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閱大藏經是什麼體驗?


一、

我曾經嘗試過閱藏,後來放棄了。主要原因有兩點:

1、時間不夠。

2、自己的積累不夠。

閱藏也是因緣和合的事情,過去的人閱藏,或者現在的僧人閱藏,都是有比較好的條件作為支撐的,比如閉關,一天三頓飯有人送,除了打坐閱藏,沒有別的事情處理,這樣一天下來,閱藏七八個小時不成問題。這樣才可能在有限的時間,比如兩三年內,把大藏經讀一遍(不是隨便翻翻)。

算個數學題。如果認真讀大藏經,假設一天讀8小時,整個讀完需要3年的話。如果你業餘閱藏,一天只能抽出2小時,就要12年。實際上,12年是不夠的。因為每天8小時的話,沒有其他雜務干擾,可以比較集中精力地學習,如果只有2小時的話,又要處理其他事務,很多看過之後又忘了,效率至少會降低一半,今天看過的東西,如果不及時複習、梳理,有系統地串起來形成對於佛教的整體思考,讓自己在實踐中受用的話,過一個月,可能忘掉一半,過一年,忘掉80%,過三年,可能忘掉95%。這樣算下來,別說12年,24年也讀不完。更何況,人心是經常變化的。對一般人來講,往往一兩年興趣就轉移了。所以,沒有閉關條件的在家人,基本上不可能完成閱藏。

此外,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語言理解水平。如果不具備閱讀佛典的基本功的話,直接閱藏,基本上就是面對很多白雜訊。我四五年前讀《解深密經》,當時也覺得沒有什麼不懂,但隔了幾年又看,發現當時根本沒有讀懂。

二、

為什麼沒有讀懂呢?

語言文字問題還不是最主要的。

更重要的原因是,經典很多時候,是常讀常新的。牽涉到你對整個佛法的思考與理解。很多基礎的概念:十二因緣、四聖諦、三法印、八識、輪迴,這些,基本上我每年都會有一些新的認識。對佛法的理解,就像更新手機系統一樣,要不斷地有更深入細緻的體會和認知。我們不可能像慧能那樣,聽了一句話就有所頓悟。要認識到自己是鈍根,所有的進步只能來自於日積月累,點點滴滴的浸潤。

三、

有人說,去閱藏,發現處處是矛盾。

這就說明,對於判教沒有認識。

龍樹講「四悉曇」。要把四悉曇、二諦、判教這些實實在在地用起來。

知道某一部經,是針對什麼樣的根機,從什麼樣的視角去說的。

知道它在佛教中處於什麼位置,發揮什麼作用。

知道佛法雖然一味,但在發展流變的過程中,哪些是先出現的,哪些是後出現的,是因為有了哪些因緣才出現的。

弄不清楚這些就去閱藏,只會搞成一團糟。

四、

經常有讀者讓我推薦書,這裡再推薦一下。

主要是面向有閱藏需求又沒有條件滿足的人,所以,像宗薩仁波切《八萬四千問》這種雖然不錯,但不容易讓讀者建立起系統的佛教認知的,就不在推薦之列了;像黃懺華《佛教各宗大意》這種雖然很好很精練,但對沒有建立起佛法系統的人來講,體會法味也不容易,所以也不在書目里,當然,有了基礎之後,再看就很好:

1、印順法師《成佛之道》講義。

最好是講義。台灣福嚴佛學院網站上可以下載。有開仁法師編的版本,厚觀法師編的版本。開仁法師的更新一些。講義的注釋比較詳盡。中華書局出版的是原文,很多地方印順法師一筆帶過,沒有細說。看原文的話,很多細節就搞不清了。

2、印順法師《大乘廣五蘊論講記》

台灣慧日講堂可以結緣。大陸不知道有沒有。網上好像有寬謙法師的視頻講座,應該是基於印順法師這本書展開的,不過我沒有看視頻。

3、智敏上師《俱舍論》講記系列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有五套。多寶講寺網站上有電子版。這個是比較難的,會很耗時。真的發心讀藏經的人不要讀藏經了,把《俱舍》好好學了就好。對一般人業餘學佛來講,同樣的根機,同樣的投入,讀三年《俱舍》會比閱三年藏收穫更大。而且智敏上師講得非常好。

4、《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智敏上師、日常法師、益西彭措堪布都講過,可以選一本對自己胃口的看。或者先看《菩提道次第略論》,濟群法師有視頻講座。

5、瑪欣徳尊者《阿毗達磨講要》

對南傳佛教也應該有所了解。尤其是在止觀方面,南傳佛教流傳到現在的實修方法比北傳的要更容易操作。

此外,非常不建議上來就啃《瑜伽師地論》、《大毗婆沙論》、《摩訶止觀》這些,還是要講究道次第的。


紙質大藏經是沒有機緣閱讀的。

目前網上的大藏經文本格式的電子版主要有高麗藏,乾隆藏,大正藏。

高麗藏是txt格式的。似乎是按照千字文還是什麼排序的。

乾隆藏目前似乎是地藏論壇在整理校勘,網上有一個叫做qldzj的網站,但是其中內容是大正藏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對於各個版本的藏經其中差異還是知道的。

其中大正藏是做的最好的。是TEI格式的,xml格式的一種。這種格式的優點就不多說了,總之處理起來非常的容易。這一點上,其他藏經其實多少都是做了無用功。白白浪費人力,卻沒有什麼人去閱讀。因為txt的閱讀體驗真的不好。如果有人發心校勘藏經,我更建議他把經文做成tei格式的,然後和大正藏整合到一起,這樣轉成其他格式都非常方便。比如轉成epub,轉成html,pdf,txt,都簡直不要太簡單了,免得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

我需要的閱讀方式是:標點、鉛字、橫排、漂亮的字體。

在早期的時候,大正藏還是TEI.2格式的。big5編碼。我於是把大正藏的光碟裡面的xml拷貝下來,

轉碼成utf8編碼,然後自己寫xsl轉成html閱讀。

後來大正藏改成TEI 的P5版格式的了。我就修改了xsl程序。後來發現網上的程序還都很差,乾脆又完善了一下。使用自己的程序來閱讀藏經,體驗當然是棒棒的。想要什麼功能直接就隨手寫上就是了。

目前集成了康熙字典和一堆詞典,丁福保,佛光山,於沛煌三部詞典質量應該是最高的。遇到不會的字詞不必跑字典詞典網站查,直接在那個字、詞上面用滑鼠劃一下子,就連讀音帶解釋都出來了。悉曇體、蘭札體都標註了梵文的拉丁寫法,所以咒語的發音也不成問題。而且還有梵文詞典(英文的)、巴利文詞典可以查詢。這實在太方便了!這都不讀藏經,還需要什麼借口?

可以同時使用簡體和繁體來查詢內容。所以讀起來其實是挺輕鬆的。

目前在做搜索,大概的想法就是能同時使用簡體繁體和拼音來搜索,畢竟作為大陸人閱讀繁體字不成問題,但是輸入還是不太行。起初使用lucene和whoosh,發現都非常的慢,查找一次要10~20秒。乾脆自己寫的搜索演算法。本來打算做詞搜索,不過詞典搜集的不全,先做了一個字搜索,目前優化不好。大約需要0.2秒才能在大藏經里找到所需要的東西。不過索引佔用內存太大了,超過10G(垃圾演算法)。目前demo所在的主機(1G內存)上沒法弄上去(太窮了)。頁面是客戶端渲染的,如果是手機刷新如果太頻繁可能會有點費電

體驗就是大藏經根本沒有多少,我記得好像不到2萬卷。想看一遍其實不用太多時間。

不過有很多東西,一個是不樂意看。一個是難以閱讀。有些東西則文淺義深,需要反覆閱讀。有些比如《楞伽經》這種,言辭古澀,確實不好讀。有些東西呢,比如《入菩薩行論》,這種屬於末流中觀,看不看有啥意思?有些比如密宗宗派,沒有傳承,看了也沒用。所以看你打算怎麼閱藏了。或者說什麼叫做閱藏一遍?有些東西跟你一點關係都沒有。為了「閱藏一遍」,也不值得浪費時間。隨便讀一遍很容易,用心的看一遍就。。。。

比如疑偽部,這個東西看不看沒啥意義。而難以閱讀,主要是因為大正藏目前的標點不完善,有很多地方沒有標點。甚至有的地方連段落都沒有分開。見到這種就不樂意去讀了。希望能有人發心完善大正藏的標點。

閱讀體驗就是很多東西,你看了一遍就知道怎麼回事了。經文這個東西,需要的是以經解經,通讀一遍之後就會對哪些大師的解經免疫了,畢竟那東西就好比嬰兒吃的輔食一樣,別人嚼過的東西。很多經中說到一個東西,但是沒有詳細解釋。可能在另外的一部經中做了詳細的解釋。

比如《金剛經》裡面說了四相,但是沒解釋是什麼意思。到了其他經中,就詳細解釋這個概念。如果你沒有把所有的經都看一遍,那麼就很容易造成一知半解,望文生義。

閱讀的多了,就會發現,古代的譯者也沒有傳說中那麼「神力加持」,也會犯錯誤。有些地方是譯者個人理解或者梵文原本就存在的錯誤,有些也可能是傳抄造成的。而這些錯誤只有各個版本的經文相互對讀,才能發現。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當然,這種問題一般都非常的細微。

整個的讀一遍,就能獲得對藏經的完整印象。有人說什麼閱藏是「入海算沙」,這種看法非常可笑。入海算沙都做不到,還想超凡入聖?

另外佛經這種題材,其實是比較容易記住的。記住大概的句子,然後使用自己的搜索引擎,查找想要看的段落就很容易了。反覆閱讀,很容易做到閱藏的甚至持藏的。

所以古代的僧侶,能做到持三藏,並不是難事。

不過人和人之間是有差距的,很多人畢竟連《聖經》都需要參加查經班才能閱讀,這也沒什麼好說的。

最後留兩個自己所用閱藏的程序的demo入口: 佛教藏經閱讀 美國網站

佛教藏經閱讀 國內網站

同時源程序在github完全開源,你可以把這些搬到自己的電腦上跑,另外歡迎有程序員加入添加新的功能!或者有人校對字典詞典等工作。歡迎參加!

只有大正藏的兩個方框能點。進去之後不要亂點連接,看見奇怪的東西不要吱聲,畢竟只是個人隨手所用的東西。也不是給別人看的。

最後,建議上來就啃《瑜伽師地論》或者《清凈道論》,《清凈道論》推薦葉均居士翻譯的版本。或者《成唯識論》,成論推薦使用林國良《成唯識論直解》,或者《阿比達摩概要精解》,這樣才有可能直接突破文字名言上的障礙。《瑜伽師地論》推薦使用《披尋記》作為參考書。這幾本書的優點在於,文字淺顯,容易閱讀。而且覆蓋面非常廣,基本名言都做了解釋。作為入門學習,實在太適合不過。

如果這些名言記憶起來實在困難,那麼最次也要把心所以及他們的性、業都背下來。再次也要背下來遍行,別境。可以說是基礎中的基礎。(劃的重點)就好比楞嚴經說的道理,

譬如國王,為賊所侵,發兵討除,是兵要當,知賊所在。

賊是什麼?

心是惡源,形為罪藪

現在連賊所在都不要求,至少知道賊叫什麼吧?笑~

在你一開始下決心做某事的時候,是力量最大的時候,這個時候不一鼓作氣搞定最難搞定的東西,那麼可能一輩子就那樣了

所以MIT的計算機設置一年級就使用SICP是非常有道理的。這也很好的起到了勸退的效果;古賢出家,先觀是否有緣,無緣者勸退,你不適合干這個,有這個時間去泡妞多好?呵呵

任何時候,想著偷懶,偷心不死,不老老實實的,啥也幹不成


謝邀!本人沒有這經歷,不能妄答。不過本人初得受用來源於禪宗,依禪門祖師的說法,未悟以前晧首於三藏海,如入海算沙,如未得受用也是枉然,不如擷取幾本了義經書,讀得透徹,把本修行,來得實在。現在的社會,資訊發達,經藏易得而敬法者少,學法僅用於談資者眾,又有何用?學佛若得相應,一門深入,精進修習,才是捷徑。


會發現,到處充滿矛盾,從此再也不信經典。然後,開始老老實實、認認真真的從實踐中找答案了。

當然,也可能成為知乎網上優秀的答主。


下載一部,自己親身體驗一下多好,就是告訴你,也不是你的體驗,問了有什麼用。其實如今也沒人能把大藏經都讀下來,問也白問。


您好。

其實換個主語,題主自己就知道答案了。

把九年制教育課本讀一遍是什麼感受?
除了極少數天才,估計絕大多數人都是一頭霧水。

把圖書館的藏書讀一遍是什麼感受呢?
基本等同於消磨時間。

讀一遍大藏經有點像把星河的圖片打碎,然後開始拼圖重組。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基本屬於不可完成的任務。


看你怎麼閱吧?我是下載網路版的藏經放在kindle閱讀器裡,一天閱個一頁或有時間就閱多一點,,,現在還在讀阿含部.

有人會閉關專心閱藏,這是一種方式.


阿彌陀佛

菩薩這樣的問題還要問多久。

才肯放下 去真正修行。


實證雜阿含經,則通一切經論。
看看各宗各派是怎麼解讀雜阿含經,為自己的立論辯護的,自有取捨。


我們每年有大藏經法會
開十天
每個人大概可以讀兩本
從早到晚的讀
最後能圓滿一遍
加持力還是很好很不可思議的

就是每天讀經,每天都在辨認中文
讀經嗓子也很累
不過大藏經嘛,這樣的共修還是非常棒


先讀幾本佛教史,也許就不會去讀大藏經了,而是讀早期集結的經典。


只有佛經前的序文值得一讀 通常都是大學士寫的 所以文采斐然 至於佛經內容嘛 印度人的流水賬真是厲害 腦洞奇大 牛皮頂天了吹 誇張的數字 不尊重客觀物質世界 。。說不完。。即使中國人潤色過後 這種垃圾也不能稱得上是文學作品 至於佛經的作用嘛 統治者用來麻木底層民眾的工具?


推薦閱讀:

如果一切都是因果定業,五蘊皆空,世間不平事還要不要管,還怎麼度化眾生?
佛教徒如何看待「某些經典的內容並不出自佛說」?
歷史上有哪些佛經實是偽經?佛經鑒偽的判斷依據有哪些?
為什麼在佛家看來吃素不算殺生?
《紅樓夢》第二十二回 聽曲文寶玉悟禪機 寶黛為何取笑寶玉參禪?

TAG:佛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