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管類文科生學好高數的有效方法?

今年剛剛大一,江蘇211,文科生,填報了經管類專業。高數教材用的是同濟第七版,剛學完極限,已經有很多題不能理解了。感覺高數很抽象,不像高中數學那麼直觀。本來高中數學成績還算不錯,現在對數學卻十分迷茫。


前幾天剛剛考完線性代數,不出意外的話,身為一名文科森,我未來再也不會系統學習數學了。所以就想寫點什麼記錄一下。所以在開頭申明,這個答案總結大於答題,對我自己的意義大於對看的人的意義。況且學習體驗和學習方法肯定不適用於所有人,畢竟每個人之前的基礎不同,對高數分數的要求不同,甚至每個學校高數的難度都不同。

但仍然希望這點小總結能給人一點點啟發吧。按我們專業老師老愛講的就是「作為一個前輩,我能給你know-how,給你我的experience,但當你真得開始實踐時,你就知道我講得都是shit。可是如果它能帶給你一點點inspiration,我就心滿意足了。」

一、基本情況

高中理科狗,大學文科森,從小數學渣,高考被數學害到勉強搭上985末班車。大學數學分A B C三個等級,我們專業修B,但我個人刷完A的所有題,覺得難度區別不大,差別是少學幾個只有工科才會用到的小節。歷年考題重複度約百分之三十到四十,且題型基本穩定,所以靠刷卷子上七十分難度不大。自己高數上95,高數下97,線性代數96,最簡單的概統莫名其妙89,還好後來統計方法與應用考了97安慰了我的心。這成績很多大神肯定要呵呵,我也很羞澀地說對不起,我儘力了,但肯定還是有哪裡計算錯誤還是哪裡過程丟分。這說明我數學基本功及其不紮實,但也很好為接下來的文章定了位:就是一個從小數學渣的人,在大學半自學的情況下,對文科森學數學的小體會,以及如何考得還不錯噠~

二、擺正態度

我覺得對於文科森,學習數學最首要的就是擺正態度。我自己也會抱怨,我們專業是整個學院唯一一個修高數B 修線代、概統與統計應用的專業。作為一個文科森,高數的學分是所有學科里最高的,佔用的時間是最多的,實在很不科學。

但我想說,高數等大學基礎數學課,既然放在你的專業中就的確有其學習的必要性。

首先是工具性,沒有微積分知識,你怎麼看經濟學論文;沒有概率論和統計學基礎,沒有大數定理,連社會調查本身都失去了意義。或許在未來的學習與研究中,你不往這個方向走,但至少這些知識能讓你的視角不狹窄。你在能看得懂別人的分析的同時,也多了一個思考角度。我覺得這在現在交叉學科越來越多的今天還是蠻重要的。起碼我的人口經濟學課本逼著我把高數複習了一遍,才看懂許多公式推導。而這種經濟學角度看待人口問題,的確很巧妙。

其次是邏輯性。線代老師第一節課時說」學完線性代數,你會發現你變得有邏輯了。「 當時班上所有人都笑了,但我卻非常認真地把學習數學當作訓練自己邏輯思維的過程。而學到後面,自己真得會越寫證明題越興奮,覺得光是能看到這麼精妙的思維過程就很幸福啊。私以為中國總是愛把「文科」與」理科」割裂開來,在本科前的教育中,對文科的邏輯思維訓練實在太少了。可當你真正接觸學術性文章,尤其是西方的學術性經典著作時,你會發現其邏輯思維的縝密,再細細來看,你就會發現都是跟數學證明題一樣的思路。不知道有沒有人去XDF上過GRE的課,verbal部分,不管是閱讀還是填空,老師都會去強調說GRE考得是邏輯而不是語言。比如上填空時,ZYT(← ←上過他課的自然知道是誰)老是會把題型歸納成「X=Y Y=Z」之類的公式。剛開始頗不以為然,覺得英語能力到了,有什麼不會的。但後來才知道語言本身就是一套邏輯體系,而在現在這個整個科學研究都是被西方話語所奠定的今天,不學這套邏輯你真玩不下去。帶著這種想法,我看自己的專業書和論文時都有了不一樣的體會。學習起來更能把握到中心思想,也變得系統化和條理性。以前做讀書筆記,都只會摘抄有感悟的點。但現在學會抓邏輯,用自己話複述,再思考每一點之間的聯繫。一本幾百頁的書,最後能濃縮到幾頁紙。所以大可把學數學當作練思維,感受下其中的樂趣。

(這裡又題外話地說一下。現在很多人愛講「學術研究中的中國話語」,民眾輿論中也很多打著反西方化的反科學。從我自己專業角度出發,「鄉土知識」很重要。但就像文化不等於文明,知識也不等同於科學。喊著「中國話語」的人,有多少是了解與掌握了西方話語,然後能再用另外一套「邏輯」(都不要求是中國邏輯)來找出對方的漏洞的?所以,像辜鴻銘那樣學貫中西後,寫下《中國人的精神》的學者,我很欽佩。不管結論對不對,起碼是有自己一套完整的體系,講清了自己的觀點的。但很多人,一上來就是「我不聽,我不聽,我有我自己一套理解方式」,這和「崔永元噴轉基因」有什麼區別——← ←對啊,我是中農學生,謝謝~)

我知道很多高中就是文科生的人,大學修高數很痛苦。完全理解啊。班上很多文科生沒有學過階乘,高數第一堂課就die了;沒有學過排列組合,概統第一節課就傻了;沒有接觸過矩陣,線性代數第一堂課就懵了。這完全是中學與大學教學的脫軌。但我想,擺正了心態一切都好辦。分數只是一個方面。對於這種又耗時間,又佔了很多學分的學科,發現一點樂趣和意義或許更重要。

三、理論

定義真得很重要。定義就是給你一個概念,如果對概念的把握不清,說明我們在討論的不是一個東西,那我們之後怎麼愉快地交談。而對定義的學習,絕對不是背書能夠解決。我覺得一靠老師上課講解,起碼我們老師上課時會很認真地把他對定義中關鍵點的理解講出來,二就是靠不斷地反思。可能會在推某一道題的時候恍然大悟,也可能會在看一個證明時猛然驚醒。但這都需要建立在有階段性複習的基礎上,把過去的知識和現在的知識建立一個聯繫,起碼對我這種比較愚蠢的人只能用這種愚蠢的辦法了。

課本真得很重要。其實我後來發現,如果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課本加歷年試卷絕對足夠。但為了了解更多,我還是會借一些輔導書。但無論如何,課本很關鍵。我們高數用到是同濟七,線代是自己編的教材。大的方面來說,教材的編排都暗含著編者的邏輯,全是它對數學的一種理解。它覺得你要先掌握這個,再掌握那個,這樣比較方便理解和學習。這種安排和邏輯不一定正確,但對於沒有數學基礎和概念的人,有這個框架在是很有幫助的。當你真得掌握哪些知識後,你會發現自己不一定按照它的順序來整理整個體系,但也能說得通。可如果沒有之前的架構,那些磚塊準是學了就忘;小的方面來說,起碼我們學校每年會有挺多題在書上的。對於非數學專業的學生,其實大學老師也不怎麼想卡你成績,課本和歷年卷又是唯一的共有資料,老師也會想藉此看下你的態度,然後讓你過的。

老師真得很重要。我的高數老師口音極重,不認真聽都只覺得他在嘟嘟囔囔,完全聽不懂在講什麼。所以我大一逃了半個學期的高數課,自己在圖書館自學。但我後來猛地回到教室聽了他幾節課,發現他講得真得很好啊,把我自己自學時不理解的地方都理順了。他對每個章節都有自己的理解,講課不會完全按照課本來走,而是用自己的邏輯把知識點串起來,我覺得很多都比書本上更順。其實說實話,能站在講台上給你講課的老師,起碼為了拿一個博士學位,對那科的掌握程度和理解不知道會比你高出幾個層次。他也不會想讓自己的時間變得無意義,所以也會很認真地對待。所以認真聽,效果肯定比自學好。

做題真得很重要。起碼對我這種渣而言,做題才能發現自己在定義、定理等的掌握上有哪些疏忽和遺漏,才知道自己之前的理解上的錯誤。做題本身就是一種幫助自己消化知識點的過程,所以不能把它留到最後,期待著刷題能解決所有問題。對於題目本身,不會得想辦法做會。我會去騷擾高中時的數學學霸,會去上網搜索證明過程,更會去找老師。但找老師的題目還是有一點點思維量比較好。我曾經急匆匆抱著題目找高數老師,被他翻白眼叫我回去自己看書上定義,用「書都不好好看,算什麼課外題」嘲諷我。我當時心都碎了,後來才擺正心態知道他說的是對的。但若是真正有思考價值的題時,老師能給你太多幫助。你能看到他在拿到這個問題時都是先考慮了什麼東西,為什麼這麼考慮,為什麼這麼思考,這比被整理過思路的證明過程重要多了。作為一名文科森,我還翹過我的專業課,和高數老師一起演算了滿滿四個黑板的證明。尤記得那天上午陽光正暖,我寫滿一個黑板時,他幫我下拉下另一個黑板。嚶嚶嚶,這個場面為什麼不是柯景騰而是高數老師啊!!!

現實意義很重要。覺得數學難主要是因為抽象。跟我們生活離得太遠了,完全是另一套語言。所以我自己會覺得,了解一下每一個知識點的現實意義,實際中的理解,能加深理解和記憶。反正現在網路這麼發達,知乎、專業博客和公眾號足夠滿足這個需求。而且本身也很好玩。比如看了很多講矩陣 行列式和方程組的文章,我就解決了高中時看曹天元的《上帝擲篩子嗎?》時的疑惑_——為什麼一定要用矩陣來研究。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讓我覺得數學真得很實用也很有趣。圖裡是自己看線性代數的理解時,覺得很有意思忍不住摘抄的

四、實踐

接下來就是比較具體地怎麼學了

1、了解基本情況

花幾節課感受下你的老師的授課風格,知道下自己該如何利用他的課堂。感受下你的課本的安排,計划下之後如何使用。比如我們線代老師上課就按書講書,很多證明都不講,所以他上課我真得不怎麼聽,但他會補充很多很經典又很有挑戰地課外題,我就會認真做筆記。比如我們用得高數課本,你會發現書中的例題分兩類,一類是為了接下來的知識點做鋪墊,另一類會和後面的練習題相對應。所以對於鋪墊類型的例題,我不會強求自己做出來。而在預習時會所有知識點看一遍,然後做一道真正的例題,再到後面練習題中按順序挑出類似的算一兩道。上完課,再把例題看一遍,再做一遍練習。這可能跟我個人的習慣有關,做事情不喜歡盲目。而不盲目是建立在對整體的了解上吧。

2、筆記

我有寫筆記癖,上課不寫筆記就很難受。這一方面是防止自己走神,另一方面是我覺得自己真得很笨,很多東西不寫出來,不畫出來我就理解不了。所以,我會手抄數學的概念、定理和證明推導。然後用康奈爾筆記法,把知識點標註在旁邊。每總結一個知識點,就會思考和之前一個知識點的聯繫。每一個聯繫都思考玩後,就會再畫一張思維導圖,把所有的知識點串起來。

我複習的時候就會把書看一遍,再把自己筆記右邊欄看一遍。這一章理解完後,我就會想它和上一章是什麼關係。這樣一章一章再建立聯繫,覺得所有的東西都能理順。

所以其實我很喜歡複習時的感覺,之前想不通的疙瘩都被解開了。比如學線代的時候,學完方程組再看矩陣,複習完向量和方程組再看相似矩陣和二次型,都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而對我來說,沒有那些筆記,很難理得清思路。

3、做題與複習

平常會在預習時演算一些基礎練習題,課後把所有的題目演算一遍,挑出不會的用各種方式弄懂。然後還有一本輔導書,主要看其不一樣的例題,題型的歸納。每一章學完,會複習一遍知識點,把書上的章節練習做了,再把輔導書里的做了,看自己哪些地方有遺漏。

考前會先刷一份卷子,看下試卷難度和自己的掌握程度。然後,把所有卷子收起來,花一兩天時間書對照著筆記仔仔細細看一遍,達到自己能閉著眼睛跟自己把每一章節內部章節間的聯繫都講一遍的程度。這個過程會伴隨著把課後題目都做一遍。然後才是刷題,把任何一點不對的題目都標註出來。不會說覺得是粗心就放過自己。因為統計一下才會發現,容易粗心的地方都是相似的,這種思維的慣性疏漏是有原因的,找到原因就能找到方法避免。但是我還是不能滿分啊sigh233

4、時間

會佔用很多時間,但沒有想像中多,也沒有那麼麻煩。筆記會在課堂上寫完,課後只是標右邊欄里的知識點和畫邏輯圖。用心做題,盡量減少計算錯誤的話,題目能在一個小時里寫完。第二天沒有高數課的話,就可以整理一下題目類型,看下輔導書再預習第二天的內容。平均每天晚上也就一個小時,而且複習時還能節約很多時間,自認為還是比較高效的。更主要的是,越發覺得學數學很有意思啊,所以也不會覺得累和無聊呀。

知乎上的大牛們想來是不會看這種題的,有的話不要來噴我啊。我只是一個再也不用學數學的文科森,想要寫點什麼,紀念下這段自己獨自努力做好一件事情的時光。希望看這篇bb的文科森們能找到一點學習高數的動力,受一點點啟發。

嗷,最後真心希望大家高數都能拿高分啦~~~


大四考研狗說幾句。
先甩一句牛逼的話:
數學,最重要的是培養靈感。
此話最近才領悟,題主可以當成是學數學的至上大道,牢記於心。

本人北京某高校經管類大四學生,不過我高中是理科生哈哈哈,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學微積分的時候仍然是蛋疼的(?_?)。

說說教材的事。
大一用的是學校老師自個兒編的教材,專為經管類打造,難度適宜,可是考試的時候一點都不適宜,第一次測試55分。(老師總喜歡在小測試碾壓我們的自信,期末照樣上80)

目前複習考研中。在數學第一輪複習時,聽度娘的建議,選用了同濟第六版的微積分,某寶上淘的舊書。收到時立下誓言,吾欲上下兩冊而求索也。(?????)っ
然後我就震驚地發現,怎麼好多。。好多。。我好像。。都。。沒有學過。。。
此老師未教也,非吾上課睡覺之罪( ????? )

是的,同濟那一版教材並不是很適合經管類學生,講的很多知識點對我們沒有什麼應用的價值,你說你學雙曲正弦雙曲餘弦有什麼用?計算阻力落體運動么? 而經管學生的一些基礎數學知識,像邊際的概念、彈性的概念、利潤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拉格朗日乘數法求極限,它又並沒有提到。
所以對於一名經管學生,選用一本經濟類數學教材更為實用。個人推薦一本教材,人大第三版微積分(比同濟那1+1薄多了,看著它的厚度都有種幸福感@( ̄- ̄)@)。

PS:這裡主要是考慮題主未來考研的需要。
不過題主畢竟上課用的還是同濟,我當初還是做了一遍同濟第六版的課後習題,感覺大部分難度一般,建議配套使用《高等數學精講精練》,大一被高數老師坑了買的,以為通用,考研時才發現是配套同濟第六版的。。。她當年還攛掇我們班買吉米多維奇來著,那個我看了同學的,覺得不如這本精講精練。

下面講一下數學學習方法吧。
高中時數學很好,穩壓全年級,有人問我秘訣,我答曰做題。這個方法我也帶入了大學,卻在微積分第一次測試考了55分。為什麼落差巨大呢?

主要是數學體系的原因。高中數學畢竟仍屬於初等數學,知識點有限,可以通過反覆的做題訓練出一種條件反射,我看到這個題設條件我就知道是哪一套解題思路。高等數學則不同,這玩意很深,它這個體系擺在那裡,微分積分,一元多元。你說一個線性微分方程,解100遍,有用嗎?我換個非齊次項你又不會了。題主等之後進入線代、概率論、統計學的學習這種感觸會越來越深,因為知識點雜糅,變換莫測。不過微積分是一切的基礎,現在學好對剩下的數學學習有極大幫助。

此外,大學的數學教學沒有高中那麼嚴格,嗯,就是說老師才不會一道題你聽不懂給你講十遍呢。
老師:這個題都會吧→_→
我們:不會。。(?? . ??)
老師:都會,好,我們講下一個
我們:卧槽誰TM說會了啊╭(°A°`)╮
這種情況下,自學成才,豐衣足食。

所以高數學習不能單純是一個做題的過程,總結更為重要。做題只是一個笨拙的開始,進行操練才能不斷升華,而通過總結方能掌握到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如何總結呢?這個還真沒法教(°ー°〃)
每個人習慣不同方法不同,自己好好摸索吧,反正總結這個詞意義明確嘛,哈哈哈哈哈。。囧有點冷場的感覺。。〒_〒

高數也不是一個可以依賴老師的課程。建議自學為主,請教同學為輔。當年我們題目不會做的時候,拍張照發同學群里,炒熱氣氛,心也不冷。深厚的革命友誼都是從求知求教的過程中形成的啊,馬克思恩格斯當年互通書信才搞出的資本論啊,基本上就是你現在學的馬政經了啊,題主和同學微信一下很有可能創出超等數學啊,同時締結馬恩般的基情啊。─=≡Σ((( つ??ω??)つ

最後扯點題外話,大學學好高數,就和學好大機一樣啊,大一新生追妹紙兩大利器都在這了。師兄我當年憑這兩大利器追經濟學班一個妹紙,差一點就手到擒來啊。可是最後還是失敗了,為什麼?因為信息不對稱啊,妹紙有一個談了8年的男朋友。尼瑪,這是不完全競爭市場啊。
(嚴肅臉)所以學好經濟學也很重要,畢竟這才是題主的主課。數學只求現在認真學,不用花費太多時間去鑽研,大三時再看,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補充:

大二文科生一枚。上學期的高數不能說特別好,但是夠解答同學的問題了。

反正我平時花在高數時間也不多,大多和舍友逛吃逛吃。主要集中在考前半個月,開始泡圖書館從早到晚。複習策略為:

1 先搞來幾份高數試卷。
上過大學應該都知道,每年考試題都大差不差,所以先過一遍題目知道考什麼知識點很重要。

2 知道了考什麼之後先過一遍書,把理論,公式,書上例題先理一遍。

3 然後翻開輔導書,開始瘋狂找相似題,抄在一起找共同點,這個時候就算你不會也有點明目了。就這樣你基本過完了知識點。

4 然後就隨便你啦,做試卷或者做你平時老師發的練習題。

這個階段呢最重要的是,
靜下心來,而且要自信。這個自信在任何時候都相當重要。還有一個就是系統的理解,一本書的章節要先從宏觀上理解,再從微觀上理解。宏觀就是目錄之類的,微觀就是小課題啦。

------分割線----以下是之前寫的---------------------------------------------------------------------

高數這東西很神奇,你看久了自然就會了。每個題都有他自己的道理。

建議你去網上淘你現在課本的課後習題的解析,然後去圖書館刷題。沒錯,說到最後還是刷題。沒辦法,數學就是要多做,這樣才能找到某一題的規律,然後找個筆記本記錄下你不會的所有題目,找同類一起寫在上面,找每個題目的共同規律。

重要的是,無論你學什麼,都不能著急。你心裡要想著,老子怎麼可能不會。加油!


我覺得真是很大的誤解,金融經濟類要學到後期都是拼的數學工具啊,所以為何要放鬆對經濟類數學的自我要求?

這裡牛人很多,我僅僅談談我自己的做法。本人高中文科,數學很一般,考研的時候痛下決心,拿來理工科的數一材料自學一遍,記下所有定義,定理,全部合上書本自己證明一遍,不搞題海戰術,就是從基礎定義出發,考研究生微積分和概率滿分,線性代數扣了十分,原諒我計算無能,對於很多高手而言可能貽笑大方了,但是這個進步對於文科的我而言真的是質的飛躍。

所以,總結一下,就是要有信心,要從定義出發,找理工教材,為何找理工教材?因為書里證明有邏輯且透徹得多啊,花時間理解最基礎的,所有題目萬變不離其宗啊。


作為一名資深考研狗,我之前做高數,心中的彈幕永遠是「艾瑪,這題是要你幹啥啊?」「連續就連續唄,咋還可導了捏?」,在看完答案之後彈幕永遠是「呦呵,這思路真是so他媽的easy,我怎麼想不到捏?」或者是「啥玩意?!憑啥不讓我無窮小替換!!憑啥啊!!」。直到後來,我遇到了我的男神,張宇(答主用本人巨根發誓沒有做廣告),我才知道,我不會輕易的狗帶!!!!!!
講真的,題主,高數對於一開始學的人來說,我認為我認為(那些骨骼驚奇的人都死開!!)還是有辣么一丟丟難度的,而有的老師把大家領進門的時候領的不太好,比方說你問他一個你不會的問題,我感覺哈,他總是以「你已經會了,並且掌握了應有知識點」的角度去回答,導致你不會的還是不會,老師講的你他媽還是不會!!!!
但我覺得張宇講的當時就是,把你當做真的是新手一樣在講,所以你會聽完他的視頻後感覺人生不會輕易的狗帶!!!!!!!
ps,鄙人一點都不覺得高數難,高數,呵呵,老子骨骼驚奇好么!!!


經管大三老學姐來說說自己的感受吧。
我是2013屆,北京211,學的會計。從小到大都在北京讀書,高中雖說不是最好的但也算是區重點,高考數學成績140,全班第一。也許是高中對數學的自信,從不覺著作為文科生到了大學會敗在數學上。然而現實總是殘酷的,大一上高數的陰影至今揮之不去。

剛開始上課覺著不就是數學么,以我的底子總能跟得上學的好,事實卻是,大學老師的授課方式與高中全然不同。大學老師最基本的目標就是把課講完,倘若像我們學校這樣課時少的話,那麼,老師的做法就是儘可能的去趕進度。這會讓你在聽課的過程中非常頭疼,因為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消化。加之我從小到大都是在北京上的學,高中又選擇了文科,而大學老師會對於那些大部分省份所學了的知識直接略過,這樣的結果就是我完全聽不懂高數課。
聽不懂高數課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我完全無法接受一上大學數學竟學成了這樣。於是,我開始思考如何去學,開始去想以前的學習方法,以及和學姐學長交流。我努力的去嘗試一些方法,總算萬幸的是有些成績,到最後期末也得到了90+的分數。
具體地說,就是倆字:自學!
上大學前相信很多人就會聽說大學全靠自學,這是沒錯的。
到了大學很多時候你不能再去指望老師天天追著你做題,給你講題。因為很多時候下課了你就找不到老師了。所以想要學好就一定要養成自學的習慣。
預習複習不是說說而已,是要真的去做的。當然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很多時候在課堂上是會得到解答的,倘若依舊無法理解,課間去問老師也是可取的。相信我,親身經歷表明預習真的很重要!不要跟我說什麼課多沒時間,時間永遠是有的,只要你想做,就能擠出時間。
學數學做題也總是必不可少的。雖然我不提倡一味的去刷題,但一定的習題量是有必要的。做題之前,你要搞清楚,做題不是為了考試的時候能遇到類似的題,從而投機取巧的多得幾分。做題是要開闊思路,以及更好的去理解所學的知識。
其實學不學的好就在於你肯不肯去花時間花功夫!高數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難,更何況剛開始學而已,一切都還來得及,要給自己信心,在加之自身的努力,你一定也可以取得自己想要的分數!


有個川大的老師叫徐小湛,在優酷上有一系列視頻,講的很好,從基礎到考研題都有講到。


題主的情況真的和我很相似噢,我目前大二,也是江蘇211,學的也是商科,不知道我們是不是同一所學校呢??我高中讀的是理科。但是本人原先數學真的是中等偏下的水平啊,當年也是被迫選的理科。
不過找對了自己的學習方法,數學提升起來也炒雞快的啦。本人學習上屬慢熱型的那種,從高中開始我就尤其重視數學的學習方法,一直沿用到大學。
每次在課前必須細緻地把要講的內容看一遍,做好記錄,對應著輔導資料再擼一遍,老師課上講的很多例題都會是輔導資料上的。這樣前期預習的時候就等於已經看了兩遍內容。課上再跟著老師聽一遍,課後當天晚上就把書結合老師額外補充的知識點再再看一遍,到了下節課上課的前一天再把上節課內容複習一遍,再接著預習………啰嗦了這麼多,總的算起來一小節的內容從頭到尾能擼4遍!!!這樣還擔心不懂學不好么?反正我靠這個方法得到了高中至大學所有數學類老師的寵愛,比如不交作業,允許翹翹課什麼的。身邊同學覺得我是學霸,呃。我也是付出了很多的啊!!
但是說來說去還是要看個人的學習方法,身邊也有很多大神靠著上課聽講照樣能消化知識。還有大學的課業多起來了,時間上也要合理地分配,但數學不能鬆散,它是個工具,預習真的很重要。
祝題主能找對方法,學好數學,也不枉我打了這麼長時間的字


極限的時候概念確實比較難以理解,到了後面就好了。本科時候的高數都是比較抽象的東西,暫時以應試為主,所以基本靠刷題啦。像那種極限求解的基本上就那麼幾種方法【後面的級數也是,曲線曲面積分基本上就是看看邊界條件積兩下出答案
好了扯皮這麼多時候祭出大哥了,吉米多維奇!這個大哥的書刷不完的話可以去刷張天德的那本漢化精簡版的習題集,刷完不上90+題主我站著讓你打


不談別的,我就是文科生。以下觀點或許有點不適合大多數人,不喜勿噴。

憑藉文科生的思維方式,多看看書不用做多少題目,解決高數線代之類還是綽綽有餘。文科生對很多問題具有整體性眼光,沒有理科生那麼純粹,遇到問題時,我們考慮的是當下的題感帶給我們的解題方式,而不像理科生那樣,哪裡需要作輔助線,哪裡需要微積分,而大量的瀏覽與讀題速度,足以給文科生迴旋的時間,文科生容易從既有的困境中跳脫出來,這正是大量閱讀量帶來的好處。

在初中至高中乃至如今,我一直用整體眼光看待遇到的問題,其實高中政治其實有許多可以借鑒並加以應用的道理。每次大家都在動筆算的時候,老師就會用一種奇怪的眼神看我,然後下來告誡我,數學一定是要多算,然後我還是不會多算。中考我考到當地最好的學校,高考數學在難度很大的文科里,我依然可以排前幾。我並不是說不需要算,而是在國內數學問題里,需要用計算量來獲得高分的題目,實在不多,幾乎沒有,說到底,考的還是解題思路。而計算,只是一種輔助解題的工具。

關鍵是,你的量夠不夠,這個量既包括大量的文學作品,還有大量的理論闡述,還有晦澀難懂的哲學,大量的真題,大量的推理論述,方方面面。最重要的是,大量的背後,還是大量的對解題思路的分析,鞏固,對整體的把握程度,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

當然做到了,還是一個最重要的,細心,這個真的很重要。

僅個人觀點。

完。


首先自我介紹,我高中文科,智商真心一般,大學上的本省211財經類大學,畢業證上寫的專業是信息技術與計算科學,其實就是數學系。至於為什麼文科生統招可以進數學系,因為我是進校後考的中外合作班,該合作班屬於數學系,over。
當時的主要課程包括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與解析幾何,金融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試驗設計與分析等等等等。總而言之,全都是數學,各種各樣的數學,而且難度都是大於題主所說的課程的,至少我們學校是這樣。我想當時鋪天蓋地的各種數學給我帶來的難度與壓力應該是近似於題主目前的處境的,或者說比題主還要慘。
我先說說我的最終成績吧,我們班24個人,有5,6個文科生,在國內所有課程的總成績我排第4名,前三名的都是高中理科,我主要的數學課程基本上都是90以上。
我覺得文科學生學習高數最重要的就是擺正心態,無論它傳說中多麼可怕,可總是能有人學好它。我當時想的是,我一定要把所有課程都學好,哪怕我是文科生,那又怎樣,大不了我花你們理科生雙倍甚至三倍的時間,我一定要把它學好。
然後,上課之前課本的自學我倒覺得還好,因為有的時候你預習時覺得自己弄懂了,然後上課時也就沒注意聽老師講的,到最後發現其實自己自學時理解錯了。所以我當時沒有做那種細緻的課前自學,而是只做課前大致的預習,就是了解老師今天要講些什麼,有哪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大致講些什麼內容就行了。
因為沒有課前自學,所以課堂上聽講就是最為關鍵的事情了。我想能考上好大學,這一點應該沒什麼好講的。
課後,我覺得非常重要的有兩點,一是課本的複習,一是課後練習題。我並不支持某些答主所說的要買好多別的書,我認為,就把學校發的課本弄懂就足夠了。知識就是那麼些,不同的書也講的是一樣的東西,換湯不換藥的,與其把時間浪費在很多書上,還不如把一本書鑽研透徹。
然後就是課後習題,數學這個學科並不是你把知識弄懂就表示學好了的,數學是要花大量的時間練習才能學好的。僅僅只是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是不夠的,我建議是把課本上所有的題目都要做的。
講這麼多其實都是老生常談,當你真心想學好它時,你什麼方法都來了。


數學分析新講 張築生
好多概念如果從不同的方式進行推導證明,對學習者來說獲得的知識和對數學的認識是完全不同的。這套書可以說是老先生嘔心瀝血寫就的,許多定理的證明方法和內容的安排都獨具匠心。從更高層次來看待微積分,相信你會對高等數學有不同的認識,能夠從數字中發現激動人心之處。
林源渠,方企勤所著的數學分析解題指南是最合適的配套習題集


難道不是找個理工男友(男友)嗎?


時間好快呀,我當年還是同濟五版。
個人感覺多做題,多看不同版本的教材,尤其是國外的教材通俗易懂一點。
有本日本人石山平,大上丈彥寫的《七天搞定微積分》比較的入門。
這本書我畢業以後才看到,感覺還不錯。
其實不理解不一定做不對題,個人經驗。

少年,挺住呀,後面還有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濟計量學、統計學等等


有效方法就是學懂泰勒展開!


哈哈,我今年大二,上完高數了,我讀的是經濟學,高中也是文科,數學還好,在班裡排在前面。上高數的時候很多同學都說很難,開始我也不適應,但是個人覺得數學這東西一定要把握主線,在腦海里形成一定的思維,掌握了知識點的邏輯就可以,知道邏輯就可以自由套用。首先很多定義要搞清楚,雖然抽象但總會看明白的,給點耐心吧~同步訓練也很重要,加強記憶必備良藥!做的時候可以總結一下這個知識點一般會考什麼題型,然後各類題型又要怎麼解,仔細看看其實總會有那麼幾個題型是經常考的,而且掌握好了後基本能處於接近中等水平的地方。然後什麼預習複習之類的就不用說了,想學得好就要下苦工,剛開始不懂就用最簡單的辦法琢磨,什麼不懂就學什麼,跟緊老師的步驟,一點點熟練之後自然會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文科生不代表數學就一定學不好,不過是當初的選擇不同,新的科目大家都是從新開始的,我很多理科同學也不見得學的比我好,而且對於大一,學的困難也有剛結束高考,很久沒有進入學習狀態的原因,不過高中都可以那麼努力了,大學這點事算什麼,只要別以為大學就不用學了,擺正好心態,什麼都能學,專業課知識晦澀難懂不也一樣學,高數還好,我們現在學線性代數,更抽象,就是圍著一堆數字算來算去,耐心點就好了~~(≧▽≦)/~


首先你得有個樂觀的數學老師。我們第一個老師第一堂課就講此為函數,而不是涵數,缺了三點水就簡單多了呢!而且整天樂呵呵的,人很好。第二個數學老師是個學霸,衣服都穿得很整潔,很有教授范兒。並且,上課不用教科書,好像整本書都已經印在他腦子裡了,講題目時就下來看我們書上的題目,當然也會翻開自己的本子看。我專業是會計學,學的經管類數學,班上幾乎都是女生。有幾個要好的同學,平時一塊去圖書館一起寫作業。有個理科好的男朋友固然挺好,可惜對於我這個自帶光芒的人來說,自己就能解決一切問題。談戀愛,並不能改變什麼。多多預習,參考書籍,做好準備也就夠了。你是在上大學,不是中學。如果有繼續學術上的需要可以多多研修數學,但如果是大學畢業選擇工作的,請關注總體學科以及待人態度處事方法。最主要是堅持,沒有天賦,可你有勤奮也就足夠了。你挺認真的,祝福大學生活。
以上。


江蘇理科生路過,同樣財經類專業在讀。
江蘇神奇的高考制度下走出來的人面對數學再犯慫的話你讓葛軍大大情何以堪。


我看大家都回答了一堆,我就簡短的告訴你,(作為高中文科,大學還是偏文,研究生偏理的一個人),在學習高數的前階段,什麼教材都不重要,大體有名的幾本經管類用的都夠用。但是,重要的是,1要買一本小的習題冊,然後做最簡單的題我強調一下,是最簡單的題。2學會推導最簡單的步驟。3第三點說一萬遍,學會畫圖!!學會畫圖!!學會畫圖。。。4聽老師課聽老師課!!聽老師課!!!


從事文科工作的前理工男回答一下。
上大學的時候,心猿意馬,高等數學幾乎每次都是考前突擊,雖然每次都順利過關,但總是心驚膽戰,因為很多教材上的練習題都做不對。
畢業八年後(一直未從事工科工作,所以完全放掉高數學習),準備參加MBA全國統考(當時高數比較難考),不得不拿起高數來再學。靜下心來看大學時的教材,然後做習題。忽然發現,原來不會做、做不對的,全會做了,結果和答案完全一致。
結論是,高數其實沒什麼難的,多看幾遍書,不走捷徑,盡在掌控中。關鍵看走不走心。


推薦閱讀:

洛必達法則失效的情況有哪些?
高數、線性代數、概率論這幾門基礎課是否有一些較有趣的教材?
求助各位大佬幫我這一篇有關高數的詞,高數老師要求的,還必須要押韻之類的,理科生完全無法招架?
歐拉積分,伽馬函數、wallis公式 和 0到Pi/2上的sin(cos)n次方的積分 的關係?
f = x*x - y*y, x, y是相互獨立的變數,那麼 f 對(x-y)的偏導數是多少?

TAG:學習 | 大學 | 考研 | 財務 | 高等數學大學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