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王朝那麼短命?
羅馬帝國建立與滅亡的時間段中,中國先後建立了秦漢晉王朝。為什麼有人說說中國古代王朝是世界上的超級大國?像秦漢只是短暫的繁榮,到後期都衰敗了。
(長文預警)我來從三個部分講一講這個問題。
(本文乾貨較少,答主臨時起意寫的這篇答案,也就沒太找資料,純粹個人理解,歡迎批評指正)
中國歷史上哪個王朝最長命?
大周,八百多年。
這是有必然原因的,古今中外,分封制王朝一般都挺的比較長遠(很多人表示難以理解),東方的夏商周,西方的神聖羅馬帝國,都延續了很久。因為分封體制下,國家是由很多人統治的,是東方的諸侯和西方的選帝侯主導著國家,一個壞的政策並不能影響全國,所以分封制國家命比較長。
而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到現在,2200多年,沒有一個王朝超過300年的,這幾乎成了鐵律。漢朝挺了四百年,然而是因為中間王莽篡漢,當了西漢的替死鬼。
為什麼?
我們一個個的看看王朝的滅亡原因:(以統一王朝為例子)
大秦——亡於農民起義(舊貴族反撲)
西漢——貴族篡權
東漢——軍閥混戰,農民起義
西晉——異族入侵
隋朝——農民起義
大唐——農民起義,軍閥割據
北宋——異族入侵
大元——農民起義
大明——農民起義,異族入侵
大清——資產階級革命,軍閥逼宮
一:底層的暴動——馬爾薩斯人口陷阱和土地兼并怪圈
你可以發現,農民起義是最多的原因。
自從中國出現了大一統王朝之後,就出現了一種怪圈:國家統一——皇帝分封——貴族佔地——土地兼并——農民失地——天災人禍——百姓造反——推倒重來。
每一次王朝毀滅,都會對人口有毀滅性打擊,因為戰亂導致土地拋荒,之後就帶來了糧食減產,饑荒瘟疫之下,生產力極低的古代人口根本無法抵禦。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天下有兩千萬人,到西漢建立戶籍人口只剩下了四百萬。算上流民也至少有一半的人口損失。東漢鼎盛時期中國人口將近5000萬,三國建立的時候戶籍人口不過800萬,可見人口損失何其巨大。
為什麼會有農民起義呢?
我們分析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明朝。
由於朱元璋是個苦出身,所以他為了子孫後代著想,決定苦了誰,不能苦了朱家的孩子們。於是他給朱家的孩子們規定了明確的未來。
皇帝的兒子,封親王,親王的兒子,封郡王(長子繼承親王),郡王的兒子,封鎮國將軍,鎮國將軍的兒子,封輔國將軍……
老朱還是缺乏知識,他沒想到,自己的孩子們有錢有身份,那萬惡的舊社會又不實行一夫一妻和計劃生育制度,宗室又不能參加科舉或者經商,那朱家的子孫們除了造人也就沒啥別的事兒可幹了。
這種情況我們叫做——幾何倍增長。
有明以來,在全國封了八十七個親王,六百多個郡王,再往下的爵位數不勝數,以至於如果按照標準給足供給的話,像河南山西這種宗室多的省份所有的稅收都不夠供給朱家的王爺。
所以很多朱家的子孫們不能經商種地考試,工資又不發,只能活活餓死在家。
對於各級王爺的待遇,也有明確的規定,舉個例子:
「親王,米五萬石,鈔二萬五千貫,錦四十匹,紵絲三百匹,紗、羅各百匹,絹五百匹,冬夏布各千匹,綿二千兩,鹽二百引,花千斤,皆歲支。馬料草,月支五十匹。其緞匹,歲給匠料,付王府自造。」
看起來很多是嗎?
實際上更多!
親王基本都是皇帝的兒子,皇帝對自己和兒子,怎麼能只給一點工資就行了呢?
比如萬曆皇帝,對自己最寵愛的兒子朱常洵,本來想封為太子,奈何大臣們不同意,只能封為福王,一次性在河南給了莊田兩萬頃(注意是頃)。
之後,老爹還覺得不夠意思,不斷的要求河南和湖廣當局,給自己的兒子劃地,一次幾萬畝十幾萬畝不等,最後福王的地多到無法統計。(最後這個福王被養到了三百多斤,李自成攻破洛陽的時候由於太胖,上不去城牆,被李自成活捉之後給燉了。。。。)
一個親王的地就如此之多,天下的宗室佔了多少地可想而知。
這些地,都是不交稅的。
不僅宗室的地不交稅,明朝朝廷認為,大臣們都是給朝廷有貢獻的人,所以大臣們的地,也不交稅。
大臣們不交稅,貴族勛臣也不交稅。
那稅總要有人交,誰來交呢?
老百姓唄。
比如一個縣,有十萬畝地,只有五萬畝在百姓手裡,剩下的地在大地主手裡,那就只收這五萬畝地的稅。
可是朝廷要打後金,要練兵,要剿匪,沒有錢,皇帝下令了,你們縣,今年多交一萬兩銀子!
趕上了朝廷要加稅,好,這五萬畝全部加稅。你說地主的地?地主是縣令的把兄弟,你們替他把稅交了!
這五萬畝地的百姓想不交稅?可以,投靠在當官的或者貴族家裡就可以,不過你的地從此以後就不是你的了,你就只能當佃戶。
可是不是每個人都有門路投靠到大戶的門下的,隨著投靠的人越來越多,縣裡要收的稅是固定的,就只能攤派到剩下的自耕農身上了。
以天下三分之地,供天下十分之賦。
當自耕農發現種地的收穫無論如何都交不上稅的時候,他們就會把土地拋荒,出去討生活。成為一個新群體——流民。
趕上了太平年月,要飯也能活命,那他們是流民,趕上災年,沒有糧食吃,他們就會換一個名字——流寇。
崇禎元年到崇禎十七年,陝西幾乎年年大災,顆粒無收(具體災情在李文治先生的《晚明民變》中有詳細記載),陝西韓城縣能吃上飯的人不足十分之一,能吃飽飯的人不足百分之一。陝西大部分的地方都是這個狀態。
朝廷下令:西北加稅。
為什麼這麼混蛋?
因為朝廷沒有軍餉,當官的和王爺們又不會主動捐錢,自然只能收窮鬼的錢。
為什麼不在東南加稅?東南的地都是東林黨的老爺們的,怎麼能加稅呢。
一面是大旱,糧食顆粒無收,一面是衙役們如狼似虎,把你的家人抓起來讓你交稅。
知道什麼叫造反有理,革命無罪嗎?
所以從天啟末年西北開始有民變開始,朝廷就發現了一個怪現象——農民軍是殺不完的。每到一個地方,就有大把的流民來投奔。朝廷就得派更多的兵去圍剿,就需要更多的軍餉,就得加更多的稅,就創造了更多的流民……
這就叫惡性循環。
這是土地兼并怪圈。
還有一點更重要的,馬爾薩斯人口陷阱。
在清朝玉米引進中國之前,兩億是中國人口的絕對上限,幾乎從未達到過這個數字。只要接近這個數字,就必然有戰爭來把它打壓下來。
由於生產力的限制,在沒有產業革命或者高產作物引進之前,土地的生產力是固定的。隨著人口的增加,人均土地會減少。但是新出生的人口會開墾更多的土地,於是一個王朝的前半部分是比較好過的。
但是土地資源終究是有限的,當土地資源無法再擴展,古人沒有計劃生育意識,人均耕地就會越來越少,越來越少。
如果碰上天災減產,一個人十畝地能活命,一個人一畝地,就只能餓死了。
但人總是不甘心餓死的,於是會造反,戰亂會讓土地拋荒,更多的人會挨餓,更多的人會造反……
所以某一處農民起義的爆發是偶然的,但農民起義,是必然的。
二:權力設計的漏洞——封建王朝的不解之局
我來更新啦!
縱觀中國兩千年來的權力鬥爭歷史,貫穿始終的只有兩條線——中央與地方的矛盾,君權與臣權的矛盾。
這兩條貫穿始終的矛盾線,是中國權力舞台的絕對主角,
我們先說中央和地方的矛盾,這是一條延續到今天依然存在的矛盾。
咱們中國人好吸取教訓,所以當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時候,反思了一下大周為什麼就丸了呢?春秋戰國五百多年最後打到周天子毫無存在感,被秦國捎帶手就給滅了。
最後總結出來一句話——主弱臣強,天下諸侯逐鹿焉。
意思就是,天子太水,手下的諸侯各有各的地盤,時間久了大家就都不拿天子當回事了。
於是秦始皇決定,推行郡縣制。
把天下分為三十六郡,郡下設縣,郡的長官叫太守,縣的長官叫縣令,全部有中央任免,向丞相彙報工作,這樣中央的權力就空前的強大,避免了像周天子那樣任人擺布。
很好,很好。
可是我們學過辯證法的都知道,任何事物都有他的兩面性,我在文章開頭就說了,周朝之所以能延續八百年之久,因為它的惡政不出國都。而秦國在天下統一政令,也就代表皇帝能禍害天下的老百姓。
修長城,開馳道,征匈奴,討南嶺。每一樣豐功偉績的背後都是老百姓的血和淚,偏偏秦始皇信法家思想,法令之嚴苛古今罕見。
天下苦秦久矣。
於是在秦始皇駕崩的第二年,大澤鄉一聲吶喊,我大秦,丸了。。。。
繼任者劉邦,接著吸取前朝教訓,想了又想,當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了三千年未有的功業,狂拽酷炫吊炸天,可是為什麼赫赫強秦,二十幾年就丸了呢?
想來想去,他總結出了一個道理——秦國滅的時候,沒有宗室給他幫忙,子嬰在咸陽閉目待死,連個援軍都沒,所以丸了。
劉邦想想,要不再搞分封?
不行,劉邦也經歷過戰國,周天子的下場他是看見過的。
於是他創造了一個天才般的制度——郡國並行制。
如圖所示,在天下設計郡縣和封國,封國留給宗室,郡縣由皇帝領導,這樣中央出事,宗室有力量支援,但是中央力量也強大,不至於淪落到周天子的下場。
看起來很美,不是嗎?
劉邦沒想到的是,造反的不僅只有外姓人,本家人也可以造反。他是開國之君,沒人敢造他的反,他的子孫就不一定了,一筆寫不出兩個劉字,憑啥你當皇帝?
終於到了漢景帝的時候,諸侯們蠢蠢欲動了。
漢景帝覺得必須整一整諸侯了,正好大臣晁錯也有削藩的主張,君臣二人一拍即合,決定對諸侯下手。
不想諸侯比他們行動還快,吳王劉濞從劉邦時期就憋著造反,等了幾十年終於等來了這個機會,聯合了七個諸侯,對中央開戰,並打出了一個在中國歷史上經久不衰的口號:「清君側,誅晁錯!」,史稱「七國之亂」。
開戰初期,中央節節敗退,漢景帝慌了,結果一時昏了頭,居然聽信了讒言,你們不是要清君側嗎?我把晁錯殺了你們不就沒有理由造反了嗎?
咱們都能看出來,他也太天真了。
可憐的晁錯,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被叫到宮裡,直接被腰斬,狡兔未死,走狗先烹。
七國當然不會就這樣罷兵,接著打,漢景帝殺了晁錯之後才知道後悔,只能繼續打,好在任用得人,用周亞夫當主將(歷史著名故事:周亞夫軍細柳)幾年之後終於平定了叛亂。
這地方有諸侯的滋味漢朝皇帝是嘗到了,可是也不敢再貿然削藩,怎麼辦呢?
到了漢景帝的兒子漢武帝這裡,他想出了一個天才的主義——推恩令。
你是諸侯國王,但是你兒子很多,卻只有一個兒子能繼承王爵,是不是捨不得?現在漢武帝政策好了,你可以把你的國家分成幾份,一個兒子一份,這樣兒子不就都有爵位了?同理,你的兒子也可以給每個孫子都封一份封地,皇上多貼心啊……
就這樣分來分去,幾代人之後,原來的諸侯國基本被拆的就剩下個宅基地了。
東漢的地方行政區劃跟西漢沒有太大區別,都是事實上的郡縣制,不過東漢多了一個東西——刺史(州牧)。
刺史在西漢就已經有了,本來只是作為地方的監察官員,負責監督幾個郡的太守,可是時間久了,監察權就成了領導權,刺史由原來的監察官員變成了地方官。
到了東漢末年,地方實在太亂,不得已之下中央只能加大地方的權力。刺史正式被授予了地方的領導權,軍政一把抓,名稱改為了我們耳熟能詳的:州牧。
東漢末年的州牧也都是大家的老熟人:冀州牧袁紹,荊州牧劉表,益州牧劉璋等等。
然後東漢末年,州牧又成了事實上的諸侯,軍閥混戰。
之後的三國,雖然還設立州牧,但是權力已經比漢朝的小了很多。不過沒多久,司馬家篡權了,西晉統一中國。
西晉開始反省前朝的過錯,他們發現為什麼自己家能把曹家的江山奪了呢?因為高平陵之變之後,把曹爽一殺,曹家的勢力就沒了。
曹家在地方上沒有人啊。。
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呢?
對,你沒想錯,西晉的皇帝比較缺心眼,決定分封。
古今的悲劇都是相同的,分封了沒幾年,地方的王爺們就鬧起來了,八王之亂開始。
八王之亂沒打出個所以然來,卻把西晉給掏空了,中原大亂。少數民族趁機入侵,五胡亂華,西晉僅僅存在了五十多年,丸了。
接著的南北朝,皇帝基本沒有能力改革地方行政制度了,局勢實在太亂,皇帝都是各路軍頭和門閥的傀儡,有心無力。
轉眼到了大隋,楊堅算是徹底明白了,分封是絕對不能再搞了,郡縣制!
可是隋煬帝作死把國家作沒了,接著是唐朝,前期倒也相安無事,可是後來武則天篡唐,李唐皇室的一條命差點沒續下來,好險好險。
到了唐玄宗這,他覺得得做點什麼了。
正好此時邊疆有警,回紇吐蕃虎視眈眈,可是地方每次被入侵還得層層上報,很不方便。
於是唐玄宗腦洞大開,搞了個天才的創意。
設立藩鎮,在地方上設立個十個節度使,每個節度使都有自己的軍隊,這樣一來防禦外敵方便,二來也可以防止中央再出個武則天,節度使全部由異姓人擔任,這樣你們不是宗室就不會惦記皇位了吧(我真服了)……
他在自己的任上就看到了後果。
好一個安祿山,國家一級演員,對唐玄宗又是認乾爹又是給跳舞的(胡旋舞),把唐玄宗哄的團團轉,認為安祿山真是忠誠啊,腦子一熱封給他三個鎮的節度使,掌握了大唐的一半軍隊,然後……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隨著安祿山的造反,大唐王朝的盛世戛然而止。之後雖然歷盡艱辛唐朝平定了安史之亂,藩鎮卻成為了帝國尾大不掉的隱患,發展到後期,中央徹底成了擺設。
然後就是五代十國,群魔亂舞,各路軍頭大亂斗,到了宋朝,趙匡胤終於統一了中國的大部分領土。
趙家人是看到了軍人掌權的後果了。再也不敢玩什麼分封啊藩鎮之類的了,所以貫穿整個宋朝的體制就是——防將如賊,生怕地方造反。
怎麼辦呢?
把精銳部隊全部調到中央來,部隊將領幾個月一換,兵不識將,將不識兵。你看水滸傳里林沖一說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雖然沒有這麼多),為什麼東京這麼多兵?因為部隊全集結在中央。
不僅軍隊部署打亂,地方行政劃分也一樣,什麼州牧太守通通都取消。中央下設「道」,除此之外此外又有「府」「州」「軍」,地方長官叫「轉運使」,還有通判之類的官,反正就是亂的不能再亂。財政上,甭管你收多少稅,通通送到中央來,你自己留點辦公經費就得,多一個子不能留,想花錢?跟朝廷申請,我們會撥款給你。
事實上,這種制度確實有效,終宋朝一世,沒有地方造反的案例。
但是我說了,事物總有兩面性。這種制服下,宋朝的地方力量,空前的弱。
宋朝皇帝不像明朝皇帝那麼有種,不敢天子守國門,結果大量的精兵留在了首都,邊境上的軍隊打不過少數民族政權。
這還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靖康之變的時候,金軍一直沒有計劃的孤軍,居然攻下了開封城,結果在有生力量沒有大量損失的情況下,失去了中樞的宋軍毫無還手之力,首都一丟就全完了,華北全部淪陷。地方的老實換來了異族的不老實。唐朝的藩鎮強大,所以安史之亂叛軍攻克長安,黃巢起義叛軍攻佔長安,可是皇上一跑照樣召集諸侯接著打,可憐我鐵血強宋,就這樣讓人一鍋端了。
到了元朝,元朝的統治者自認為天下無敵,也懶得琢磨你漢人的這個那個行政區劃,眼看著手裡的地盤太大管不過來,就創造了一個新制度——行省制度。
將天下分為行省。下面設立府縣,一切司法財政工作報中央批准。這個制度跟現在很像了,基本是省——市——縣,三級,四川,陝西,山東這些地名也真正第一次作為了一個行政區劃而出現。
元朝很短暫,到了大明,朱元璋上台,老朱是個分權癖,生怕有人奪他的權,想想覺得地方還是權力太大,於是他做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嘗試——地方不設立主官。
每個省設立布政使分管行政,按察使分管司法和監察,指揮使分管軍事,互不干擾互不統領,誰也不能做大。
你想的美!
老朱不懂中國有一句老話,叫三個和尚沒水喝。三個地方官不扯皮才有鬼。
很快就發現了,這種制度根本無法持續,於是從明成祖開始,中央開始設立巡撫來總管這三個人,成為了事實上的一把手。
到了後來,隨著局勢越來越亂,很多事不是一個省的巡撫能管的了的,請示中央的話,以古代的通訊速度,批示下來黃花菜都涼了。於是開始設立新官職——總督,管兩三個省。
到了明末,李自成張獻忠高迎祥這種巨寇出現以後,局勢實在是太亂了,總督都鎮不住了,於是設立了超級總督——比如五省總理洪承疇,七省總督盧象升,以及內閣大學士外派的兵部尚書督師楊嗣昌等等。
然後大明就丸了。
地方權力太大,皇上也擔心,總是瞅著總督不順眼,沒事就整幾下,過些日子就換一個,這也不讓干那也不讓干,本來農民軍就剿滅不下去,還這麼整,大明就真的藥丸了。
到了清朝,行政區划上基本跟明朝相同,但是為了防止地方做大,原則就是——換,隔些日子就換,而且滿漢牽制,所以在三藩之亂平定之後,基本地方上沒有做大的跡象,直到……洪秀全的誕生。
太平天國從廣西鬧起來,一路勢如破竹,八旗綠營紛紛擋不住,眼瞅著大清藥丸了,沒辦法,皇帝下令給地方督撫:你們自己招兵吧。
於是曾國藩李鴻章這些地方官開始坐大了,什麼湘軍淮軍統統成立,都是地方官自己召集的武裝。
可是招兵就要錢,中央窮的都要當褲子了,錢從哪來?
朝廷允許地方自己籌錢,督撫們想了一招就是收取厘金,這就是收商人的過路費,戰爭時期商人也是暴利,樂得買個合法身份。
這樣,地方上財政獨立,軍事獨立,也就事實獨立了。
曾國藩李鴻章都是忠臣,沒有造反。但是從太平天國被鎮壓下去之後,清朝的地方官就已經不太聽招呼了。「東南互保」就是明證。慈禧太后活著的時候,還能維持著國家不分裂,慈禧一死,與中央離心離德的地方很快就發難,大清就丸了。沒有地方實力派的支持,辛亥革命不可能那麼快成功。
到了共和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設計了常委制,地方上省委書記和省長並行,兩個人平級,防止一人坐大,但是政府歸黨委領導,也防止互相扯皮,這個制度很好的解決了地方坐大的問題。而且現代國家之下,國家概念空前強大,也很好的壓制了地方分裂主義的滋生。
之所以說這麼多,是因為中央與地方的矛盾貫穿始終,很難解決好,這幾乎是封建國家的一個頑疾,強枝弱干,地方造反,強幹弱枝,異族入侵,很多王朝實際上是亡於中央與地方的矛盾。中國大一統王朝之下這個問題一旦處理不好,國家就藥丸而任何制度都有自己的劣勢,發展到最後,一定會出問題。所以封建王朝一般在三百年內就會有一次中央和地方矛盾的爆發。
三:君權問題:平衡是個技術活。
我怕再不更新會被粉絲炸死。
最佳知乎體:當皇帝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
痛並快樂著。
快樂是一定的,否則皇帝怎麼會是人就想當,之所以痛,也是因為,皇帝是人就想當。
做一個皇帝要防著誰呢?
老百姓,這是一定的了,說不定哪天出了個陳勝吳廣一聲吶喊國家就完了,不過皇帝平時也不跟老百姓接觸,所以平時皇帝要防的不是他們。
感覺最有威脅的人是誰呢?
武將?這個太可怕了,看看趙點檢,柴榮活著的時候一副忠誠的不行不行的樣子,柴榮一死馬上就黃袍加身了。不過趙匡胤還是夠意思的,好歹篡權之後沒滅了柴家滿門,還給予厚待。如果這個篡權的武將姓劉或者姓蕭,那估計皇帝家的日子就不好過了。。。。所以武將太危險。
武將這麼可怕,文臣呢?
文臣比武將還可恨!
漢朝的霍光(他不全是純粹的文官,沒什麼文化),嚇得皇帝在他身邊就冷汗直冒(成語:「芒刺在背」),明朝的張居正,訓萬曆皇帝跟訓自己兒子似的。南宋的史彌遠韓侂胄,居然能干涉皇帝人選,實在是可恨之極。
但是最可怕的不是文官出一兩個權臣,這個並不難辦,想法殺了他就好,可怕的是文官抱團,這種形式有兩類組織——門閥,朋黨。
這是一個大話題,我們先按下不表,大家只要知道文官不可信就對了。
那麼,文臣武將都不可信,,,娘家人呢?
皇帝的老婆?
碰上個智商低的,什麼忙都幫不上還凈添亂(比如賈南風),可是要是智商高的呢?呂后武則天就是例子,乾脆不幫皇帝的忙,自己當皇帝了。
靠老婆的親戚?
這也算是娘家人,孩子他舅舅和姥爺靠得住靠不住呢?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崇禎皇帝上吊之前,把三個兒子送到了國丈周奎(皇后的父親)家裡,希望孩子他姥爺幫自己一把。
李自成進城當天,周奎就把三個龍種送出去了。
但是這還可以,比起北周的楊堅,自己篡權以後直接派人把自己的親外孫子,北周的小皇帝給掐死了,之後又把宇文家一族給殺的乾乾淨淨,那活乾的徹底。
孩子他舅舅?
漢朝的何進,作為孩子他舅舅,一掌權就開始跟太監們撕逼,撕來撕去想請外援,居然把董卓召了進來,大漢就這麼丸了。
所以外戚也不可信。
要不,,,太監?
唐朝的太監,讓皇帝管自己叫乾爹,逼的皇上淚流滿面的跟大臣說:「漢獻帝好歹是受制於曹操這樣的梟雄,我居然受制於自己家的奴才!」
真是死的心都有了。
漢唐明三朝,這最能代表華夏正統的三個統一王朝,都出現了宦官亂政的問題,漢朝的張讓十常侍,唐朝的魚朝恩李輔國,明朝的劉瑾王振魏忠賢,這條道路上這算是「英雄輩出」。
難道沒有人可以信任了嗎?自己的血緣至親呢?
兄弟?
趙光義?(自行百度:「斧聲燭影」)
叔叔大爺?
朱棣?(自行百度:靖難之役)
兒子?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楊廣?(查查楊廣在楊堅死了之前幹了啥)
皇帝環顧四周,發現:
老八區教導隊的,有一個算一個:
都是他娘王八蛋!!!(原話是死心眼)
誰也不可靠,誰也不能信。
誰讓自己屁股底下這張椅子,是人都想坐呢?
所以,只能靠自己。
文官,武將,宦官,外戚,後宮,宗室。
這是埋在封建王朝基座下面的六枚定時炸彈。
是懸在皇帝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任何一個爆炸,都有可能把帝國給炸死。
想300年不炸,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事實上,中國歷史上只有一個王朝做到了讓這六個炸彈300年沒炸——大清。
而由於皇帝是世襲的,開國皇帝再生猛,也不能保證之後的皇帝都像他一樣生猛,所以為了保證自己的孩子們不會被人砍了,也都絞盡腦汁的設計一個制度保證這六個炸彈不炸。
中國封建王朝的歷史之所以不能超過300年,因為除了大清,所有的王朝里,這六個炸彈幾乎都會炸一個,直接或間接的把王朝給炸死。
我們看看這一部鬥爭史。
文官部分最重要,我準備加一個部分單獨講,先說說其他幾個部分。
答主先休息一下,下午再更。
下午接著更,
待續
=====2017.1.1 更新=====
再重申一下,羅馬帝國的王朝和東方的王朝存在很大差異。但是我羅列那麼多羅馬帝國的諸王朝,是要說明一點:羅馬帝國的權力交接往往伴隨政變和內鬥,甚至經常訴諸戰爭。只有在五賢帝時期,權力交接算是比較穩定的。
而反觀中國,除非是在王朝末期,其權力交接大體是穩定正常的,這比羅馬帝國的政變繼承法和拍賣繼承法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12.31 更新=====
為了避免誤人子弟,還是講清楚一件事比較好。羅馬雖然建立了元首制,但是國家仍然叫做「元老院與羅馬人民」。所以羅馬對國家和王朝的概念,與我們對國家和王朝的概念並不一樣。
概念都不同,不可混為一談,更不可隨便拿來比較。
=====以下原答案=====
首先,王朝是不可以和國家相提並論的。
舉個例子,英國如今是溫莎王朝,一旦皇家御林軍無命可續,伊麗莎白二世壽盡賓天,王位就到了查爾斯王子手上。
到時候英國可能會經歷改朝換代,從溫莎王朝變為蒙巴頓王朝(當然,這需要查爾斯和樞密院按照基本法來宣布)。
到那個時候,我們能說英國亡了?
當然不是,我們只能說溫莎王朝沒了,英國還在。
同理,我們能說秦朝亡了,漢朝亡了,不能說中國亡了。
拿中國的王朝去比羅馬帝國這樣一個國家,這就是在耍流氓啊喂
在看羅馬,從屋大維建立元首制開始,東西羅馬正永久分裂為止。羅馬帝國依次經歷了:
克勞迪王朝(95年)
弗拉維王朝(28年)
安敦尼王朝(97年)
塞維魯王朝(42年)
第三世紀危機(在235年至284年間,羅馬出現了二十六位皇帝,平均只在位兩至三年。)
君士坦丁王朝(79年)
瓦倫丁尼安王朝(30年)
狄奧多西王朝(17年)
注1:君士坦丁王朝、瓦倫丁尼安王朝和狄奧多西王朝在時間上有重疊
注2:狄奧多西一世死後,羅馬帝國正式分裂成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所以括弧內的時間只是狄奧多西一世在位時間。
這與秦漢魏晉相比則何如?
幾乎沒有一個超過一百年的王朝!
至於問題內說到:
為什麼有人說說中國古代王朝是世界上的超級大國?像秦漢只是短暫的繁榮,到後期都衰敗了。
中國作為一個相對而言,長期穩定的中央集權國家,長期在東亞維持著自身的霸權和屬於自己的勢力範圍,怎麼不能算是超級大國?
即使是三國時期,魏國也是有北伐烏丸,收復遼東的大功,和倭國遣使,西域來朝的盛況。蜀國則長期致力於安撫治理南蠻和西羌。這都體現出中國在內亂分裂之時,對周邊地區也還是有很強的掌控力的。如果這都不算是超級大國,誰還能算是古代的超級大國呢?
注意,按西方史學標準中國的王朝都是用dynasty ,朱明王朝趙宋王朝和羅曼諾夫王朝霍亨索倫王朝是同一概念。而王朝之上為普世性頭銜,用empire,羅馬,神羅,波斯的萬王之王,皇帝,天皇是同一級概念,而且西方劃分中國是用中華帝國(第一帝國,第二帝國,第三帝國)這種概念。
中華帝國只有一個,但在特殊時,南北朝宋金遼時期有多個頭銜(宣稱條件:佔有一部分漢地,否則非中華帝國頭銜),雙方相互有宣稱權,並可以以此作為宣戰借口宣戰。
而且,中華帝國頭銜不限於漢人,中華帝國(天子)是個東亞的普世性概念(準確而言向天子稱臣的朝鮮和越南等國都應劃入帝國版圖)。正如羅馬帝國皇帝不都是拉丁人一樣。
亡一姓與亡天下是兩碼事。蒙古人,女真人征服中國本部,但依然沿用天子體系,所以仍然是皇帝頭銜,中華帝國仍然存續。
準確而言,中華帝國滅亡的年份是1912年。
因為王朝≠帝國。
羅馬從元首制到東帝國覆滅上下一千五百年,中間換了無數家的人當皇帝。
順便掛一個二五仔。
東「希臘」帝國,好吧我從來沒聽說過。
給他指出來,丫的還關評論,丟人急先鋒。羅馬帝國那王朝換的跟流水燈似的,還真比不上我國的朝代穩定度。只不過人家對外一直叫羅馬帝國,中國雖然每次都用朝代名代指整個國家,但本質上還是中國。
從王朝總時間看,羅馬帝國建立於公元前一世紀,滅亡於4世紀,秦漢帝國建立於公元前3世紀,滅亡於3世紀,短命嗎?
從強盛時間看,羅馬帝國比較持續地繁榮到了2世紀初。西漢東漢加起來繁榮了一百多年。都是一百多年。短命嗎?
題主玩雙標自己意識不到嗎?
大清存在的時間裡,法國經歷了波旁王朝到革命共和到第一帝國到波旁復辟到第二帝國到第三共和國。
你看,這不很長命嗎?
這個問題,金觀濤先生在《興盛與危機:論中國社會的超穩定結構》里有論述。
中國封建社會長達兩千年之久,中間經歷幾次改朝換代卻依舊強勁,正是得益於這種超穩定結構。具體到某一王朝,早期興盛國泰民安,後期王朝動亂,土地兼并甚至引發農民起義導致改朝換代。而決定王朝壽命的正是社會一體化調節對無組織力量的調節作用。一體化調節包括信奉儒家統一思想的官僚士大夫及通過封建郡縣等制度來遏制貴族化傾向,無組織力量是政治(官僚機構的膨脹及腐敗墮落),經濟(土地兼并),意識形態(和前兩者有關),後者通常會在王朝中後期壯大,直到吞噬王朝。農民大起義掃蕩了王朝末期無組織力量,為新王朝的建立創造條件。一般情況下,無組織力量被掃蕩的越充分,新建王朝壽命越長。而社會大動亂也是對無組織力量的掃蕩。所以,秦末大起義後建議的西漢,隋末起義後的唐(魏晉南北朝大動蕩),元末大起義後的明,明末起義的清,壽命都比較長。而如果通過王朝內部調整而新建王朝,如隋文帝取代後周,王莽取代西漢,因為無組織力量健在,所以新王朝很難興盛長久。
秦漢魏晉是以統治者的血緣關係來劃分的,發生了禪讓、篡位、武力顛覆,新統治者與原統治者不是一家的,就算改朝換代了
按相同的標準羅馬帝國應該換得更多
其實我覺得從秦到西晉應該可以看作一整個帝國(東晉到南朝陳是其半壁江山的時代)
同理從隋到北宋也是一個帝國(南宋是其半壁江山的時代)
明朝自己則是一個帝國
此為華夏三帝國
那換一個名字,西漢、東漢一脈相承,東漢禪位給曹魏,曹魏禪讓給晉,東晉再到南朝宋齊梁陳,都是禪讓的,把這些看成第一帝國。後面隋唐到南宋是第二帝國,比較唐到五代的後梁,都是禪讓繼承關係,怎麼樣,時間也很長吧。
因為老百姓都知道「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原回答:你知道羅馬帝國和東希臘帝國經歷了多少代王朝么?
------------------------------------------
似乎有人在貼大字報批鬥我,為免誤會,我把話說清楚一些吧。以下是修改補充過的回答:
首先,秦漢是中國歷史上的封建朝代,羅馬帝國( 公元前27年 ——公元1453年,正式名稱元老院與羅馬人民)不是朝代,你不能拿來直接比較。
再者,古代歐洲君主國的王朝與中國的王朝意義也不是完全等同的。
如果把王朝變易定義為最高統治者家族的變更,那麼羅馬帝國同樣經歷了許多次王朝更迭。
無論是古希臘羅馬多神教羅馬帝國,還是後來的那個信奉某閃米特邪教,由通行希臘語的羅馬人民組成的,疆域由半個地中海區域逐漸縮減到幾乎只剩君士坦丁堡一地的羅馬帝國,都經歷了許多次以軍事政變,內戰,宮廷陰謀等殘酷鬥爭手段實現的王朝更迭。
所以你的說法是錯誤的。
天子,天子,
顧名思義,
靠上天運氣出英明君王的封建統治,
怎麼可能王朝長命。
人都說富不過三代,中國那麼大的家業,僅僅只夠開國皇帝後代折騰幾百年就差不多玩完了。
其實
制度不行,君王可以改,
官員不行,君王可以換。
土地兼并,君王可以搶。
權利弱了,君王可以收。
君王不行,那就沒辦法了。
這種全天下都繫於一人的王朝,不可能期待每一代君王都英明神武,
而且,有的天子皇帝當的不合格,但他們是好才子,好詩人,好書法家,好木匠,好將軍,好作曲家,好畫家,泡妞達人,好藝術家,好宗教信徒。
只是苦了他們生在帝王家,害了王朝留了爛攤子給後人,又害了自己,一輩子不開心,留下罵名。
所以,中央集權下的王朝,長不了。
而且不是王朝短,是因為你站在上帝視角看問題所以覺得短,
我能告訴你1949年我都覺得離我好遙遠,上個世紀距離今天都是煥然一新,物是人非了,其實開國才68年。
真正短的是整個人類歷史。土地兼并
剛好老師上課說過他認同的一個觀點:中國王朝一般不超過幾百年來著,而這剛好是土地什麼鬼的一個周期。開始建立王朝的時候,那些有土地的地主的地都在起義中被後來的皇帝佔了,皇帝拿這些地奉給老百姓(自耕農)過久了幾百年后土地就封的少了。小農經濟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天災人禍啊就去賣地了,賣了就沒了。當國家的這種失去土地的人站很大比例時,就會激起社會矛盾 ,再起義,再推翻,再建立,再封田。
啊反正就這樣超不了那個幾百年來著。統治者再暴虐一點如秦朝就更早玩完咯
(還有我以前以為知乎很厲害的,但是為什麼評論磚在了問主短命這一點。。)
你有好好讀歷史么……
羅馬是個國家,應該和中國比,而不是中國的某個朝代。
漢朝形式上有四百來年,也算短命?英國哪些王朝普遍幾十年好嗎
其實國外也有改朝換代(只是貴族)
題主這問題,我只想告訴你中國的王朝一點也不短,羅馬帝國的王朝一點也不長,先去看看羅馬史再來提問好不好
羅馬帝國變過無數個姓
類比東羅馬帝國波斯帝國的概念,中國歷史上是,第一帝國(秦漢魏晉),第二帝國(魏周隋唐),第三帝國(元明清)。分別以秦滅六國,拓拔燾統一北方,忽必烈定都元大都為建立標緻。
因為中國古代的中產階級是自耕農,而羅馬到西羅馬滅亡,中產階級是擁有奴隸的農場主。
推薦閱讀:
※徽欽二帝被俘後在金國有多慘?
※中國古代歷史上有沒有文獻上極少量記載卻真實發生過的慘烈戰爭?
※為什麼古人特別注重避諱?甚至有些是無意義的避諱?
※有沒有深入解讀王安石變法的書?
※靖康恥為什麼稱作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