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的毒性劑量大小和什麼有關?

毒蛇的體積普遍不算太大,為什麼一些很小體型的蛇毒性大的嚇人,是否有必要攜帶如此大劑量的毒性,這樣的技能是怎麼進化出來的?


毒蛇的體積普遍不算太大?
除去幾種巨蟒,眼鏡王蛇完全可以競爭世界最大的蛇。

巨型的西部菱斑響尾蛇、加彭噝蝰也並不少見。
大部分小型毒蛇把毒液擠幹了,恐怕也比不上這些巨型毒蛇一口排出的量。
小型毒蛇,如麗紋蛇一類,走的是量少而精的路線,用少量劇毒毒液殺死獵物。
而相比之下,眼鏡王蛇的毒液毒性要弱不少——但排毒量是小型毒蛇的上百倍。


能否舉例具體是哪種毒蛇小而毒性大?
在得到你的舉例之前有些有趣的知識可能對你有幫助.

目前國際用LD50量定蛇毒毒性的大小,百度如下:
在毒理學中,半數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簡稱LD50(即Lethal Dose, 50%),是描述有毒物質或輻射的毒性的常用指標。按照醫學主題詞表(MeSH)的定義,LD50是指「能殺死一半試驗總體的有害物質、有毒物質或遊離輻射的劑量」。

對於蛇,這個試驗體一般用小白鼠
這裡有兩份可以搜到的蛇毒LD50表,有興趣可以看看
http://snakedatabase.org/pages/LD50.php
http://www.seanthomas.net/oldsite/ld50tot.html
要注意的是蛇毒注入的部位影響蛇毒效果,越是表皮效果越差.

你看看你要問的那種毒蛇在不在表裡?
你可以注意一下鋸鱗蝰屬Echis的成員,基本都是小個子但是單位毒性極高

一般認知上,毒蛇分眼鏡蛇科和蝰蛇科兩大類, 眼鏡蛇科成員普遍體細長(但是相當長,超過一米很普遍, 相對人的視覺效果來說,個子大),橢圓小腦袋,毒牙小,毒量小,神經毒為主;蝰蛇科有典型的三角頭,正是肥大的毒腺撐起的腦袋兩側,說明其毒液量大, 但是從LD50數據中可知,普遍單位毒性低於眼鏡蛇科,血液毒和細胞毒為主. 蝰蛇科成員普遍短粗, 個體從可達兩米的加彭蝰蛇到幾十厘米的短尾蝮都有.多數常見成員給人的視覺效果是小.

毒液的首要功能是捕食,其次是防禦.
這些特徵對應它們的捕獵方式, 也就是說,它們毒牙毒液類型主要是針對捕獵而進化的,不是天敵.捕獵最重要的就是不讓獵物跑丟,其次是避免獵物傷害. 眼鏡蛇科普遍新陳代謝快,需要高頻率捕食較易獲得的獵物:兩棲類,爬行類,毒牙較小刺入其體內不深,變溫動物的血液循環系統也沒恆溫動物那麼活躍旺盛, 所以進化出強烈的神經毒性可令獵物較快倒下, 保證了捕獵效率. 蝰蛇科新陳代謝較慢,除了捕食兩棲爬行獵物,它能夠伏擊高質量大個頭的獵物:鳥,嚙齒類等恆溫動物,進食一次可以長時間隱匿起來消化, 此時它就需要較長的毒牙,可以刺穿獵物皮毛讓毒液直達肌肉,血管, 讓獵物的高效內循環系統將足量的毒液送遍全身, 也保證了捕獵效率. 另外這些恆溫動物比蛙和蜥蜴防禦能力也強很多, 所以蝰蛇們捕獵策略是很明確的:咬一口注毒後立刻鬆口並等候,待中毒獵物死亡後再根據血/尿的氣味跟蹤(很多種類的毒液中有刺激獵物排尿的成分),找到屍體後進食.蝰蛇科中的蝮蛇亞科成員更是進化出熱感頰窩,針對恆溫動物特化了.

但是無論哪種毒蛇,毒液對人體都是有傷害的,題主說的體形小的毒蛇,大概是指蝰蛇科成員中的小個子,如我國的短尾蝮,白唇竹葉青等(多數知名度高的眼鏡蛇科成員都是成體超過1米的大個子),這些蛇毒牙可刺穿人體表層,排毒量較大,造成的傷害也很明顯,特別是蛇毒會刻意給天敵造成劇痛感, 以便讓對方"記住教訓", 給人"蛇小毒大"的感覺.


和它的天敵有關

(?? . ??)


推薦閱讀:

TAG:生物進化 | 毒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