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凌晨時分做出的決定總是非常糟糕?

比在某網校購買某項課程,猶豫了很久,終於在某個凌晨一鼓作氣地把學費交掉了,第二天醒來就覺得自己太衝動;比如和朋友鬧矛盾吵架,凌晨的時候氣不過,把他微博取關,到了白天又覺得自己作...現在已經警惕了,任何在凌晨的時候想做的事情,都移到第二天早晨去做。但為什麼凌晨的時候容易做出糟糕的決定?

本題已加入圓桌 ? 睡個好覺吧 ,更多「睡眠」「失眠」相關的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凌晨時分還在做決定意味著缺乏睡眠了。這時做出的決定可能會更傾向於追求回報(學課程帶來的好處),並忽視風險(交了錢但是又沒好好學習,或者網課其實很糟糕)。

糟糕決定的一個特徵是人們更加「貪心」:比起避免損失,更想要獲得好處;對可能得到的利益的估計增加的同時,對可能承受的損失的估計降低。

那麼我們在失眠、睡眠不足、熬夜的時候,是否表現出這樣比平時更強的風險偏好呢?

Venkatraman 等人採用一個有趣的實驗設計對這一假說進行了測試。

實驗室設計。如圖,從A所表示的彙報概率進行改進,被試可選擇 1. 增加最高回報的數值(Gmax);2. 降低最低回報的損失(Lmin);3. 將中性彙報改為正向回報,以提高獲勝概率(Pmax)。

作者發現,睡眠剝奪時被試的風險偏好增加了:在提高最高回報與提高獲勝概率中更多選擇Gmax,在提高獲勝概率與降低損失中更多選擇Pmax。

文章的另一部分主要工作是在被試做遊戲的同時進行功能核磁成像,發現睡眠剝奪後被試進行決策時腹內側前額皮質的活動增加,而前島的活動減弱了;在獲得獎勵(看到賭博結果)時,對正向獎勵的反應在腹內側前額皮質以及腹側紋狀體都增加了,而對失敗結果的反應在前島減弱了。這些與失眠相關的差異與被試在睡眠剝奪後對可能以及實際獲得的獎勵更為敏感,並對可能和實際遭受的損失更為「麻木」相符合。

Caveats: 這裡的睡眠剝奪是24小時(一晚不睡),與凌晨相比睡眠缺失的時間更長。儘管有理由懷疑機制類似,凌晨時段本身也可能有更多因素影響決策過程,例如激素水平會顯著不同。

來源:
Venkatraman, Vinod, et al. "Sleep deprivation biases the neur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economic preferences."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1.10 (2011): 3712-3718.


謝斐神邀~ @夏斐
雖然這個問題被貼上了心理學的標籤,但是看了一圈回答好像沒幾個用心理學來解釋的,我來拋個磚好了。

人格心理學裡有一個理論叫做自我調節(self-regulation),意思是個體對其思維和情緒、衝動或慾望以及行為表現的調節。而自我調節需要使用自我調節力量(self-regulatory strength)(怎麼聽起來這麼中二),簡而言之就是個體控制和調節自己的能力。心理學家認為,自我調節力量和人的體力類似,是一種有限的資源,隨著使用會逐漸消耗。也就是說,人在自我調節的時候需要消耗自我調節力量,調節得越多消耗得越多。

自我調節力量的觀點曾經被科學研究證實:有研究者找了一群飢餓的被試,把他們分成兩組,然後拿出胡蘿蔔條和巧克力糖放在被試面前,一組被試只准吃胡蘿蔔條不準吃糖,因此他們需要自我調節(控制自己想吃糖的慾望,安撫自己吃不到糖而苦悶的內心);而另一組被試可以隨便吃,因此他們不需要自我調節。隨後研究者讓這些被試進行一些無關的需要堅持的任務(同樣需要自我調節),結果發現,之前進行過自我調節的被試,因為消耗了自我調節力量,會更難控制住自己想退出的意願,更早地退出任務。這個實驗的結果說明了自我調節力量是一種可以消耗的有限資源。

回到題主的問題,為什麼凌晨時分人容易做出糟糕的決定?因為在白天,身處社會中的我們不斷地進行著自我調節,消耗著自我調節力量。經過一整天到了半夜,人的自我調節力量已經被消耗了很多,自我調節的能力大大降低了。一旦我們無法自我調節,無力控制自己的行為和反應,便會表現得與平時相比更為不理智和衝動。有研究發現,自我調節能力低的人會表現得不被社會接受(如自戀)、不再關心自己是否能得到社會支持(比如和親朋好友撕逼)、更少地幫助他人,並在與配偶的衝突中做出更多的破壞性行為(比如和對象吵架分手)……簡而言之,就是會做出不理智的、衝動的、糟糕的決定,題主問題里的吵架拉黑、衝動剁手也是一種表現。

當然,自我調節力量和體力一樣也是可以恢復的。具體的恢復方法包括休息和睡眠、經歷積極事件或者體驗積極情緒(比如看喜劇),還有研究發現個體的動機以及一些相關因素可能也與自我調節力量的消耗和恢復有關。所以當你睡了一覺起床之後,自我調節力量恢復了,就會懊悔自己昨晚做的蠢事……

最後說一句題外話,一個人自我調節力量的總量雖然是有限的,但是可以通過鍛煉來提高總量(至於有沒有上限我不是很確定,歡迎評論區補充討論),這和通過健身增強肌肉力量是一樣的原理:自我調節力量總量的增加也要依靠有規律的鍛煉。有實驗發現,經過有規律的自我調節鍛煉者(用其非利手進行各種任務)在之後需要自我調節力量的任務時,表現得要比沒有經過鍛煉的人好。鍛煉自我調節能力的方法,簡單來說就是一句話: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

所以題主不要方,正所謂月黑風高剁手夜,到了半夜自我調節能力下降,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是很正常的。如果想要避免的話,可以嘗試通過鍛煉增強自己的自我調節力量。實在不行,就別在凌晨做決定了~

(感謝喻豐師兄的人格心理學課件&>&<)

Reference:
Baumeister, R. F., Vohs, K. D. (2003). Self-regulation and the executive function of the self. Handbook of self and identity, 1, 197-217.
Gailliot, M. T., Plant, E. A., Butz, D. A., Baumeister, R. F. (2007). Increasing self-regulatory strength can reduce the depleting effect of suppressing stereotype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3(2), 281-294.
Muraven, M., Tice, D. M., Baumeister, R. F. (1998). Self-control as a limited resource: Regulatory depletion patter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4(3), 774.
Schmeichel, B. J., Baumeister, R. F. (2004). Self-regulatory strength.
Tice, D. M., Baumeister, R. F., Shmueli, D., Muraven, M. (2007). Restoring the self: Positive affect helps improve self-regulation following ego deple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3(3), 379-384.
Vohs, K. D., Ciarocco, N. J. (2004). Interpersonal functioning requires self-regulation.


看了一圈,各種理論論證凌晨人類的問題,可是……


如果一件事情,把一個人逼到徹夜不眠也無法做出抉擇,那這件事本身必然就是進退維艱的,通常這時候做出的決定都是在兩害相權取其輕者,這件事恐怕本身就沒有一個叫皆大歡喜的選項。

人們總是把等下到底是吃西紅柿雞蛋蓋澆飯還是牛肉粉絲湯的問題留給白天,把到時候究竟是先救我媽還是先救我老婆這樣的千古難題留給黑夜,然後推理出夜晚總是做錯誤的決定……

這真的科學?

所以不是凌晨的你出了問題,也不是凌晨的問題,而是這件你深思熟慮到深夜才肯做決定的事情本來就難辦。

所以這樣的事情,即使是大清早做出的決定,你就能保證自己日後不在深夜痛哭了?


人是不能閑的,一閑就會感情泛濫,變成傻逼。


凌晨,這個時間點很微妙,除了熬夜打遊戲、看小說、吃夜宵、喝夜啤酒等嗨到凌晨的人,一件事若能把人逼到徹夜難眠,必須立刻決定,那一定是件大事。

事兒越大,期望越高,越容易孤注一擲,越期待把它辦得妥妥噹噹,如此高的期望和壓力,不是那些在清醒時分做決定的人可以理解的。

你覺得你的決定很糟糕,很大因素是,你的期望過高。

如果不帶過多的情緒,你會發現,
那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給一個提示吧。

如果這個決定,讓你有種:「不管了,我豁出去了」,或者讓你反覆權衡利弊,試圖說服你自己,一定一定不要做,會後悔。


當然,如果有人在凌晨告訴你一個決定,請一定一定要在早上問TA,「是這樣的么?你想清楚了么?」


在你睡醒的時候,其實潛意識模版,已經幫你思考了一遍。

————
潛意識等於整顆大腦,竄進你意識前廳的那部分潛意識,就變成了主觀意識。

實際上,這件事情,主要與你的生物鐘、腦細胞活躍程度有關,加上睡眠時潛意識的重整運算。

造就了這麼個趣味性現象。

「睏倦的時候沒能做出正確決定,而睡醒的時候,推翻了那個錯誤。」

———
結合心理學,人睏倦的時候,很容易做出暴躁極端的決斷,屬於一種逆反心理、但求痛快。平時理性的謙讓已經做不到了,管那塊的大腦組織困了,約束不了你了。

夜晚睏倦的時候吵架,是不是比平常更難抑制怒氣,有時候僅是件小事就吵的不可開交。

睏倦的大腦,已算不上很精密的儀器了。製冷系統失靈~

同時,負面情緒是可以累積,牽扯到晚上的思維,以至於做出武斷。


人很奇妙,大道貌似無形,其實是很多原理糾纏在一起,支撐了這些理論與現象。每個看似荒唐的理論,都有偶然性事件可以驗證。

還有,純手打未查資料,若有異議,可以理性聊聊。


你以為明天又是新一天,你能揮揮手就和過去告別。


可是一覺醒來,你還是得繼續面對這個糟糕的世界。


不然雙十一 雙十二為啥安排凌晨搶購呢。


因為大晚上閑的慌容易瞎矯情。


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為自己碌碌無為的一天而悔恨,發誓從明天起一定要發奮努力;第二天冬天早上賴床死活不想出被窩的時候,才發現以自己渣一般的自制力和主觀能動性,有再好的想法也是扯淡~


一個「比如」都能「一本正經」說一個「正確」的答案,這樣真的大丈夫?
高票答案說前額葉的,說決策的,說人格的,有哪位能說得出【做決定的好壞】怎麼測量嗎?


我做人原則裡面有兩條。

一是從不在凌晨答應任何事情。

二是忘記凌晨答應的任何事情。

保持理性,早睡早起。


。之所以會在事後感到自己做事情衝動,原因就是在做事情時自制力(self-control)下降。有兩個關於自制力的理論,結合題主的問題,我這裡只說其中的能源消耗理論。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認為,我們每一個個體就是一個大的能量體,體內每天的能量是有限的。在白天的時候,我們要抑制本我的衝動,進而需要很多的認知資源進行控制,從而消耗了大量的能量。而且,在做其他的事情時,能量也會有不同程度的損失。
所以,到了晚上的時候,我們的能量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也就是說,我們的自制力會變得很差,進而會做出一些衝動的行為。
解決的方法也有很多,大家不必過於擔心。
首先,好好睡一覺,避免在晚上做一些重要的決定。充足的睡眠,能夠補充我們消耗殆盡的能。
其次,多鍛煉。研究發現,經常鍛煉的人,比那些很少鍛煉的人有著更強的自制力。
最後,尋求專業幫助。如,可以通過訓練自己的工作記憶能力,進而能夠提高自制力。為什麼呢?因為工作記憶能力和自制力有著共同的腦區——前額葉,所以,通過訓練其中一方,從而鍛煉了前額葉的功能,對另一方大有裨益。


現在是午夜00:21。

關了燈,一個人躺在床上,想著自己以前做的一些事情,想著之後要面臨的一些生活上的問題。

莫名其妙的,一陣孤獨感襲來。

睡不著,我想找點能夠讓自己充實的事情,於是我想了想,要不打會遊戲吧,突然想起我手機上貌似並沒有遊戲(我平時不怎麼愛玩遊戲,所以也是情有可原)。

要不看會書吧 ,算了手頭也沒什麼特別想看的書。那就刷會兒朋友圈,微博什麼的。開了兩分鐘,又覺得沒意思,那就關了吧。

來到了知乎,看到了這個問題。我想我現在的狀態算是感同身受吧。

夜晚總是讓人顯得孤獨,想抓住點什麼,讓自己不是那麼孤獨。做個決定吧 ,讓自己不再孤獨,讓自己不再失落,讓自己有個寄望。

那就做點兒決定吧!改變一下現狀,改變一下自己,哪怕很小很小的改變。

可能第二天起床,覺得自己改變不了自己,無力感襲來,後悔了自己的一時衝動,那又怎麼樣,現在是現在,以後再說以後。

或許,凌晨的我就是這麼感性。又或許,每個人都是在孤獨的時候最感性,孤獨的靈魂自己抱著自己,為自己取暖。

希望可以共鳴。


除了夜裡寂寞得智障,我覺得還有一種情況是,早上剛起來時判斷能力比較差,睜開眼睛拍頭一想我去昨晚我都幹了什麼傻事啊,然後吃完早飯漸漸清醒了就會覺得噢其實我還是做了一件蠻對的事。2333


你覺得睡覺之前就應該和世界做個了斷,彷彿雙眼一閉一睜,所有問題都能夠解決,世界從此沒有戰爭四季如春,大有一股壯士一睡兮不復還的豪情和狠勁

然而當你第二天醒來(如果可以醒來),煩惱神卻依舊蹲守在枕邊,靜靜等候你睜開那雙渾濁的狗眼

不是說睡著了煩惱就會一起被睡沒了的,這只是凡人們魚唇的奢望罷了。糟糕的人生還得繼續啊(QQ舊版微笑

so 莫衝動少年


首先我們要知道——大腦是分區的。
每個部分分管著人們的不同的情緒,身體不同的功能等等此類。

在大腦的表層皮質部分中,有一片區域叫做前額葉皮質,大概位置在我們的額頭那兒。

它是主管大家的理性思維的區域。

這塊區域是進化程度相當高後出現的,大部分的「決策」和「自控」等較高層次思考發生在這裡。

在大腦的內部深處,左右對稱的還有一對神經元聚集的結構。
這個結構的形狀像杏仁一樣,並不大,交杏仁體——它主管一部分本能思維,類似於憤怒,恐懼,逃跑之類這些。

杏仁體是人腦裡面最像動物大腦的部分。
--------
晚上的時候,黑夜降臨。
此時大腦前額葉皮質的活性會隨著生物鐘降低到很低的程度,而杏仁體以及其他控制本能的部分的活躍度會大大提高。

這意味著什麼呢?
簡單的說就是晚上時候的控制力、我們理性,打了一折。
而野性、野獸的本能,放大了好幾倍。

說到這兒其實已經很清楚了,為了更清楚些,我們可以闡發一下。
--------

前面有很多答案說心情不好時候會這樣,腦袋混亂的時候會這樣,有時候不清醒也這樣等等。
很多人都知道晚上理性思維會被壓制,但是沒提到原因。
其實原因就在於大腦前額葉皮質活性降低了。


那麼,現在有了新的問題?為什麼大腦前額葉的活性降低?
除了晚上,還有什麼時候也是這樣的?


發達的大腦,是進化的結果,它的能量消耗是很驚人的,佔據人體能量的20%(數據來自知乎)。

當我們在飢餓的時候,血糖偏低,能量供應不足,大腦就沒有足夠的能量去維持全力的工作。
於是它會先關掉一部分功能,或者「降頻」來維持正常的工作。

那麼,是哪一部分會最先被被關掉呢?
顯而易見,當然是最高級豪華的部分。

那些基礎的、本能的、根本的、最底層的機能是維持生命框架的基礎,是我們保持「活著「狀態的基礎,不能關閉。

前面說,前額葉皮質是管理理性思維的,它的活動屬於高級判斷活動。
類似於複雜事件的決策,自控,對遠期利益和近期利益的對比決斷等等。

一定程度上說,文明的到來與它有不可分割的關聯,它屬於高級功能。

所以人比較餓的時候,大腦就會給它「降頻」。
因為對於「活著」來說,它不是那麼緊要的部分,這樣一來理性就大大削弱了。

所以,不要在很餓的時候做決定,當然也不要去逛超市逛商場。
如果要去,記得先吃飽了再說。

同樣的,當心情不好的時候,大腦整體運行程度不佳,最先受影響的依然是最高級的功能部分。
當混亂的時候,當很困的時候等等,都是類似的情況。

一個簡單的道理就是:一台電腦性能下降,最先卡頓的是最複雜的軟體。

--------
回到夜晚。

前額葉皮質的優先順序是高於本能的。
理性降低的時候,本能自然會被動地加強。
而對於夜晚來說,不僅如此,本能還會主動地加強。
兩相對比,理性程度就更低了。

夜晚,代表著危險,代表著捕食者的出現,代表著看不到,對周圍環境的控制力削弱。
恐懼,緊張等情緒或多或少的會在腦子裡徘徊,這是進化賜予人類的生存反射。

這個時候誰比較有經驗?是本能。

看到一頭兇狠的獅子,朝我們大吼了一聲。
於是瞬間微微下蹲做了一個逃跑的起手式,然後想到,哦,這是在動物園,於是又站直恢復了正常。

本能對於生存來說,比理性判斷可靠管用的多,更快更直接。

晚上的時 ,前額葉皮質在即將入睡的需求和夜晚體溫降低,能量代謝速率下降(參考飢餓)等多重作用下活性大大降低。
而杏仁體等本能的部分在黑夜的威脅等因素影響下活性增強,本能和慾望就被無限放大了。

所以,晚上做的決定和情緒,其實是在理性大幅度降低時的結果。
白天的懊悔,是理性在斥責缺了理性後的愚蠢。

多巴胺類可強化某些過程。


其實看了那麼些答案,我反而更加堅定大部分原因不是因為那時的我們是感性的。
請個人試想,深夜買學習課程的,半夜分手或者答應戀愛的,是不是在當時當刻你的周圍只有你一個人?
深夜是情感催化的最佳環境的原因不僅僅在於它夜幕降臨,我們無需看到過多的這個世界,和周圍的人打交道,我們以為此刻的我們是我們,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肯定不是噻!這句話看似邏輯縝密,實則極為可笑。尼瑪老子和同事打交道的時候就不是自己了?哪怕我對他糟糕的穿著微笑讚揚:還不錯呢寶貝。說了一句自己都鄙棄的假話,但我還是我啊,是我自己選擇的這樣一個虛偽的自己啊!
轉回問題本身,為什麼凌晨會做很多我們後悔的事情,比如說衝動分手。
試想這樣一個場景,你躺在床上,四周無人,夜晚安靜(哪怕是學生或者和人同租也是一樣,封閉的房間形成了一個小的幽閉體系)。你和男友or女友吵的天翻地覆,此時你的心神全在手機上,你還在在意他和異性朋友那不得不說的小曖昧,他聲嘶力竭的控訴你上次出門居然晚了半小時,你的情緒此刻是連貫的,你開始在想,我TM腦子當時進水了看上了這個神經病!一怒之下分手!
這不是凌晨的錯,是此刻因為你的感官只在這一塊小小的屏幕上,你的情緒會被放大很多倍。
才同樣的情景我們把它放到白天的日常生活,你坐在辦公椅或者教室又或者客廳里,你和愛人也在手機上吵的不可開交,這個時候辦公室的同事跑過來問你「寶貝,把你訂書機借我一下唄。」你微笑抬頭,把訂書機從桌子上拿起來遞給他,這個時候你突然看到桌邊略有些枯萎的玫瑰,正是前段時間你們相戀x00天的紀念日,他出其不意送給你的浪漫。你由這一個細節慢慢又想起很多好的和壞的細節,情緒慢慢平靜下來。
還有很多情景我不再舉例,我提出這兩個例子就想說,只有在我們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精神私密空間,連續不斷的情感涌動,不算太短時間的無外界有效信息的刺激,那麼我們就很容易做出衝動的決定,而衝動的決定大都數都會讓我們後悔。
of course,這些也許並不適合自我情緒掌控能力較強的人。
就醬紫.


謝 @劉柯 邀。
難道我們不應該先問是不是嗎...

首先晚上會做出糟糕決定這件事情我沒有找到什麼文獻證實有這個事情...
實際上大家認為晚上會做出糟糕的決定是因為你的大腦很累了...吃顆糖就完球了。

吃糖還不行的話就 看 @小隱於小林 的答案。


為了避免這個問題 我已經一年半都十點入睡。


推薦閱讀:

休學了一年,一直在一家不錯的公司實習,現在面臨選擇:九月回學校繼續讀研;七月拿該公司的offer正式工作,如何選擇?
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Daisy撞了人之後,蓋茨比怎麼做才更合理?
神說你所做的所有決定都是錯的,那麼如何做出正確的決定?
內向的學渣活著的意義?
怎樣為心臟病加腦出血的父親決定是保守治療還是手術?

TAG:心理學 | 選擇 | 失眠 | 神經科學 | 選擇恐懼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