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東斷絕石油供應,會對美國經濟有多大影響?


不請自來,
看這麼多無知沒幫助甚至完全錯誤的答案我也醉了。
美國這幾年處於石油復興是時光。
現在美國國內生產的石油已經超過了從國外進口的石油。今年,美國石油生產量是45年以來最多的。而且,美國的石油會堅持很多年。

隨著美國國內石油生產的提升,美國從國外的石油進口自然下降了很明顯

看看美國的進口石油來源圖標。大部分是來自西半球(加拿大,委內瑞拉等等)。這些都不是穆斯林國家。美國的進口石油只有16%是來自中東。

你其實應該反問自己,「沒有穆斯林的石油,中國能撐幾天?」
因為中國才是高度依靠穆斯林的石油。
看看中國的石油進口圖標就知道,絕大部分都是來自穆斯林國家


手握石油的海灣國家原本可以一手遮天,操控世界油價。但今時不同往日,在美國頁岩革命面前,這些海灣國家的好日子終於要到頭了。

國際油價的下跌,沙特人可能不得不花更多錢購買石油。

這聽起來有些奇怪。作為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國,財大氣粗的沙特長期為國民提供能源補貼。沙特人購買一升汽油只用花20美分,這一價格大概是美國的三分之一,中國的五分之一。

然而,因為國際油價的下跌,沙特政府開始面臨財政困難。沙特政府決定於2017年年末減少政府的能源補貼,使國內的能源價格與國際接軌。

  • 沙特邊界地區的一個加油站 / Reuters

在低油價面前,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其它成員也同樣面臨著赤字壓力。

沙烏地阿拉伯、阿爾及利亞、伊拉克和利比亞等國的財政赤字超過了GDP的10%,委內瑞拉更是背負著高達GDP40%的財政赤字——而國際警戒線是5%。

存在了半個多世紀的OPEC,如今再也無法回到那個能隻手遮天的黃金時代了。

被沙特掌握的油價

自從1908年英國人在伊朗發現石油之後,人們逐漸意識到中東地區在能源方面的重要性。中東地區石油儲量大,埋藏淺,開採成本低。帶著技術和資金的西方投資者紛紛趕來,開採沙漠中的黑金。

1960年,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等六個主要產油國在巴格達成立了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歐佩克)。

  • 2016年,在一次OPEC成員國的非正式會議上,OPEC的標誌被擺放在桌上 / Reuters

這一組織成立時,只是為了聯合起來從西方投資者那裡多分一杯羹。很快,他們就發現自己的力量不限於此。

到了上世紀70年代,OPEC成員國原油產量已經佔據了當時全球產量的半數左右,在石油這樣一個競爭相當不充分的市場中,他們擁有絕對的市場力量。

一次突發的戰爭讓OPEC第一次展現了自己的實力。

1973年10月6日,為了奪回六年前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和格蘭高地,埃及與敘利亞對以色列發起了突然襲擊。10月12日,美國開始對以色列提供軍事援助。

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激怒了阿拉伯國家。為了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施加壓力,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等OPEC組織的中東成員國對以色列的支持者們實施了石油禁運,同時聯合削減石油產量,並把原油價格提高了70%。

1974年3月,當禁運結束時,全球油價已經漲到了禁運前的四倍。這一次禁運影響的不僅僅是油價,它帶來的後遺症讓美國措手不及。

  • 1973年的石油危機期間,美國石油難求,甚至出現了「石油小偷」。圖為一對父子在車前立起了「石油小偷請注意,我們的槍已經上膛了」的標語 / Wikipedia

由於油價高漲,消費者開始青睞歐洲和日本耗能較少的車型,美國的汽車工業因此受到了打擊。

雪上加霜的是,石油除了被用來製作汽油,還被用來當作工業原料,並用作發電。在70年代,美國有10%以上的電以石油為燃料。所有這一切都加重了70年代西方的通貨膨脹和經濟停滯。

石油禁運還改變了西歐和日本的外交政策。相比美國,日本和西歐極端依賴中東的石油,也更易屈服於中東國家的壓力。

被列入禁運名單之後,英國與美國拉開了距離,拒絕讓美國使用英國的基地為以色列提供補給。而日本則發表聲明,要求以色列從所佔埃敘領土撤離,並表達了對巴勒斯坦自決的支持。

  • 1973年,因為害怕造紙工廠會因為石油危機而停產,無數日本人湧入超市搶購衛生紙 / KYODO

食髓知味的中東產油國發現,自己不僅能對外交對手施加壓力,還能利用自己的石油市場份額影響油價。通過減產、阻礙石油投資,以沙特為首的OPEC國家推高了世界市場的油價,獲取了正常市場競爭中難以取得的壟斷利潤。

中東產油國們則依靠油價上漲發了一筆橫財,石油長期佔據中東產油國出口收入的90%左右。

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原油出口國,沙烏地阿拉伯從中獲益最大:半數左右的GDP是石油帶來的。按2008年世界銀行的數據統計,單從石油出口一項中,沙特每年就能獲得3000億美元的利潤。

阿拉伯國有油企將石油財富源源不斷地輸血給政府,沙特龐大的王室也因此過上了奢靡的生活。坐擁石油財富,沙特皇室成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

  • 2017年5月,正準備與川普會面的沙特國王薩勒曼 / Reuters

據其皇室自己的數據,這一家族共擁有1.4萬億美元的財富,其中瓦爾德·本·塔拉勒王子個人財富凈值高達280億美元,位居福布斯富豪排行榜34位。

雖然沙特的普通民眾對於糟糕的政府有所不滿,但他們的怨恨很大程度上被錢所撫平:沙特政府發放的福利足以讓本國公民不工作的同時過上相對舒適的日子,而勞動力的缺口則可以由外籍勞工補充。

然而,在第一次石油危機的40年後,OPEC的好日子似乎走到了盡頭。

不靠譜的小兄弟們

2014年上半年,OPEC其它成員希望繼續聯合減產,以維持十年來的高油價。不過,沙特卻想用價格戰擊垮新進入市場的頁岩油企業。

在拒絕了減產的建議後,沙特開足馬力,擴大生產,使得全球石油供應過剩,最終導致2014年下半年石油價格的崩盤。

  • 巴西前任總統迪爾瑪·羅塞夫正在自己的彈劾辯論會上拿著一張2014年的石油價格趨勢表 / Reuters

從2014年下半旬開始,國際油價開始暴跌。2016年1月,世界原油價格達到了2003年以來的最低點,每桶價格只有22.48美元。這一價格只有2014年6月油價的四分之一,更是只有2008年油價的六分之一。

在此後的一年半時間,國際油價一直處於低迷狀態,長期維持在40-50美元的價格區間內。

過低的油價最終還是讓OPEC成員抱團取暖。2016年9月OPEC和俄羅斯等產油國達成了聯合減產的協定,而減產總目標也基本達成。

但這一次OPEC的減產卻對國際油價基本沒有什麼影響。2017年5月,OPEC宣布延長減產時間,國際油價不但沒有上漲,反而大跌數個百分點。

曾經顯赫一時,能讓西方強國服軟的OPEC已經無法繼續操縱國際油價了。

  • 2017年5月,OPEC主席兼沙特能源部長Khalid al-Falih在第172次OPEC會議前接受媒體採訪 / Reuters

OPEC組織面臨著經濟卡特爾共有的囚徒困境:原油生產是一個寡頭化的市場,少數的生產者的產量增減可以影響到市場價格。

理論上,如果所有OPEC成員在博弈中選擇「合作」戰略,協同降低產量的話,那麼全球油價勢必會因此而上漲,而所有參與合作的產油國都會因此而受益。

然而,對於每個產油國來說,無論在何種情況下,「背叛」策略都是最優策略。若是其它國家都選擇了「合作」,國際油價因此而提高,這時一個產油國選擇擴大產量,不會對國際油價產生巨大影響,但是會使其增加石油收入,擴大收益。若是其它產有國都選擇了「背叛」策略,不控制產量,即使自己選擇減產,國際油價也不會出現上漲,反而會喪失一部分石油收入。

面對著這樣的激勵結構,卡特爾成員的共謀需要強力有的監督和強制機制,一方面明確參與者是否遵守了減產的約定,另一方面對未能執行減產的成員採取懲罰性的措施,確保所有成員真正地減少自己的產量。

一份發表於期刊《國際組織》的研究發現,OPEC的產量協定對於成員國產量的影響很小:從1982到2010年的96%的時間裡,OPEC成員國的總產量都超過了這一組織所設置的目標。

2016年的減產協定也不例外:參與協定的21個產油國里,只有8個忠實地完成了減產協定。OPEC第二大產油國伊拉克只完成了減產目標的65%,而加彭、哈薩克和南蘇丹三國的產油量不降反升。

  • 伊拉克巴士拉西南部,一名工人正看著煉油廠 / Reuters

不過,OPEC總體的減產目標還是完成了,這都是因為沙特超量地削減了自己的石油產量。沙特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國,其行為對世界石油市場有著極大的影響。

沙特的能力鼓勵了其它成員國搭便車的行為。在80年代,面臨著世界性的石油過剩和油價的下行風險, 1982年,OPEC決定協調成員控制產量,以維持高油價。雖然其他成員並不遵守減產協定,沙特還是將自己的產能下降到了1980年的三分之一水平。

但沙特也並不總是靠得住,有時它更願意通過增加產量來佔領市場。對於產油成本高達30美元/桶的委內瑞拉來說,更高的油價是唯一的利益所在。每桶石油成本只有9美元的沙特有時卻願意在低價中用廉價石油佔領市場。

歷史上,沙烏地阿拉伯就曾多次以大量增產的方式搶佔市場份額。1986年,沙特大規模提高石油產量,用廉價石油淹沒了全球市場。最終,國際油價跌破了10美元一桶(1桶=42美加侖)。這讓石油為主要出口產品的蘇聯遭遇了經濟困難,最終間接導致了蘇聯的解體。

  • 80年代的美國加油站,當時普通汽油每加侖只要48.9美分 / Wall Street Journal

2014年沙特再次孤注一擲地增產,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國際油價早已不是OPEC的囊中之物,而失控下跌的油價也反噬了曾經靠石油發家致富的產油國們。

低迷的油價困擾著經濟結構單一,長期揮霍無度,花錢大手大腳的OPEC成員國。多數成員國無法在國際油價低於100美元/桶的情況下維持預算平衡,因此政府赤字開始膨脹。

經濟多元化程度較高的阿聯酋維持了3%的GDP增長率,但科威特、沙特的增長率只有2%不到,委內瑞拉更是出現了10%的負增長。

壓死沙特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同於上世紀70年代,傳統的產油國現在正面對著有所準備的對手,以及一個競爭更加充分的能源市場。

嘗到了石油危機的苦果,西方國家於70年代後期將能源安全問題提上了政策日程:他們無法放心地將自己的經濟命脈放在中東的石油王子手裡。

1974年,在美國國務卿基辛格的倡議下,西方工業國成立了國際能源署(IEA)。這一組織要求成員共同建立石油儲備,以應對石油供應的波動。按照這一組織2017年4月的數據,當前的石油儲備可以讓成員國9個月不用進口石油。

  • 2017年6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Joseph Stiglitz在IEA大會上發言 / Reuters

在用儲備以防不時之需的同時,西方國家努力開拓新的石油來源,以圖減輕對中東國家的依賴。曾經被忽視的阿拉斯加油田,北海油田和墨西哥灣的離岸油田得到了開發。雖然擁有更多成員國,OPEC組織的石油總產量卻從世界原油總產量的50%下降到了40%。

為了實現能源獨立,歐美國家還在努力促進能源消費的多元化。從78年至今,美國和歐盟頒布了多項法案,扶持國內能源產業發展,對石油的替代品,如乙醇、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進行補貼,減少對石油的過度依賴。

能源多元化政策起到了效果。在上個世紀70年代,石油還是西方各國發電的主要來源之一。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在那時的美國,15%左右的電來自燃燒石油,在法國和英國,這一比例更是高達30%以上。

如今,西方國家基本不再使用石油作為電力來源。而對核能以及可再生能源的依賴程度則在逐漸上升。如今,美國有15%的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20%的電力來自核能。在英國,來自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電分別佔20%,法國更是有70%以上的電都來自核電站。

  • 位於德國米爾海姆-克爾利希的核電站 / Reuters

頁岩油革命讓美國在能源獨立的路上邁出了最後一步。

頁岩油是從油頁岩中提取的石油,相較於傳統石油,其開採成本較高。70年代,面對石油價格的上漲,美國的頁岩油產業曾經迎來了一波春天。但隨著國際油價的下降,頁岩油產業在80年代進入衰退。

進入本世紀,隨著石油價格長期維持在100美元的高位,頁岩油產業又成為了一個誘人的選項,吸引了擁有資本和技術的公司進入:從2005年到2014年,美國每日的石油產量增加了300萬桶。

嗅到了危險的信號,傳統產油國開始對新的挑戰者做出反應。2014年,石油生產成本低廉的沙烏地阿拉伯不顧其他產油國的反對,快速擴張了自己的石油產能,想用廉價石油把美國的頁岩油生產者趕出市場。

沙特的價格戰確實讓沙特奪回了市場,但也對自身和其它產油國的財政和經濟利益造成了嚴重衝擊。而對頁岩油產業,價格戰的作用是雙重的:技術落後,成本較高的供應者被趕出了市場,剩下的供應者卻在低油價面前被逼著改進技術,降低成本。

從2013年到2016年短短的三年間,美國頁岩油的生產成本從80美元一桶下降到了40-60美元一桶。今年六月,美國日均產油量約900萬桶,其中大約540萬桶都是頁岩油。

更讓傳統產油國憂慮的是,美國頁岩油的成本還有下降的空間。2016年,在北達科他州的巴肯油田,頁岩油的開採成本實際上已經接近了伊朗的水平。但由於環保人士和原住民的抗議,原計劃的輸油管道項目在奧巴馬任內被推遲。沒有輸運管道,原油只能走鐵路,這種落後的運輸方式大大增加了石油的最終成本。

  • 2013年,美國加州蒙特利頁岩區,正在工作中的鑽油機 / Reuters

不過,比起環境問題,特朗普政府更加關心能源獨立和能源產業的發展。在上台之後,特朗普立馬簽署行政令,宣布對這一輸油管道建設項目的支持。今年6月,這一工程已經部分建成,並開始商業化運營。伴隨著輸油管道的建成,美國終將生產出成本媲美中東的石油。

2005年,美國進口的石油佔據了需求的65%。而現在,美國只需要進口22%的石油就能完全滿足自己的需求。美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三大的石油生產國,僅居於俄羅斯和沙特之後。

實現能源獨立對美國來說似乎是指日可待。據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EIA)估計,到2020年,美國能生產自己所消費石油的90%,從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的石油就能補上剩下的缺口。

這一機構還給出了一個更樂觀的估計:若是國際油價恢復高位,或是頁岩油生產技術發展加速,那麼美國將在2022年左右成為石油凈出口國。

在石油戰爭中,OPEC的生產者已經不是唯一重要的角色。他們既無法繼續壟斷市場,也沒有辦法再操縱油價,甚至對於成員的背叛也缺乏約束。

曾經叱吒風雲的OPEC,如今已經淪為徒有其名組織。眼看著海灣王子們的宮殿起,如今,恐怕要眼看著宮殿塌了。

本文首發於【浪潮工作室】(微信ID:WelleStudio163),歡迎搜索關注,帶你了解更多有關石油工業的新鮮知識!

http://weixin.qq.com/r/6zo1LZzEaMEXrdhO92-5 (二維碼自動識別)


據我所知,目前沒有任何一個伊斯蘭國家,一家伊斯蘭公司掌握自主探油採油煉油以及分銷的技術能力和海外網路。包括最獨立的伊朗最先進的土耳其。

也就是說,沒有中國人,美國人,英國人,荷蘭人,丹麥人,挪威人(僅舉主要石油產業設備供應國為例),穆斯林世界基本一桶油都產不出來。

石油行業基本是高端工業國的專屬,它不是煤炭,還有露天礦,鐵杴挖都行,石油,你拿阿拉伯大糞勺去舀嗎?


穆穆總是謎一樣的自信。

——————————————
沙特,伊朗,巴基的煉油廠都是土鱉在搞,不賣油人一撤,歇著吧,您嘞。

更何況,探油這種臟活阿美基本上都不怎麼做了,莫得中石油,你連油在哪都不知道!


原先聽地理老師說:世界上油氣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就是中美俄,當時驚呆了
----------------------------------
我能理解題主的邏輯,汶萊國家博物館裡是這麼解釋他們為什麼有油的,很簡單一句話:「因為我們是穆斯林」。因為世界是為安拉所建,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信徒便是可以理解的。那個博物館裡放了一張全世界穆斯林人群與石油資源的分布圖來證明這件事,那真是高度重合。然而,我覺得這其實是兩張工業不發達國家和「已開發」石油資源分布圖放在了一起


中東對於美國的意義當然不是只有石油這麼簡單。講個新寫的故事,也許就能理解中東對於西方國家的重要性了。
-----------------------

伊拉克 基爾庫克 1927年采明,隨後源源不斷 儲量最高(最早五人被燒死)

基爾庫克是伊拉克重要的城市,和摩蘇爾一樣,都位於伊拉克北部。因為擁有巨額的石油儲量而被譽為伊拉克石油之城。1927年被人們所發現。一群放羊的牧民望著黑色流動的液體非常好奇,於是他們便繼續追根溯源,尋找到了更多的黑色液體。不知是哪個人點燃了該液體還是因為地表溫度過高等其他原因,就在牧民還在望著液體好奇的時候,突然黑色液體如化身魔鬼一般燃燒起來,其中五人當場就被燒死了。驚慌的圍觀者倒地祈求安拉庇佑,這種黑色液體被人們驚慌的稱為「地獄之火」。幾十年後再來看,石油的確像地獄之火一般,帶給中東無限苦難。隨著報道的出現,人們開始知道了這種液體的價值和使用方法。到1929年,當地的石油探明藏量達22億噸。

伊拉克不僅是中東中心,也是石油戰爭的主戰場,最早把伊拉克推向戰爭邊緣的事件,還要追溯到19世紀的一次「私人聚會」。

1928年8月28日,阿奇那卡里城堡,三個歐洲商人齊聚一堂,共同商議討論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始於清晨,終於午夜。雖然與會者只有三人,但他們的影響力足以遍及當時地球的各個角落。亨利德特丁,荷蘭人,綽號「石油拿破崙」。在蘇門答臘島發現了石油的存在,利用荷蘭多年積累的航海經驗和自身強大的推銷能力,一躍成為資源界的大佬。後期的皇家殼牌就是他的產業;沃爾特克蒂格爾,美國人,標準石油公司的掌門人。這家公司是洛克菲勒的產品,也是埃克森石油的前身,在當時被人們稱為萬頭獸,因為它無所不能。雖然1911年美國法院判決洛克菲勒壟斷成立,要求強制拆分其公司,導致洛克菲勒公司被分為34個獨立個體;但後來事實表明,強制查處壟斷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不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律。標準石油就是被拆分的獨立個體之一;另外一個與會者,約翰卡德曼,英國人,盎格魯波斯石油的掌門人,也就是人們熟知的BP英國石油公司的前身。溫斯頓丘吉爾當時還只是一個年輕有為的海軍將領,他極力試圖說服英國政府購買該石油公司的股份。最終英國政府同意了他的「推銷」,盎格魯波斯石油也逐漸蛻變為英國石油公司。

會議舉辦在1928年,正是工業迅速發展,快交通時代來臨的年份;無論是工業大批量的生產還是大規模的運輸,石油燃料必不可缺。然而不完善的市場讓競爭看起來非常惡意,加之採購、運輸的不系統性,讓石油生意看起來並不那麼好做。所以在如此背景下,阿奇那卡里城堡聚會應運而生。三位大佬最終達成協議,雖然只有一項,但它的影響堪比核武器:share the world。卡特爾就此形成。七姐妹雛形初現:埃克森,殼牌,英國石油,美孚,德士古,海灣和雪佛龍。

伊朗 德黑蘭

七姐妹追尋石油的腳步足以遍及世界每一個角落。但不期而遇的戰爭讓原來的協定一下子變得看起來不再那麼牢靠。斐迪南大公的意外遇刺,塞爾維亞青年的挺身而出,巴爾幹火藥桶的瞬間點燃,讓石油大佬們坐立不安。因為地緣和歷史的多重原因,英法經常以兄弟形象出現在歷史教科書中,這次也不例外。一戰結束,英法兩國簽訂了賽克斯-皮克爾協定和聖雷莫協議,雖然兩份文件都是在對一戰後的秩序進行梳理和瓜分,但背後對於石油資源的覬覦卻不可小覷。

英法企圖瓜分中東的野心讓美國人暴怒。一場難以調和的糾紛似乎即將降臨。就在這時,卡勞茲古爾本基安出現。他是前面提到的亨利德特丁的哥哥;而更好的名片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經紀人。

雖然中東沒有大規模捲入到一戰,但戰爭的殘酷性還是令人膽寒。古爾本基安利用自己出彩的縱橫能力,成功嚇唬住了中東的領導人:「要是你不同意加入到石油全球化中就要挨打啊」「一戰過後二戰也不會遠啊」「美英法多強大啊,跟他們做生意,他們會保護你啊」等等。就這樣,中東領導人竟然就同意了,英法美等石油巨頭分別擁有了中東不同地段的油田,七姐妹達成協議,不再菜雞互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嘛。

古爾本基安貌似對人類的和平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人家畢竟是商人:每筆交易,我要5%的辛苦費。

就這樣,英國人佔領了阿巴丹油田,被當時的人譽為「皇冠上的明珠」,想想二戰時享有同等評價的東印度公司,就可以了解這個生意對英國發展有多重要了。當然,這麼可口的飯菜也不能白吃不是,作為回報,英國要付專利費和生意費給伊朗,但相比於石油帶來的收入,這些錢可是真正的九牛一毛。伊朗國王沙阿莫哈默德.禮薩巴列維對於這筆交易還是很滿意的,因為他的王位在英國人到來後,似乎更加穩固了。盎格魯波斯作為中東的國中國,不僅石油被西方控制,生活甚至已經完全英化。

富蘭克林羅斯福在生病後,生命的最後幾個月還去探訪了沙特國王,就是為了把石油生意「穩定下來」。1945年2月14日,羅斯福在結束了雅爾塔會議後,第一時間馬不停蹄的趕往了沙特,昆西號總統艦停靠在了蘇伊士運河,阿拉伯國王阿卜杜勒茲伊本.沙特帶著大臣們夾道歡迎羅斯福總統的到來。阿拉伯世界的大門敞開了:阿拉伯國家承諾提供石油,美國負責保證他們的國家安全和各位國王的大量黃金儲備。國王伊本沙特把石油權利賣給了美國,成立了沙特阿美石油公司,聯合了埃克森,雪佛龍,美孚和德士古;沙特阿美具有超高的自治權利,甚至都不受阿拉伯法律的約束,自己可以獨立生產,獨立出口石油,決定石油價格。

1946年,阿拉伯國產油規模化,兩萬美國技術人員被安置在了宰赫蘭,和美國的石油聯姻直到今天,都還在延續。

隨著伊斯蘭教的日益發展,對於西方的仇視和敵對情緒越來越大。伊朗什葉派的興起是其中典型的代表。由於英國石油公司多次拒絕伊朗石油工人要求加工資的提議,伊朗石油工人集體走上街頭,開始了大罷工。這對於英國來說是不可接受的。二戰後,石油不僅是英國發展的重要資源,更是英國重要的收入來源。如此的罷工對於國內發展影響巨大。但這個問題處理起來,似乎並不簡單。多年以來的變相統治,加上白盎格魯薩克遜人的天生優越感,讓當地的伊朗人受到了巨大歧視是,甚至淪為和黑人一樣的三等公民。所以罷工逐漸演化成為驅趕英美石油貿易的民族對戰。他們的領導者,莫哈默德摩薩台甚至提出石油國有化的口號。

這突破了美英的最後底線。

莫哈默德摩薩台被反對派指責為「激進主義者」,企圖在法律上限制他。但沒想到民族情緒的極度高漲,大眾的強烈支持使得摩薩台不退反進:不僅指責沒有生效,甚至總統迫於壓力,任命其為首相。

1951年5月1日,伊朗石油國有化通過表決,伊朗軍隊佔領了油田。英國被迫撤走了3000名技術人員,英國海軍封鎖了伊朗所有的海域,任何與伊朗進行的石油貿易都將遭到懲罰。

然而發展不能沒有石油,而發動戰爭顯然又不太實際。英國只得求助美國。

中央情報局出動,代號Ajax阿賈克斯。

幾十年後的解密文件將行動的真相公之於眾。這次行動的領導者正是富蘭克林羅斯福的侄子,科密特羅斯福,他大量收買當地高官和反對派,一場旨在推翻當地政府統治軍事政變由此展開。5000名反對者被殺,摩薩台被迫流亡海外。1953年8月24日,老國王巴列維回歸,英國工人重返伊朗。

俗話說的好,親兄弟,明算賬。幫忙恢復了石油貿易,美國人要求分一杯羹,這杯羹可真是不小,新的伊朗石油版圖佔比中,美國甚至大過了英國。

雖然摩薩台的計劃失敗了,但畢竟伊朗還是實行了一段時間的石油國有化,這讓諸多的宗教人士看到了希望。於是大小企圖收回石油控制權的反叛、抗議、遊行接連不斷。

自古以來,蘇伊士運河就像是埃及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隨著石油貿易的發展,蘇伊士運河成為運輸重要的口岸,埃及卻撈不到其中任何的好處。著急的埃及人想到了和摩薩台類似的手段:運河國有化。1956年7月26日,時任的埃及統治者納賽爾正式宣布了這一計劃。

石油不讓采,運河又不讓運,這徹底惹惱了英國人。幾天後,英法聯軍迅速出擊,對蘇伊士運河展開了猛攻;以色列也在其中幫了忙。

埃及人哪裡抵得住如此進攻,幾天就敗下陣來;英法甚至已經做好了如何瓜分蘇伊士運河流域的計劃圖,但美蘇同時出面,要求停止,原因很簡單,老子的船也得從這過啊。就這樣,納賽爾主義在中東地區的人看來,實際是勝利了的。納賽爾主義和阿拉伯民族主義極度盛行,因為他們第一次在對西方國家的對抗中,取得了某些程度上的勝利。

西方國家間因為不同利益的對抗,使得埃及人有了從中做文章的資本,時不時關閉下運河讓運輸費用急劇增加,油價大漲。這可樂壞了七姐妹,他們利用掙來的巨額資金,開發了新的航道:好望角;新式的運輸工具也上線了,這就是著名的超級油輪。

巴格達 和平花園

巴格達,伊拉克石油重鎮,阿拉伯語的意思是「和平花園」。連年的豐收讓這裡人們的生活看似富饒而充實;七姐妹賺的當然也是盆滿缽滿,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好。但人的慾望是無限的,追求更好的利益是所有商人的唯一選擇,更不要說資本家了。殼牌和BP以生產過剩為理由,要求中東石油國降低石油購買價九個百分點。伊拉克、伊朗和科威特等國都對這個協議非常不滿,但迫於壓力,只得唯馬首是瞻,唯諾領命。

每當矛盾出現的時候,所謂的強者也即將登上舞台。究竟是時代創造了人物,還是人物改變了時代的發展,似乎是永遠也說不清的事。面對著殼牌和BP的加價,1960年9月10日,在中東首次發現石油的三十年後,委內瑞拉人阿方索佩雷斯站了出來,他先去遊說了沙特塔里基,隨後又親自去伊拉克、伊朗、科威特等國宣揚西方國家的「種種醜惡行徑」。幾年的努力過後,換來了改旗易幟的新篇章,OPEC組織成立。在第一次OPEC全體大會上,代表們全體同意,以後的石油價格,我們自己定奪。和阿奇那卡里的城堡會議一樣,香煙美酒伴隨在代表們左右,看似兄弟齊心、同仇敵愾,實則波濤洶湧、暗流叢生;雖然座位上的中東領導們穿戴蒙頭紗巾,牆壁上掛的是安拉的畫像,但和三十年前,抽雪茄、傳燕尾服的三巨頭又有什麼區別呢?在石油和金錢面前,那才是真的人人平等,不分民族,沒有歧視;正如哈耶克所說:金錢是人類發明的最好的爭取自由的工具。

放任自流自然不可能是中東各個法老、哈里發們的下場,但這次西方國家的確有些大意。數不盡的石油收入使得他們根本沒有任何可能把OPEC這樣的小組織放到眼裡。美國人做的算是最狠了,也只不過是派個大使告訴海灣各國,不要加入這個組織啊,加入了老子不帶你玩了。

時間就這麼一點一點的溜走,OPEC成員國越來越多,影響力也變得越來越大。西方國家逐漸意識到阿拉伯世界的團結,可能帶來的巨大影響,正準備予以打擊之時,中東明星出現了。他的故事傳到了世界各地,老人小孩都可以輕易呼出他的名字,他就是薩達姆海珊。

薩達姆出生在伊拉克的提克里特省,從小並沒有非常好的生活,父母也是離婚再婚,他的名字在阿拉伯語里是「起來抗爭」的意思,回頭再看,真是令人唏噓。小薩達姆學習還算努力,但更讓人記住他的,是他的勇氣和無比激進的行為。1956年,還未滿20歲的薩達姆受其武裝民族主義者的舅舅的影響,毅然加入到了反親英的組織中;同年加入了阿拉伯復興社會黨。由於勇猛果敢,加上能力較強,不到幾年的時間,薩達姆就成為了該黨地區副總書記;三年後,薩達姆參加了國內的政變,甚至親自去刺殺總理卡桑;最終行動敗落,被判處死刑,被迫流亡到了敘利亞。成長的薩達姆逐漸意識到只有激進似乎是不足夠的,知識武器和內政外交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他來到文明古國埃及,開始了大學生涯。

正如他的名字一樣,薩達姆似乎就是為反抗而生。勵志學習的他又被美國人盯上了。由於伊拉克政府的劇烈變動,以及蘇維埃主義的大肆盛行,美國很害怕伊拉克被赤化,所以CIA企圖接觸伊拉克反對黨,試圖通過最拿手的扶持與推翻,來阻礙伊拉克共產主義的進程。有過刺殺國王前科的流亡犯薩達姆自然是最佳選擇。美國和薩達姆的聯合正式展開,

1963年2月8日,薩達姆率領其所在的伊拉克複興黨攻佔了巴格達,薩達姆也隨之成為了該組織絕對領袖;不過殘存勢力依舊強大,想讓人民瞬間改變支持對象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伊拉克老總統阿里夫率部破釜沉舟,展開了瘋狂反擊,薩達姆再次失勢,被迫鋃鐺入獄。在三年的苦刑過後,薩達姆,「起來抗爭的人」,竟然越獄成功;一年後,不敢大意的他徹底推翻了阿里夫勢力,伊拉克正式進入薩達姆時代。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1972年7月1日,薩達姆出人意料的宣布了伊拉克石油公司國有。這令美國人措手不及。薩達姆的果敢在這一刻顯露無疑:不像前幾次的伊朗、埃及國有化,薩達姆竟然將石油公司所有的董事、高層,以及相關的學者和經濟學家全部換成了伊拉克人,外國人半個都不剩。美國人徹底憤怒了,美伊長達數年的蜜月就此結束。

薩達姆當然知道美國人的憤怒,他選擇了投靠蘇聯。不僅與蘇聯做起了生意,甚至還引進了蘇聯專家,批准了蘇聯的駐軍請求;法國人也再次展現了自己的不可靠性,伊拉克用石油換得了法國大量的武器和軍事設施。

伊拉克爆發戰爭,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然而伊拉克與西方的矛盾似乎並不是當時的「主旋律」,阿拉伯和以色列的對抗成功搶佔了頭條。

1973年10月6日,在猶太贖罪日這天,堆積已久的不同形態之間的矛盾迎來了井噴式的大爆發,埃及、敘利亞、約旦向以色列邊境部署了軍隊;以色列沒有來得及反應就被攻破了防線。以色列可不是吃素的,憑藉著先進的技術和美國人提供的武器裝備,大舉進攻阿拉伯國家。由此第四次阿以衝突正是爆發。

阿拉伯人當然打不過以色列,戰爭沒有持續多久就分出了勝負。如果在以前,可能又會是「割地賠款忍辱負重」的老節奏,但如今似乎不大一樣了,因為阿拉伯人有了新武器,它叫做OPEC。當時OPEC已經佔據了40%左右的全球石油產量。為了報復美國和以色列的行為,OPEC決定瘋狂上漲石油價格;同時竟然宣布了對美國和荷蘭的禁運,對於石油重要的運輸口岸鹿特丹也宣布了禁運;幾番活動過後,OPEC大概能佔到儲量的70%。1973年的美國,大街上看到的不僅是快速發展的繁榮,更多的是人們排隊加油的景象,徹夜加油成了當年美國的關鍵詞。

阿拉伯人想要的絕不單單是金錢,多年的石油貿易讓中東地區發展迅速,以沙特、阿聯酋為首的產油國發展迅猛,當地人均GDP好似噴出的油井爆發增長。以漲價換取阿拉伯人對中東地區的絕對控制權,更是他們所希望達到的政治目的。

如此大規模、有組織的奮起抵抗,在七姐妹統治中東石油後的近現代,的確不很多見。這次,他們沒有選擇武裝鎮壓,七姐妹再次召開了聚會,這次的議題是尋找的新的地點。

北海和南美幸運中標。七姐妹開始全球採油之旅。

美國和伊朗的極好時代

巴列維王朝的存在就標誌了美伊關係的甜蜜,儘管屢次被美國人放鴿子,但美國人還是能提供巴列維安全,這對於他來說是最重要的。但宗教運動的日益盛行,驚醒了還在夢中的老國王。新什葉派的崛起讓伊朗國內再陷動蕩。美國不得以聯合伊朗國內衛隊,秘密成立薩瓦克軍,所有持不同觀點的人、新什葉派信徒等都遭到大規模鎮壓。

就在這次新興的宗教運動中,拉霍梅尼出現了。美國低估了領袖所可能釋放出的巨大力量,拉霍梅尼在幾次激烈的鬥爭後,推翻了巴列維王朝,改旗易幟,頒布了伊斯蘭憲法,從此伊朗走向了另一條道路。

美國人這才意識到伊朗巨變的影響,然而已經覆水難收。伊斯蘭革命的勝利讓西方國家失去的絕不僅僅是幾個油井那麼簡單,宗教勢力的強勢抬頭讓西方繼續統治中東變得越來越難;極端的宗教勢力甚至將英美視為「聖戰對象」。美國不得以選擇了驅虎吞狼之計:扶持伊朗的死對頭,伊拉克。

伊朗是什葉派的領軍者,而伊拉克統治者則推行遜尼派;雖然都屬於伊斯蘭信仰者,但其中的對立形式是非常尖銳的。當然,西方國家能提供的優厚待遇也不是薩達姆所能拒絕的;利用這個機會,緩和和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的關係,也是很好的選擇。1980年,薩達姆大舉入侵毛拉伊朗。推進速度非常快,戰爭形勢似乎非常順利。沙特、科威特等遜尼派國家也擔心什葉派的興起,所以暗中支持伊拉克。但伊朗革命衛隊一直堅守,戰爭逐漸進入膠著態勢。

米爾斯海默曾經說過,戰爭哪裡是耗費子彈和大炮,戰爭打的就是金子啊。如此對抗的態勢讓伊朗和伊拉克都吃不消,所以拖延了一段時間,戰事就結束了。中東地區似乎恢復到了新的和平階段。

看到兩伊之間的互掐讓很多中東國家明白,西方國家永遠不會是自己真正的保護神,要想不挨打,還要多掙錢。科威特選擇了生產過剩模式:單方面提高產量20%,拒絕聽從任何組織的勸誡意見。

石油價格應聲下跌。

這對於西方國家的影響當然顯而易見,但更受不了的是伊拉克:國際油價每下跌億美元,薩達姆的伊拉克就要損失十億美元之多;加上當年打伊朗時,美國承諾的大額「補助」都是以國債形式下發到伊拉克的,所以薩達姆並沒有收穫到真金白銀。這讓這位「起來反抗的人」坐立不安。1991年1月17日,薩達姆單獨召見了美國大使愛普里爾格拉斯皮,商討這整個一系列的事情。薩達姆又開出了自己的新籌碼:我打科威特,讓油價回升;你支付給我和打伊朗一樣的報酬,這樣你我雙贏,豈不美哉?

美國大使表示,這是你們兩國之間的事兒,我們絕不插手。

薩達姆以為美國的態度是默許。然而他錯了。

已經瘋狂的薩達姆大舉入侵科威特,炸毀了大量的油井設施,當然燃起的大火,竟然要九個月才能撲滅。美國人目睹此狀後立刻出動軍隊,協助科威特反擊伊拉克。

要知道,科威特可是布希家族的後院;老中小布希都是靠科威特石油起家的,薩帕塔油田正是布希家族的印鈔機啊。1938年科威特發現石油以後,布希家族第一時間就入了手。這真是筆精明到不行的決策,因為隨著開採的繼續深入,科威特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產油國。

薩達姆的如意算盤又沒打好,這次他再次輸給了一個叫美國的對手。

和西方國家合作永遠都有巨大盈利的可能,只要你給了他們想要的東西;如果一旦你不在乖乖聽話,那挨打只會是個時間問題。在中東,美軍有35個可以直接發起進攻的軍事基地(東部11個,中部15個,西部9個);副總統切尼曾是哈里伯頓的前任總裁;強人女國務卿賴斯也是雪佛龍的前CEO;美國能源政策發展集團的所有文件指令,國家都沒有權利查詢,最高聯邦法院幾次的試圖調查都因總統的干預而終止,從杜魯門到布希,從民主黨到共和黨。911成了美國發起新一輪石油風暴的最好理由,亞伯拉罕率領的軍隊第一要務是保證中東油井的安全。

薩達姆輕易地就被打倒了,起來反抗的人轟然倒塌,巴格達市中心他的雕像也被象徵著民主自由的星月雕塑所替換。下個「反抗者」什麼時候出現,沒人知道;但七姐妹、八兄弟、九哥們的故事一定還會繼續延續,直到永遠。


嘲諷穆斯林的,不知道人家早已經做好了準備嗎?下一個時代,穆斯林的子宮就是新的油田,穆斯林的子民就是新的石油。並且生生世世不絕息。穆斯林已經憑自己的精子卵子拿到通往下個世代牌桌的入場卷。
安拉胡阿克巴!


穆斯林不給石油,穆斯林就再也不用給石油了。


不黑,隨便說幾句……


首先,沙特的原油是可以再支撐二十年到三十年的。
在未來的二十年,三十年,左右油價的還是要看穆斯林和各個列強的關係。


其次,不要覺得穆斯林的石油很重要。
我國現在還在堅持開採煉化的石化,基本就是華北這幾個和東北的一個。
五個大流氓手裡都有石油,只不過誰都不動。


美國目前頁岩油氣開採技術成熟,加上外採的石油,自給自足是沒問題的
穆斯林的石油用完了,自己的油田也夠用。

目前我們國內頁岩油氣的提煉加工設備基本不需要轉換,但是技術不如美帝,想形成產量規模,還需要時間。不過我對此表示樂觀,我們的技術儲備和人才儲備夠,現在需要的是時間和一點點運氣。

從能源角度來說。
我們只是喜歡存著自己的優先用別家的東西。漢人都會過日子。

所以你別操心了,美帝的石油足夠,他想出口,分分鐘碾壓穆斯林石油體系


------------------------------------------

最後提醒你,問主你居心不良,
那我也只能居心不良的回答你
要找沙特爹趁現在走,去了你還能過幾年距離聖地近一點的日子。


產出比重,和政治權重,不是一回事。


不吃你家的拉麵,我們不會餓死。
但是你賣不出拉麵,你會餓死。
因為你除了拉麵什麼都不會……
你敢把拉麵買到180一碗還到處找流氓騷擾別人店鋪,你會被打死。

別覺得有錢,就有和五大流氓的叫板的本錢。
你不賣你試試?


大家這麼讓著你,還不是因為你的沙漠裡面有油田?
你不賣油,你不出油
你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同樣,你以為定價權真的在你們手裡嗎?
今年拿著石油叫囂,150美金的時候,是誰一個反殺打到現在40美金這個檔位的?


當年有個人想自己決定油想賣給誰,多錢賣給誰,然後被美軍從地洞里挖出來弔死了。
你猜是誰?


題主看來是故意的吧。trump在這次美國大選中縱橫捭闔這麼長時間,再不了解也該了解這個人了吧,題主還有這種思想,拿他的言論當研究問題,實在有些可怕。

簡單的看下第一段話:

1.最近美國大選有個叫什麼trump的人?!!

想評論一個大選候選人的言論,起碼要了解最基本的這次大選情況吧,可是題主這種表述想來也是根本不了解。首先不是「最近」是「一直」,trump從這次大選開始到現在一直是選舉中的「黑馬」加「新星」,他的類似言論從選舉開始前就有,事實上trump從1978年以來,已經參加4次美國大選了,而前三次都以各種理由中途推選,為此他不是「最近」才出來的,題主還要多學習一個。

2.估計是收了猶太人的錢?!!

trump的競選核心是:我很有錢,我不必給利益集團背書,我可以更好的「為人民服務」,成為「上帝所創造的總統。」正值美國大選關鍵時期,一個有眾多選民支持的候選人總是會遭到各方對手的嚴密監視,所以在這個時期,對於各位候選人都是如履薄冰,戰戰兢兢的下每一步棋,你收錢給別人背書,立馬新聞就可以放出來,何況還是一個以獨立施政不被利益集團擺布為競選核心的候選人,推測也不要這麼推。

再說了,trump本來就是美國最著名的地產商之一,trump集團據《福布斯》估計至少有40億美元以上,而trump自己宣稱就有90億。2008年的時候中國恆大集團結盟國際地產巨頭特朗普(Trump)集團這種事情就可見實力並非一般。就算是收錢,猶太人讓trump背書,背成這樣也是奇葩,可能嗎?

3.還是簡單了解下trum的手段吧,你就知道他為什麼說這些話!!

簡單來說trump這次的競選方式就是頻放厥詞,賺足噱頭,不過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就如2000年他那次推選的理由就是「做為候選人要同民眾握手,研究表明,和人握手有可能感冒。」所以說出這些話來,感到很奇怪嗎?事實上往深處一點看,美國大選的政治化,僵死化,已經讓選民有些乏味了,對於trump來說,他曾經是一個主持人,懂的語言的吸引性和駕馭性,他放出各類極端的看似有些荒唐的言論,實質上籠絡了各種意識形態,每一次言論的背後都吸引了一波有相同想法的人,並且為此還控制了媒體的新聞輸出,大選中出現了這樣一個奇葩,媒體還不爭相報道?trump為此在美國民眾中塑造一個良好的個人魅力,在各方勢力中如魚得水,看他的政治光譜也知道川普吸引的共和黨選民,在最保守的茶黨,傳統的建制派共和黨,以及偏共和黨的獨立選民中,都佔有差不多的比例,明顯的通吃,知道厲害了嗎?你以為他在胡說八道,或者就是收了點錢那麼簡單?

4.所以你覺得這個問題好?

幾天沒上知乎,上來就是這些問題,明確的說trump每句話都可以拿來當個大新聞,他的很多話具有新聞性,效果性,他所針對的是很多選民的心理,而不是腦子,也就是不要把他的很多話拿去研究×3,你喜歡就好,這就是個人魅力。

再說了政治家在這些方面也是外行,你為什麼不願意去看科研機構的報告而去看政治家的說法呢?
看來你還是不擅長搜索。

以上一點淺見!剛看到 @David Rand先生已經給了一個關於石油的圖表分析了。


不出意外的話美帝能撐到天荒地老。。。
鷹醬從本質講不是個缺油的國家,頁岩油會玩了之後更是如此


不買綠教徒的石油,綠教徒能撐幾天?


如果穆斯林不給美國石油,估計先完蛋的是他們。
天朝也有過類似事件呀。我初中時候維族人的墳墓底下有天然氣,貌似很多。涉及到遷墳吧,可是又和信仰有關。當時鬧的蠻厲害的,不過最後還是我朝勝利,【所以總感覺那時候暴動也有這個原因】人民用上了天然氣,過上了用天然氣供暖,洗澡做飯的幸福生活


想其實也是,穆斯林的智商也就能問出這種問題了。
首先呢,介紹兩個基本事實:
1、全世界的石油是用不完的,最近幾十年世界各地的新增儲量遠遠大於消費量。
2、中東的油田普遍處於衰竭期,以沙特為例,最大的一塊Ghawar油田在1950年投產,到目前位置已經滿負荷運轉65年,
十年前就進入枯竭期間,各種往油田裡注水注二氧化碳的措施都用上了,再也不是幾十年前那種隨便挖一鏟子就能出油的富礦。
當然,從產量來說,看不出衰退,可是它的開採成本已經飆升。只要過了可經濟開採期,就算能挖出來原油,也賺不到鈔票。
另外再插一句,沙特的富礦只有一塊,這麼多年除了另外幾個小油田,再也沒有第二塊富礦被發現。
=================
美國人是如何看待石油的呢?
美國的石油儲量只佔全世界的2%,沙特是號稱佔了全世界石油儲量的20%,至於真的有多少誰也不知道,他們也不會公布。
但是這兩個國家的石油產量卻是基本一樣的。
從最善意的角度來說,沙特的儲量應該是跟美國人一樣的,也就是全世界的2%。
從最惡意的角度來說,沙特是應該有20%的儲量,不過這儲量應該跟中國的煤炭儲量一樣,沒有任何意義。
美國人這麼瘋狂的挖自家的原油,目的很明確,就是在下一次技術革命爆發之前,把油挖出來再賺一筆。
技術儲備已經有了,就是各種風電核電太陽能,以及像特斯拉汽車和CRH-380這樣的不用石油的科幻產品。
而作為寨廠的中國,完全就是美國的跟屁蟲,美國人做一個風力發電機,中國人就做十個一模一樣的,美國人生產一塊太陽能電板,中國人就做100片。
畢竟,科技才是主導這個星球的核心權力。
==================
因此,題主心中的真正疑問應該是這樣的,
也就是如果美國人和中國人都不再購買中東的石油,中東驢酵該怎麼辦?
就未來的趨勢來看,即便石油作為能源被清潔能源徹底替代,石油仍然能作為基本的化工原料,不過那時候石油就不是現在這樣的35美元一桶。
可能只有10-15美元一桶。而這個價格基本不能讓中東再挖出來石油。


想啥呢,世界上最大的幾個石油產地之一就在美國...說是當初美國看到了石油將要枯竭的前景,於是就擱置本土石油資源開發,全靠外貿,這樣才造成了今天國際上的石油市場局面。當然,現在時代大變,舊時對化石資源的某些過度的估計所造成的觀念已經不適用,自然因時制宜。不過一個大國近世政策的影響還是有點餘音的——這樣對美國也沒壞處——這樣造就的幾個「石油大國」的稱號也就這樣保存到了今天,但其實美國也早已成為了石油出口國。
以上大約是我知道的有一定可信度的事實,但對於如今石油市場在國際尺度上的機制,我自己估計也難準確把握,就不獻醜了。
石油這玩意吧,是地方大都會有。本來中東地區也根本不可能實現完全或亞完全的壟斷機制,況且穆斯林手裡真正可以控制的政治和經濟力量也有限,最後美國石油進口量估計少不了多少,但被穆斯林蠱惑對美國實行石油封鎖(應該不會有多少,能有一個算多,本來就是穩賠不賺的生意)的國家受到的國際歧視..好吧我收回我的括弧,大概是半個算多了。
美國或難成最大贏家(蜜汁特朗普╮(╯▽╰)╭)但是手裡多握了一個打中東石油產區的借口總不會差。黃金也許有國家會嫌多,石油肯定不會。

---------------------------------------以下為不友善內容---------------------------------------
最後對題主說幾句話。
說實話,題主的素質、文化、以及說話的語氣,如果非要比喻的話,實在是不能再像貼吧上的民科了。知乎社區的定位是精英之間的互助,再不濟也要營造一個和諧互助的平台,而不是一個詭辯撕逼的市場。知乎人追求的是泛精英階層的互助精神與對知識的忠誠渴望,而非anti-everything。自問自答,那是微信;不問來答,那是微博。知乎是有人問,有人答,問的人尊重別人的答案以及答案中的人生經驗,答的人樂於向世界分享自己的知識經驗和見解。但是像題主這樣問出一個問題然後對任何不同於自己立場的人進行群嘲的,歡迎你的地方大約我是沒有聽過的。我也實在不是謙虛,您還是另請高明吧。
知乎不適合你,你不適合知乎。
---
最後黑一下題主的問題詳情。
本來好好的一個人,怎麼送到醫院就沒了呢?


如果沒有中東的石油,中東人肯定撐不過美國。美國是石油生產價值,發展經濟。中東人是靠出售吃飯的。美國沒有石油,最多經濟停滯,工業倒退。但美國是最大的農業國。中東人沒有石油,就換不來美元,那就只能去吃沙子了。看看薩達姆的石油換食品,是伊拉克人要餓死了,聯合國看他們可憐,才允許其換點吃的。否則全世界都不拿伊拉克的油,就只能留著伊拉克人自已喝了。

題主不要以為中東人收了油錢,石油就是中東人的。石油是大自然的產品,幾百萬年前就有了。阿拉伯人的存在與石油的產生毫無關聯,卻白徒徒地增加石油的成本。原本石油只有開採成本,現在還要養活這群中東穆斯林。如果沒有穆斯林,石油更便宜。

現代文明確立的國際規範,才保證了穆斯林的產油地所有權,穆斯林才能從石油中抽取回扣。如果回到叢林法則,中東的石油怎麼也輪不到穆斯林去搶到。別自已都被做成生物柴油。


幾乎不會有任何長期影響,短期影響不明。

1. 美國只要願意,可以做到石油自給,甚至成為石油輸出國。

2.地球的石油輸出國可不止中東幾個穆斯林國家,即使美國人不用自己的油,也有其他的供應商。

3.即使其他的供應商都聯合起來不對美國供應石油,同時美國恰好不想自己開發頁岩油,那麼沙特王室就等著被抓去紐約時代廣場示眾吧。十一個核動力航母打擊群,沙特能撐多久?在以後的歷史中,沙特王室會成為最黑暗的專制獨裁者出現在史書中。從契丹到愛爾蘭,沙特的惡名將會無人不曉。而攻破中東這一人類文明最後的封建堡壘,將會讓美國重新成為燈塔。然後民主的阿拉伯共和國、阿拉伯聯邦共和國、科威特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卡達人民民主共和國會尊重自由貿易這一條現在文明的普世價值,老老實實地賣油。

嗯,短期內道指會大跌,持有美國的同學們注意了。


看了這麼多答案居然沒有一個提到國家原油儲備庫的。
美國有《能源政策與儲備法》,規定了國家可以最多儲備10億桶原油。10億桶什麼概念?中東國家石油總日產量我不太清楚具體數字,但是量級也就是幾千萬桶/日,10億桶相當於所有中東國家半個月的產量。樓上最高票的答案列出了美國對海灣國家的石油需求比例,才不足15%。就算全世界都不賣美國石油,10億桶也可以支持美國全國工業170天之久(最高數據,戰時狀態這個儲量會很高,一般情況的儲量在110-140天)。
你看看全世界都不賣美帝油它都能挺最少仨月,你再想一下現在本來就大興頁岩氣開採,再聯想一下美帝二戰時候的戰時動員能力。。。

美帝根本不缺油好嘛!


失業的巴基斯坦石油工人建立革命政權。

中東國家真的很有意思,石油勘探、採油設備、石油煉化等等技術和設備都在外國手上,甚至連勞工都是從巴基斯坦等東南亞過去的廉價勞動力。石油還能算他們手上的武器嗎?

小布希在任時,伊朗叫囂封鎖波斯灣,米國人二話沒說斷了伊朗的汽油進口。結果,嘿嘿嘿。。。。


先不說美國自己也是個產油大國。就算美國自己國內因為各種原因不產油好了。

真要出現類似「還能撐幾天」這樣的問題,那美國絕對有能力和魄力在撐不住之前掃平讓它面臨「還能撐幾天」這個問題的穆斯林國家,重新打通油路。

你還別說什麼穆斯林的反抗。中東國家在正面戰場不堪一擊,恐怖襲擊也應付不了敵方的背水一戰。


並不是沒了穆斯林的石油,美帝能撐幾天,而是穆斯林現在的存在全仰仗於石油,如果沒了石油,中東的穆斯林壓根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應該換個問題,作為恐怖主義的金庫,如果沒了石油作為文化輸出的基石,穆斯林還能撐幾天?


推薦閱讀:

中東地區的國家對於石油不可長久維持有哪些應對之策?
油價一直降,為何沙特堅持不減產?
2017 年沙特發生的政治變化前因後果是什麼?
中國平安已經漲到十年前的歷史高點了,中國石油一年之內會不會漲到48元的歷史高點?
中國石油華東設計院怎麼樣?

TAG:美國 | 中東 | 石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