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的成功,我們真的能複製嗎?
「成功學」的百度百科詞條:http://baike.baidu.com/view/4293.htm
維基百科上面暫時沒有這個詞條。 看到周圍很多人不踏踏實實的學習理論知識或者實踐,整天在那兒討論「成功學」這種東西,個人認為十分扯淡。
我不是成功人士,只談我的看法。
我先舉個例子說明什麼是成功學:三位同學阿乙、阿丙、阿丁苦於一直單身,則向校花的男朋友阿甲尋求經驗和技巧。阿甲根據自己的成功經驗答曰:1)注意自己的形象;2)有一突出的體育特長;3)在女生面前展現自己的幽默感;4)不要小氣,對女孩子要大方;5)...... 做到以上幾點,其實追女孩子很簡單。阿乙、阿丙、阿丁隨即照做,但不見成效,殊不知校花當初愛上阿甲,是因為阿甲那天淋雨後性感的模樣讓校花欲罷不能。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阿甲說的都沒錯,上述幾點做不到,你確實不容易追到女生,但是你就算做到也不代表你就能告別單身。成功學就是這樣一個看似沒有破綻,但實際上給你的幫助遠遠小於你預期的一系列道理。成功學雖有正面作用(比如能給你信心等),但他的負作用也挺大的。迷戀成功學或熱衷於聽成功人士演講革命史的人會誤認為遵從他們的指點,能快速成功;但事實上你未必會成功,且就算有可能成功,也會比你那被成功學弄得浮躁的心所想像中漫長許多。
理性的說,我反對過度迷戀成功學,不代表就沒有必要向成功的人士學習。我從不刻意去崇拜或信仰各種成功經驗之談,那些成功的結果都是屬於那個阿甲的校花。但我很願意學習和觀察的是那些成功人士們在成功之前的各種失敗經歷和原因。不管是從我父母的創業歷程,親戚的經商故事,還是知名人士的企業家回憶錄中,我熱衷於聽他們講述那些曾經失敗的故事,那些故事讓我在追求自己的校花時,知道那些事情是會有不良後果的。
我作為一個還沒有成功的年輕人,我相信,路真他媽是自己走出來的,把我所有該犯的錯誤都犯了並日後避免,那麼最後在我面前的只剩下通往成功的道路。成功的原因千千萬萬,正如校花愛上你的理由千千萬萬,但失敗的原因就那些。勇敢的去犯錯,刻骨銘心後悟出來的道理才是屬於你自己的。
關於成功學的問題,最近看了這一本書,感覺非常不錯,從書中觀點出發,有一些心得和感悟跟大家分享一下。
先提綱挈領的說一句,過去和現在,所有的成功理論都是騙人的。「成功可以複製。」這絕對是一句人類有史以來最為經典的騙人的鬼話。
一、階級金字塔
對於社會階層的分類,即便是人們眾所周知的金字塔結構——社會精英大方地告訴你的,它通常也是這樣的:底層是大多數普通人(勞動者);中間為管理者(精英);上層為少數領導人物(統治者)。
作者認為,這個階層結構還可以細分為四個層級。最上層和最下層的構成是不變的,他們是洗腦的兩個組成部分,一個是洗腦源,另一個則是洗腦的受體階層。中間的精英階層則主要由兩種層級組成,一個是中產,他們憑藉擁有的知識和為上層打工賺取到了不菲財富,同時他們也是被洗腦者;另一個則是「傳教士」階層,他們負責洗腦。這些人也經常是隱形的,你幾乎分不清他們的職能,但他們卻真實存在於信息傳播和管理培訓的每一個環節中。
從古至今,人類社會一直都是一個金字塔體系。從上到下,隨著人數的增加,掌握的財富和智慧卻成倍地減少。
在社會階層分布中,會出現如下規律:
越是通向底層之人,他們的人數越多,其智慧也就越傾向於無知。
越是通向頂層之人,他們的人數越少,也就越傾向於有知,並且工作輕鬆,享受著人類文明的成果。
無知總是受控於有知,而有知永遠統治著無知。即便人類早就明白並且對此不滿,也不會在可見的未來對這一點做出任何卓有成效的改變。
在金字塔結構中,或者說在今天的社會,在任何人那裡,信息都是發達的。然而,「是否真實」卻不一定,它取決於你所處的階層,以及信息的來源、目的和你的判斷力。
最直接的洗腦手段是暴力,但最有效的手段則是國家教育、媒體宣傳和專業洗腦。
這表明,在金字塔結構對於社會無孔不入的影響下,遵循內在的規律來看,勤勞也不一定致富,時間未必可以換來金錢。有的人越加勤勞,他的生活也就越加貧窮,以至於人們替他斥罵上帝的不公,但真實原因卻是如此的簡單:他不過是被放到了一個註定要為他人創造財富的分工環節上,與上帝的私心毫無關聯。
作者認為,人類文明的體系構成,從來都不是公平的,這決定了人與人之間的不公平。人們當然都知道這一點,但少有人出來更加深刻地面對,揭開一些公認的謊言——汗牛充棟的所謂的「成功學」就是這樣的代表。假如你希望了解諸如「我應該如何變得優秀」之類的功利問題,你就開始了被洗腦的第一步。但是相反,如果你能從這種贏家提前為你設定的思維中跳出來,重點去想「怎樣讓自己變得聰明並且看清事情的另一面」。
但是,站在底層的人缺乏這些雄厚的條件和必要因素。所以如果效仿他們,也去這麼做,就可能被錯誤的信息誤導,被無形的陷阱捕獲,就算他擁有同樣的決心、才華和意志力,也只能走向命運的反方向:
他越努力,生活就越悲慘!
二、精英階層的傳教士
上帝的奧妙並不在《聖經》裡面,而在神父的身上。
為什麼有的人就算不努力做事也能體現很高的效率,佔有著更多的資源?有的人就像糧倉里的老鼠,雖不辭勞苦地忙碌卻只能活在背離陽光的地方?
為什麼國與國、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對比,也總是這樣大同小異?
他們的基礎條件都是平等的,可結果的反差卻如此之大,秘密在哪裡呢?
很少有人思考上述疑問並找出正確的答案。
總有人跑過來語重心長地告訴你:
「我說夥計,不要胡思亂想,好好乾活,車子和房子都會有的。」
「努力工作,然後你就會像我,成為部門主管,出差商務艙,住五星級賓館。」
「只要有志氣,在北京買房子不是夢」
它們都是洗腦的一種方式,讓窮人變得更窮,讓有志於成功的人,變得更加聽話。你不會看到一位通過接受這些觀點而變得成功的人——那些在演講中告訴你他是這樣成功的傢伙,在說謊時眼睛都不會眨一下。
這是他們的答案,懶于思考,很快接受現實,並按給定的規則生活並定義幸福。但,真相遠非如此。
文明的規律就是強者駕馭弱者,智者管理「蠢貨」。大自然的叢林法則在人類社會依舊適用。
另一些擁有相同本質的問題是:「為什麼擁有優秀素質的人是如此之多,但成功地擠過獨木橋的人卻少得可憐呢?」——因為只有少數人會被統治階級選中,成為中層的傳教士。
當你向成功者虛心請教時,你一般只會得到一些從3歲到90歲,從乞丐到喬布斯都會告訴你的答案。這些答案勵志無比,讓你心情激蕩,卻都是高級廢話。你知道這些都是真理,但實行起來百無一用,而且他們也絕沒有這麼做過。
三、階級流動性與階級固化
問個問題,大家覺得馬雲是哪個階層?很多人或許認為作為互聯網行業top3的男人一定屬於統治階層了,其實並不是,他只是第二階層的佼佼者。他在阿里巴巴肯定是最頂層,然而在整個中國社會,他只是被選中推到前台的「傳教士」,無論從權力還是財產來講,他恐怕真沒有紅朝權貴的一根毛。
「我該怎樣站在塔尖?」這是低一層的人共同的問題,每天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就是為了讓自己更上一步,擺脫現在的艱辛生活。
「你該怎樣爬上塔尖?」這是「傳教士」正在告訴你的問題,他們會製造大量有組織的信息對底層的普通人進行洗腦,讓你相信按照某種方式,你能「贏得一切」,前提是遵守他制定的秩序,實現他所要求的某些目標。
真正的秘密從來不是大眾在生活中討論到的,而是深埋在塔基之下。贏家從來不會主動告訴你這些,但我知道他們的真實想法。
「去吧,孩子!我要告訴你的只有兩個字,勇氣!拿出你的勇氣來,趕走你內心的恐懼!」
隨後你就贏了?
不,就像我在賭城的下水道見到的那些屍體。通常,這裡才是天真的炮灰最後的歸宿。
階級的流動性,僅限於普通群眾和精英階層,再往統治階層走,有一個天花板。因為遊戲規則是統治階級制定的。
人類歷史上的歷次革命,都是在尋求財富、權力的再分配,換而言之,就是打破統治階級的天花板。然而,至今為止,血與火過後,總會形成新的統治階級和天花板。
這一個簡單的金字塔,彷彿看見了人類歷史。
你會想到不同階層人數的多寡,以及階層間的層層壓迫,但其實這個社會階層分化和金字塔結構向我們反映出來的秘密還有很多。
想打破這個天花板有多難?能不能有溫和的途徑?
在行動上,皇帝制定種種刑罰,高位者嚴懲那些試圖背叛和造反的人。
在思想上,精英階層幫助高位者統一民眾的思想,告訴人們怎麼做才是符合於道德和利於「個人功名」的。他們共同努力,讓民眾自覺地向這個方向發展。整部人類歷史的發展背後,這一洗腦原則始終被牢固地貫徹下來,每一種文明都是如此,這就是世界各地的優秀文化思想全部誕生在公元前,之後就一直裹足不前的原因。
因為隨著社會階層的分化、貴賤的分離和身份地位角色的逐漸穩固,以及建立這種階層分化基礎上的金字塔結構的產生和穩定,新的足以顛覆這一結構的思想將不再被允許產生了。
這一穩定的結構決定了,一個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與他是否足夠努力並沒有必然的關係。
處於底層的人經常被上層放出的煙霧所遮住視線,他們看不清雲層之上的塔尖,以為自己看到的便是整個社會。就像一家公司的員工所面臨的處境是一樣的,他們高談闊論,憂世憤俗,自以為真理在手:「如果按我說的去做,公司會有這麼多問題嗎?」但真相經常是相反的,他們議論的東西,前提源於他們所能看見的狹窄天空。
「你要適應規則。」這是傳教士經常告訴你們的話。「如果你不能改變社會,你就要去適應社會,這樣成功了才能證明你是個有本事的人」。
然而我們會發現,在階級的流動性趨於固化,即便想成為精英階層,也變得越來越困難。
財富的增加就像從山頂滾落下來的雪球。它當然有分崩離析的可能,假如碰到了路障——比如樹樁或石頭,雪球將驟然解體,但如果一切順利,它就越來越大,最後巨大得像一棟堅固持久的大房子。
富人懂得如何將「雪球」安全地滾下,怎樣選擇乾淨的路上,並讓人們為他清除路上的石塊,斬掉那些障礙。窮人則只會無謂地非理性冒險,一廂情願地認為:「如果我像他那樣滾下去,也會一夜暴富。」
這個世界關於財富的真實秘密是:金錢總是在底層群體的手中進進出出,而永遠在上層少數人的口袋裡永久駐紮。
毛澤東和蔡和森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有幾封經典的書信來往,安利一下這本書,雖然說名字取得聽狗血,但是都是珍貴的史料。
裡面兩位先哲探討,是要用暴力革命的方式還是溫和選舉的方式來改變整個社會,最終二人得出結論,反動勢力掌握著整個社會財富、經濟資源、媒體話語權、教育洗腦權、軍隊,在當時的中國,除了暴力革命別無他途。
四、異化的金字塔
上文中說,人類文明是中絕大多數的歷史都是在那個「金字塔體系」中度過的,然而有沒有例外呢?
有,比如革命戰爭中。
和平時期呢?也有,比如我國的某十年。
在這十年中,締造者認為他所締造的體系違背了他最初的理想,他認為在他死後會形成新的特權階層,繼續統治和剝削,因為他發現自己的身邊就已經出現了這樣的苗頭。
於是紅太陽聯合底層群眾對統治階層和精英階層進行了猛烈的進攻,妄圖徹徹底底消除金字塔,全部變成平平的地板。
天下大亂。
至於如何評判,每個人見仁見智吧。
最終還是然並卵,紅太陽一沒,還是恢復了穩定的節奏。
現在對那十年的研究是有問題的,因為現在對「紅太陽體系」的定義、評判,是那些在「紅太陽體系」下面利益受到損失的卻在其後又重掌權力的人來定義的。如果跟著這些人的節奏走,還是落入了舊有的窠臼。
紅太陽至死不認為他自己錯了,反而認為在「階級革命成功下進行再革命」是對馬克思理論體系的一次偉大的完善與擴充。
用他的話講,「文化大革命要二十年來一次」。
剛剛好是製造新一代人的周期。
五、你在為誰發聲?
作者在書中提出了很有意思的一段話:
基因在很大程度上對一個人的抗洗腦能力有致命影響。相比而言,華人總是很難被洗腦,他們既依賴權威,同時又不相信權力,也從不迷信鬼神的力量,並對任何單一和極端的「信仰」敬而遠之。因此,宗教難以在華人社會發展壯大。西方人相信上帝的作用,並虔誠地崇拜上帝——儘管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上帝並不存在;但在華人社會,無神論自古以來就是主流思想,「我為何將命運交付給不存在的神?這真是太荒謬了!」人們這樣想。於是中國人創造了一種「聖化人格」,諸如孔子,將他作為人間偶像而不是將天堂上不可一見的神物當作自己人生的榜樣。
你們是怎樣看呢?
作為上層階級,能為被剝削階級說話是聖人,比如大資本家恩格斯;被剝削階級為剝削階級說話是蠢,比如精趙;正常的人會選擇為自己的利益發聲。
舉個最近很火的正面例子例子,青島天價大蝦,如果沒有全國上下網友們的激烈聲討,能讓蛇鼠一窩的地方保護勢力低頭認錯么?
然而正常的人太少了。許多底層群眾,連自己的利益是什麼都不明白。
在微博上,會有很多「精神上的趙家人」表示,「中國就是刁民太多,警察就應該像美國那樣,直接槍斃」「千萬不能讓輿論影響政策!」
在豆瓣上,會有「精神上的資本家」為《21世紀資本論》刷一星,理由很簡單,因為這本書太「左」了,但是怎麼看豆瓣上那群人,都不像能因為「偏右」的路線而獲利的人。
無論是微博上的「精趙」,還是知乎豆瓣上的「精資」,構成了我國網路生態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有太多的人,中了「洗腦術」的套路。
「何必去當統治階級呢,勞心勞力,有那麼多錢還不是要提心弔膽的活著,我覺得我現在生活最幸福了,皇帝給我都不換!」
本文首發於我的微信公眾號:knowledgewealth,歡迎關注
http://weixin.qq.com/r/mHUEHDvEVGYrrX9-9yCK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成功學就是:忽悠到你交學費給我,我就成功了。你再忽悠到人給你交學費,你也成功了。
對於成功學的認識,我在另一個知乎的問題上有闡述,希望大家可以全面的看問題。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017546/answer/13682158
這大概是最沒有用的一門「學問」,不過是誘使想爭於求成的人上當罷了。至多聊作談資,確實「十分扯淡」。和什麼寫作速成之類的差不多,沒有哪位寫作好的是能靠寫作速成班混出來的。
摘自羅振宇的微信公眾號:
有人問我,成功學有沒有用,那麼還用說么,對成功肯定沒有用。除了成功學的老師,你看哪個成功者因為成功學而成功的呀,那為啥呀?那些成功學的道理聽著挺有道理的呀,什麼突破自我,什麼勇於行動呀,這些都成功的必要條件呀。
人的一生最大的問題,不是找不到正確的方法,而是在時間中無法持久的背離本性。一個煙鬼想戒煙,一個胖子想減肥,一個懶鬼想勤快,剛開始都容易,一堂成功學的課足以讓你覺得馬上就要改變了,但時間的這個魔鬼遲早是要撲上來的,逆著自己的天性向某個方向前進,這個過程是修行呀,這是一個極其艱難的過程,遠沒有成功學說的那麼輕鬆,那種通過修行,持續的點滴的改變自己的人,才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
成功學大概分兩種。
第一種:即普遍意義上所謂的成功學,就是滿大街拿破崙希爾、卡耐基之類,彷彿心態好有自信,成功就信手拈來,打雞血,吹牛逼,最後贏得一陣莫名的空虛。
但成功究竟有沒有規律可循?這就是第二種——探索成功真正關鍵所在。
當然,前提是我一點都不成功,甚至活得相當…困擾…但正因為沒有成功,所以才積極對這個事情思索,不一定對,但願意把想法分享一下。
說到成功,標準是什麼,達到目標就是么?比如你計劃一下午寫完作業,然後完成了,算不算成功?所以與其談成功,我更願意談格局。
從根本上決定一個人的,是格局。
一個有格局的人,必定是成功的,且格局越大,成就越高。世界成千上萬的企業家,可以說都是成功的,但格局的高下,決定了他們成就的大小、潛力及前景,以至分出層次。
那麼是什麼決定了格局?天賦?勤奮?運氣?好像都對又都不對——沒有實踐意義。假如一個有實踐意義的規律被探索出來,那無疑會啟發我們更多。
思索的結果是,我得出一個公式:
格局=能量+見識
決定格局的只有這2樣,能量是心臟,見識是翅膀。
只有能量,沒有見識,成功不會持久。
只有見識,沒有能量,空想無所成就。
這就能解釋,為什麼有些人一時風光無兩之後,又一蹶不振,也能解釋,為什麼有些人看似高瞻遠矚,最後卻無所大成。
那麼,重點就落在了能量和見識的具體解析上。
能量包括三個層面:意志、執行力、政治力。
意志是核心,也是成功的基礎,包括2個層面,相輔相成,互相成就:1是抱負、志向,越遠大,激發的能量越多。2是意志力,即堅定不移、排除萬難的決心。前者激發能量,而後者則使能量持久生髮、源源不斷,不至於一遇挫折就灰心喪氣。縱觀所有有成就的大人物,無不意志堅強。「有志者,事竟成」,就是強調意志的重要性,但僅有意志是不夠的。
執行力,保證想法不只停留在想法上,讓想法實踐起來,就靠這個。
政治力,這能保證你在事業越來越大之時,人事傾軋鬥爭中屹立不倒且具權威,又能保證你在協調各方資源與利益時,做到化解衝突,保持平衡。
僅有意志,是個妄想的瘋子,有了意志和執行力,是個實幹家和苦幹家,在意志+執行力+政治力同時具備時,才能成為一個領袖。
但僅有這些仍然不夠,最多讓你能成為項羽,卻不能成為劉邦。這就是需要格局的另一個重要組成:見識。
見識同樣包括三個層面:眼界、見地、戰略。
眼界是知道什麼,看到大多數人看不到的領域。
見地是知道關鍵是什麼,重點是什麼,在眾多信息中,能夠察覺、捕捉決定事物的關鍵因素。
戰略是系統地知道該做什麼,謀劃全局,設目標,定步驟,除隱患,取路徑…關乎所有抱負的整體性思考和解決策略。
僅眼界,是個博學與雜學家,沒有系統。有了眼界和見地,是個學術家、鑒賞家、批評家,淵博、有思考、知道關鍵,謀士大多具備此才。但只有具備了眼界、見地和戰略,一個人的見識系統才趨於完美。
眼界與見地,是基礎、土壤,戰略是大廈的設計圖景。僅有戰略是空中樓閣,畫大餅,建立在眼界和見地基礎之上的戰略才是卓越有效的。
舉個例子:
有眼界、有戰略,但沒見地,是馮侖,思想家是矣,但抓不到關鍵,無法做大。
有眼界、有見地,但沒戰略,是任志強,見識都對,但未謀遠略,名聲在外,仍然不大。
有眼界、有見地、有戰略,是王石、柳傳志、馬雲…不用多說。
再看,大格局者無論比爾蓋茨、巴菲特,還是李嘉誠、王健林、馬化騰,無不在這三點上,皆具特色。
綜合6個元素:意志、執行力、政治力、眼界、見地、戰略,這6者的總和與比例,決定了不同格局、不同層次的人。
前3者,可以統稱為:能量;
後3者,可以統稱為:見識。
因而才有了我們前面那個公式:
格局=能量+見識。
完。
陳安之可以學啊,卡耐基也可以看啊,「成功學」自然也有其有用之處啊。但是永遠要知道,通過成功學,你得到的是世俗意義上的,物質上的成功。而每個人真正的成功,是自我接納和自我成長。「成功學」是一條開滿花的路,可以嘗試著走,但是不要在這條路上迷路,忘記真實的自己。
其實成功學是讓人積極的面對人生,本來是好東西,但濫老師太多了,而很多人以傳銷的方式推銷成功學,實在是害人不淺。還有一些濫人把成功學和神馬市場管理,銷售管理什麼的結合起來的,還有和國學結合起來的,完全就是一種對其他領域知識的褻瀆。然後動輒就有人說,我20歲的時候就淘到人生第一桶金,100萬.....我和陳安之如何如何,我和安東尼羅賓如何如何,我如何輝煌的銷售戰績.....我沒有做過銷售,但接觸過不少能力卓越的銷售人員,和他們完完全全的不同。這幫濫人其實完全是在吹牛B,絕大多數都是騙子,什麼總裁班更是胡說八道,從現場的視頻看,木有一個有總裁氣質的,不知道從哪雇來的人幫著捧場而已。在機場看這種東西太多了,看的都噁心了,不自覺的吐槽一下。
有一個人問一個百歲老人:您長壽的秘訣是什麼?
老人說:我一生堅持不抽煙、不喝酒、多吃青菜,多鍛煉。
那個人說:我父親也是這麼做的,但只活到了五十歲。
老人答:因為他堅持的不夠長!
摘自《不懂項目管理,還敢拼職場》
作為一個普通人士,湊處熱鬧,寫個答案。
先說個人經歷,當年初到城裡面來上大學的時候,一直粗痞不堪(現在骨子裡可能還是這樣),與老鄉同學見面即是「鄉罵」,同學關係方面有的處得還可以,有的則不行,不敢與老師們多交流,考慮問題基本上以自己為中心。
偶然有一天,聽到一位老師提到戴爾卡內基,遂於圖書館借了他的書看,案例教學,淺顯易懂,他書裡面的一些要點我現在還記憶猶新,與人見面要微笑,和人談話多聽,說話要從對方的興趣點出發,此後,我一直利用這些要點與人交往,在人際關係方面,不算好,但總算沒犯過粗暴而得罪人的失誤。
我不知道戴爾卡內基的書算不算成功學的一部分,但對我的幫助則是實實在在的。
現在講成功學的書越來越多了,這方面的專家也越來越多,也許數量並未增加,只是互聯網的發達使他們與我們接觸的機會越來越多吧,每次我打開微信,朋友圈裡充斥著大量標題驚人的演講、文章,這些恐怕大部分也是成功學的一部分吧。
為什麼大家開始質疑這些成功學的東西呢?
我來試著說一下:
一、什麼是成功,作為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成功的定義是多元的,而大多數成功學的定義卻總是和錢、權聯繫在一起,將安貧樂道與不思進取對等,將客觀限制說成為主觀的不努力,有些人將成功學定義提很寬泛,但在舉例時,卻不由自主地指向富翁、當權者,社會媒體的宣傳也按照福布斯名人排行榜的順序來安排版面次序,對於成功,不論是所謂的專家,還是社會大眾,普遍缺乏正確理性的認識。但爬上金字塔頂端的永遠只可能是少數人,當我們總是盯著這些人時,總是將自己與他們作比較時,社會中的焦慮情緒自然會累積增長。
那麼什麼是成功呢?我給出一個很不專業的看法,我認為成功有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的標準,從客觀的角度講,成功是為社會創造出高於平均水平的價值,從主觀方面講,成功是最終得到自我滿足。
二、「成功學」的很多理論太偏激。
網上的雞湯文,一會兒說節省可以成功,舉出巴菲特的例子,什麼那麼有錢的人,也不隨便亂花錢。一會兒說要捨得花錢才能成功,舉出某某人的例子,當年到處買單,天天請客,最後成功了。我曾經聽一個成功人士的演講,他從盤古開天說起,說到百家姓,說到我們在座所有人都有血緣關係,都是一家人,應該相親相愛,要與人為善,最後的結論是只有樣才會發財,自己就是例子。通篇講話,用牽強作為邏輯,把抒情作為條理,實在沒辦法就拿自己作為實例。我們看這些成功學的書籍,聽這些成功學的演講,可以很清晰地得出一條邏輯的線索,是的,不清晰不能吸引人啊,可是仔細一看,這條線索比頭髮絲還細,而且那麼長,這樣的線索能維繫多久?
那些靠宣傳成功學而「成功」的專家你大可不必理睬。
但還是有很多好的觀念混在成功學的亂堆裡面。
我不能明確定義哪些是好的東西,哪些是壞的,但我相信一個很根本的道理,成功是有客觀標準的,一個人要成功,就必須在適當的時候要改變自己,為了改變自己,還是要學習或總結一些相關的原則和方法,如同當年的戴爾卡內基的書一樣,對改變當年的我,起到了重大的作用,雖然我不是一個成功人士。
所謂的成功學多數會讓大家錯誤的認為,只要按照某某某某去做所有人都能成功,但實際並不是這樣,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功,即使你懂成功學。偶爾聽聽也覺得話有些道理。
所謂的成功學成立嗎?「成功學」這個詞有沒有問題呢?我看關鍵在於如何定義「成功」兩個字,如果把「成功」定義為通過努力獲得心靈的純潔和快樂,或者像拉爾夫·福特的定義:「成功,是內心的造就」就可以,這樣的「成功學」就是成立的。之所以說它成立是因為它是用精神的方法解決精神的問題。
今天人們談的所謂「成功學」是根據人們發財慾望提出來的,成功被定義為獲得名利,而如何獲得名利就是所謂的「成功學」。它把精神領域裡的慾望與物質世界的金錢扯到一起,二者本來就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繫,所以說「成功學」是荒唐的,把它解釋成「騙子學」可能更準確一點。
為什麼說成功學就是騙子學呢?大家稍微想想就能夠明白,不要說沒有什麼發財之道,就是有發財的之道,誰又會告訴你呢?可口可樂的配方能夠發財,因為這是用物質的方式獲得物質財富。問題是可口可樂公司告訴你嗎?除非他們傻了。
問大家一個問題:有哪個分析師或專家能準確知道股票、期貨、黃金接下來走勢嗎?顯然,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如果真有這樣一個人,那麼大家用腳趾頭想像一下也能知道下一個世界首富是誰了。而且,股票、期貨等等都會因為這個人的存在而銷聲匿跡,華爾街關門大吉。他將擁有全世界的財富,因為他已經是神了。
正是看到今天想發財的糊塗人熙熙攘攘,「聰明的忽悠大師」紛紛粉墨登場了,社會上出現了各種分析師為人們發財「指點迷津」,有分析股票行情的,有分析黃金價格的,有分析房價走勢的。他們說得對嗎?大家不妨自己作些統計分析,把各種預測和說法綜合一下,最後的結論一定是:正確率50%左右。的確有一半的分析師是正確的,這裡面的關鍵在於,你怎麼知道哪個分析師是正確的呢?還有,即使這個分析師這次正確,那麼下次呢?分析師在猜,你也在猜。這樣一琢磨,我們終於發現一個秘密:原來這一切這與拋硬幣沒有什麼區別!與其參考他們的說法投資理財,不如每天早上拋一下硬幣決定行動不行動來得簡單。因為拋硬幣正面朝上或背面朝上的概率也是50%。
是的,有人炒股發財了,這是很正常的事,和彩票一樣,有中獎發財的,必定有不中獎倒霉的,你的錢跑到人家那裡去了而已。那些炒股的人看似忙忙碌碌,猜測判斷,其實都是在想像而已,萬一碰對了就歸結為自己的聰明才智,而虧了就歸結為運氣不好,那麼,這個世界上的事情到底是聰明才智還是運氣決定的呢?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能夠反映出一個人的三觀和智慧。
人們熱切而自作聰明地介紹著自己炒股獲利的方法,似乎他已經找到了發財秘籍,過幾天賠了,他就三緘其口了。過了一段時間又蠢蠢欲動起來,似乎自己又變得聰明了,然後又進入新一輪的興奮和失望,這個永無止境的喜怒無常會伴隨他一輩子,就是醒悟不過來。
為什麼說炒股是九死一生呢?就是因為炒股、炒房等致富道路與賭博沒什麼不同,碰碰運氣而已。巴菲特認為,他的成功之道就是性格而已,性格的背後就是命運或因果。
還是舉兩個事例來看看「大師」們的荒唐吧,就算給喜歡讀此類書籍的朋友提個醒吧。
美國經濟學家詹姆斯·格拉斯曼和凱文·阿西特在1999年出版了一本書,書名是《道指36000點:在未來牛市中發財的新戰略》。當時的道瓊斯指數是11000點,作者預測3-5年內會攀升到36000點。這本書很快就成了暢銷書,格拉斯曼還被當時的小布希總統任命為副國務卿,阿西特則分別被麥肯恩和小布希聘為總統競選經濟顧問。
作者在推銷這本書時號召人們:「趕快入市!」「不要錯過你一生中最好的發財機會!」「把你的房子抵押了買股票吧!」結果令人大跌眼鏡,2002年10月道瓊斯指數跌到7286點,直到十年後的2011年6月13日,道瓊斯指數也才升到11952點,與書中預測的恰恰相反,被欺騙的倒霉讀者罵聲一片。
1929年10月14日,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歐文·費希爾在演講中說:「股市已經登上永久性的高台。」不料,兩周後股市就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跳水,千百萬股民一夜之間由富翁變成窮光蛋。他自己也因此名譽掃地。
壹
我是個庸俗的人,在我高中以前,我沒有完整的看過一本書。在高一看的第一本書也是網路小說《狂神》。
後來,不知怎麼的,突然迷戀上了成功學的書籍,那時候社交軟體還沒那麼發達,成功學在大部分年輕人的心中還不是貶義詞。
我當時很迷戀幾位成功學作者,我還記得某位作者曾說過,他五年前將勞斯萊斯的海報貼在床邊,每天起來第一眼就是看到這張海報,於是每天都很有動力奮鬥。結果,五年後,他就開上了勞斯萊斯。我當時也學了他的做法,將蘭博基尼的海報貼在了床邊,每天都看著海報,幻想著自己開著蘭博基尼的樣子。
我當年甚至將多本成功學的「經典語錄」摘抄了下來,幻想著工作後(當年還是高中生),就按著這些語錄前進,那麼肯定能夠走上人生巔峰!
貳
大學後,漸漸的接觸了其他方面的書籍,慢慢的對成功學發生改觀。
為什麼?
因為成功學「毫無乾貨,不切實際」
它描繪了一個無比簡單的世界:
只要敢沖,就能成功
社會哪裡有這麼簡單,舉個例子,成功學大師會告訴我將勞斯萊斯的海報掛在牆上就會有無限的動力奮鬥,但是他不會說他就是靠賣書,賣講座才賺到這些錢,他不會說為了引起人們的注意,他必須將成功描述的很簡單,不然根本沒人買書,沒人去聽講座。
說到底,他只是將「無盡的希望」賜予我們,然後利用我們「想要成功的慾望」,去購買書籍,去聽講座,然後作者將會更出名,然後書籍更好賣,講座更貴……
叄
為什麼成功學會這麼火
四個字
簡單易懂,不用思考
首先,人的天性有一種逃避困難的天性。我們很難去閱讀中外名著,專業性較強的書籍。但是我們很容易去閱讀網路小說,閱讀青春文學,閱讀成功學的書籍。為什麼,因為文字簡單,不用動腦。
其次,成功學利用了「人類愛錢愛利的天性」,將其包裝成一種「能賺錢」的百科全書,進而吸引無數「想賺錢卻無能為力的人」。就像當年的我一樣
當然,我並不是反對所有的成功學書籍,人有時候也的確需要這些雞湯激勵自己,我只是想強調:
所謂的成功並沒有那麼簡單,別一味地相信所謂的成功學,某些作者只是寫出了「讀者想看」的內容,只是想提高知名度只是想賺錢,別傻傻的被消費了都不知道。你可以閱讀,但是不要沉迷,更不要無腦的相信。
與其說這些作者是無私的分享家,不如說他們是高超的心理學家。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一個阿姨在半年前報了一個成功學大師的課程,一年38888。但是她並不是去學習的,她只是去認識人,為她的生意開拓新客源罷了。像長江商學院,真的能學習到什麼東西嗎?太天真了,報名者只是去開拓人際關係,認識更多的人罷了。
不要迷戀所謂的「成功學」,可能在這些作者的心中,你只是一個頭腦簡單,不經思考的loser
我就說一句,最不被國人認可的成功就是家庭和睦。
個人覺得算不上一種「學問」。
人生經歷不是ctrl+c和ctrl+v的過程。再說,什麼是「成功」,每個人的定義也不同,怎麼好歸攏成「學問」。
你或許永遠不會知道
那些貌似光鮮,坐擁大筆財富,滿嘴仁義道德,頻繁慈善活動,被媒體塑造得高大全的企業家明星
在真實的角落,或許會是怎樣一個人渣
就像你不知道那些看似光鮮在熒幕上盡情表演引得萬眾粉絲為之瘋狂的明星們
曾經可能不過是長得好看而不學無術的街頭地痞無賴
他們或許 一旦說出真正的成功秘訣就會遭遇牢獄之災
輕易相信他們的成功學,你就完了
他們才不希望你複製他的成功
他們出書的所有目的只是用一種更加長遠的方式來炫耀自己的成功
來詔示自己的不凡
成功的人,干過的所有蠢事都是獨具慧眼與眾不同
你不成功,你所有的獨具慧眼與眾不同都是蠢
媒體需要廣告費,所以媒體會為他們吮癰舐痔
ZF需要拉動經濟,所以ZF忍了他們的胡作非為
大眾,這些崇拜成功學的大眾們,亦是瘋狂追逐他們所表現出來的這一套,以他們為榜樣
這些人的虛假光芒很難垮掉,除非他們得罪了ZF或者站錯了隊伍
你如何認識他們的真面目?
你得進入他們的企業,還要混到高層
或者成為他們的合作夥伴,與其直接接觸
這有多難,大眾認識這些人的真面目就有多難
我是再也不敢相信那些所謂的企業家明星了。
回頭來,何謂成功?
我畫了一幅畫,獲得朋友們的讚譽,算不算成功?
我給女朋友拍了一幅照片,得到女朋友激動地一吻,算不算成功?
我和女朋友的家人,女朋友和我父母都溫馨幸福地相處,算不算成功?
我的職業就是我狂熱的興趣,算不算成功?
在「成功學」信徒的眼裡,這都不算成功,成功是功成名就,是權力,是財富。
我大學裡有一個朋友成天不上課,每天遇到你就會掏出手機,然後指著手機上的三個成功學的問題纏你,他還覺得這是在拯救你,在超度你,他覺得你深陷泥沼沒有靈魂,他納悶你居然不想成功?
我不知道他會不會成功,我祝福他,但是這樣營營役役地追逐成功學,只為了財富,為了讓人怕你,而不是讓人敬仰,這種成功,真的好么?
人的全部尊嚴在於思想,人的全部價值在於精神,財富當然重要,但當你把財富當做此生的終極目標,你已然成為了金錢的奴隸。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推薦閱讀:
※墮落……上進……墮落……?
※大家怎麼定義程序員的成功?
※生活這麼多年,我現在感覺我太他媽的把自己當回事了,這是為什麼?
※諸葛亮是失敗人士嗎?
※IMDb 在電影界為何如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