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中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很多電影電視劇裡面,都有很多小伏筆小細節,往往是這些撐起了整個故事的質量,琅琊榜整個劇給我的感覺就是,太多細節未挖掘


其實在琅琊榜這部劇里,除了寫了梅長蘇的復仇故事之外,在這個故事之前,有另外一段更兇險但是成功的復仇故事。

讓我們回到最開始,琅琊榜正劇故事的起因——赤焰軍被屠殺。


劇中其實並沒有太多地方描繪赤焰軍當年輝煌時的風貌,但我們在後面金殿對峙時梅長蘇對梁帝的質問中可以知道林燮是梁帝從兒時最好的朋友,也是多次力挽狂瀾救梁帝於危難之中的人。


而且這一段揭露了一段特別重要的信息:林燮直接參与了梁帝奪權的事件

按照梅長蘇的說法,林燮當時是巡防營的一個都統,在五王之亂的時候帶領麾下官兵沖入禁軍力保陛下登基。

但是,等等,為什麼衝進禁軍營就能保梁帝登基呢?禁軍營里有什麼人呢?

兩種猜測,一種是先帝就在禁軍營中,第二種猜測是當時禁軍在包圍的是當時的太子。

好了,由於信息太少,這兩種情況都有可能,但是我們能推測的就是林燮衝進去殺了一個很重要的人,宣告了梁帝造反奪權的成功。

在46集里,梅長蘇就說梁帝的皇位是通過發起叛亂而奪取的。

寫到這裡,又有問題了,只有三百騎兵就能奪權?怎麼可能?那麼當時當權者的大軍呢?

答案其實在這裡:

在這段譽王和梁帝的對話中,編劇還原了當時的真相:玲瓏公主帶領大軍在牽制當權者的主力,而林燮的巡防營在京城突然謀反,殺入防備鬆懈的禁軍營(你要知道禁軍和巡防營一般都是不會離開京城的,尤其是巡防營,這就像北京市公安怎麼能出城呢?)

也就是說,在琅琊榜故事的幾十年前,有這麼一個利益團體:

梁帝(主公),林燮(戰友+軍方勢力),玲瓏公主(女友+外國軍方勢力),夏江(KGB勢力),言闕(世家子弟,官N代)

這五個人牢牢的綁定在一起,共同謀划了一場叛亂,奪取了皇位。

這段也可以在梅長蘇與言候的對白中得知。

但是,奪取政權之後呢?這五個人有什麼樣的下場呢?

隨著一個新政權的上台,很快,最高當權者對有功之臣的屠殺就開始了。

第一個死的是玲瓏公主。 被梁帝派軍隊剿滅了,被誰剿滅的呢?

來看看:

這段是42集里,譽王的生母——玲瓏公主寫給譽王景桓的遺書。

在梁帝登基之後,就對玲瓏公主這支外族軍隊勢力十分忌憚。只要知道叛亂真相的玲瓏公主還活著,梁帝就時時刻刻背負著可能被世人知道他勾結境外反革命武裝勢力實施造反奪權的行為,這是能動搖他執政合法性根基的污點。

所以他不能讓玲瓏公主活在這個世界上。於是他找到了另一個最信任的軍隊勢力——林燮的赤焰軍。

我們能猜測到赤焰軍這個名字一定是梁帝登基之後命名的,所以作為他打小的玩伴,林燮現在成了他最信任的一把刀。而這把刀就要拿去剿滅玲瓏了。

可以想像一下林燮此時心理的感受。當年兩方同時發兵力保梁帝登基,結果現在就要立刻消滅一方。林燮心裡對梁帝的忌憚就這麼埋下了。


——————————

最終,一番血戰之後,玲瓏公主死了。她的小妹妹,璇璣公主卻活了下來,被擄入掖幽庭,而其他滑族女子關在一起。

我看其他答案里有人問「為什麼滑族只有女人?」,我想,這可能揭示了更殘忍的一個真相——當年赤焰軍剿滅滑族的時候,應該是殺掉了滑族全部男人。

滅族,就要滅得徹底。


好了,梁帝的最大的心頭大患沒了。但是事情就這麼容易完了嗎? 沒有。

接下來要上演的就是上一代梅長蘇——璇璣公主的復仇大業了。

——————————

璇璣公主 出現在《琅琊榜》電視劇第25集 13分鐘左右

璇璣公主復仇記

整部《琅琊榜》里人物眾多,但是有一個人物從未露面,卻處處都在,那就是這位璇璣公主。

如果有人寫一部琅琊榜前傳的話,估計璇璣公主這個角色在赤焰軍剿滅滑族的時候不會超過15歲。

當時滑族未成年的女子都被擄入掖幽庭成為罪奴,而罪奴在成年後通常就會被分配到各個官家府邸去做奴才。而梁國掖幽庭的這個機制卻後來被璇姬公主充分利用了。


璇璣在進入掖幽庭之後不斷在滑族女子中培植自己的親信,漸漸身邊集結了一批像秦般若這樣的美貌與心機雙全的心腹。作為掖幽庭的女子,成年後璇璣就肯定也要被分配到某個官宦的府邸去。

那麼她被分配到哪裡了呢?

對,你應該猜到了,就是那個導致赤焰軍案的關鍵人物,整個故事中最聰明也是最糊塗的人,位同一品軍侯,深得梁帝信任的懸鏡司首尊——夏江!

不好意思圖放錯了,應該是這個劇:

璇璣公主通過親近夏江來取得第一個撬動梁國朝局的槓桿,這點和梅長蘇首先選擇了重點人物的二代蕭景睿與言豫津交往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即便是在當今社會,想進入統治階級的頂層圈子也需要合適的強有力的引路人。

根據後來正劇里秦般若的描述,璇姬公主有著如鐵心智,美色與智謀雙全絕流。而咱們的夏首尊很快就落入了情網陷阱。這也導致了他的原配夫人寒夫人攜子出走。

寒夫人應該是梁帝老集團中的熟人,和林燮梁帝言候都很熟,所以當後來寒夫人再次出現在京城的時候,直接就去了言候府上。

所以寒夫人是最熟悉璇璣的人,為言候遞上一份璇璣公主留下的暗樁的名單,梅長蘇-靖王集團根據這個名單一一抓人,徹底粉碎了這股反革命暴力集團。

你要知道璇璣公主的暗樁安插的有多麼准,多麼恐怖:

梁帝為靖王挑選的太子妃是中書令柳大人的孫女,而這個女孩的奶娘就是夏江-璇璣的人,黑名單出來之後才暴露,細思恐極。

而夏江最忌憚的靖王那邊,就安排得更恐怖了。

你還記得靜妃身邊的宮女嗎? 對,之前有個叫小新的,被識破是滑族的人。但是實際上璇璣-夏江在靜妃身邊留的人,太多了:

黑名單出來之後,靜妃一口氣把身邊的8個宮女同時驅逐:

可怕吧。你媳婦身邊有我的人,你媽媽身邊有我的人,要不然為什麼夏江能跟秦般若說要斗個魚死網破玉石俱焚,他,或者說夏江-璇璣集團的確有這個實力。

————————————————

璇璣如何除掉赤焰軍?


滑國滅國是赤焰軍乾的,但歸根到底是梁帝乾的。於是璇璣公主為了報仇,這兩個人都要打擊。

採用的方式是,一個殺人,一個誅心。

殺人,就是要殺掉林燮和赤焰軍;而誅心,就是要誅梁帝的心,讓他親自揮刀殺掉自己最信賴的人,以及自己的兒子祁王。


凡事需要一個契機,這個契機就是祁王與梁帝的不合,以及夏江對祁王的不滿。

祁王想撤銷懸鏡司,但是這種KGB FBI級別的機構是說撤銷就能撤銷的嘛,畢竟還是too young。於是就被梁帝訓斥了一番。

但是夏江畢竟是一個執法機關,卻不能無端就起案子,打壓祁王,一定要從祁王的集團打擊。

祁王的集團有誰呢? 最大的實力來自軍方,也就是他的舅舅,手握7萬梁國精銳部隊的赤焰軍主帥林燮。不除林燮,就不可能除掉祁王,因為那時候的祁王集團的勢力已經強大到「隨時可以造反」的程度了。梁帝忌憚祁王-赤焰集團的實力,所以無從下手。

所以夏江,或者說夏江-璇璣集團需要軍方的力量。這時候他找到了一個人,一個同樣帶著自己自私目的的人——謝玉。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赤焰軍在梅嶺被剿滅,林燮戰死,祁王被賜死,大梁精銳部隊損失。璇璣公主的復仇大業算是基本完成了。

可惜,過慧易夭,璇璣公主在取得大梁國同室操戈,赤焰軍被滅的成果之後,也英年早逝了,留下一個爛攤子給徒弟秦般若。

——————————

在50幾集的時候,藺晨和梅長蘇有一段對話,我記不得具體在哪裡了就不截圖了,大意是說:對於梁國來說,剿滅滑國是正義;但是對於滑族人來說,他們復仇復國難道就不是他們的正義了么?

在這個故事裡,沒有完全的正義一方,梁帝+林燮滅滑國在先,林燮被滅在後,最終林殊化身梅長蘇再度蕩平滑族「餘孽」,冤冤相報何時了,唉。

——————————

看到了知友們的好評,非常開心。有位朋友給了一些推測,我覺得很有意思。

恩,我覺得在林燮是不是知道玲瓏公主和譽王身份這件事上,有更加細思恐極的地方,更加強化了梁帝殺掉林燮的決心。

在林燮滅掉滑族之前,玲瓏公主是一直住在京外的行宮裡,梁帝就在這裡和她私會,她也是在那裡生下的譽王蕭景桓。

問題就出在這個蕭景桓身上。記住,林燮的妹妹林月瑤是當時的宸妃。而她的兒子蕭景禹是皇長子。譽王蕭景桓呢?是皇五子。也就是說,玲瓏公主生下譽王的時候,蕭景禹已經是幾歲的孩子了,成年後是有望能為太子的人。當玲瓏生下蕭景桓之後,蕭景禹這個未來的皇位繼承人的地位就收到了一定威脅。而且玲瓏當時說不定比宸妃更加得寵。

所以這裡有個略顯惡毒的推測,玲瓏勾結大渝意圖謀反的罪名,可能是林燮主始的。當然這也就是一種推測而已,我個人當然覺得能培養出林殊這麼忠臣良將的林燮,應該不會這麼狠毒。

但最終的結果就是,玲瓏死了,但是譽王活了下來。而林燮一直知道這件事兒。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林燮不知道譽王的身份。我覺得這不太可能。林燮不是普通將領,而是梁帝的發小,他會對梁帝身邊突然多出一個皇子這件事兒不問不管?也許他動了憐憫之心,不願梁帝的子嗣折損,也就幫梁帝隱下這件事兒了。

在正劇里,梁帝後來跟高湛說,這世上知道譽王真實身份的就剩他倆了,但是是不是也可以理解為,活著的就他倆了,而林燮之前是知道這個秘密的第三個人,於是梁帝在13年前動了忌憚之心就殺了他,殺掉了最後一個知道梁帝登基底細和譽王身份的男人。


該說的知乎上都有人說了,我就說說梁帝吧,人品的確不怎麼樣!

搶了好友言闕的心愛之人——林樂瑤(宸妃)……

利用了滑族的玲瓏公主登上皇位,兒子都生了,最後又將人家整族都滅了……

輕易地殺了自己的長子祁王和多年摯友林燮,甚至不願意為他們翻案……

諸如此類……

其實,看完《琅琊榜》第三遍後,我反倒同情起梁帝來。從人性來講,梁帝的所作所為,是有跡可循,並非僅僅幾句「薄情寡義」、「自私多疑」可以簡單概括。

這一次,我想從另一個角度,分幾點來探討梁帝殺子殺友的心態。

第一點——林府的人才濟濟。

林燮有一個化名:梅石楠,相信看過的人都有印象。梅石楠救了身為醫女的靜妃,後來靜妃入了林府,成為林府的醫女。

靜妃的醫術如何呢?梁帝曾對高公公說過:「樂瑤生下景禹之後,總是生病,拖了兩年多也不大見好,林家擔心,就送了醫女進宮,貼身調理。」

劇中沒交代宸妃身子後來怎麼樣,最有可能的結果——就是宸妃在靜妃的照顧下完全痊癒。

那這是不是等同於在暗示——靜妃的醫術實際上不輸給宮中的太醫和醫女呢?

再往後看,九安山獵宮中,靜妃給梅長蘇診脈,診出了火寒毒,而後更是分別為梅長蘇和聶峰施針,暫時緩住了病情。

火寒毒——連見多識廣的夏江和秦般弱都沒聽過的天下奇毒,靜妃輕易地診了出來,這便直接說明她的醫術是真的很好。

而靜妃的智商情商,引用知乎上方崢的話——「如果靜妃是太子或譽王的母妃,那梅長蘇剛回京時就全劇終了。」

這樣一個醫術很好、智商情商始終在線的人,輕易就入了林府,其實可以側面說明——林府人才濟濟,甚至不輸給宮裡。

若是你覺得單單一個靜妃就得出「林府人才濟濟」的言論太過牽強,那就再看看十三先生——

第八集,十三先生見到梅長蘇說:「上天垂憐,讓十三今日還能見到小主人,只是看見小主人已無絲毫往日音容,十三心裡,實在是難受。」

我本以為十三先生真正的主人是林燮,百度了一下,卻是梅長蘇的母親——晉陽公主。

看過原著的人可能會說:十三先生本就是宮廷樂師,是晉陽出嫁後把他帶到林府的。

的確!只是,晉陽帶走了他,必定是因為他在眾多宮廷樂師之中的音樂造詣最出眾。

如此人才,也是輕易被帶入了林府,這也側面反應出鼎盛時期的林府——要人有人,要才有才,人才濟濟。

此外,還有一個蒙摯,身居禁軍大統領的高位,掌管五萬禁軍,只在赤焰軍中呆了一年,卻願意為了給林家翻案而勞心勞力、出生入死,劇中將這種感情歌頌為」情義」,卻也恰恰反映出林府的強大,與各類人才都有很好的關係。

這些在我們看來是有情有義,可在梁帝心中卻是「結黨營私、籠絡人才」。

無論是醫女、樂師,還是赤焰軍普通一員,都只是當年與林府交好的大批人才的「冰山一角」,由此更可見當年林府的鼎盛。

第二點——琅琊閣。

眾所周知,梅長蘇的大部分情報都來自於藺晨,藺晨為梅長蘇做的事情雖不多,但件件直中要害。

劇中曾提到林燮(梅石楠)與琅琊閣的老閣主是多年老友,可以想像,林燮的情報來源根本不會比梅長蘇差,他所得到的來自琅琊閣的幫助,自然不會比梅長蘇少。但是,他與琅琊閣的關係梁帝是不知情的。

那麼,從結果來看:

許多梁帝不知道的事情,林燮卻知道了;

許多梁帝後來才知道的事情,林燮卻提前知道了。

從劇中看,林燮似乎也不是個懂得收斂的人,梁帝內心對他怎會不心驚、不忌憚、不害怕?

第三點——雲南穆府。

可以這樣說:林殊和穆霓凰的婚姻,是林府赤焰軍和雲南穆府的聯姻——是全國最強兩支軍隊的聯姻。

而這兩支軍隊,很遺憾,梁帝雖為名義上的主人,可他實際上是沒有什麼控制實權。

在第五十三集中,夏江在梁帝面前指證梅長蘇就是林殊,梅長蘇和靖王都在宮裡,蒙摯被迫在家休沐。靖王、蒙摯、霓凰提前合計到了午時靖王和梅長蘇還沒安全出宮,就起兵謀反。當時的穆青私下對姐姐霓凰說了一句話:

「姐姐放心,穆府上下必聽姐姐號令。」

造反這麼大的事,雲南穆府的態度倒是很明確——不認主君,只認主帥。由此可見一斑!

哎!這樁婚事應該讓梁帝很多個晚上都睡不著覺吧。

第四點——懸鏡司。

這裡肯定有人會想——這還用得著你說,誰不知道懸鏡司的夏江設了毒計,滅了赤焰軍和祁王,導致梁帝殺子殺友!

不,這些都是後話,這裡我想說的是當時林府與懸鏡司親密的關係。

夏冬,她的夫君是赤羽營副將——疾風將軍聶鋒。夏冬雖是個女漢子,但她在丈夫面前,卻還算是柔情似水的女人,以夫君為天,而聶鋒卻直接聽令林燮,忠於赤焰軍。

梅嶺事件發生之前,夏冬與林府和赤焰軍的感情還是不錯的。夏秋是夏冬的親哥哥,自然也是站在夏冬一旁。夏江的三個徒弟——三個高階掌鏡使中,兩個與林府交好。

懸鏡司和赤焰帥府也算是姻親,你可別告訴我多疑敏感的梁帝對此沒有想法。

夏江讓人偽造聶鋒的筆跡,謊稱林燮叛變。為什麼選的是聶鋒的筆跡?

最明顯的原因是——夏冬是他的徒弟,他能夠輕易地拿到聶鋒的書信進行偽造。

另一個隱藏的原因是——夏江想把懸鏡司摘乾淨,想把他手下幾個好徒兒、幾個高階掌鏡使摘乾淨,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夏冬的夫君聶鋒從赤焰軍中摘出來。

就連皇帝的私人機構懸鏡司,都跟林府沾親帶故,梁帝怎麼可能沒有想法。

第五點——江左盟。

江左盟的上任宗主是誰?我沒看過原著,所有內容都是從電視劇出發加以推斷。有三個可能性:

第一、上任宗主是梅石楠。這是我能想到的最大的可能,江左盟是梅石楠除赤焰軍以外的另一勢力,然而林燮的重點幾乎都放在赤焰軍上,放在了保家衛國上,對江左盟沒有太多心力,所以那時的江左盟只是個普通的閑散幫派,遠沒有梅長蘇苦心經營後「天下第一大幫」的氣勢。自然在梅長蘇養好傷之後,江左盟就自然而然地交到他手上,盟中上上下下對他也是忠心耿耿,全力配合盟主伸冤,也就說得過去。

第二、上任宗主不是梅石楠,卻極可能是梅石楠的舊交或好友。江左盟收養了一批赤焰軍的「殘黨」,若不是因為舊情,真的犯不著干這種會惹來殺身之禍的事情。

第三、上任宗主是跟梅石楠完全不相干的人,因為欣賞梅長蘇而將江左盟交給他。或者是梅長蘇需要江湖勢力,又恰好看上了江左盟,所以憑著腦子、用些手段就當上了江左盟的宗主。

江左盟和梅石楠的關係,在這裡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只是,若江左盟真的也與林燮有關,林府勢力之大可想而知,就算梁帝不知道江左盟的存在,可有江湖勢力在背後跟沒有江湖勢力,那還是很不一樣的,梁帝即便不知道,也能感受到些許痕迹。

第六點——林殊。

對,你沒看錯,就是林殊!

林殊——飛揚跋扈,張揚自負。在霓凰和靖王心中美好的他,只怕也是很多人心中的「噩夢」。

霓凰郡主心裡那個「陽光明媚、神采飛揚」的少年,在梁帝眼中,只怕是個比他父親「更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隱患」,一個絕頂聰明、文武雙全、師從天下大家黎崇老前輩,武從大梁第一軍隊赤焰,妻是雲南穆姓的「隱患」。

在梁帝心中,這樣一個人,他的父親已經對自己造成了極大的威脅,而他年級輕輕便有如此能量,怎能讓他不忌憚?若他繼續壯大,難道就不會成為自己或是子孫的隱患嗎?

一口氣數完了這六點,從靜妃到十三先生到蒙摯、從懸鏡司到雲南穆府、從琅琊閣到江左盟,從赤焰軍到祁王府,林府囊括了各種人才、強大的軍隊、神秘的江湖勢力!

梁帝內心的痛苦,遠非一句「多疑、敏感」能概括的。

那是曠日持久的、一點一滴煎熬而成的。

林燮沒「反」是因為他忠心,是他不想「反」。可是若他想「反」,那簡直是易如反掌的事。

把希望全都寄托在「希望他不要反」,卻無任何能耐去削弱、阻止他「反」,只怕也是梁帝心中的恥辱。

最後,用梁帝和林殊的一段對話結尾吧:

梁帝:「但是林燮擁兵自重,這是事實!朕派去的人他一概旁置,只重用祁王的人!出征在外,他總是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朕豈能姑息!還有祁王,在朝籠絡人心,在府清談狂論,連大臣們的奏本上都言必稱祁王之意,朕如何容得!他既是臣,又是子,卻在朝堂上屢屢頂撞朕,動不動就是天下、天下!你說這天下是朕的天下,還是他蕭景禹的天下啊!」

林殊:「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若無百姓,何來天子;若無社稷,何來主君!

其實,梁帝和林殊說的都沒錯。梁帝是站在皇帝的角度出發,說出這番話。而林殊,是以一個平民百姓的角度講出那句話。

我私心覺得,梁帝說的,才是大實話。

對於歷朝歷代的皇帝來說:天下,首先必須得是「自家」的天下,然後才是「天下人」的天下。

林殊的話,雖然中聽,雖然振奮人心,卻也只存在於影視劇當中,存在書本中,存在於理想中。

林殊的這句話,也說出了他林家為何滿門被滅的原因,並非只是「這個梁帝」多疑猜忌,換上真實歷史中任何一位皇帝,哪怕是一位大明君,這樣獨大、擁兵自重、不知收斂的林家,恐怕也不會有好結果。

《琅琊榜》--那些反派們 - 知乎專欄



靜妃喜歡林燮

林燮救過靜妃,並且化名梅石楠。
有一集,靜妃望著庭院的楠樹發獃,身邊太子妃問她「您很喜歡楠樹嗎?」
靜妃莞爾一笑道「一直都很喜歡」

為了林燮,她隱忍這麼多年。


景禹 / 豫津

這對相似的名字背後是深愛著林樂瑤的言侯


有個地方很有意思。
謝玉案發時,蘇先生攪動風雲,
引得南楚使臣宇文暄帶著宇文念來到謝侯府上,
看到大梁黨爭的黑暗一角。
事態平息後又叮囑蒙摯,在獵場上震一震南楚使團,
以防南楚認為大梁在內鬥中不斷消耗國力,起歹心進軍大梁。

而故事的最後,
大梁邊境烽煙四起,多國突然在集中的一段時間裡侵犯梁國。
此時赤焰案已翻案,蕭景琰以太子身份監國,
正處於剛剛完全掌控朝局的關鍵階段。
蘇先生的心愿也已經基本完成,已約上好友準備遊歷山水,
卻不得不為了蕭景琰的將來披掛征戰,重回沙場,
並在任務完成後與世長辭。


有意思的地方在於,
拋開情義天理這些不講,故事裡事總是互為因果的。
宇文暄雖然不是武功高絕的良將,
但他作為南楚使臣,具有口才與膽識,
以及置身事外的覺悟與察言觀色的敏銳。
這幾點在他的幾次出場中都能體現。
他當晚在謝侯府上看到了什麼,又證明了什麼,
自然有自己的的一番判斷,不會因為之後獵場比試輸贏就所震動。
一年後多國大軍同時壓境,
多半是宇文暄歸國後就梁國之行的所見所聞謀劃的結果。

蘇先生國士無雙,最先注意到這一點,
但有些事情並不是人力所能掌控的。
謝玉的倒台是全劇的第一個重要高潮,影響深遠,
最終一步不差地,將江左梅郎引向了他的結局。


最近在看第二次的時候無意感覺到的, 謝玉下獄後夏江答應要保他命, 但劇情沒有講夏江是如何使的手段, 不過接著太奶奶就去世了, 國家大赦. 謝玉改為流刑.


看似和稀泥的中書令柳澄,其實是支持林殊和靖王的。

1.沈追的上位
沈追是梅長蘇看中並且打算推上位的人,端掉樓之敬只是給沈追鋪路的一個步驟,最重要的步驟在於舉薦。如果無人舉薦沈追,那麼即使戶部尚書出缺,那也不一定能輪到他上位。這個舉薦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以梅長小小蘇的智謀,怎麼會將這樣一個重要環節的成敗壓在一個路人身上呢?
(靜妃戳穿小新時講過大概類似的話,此情同理。)

2.恰到好處的咳嗽
在譽王和靖王為了賑災事宜爭執不休的時候,靖王處於下風,並且高調錶示自己寧折不彎的政治理念,眼瞅著黃桑臉拉長了,柳大人咔咔一通咳嗽,打斷了兩人的爭執,轉移了黃桑的注意力。
柳大人笑得連連咳嗽,說「兩位殿下為陛下分憂,陛下應該開心」。這一通打岔,成功地切斷了靖王說錯話的可能。

3.臣附議
黃桑的壽宴上,急性子並且正義感爆棚的蔡荃是第一個站出來要求重審赤焰一案的大臣,第二個站出來的,就是這位在黃桑眼裡專註和稀泥十幾年的柳大人。毫不猶豫地站隊,還能說他是個只會和稀泥的老狐狸?

那麼問題來了,這位柳大人到底和林家,和祁王有著怎樣的淵源?


皇上自從寵愛靜妃後,身體突然就弱下來了,經常夢見宸妃等故人,記得有集靜妃質問皇上是不是最近經常會夢見舊人。再加上有一集皇后在靜妃宮中搜出了一種可中毒的草藥。所以推斷靜妃可能會利用自己的醫術給皇上配了一種不會出現明顯癥狀,但會使體質日漸衰竭的湯藥。她和小殊相認時說的那句:你收手吧,京城有我,我可以的(大致這個意思)可能也印證了這個猜想。靜妃絕對不是看起來那麼溫柔溫順,應該是一個不討人厭的心機女,想想隱忍這麼多年,應該會有所動作。細思極恐。。。


大概是第10集的時候。。。伏筆
慶國公案,梅長蘇勸譽王放棄慶國公。又因為靖王要主審此案,梅長蘇就勸譽王支持靖王。結果譽王說,景琰那性格,恐怕日後不會聽從調配(注意這個詞,調配。。。)然後梅長蘇問,殿下為何要調配,難不成要逼宮造反。。。譽王超級生氣,說先生何出此言。。。。
最後譽王果然造反了。。。
我覺得一個人日後要成什麼事,都可以從他的行動和細微的言語中判斷出。
譽王註定要造反。沒發現一開始,太子每次失手都怪梅長蘇,然後不停要謝玉除掉他。但譽王每次不佔上風,都要怪父皇。。。「我簡直不知道父皇是怎麼想的」,等等句式。。。


我是看到後來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
當時紀王爺對豫津說的,他沒出生時大家都還以為是女孩,都爭著搶他做兒媳婦,後來豫津追問,紀王爺只說那個孩子若還在也有這麼大了。
那個孩子,其實就是夏江的兒子吧。
在很多年以前,孩子們都才剛出生,父輩們還風華正茂,那是最好的日子。
正如皇帝也曾是林殊的舅舅,曾帶他騎過馬放過風箏的舅舅,夏江和言侯也曾是肝膽相照的兄弟,一起打過江山,一起喝酒跑馬,只要生下女孩就能搶來做兒媳婦的好兄弟。
幾十年後,彼時各自立於善惡兩端,不代表過去一切的情誼都會隨之湮滅。
夏江死前,天牢之中,他帶著他的妻兒去看他,靜靜看著寒濯屈膝向他父親叩首,面上無悲無喜。
――那最後到底是誰搶贏了?
許多年前從未想過有一日會不死不休的人,還是要送你最後一程。

也許琅琊榜的一大魅力就在於此吧,故事不僅在當下,也可向前向後,有很多讓人唏噓的地方。每個人背後都有故事,一眼也可驚鴻,這部劇里沒有龍套。

或許皇帝這麼多年對夏江信任至此,也不乏有年輕時的情誼的緣故?能讓當年的言侯引以為至交的夏江,彼時又會是什麼模樣?


看到評論里有說林殊和祁王的,出來解釋一下。
祁王,我覺得沒什麼好解釋的,就像評論里說的那樣,年紀差太多了,不算輩分的話,他的身份和地位以及年紀,在這部劇活著的人的概念里幾乎可以說是靖王,林殊,豫津他們的長輩了。如果說靖王,林殊,豫津他們還可以平輩相交的話,祁王就是被他們這一代中的所有人以長輩的態度尊敬的,他們的父輩對祁王和對他們也是完全不同的態度。沒有人會把當時的祁王和當時還未出生的豫津拉在一起,真的。
再說林殊吧,大多數的疑問應該是在這了。因為看劇是幾個月前了,很多想法都忘記了,就說說記得的部分吧,有不對的請指正。
首先也是年齡的問題。紀王爺當時說,那個孩子若還在也有這麼大了,就這句話里的含義,「那個孩子」很可能和豫津是同歲的,最多大不過一兩歲。但是林殊,很明顯比豫津大了還是不止一點的,雖然對年齡的問題沒認真考證過,但看看後來梅長蘇和豫津的交往模式也應該看得出來,並不是完全的平輩朋友的方式。雖說梅長蘇多年後性情大變,但是對他們的態度,在不暴露身份的前提下,本質上應該是沒多大變化的,習慣了。就像他們在圍場的那段,梅長蘇讓庭生坐直,豫津下意識跟著坐直了,這裡也足夠能看出當年的林殊和豫津是怎麼相處的了。
另外這裡還有一個點,就是紀王爺說的這句話本身是有不確定的含義在,但是林殊,作為一個在所有見過他的人記憶里存在感都超強的人,我不覺得紀王爺會不記得他的年紀,在明知道林殊比豫津大了好幾歲的情況下,應該不會用「也有你這麼大了」的提法。而且你們覺不覺得這句話說出來的感覺就像是在提一個很明顯知道對方不認識,而自己也已經沒多少印象的人?說實話,雖說林家十多年前出了事,但是林殊「死」的時候也有十八九歲了吧,如果真的兩家有過這種烏龍事,按兩家的關係,兩個人應該是會從小被調侃到大的╮(╯_╰)╭甚至換成其他任何一個人,都應該這樣的情況,但是為什麼這麼多年誰都沒說起過?除非:1.兩家交惡,這件事沒辦法當玩笑開了。
2.其中一方根本就不存在了,甚至被大家遺忘了,所以這件事也就封存了。
兩條佔滿的是誰?寒濯。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紀王爺甚至除了若還在也有這麼大了以外都說不出什麼別的信息。
按著紀王爺的性格和他跟豫津的忘年交情,縱使是林殊的身份也不至於讓他這麼諱莫如深,但如果是寒濯就不同了。紀王爺是性情中人,能讓他面對最信任和喜愛的豫津都說不出口的,應該就是這種物是人非,讓人唏噓的往事了。
可能有人不理解為什麼我說夏江跟言侯很多年前是好兄弟。其實也確實說不太清楚,我也沒看過小說,就是憑著全劇里透出來的感覺。事實上縱觀全劇,梅長蘇這一邊的人,夏江這一輩的,除卻言侯以外,沒有其他人和夏江正面對上過,但是言侯有,而且不只一次。具體情節記不清了,大家可以自己去回顧一下,沒有哪句話明明白白告訴你他們從前是朋友,但是你可以感覺出來他們之間的那種熟稔,包括言侯從字裡行間透出來的那種對夏江的了解。夏江這樣的人,不是隨便哪個人跟他說我有你夫人和兒子的消息,他就會信的,但是言侯這麼說,他就信了,這至少可以證明很多年前兩家關係確實很不錯,好到夏江相信假如寒夫人還會和從前的舊人通信,那個人就一定是言侯,假如寒夫人願意告訴誰自己的行蹤,那也一定是言侯。而在最後也確是如此,寒夫人帶著寒濯進京,誰都沒找,只找了言侯,言侯對她也很尊敬,幾乎是對嫂子的態度,而彼時夏江入獄,兩家甚至是完全敵對的。
所以說按這兩家當年的關係,按夏江和言侯的關係,甚至是寒夫人對言侯的認可,定個娃娃親什麼的再正常不過了。

好了就這麼多了,辛苦大家了,看這麼多字連個圖都沒有。


又有說林殊的,再加一點,這些我評論區回復里寫過了看過的不用看了。
雖然其實我覺得已經解釋得很清楚了。
針對言侯是不是跟林燮感情更好的回復:
言侯跟夏江當年感情是不錯的,我能寫的都寫了。至於和跟林燮比怎麼樣我不好說,所以以下只是「我覺得」。
言侯對林樂瑤是幾十年如一日的情深,以至於他對梁帝怨憤綿延到幾十年後還如此激烈,當然中間還有林氏滅門的催化,但是你不能否認言侯對林樂瑤的感情之深。
言侯當年多麼驚才絕艷的一個人,到後來連他的兒子都不知道他有多麼輝煌的過去。你說他是心灰意冷也好,說他是自毀羽毛自保也好,其中固然也有對朝政的失望,但和林樂瑤也肯定不無關係。所以,他對把林樂瑤送進宮裡的林燮,乃至對整個林氏,對林家所有人,感情都是很複雜的。想想斯內普怎麼對哈利的,雖然這個比方不恰當但是可以類比一下。
總而言之,如果我是言侯,我不會因為這個跟林氏翻臉,畢竟言侯在梁帝面前都是足夠隱忍的;我甚至很多時候會選擇和林氏站在一起,因為那是我心愛的女子的家族,而林燮的為人確實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感情的事,老子再也不想碰上這家人了!我的孩子,再也不要跟這家人有什麼感情糾葛了!娃娃親也不可以!指腹為婚也不可以!走你!

完。

已經這麼長時間過去了,對琅琊榜的劇情也已經記不怎麼清了,在看完我的回答之後不認同我想法的朋友,我能舉出來的例證已經在上面寫完了,再舉任何其他例子來想要和我探討的,我也確實是無法再做出另你們滿意的答覆了。現實世界非常地現實,要同時應付幾門考試的我也沒心力把記不清的部分再回頭看一遍了。我只能跟你說琅琊榜是一部好劇,我們各有各的看法,這樣很好,我尊重你。
我不喜歡撕,不是說這樣的討論一定會撕起來,只不過是我比較怕這個,太費心力,所以有百分之一的可能也要扼殺在搖籃里。
我也沒有什麼非要跟人爭勝誰對誰錯誰更條理分明誰對角色理解更貼近原作的慾望,畢竟世界上總有一些人是我永遠說服不了的,我認為的也不見得是對的,有自己的看法是好事情。


當年赤焰軍案發後,京城裡為林家叫屈的官員全部被族誅,用原話說是血流成河。

耐人尋味的是,出身赤焰軍的蒙摯一言不發,並在之後(或之前,不過可能性不大,畢竟太年輕)不聲不響地做上了禁軍一把手。

蒙摯沒有背棄林家,他是林帥安插在禁軍里的余則成,而且他比余則成強多了。余則成看著秋長櫃咬舌,立即決定營救,冒著巨大風險阻止左藍赴約,蒙摯則看著上司被滿門抄斬而沒有任何動作。在之後的數年裡,人人都道赤焰軍已經死絕,只有他默默打拚,在梁帝面前樹立了率真耿直、忠誠不二,而且智力不高,易於控制的形象,獲得了禁軍統領的位置,為林家的翻盤做好了準備。

所以不要再叫他萌大統領了。他不是故事裡最聰明的人,但絕對是心機最深沉的人之一。

那麼問題來了:林帥一個大忠臣,安插這樣一個人到皇帝的禁軍里,是幾個意思?

再說一個,《琅琊榜》里除了赤焰軍冤案,還有一樁更大的冤案,只不過人人都不在意,認為是罪有應得罷了。
那就是滑族的所謂「降而復叛」。
大家都注意到了,故事裡出現的滑族人全都是女子,除了有二分之一滑族血統的譽王,沒有一個男人。
為什麼呢?滑族又不是西遊記里的女兒國。
答案是男丁被殺光咯。
誰做的呢?
誰平定的滑族叛亂,就是誰。
林帥。
我們說「降而復叛」,那是從梁國人的角度。從滑國人的角度,這就是個被背叛後無奈反抗,最後慘遭滅族的悲慘故事。
故事的全景是這樣:大約三十年前,滑國遭遇外力入侵,被滅國。玲瓏公主帶領遺民歸附當時的最大強權——梁國。為了復國,玲瓏公主委身於梁帝,並換來了某種承諾,後來生下了譽王。
在滑地的戰爭中,滑族人應該出力不少(要不然不會有麵皮提復國履約),誰知道梁帝背棄承諾,吞併滑地。
這好比什麼呢?法國被德國佔領,戴高樂帶著幾十萬士兵和遺民撤退至英國。為了復國,戴高樂委身於胖子丘吉爾(大霧)。後來法國光復,丘吉爾突然宣布「巴黎地區是英國固有領土」。戴高樂就帶人回阿爾卑斯山打游擊去了。
這是誰背叛了誰呢?
面對拔屌無情的梁帝,玲瓏公主帶領族人在故地宣布復國。這就是所謂的滑族人「降而復叛」。
梁帝當然不會容忍這種事情,在他的命令下,赤焰軍輕鬆扼殺滑族人的新生政權。玲瓏公主殉國,全族男丁被殺,女子被分給達官貴人為奴,倖存宗室被關進掖幽庭,其中包括奇女子璇璣公主。
璇璣公主清醒地認識到,滑族復國的希望已經徹底破滅,滑族人終究要消失在這片殘酷的殺場。她能做的就是復仇,從內部瓦解梁國,讓梁國君臣自相殘殺。於是她創建紅袖招,並借夏江和謝玉之手,製造了震驚梁外的梅嶺事變,使權傾天下的林家被滅門,赤焰軍死傷殆盡,算是報了一部分仇。正當她要對梁帝下手的時候,天妒英才,她病死了!
後邊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所以為什麼梁帝對祥嬪和林樂瑤的死耿耿於懷?因為她們明明能苟全性命,卻選擇用死對梁帝說一聲「不」。璇璣公主更絕,她在該天真爛漫的年齡飽經憂患,在暗無天日的掖幽庭蛻變,用陰謀攪風雲,硬是從仇人脖子上咬下一大塊肉。
玲瓏公主姐妹領導的滑族,是中國古代小國處境的寫照。後人嘲笑他們朝秦暮楚,反覆無常,但都選擇性無視了他們沒得選的處境和沒法活的結果。他們註定被利用,被背叛,被出賣,被生吞活剝,這是歷史的進程,是所謂民族大融合時期最常見的事,不管是玲瓏公主姐妹的執著和智慧,還是歷史上真正存在過的能人異士的個人努力,都無法改變。思之使人悲極恐極。
(記錯了人名,多謝@莫寒 指正。)


別的不知道,說靖王是靜妃和林燮生的,我表示不服!!
他倆這智商聯合起來能生出靖王?!


不是細節,但確實細思極恐,忘了在哪兒看的了。
大概是說,整部琅琊榜只是林殊掉下梅嶺,躺在雪地里等死的時候做的一場夢。
嘖嘖嘖不能我一個人被插刀


林副統帥曾是梁國最傑出的軍事家,後來不幸身死北疆,他的兒子隱姓埋名要扶一個本不受寵的皇子登基,這個皇子因為政治主張的問題屢遭猜忌,幾經起落,最後一場政變決定了政權的歸屬。

我買的花灑到了,我出門簽丩


很多回答並沒有「細思恐極」,說兩個我認為真正殘忍的地方吧。梅長蘇和梁帝最後的談話,梁帝指著龍椅說:「並非朕生來無情,只要坐在這把龍椅上,人,自然是會變的。你記著,無論景琰現在什麼樣,等他坐上了這個位子,他也會變的。林燮曾經想要的朝局,他想要的那個天下,朕給不了他,祁王也不可能給他!永遠都沒有人能夠給他的。」 我覺得梁帝這段話真相了,坐上那個位置上很多事就身不由己了。權力是會腐蝕人心的。處於萬人之上,所有人都順著你的心意說話做事,再賢德謙遜的人也會變,何況蕭家人都遺傳薄情寡恩→_→ 若林殊仍在,怕是從此也有君臣之別,再也回不到從前了。

第二個地方是長公主和卓夫人當年初見面時,兩人一見如故,情同姐妹。長公主早知道謝玉要殺自己的孩子,但不知長公主是什麼時候打算調換兩人的孩子的。如果說是生產當天時的一念之差尚且讓人寒心,若是長公主從一開始就為了利用卓夫人而去刻意接近謀劃,而卓家卻真心把他們當成親人一樣,想想真是不寒而慄。不知到長公主這麼多年的深夜裡,有沒有後悔痛苦的時刻。


大家覺不覺得,璇璣,玲瓏,琅琊,像三個親兄弟姐妹的名字,字形都是王字邊,字義都與珠玉相關,再加上,這三個人都最擅長運營情報網…

還有最後把那顆珠子留給靖王這個舉動真是基情到死的節奏,唐張籍有詩云: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沈追和蔡荃。
一場戲是這兩位大臣在爭執,沈追認為蔡荃行事過於嚴苛,而蔡荃堅持原則不肯讓步。
很短的幾個鏡頭,已經可以窺見兩人政治觀念的矛盾,一個極嚴厲,一個喜溫和。
蕭景琰即位以後,這兩人便是朝廷最倚重的棟樑之臣,然而政見如此對立,只怕要在新朝形成代表各自政治觀念的兩股新勢力,所謂黨爭大概也無法避免了。

只願兩位大臣高風亮節良性競爭……


我要說一下言豫津。

先扒一下幾個公子和郡主的背景。

1.霓凰郡主:

除了皇室成員之外,雲南穆府家是最為顯赫的家族。而此時,郡主身為雲南穆府黨政軍最高領導人,位同郡王,一品軍侯,南境有封國。郡主起初比靖王位份還高,見靖王,都是靖王先向郡主行禮。(黨政軍領導人一說,先是爵位,在最初幾集由小穆青襲爵;其次是雲南封國政務,也是有霓凰郡主打理主掌,蘇先生拜年的時候,還建議穆青先把軍務放放,開始治理雲南藩務,表明雲南封土,有自己的獨立政務系統;最後是軍權,由一代目設立,兵符是黃玉令牌,連在任穆王都需要聽令,被郡主送給蘇哥哥了。)雲南穆府應該是蕭梁王朝的創業合伙人,不然除了皇室成員封王的極少。

而且,穆王家族應該和其他貴族一樣,代代和皇室有姻親。而且,霓凰的母親,或者,祖母,外祖父母,四位長輩中,必定有一位出自皇室,而且是太皇太后子孫後裔。不然霓凰沒有道理和義務給太皇太后守孝。而且在大臣討論該由哪位皇子守靈的時候,還在討論守孝皇子的位份,地位和意義。郡主的面子,位份,身世都是等同或者不低於郡王的,在整個朝野都沒有爭議的。不然由郡主守孝則會引起朝野關於禮儀位份的爭議。

2.林府蘇哥哥

生活極為奢華,品味和才華都是熏陶出來的。林燮是什麼爵位沒有提及,但是至少是侯爵。母親為長公主,皇親國戚。而且提及林燮小的時候,就和梁王私交甚好,說明林家世代為權貴豪門。

林府有強大軍權,也有外戚的名分。雖然林府為將門,但是林殊自然從小錦衣玉食。不論是學問,藝術,音樂,雅好,博學,武功,林殊都是一等一的好。如果不是如此顯赫家族和優越的條件,林殊難以實現天才少年的成就。

所以林殊,不單單武功,韜略好,而且生活品味極為精緻,對於食物,點心,茶酒,音樂,服飾,甚至小玩意,劇中都一一透露過,非常精緻。這樣的精緻生活,都是由長期奢華的生活滋潤出來的。對於旅行天下的地理常識和經典文獻也是大師級別的。

(茶酒音樂服飾,劇中都有介紹。送給景睿的禮物的包裝小瓶也都是價值不菲的藝術精品,這些細節都透露了酥胸的生活方式。)

3.蕭景睿

和林殊背景相似,父親侯爵顯貴,母親長公主。只不過,蕭景睿身為三姓之子,身兼寧國侯謝姓,母親皇室蕭姓,天泉山莊卓姓。

蕭景睿對於藝術,生活,也都是有品位要求的,只不過生性仁厚,很多事情,心裡有數,卻不說出來。

4.言豫津

言氏一族,三代帝師,兩朝宰相,而且是權貴外戚。言豫津對於生活的品質,玩樂,藝術,愛好,都不在酥胸之下。除了武功,韜略,遜於酥胸,其他生活,甚至文采藝術都不次於酥胸。

對於藝術方面,甚至可以指導宮羽。對於生活品味,言豫津是最為考究的。

吃一口湯圓,就能吃出裡面放了什麼食材,這樣刁鑽的嘴巴,那給是吃了多少山參海味才養的這麼金貴。(景睿說的,金貴的小嘴。)

然而,他竟然拿了一筐帶有火藥味的橘子去酥胸家東扯西扯。

酥胸吃出來了,沒好意思說,笑而不語。

景睿也吃出來了,但是性情寬厚,不願意說。

連飛流都吃出來了,吃都不吃。

那麼精貴的小嘴,太傅家的侯門公子,生活極為考究的不行的,吃不出來?

而且,為了掩飾,帶了一筐橘子去,結果別人只吃了一個兩個,剩下的,一個活口都沒有留,自己全吃了。這個事情,也就酥胸,飛流,景睿和自己四個人知道。飛流不會說什麼,景睿也不會說什麼,那麼很明顯,就是對於酥胸的暗示。

仔細思考一下,不是極為恐怖嗎?

================================

再後來,考慮一下,景睿所有的關鍵發展劇情,全是言豫津,看上去胡說八道一通,結果全是關鍵啊,關鍵啊,言豫津,絕對是談笑風生中,神助攻的卧底。

過生日,請宮羽,邀酥胸,會紀王。

後半部分,那就是直接挑明了助攻。

他才是最精明的。事情沒一件事辦砸了,而且絕不說破。

言氏五代帝師,四代宰相,也是完全可能。

=====

我也是非常喜歡浴巾。

說件額外的事情,浴巾也是這樣的人。

愛因斯坦曾經被蘇聯女特工勾引,女特工想從他那裡拿到關於核武器的一些理論資料。

這個女特工和愛因斯坦在辦公室在家裡各種地方瘋狂地做愛。愛因斯坦也把一些資料和數據泄漏給蘇聯。後來女特工和「丈夫」回了蘇聯,蘇聯也成功製造出核武器。

而,當人們都以為愛因斯坦被女特工勾引而泄露了核武器的時候。後來有人看到愛因斯坦的日記,他實際上知道那個投懷送抱的女人就是女特工。他一直為美國獨掌核武器而擔憂,認為這樣會毀滅世界,只有核制衡才能不讓核武器再度被頻繁使用。

而,愛因斯坦也是故意把信息泄露出去的。

這樣豈不是雙贏,愛因斯坦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有核卻不使用核的世界。女特工拿到了核武器的機密。而且兩個人還你情我願地魚水之歡。

浴巾就是這樣,不害人,不傷己。雙贏。不言不語,看破不說破,心裡有數,內心有忠孝,看似卻風流。

言家牛B啊


在梅長蘇還未入金陵城之前


最有可能成為梁帝下一任的 就是太子和譽王
我一直好奇 如果 梅長蘇沒有 捲入金陵城這攤渾水中的話 這兩人 誰會最終 成為下一個 梁帝

太子 有越貴妃和謝玉
譽王 有皇后和秦般若

越貴妃 是當時最受寵的妃子 可以說 勢力絲毫不比皇后差
皇后 為一國之母 由於一直生不出孩子 所以 與早早就失去母親(所謂的祥嬪 玲瓏公主)的譽王關係密切

在越貴妃 和皇后這二人之間 算得上勢均力敵

此外

太子有謝玉
譽王有秦般若

謝玉 本身勢力不弱 有軍事力量 又娶了長公主 實力不容小覷
謝玉之所以選擇 太子 應該是因為 太子是梁帝承認的 正統的皇位繼承人 但是 他也看出了 太子的能力 所以 也在 譽王身邊 安排了 謝弼 以做牆頭草 兩手準備

秦般若 雖然只是謀士 但是 她有遍布整個金陵城的情報網 在這方面 不比謝玉差
至於她 為什麼選擇譽王 應該是 璇璣公主的安排

以上
再加上太子和譽王在朝廷各部門的勢力劃分
看上去 勢均力敵

但是 好像 忘記了 一個人

夏江

夏江 和謝玉 曾一起密謀策划了梅嶺那場悲劇
兩人平時似乎沒有來往 實際關係密切
這一點 可以在謝玉入獄後 夏江承諾 保他不死中 看得出來
當然 這種關係 更多地可以看作是 利益關係

秦般若 自然和夏江 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這個關係 也是從 璇璣公主開始的
夏江曾經與謝玉密謀陷害祈王 赤焰軍 璇璣公主也參與其中了 所以 做為璇璣公主的得力徒弟 秦般若 必然與夏江很熟

也就是說 在當時 朝廷勢均力敵的兩方 其實都有 夏江的關係在

即使最終 任何一方登基 夏江 都會受益

然而
後來我們知道 梁帝 無論如何 也不會讓譽王登基


譽王 只是一顆棋子


什麼棋子


陪太子刷經驗的棋子

而擺這盤棋之一的 則是梁帝 (為什麼是之一 後面會再大膽地猜測一下)

梁帝 應該察覺出了 他所選出的太子 本身 朽木不可雕的氣質(摳鼻)所以 讓譽王 做為一個對手 陪他 練練手 刷經驗 這也應該是 為什麼 譽王手上一直沒有強大的軍方背景的原因之一吧 雖然 譽王的兵部關係還是有的 但是 還不足以威脅到太子 而太子 有一個謝玉(謝玉對外一直宣稱 不涉黨爭 但是 梁帝必然是知道他在支持太子 而且是同意他站太子那一邊的 )


梁帝知道 譽王的秉性 是與他最像的
所以 為了避免 曾經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 (逼宮)再次發生 他一定不會允許 譽王的勢力強大到他控制不住的地步


至於太子 之所以選擇他做太子
一方面是因為 寵妃 越貴妃
另一方面 因為 太子 容易控制 梁帝知道
即使讓太子手握兵權 他也不會有什麼擔心的
他唯一需要考慮的是 如何讓太子 有能力繼承他的位置 所以 他安排了 譽王這個對手

當然 梁帝應該是不知道 夏江與謝玉 還有夏江與秦般若的關係

這是從梁帝這邊看的

我們換個角度來看

璇璣公主的角度

璇璣公主 一心想著復國

但是 當年的滑族 基本上算是滅族了 所以 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復國 實際上很難 所以 她的復國 必須要從梁國 或者說 梁帝開始

當年與夏江 謝玉 密謀 害死 祈王 林燮 之後

梁帝的朝廷 基本上 慢慢演化成 譽王 及太子 兩個勢力 兩者算得上勢均力敵 彼此牽制
表面上 我們看 這種勢力平衡是梁帝刻意為之

但是

這何嘗不是 璇璣公主的安排呢

璇璣公主 當年之所以要害死祈王 是因為 一旦祈王登基 滑族復國的可能性 必然會降到最低

所以她的第一目標 就是 解決祈王 同時 要 解決 林燮 及他的赤焰軍
解決林燮有兩個原因
其一 當年梁帝派去剿滅滑族的軍隊就是林燮所率領的 赤焰軍
其二 林燮 及林殊與祈王關係密切

解決這兩個人 哪裡容易 一個是祈王 擁有強大的政治優勢 一人之下 萬人之上 一個是林燮 大梁最強軍隊的統帥
所以璇璣公主 找了 夏江和謝玉 這兩個幫手
夏江 忌憚祈王 謝玉 忌憚林燮
當然 璇璣公主也利用了 梁帝 多疑的性格

在解決了梁國最強大的兩個勢力之後

璇璣公主的第二目標就是 培養出 梁帝的接班人

在解決掉 祈王后 璇璣公主知道 絕不可能按照當年梁帝的方法逼宮 一是沒有人能做 二是梁帝戒備心很強

所以 璇璣公主的方法就是 培養接班人 然後把接班人 握在自己手上 而這個接班人 又必須是梁帝親自選出來 並被梁帝肯定的才行

接班人 一定不會只有一個 因為梁帝 肯定不會希望 再出現又一個 祈王 他最忌憚的就是這個
所以 兩個勢均力敵的接班人 對梁帝而言是最合適 也是最安全的

這些 璇璣公主都很清楚

接班人 譽王一定會是這其中之一 畢竟 璇璣公主知道 譽王是她的外甥

而且譽王 自幼由皇后照顧 這個安排 應該是梁帝心底 對玲瓏公主的一絲歉意吧 同時也是對不能生育的皇后的慰藉 算是幫助了璇璣公主 更好地安排部署

關於太子 我不太相信 梁帝會因為 越貴妃得寵 就把她的孩子封為太子 梁帝必然也是很寵他的 有心讓他繼承皇位的 但是他也看出了太子的能力

太子的這個能力 璇璣公主也看出來了

所以 當這兩個皇子 映入璇璣公主的眼帘後 她就開始謀劃 如何讓這兩個人 能夠受她 或者說 受她滑族人的控制

璇璣公主首先還是想到了 夏江 謝玉

夏江一心想著的是 他的懸鏡司 所以 將來的皇帝是誰 於他而言 還是比較在意的 畢竟 如果當初祈王 沒有說 解散懸鏡司的話 他應該也不會去害祈王

璇璣公主 把秦般若安排到譽王身邊 理由很簡單 自家人 放心 同時 秦般若其實某種程度上 有色誘的成分在 這種色誘 是在沒告訴譽王 他是滑族後代這個真相前 控制譽王的一個手段 畢竟 譽王是很聰明的 璇璣公主應該不會很快就把他的身份告訴他 否則 按照譽王的脾氣 肯定就是逼宮2.0版本了

至於謝玉去輔佐太子 應該也是璇璣公主 夏江他們三個商量過的
謝玉暗地裡支持太子 這樣 即使梁帝知道了 也不會怪罪他 但是 如果是支持譽王 那麼梁帝必然不會坐視不管 畢竟 謝玉有軍方背景
同時 謝玉可以看著太子 太子本身雖不傻 但是做不了大決定 很多事情 都要聽謝玉的 所以 謝玉很容易控制住太子

在利用了梁帝的心理之後 璇璣公主擺了這樣一盤棋 梁帝感覺像是自己設的局 其實 他自己也是棋盤上的棋子 他覺得是 讓譽王陪太子 練手 刷經驗 實際上 真正的陪練 是太子

如果 太子登基 那麼 憑謝玉 夏江二人 一定可以把太子控制的死死的 而且 如果真的是太子登基 那麼與之競爭的譽王 一旦逼宮 一定會非常容易成功(譽王就是為了逼宮而生的)

如果 譽王登基 那就更合璇璣公主的心意了

當然啦 璇璣公主是個過慧易夭的角色 所以這些任務 都被分別落在了 夏江 謝玉 和秦般若的身上

在接下來的日子 就是 謝玉輔佐太子 秦般若給譽王獻謀獻策 雙方彼此牽制 一點點消耗梁國實力

然而

後來

來了一位 金陵城最明亮的少年

他背著七萬人的冤屈之魂

跳入了被璇璣公主設計好的渾水之中

把它攪得天翻地覆

然後 一位更加強大的新祈王 成為梁國的未來

滑族復國的夢 徹底 破滅

不知道 為此謀劃一生的璇璣公主

九泉之下 作何感想


推薦閱讀:

林殊是如何成為梅長蘇,當上江左盟宗主的?
你為什麼喜歡胡歌?
琅琊榜中,小殊,或是之後的梅長蘇,對霓凰是什麼感情?
為什麼楚喬傳里的燕洵和琅琊榜里的林殊同樣因皇上的猜疑全家被殺,可他們選擇的道路卻截然不同?
王陽明的傳記拍成電視劇,山影來拍,胡歌來演,能否再現一個明朝版的江左梅郎?

TAG:琅琊榜電視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