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比其他世界性城市差在什麼地方?

原題「上海為什麼沒有成為世界城市?」
————————
朋友去了東京玩,說比上海好,那麼上海到底比其他世界性城市差在什麼地方呢?如何才能躋身世界城市行列?


先說觀點:
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經濟中心,上海今天確實能算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城市之一,而且其國際地位在今後一段時間內也將隨中國的發展繼續提升。
然而這並不代表「上海第一」的自信是現實、有益的。以紐約、倫敦、東京為首的傳統「全球城市」(Global Cities),還有很多東西值得學習。


數據中的上海都市圈(Metropolitan Area)
從數據來看,上海的發展確實一天比一天好,在今天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從直觀感受來看,這座新興城市比傳統全球城市們壯觀、新潮不少,排位和數據卻比起那些很多人不屑的一些傳統全球城市,還有一定差距。
人口—接近2500萬,高於紐約的約2000萬,低於東京的約3700萬。
GDP—2014年Brookings Institution統計約6000億美金,接近並略低於日本關西圈水平,低於統一統計中的東京、紐約、洛杉磯、首爾、倫敦、及巴黎都市圈,位列世界前十。
人均GDP—2015年官方統計,上海市數據為16,553美金,購買力平價(PPP)換算29,245美金,離上述城市普遍超過50,000美金的水平有一定差距。
MMF全球城市指數—17位
ATKearney全球城市指數—8位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16位
GaWC 2012城市分級—Alpha +。低於紐約、倫敦的Alpha + +。與東京、巴黎、新加坡、香港、北京同級。

差距在什麼地方
於是回到主題,總結一下上海有哪些地方,還不如那些老牌全球城市——
I. 經濟總量
從上文的數據可知,雖然這項可以確信在今後會持續增長,在當下確實依然離歐美日韓等地的各大城市還有一定差距。
II. 貧富差距
美國及國內各大城市在這裡也是沒什麼話語權的。然而東京、新加坡,及各大歐洲城市在這方面的建樹,依然很值得學習。
III. 教育研究
紐約的哥大、NYU,洛杉磯的UCLA、USC、Caltech,倫敦的UCL、LSE、IC,東京的東大、東工 etc...這些諾獎常客都值得上海的復旦、交大、同濟等校多交流借鑒,而我知道後者近年發展也相當迅速。
IV. 文化產出
紐約有百老匯與街頭文化,洛杉磯有好萊塢與衝浪文化,倫敦有搖滾樂與哈利波特,巴黎是時尚與設計之都,東京有二次元與自動化科技,首爾在大力推廣韓流明星,香港也有以功夫電影為代表的文化印象。目前上海確實還缺少一項推廣成功、或正在推廣的標誌性文化。
V. 環境管理
國內在霧霾及垃圾管理等方面的問題收到國內外不斷的關注。我更傾向於認為這點算是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弊病,加上近年來有在不斷好轉,未來情況看好。
VI. 國際吸引力
上海的國際交流不少,外國人居民也很多,英文支持也比東京等地好一些。只是大概和東京類似,停留在文化交流為主的層面,還沒有達到其他全球城市,由國內、國外兩類居民共同影響經濟發展的程度。這點對一座城市的經濟發展不是絕對重要,然而作為全球城市的指標,依然有一定分量。

——————————————————

一些雜記
這個問題在我的時間線停留了很久,一開始我覺得很快知乎能有全面、中肯的回答。結果現在來看依然缺少這樣的一條答案。剛好有一些想法,決定自己回答一下。我知道這樣一條答案,常常兩面不討好,然而這就是我現階段的認識,不足之處敬請交流與指教。
直觀體驗的不全面性
應當認可的是,得益於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中國及東亞區域勤勞嚴謹的傳統。上海不僅發展速度非常迅猛,公共服務質量與基礎設施建設亦在當前全球各大城市中名列前茅。再加上長三角地區人口的質與量,上海在今後的進一步發展是指日可待,這對我們國家來講無疑是一件好事。
然而,由於上海相當多的基礎設施均為近年新建,城市建設煥然一新。於是在2016年的今天,很多國人把世界各大城市的直觀印象與上海的狀況一對比,常常輕易就得出和上海相比,「倫敦路網窄」、「紐約髒亂差」、「東京電杆雜」等一系列雖是事實,拿來以一概全卻未免有些偏頗的結論。
城市的歷史與發展
一項很重要,卻常常被忽視的因素是,一座城市的整體市容市貌,很大程度上受其發展最快的時期所影響。看一座城市,要帶歷史的眼光;在倫敦,街頭巷尾保存有大量維多利亞時期乃至喬治王時期的精緻古典建築;在紐約,包括381米的帝國大廈在內的曼哈頓高樓大廈群已經有將近百年歷史;在東京,這塊龐大的世界人口第一都市圈在國內剛剛改革開放時就已基本成型。
早期發展的大城市的中心區域的密度,從19世紀末到今天,隨著越來越快速、便捷的交通方式的發展,更多是呈下降趨勢的。這點在最早發展的歐美城市能得到更好的展現,像曼哈頓密密麻麻的建築與路網,即是其密度達到頂峰的鍍金時代的遺產。而在今天,不看數據,誰又能想到美國密度最高的城市圈,竟然是市容市貌及交通方式方面滿是無序蔓延(sprawl)痕迹的洛杉磯。
全球城市的自信
因此,市容市貌也好、基礎設施也好,並不是判斷一座城市的發展於地位的可靠指標,越是歷史久遠的城市,越是容易將發展成果埋在內里。
如果看一些日本的作品,可以看到很多東京人對紐約有很深的嚮往。可是這兩者,在很多國人看來,分明是「秩序」與「混亂」的兩個極端。而且從東京到紐約,航班絡繹不絕,那些紐約迷並非都是沒去過紐約只靠想像來憧憬,可那些東京人為什麼依然如此嚮往紐約?難道真的是異性相吸?
在我看來不盡如此。在守序、安全的東京人,能對雜亂、危險的紐約能有認可與嚮往,恰恰是作為全球城市居民自信的表現。雖然東京有便捷的公共交通、安全的城市治安、潔凈的都市環境,這些紐約都需要提高。
然而與此同時,東京人卻沒有執著於這座「前輩城市」的缺點,而是看到了紐約有,而東京沒有的東西。自由的街頭氣息、多元的文化融合、跨界的藝術氛圍,這些東京不足的東西,讓那裡的居民能夠嚮往這座,怎麼看都不如自己老家的陳舊城市,能往看到對方優點而不是缺點看,本身就是對自身優點的自信。
如果有那麼一天
如果有那麼一天,上海也好,國內另外一座大城市的國人也好。聽到紐約,想到的不是髒亂差的街頭巷尾,而是它在國民政府的時代就修好了帝國大廈;聽到東京,想到的不是沒有三線入地的郊區小道,而是它在改革開放初期就鋪開的廣大區域;甚至聽到某座印度城市,也不會首先想到它遺憾的治安與衛生環境,而是其獨特的IT文化、傳統文化氛圍或其他可能有的優點。
這樣的一天到來時,以上海為首的國內各大城市,一定已經向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全球城市們,從本質上邁出了趕超的一步。

利益相關
UC Irvine Urban Studies學生。出身三線省份的五線城市,國內北上廣香港及一些二線城市時有造訪。後來曾在日本京都待過半年,目前是在洛杉磯南郊的Irvine生活的第四年。2015及2016暑假時分別到倫敦和東京通過參加Summer School各待了六周,紐約、舊金山、大阪等地也時有到訪。
對我來說,這些全國、全球的大城市都沒有太強的利益相關,都是給我留下了很多美好回憶、也有很多朋友來自於此的地方。所以我希望盡量以中立的角度來寫答案,謝謝閱讀,希望能和大家更多交流。

Reference:
1. GaWC - The World According to GaWC 2012
2. Cities of Opportunity 7: The living city : PwC
3. https://www.atkearney.de/documents/856314/8205349/Global+Cities+2016.pdf
4. http://www.knightfrank.com/resources/global-cities/2016/all/global-cities-the-2016-report.pdf
5. Global Power City Index (GPCI)
6. GFCI 20 The Overall Rankings
7. https://www.brookings.edu/research/global-metro-monitor/
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最近收集了一些該方面的數據,正好也涉及到了上海,在這裡補充補充。

常常聽人說,覺得城市很陌生。香港人說香港在正在離去;老上海說自己在上海漂流;老北京說出門就像在旅遊;』歸根結底,作為世界城市,他們的發展實在是太快了。

似乎世界上有一些城市,是確確實實可以滿足人們的好奇心的,比如原研哉就常說:東京是最愛的城市,因為可以滿足一切好奇心。

一座世界城市,其包容性、外向性和豐富性,是其成為世界城市的關鍵,當然,這只是在微觀層面上。在宏觀層面上,世界城市有非常多可以考量的指標。並且有專門的組織對他們進行排名。

例如非常有名的GaWC(Geography Department at Loughborough University),他們從很久以前開始就對世界上的各座巨型城市進行打分和排名。那麼這個排名最大的變化是什麼呢?

很明顯可以看出,二十年間,北京和上海從第三梯隊來到了第一梯隊,並大大縮小了跟倫敦紐約的距離。所以,上海,距離成為最強的世界城市究竟還有多遠,我這裡也把香港一起放上,方便比較他們的世界性

1.配置力各有所長

*以上根據世界一級城市的各項相關數據,相比較確定。

香港和上海的全球資源配置力圖都不規則,但是它們具有結構的相似性,貿易和物流資源配置力是其最主要的競爭優勢,也是兩座城市競爭的焦點。

從貿易類型上看,上海屬於腹地型貿易,一方面將本地和國內生產的產品通過內銷渠道在國內市場上銷售,通過外銷網路大量出口到國外;另一方面從國外大量進口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供本地和國內的生產、生活消費之用。

香港屬於轉口型貿易,交通基礎設施優良,港口管理高度現代化,貿易制度更加自由靈活,上海與香港在貿易類型和制度安排上還存在一定的差異。

事實上,更接近轉口型貿易的城市是新加坡。香港背靠生產力強大的珠三角城市群,一定程度上也是腹地型貿易城市,正是這種複雜的聯繫和有效的機制,使得這個中外之間的超級中間人,可以在物流配置力上獲得滿分。

北京和上海基本處於同一資源配置能級。北京全球資源配置力圖的結構也呈翼狀,而且與上海的翼型重疊,說明二者的資源配置優勢也基本一致。

不同之處在於上海的相對優勢是物流和貿易資源配置力,北京的相對優勢是科技和信息資源配置力。由此可見,上海與北京在發展稟賦上是有差別的,這也是二者尋求不同功能定位的基礎。

2.影響力相較懸殊

與成熟的世界城市相比,京滬和香港同樣缺少國際組織總部、對外投資能力弱、世界知名的文化機構和文化活動較少,所以無論是在政治、經濟還是文化影響力上,對比紐約和倫敦無優勢可言。

巴黎、 新加坡屬於政治影響力較為出的一類世界城市, 如巴黎和新加坡分別有19個和2個知名國際組織入駐,2013年分別承辦了204和175個國際高端會議。

上述城市通過與國際組織保持密切聯繫, 積極承辦國際會議等方式影響著重大的國際議程, 將它們作為首都城市的政治優勢充分轉化為提升國際影響力的政治資本。

國際影響力弱是制約中國城市成為世界城市的一大短板。目前我國各城市正在從區域合作出發,尋求國際影響力的提升。

當然,傳統的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問題,也是國際行為中,不可避免的環節。北京作為首都,可以成為國際上強大的一極,上海在這方面,就只好在經濟上做文章。

上海、香港、北京屬於經濟影響力比較突出的一類城市。經濟影響力的產生主要是通過大量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和對外投資形成。

但上海與其他兩地相比,依然有不小距離。

2016年北京擁有的世界500強企業分別達到58家,位居世界第一(上海8家)。

2016年香港對外直接投資額分別達到1430億美元,是上海的27倍。大陸超過60%的對外投資通過香港完成,近8000家海外及內地企業在香港設有辦事處。當然你也可以說香港完全是佔了這個中間人的便宜,不過這個便宜不是人人都可以的。

3.吸引力

我特別想知道,自己的這種情況是不是個例。

在很多國家跟人聊天,你問他們:

「Have you been to China?」

在人們的回答中,HongKong無疑是聽到的頻率最高的哪一個。也有些人會說,他們計划去香港,或者他們會從香港轉機,呆上幾天。

然後我去搜集了一些數據,想知道是否支持自己的這種想法。

紐約和倫敦的外籍人口佔比都在30%以上,香港達到8%。上海的外籍人口佔比只有0.9% ,北京更是只有上海的一半。

上海的外籍留學生數約為5.5萬人,北京為7.4萬,倫敦和巴黎分別為 9.9萬和9.6萬。

2016年,上海的國際遊客量約為612萬人次(境內旅客2.89億人次),北京的國際遊客量約為416.5萬人次(境內旅客2.85億人次)倫敦和巴黎分別達到1988萬和1803萬人次,新加坡和香港分別達到1211萬人次及5980萬人次(其中內地旅客為4584.2萬人次,內地過夜旅客為1799.6萬)。除開大陸遊客,香港的國際遊客數達到1396萬人次。

北京和上海在國內的吸引力,絕對對得起一線城市的頭銜。遠遠甩開其他的大陸城市。

但無論在吸引外籍人口定居、外籍留學生學習交流和外籍遊客方面,北京和上海都不佔優勢。

由於未能產生強大的人口吸引力,上海無法獲得外籍人口帶來的人力資本和多元文化的注入。

可喜的是,上海在吸引國際投資方面的表現明顯好於人口,而且與位居前列的城市差距並不大,香港投資吸引力約為上海的2倍。

上海之所以具有相對較強的投資吸引力,與當地優越的營商環境、便捷的交通通訊基礎設施、有效的投資服務平台,以及豐富的人力資源有直接的關係。

4.科技,京滬爆發

世界城市是城市發展的模板,對未來城市的發展具有引領作用。

上海在創新引領力上的表現達到世界城市平均水平的63% ,儘管還不具備引領世界城市發展的能力,但已經開始大踏步前進,奮起直追,五年間漲幅明顯。

從分項上看, 2016年上海的國際專利申請量為 1060 件,文化創意產業的就業比重為10.7%,都在所選城市中居中間水平。

上海之所以在創新引領力上整體偏弱,是因為綠色城市發展滯後,在美國《讀者文摘》給出的世界綠色城市指數排名中上海居71位。

北京則憑藉密集的高校群和科學院,在科技領域,全世界只有紐約、倫敦和東京可以與之相比。「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句口號已經喊出接近四十年,這四十年也是北京在科技領域確立絕對優勢的關鍵時期。

在創新引領力上,香港一直飽受詬病,人才向金融領域集聚的趨勢不可阻擋,政府對此也是無能為力。本港高校資源的匱乏,伴隨著於此同時人才引進也愈發困難,越來越多歐美的優秀畢業生選擇留在當地或者回到大陸。

總體來看,綜合所有世界一級城市。

香港的實現度最好,達到了92%,緊追紐約倫敦。北京則是66%,緊隨其後。而上海以47%的實現度,排在末位。不過無論如何,這三座城市放在一起,也是神仙打架,畢竟都是TOP 10.

寫這些,僅僅是想通過一個視角,宏觀上看看中國三座中心城市的現狀。

目前上海與北京處於同一發展能級,二者共同的優勢是科技資源充足、文化創新力強,共同的劣勢是經濟尚不發達、服務經濟發展不充分、綠色城市發展滯後,這些都是發展中國家中心城市的顯著特徵。

二者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資源稟賦上,上海的相對優勢是貿易和物流產業發達,北京的相對優勢是科技創新力強、世界500強企業集聚;上海的相對劣勢是國際人口吸引力不足,北京的相對劣勢是金融市場尚待發展,上述特徵與二者的地理區位、歷史發展定位和發展路徑有直接的關係。

從城市發展稟賦來看,上海是我國的經濟中心和金融中心,但不是首都城市,資源集聚力和輻射力受到一定的影響。但是,作為中國最重要的門戶城市,上海擁有極具競爭力的貿易和物流業,又具有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基礎,這些都是未來繼續發展的有力武器。

*補充,評價機制及數據如下:


這是我一直在疑惑和思考的問題,不止於上海,北京也是如此。

我的認識里,這樣的原因大概是出於「完成度」。

北京和上海是沒有完成的城市,或者說「正在完成中」的城市。而東京、紐約、倫敦、香港,包括台北,是已經完成的城市。

這個感覺在我逛台北西門町的時候特彆強烈,即使是破爛的大排檔區(推薦一家叫「水龍王」的,有特製辣醬),也還是覺得破爛自成一派,破爛就這麼破爛下去。

上海的排擋卻讓我有種「不知道啥時候拆掉」的默認感覺。

包括大陸大小城市醜陋劃一的店鋪招牌,也是讓人覺得無法長久,終歸會換。換好了,就完成了,也就更接近世界城市了。

我相信東京和香港也經歷過這樣的完成階段,上海起步晚,再等等,會好的。

其實上海起步也不晚,看看外灘,完成度非常高,自然就是世界城市的樣子了。只可惜後來中斷太久,只好奮起直追。


「世界級城市」定義比較曖昧,我覺得你說的是那種Top 5抑或SSS之類的定義
不過你看看當今世界上的這類變態級別城市,紐約,東京,巴黎,倫敦,有哪一座不是第一梯隊發達國家的城市?(香港比較特殊除外)
然而作爲一個發展中國家能夠發展出上海,北京這樣的世界級別城市我覺得已經是特例了,
BRiCs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都沒能夠發展出超過上海這樣的城市。


瀉藥,去過東京,確實還不是現階段的上海能比的
但是這個不能說上海就不是世界城市了,現階段,上海從影響力等各方面都可以稱得上世界城市了,很多方面影響力已經超過了東京。
首先題主的朋友去東京玩,見到的和玩到的都是服務性的東西,這方面中國和發達國家還是有質的差別,這個絕對不是短時間可以趕上的,日本在戰後迅速進入發達國家,作為發達國家的頂級城市,其服務質量可想而知。
好幾年前去上海南京路,感覺和哈爾濱中央大街差不多,當然會好一些,但那個好是有限的,僅從街道外看。
前段時間去銀座,完全是震撼,整個銀座主幹道,每棟建築帶給我的都是震撼,尤其當時下了雨,當然主幹道上很多建築都是出自世界級大師的手筆。
但是世界城市的定義主要是在世界經濟中的影響力,這個才是決定城市是否是世界城市的關鍵,就拿國內城市來說,哈爾濱作為黑龍江省會,其首要職能是服務全省經濟發展,帶動全省經濟的發展,這個才是這個城市作為省會的首要職能,而其自身對市民的生活服務,這些都是城市自身的服務建設,和省會無關。
上海和東京都是世界城市,因為其在世界經濟秩序中的地位決定的,上海服務不如東京,這個是城市發展階段決定的,僅此而已


認真答題。
看到這個題目,我先是 ctrl+f 了一下「英語」和「雙語」,這兩個關鍵詞,確認目前暫時沒有答主涉及到這個方面,就從自己的專業角度來聊一下吧。
近年來的語言學課題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叫做「world Englishes」, 而這其中「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 (英語作為交際語)是其中一個很熱點的問題。諸多學者把視野投向了:英語作為交際語在中國的使用。但是目前來說,這方面的成果還是很捉襟見肘的。
從語言學的角度來評價一個城市,很看中的一點就是世界公民在這個城市的生活上,會不會遇到溝通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很大動因,就是這個城市的英語化程度如何。英語化程度和崇洋媚外並沒有關係,純粹的考慮僅僅是懂英語又不懂漢語的人士(包括但不限於英語國家人士)在這個城市中能否適應自如。
還是拿我特別喜愛的《急診室的故事》舉例:《急診室的故事》第二季第13期:我們愛上海,因為它吸引了全國,全世界的人們,前來遊玩和打拚。在海納百川的氣量中,越來越寬容有愛。我們愛上海,因為它理性與感性並存,尊重契約精神,也鼓勵無私利他。有多少愛上海的人,有多少為了上海而努力的人,就有多少愛在上海。
我愛上海,我希望上海變得越來越好,能夠吸引越來越多的全國全世界的人們來上海打拚和遊玩。但是,這期的《急診室的故事》也揭露了一個很嚴肅的問題,那就是「非漢語人士」在上海看病和就醫所遇到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溝通。

上圖的老外,好像是在同濟訪學的美國教授(需確認!參考評論:為復旦訪學教授),我們欣慰有那麼善良的超市員工一路陪護,也需要思考,如果能夠及時有會英語的人士上前溝通,或許病痛可以更快去除?
拿香港舉例,我所工作過的其中兩個地方:「香港浸會大學翻譯學研究中心」和「香港理工大學英語系」,都分別成立了由專業教授帶隊的「醫患口譯應急團隊」,在香港為小語種人士(尼泊爾語、泰米爾語、馬來語、菲律賓語、印尼語)提供就醫服務。這樣的事務性研究,完全可以移植到上海,由「英漢」互譯開始。(我很想做這個方面的研究和事務性的培訓,但是精力有限。)
總結一下:我愛上海,我希望上海是全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和善,最開放,吸引最多人才的地方。但是,僅從我自己的專業來看,上海的國際化程度還是有所不夠,至少在雙語環境這一塊,還是有很大很大的進步空間。


首先,這個問題本身就不成立。世界城市是有研究的,最權威的和最公認的應該是薩森做的,她把北京上海列為了第三等級世界城市。
第一等級大概是紐約倫敦東京巴黎,這裡面東京在衰落,跟日本國際地位變化有關。
第二等級是香港新加坡法蘭克福洛杉磯等等。
第三等級還包括莫斯科等等。

當然,跟民國時代遠東第一大都市,秒殺香港東京的年代比,上海地位是下降了,但隨著天朝的強盛,回到第二等級應該問題不大,不過地位應該比不過北京。沒辦法,以前的上海是世界人民的冒險家樂園,現在的上海只是中國的上海。


就拿文化產業來說吧,相比起紐約、倫敦、巴黎,我能想到的把當代上海拍得很好看的電影貌似只有——

防劇透的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往下翻)

《小時代》。


在東京留學三年了,教科書上所定義的國際城市是以怎樣的標準來評判我不太清楚。

東京確實是個很厲害的城市。大大小小的美術館、乾淨的街道、清新的空氣、良好的治安、方便的交通、驚人的GDP、以及每三十秒就有一架飛機起降的羽田機場…這些都是東京最好的一面。

我想大概是你的朋友帶著遊客的好奇心來到了東京看見的自然是作為一名遊客內心所想看見的,或者說是你看見的即是日本政府想給外國遊客展現出來的最好的一面。

但你要是在東京生活個幾年,在這裡工作學習生活、與當地人交往、合作。當最初的好奇心褪去之時你才能更全面的看清這個城市、看見日本政府不想讓你看見的一面、看見這個城市糟糕的一面、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說你真正的了解了這個城市吧。

東京和上海比誰好誰壞我不知道,但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成都人,我恐怕要說我更喜歡成都吧。

這是颱風過境後的晚霞,一年大概有一兩次機會看到這樣的景象吧,對我來說這是東京最美的一刻。(ps:這是東京市中心的住宅區,有木有城鄉結合部的感覺啊)


10.7加更一段。

http://www.schroders.com/en/schrodersglobalcities/blog/interact/schroders-global-cities-index/


英國的基金公司給出的報告。有興趣的話可以去了解下,傳送門我也拉了。

可能每家的評分標準不一樣,我也從沒覺得上海能甩開紐約多遠,但上海和紐約的差距,真是不大。
———————————————————
東京沒去過,但剛在曼哈頓呆了10天。我可以摸著良心告訴你,上海不比紐約差到哪去。

曼哈頓在紐約算是富人區了。遍地高樓大廈,遠觀是很壯觀有氣勢。但如果仔細的去看曼哈頓的話,並沒有多好。

時代廣場附近5街到8街,早上到處都是流浪漢鋪張硬板紙睡在路邊。Free Country?
/上海南京路的早上是屬於街道大媽的,多多少少個廣場舞團劃街而治,隔路斗舞。

遍地高樓,卻沒有垃圾房,每天的生活垃圾他們都套個黑塑料袋丟在馬路邊上,堆在一起。早上8點整條街全是餿水的酸臭。
/上海的環衛工人4.5點就開始幹活掃街and收集生活垃圾。以前覺得理所當然,但從紐約回來後,挺感激他們的。

地鐵站里只有老鼠,沒有空調,有些地鐵里也沒有空調。
/上海地鐵才15年左右的歷史,佔了年輕的便宜,無論是整潔還是設施還是服務,甩了紐約不知多少馬路。

階級的固化。所有保安,服務員,售票員,路邊賣遊客券的都是黑人,而在紐約大學,博物館裡基本沒見過幾個。感覺種族矛盾很深。
/上海也有,但遠不如紐約這樣的鮮明。

在歐洲待慣了,對吃飯強制付15%-20%的小費很不喜歡。我可以多給不找零,但是給我兩張發票,自己去計算總額算是什麼服務,飯後的腦力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助消化咯?

我就沒見過曼哈頓有停車場,馬路邊永遠停滿了車。這個島遍地高樓,交通是一塌糊塗。坐在副駕駛我tm真被嚇出一身冷汗,比上海的計程車還狂野。

計程車不打表的?從時代廣場到JF Kennedy機場硬說80刀才走。WQTMLGBD。在上海早被投訴下崗了。

嗯。我在曼哈頓待了10天。周邊發生了一次強姦,兩次持刀傷人,一場槍戰,一次爆炸。對,就是周六的那場。炸傷了30來個人的那場。晚上聽著警笛助我調時差。NYPD用心良苦。
/在上海25年我就被偷過兩次手機。嗯,還有大學裡的兩輛自行車。

物價好貴。一瓶1.5L依雲賣4.5刀?!我在歐洲可以買一板了。除了牛仔褲,什麼都比歐洲貴。
/上海物價水平還真沒優勢,持平吧。

所以,憑什麼說上海不如紐約這樣的國際都市?


咦上海難道不是世界性城市嗎?從經濟地位和人種豐富程度來說的話,它應該算是吧。但是上海和東京等地有個區別是它周邊有一些工廠所以外地務工人員挺多的。但發達國家都把產業轉移了所以沒有。我並不是有什麼不尊重的意思啊,我自己就是小地方來的,只是你們可以想一想是不是去發達國家的大城市(大概除了巴黎吧哈哈哈)會感覺比較「清新」?特別是在東京會感覺大家都穿的差不多整潔然後精神面貌也差不多。因為我國還沒有進入發達國家行列所以城鄉差別挺大的,所以我們國家大城市的人口實際上是一種很明顯的城鄉結合土洋結合的狀態。這種東西會延伸到城市生活的各個細節里。從對城市的第一印象來說,這算是降低「逼格」的一點吧。
但是從文化藝術氛圍來說,我覺得去過東京倫敦紐約的話,會覺得上海差太遠了吧。
還有就是我們國家的現代建築,從設計感來說還是跟很多地方差距挺大的。


去過美國,法國,瑞士,義大利,瑞典,挪威,芬蘭,丹麥,日本,新加坡等等以及一些不發達國家。應該可以答你這題。
以上去過的所有國家的最繁華城市除了美國以外,在城建方面和上海差不多,但更多的是人性化設計以及古建築的展示。
北歐那四國的首都斯德哥爾摩、赫爾辛基、奧斯陸、哥本哈根都不怎麼特別繁華,別人在城建方面注重的是歷史的沉澱,古建築都保護得很好,很漂亮,四周不封牆而且免費參觀,周圍不允許建高樓。
北歐在我看來是覺得很不繁華的,但全球最有錢的就他們四個兄弟,全球最宜居的四個國家沒有之一。怎麼破?
我認為一個真正國際性的城市,城建方面是一點,但絕對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它不僅人民的素質高,還是一個不浮躁的社會。市長和清潔工的薪酬在扣稅之後是相差很小的。人民職業沒有高貴低賤之分。一個普通市民見到奧巴馬也可以評價一下他的工作並握個手。
西歐方面,太藝術了,現代工業建築比較少,整個就一歷史+藝術城市。個人覺得此非一般國際性發達都市能比擬的。
在國內霧霾天出差,到達某發達城市後,問出租司機你們這兒戴口罩的多嗎?司機答:事兒B就帶唄
在巴黎,和當地司機聊天說到難民湧入引發的事故
司機答:難民是無辜的
國際性都市具有極大的包容性。

以上僅是個人見解。
如有冒犯深表歉意。


缺一個世界級的博物館,證明自己具備全球影響力。東京其實也沒有。

心理地圖裡,大家一說倫敦有大英、巴黎-盧浮宮、紐約-大都會,這些都是從古埃及,到文藝復興,再到當代,包括南美、非洲和印度東亞的世界眼光的博物館,去這些博物館逛一天,就基本上縱橫四海,上下五千年了一遍。

要成為世界級城市,這個東西不能少。否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只能是區域性中心。

為什麼?很簡單

這些寶藏能歸於一處,要麼稱霸過世界,搶來的;要麼富甲全球,買來的。無論怎樣體現的都是實力,哪怕是過去時。

你肯定說,好了,那都是他們的文明。可以啊,你運用影響力,先把台北故宮藏品一件不剩完璧歸趙,接著慢慢收集一部分西方文明,大致有完整時間序列的藝術品,就可以啊。到時候上海博物館,就會是第六家世界級博物館。


我從小上海長大,倫敦又住了很多年
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倫敦能算上世界級的城市,倫敦吃的,喝的,玩的,商業城規模都遠不如上海,大概相當於上海90年代水平。倫敦zone3外就似乎到了中國農村一樣,我住zone5 ,我覺得是老外沒來過上海,這評比有問題


這是本人個人想法,感覺上海和東京差的不是一點點。。 國際性城市強調的是對國際的影響力 上海本土的企業太少 大部分都是外國企業在中國的總部 影響力只限於中國國內 本土國企更談不上對國際的影響力。。 例如上汽 寶鋼等等。。 而海外日本的影響力太大 東京大部分企業均是跨國總部 這些企業在國際有很大的影響力 並在各自領域均處於領先地位 海外工廠更是不計其數 例如 豐田 本田 日產 日立等等 可能是恕本人無知 真不知道上海有哪個本土企業達到這個地位。。。中國的體量能夠保持上海領先的地位 但沒有優秀的企業 上海的影響力可能永遠超不過東京。。。


中國也不是發達國家呀,等到中國躋身世界前列的時候,中國的大城市們自動就成為世界級的城市了。


上海哪兒差了?!
我一直生活在倫敦 所謂的國際大都市也基本都去過了,紐約 波士頓 巴黎 東京 香港etc. 有幾個去過多次,逗留時間也比較長,所以絕對不是以遊客身份去到此一游的。

上海好吃的多,好玩的多,有腔調的地方多,夠安全(巴黎!對 我說的就是你,世界上最差的城市之一),漂亮妹子多,城市設施也不錯,尤其是比較現代的城區。

老城區肯定有各種問題,哪裡都一樣啊 紐約的Bronx 怎麼樣?倫敦東郊怎麼樣?比起他們上海一點都不差。

我就覺得上海老好了!

BTW 我並不是上海人。


一切不先問是什麼就問為什麼的問題都是在耍流氓


曾經紐約的外教表示上海和紐約的差別,紐約臟一點,上海乾凈,其他都差不多。。。

至於樓上某些人說的城市差距?很遺憾,只是國家的差距而已,至於上海和東京的差距?老婆公司總部也算在東京繁華地區,日方員工包括高層第一次來上海,浦東下飛機,到陸家嘴訪問或者工作,去市中心娛樂參加宴會,住宿。第一天大多數人的嘴都是張著的。。。問他們感受,所有人清一色的表示,沒想到上海如此發達,和東京完全沒有差別,至於京都或者其他地方來的甚至覺得他們是從鄉下來的(原話調侃的意思差不多)。

這點估計有人要反駁,他們不了解這個城市,呵呵,題主朋友不也是去東京呆了幾天就說東京完爆上海的么?

很同意樓上某位答主的話,誰好誰壞太多太多主觀因素了,綜合比下來也就是有好有壞。如果要帶感情,作為上海土著,我會毫不猶豫的投上海一票。

這些年大家要出去一次也不難,美國10年簽 日本3年簽 歐洲申根 都不難吧,自己出去看看就好了老。這些年也跑過幾個國家,大多數城市完全沒法比,差距大的可怕。。。8點一過店都特么關門了。


誰說上海不是世界城市?上海早已是一個世界城市了,只是排名估計不在前十而已。

前十城市應該有巴黎、紐約、倫敦、新加坡、香港、首爾、東京、大阪、芝加哥、洛杉磯等。

北京也算是世界城市之一,跟上海一樣無法進入前十而已。

==============2016/10/10==================
有些媒體世界性城市的排行榜前10會有上海、北京,這是毋庸置疑的。
上海和北京在很多方面名列前茅,特別是基建方面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
因此,很多人覺得上海、北京應該進前十,這個可以理解。

但我為什麼沒有把上海推到前10是有原因的,因為這個排行是世界性城市而不是現代化城市。
世界性城市比的不是高樓大廈而是世界範圍內廣而皆知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不僅是經濟而且文化、旅遊資源也很重要。

第一、你首先是世界性旅遊目的地城市,我舉一下MasterCard 在前些年的評選結果

- MasterCard評選出的2012世界最熱門旅遊城市TOP 20(上海14)
- MasterCard評選出的2013世界最熱門旅遊城市TOP 20(上海14)
- MasterCard評選出的2014世界最熱門旅遊城市TOP 20(上海16)

第二、體育、文化是一座城市有沒有足夠吸引力的表現。 上海在文化方面就拉自己後腿了。
世界性旅遊目的地城市一般有大家比較熟悉的歷史文化遺迹以及博物館,而上海在這方面明顯處於劣勢。 上海偶爾承接國際體育賽事,但沒有拿得出手的體育賽事。

第三、上海機場的國際旅客佔比比較低,這意味著利用上海機場的還是以國人為主。
我摘取了一則新聞中比上海機場好點兒的北京首都機場的信息供大家參考。

參考:2016年上半年,首都機場國際旅客佔比25.6%,明顯低於其它知名樞紐機場的比例,例如仁川機場佔比為98%,倫敦機場也達到92.5%。

第四、關於很多人質疑首爾和大阪的排位,我簡單介紹這兩個城市吧。

1)首爾和大阪都具有上千年以上的歷史
2)經濟面上,上海超過首爾也是這幾年的事情,與大阪的差距慢慢會減少。
外國投資韓國的橋頭堡,首爾與世界經濟的連接還是比上海更豐富。(中國國情導致)
3) 首爾比上海早完成基礎建設,細節上日韓的大都市比上海做的更好。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上海的優勢會越來越突出,若中國經濟保持現在的增長速度,那未來5~10年內進前10是可期待的。


推薦閱讀:

學習服務設計 ,請問倫敦藝術大學與格拉斯哥美術學院相比哪個更合適呢?
在英國留學,如果不愛喝酒的話,如何更好的融入local group?
倫敦時裝周與其他三大時裝周相比有何特點?

TAG:上海 | 紐約 | 城市規劃 | 倫敦GreaterLondon | 東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