缺,因為開採量、儲量都很大。09-17年,De Beers和Alrosa一直通過縮減產能,再通過Rapnet官網「報價」,來提升價格。是真的供不應求嗎?不,是製造虛假的價格,而這不需要勞動,一切只需彈指之間。

在壟斷環境里談價格毫無意義。因為賣家可以隨便定價,跟市場因素沒有關係。

在壟斷環境里,真的是「值錢就是值錢」嗎?為什麼別人賣給你的時候「值錢」,你一旦馬上轉手,就大幅貶值了呢?這不是真值錢,而是假值錢!

你承認了壟斷勢力的強大,接受了壟斷帶給你的現實,對別人而言,不過是輕鬆地控制住全球礦脈,並且相互約定一個價格,慢慢放貨,就給你造成一個虛幻的「稀罕昂貴」的「事實」;壟斷用不對等手段剝削你的財富,你覺得可以接受嗎?

當然也有更多不願接受這種「事實」的人們,用更深刻的揭發,來告訴人們一個更嚴峻的事實:你們看到的價格是虛假的價格,真實的市場價格遠遠低於所謂的「報價」。

你可以說:別人行業可以有他們的價格,你的行業可以有你的價格,這是不同行業的自由。這聽起來好像有點道理,因為通過壟斷做出50倍利潤的價格,似乎也算一種「本事」。

為什麼中國許多行業現在只有個位百分數的利潤,而別人憑什麼不用多努力,就可以產生5000%的利潤呢?如果每個行業都去搞壟斷,編造遠遠高於實際成本的價格,這樣可以嗎?

為什麼別人都在通過體力、腦力勞動獲取適當報酬,而有人卻可以通過捏造成本,控制貨源製造偽稀缺,來獲取驚人的利潤?

這當然是不公平,是剝削!按照你的承認現實論,你可以製造你的不公平,別人也有權打碎這種不公平,所以,很多人在這裡提出說法並沒有什麼問題吧?如果公平不是社會準則,而是叢林法則是社會準則,那不如回到動物世界?

回答4:

有答友說:

「我當然知道人不全是水車不全是鐵……我的點很明顯是:用化學物質去判斷一個東西的價值是站不住腳。」

-----------------------------------------

答:

用元素類比,是最理性、最物質的出發點。沒有理性、物質做出發點,感性是盲目的。感性本應是以理性為基礎計算出的評價,但感性也可能是被欺騙製造出來的虛假感覺。你充滿自信的感覺,可能只是腦結構里的某個微小構造,它本應反映事實,但卻失敗了,因為這一構造其實是基於別人的欺騙而產生的。

生產鑽石的阻礙主要有兩項:

(1)如果開採自然礦產,阻礙在於天然的稀缺性、開採難度;(2)如果用碳的同素異形體,廉價的石墨,壓制出鑽石,難度只存在於石墨轉變難度;

金沒有便宜的同素異形體,不管一個金原子,還是一塊金塊,都是同一種物質,生產黃金的阻礙只在於金元素天然的稀缺性、開採的難度;

關於製造人的難度,想必沒那麼簡單:

(1)如果是製造新的生命,相對容易;如果是複製舊的生命,將眾多元素予以構建,製造出生命體所需的所有分子結構,器官等等,堪稱一項驚人的浩大工程,哪怕用基因技術難度也相當大;

(2)人不只是一個沒有生命的物件,大量的思維能力,記憶的內容,語言能力,情感體驗,運動能力等等……需要非常長期的培訓,這就是為什麼需要教育的原因,這一難度比用基因工程製造一個胚胎還要遠遠困難得多;

(3)即便構造出新的生命,其實已經和原來的生命沒有本質上的關係,它只是複製品,一個截然不同的生命。

換言之,製造鑽石只需要一套機器,一些基本元素,幾天時間就可以了;而製造人,幾乎要用盡最先進的技術,還有現在不知道的未來的技術;再者,培養一個人更是歷盡一個人的生命周期的漫長過程。更遑論每一個生命都是無價的,即便克隆出一模一樣的人,也代替不了原來的人。

回答5:

有答友說:

「那世界上有很多東西的實際價值都比售賣價值要小。這類產品你沒有買過嗎?無非就是那些溢價你覺得能負擔得起,鑽石的溢價你覺得有點高了,不捨得了。我說的屁股決定腦袋,是買鑽石的人,不想買,覺得費錢,現在好不容易有個冠冕堂皇的借口可以不買啦!還能說買的人是沒智商的,多好呀。

另外那個道理還不明白嗎 ,現在就是控制著產量,不放出來,為什麼一定要拿沒有放出來的量來說事? 不想買總有千百種理由。 最後,我對鑽石無感,我只是看不慣一群男人這麼虛偽。。」

-----------------------------------------

答:

還是公平原則。

憑什麼別人都在通過體力、腦力勞動獲取適當報酬,都在以物品真正的稀缺度報價,而有人卻可以通過捏造稀缺度和成本,漫天要價呢?

如果你承認壟斷虛高的價格是合理合法的,那麼,請等好,還有更多的產業可以類比操作,這就是你想要的社會嗎?

當辯論轉移到背後動機,說反對者都是男性,並且採用「激將法」說因小氣、貧窮而不買鑽石的時候,或許人們更有理由懷疑如此說話者的真實身份和真正動機吧?

回答6:

金剛石有多晶。金剛石的碳原子如果按照一定規律排列,就可以形成單晶;如果中間發生缺陷,或者構成的大量晶核的晶面取向不同,就變成多晶金剛石(這種多晶金剛石一般用爆轟法得到)。而且金剛石雙晶是確實存在的(見下圖)。單晶多晶,用x射線衍射儀可以分辨出來。

關於價格和價值,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價格常常不等於價值,在自由市場中,它一直在價值附近波動,只要某種商品價格偏高,其他商家就會爭相投入該行業,價格隨之降低;反之升高。一般情況下,價格不應該背離價值太多,但有時也會發生嚴重背離的情況,尤其在壟斷背景下。因為壟斷髮生後,定價權被獨佔,定價「隨心所欲」,常常發生價格遠遠高於價值的案例;還有一種情況會反其道而行之,如價格管制(計劃經濟),通過行政指導,迫使價格低於價值。

有人說中國儲量少,所以價格高。全球天然儲量約25億克拉(不算俄國popigai特大礦和合成的),中國天然鑽礦除了蒙陰、沅江,還有遼寧瓦房店,上述儲量約2500萬克拉,而且品質不算好。近年在安徽宿州、雲南滇西、滇南等地也發現新礦。粗略估算中國儲量只佔全球的1%,怎能用中國的例子說明全球的鑽石稀缺?

回答7:

除了蒙陰和沅江,還有瓦房店等礦產。

回答8:

有人說,「你說的百分之九十九碳單質?石墨還在笑呢~作為同素異形體怎麼就辣么便宜呢?」

答:這不正說明構成鑽石的碳元素便宜嗎?

鑽石是什麼值錢?結構值錢(或者說溫度、壓力值錢)。而單晶結構真的很難得到嗎?別說自然界存在大量金剛石單晶,就是自然界比較少見的type IIa,人工都很容易生產出來。

黃金要是有便宜的同素異形體,肯定會被拿來壓制黃金,不過,黃金靠的就是元素本身值錢,和它的形態沒關係。

De Beers是不是因為壟斷構成犯罪?有些人努力替他們洗白,還不如De Beers自己說了準確。

1945年,戴比爾斯遭到美國司法部的反壟斷調查,公司被判令不得在美國直接進行貿易。指控也在總經理拉爾夫和董事長奧本海默身上生效,所以他們數十年不敢踏入美國,否則將可能被逮捕。

到了1994年又被判定操縱價格罪,當然美國政府也手下留情,沒有把所有鑽石列入被操縱範圍,只列了工業鑽,因為美國本土的做證商、營銷商在這一行業獲益良多。同時,通過「代理」讓貨進入美國是可以的,此舉成就了美國本土的一些大品牌。直到2004年De Beers同意認罪,交付罰金,換取直接進入美國市場。

就算De Beers和Alrosa們不思悔改,繼續在別國壟斷下去,技術也會改變歷史。

今天,人造鑽石正處在如同鋁製品被量產的前夜,每年都有非常重大的進展被發布,和以前幾十年才取得一點點進步不可同日而語。

也許用不了幾年,盯著一小粒石子凝視的場景就會消失。一些重達數百克(數千克拉)的單晶會成為桌面擺件,而這只是剛剛開始。超高凈度的晶體被用於半導體工業,屆時,用於做首飾的,應該是人造石中的次品吧。

回答9:

幾十萬價格的或彩鑽也不保值。

唯有上大型拍賣會成為國際社會焦點的,並且真正屬於世上罕有的特大鑽,才有所謂保值增值空間。

有人說:「買得起那種鑽的人,私以為不會來知乎」。

回答是:能不能買得起世上罕有的特大鑽,和能不能正確回答問題,是兩個概念。

討論10:

鑽石市場是否構成「騙局」?

如果依靠壟斷,圍囤礦脈,限量放貨,沒有自由市場價格,只有寡頭通知大眾的價格,將成本極低的物品,控制出非常昂貴的價格(例如高達約50利潤),卻一再告訴消費者物品稀有、開採成本高,這就是一種典型的欺騙。故構成欺詐行為(否則請直接公布成本,公開要求顧客接受50倍於成本的價格,可否?)。

有人說:「如果鑽石是騙局,那麼任何寶石、文玩都是騙局。」不排除其他寶石和文玩也有騙局。本答認為,構成騙局就是以欺騙的手段使「價格遠遠高於價值」,祖母綠、藍寶石也很稀少,為何人們對他們的惡感遠低於鑽石?因為鑽石的壟斷和欺詐手段是「有組織、系統化運作」的,而祖母綠、藍寶石等等寶石尚且看不到如此嚴苛的全球範圍的壟斷手法。至於文玩是否可能構成騙局?也有可能,但文玩基本是單件交易,不可能達到全球性、系統性、長期性的程度,再者文玩根據藝術價值,有可參照的定價區間,就算造假,也是在年代、品相(或者整件)上造假,即便個案嚴重,也僅僅屬於個案性質,與鑽石的壟斷行為有本質區別。

討論11:

是否「真的沒有價值」?

這裡分兩種理解,眾多答覆因為理解不同,導致各說各話。

理解1:指沒有主觀價值。正常的人都知道幾乎任何物品都有價值,無論空氣、水、草木、石頭、藝術品、奢侈品等等。因此鑽石的主觀價值當然存在,這點毋庸置疑。所以那些列舉草坪、古代皇冠、各種看似無用的生活用品,如果是指理解1的價值,則無需再作討論,答案很淺顯:幾乎任何物品都有價值,只要人覺得有就有。

理解2:這裡的「價值」是指「成本價值」,而不是炒作出來的「壟斷價值」。則「沒有價值」指實際價值很低,用來反駁商家說的價格很高。如果是這個意思,那麼確實是「價值低廉」。

討論12:

關於是否保值的問題。

保值與貨幣屬性相關聯,具有流通性才有談保值的意義。所謂鑽石保值的欺騙性在於,這50年來的價格上升,是不具有「流通性」的「價格抬升」。這種「價格抬升」,純粹依靠壟斷商家的自抬售價,帶給持有者的「偽升值」感,僅僅給予了「心理感受」,而到了持有者真正要將商品換取一般等價物或者貨幣的時候,卻遠遠超跌。不應該有這樣一種自我標榜升值的物品,只在心理上給你升值感,卻不具有可換來真實利益以及實際可操作性的可能性,顯然這種「升值」是虛假的、是欺騙顧客的。問DTC,問Alrosa(或者他們的相關下游產業鏈),他們必定告訴你不可能以接近零售價或打折收回鑽石,甚至根本不接受回購。原因很淺顯,從礦業巨頭的礦山開採出來,到最終客戶手中,價格驟升了約50倍(1CT為例),換任何商家都不可能回收這樣的商品。

那些費盡篇幅,介紹各種幾十億年的鑽石形成機制,幾十、幾百公里深的地球內部的溫度壓力,幾十噸才能發現幾克拉,……等等等等,和鑽石是否應該賣成今天這個價格有關係嗎?任何商品都有他們的生產難度,不管難度如何,成本永遠在那裡。在自由市場,加上合理利潤即可。鑽石以約成本50倍(1CT為例)價格出售,無疑是公平市場的法外之徒,而這依靠的就是控制資源,濫用壟斷地位。鑽石稀有請賣稀有的價格,稀有卻賣出稀有價格的約50倍,這在一些國家的法律里等同於犯罪。

討論13:

發現新的巨礦和人工合成技術的進步,會衝擊未來的天然鑽石價格嗎?

如果發現新的巨礦和人工合成技術有進步,衝擊是必然的,但前提是,必須有自由市場。沒有自由市場,一發現新礦,就被De Beers們買下封存,一有人工合成技術,廠家就被De Beers收買,聯合控價(約定是天然的1/3),則天然鑽石價格永遠不會回歸到正常的市場價格。

假設壟斷被打破,則鑽石價格已經一瀉千里,甚至連發現新的巨礦或發展人工合成技術都不需要。

討論14:

有人說:「就算鑽石真的沒有價值,其他任何寶石品種總該有價值吧?」

此話所在的語境,意在用偷換概念,將一種錯誤理解推廣到任何事物上,以反證鑽石應該值現在的售價。

給這種說法的答覆如下:

關於這裡「價值」的理解,

理解1:以人的主觀進行判斷,則任何事物都有價值。鑽石當然有它的價值,其他任何寶石也有它們的價值,只要人覺得有就有;如果是這種理解,很顯然而不必討論。

理解2:鑽石的價格遠遠高於它的成本價值,高達約50倍(1CT成品為例);其他寶石沒有這種全球性、長期性、嚴重暴利性的特徵,所以鑽石的價值本應是極其低廉的。

鑒於鑽石被壟斷濫用毋庸置疑,這是它區別於其他任何寶石最突出的問題。在當今市場經濟環境下,任何事物都應該在其成本的基礎上加上合理的利潤,定出價格,這是市場機制發揮的作用;但鑽石則不然,鑽石市場壟斷佔主導,自由機制已經蕩然無存,社會公平完全喪失。

討論15:

討論壟斷問題,並無限制人們追求事物美感的自由,這只是告訴人們,追求美感,實際並無須花費巨資,它本來只需一筆低廉到不可思議的價格就可以實現(不錯,就是真的鑽石)。如果大環境沒有市場經濟,就需要從自我做起。在破除壟斷過程中,眾多買家的有意識的行為,本質上是維護所有人更長遠的利益,也包括他們自己的福利。理性的集體行為,是維護集體利益的根本保障。

討論16:

更加深入地計算成本:

2016年,國際平均出口價125美元/克拉。根據BainCo的數據(下同),礦廠公布的利潤大約為24%,換言之,每克拉成本大約100.8美元。

切割打磨平均要損失50-60%重量,就按照最大損失率60%計算,1克拉需要消耗2.5克拉,即100.8×2.5×6.745=1699.74元人民幣。

切割打磨的工本費深圳是300元/克拉,印度只要10美元(其他切割基地:比利時安特衛普、以色列特拉維夫、美國紐約的加工規格各有不同,這三個基地加工費更貴,但主要加工更大的鑽石。鑒於更大規格鑽石的利潤率更加驚人,故其加工費依然只是總體成本的小部分),按照較貴的計算1699.74+300,

這樣就得到1克拉成品鑽石的成本為:1999.74元人民幣。

按照鑽石的所謂4C級別,在Rapnet網站(一個由鑽石生產商聯盟組成的壟斷寡頭組織給定國際指導價的官方網站)就可以有模有樣地找出對應的價格,每種範圍內的價格是不同的。還是以1CT圓鑽為例,從一般水平的數萬元人民幣,到高端的十幾萬人民幣。選一款目前國內消費者常用的參數如F,VVS2,其利潤率約為36倍。如果選擇D,IF則利潤率為69.8倍。因此可以估算這一規格的主流產品的利潤率在40-50倍左右。這是1.00-1.49大小的區間範圍的部分利潤率。如果顆粒越大,單位價格越急劇攀升,利潤率越高。縱觀整個國際市場,美國依然是最大的消費市場,2016年消費量約佔全球的一半,並且美國消費者傾向於選購更大顆粒區間範圍內的產品(2-3CT),這一區間是目前行業的現金牛,具有更高的利潤率(遠高於前面計算的1克拉的40-50倍利潤率)。僅僅選取幾個市場常見的參數,就可以知道若購買這幾樣產品其利潤率達到約40-50倍。當然這數十倍利潤不是由一家賺取,而是分配給上下游各階段的礦場、看貨商、加工廠、商家等等,但絕大部分是被礦業寡頭所攫取(他們給最初看貨商的貨和價格都是定好的)。另外根據一些可靠的信息來源,在供應鏈條中,沒有品牌的中低端銷售商可賺取約2-3倍利潤率,而具有品牌的中高端銷售商可以賺取約3-7倍利潤率。

演算法說明:

這一計算方法,是將某區間產品的售價除以平均成本(用平均大批量售價去掉公布的利潤率)得到利潤率。實際銷售的時候,礦廠會將較高端的產品以較高的價格出售給下家,比如1000-2000美元/CT,雖然高貨、低貨生產成本是一樣的。不管下家利潤率如何,對整條產業鏈而言,該產品(高貨)的真實利潤率就是如此。關於高端貨的利潤空間,礦廠已經通過官網(Rapnet)通知社會「定好了」。即,對於高端貨,礦業巨頭既然要吃下家更多的利潤,那麼他們也會幫下家們通知社會大眾:「高端貨有更加急速爬升的售價」,以便給下家留出多一點利潤空間。

換而言之。如同撒網捕魚,雖然所有捕撈到的魚平均成本是一樣的,但是銷售的時候,大魚的單位重量價格要賣高得多。這也是為什麼說一些主線產品,礦廠要賺取10-20倍利潤的原因。他們總不可能把高品質、大幾克拉的原石,也用幾十、一百多美元/克拉的價格出售。而對於高貨,礦廠就要吃更多的利潤,其實高貨、低貨生產成本是一樣的,無非是運氣、概率發揮作用罷了。一旦礦廠要吃更多利潤,如果產品無論大小都稱重賣(等比例增加),意味著下家利潤空間會被壓縮,礦廠當然不會這麼做,他們會通過Rapnet官網報價向最終消費者索要更高的價格,也就是最終消費者承擔了產業鏈中所有的利潤空間的給付。

另外,整個產業平均利潤也可以估算。就是將所有區間的利潤率進行加權平均,這一數值礦業巨頭更加難以迴避。

品質不好、粒度很小,以致沒有利潤的部分會被礦廠拋棄,而我們已經測算即便低至30分也有7倍以上的利潤率,再往上高端的都在數十倍(如果粒度越大,品質越好,倍數還將繼續上看),那麼整個行業平均利潤也就呼之欲出了。

有人說:「在珠寶級鑽石毛坯中,30分以下的毛坯鑽產量超過85%,而重量越高,自然產出的礦晶數量幾乎是指數級的減少的。將近一半的數量是工業鑽,出售價格更低於首飾用毛坯更多,而這些產量加起來超過97%的鑽石完全滿足不了所提到的「非常合理」的利潤率;非常合理的利潤率從何而來,自然是剩下那3%大於30分的鑽石;一方面自然產出的相對稀有的物品本身價高這種事情並不奇怪,不提寶石和礦產,漁業打到了打出超過某魚種平均重量非常多的超級大魚,也會選擇拍賣的方式,而且經常會超過哪些按噸稱的魚幾百倍的價格。」

計算行業總體利潤率

鑒於有人自行摻雜了工業鑽數據,又自行調整大小鑽產量比例,用大鑽攤小鑽,企圖說明鑽石利潤低,而且始終說不出利潤率是多少這一根本的問題,我們不妨看看「錢」這一真實的數據是怎樣的。

根據BainCo在統計2011年份的報告里的原話:

「2011年,鑽石礦業者,比如Alrosa,BHP Billiton,De Beers,Rio Tinto和其他小公司,生產了1.24億克拉的毛胚鑽,總價值150億美元。一旦出了土地,這些毛胚鑽被送到稱為「鑽石管線」——一個經歷經銷商、到切割加工者、再到珠寶製造商、再到零售店、最後到達消費者的價值鏈上。在這條路徑上的附加值令人印象深刻,因為價值150億美元的毛胚鑽,成了240億美元的切割拋光鑽,當它們轉身進了珠寶店零售價成了710億美元。」

這印證了以前列的出廠單價(2016年125美元/CT)。而在2011年每克拉鑽石的毛胚鑽出礦廠平均價為121美元/CT,加工拋光成品後是240/(1.24×0.6)=322.6美元/CT(鑽石總體平均損失重量為60%),到了零售店則變成平均每克拉710/(1.24×0.6)=945.3美元/CT。

報告很清楚地說明:

1、這裡討論的是寶石級鑽石;

2、121美元/CT是礦廠「出廠價」,還不是礦廠內部成本;(如果再知道礦廠內部成本,利潤率將更高。)

3、這裡已經可以統計出行業利潤。(換言之,不管大鑽、小鑽、微小鑽、特大鑽、P級鑽……,整個行業的利潤率在這裡顯露無遺;不需要再採用所有鑽石按大小、品質不同逐一區間列出產量,然後按照Rapnet價格區間進行加權統計,因為這些數據也是難以獲得的。因此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性。)

如果有人認為單單計算一些典型、主流產品的利潤率還不夠,那麼我們來計算整個行業的總體利潤。

僅僅計算從壟斷鑽石礦廠出來後,下遊行業總體的利潤率就達到710億美元/150億美元=4.73倍,這裡不需要考慮切割拋光總體損失率,因為是實打實的總金額。

最後我們無可避免地要了解礦廠的成本,雖然披露數據缺乏,這裡仍不採用國外有人計算出的平均40美元/CT的數據,而採用礦廠公布的24%(同來自BainCo)的「謙虛」的利潤率,則整個鑽石行業總體利潤率為

710億美元/[150億美元/(1+0.24)]=5.87倍。

計算總體利潤時,大鑽當然承擔了更高的利潤率,但如果沒有大鑽數十倍的利潤率,小鑽也承擔較高的利潤率,何以得出總體近6倍的財務上的利潤率呢?

換言之,不管大鑽的利潤率權重多麼高,小鑽的利潤率權重多麼低,最終結果是整個行業的利潤率依然奇高無比。這時強調大鑽利潤率權重,不恰恰說明,平均值已是暴利的大背景下,大鑽更是暴利之上的超級暴利嗎?

構成騙局就是以欺騙的手段使「價格遠遠高於價值」。具體來說,鑽石寡頭的欺騙手段,就是通過「有組織、系統化」的運作,在全球範圍控制礦脈,建立鑽石開採商聯盟,形成高度壟斷;然後控制開採量、放貨量,製造「稀缺」的假象;依靠聯盟共同約定高價,以通知公眾的方式單方面定價;再通過宣傳欺騙人們開採困難,因此價格昂貴——無論是宏觀或者細節,都是典型的騙局。鑒於它的全球性、長期性、高暴利率的特徵,其壟斷和欺詐程度遠遠高於其他寶石行業。

有人認為,沒有De Beers出現,鑽石也不會成為廉價寶石。通過發布大量圖片,企圖證明鑽石具有「性質穩定、產量合適、質量適中」,因此「天生」就能維持自身的價格。難道鑽石有各種天生的優點,是制定出壟斷價格的理由嗎?

商品從工廠或礦廠出來,流通渠道被加價是很正常的,但「正常」不能變成「異常」、「反常」。像黃金這種典型的重貨,占空間、占資金、較難運輸的產品,從礦廠出來到店鋪都僅有較低水平的加價率,為何鑽石這種輕貨,易於運輸、儲藏的物品,會加到驚人的地步?

再怎麼全宇宙最穩定(其實並不很穩定,燃點低,也相對易碎),產量很稀少,重量剛剛好(這是什麼意思?),也有它的成本價和合理的利潤率。所以有人說了各種「性質穩定、產量合適、質量適中」和為什麼要定這種不合理的價格並沒有任何本質上的聯繫。

至於有人提到如果出現顏色D,凈度FL,板磚大小,總之產量高、品質高的貨,那麼鑽石會跌落成廉價寶石,用以證明幸虧有De Beers的壟斷。如果量大質好的貨出現而造成價格下跌,那也是市場規律,是應該的,當然也不至於變成板磚價格。請看看翡翠玉石的賭石者們,不必說板磚大小,就是幾十、幾百公斤都是有的,那麼玉石、翡翠變成大理石價格了嗎?(雖然玉石、翡翠也有炒作成分,如此比喻意在說明用形態來解釋價格並不合理)。還是那句話,在自由市場,物品該有什麼價格,就會有什麼價格。

假設因為產量大、品質高,鑽石跌到很廉價的地步,這有什麼悲慘的呢?這不是好事嗎?讓事物價格回歸本來價值,才是天經地義的。再說,現在的價格是本該低廉卻因為壟斷變成不合理的價格,造成了對所有人的剝削和欺騙,如此看來,壟斷現狀才是最悲慘的!

至於說到如果沒有De Beers壟斷抬價,小鑽就會沒利潤,那麼就會被礦主拋棄,扔進垃圾桶。這有點杞人憂天了,只要是人們需要的,自然會生產出來,被人們拋棄那就拋棄吧,人們要什麼才是主要的,就像有人操心火星上的一塊石頭沒人要,有必要嗎?實際上,失去壟斷保護,人們能夠以合理價格得到任何他們要的東西,才是人類的幸福所在。

如果有人想說因為東西便宜,所以大家不珍惜,浪費資源,還用以前北京玉雕廠費料的例子來佐證,其實,浪費資源自有它的解決之道,但從根本上說不是依靠壟斷解決。比如水資源價格不高,所以大家不珍惜,但是能安排一家壟斷商把價格提個幾十倍,來「保護」嗎?用剝削來做保護,這種觀點有失偏頗。保護也是官方發布政策,合理開發,合理利用,比如木材、石材等等。

有人說買珠寶「不是投資和保值,重要的事說三遍」,這很多人都知道啊,這和不願被商家宰殺有什麼關係呢?就像買很多家用的東西,當然也不是為了投資和保值,但是,不是「投資和保值」商家就可以恣意橫行,漫天漲價,壟斷剝削了嗎?

有人還說:買鑽石只是要個「好心情」,要讓你「引起別人注意,引起話題」「促進交流拉近信任」……購買任何商品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是應該的,也是天經地義的,但這是你商家恣意橫行,壟斷剝削的理由嗎?舉個淺顯的例子,小孩子為了「好心情」,要買冰淇淋,商家開價1000元,並說,為了好心情這值得啊,能否請跟物價局去說?

關於提到合成鑽石,其實,替代不替代也不是壟斷商家操心的事情。就算他們說合成鑽石永遠不能替代天然鑽石,這能構成他們搞壟斷的理由嗎?

討論17:

有人說鑽石行業沒有欺騙。如果真沒有欺騙,單靠壟斷可以讓鑽石維持百年以上的超高價格嗎?

鑽石商花費百年時間,宣傳「恆久遠」、「永流傳」、「真的才是稀有的」這些小的計謀就算了,他們更大的騙術在於:

(1)先控制礦脈,再壓縮產量,限量放貨,製造偽「稀有」。這一手段本身就是欺騙。

鑽石礦業巨頭依靠控制礦脈,限量開採,限量放貨,製造出了數十倍於實際稀有度的稀有,假的「稀有」。涉及的礦業寡頭包括:De Beers,Alrosa,畢和必拓,力拓,Lucara等等大小礦業寡頭組建成的【鑽石生產商聯盟】。他們壟斷了整個地球的絕大多數礦脈,將一部分封存,然後慢慢開採,慢慢放貨,製造人為稀缺度。在景氣不佳時,他們寧可賣掉一些業產,解僱一些工人,也要維持價格曲線,因為這條百年曲線,才是他們的神主牌,生命線。

(2)在壟斷礦脈基礎上,相互約定行業價格,這就成了Rapnet的鑽石生產商聯盟對外公布的報價。這種價格根本不反映自由市場價格,是幾個寡頭暗箱操作定出的虛假的價格,也是欺騙。一般社會中,如果一個行業剩下幾個寡頭相互「競爭」,價格都降不下來,更何況寡頭們相互勾結,共同定價,其犯罪程度,堪稱罪加一等。

眾所周知,商品真實的價格是波動的,隨著自由市場的競爭在變化,總有商家報出更低更合理的價格以求儘快將商品售賣出去;壟斷的價格是被操縱的,只能參看壟斷商給你的價格表,市場不會有合理的報價出現,甚至不會出現不同寡頭的報價,所有買家、賣家都遵循壟斷寡頭聯盟給出的統一的報價。當你被馴服到必須看到壟斷商的價格表才感受到「公開透明」以後,說明民眾已經被徹底洗腦了。

壟斷加欺騙居然可以高大上到建一個全球性網路,將他們定好的超高價格,單向通知公眾,美其名曰「公開報價」,並讓消費者感到「鑽石的確是全球統一價格,童叟無欺,的確比其他寶石公開透明」,則此情此景能不諷刺?

用吾等的話說:整個鑽石行業像一個偷偷摸摸的犯罪團伙,用各種謊言和脅迫呵護著百年來的龐大的剝削利益。英美系是價值核心,他們在百年前築起了高牆,猶太裔是白手套,南非成了上法庭的法人,東亞和印度則為了剩下的2、3倍利潤在流血流汗,並為他人看守圍牆。

關於合成鑽石:

(1)有人說"戴比爾斯真像你說的那麼強大的壟斷能力的話,它甚至可以讓人們不知道"合成技術。De Beers曾經壟斷了全球9成的鑽石礦,當合成技術出來的時候,它們的確很想把這一技術掩埋掉(看看幾年前他們研究要禁止「合成」、「培育」、「人工」的哪些辭彙用在合成鑽石上的討論吧),不過De Beers不是神。鑽石業是英美系(不一定是英國美國,而是代表百年前的白人殖民者)早年的資本來源,蘇聯一度很缺錢也靠它,這是他們國家重大項目的資金來源,據一些深度報道,早年GE開始做合成的時候,甚至有機構介入調查,因為擔心對盟友的財政造成衝擊(有待證實)。De Beers也在做兩手準備,最典型的是他們成立了自己的合成鑽石公司e6。種種跡象包括某些未能核實的信息,透露一種信號,即使在十幾年前,這一技術依然非常敏感。不過人類社會就是在大眾、更先進技術、更自由化的市場的衝擊下前行的,不但De Beers擋不住,任何國家都阻擋不了。

(2)有人問De Beers有控制了合成珠寶業嗎?這是一個不錯的問題,值得深究。

首先,這是一個最新的敏感話題。目前只通過一些渠道了解到一些特定的信息,但很抱歉,尚且無法獲得他們簽署的文本文件。一則來自較可靠來源的信息是,天然鑽礦聯盟和合成鑽石商聯盟約定了一個比例,合成的售價控制在天然售價(Rapnet報價)的1/3水平。難以獲得證據,或許出於以下原因:如果合成廠商和天然鑽礦業者達成定價協議,那麼他們就構成聯合壟斷,也都涉嫌犯罪。既然如此,相關廠商必定低調處理,秘密行事。目前只能給出這麼多信息。

關於加工鑽石,中國所接的較大原石加工能力已經有了很大提升,並且,相關加工的成本,在整個鑽石成本中只佔很小的一部分,哪怕在歐洲也是如此。

根據Bain Company的數據,文中是這樣寫的:在每年1.33億克拉的開採中,只有一半進入了珠寶業。而這裡所說的鑽石,已經是進入珠寶業的鑽石。

正如前面說的,現在中國的許多人正在購買1克拉,甚至1克拉以上的鑽石;美國佔據了全球銷量的約一半,她們的主流是2-3克拉,這才是最大的現金流。

有人說30分以下的小鑽利潤率沒那麼高,這是事實,但卻不討論日漸成熟、規模龐大的1CT及其以上產品,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再者,即便30分 F VVS2也有高達7.67倍的利潤率,這種利潤在各行業當中也足以傲視群雄了。

附上30分 F VVS2圓鑽的利潤率計算過程。成本=1699.74*0.3=509.9元 打磨加工按150元計算,得到659.9元。選擇F VVS2圓鑽的Rapaport報價,2500×6.745×0.3=5058.75,5058.75/509.9得到利潤率7.67倍。

討論18:

(1)不否認鑽石稀有性,鑽石當然是寶石,鑽石儘管實際價格遠遠低於現在這種價格,但還不至於變成花崗岩,就像翡翠玉石。鑽石的稀有度,實際並非我們今天「耳濡目染」的那樣「超級稀有」,而是一種人為的「超級稀有」,不是真實的。

(2)計算30分的時候,已經把60%的損失率計算進去了,也就是用75分的原石切割打磨得到30分。計算出30分F VVS2圓鑽利潤率7.67倍。0.3/0.4=0.75CT 100.8×0.75×6.745=509.922 打磨加工按150元計算,得到659.9元。還是挑F VVS2的報價,2500×6.745×0.3=5058.75,利潤率7.67倍。

採礦過程,是很一個暴力的過程,搬運、研碎1噸的岩石大約可得到1CT原石,好一點的礦平均得到1.4CT。

礦廠的採礦權、人工費、機械折舊、各種損耗、水電費……,使得內部成本大約是40$/CT,暫時不採用這個數據(需要更可靠信息源)。總之128$/CT已經給了礦廠充足的利潤。

天然鑽石和合成鑽石廠商是否已經合謀在進行價格壟斷,這是一個新的敏感議題,正如前面所說,尚無確鑿證據,該問題人們正在了解中。這是一個附帶議題,不是主議題,如果以後有什麼確鑿的證據來源,自然會被眾人周知。如果有人對不確鑿消息不感興趣,這句內容可以忽略。這裡的主議題是鑽石的利潤率非常高!

要計算一個行業的利潤,要抓住它的主流產品線,中國女性的主鑽消費目標逐漸超越了30分、50分。目前1CT是比較主流的消費目標,被訪者4成擁有鑽飾,有一半已經購買的人,擁有2件以上鑽飾;而美國佔據了世界一半的銷量,根據一些統計結果,她們的主鑽消費目標集中在2到3CT,還是用前面的計算方法,得出大部分較大克拉鑽石遠超50倍利潤率。至於印度市場,早在2005年就轉向單顆大鑽,儘管當地經濟發展水平不高。歐洲、日本、波斯灣也有較高端的消費數據。

從商家角度,根據De Beers數據,他們近年銷售的一半是超過1CT和更大的裸鑽。高利潤率的大塊石頭比率下降,這主要是因為2012年推出含碎鑽系列被平均下來(「我的宇宙中心」系列,一大鑽帶多碎鑽,這樣的碎鑽俗稱「醬油」)。但不要忘了,他們2000年推出了「過去、現在、未來」系列,一個戒指就要賣出三顆較大的石頭,並行銷多年,所以總體平均仍可獲取數十倍利潤。雖然賣大克拉可以帶來最好的回報,但商家也需要定期清掉碎鑽庫存(例如曾經要消化掉准生產商盟友,前蘇聯的碎鑽),比如1970年的「永恆」碎鑽系列,這時要結合品牌來獲取最大利潤率。因此在有些年代,部分商家的息稅前利潤不是恆定的,雖然近年略有波動,但鑒於長期以來大鑽的利潤一直是最高的,貢獻了最大的收益比,而碎鑽的收益比的貢獻相對不明顯,所以利潤率依然很豐厚,加上品牌溢價可以繼續攫取數十倍的利潤率。鑽石定價學,不是以成本加適當利潤定價的,也不是隨心所欲想放出總量多少克拉、放出多大顆粒的貨就可以放貨,而是以如何最大限度攫取各國民眾可支配收入來決定放貨策略和定價策略的。保持利潤率,而不保持開採量、出貨量,是鑽石行業區別於其他行業的重要特徵,或者說這就是壟斷行業的特徵。

話題19:

裝飾品的作用是什麼?

裝飾品的定義:材料、結構、符號等的一切構成。裝飾品一般表現為佩戴的首飾、建築的裝修、特別裝飾的交通工具等等。

裝飾品的作用在於:動物進化過程中,將特殊的紋路、構造、符號、特徵等視為天賦異稟,進而產生傾慕、崇拜、認同、臣服的反應。對裝飾品的打造、響應是動物性的一種本能反應。往往發生在求偶,對群體首領的認同,權力的階層爭奪戰中。由於基於動物性,故不一定符合理性和科學,有時這些裝飾往往無有效價值。但只要有部分人類的動物性佔優,理性和科學思維不足的情形存在,裝飾品的欺騙作用依然有其社會價值,即至少可以影響大部分人的潛意識中的動物性,或者左右動物性佔優的人群。但對於理性和科學思維佔優的人群,它的影響微乎其微。這是進化過程中價值判斷的分野。

康多兀鷲頭上的肉冠和巨大的體型,力圖昭顯它在食腐鳥類中的地位,因此康多兀鷲常常處在進食順序中的優先地位(即便這是一種欺騙也好)。當它進食的時候,其他鳥類在旁邊靜靜等侯。儘管康多兀鷲實際的戰鬥力在猛禽中屬於中等。

英國女皇的皇冠,一度力圖昭顯她是橫跨歐、亞、非的英聯邦的共主,這是利用了動物性潛意識中的暗示,繼續強化其在各種群和各社會階層的領導地位。

巧妙裝飾的符號,利用了人類不成熟的動物性,幫助一些族群建立自己的社會地位,以達到登上跨種族權力層級的較高層的目的。圖中為行屈膝禮。

鑒於裝飾符號是取得戰略優勢的相對「廉價」的手段,如果再附會上具有神力的傳說,在科學尚未全面取得勝利的時期,可以獲得更大的社會影響力。因此歷史上一度引發了歐洲皇室競相打造最大、最重、最奢華的皇冠的熱潮。一百多年前,各式皇冠曾經層出不窮,他們尋遍世間一切寶石,竭力裝在一頂皇冠上,為之樂此不疲。

但最後,人類社會的急速進步,使得理性和科學逐漸打敗部分蒙昧的動物性。人們的心智日益開闊、成熟,愈發懂得判定什麼是真正有價值、有效用的。

B2號稱最貴的飛機,每架造價25億美元,比同等重量的黃金還要昂貴。

CPU的核心部分。計算機技術已成為當代文明的重要支柱。

那些具有迷信色彩的無用功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皇冠爭奪戰終於降下帷幕,被真正可以實現目標的物品所代替。毋庸置疑,只要任何人認為有價值的事物,就有價值,這裡姑且稱之為「主觀價值」;同時,一種超越「主觀價值」的「有效價值」具有更重大的意義。至於「壟斷價值」(壟斷價格)則完全不能反映價值,只有在某一天鑽石實現了完全自由市場機制,它才能向「價值」靠近一點點。有人說:「在珠寶級鑽石毛坯中,30分以下的毛坯鑽產量超過85%,而重量越高,自然產出的礦晶數量幾乎是指數級的減少的。將近一半的數量是工業鑽,出售價格更低於首飾用毛坯更多,而這些產量加起來超過97%的鑽石完全滿足不了所提到的「非常合理」的利潤率;非常合理的利潤率從何而來,自然是剩下那3%大於30分的鑽石;一方面自然產出的相對稀有的物品本身價高這種事情並不奇怪,不提寶石和礦產,漁業打到了打出超過某魚種平均重量非常多的超級大魚,也會選擇拍賣的方式,而且經常會超過哪些按噸稱的魚幾百倍的價格。」

鑒於有人自行摻雜了工業鑽數據,又自行調整大小鑽產量比例,用大鑽攤小鑽,企圖說明鑽石利潤低,而且始終說不出利潤率是多少這一根本的問題,我們不妨看看「錢」這一真實的數據是怎樣的。

根據BainCo在統計2011年份的報告里的原話:

「2011年,鑽石礦業者,比如Alrosa,BHP Billiton,De Beers,Rio Tinto和其他小公司,生產了1.24億克拉的毛胚鑽,總價值150億美元。一旦出了土地,這些毛胚鑽被送到稱為「鑽石管線」——一個經歷經銷商、到切割加工者、再到珠寶製造商、再到零售店、最後到達消費者的價值鏈上。在這條路徑上的附加值令人印象深刻,因為價值150億美元的毛胚鑽,成了240億美元的切割拋光鑽,當它們轉身進了珠寶店零售價成了710億美元。」

這印證了以前列的出廠單價(2016年125美元/CT)。而在2011年每克拉鑽石的毛胚鑽出礦廠平均價為121美元/CT,加工拋光成品後是240/(1.24×0.6)=322.6美元/CT(鑽石總體平均損失重量為60%),到了零售店則變成平均每克拉710/(1.24×0.6)=945.3美元/CT。

報告很清楚地說明:

1、這裡討論的是寶石級鑽石;

2、121美元/CT是礦廠「出廠價」,還不是礦廠內部成本;(如果再知道礦廠內部成本,利潤率將更高)

3、這裡已經可以統計出行業利潤。(換言之,不管大鑽、小鑽、微小鑽、特大鑽、P級鑽……,整個行業的利潤率在這裡顯露無遺;不需要再採用所有鑽石按大小、品質不同逐一區間列出產量,然後按照Rapanet價格區間進行加權統計,因為這些數據也是難以獲得的。因此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性)

如果有人認為單單計算一些典型、主流產品的利潤率還不夠,那麼我們來計算整個行業的總體利潤。

僅僅計算從壟斷鑽石礦廠出來後,行業總體的利潤率就達到710億美元/150億美元=4.73倍,這裡不需要考慮切割拋光總體損失率,因為是實打實的總金額。再次強調,這還不是壟斷礦廠的利潤,這只是礦廠下家們的利潤。

最後我們無可避免地要了解礦廠的成本,雖然披露數據缺乏,這裡仍不採用國外有人計算出的平均40美元/CT的數據,而採用礦廠公布的24%(同來自BainCo)的「謙虛」的利潤率,則整個鑽石行業總體利潤率為710億美元/[150億美元/(1+0.24)]=5.87倍。

計算總體利潤當然大鑽承擔了更高的利潤率,但如果沒有大鑽數十倍的利潤率,小鑽也承擔較高的利潤率,何以得出總體近6倍的財務上的利潤率呢?


黃金有價值嗎?金錢有價值嗎?都是人為的去賦予價值而已


所有的物品價值都是人類賦予的,受著時事、思想、潮流的影響。盛世的古董、亂世的黃金、文玩的興起和沒落這些都是根據人類的意識所轉移。
只要有人,鑽石就有價值~
只要婚姻存在,鑽石就有價值~
只要還沒有新的廣告出現,鑽石就有價值~
只要有人還在問鑽石有沒有價值鑽石就有價值~

你會記住一個沒有價值的事物嗎?


鑽石有很高的商業價值,它是一個成功的營銷案例。

但是說到它的觀賞價值。。。。
鑽石與他的仿製者們特性對比如下:
立方氧化鋯,硬度8.5, 折光率為2.17,色散0.06。
莫桑石, 硬度9.25,折光率2.65, 色散0.104。
鑽石, 硬度10, 折光率2.417,色散0.044。

由上可知,CZ的閃光不如後兩個,因為折射率低一些,但是其色散太低了,所以沒有火花。這裡我們注意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折射率和色散,莫桑石都超過了鑽石,這是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它比鑽石更閃亮,更出彩的火花!!!還更加便宜!

請參考我的視頻,鑽石與他的仿製者們:
GIA鑽石Amora莫桑石Forever One莫桑石花火色澤三家對比—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優白莫桑石對比鑽石花火比較—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說到一顆永流傳這種事情,請參考鑽石與他的仿製者們的高溫老化試驗:
鑽石,莫桑石,鋯石 2600度燒灼實驗—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鑽石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最成功營銷。沒有戴比爾斯就沒有鑽石的珍貴。鑽石只是一堆炭,一句:鑽石恆久遠,一顆永留存 營銷句子獲得不少女人的認同,當所有女人腦子裡想到婚姻=鑽石戒指 的時候,鑽石就有價值。鑽石在工業上用量很少,大部分都應用在珠寶里。如果不是個人喜歡,鑽石沒多大意義。鑒於鑽石的超級穩定物理結構,人們把它比喻永恆的愛情和堅定的決心 或者一段牢固的關係也不無道理的。


絕望是什麼東西呢?
就是你要選擇付出慘重的代價,和更慘重的代價。
女朋友閨蜜買了個30w的鑽石到處秀,她讓你買個更貴的,買不起她就走人了。
你說鑽石有沒有價值呢?


鑽石的使用意義也能提高其價值吧~還有原鑽不怎麼貴·~~寶石級的主要看切割損耗和工藝啊~


鑽石的價值在於一個女人可以對另一個女人說:

「當你老公還在知乎上回答鑽石是個騙局這種問題的時候,我老公已經給我買了。」

高下立判

附《孔乙己·鑽石篇》: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又來答題了?」他不回答,在評論框里寫,「你們說的對,傻逼才買鑽石。」便給高票回答排出了九個贊。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沒認真上班存結婚錢。」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麼這樣憑空污人清白……」「什麼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又在上班時間逛知乎,關注的全是健身大波妹。」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逛知乎……健身!……裝逼的事兒,能算出軌嗎?」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麼「鑽石是二十一世紀最大的營銷騙局」,什麼「馬雲共濟會」之類,引得眾人都鬨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前幾天,一個賣鑽戒的老總(他家的店目前在國內很有名)對我親口說,鑽石說白了也就是一顆石頭而已,讓鑽石和愛情相關聯起來的那個人是天才。
所以。。。。你懂的。


做為女人,我對那些個吃不能吃用不能用的東西確實不感興趣,


它的力學性能很好,也就是剛性很好,折射率很好。所以,用一大塊兒給小孩子打造一塊兒放大鏡,讓小孩子了解到在太陽底下可以用這個燒死螞蟻。
另外,到了冬天,如果每家每戶用鑽石塊兒取暖的話,效果要比任何東西都好。即不會產生有害氣體,也不會弄髒人的手。最重要的是,有逼格------火焰看起來很漂亮。
所以,鑽石是有價值的。


寶石賣的是情懷。
1854年,德國化學家德維爾利用鈉代替鉀還原氯化鋁,製得鋁錠。
在以後的一段時期里,鋁是帝王貴族們享用的珍寶。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在宴會上使用過鋁製叉子;泰國國王使用過鋁製錶鏈。
1855年在巴黎博覽會上,它與王冠上的寶石一起展出,標籤上註明「來自黏土的白銀」。1889年,門捷列夫還曾得到倫敦化學會贈送的鋁合金製成的花瓶和杯子


女人喜歡,這就是一切價值的源泉。貝幣如此,黃金也如此。


推薦閱讀:

如何挑選合適的鑽戒?
在香港買鑽戒會比在內地買划算嗎?
訂婚戒指的鑽石不盡人意,該如何處理?
有哪些類似嬌蘭黑鑽或者lp魚子醬的粉底液值得推薦?
范冰冰章子怡劉嘉玲,女明星的婚戒都那麼大么?

TAG:經濟 | 寶石 | 鑽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