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一些學南傳佛教的批評《阿含經》?

學南傳的批評大乘可以理解,歷史上大小乘之爭就存在,甚至發展到不同河飲水。但是,為啥一些南傳學人連漢譯《阿含經》也批評呢?是否打擊面太廣了。。。


偶然看到這個問題,結合自己的經歷回答一下。
題主所說的「一些」,我不知道是「哪些」,我開始學習南傳佛教的時候依止的是馬哈希系統的恰宓僧團,華人尊者們在給我們這些在家人講法的時候,因為沒有一個官方權威統一的巴利經典譯文,引用最多的經典文句常常就是雜阿含,對於法義和南傳有出入的地方會附加解釋,所以至少在我身邊的同修里沒有見到有這種現象的。而在沒有接觸到這些的時候,我個人最早只看過庄春江老師翻譯的巴利經典,甚至還不知道南傳以外仍有原始聖典留存,所以現在想來非常感謝這些老師們,讓我從阿含開始又不局限於南傳的一家之言能接觸學習更多的經論資料,而能去發現佛法里更大的世界,去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探尋佛陀的原意,所以儘管如今已不再修習馬哈希禪法,思想上也不獨以南傳為純粹、正確、無暇的佛學,但是我對恰宓禪林的華人尊者老師們是發自內心的一生的感激!
而對於題主所言的現象,就我個人來分析推測一下,可能基於以下幾點理由:
1、源流的不同,南傳是來自巴利經典,而四阿含則主要是翻譯自梵語。某些南傳賢友對「梵語」天生反感,甚至認為將佛說翻譯為梵語違背戒律。其實根據我的理解佛陀反對的只是統一用某種唯一語言來整合他的教法,鼓勵大家用自己的語言去向能聽明白的人說法,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誤解,並且南北傳有對讀,應該根據是否符合佛陀的原意來判定而不應該根據其來源的語言。
2、部派的不同,如今的南傳佛教自稱為上座部的唯一繼承者,雖然這的確是事實,但是某些賢友因此而排斥南傳之外其他的一切經典,認為是曲解的或者有篡改的,又或是破和合僧的大眾部所傳的。但是漢傳的四部阿含來自於三個部派,除了增一是大眾部系統的外,雜、中的有部和長阿含的法藏部都是隸屬於上座部系統,儘管法藏部的思想有些大乘化,不過說一切有部無論從法脈源流、歷史上的理論成就和曾一時達到的鼎盛聲勢上,無疑更有資格稱為接近根本上座部。在我看來四阿含不僅不能稱之為是曲解的經藏,反而通過與南傳的對讀其可對比性更加驗證了原始聖典的可信度,證明了最初的和合階段一直到部派階段所有僧團誦持的都是同一套大同小異的經典,即使是大眾部也是來自最初聲聞僧團的佛弟子,持誦他們以增部為重視的經藏,從而達到有力破斥大乘偽經的作用。
3、經典細節和法義表述上的不同,這個在一個學友的答案中也有表述,比如他所言的雜阿含里的「空」名詞,還有種種描述,認為這是篡改嚴重的表現。實際上我覺得傳播過程中的細節流變並非一定是篡改,這與大乘炮製偽經的行為不可同日而語。因為一開始經典都是口口傳頌,各人記憶的技巧不同,帶來的細節變化就會非常大。舉例如雜阿含第347經須深經,與對應的南傳經文的主旨都是關於純觀解脫的慧解脫阿羅漢,不過在細節描述上,北傳雜阿含是說這些比丘自稱沒有四禪八定,而南傳相應部則是自稱沒有宿命通乃至神足通等神通,關於法義上要表達的重點難道有區別嗎?而真正夾雜派別知見的通過對比也可以一眼認出來,如某些北傳雜含有而南傳相應無的關於「一切有」的經文等等,無疑這就是說一切有部為了增強其「諸法實有、三世實有」的理論觀點,而在傳頌過程中的流變。另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北傳雜阿含中常常會將某一說法的背景和前因後果人物事件講得很清楚,說法過程有簡略提煉,而南傳則注重一字一句的記錄佛陀說法的過程,環境背景有簡略,當然這也有可能是翻譯的問題。至於「空」這個名詞,在阿含中是指人無我,只要不去理解成中觀的「空」就可以了。
說實話北傳阿含的珍貴性不比南傳經藏差,巴利經藏提供了一套系統的完整的經典,而四阿含則是對各個部派持誦同一原始經典的事實提供了直接證據,而其中又以雜阿含為最。當然對於長阿含、增一阿含這樣,裡面夾雜了不少大乘思想,甚至出現「菩薩發意趣大乘」這樣的內容需要自己去判斷了。這些內容常常作為某些大乘學人用來打擊南傳說大乘隱藏在最初的原始經典里了的論據,可能也是引起南傳賢友反感的一大原因之一。
在目前南傳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官方權威譯本的情況下,北傳四阿含至少在翻譯風格上的語言習慣,是非常適合中國人閱讀的,有學友說晦澀難懂雲里霧裡,但我不這麼認為,相反相比南傳的寫實逐字逐句記錄風格,反而可能更簡練更適合中國人的語言習慣。南傳我個人閱讀過的有兩個版本的譯文,一是台灣元亨寺版的南傳大藏經,由巴利文-英文-日文-中文幾經輾轉轉譯的經文,又在現代的情況下採取半文不白的形式,說實話閱讀體驗非常不佳。另一個是庄春江老師的譯文,特點是質樸、逐字逐句直譯,但是這種方式下有一些語言習慣與中國人不同,如果是喜歡純現代白話文的學友我個人比較推薦這版。另外還有北大翻譯的長部等等版本的,我並沒有讀過,或許在有全套了之後會嘗試去閱讀。
另外還看到有賢友提及某個傳承的南傳僧團(為了避免衝突不具體說了)在翻譯相關經典為漢語的時候,大量採用新譯法,甚至修改了很多約定俗成的專有名詞、人名等等。儘管我很讚歎和感激他們特別是某位尊者對南傳佛教在華語世界的推廣和弘揚的巨大貢獻,但說實話我對於這種完全採用新譯名從而達到完全與北傳割裂的做法,我是不甚贊同的。儘管歷史上也有玄奘法師等大家在翻譯經典的時候採取另起爐灶的譯法方式,不過要注意的是那是玄奘法師翻譯了該理論體系內乃至與其有關學派的幾乎所有重要經典的情況下來做的。而在他們的這種翻譯方式下並沒有對整套經典進行翻譯,而只是對重要部分進行了摘錄和節選,在導致的問題則變成一般中國人不了解巴利文的情況下,經典解釋的權利完全就到了這部分尊者比丘的手中,而新譯法在不熟悉的佛教理論情況下去查詢現有的其他譯本,又會有很難一一對應的情況造成理解困難。當然我也承認由受過系統佛教理論教育和巴利文學習的出家人來翻譯經典是最好的,不會造成法義理解或文字翻譯兩者之一有失偏頗的失誤,如果對於這種新譯名方案能有機會進行翻譯一整套完整的南傳經典的話,作為一個普通的弟子我也願意為這種法布施的德行進行供養,奉獻一點點微小的力量。


南傳某些人生大我慢,非議北傳《阿含》只是其一。
1、自謂上座部,其實只是根本上座部之分別說部之赤銅碟部,二十餘部派之一而已;況大乘、小乘之謂是印度佛教自然產生,並非中國人發明。
2、自謂巴利文原典,其實是赤銅碟部巴利文原典譯成古僧伽羅文,再由覺音轉譯為巴利文,而後古僧伽羅文本也失傳了;況因東南亞書寫材料保存不易,現存最古三藏文獻約相當於中國明朝時期。
3、南傳系根本沒有大乘經典傳承,義學上南傳僧人亦根本對大乘無了解之傳統,而大乘義學在印度,諸高僧多是棄小向大,先是深解小乘而不滿足,最後服膺大乘,中國亦然,比如玄奘法師;
又中國所傳小乘部派資源特多,漢譯四部《阿含》便非一派所傳;律典尤多,如五分、四分、摩訶僧衹、十誦、根本說一切有,小乘部派五部律,其中四部廣律、戒本俱足,非如南傳只傳一部耳;又論典亦多,說一切有部「一身六足」論、大毗婆沙論及簡版雜阿毗曇心論、駁之俱舍論、反駁之順正理論、顯宗論,皆非南傳所有,皆是部派大論,多為玄奘所譯。


北傳阿含經仍然被篡改嚴重,其完整性和次第和南傳尼柯耶相差太遠。舉幾個關鍵的栗子:空的概念南傳不是重點,佛只說當觀色無常無我,北傳加了個空。尤其是關於緣起論,南傳的相應尼柯耶第二相應第一經就是緣起經,佛說諸比丘我現在開講什麼是緣起,你們當仔細聽了,然後說了十二緣起,接著很明確無誤地說「這就是緣起」,北傳阿含刪了不說,還加了個此有故彼有來解釋緣起。以致於南北傳的理論大相徑庭。北傳阿含另一個大問題是翻譯的質量依然不高,取字格義與巴利文差異明顯,比如緣起的緣、不殺生的生。這也導致大乘邏輯的混亂,雲里霧裡的就是不會好好說人話。


可以看看巴利三藏和阿含經有什麼區別?這篇文章。


以下引自《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Oct 26 13:09:05 2013 貼文

http://buddhaspace.org/threadread.php/board=Buddhismamp;amp;amp;amp;nums=4717

==================== 阿含經與尼柯耶 =====================

David:以下這個問題是幫朋友所提出,還請無著比丘解惑:「在台灣近來見到人認為要捨棄北傳《阿含經》,只要讀南傳《尼柯耶》就好;也有人認為只有《相應部尼柯耶》(《雜阿含經》)才是最純的佛法。請教無著比丘的看法如何?」

無著比丘: 喔…好可惜,這是非常可惜的誤解。這當中每一部經都有各自的特色,但我們不應該加諸一個優劣的架構在其上,像是「巴利《尼柯耶》比北傳《阿含經》好」,不能這麼說。《尼柯耶》和《阿含經》來自不同的部派傳承,事實就只這樣,其它的優劣比較則只是主觀。

而在《尼柯耶》或《阿含經》中,我的經驗裡,《相應部尼柯耶》及《雜阿含經》對禪修的人通常特別有用,《中部尼柯耶》或《中阿含經》也對於實修者很有幫助,《長部尼柯耶》或《長阿含經》對於有信心的行者很有幫助,《增支部尼柯耶》或《增壹阿含經》對於居士很有幫助,有很多居士生活會遇到的議題的探討。因此並不是誰比較純的問題,而是須要什麼教導的問題。

如果我要離群索居很久很久,只能帶一本書,我會帶哪本書?在巴利《尼柯耶》中我會帶《中部尼柯耶》,而在中文《阿含經》中我會帶《雜阿含經》。不是因為這些是最原始的,而是因為對我個人來說是最豐富、最受用的。我很喜歡《中部尼柯耶》,每當持誦它時,心就開闊起來;而《雜阿含經》的教導好有力量,真的很有力量。

但不應該主張「某部阿含或尼柯耶比其它的來得純」這種偏見,這是不精確的看法。

--無著比丘訪談錄


因為《阿含經》的翻譯非常不準確。別的沒看,讀過《阿含經》中的重要經典《大念處經》,發現與佛陀本意根本是南轅北轍,如果當初這部經典翻譯準確的話,在中國將會出現更多的大成就者,會更有利益於眾生,足見講解佛法,翻譯佛法的人,實在應當自己親證修行過才可以,不能胡說八道,實在是誤人子弟,毀謗佛法。


恩,有一天,下課的時候,學生問問題,我讓他等一下。我得先去還多媒體的鑰匙,不然機房老師要批評人的。俺那90後的學生,說了一句讓我受益匪淺的話,

「老師,你不要理他。有些人就是靠批評人活下來的。


求同存異,多爭無益。


沒有出家的人談論什麼,佛陀管不了,但是相應部有經文很明確的說了出家人應該談論什麼不談論什麼:

相應部56相應10經/畜生論經 (諦相應/大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比丘們!你們不應該談論各種畜生論,即:國王論、盜賊論、大臣論、軍隊論、怖畏論、戰爭論、食物論、飲料論、衣服論、卧具論、花環論、氣味論、親里論、車乘論、村落論、城鎮論、城市論、國土論、女人論、英雄論、街道論、水井論、祖靈論、種種論、世界起源論、海洋起源論、如是有無論等,什麼原因呢?比丘們![因為]這些談論不具利益,不是梵行的基礎,不導向厭、離貪、滅、寂靜、證智、正覺、涅槃。
  而,比丘們!當你們談論時,應該談論『這是苦』;當你們談論時,應該談論『這是苦集』;當你們談論時,應該談論『這是苦滅』;當你們談論時,應該談論『這是導向苦滅道跡』,什麼原因呢?比丘們![因為]這些談論具利益,這些是梵行的基礎,這些導向厭、離貪、滅、寂靜、證智、正覺、涅槃。
  比丘們!因此,在這裡,『這是苦』應該作努力,……(中略)『這是導向苦滅道跡』應該作努力。」

就我觀察到的上座部沙門言行來看,基本上還是能按照世尊指示來言傳身教的,沒見過哪個上座部沙門以抨擊大乘經典為己任,更不用說去抨擊與南傳經藏相似度很高的阿含經了,上座部沙門真的對大乘沒有研究?他們是遵守世尊教導不予談論而已。

試問北傳的沙門,有幾個真正做到了【在世尊的法與律中出家】?把北傳的律藏拿出來對照一下看看,當年梁武帝禁止沙門吃肉的時候,尚有沙門拿出律藏抵抗王命「律中無斷肉事」,現在不時興殺頭了,為何不見北傳沙門站出來正本清源,說好的以戒為師哪裡去了?


南傳批評阿含這樣的言論不知賢友是從什麼途徑聽到的
這本就是一種偏見 要知道目前人們可接觸到的經典都已經是部派佛教時期的產物 各部派的經典都是經過自家再編輯的 誰家的經典更接近原始的 是佛說的 這個誰也不好下定論 勉強來說南傳佛教也只能代表分別說部這一系


佛教的發展,引起了學派的分化。第二結集以後,東西方日見對立,東方系成為大眾部,西方系成為上座部。大眾部在東,更向東沿海而向南方發展。西方的上座部,初分為二:「分別說」與「說一切有」。分別說部向西南發展,後來又分為四部;流行在印度本土的三部──化地部,法藏部,飲光部,與大眾部系的關係很深。說一切有系中,拘睒彌地方的犢子比丘,成立犢子部,流行印度的中、西方。從摩偷羅而向北印發展的,成為說一切有部。大眾部,(上座)分別說部,犢子部,說一切有部,這四大派,是佛教部派的大綱。上座部的三大系,推重舍利弗的「阿毘曇」,尤其是說一切有部。一切有部從佛滅三百年起,作《發智論》等大量的論典;迦膩色迦王時代及略後,造《大毘婆沙論》,完成說一切有的嚴密理論。--印順法師《佛法概論》

南傳巴利文經典是 「上座部之分別說系之赤銅碟部所讀誦的經典。


北傳學阿含經和學巴利三藏是不一樣的,學阿含經還是北傳,學巴利三藏就很容易混入南傳的個人知見,因為巴利文目前就南傳的僧人懂,漢傳佛教就變成附庸了,當年分裂時經典基本一樣,但是上座部指責大眾部十事非法,大眾部指責上座部大天五事


推薦閱讀:

佛經這麼深奧,為何還能被民眾接受廣泛流傳呢?
求比較簡單的佛經,比較適合新手讀的?
怎麼解釋心經的內容?
《瑜伽師地論》有什麼好的文字、音頻或視頻講解?
佛教中有名的高僧大德怎樣面對病痛?

TAG:佛教 | 上座部佛教 | 佛學 | 佛經 | 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