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並非所有的知乎用戶都關注了李開復?


李開復又不是人民幣,不能讓每個人都喜歡。再說了,就算每個人都喜歡又能怎麼樣,他也變不成人民幣。


我討厭喝雞湯、更討厭做這碗雞湯的廚子


暢遊新員工階段,會發一本開復同學著名的著作《如何做最好的自己》。然後強迫策劃們寫一篇讀後感。

好吧,拿到哪本書,翻了不到3頁,我憤了,MD!我又無恥的憤青了!

把讀後感貼出來,依此解答為什麼不喜歡開復的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分割線以下是正文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讀過李開復博士的《做最好的自己》,不得不說,我是抵觸這類勵志書籍的,憑著愛好做了多年的書刊編輯,這類型的書也零零散散的做了幾本,什麼《優秀員工必須知道的100條準則》、《XXX成功之道》之類之類。

書中講述,無非是中華傳統道德基本「德、義、禮、志、信」,也正式書中反覆強調的「成功同心圓」,開復博士用自身的光環效應深處淺出的話語講述出來的時候,似乎接受感遠比寫在課本上文言文的強出許多倍。

也許也只有應試教育發展的今天,我們需要這樣一本被人評價為「入世」的書,讓眾人警醒,我們要成功,原來我們還需要這樣的品德;也只有需要把「請、謝謝、對不起」都貼在牆上,教給世人為人最基本之道的時候,我們需要這本書;大抵也只有這樣一個今天,我們才需要一位光環效應者,站出來跟我們談他所謂的成功之道。

開復博士,我必須承認,對於世俗,你確實是成功者。但您知道不知道,影響力越大的人如果作惡危害就越大?您知道不知道,成功需要許多元素,並且,成功是不可複製的!

我看著許多讀你的書的年輕讀者們高高興興的從學校畢業,被外企的光環和神話吸引,他們最初去了四大,接去了寶潔,然後去了GE,最後去了大麥,甚至去了高盛和瑞銀。只是很多年前廣場上的年輕人曾經期望的中產階級公民社會依然沒有出現,多元的價值不被尊重,許多人仍然活在恐懼中,精英和權力合謀,才華橫溢的年輕人被壓制,而另一方面人們卻遭遇著創新的危機。

當阿里巴巴大肆風行「271原則」(一群人中,總會有2個領頭的優秀人才,7個隨大流的員工,和1個影響全體的員工)的時候,我曾經問過二當家(馬雲十八羅漢之一),你們靠什麼來評定別人的價值觀?形而上學么?難倒說,我今天在地鐵上給老太太讓了個座,我就沒有報著某朝篡位的心了么?

你的很多言論就是包裝精良的偽劣勵志故事,微軟,谷歌,全球副總,混合了傳統勵志學裡的偽善,做作,和自以為是的算計,康德說垃圾就算是混合了一些精良的東西也永遠是垃圾,但這些垃圾足以影響一個本應該更有前途的年輕人。

你不知道行勝於言,不知道如何用榜樣來領導團隊。

你在書中說:

「我曾面試過一位求職者。他在技術、管理方面都相當的出色。但是,在談論之餘,他表示,如果我錄取他,他甚至可以把在原來公司工作時的一項發明帶過來。隨後他似乎覺察到這樣說有些不妥,特作聲明:那些工作是他在下班之後做的,他的老闆並不知道。這一番談話之後,對於我而言,不論他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怎樣,我都肯定不會錄用他。原因是他缺乏最基本的處世準則和最起碼的職業道德」誠實」和」講信用」。

你告訴年輕人:一個人品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有所作為的人的。可是你自己卻背著蓋茨,在微軟工作期間,主動打電話給Google老闆斯密特,你說你要離開微軟,因為你覺得你已經厭了你在微軟的工作,你沒有影響力了,你要follow你的heart,據說你成立了google研究院後還從微軟挖過去不少人。

這種職業經理人的正常流動,在這裡竟然被包裝成跟從內心選擇,積極主動的例子。  你說一套做一套,語言和行動背離。你自相矛盾,邏輯混亂。

你在書中說:

「相對來說,以前我在別的公司時也曾見到這樣的現象。一項工程布置下來,大家明明知道無法完成,但都心照不宣,不告訴老闆。因為反正也做不完,大家索性也不努力去做事,卻花更多的時間去算計怎麼把這項工程的失敗怪罪到別人身上去。就是這些人和這樣的工作作風幾乎把這家公司拖垮。」

這裡這家公司大概指的是蘋果,你既然這麼早就認識了問題,為什麼不試圖解決,難道你也是你說所的人群中的一個,運用你」選擇的智慧」而保持沉默?可是我記得你不久以前還告訴中國學生說要正直,說要積極主動的溝通,說這才是成功的王道。

另外蘋果公司當年的危機和員工的工作作風根本沒有太大的聯繫,大部分的程序員僅想有一份安穩的收入,有一些工作的樂趣而已。業界的人都知道蘋果當時的危機一部分是來自eWorld和Newton的開發計劃,另一部分是AIM(Apple, IBM, Moto)聯盟在對抗PC體系時的失敗。

你不知道,道德只能自律。可是道德很容易一不留神就依附於權力,如果不加控制而放任道德進入公共領域,那要危害要大的多。

「高調再高,苟能律己,慎勿律人,高亦無害。低調再低,不逾底線,若能持守,低又何妨。」

只是很無厘頭的是,你往往不能持守自己的準則。你生活在自以為是的中國式人際關係中。孔子說,鄉愿,德之賊也,說的就是你這樣的人吧。

你只不過渴望單一的價值。你的報紙測式法,即根據假象中明天出版的報紙對你某個決定的意見,來影響自己的選擇,再一次的證明你無非是活在社會的評價和認可之中。而你的所謂的make a difference更是你自己赤裸裸功利性的體現。

可是做著美國夢的年輕人,終有老去的一天。其中的大部分人,會成為這個社會裡中產階級大軍的一員,直到有一天忽然意識到自己像《猜火車》里那段以f開頭的台詞所描述的主角。

是的,讀書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是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讀書不能改變人生的高度,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開復博士,你大量的堆砌的他人的觀點,大量引用了德魯克,柯林斯,喬布斯,甚至麥克哈維的理論,那您到底是怎麼想的呢?

成功是段歷程,但這並不可複製,同樣,這條路上也不會有什麼手則、道路指南之類。若是非要信什麼,講什麼,反省什麼,看看《老子》看看孔孟之道,看看《伊索寓言》。先人的智慧早就流傳在世上了,不需要什麼光環。


這是一個好現象:
1、知乎沒有把幾個自己覺得牛的人作為默認fo,這樣用戶的喜好更真實。
2、知乎沒有淪為李開復或者某個牛人一個人的秀場,或者說私家花園,這樣知乎才有機會真的發展起來。
3、有不同喜好的人,才有交鋒,要是大家都是一個觀點,我們問問題做啥,看答案做啥?


我想,如果喬布斯來知乎居住,不見得所有的人都會去關注他,更何況李開復了。


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李開復。這個問題實在是小眾的很~~~
IT圈裡目前沒有人有足夠實力可以作為全民偶像~~


李開復的學識我不懷疑 但其他經過長時間觀察和各種事實 媒體的炒作使得人們高估了他的能力 而他離開google中國之前的曝光率的突然變高 則是為了今後的發展和下一步目標打基礎 可以說 之前他並不高調 而離開Google中國前的一度頻繁曝光 加上資歷不錯 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和擁戴 為創新工場打下了不少基礎和增加了不少人氣 也真的吸引到不少人才 但由於創新工場的曲高和寡 至今未發現在市場上有太多響亮的產品和人氣 恩 我還是祝福他 當然 關於關注不關注 則是個人問題 沒必要強求 而且 也必要關注他 如果你對他不感興趣


我始終堅信,在大陸地區,有些東西是和名氣成反比的。


樓主是高級黑,鑒定完畢。
本身就沒有人可以讓任何人都喜歡的,提這麼無聊的問題,把焦點引向一個人,真不知道是何用意。


平心而論,關注李開復還是很值得的,至少比關注Ponyma強:前者有不到90個答案,而且有些答案頗具內容;後者除了個名字只有一句「手指右滑」...


在微博上可以關注下季開復、李井復之類的,挺有意思的。大半年前微博上霍炬發起吃飯@李開復的活動,大家響應很熱烈。總之,李開復先生事業很成功,人生很牛逼,但是我個人不喜歡他經常發的心靈雞湯成功學一類的內容,所以不關注。 只是這個問題太蛋疼了,這居然也能是個問題,問某個人為什麼不關注李開復也挺正常,但這個問題居然問為什麼不是所有的人都關注了李開復,第一沒人能代表所有人來回答,第二,所有人都關注李開復,集體癔症也達不到那效果


沒必要關注李開復。因為他說的有用的東西,自然會被別人轉發。說的沒用的,自然會被過濾掉。這是社會化媒體的好處。


這其實是個偽命題。
如果這個命題有意義,那麼更值得研究的也許應該是「為什麼『為什麼並非所有的知乎用戶都關注了李開復?』會被人作為一個命題在知乎上提出來?」


這種問題沒有絕對,換成任何人都是個假命題,除非強制的,如果自願的,不可能所有人都喜歡李開復的。知呼的基數也不小,不可能所有人都喜歡李開復。


開復的講座對初涉社會的學生是有勵志光環的,但實地見證後發現和陳安之之類差別有限。


能給個全部人都必須關注李開復的理由嗎?


他的事並不了解。但是創新工廠的事有些清楚。血汗工廠


第一,並非人人都喜歡李開復。第二,並非人人都關注李開復所擁有的知識。


我上初二的時候,剛接觸毛片,當時特別喜歡蒼老師的小公主,女優中能說出名字的也就這一個。後來看到一位身材姣好、面容善美、叫聲淫蕩、體位多變的女優,驚為天人,我四處打探求證,得來的都是這麼一句:你還算個男人?吉澤明步都不認識?
不關注李開復應該和不看吉澤明步差不多,大概是因為不認識吧。


因為傳說得很牛B的感覺, 之前關注過一陣子,後來還是取消了,因為接收到的內容很無趣。
PS:憑為什麼所有人都得關注李開復?


推薦閱讀:

你崇拜或者崇拜過哪些人?為什麼?
如何評價李昌鈺博士?
知乎裡面有哪些神ID?
為什麼很多人對張召忠由黑轉粉?
何厚鏵到底是誰?

TAG:知乎用戶 | 名人 | 李開復人物 | 人物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