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梁文道所說的「文藝的人要裝俗才會被大家認同,很可悲」?
南方人物周刊的一篇對梁文道的專訪,裡面大概闡述了幾個觀點
1. 梁文道在優酷的新讀書節目《一千零一夜》在首頁推廣上,杜拉斯的《情人》不得不接受標題被寫成「心機少女出賣肉體養全家。。。。」
2. 現在好像講文藝就變成了在裝逼,即便是真的喜歡,也必須要以接地氣的方式來表達
3. 互聯網讓內容更分散,更缺少「現象級」的圖書了
文藝的東西,自然有文藝的人喜歡。
人有很多種,有文藝的,有不文藝的,所謂的「大家」,並不能一概而論。裝俗,能贏得一些人的關注,也同時會失去一些人的關注,而失去的那些,往往更重要。
可悲的不是別人不接受,而是為了尋求其別人的認同,扭曲自己喜愛的東西。舉個栗子。
比如你喜歡寫詩。然後你讀的是個工科大學。
這種過時的愛好一旦被人發現,是很麻煩的事。
如果你喜歡古詩,形象就會被官方定義為老學究,但同時又要承擔起放浪形骸的責任,連嫖娼酗酒都不會你還寫古詩?
如果你喜歡現代詩,又不幸廣為人知,那麼宿舍輔導員會密切觀察你的精神動向,嚴防你卧軌或用斧頭劈死舍友。
如果你又喜歡古詩又喜歡現代詩,媽蛋,你這種人還有什麼事做不出來的?
總之,你的形象會在裝逼和傻逼之間遊走不定。
但是,如果你聲稱:
我寫詩就是為了把妹!
「哦,早說嘛!」
「太特么老土了哈哈。」
「我早就看穿你小子了!」
所有人就都理解了。世界恢復了融洽。大家肝膽相照,冰釋前嫌,勾肩搭背,嘻嘻哈哈。
不要問我怎麼知道的……( ˉ - ˉ )
-
這句話的道理本身就有些擰巴,熱愛文藝與追求認同,可以說是兩回事兒。梁文道想做的事情,是既要文藝,又要被認同,同時將認同自己的目標群眾,設定為一群俗人。
所以他才要裝俗。
我們先回頭講講,嘛叫文藝。之前在 @朱聿欣同學關於奇葩穿著問題的回答里,看到過一段有意思的話:
泛中國風偽文青裝扮。這個概念是我最早在微博上看到的,典型特點是木框眼鏡,幾撇小鬍子,地中海小辮,亞麻質地的肥上衣配闊腿褲,脖子拴串佛珠,閑時用假汝窯茶具喝普山小種和金駿眉,或者去深山老林里刨塊木頭當筆掛。張嘴南懷瑾的《論語別裁》閉嘴蔣勛的《孤獨六講》,把胡適當爹。
女生眼中男生的奇葩穿著有哪些? - 朱聿欣的回答
不知道這算不算大眾眼中的文藝青年。如果算,那梁文道為了在文藝里尋求認同者,可能還真的要下點兒功夫裝一把。
「看起來文藝」跟「愛好文藝」原本是兩件事兒,但流行文化卻能夠把它們攛到一塊兒,於是原本正常的文藝隊伍,也開始混進許多消費文藝的人。
在這裡,我就不說「劉同金線」(受啟發於「馮唐金線」的一個自造辭彙)以下的朋友了。
文藝這個東西它不比傳道,不是說一個人不文藝他就不能活,所以你也不用拿出傳教士的勁頭跟別人死磕。當然如果你說自己是受限於職業,就是要靠這個糊口,那自然另當別論——
不過在這裡你自己都已經把文藝當成了營生,也就不必再強求於他人了吧。
再說說真正文藝的事物。
我覺得文藝未必就非得要思考什麼終極問題,啃什麼書,聽什麼音樂。文藝該是一個人吃飽了之後尋思點食色之外的東西,或者說連吃飽飯都沒有的時候竟也開始操別的心思了。顏回能簞食瓢飲不改其樂,在我看來可能要比懂享受生活的彼得梅爾要文藝的多。
讓文藝拘於表象或者器物,固然看起來文藝了,但又何如彷徨乎烏有之鄉、廣莫之野的逍遙呢?
貼一個我感覺比較文藝的生活狀態: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試問這需要你怎樣地裝俗求認同?俗和惡俗是兩碼事。前者只是大眾化而已,無可厚非,可悲的是後者。
優酷那節目的標題根本就不受梁的控制,完全是營銷人員為了賺關注才搞的噱頭。說真的,看過《一千零一夜》的人應該感覺得到,梁已經是在用很通俗很接地氣的方式講文學了,為的什麼?不就是給那些不懂文藝不關心文藝的人一個認識和接觸文藝的平台嗎?可是我們有些台前幕後的策劃人員人文素養極差,根本不管內容,只一味的追求收視率、關注量、排行榜第幾,不惜以一切腦洞大開的方式來娛樂化、惡俗化一個本來可以更真誠嚴肅地去探討的話題。
然後人們笑過了,調侃過了,跑回來嘲諷這些文人,說啊呀你們也不過是這麼惡俗嘛。
我替這些文人感到不值得。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讀完以上回答,我想從另一個角度說說心裡話。
很多人根本不關心如何理解他人的作品,就急著吐槽,急著表達自己對作品的不屑,並以為貶低了別人就抬高了自己——看,我多有品位!
造成這種局面,如果說把責任都推給大眾,顯然是錯誤的。應該說是藝術創作者本身在前些年搞壞了市場,各種急功近利,各種吸引眼球搏出位,什麼都顧不上了,拿低俗當創新,當藝術,不過是挑逗大眾的荷爾蒙,藉此成為焦點,出名。出了名就有錢有地位,少部分人做到這點後還想著洗白回來,多數人就不在乎這些了。
於是突然有一天,大眾看到了這些卑劣的所謂藝術的本質,反轉了,並且反轉到另一個極端。由於之前的扭曲的審美,導致大眾混亂於什麼樣的藝術才具有真的美學價值,走到一概否定的另一個極端就自然而然了。
這樣一種不良風氣不僅僅局限於藝術領域,很多人已經養成了急於吐槽的毛病。遠了不說,看看知乎里那些門檻較低的問題的回答吧,很多人為了吐槽而吐槽,甚至不去理解問題,不去理解別人的解答,就著急忙慌的加以否定和譏諷。而這種如同蒼蠅一樣可惱的吐槽往往帶給對方非常負面的心理作用。不要說什麼真正的有追求的人根本不在乎別人的不認同,那些不負責任的吐槽和攻擊勢必影響到後面的讀者的正常判斷。我了解的一些有真水平的朋友都因此不願意把自己的作品公開發表在網上。
回到主題上來。目前已經是這樣一個局面了,想要引導大眾回歸正常的審美恐怕需要很多年,恐怕需要一些好的藝術家獲得國際認可而帶動大眾的審美改觀(這點很可悲,但是目前僅靠國內的藝術圈認可並不能得到大眾的認同)。
就從提高各位的審美水平開始吧(估計這句要被噴死,來吧)。
理想國的三個節目我都有看。看了兩期以後,道長的《一千零一夜》就再也沒有興趣看了。馬世芳的《聽說》是在分享一些私料。陳丹青的《局部》是一個專家在表達個人觀點。都是乾貨。
梁文道呢?
僅僅是在講語文課罷了。而且講得東西就是花點時間百度都能找到的東西。論講課,他真講不過陳丹青……可能他講的那些東西甚至沒有一個不錯的語文老師講得好。那大家為什麼要花時間看你的東西呢?
他沒有想明白的一個問題是。這些年,實際上文藝的門檻提高了。
像2010年那會。道長出版的《我執》火成了暢銷書。那會兒互聯網的大門剛剛為普通人打開。很多小鎮青年正在如饑似渴地尋找著一切能找到的養料。道長那時候講這些是有價值的。而到了現在這個消費內容的時代。互聯網真的太方便了,大家都在找好東西。內容正在變得越來越廉價。而好的內容卻越來越稀缺。除了一些身份的門檻硬生生把一些普通人卡在門外。普通人能找到的東西越來越多,成本也越來越小。
而這個背景,也正好成為了現在知乎崛起的理由。
有時候我在朋友圈轉發知乎上的乾貨都會加一句。這個答案值很多錢!但是道長講的東西呢……很多營銷號稍微花點時間就能整理出一篇東西跑來知乎充大號騙人了。別人何必花時間看你的呢……
說起來這些年陳丹青跟梁文道的角色也真是倒過來了。
在那個真假文藝青年滿世界橫行的年代。陳丹青是憤怒的,經常語出驚人。動不動就是他媽的。道長則是講座也跑,節目也上。非常享受媒體人普世育人的感覺。而到了這兩年,陳丹青反而越來越平和了。道長卻越來越憤怒。
想來是因為傳統媒體人那套唐吉可德的價值觀在這個時代沒有存在的土壤了(唐吉可德的梗請圍觀《新聞編輯室》。說白了就是找不到自己的工作價值了吧。變成了一個過氣的媒體人,跟一個過氣網紅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然後你再說文藝青年這件事……我覺得作為一個死宅文藝青年我過得挺好。有大聖看,有煎餅俠,有《俠客風雲傳》。這些作品雖然優點與缺點並存。但已經是非常里程碑的東西了。
以後屬於中國的,好的東西會越來越多。就像陳丹青說的,藝術未必要坑死在畫畫這件事上。文藝未必要死坑在書堆里(當然我不是說不看書就是好的),以後可以耍的媒體會越來越多。這是文藝青年最好的時代。
何必要裝俗呢……人人都可以優雅的活著的時候才是好時候。
以上,感謝閱讀。我找實習的時候,我主管問我是不是文藝青年,我說不是。
我其實是,但我不說,也不表現出來,因為文藝是給自己享受的,而不是給別人看的。我在知乎上回答問題,認認真真寫的長文沒有一個人鳥。反而是隨手曬一下喬伊斯的小說,引來不少人稱其裝逼。自己看不懂,反而引以為傲,稱別人裝逼,也是神邏輯。
只有少數人可以理解的除了文藝青年,還有精神病人。
不必要的孤獨感。
「文藝的人要裝俗才會被大家認同」
文藝的人就一定是「脫俗」的嗎?文藝就是「脫俗」的嗎?
我怎麼覺著梁文道說這話有點標榜自己高雅,高不可攀的意味。
「高雅的人要降低修養才會被低俗的大眾同」?
只是一不小心錯用了「文藝」二字。
俗與不俗,重於真實。
自身不能領悟高階的意相卻假裝懂得,不真實,就是俗!自己與眾不同非要故作接地氣討好別人,不真實,也是俗。因為都不曾真實地面對自己。
每個人都有著那麼一份獨特的內心的力量,哪怕再細微,那都使得每個人都不一樣,承認那份力量的存在,承認他與眾不同獨一無二,就是脫俗了。
文藝的人,從來不重於讀了多少書,寫了多少文章,而是更真誠地關注自己的內心,敏感地捕捉那些微弱的變幻,從來不需要別人的認同來標榜自己。
很多時候大家都沒有排斥文藝排斥高雅,那些矯揉做作活該被批判!
有小眾就有大眾。
有陽春白雪就有下里巴人。
你要是只想安安靜靜的唱歌寫書拍電影,小眾圈子的支持也能讓你活下去。
但是如果你想要追求更高的名聲更多的金錢更熱的追捧,你當然就要俯下身子,將自己與大眾同一水平——最多也只能比他們高一點。
大眾就是這麼奇怪,當你只比他們高一點點的時候,他們覺得你好牛逼好強悍好了不起哦~
但當你真正展示出你比他們高出幾層樓的水平來,除了很少的一部分人會覺得「不明覺厲」外,大部分人會覺得,這是什麼玩意?
中國的大學教育已經相當普及了,但是社會上的人,畢竟還是沒有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人居多。
而就我所在單位,我的辦公室里,幾乎人人都接受過正規的大學教育的前提下,他們喜歡的音樂,還是鳳凰傳奇。
一聽到那銷魂的前奏,他們就興奮了。
龔琳娜是真的只會唱神曲嗎?人家在忐忑前唱高雅音樂唱了多少年了。
筷子兄弟在《小蘋果》前的幾首歌都挺好吧,可是靠小蘋果才真正紅起來。
所以,題主你的問題,我回答你,是的。
你不能又要從大眾的口袋裡掏錢,還鄙視他們的審美。那樣,大眾就會用腳投票,讓你敗得像姜文的《一步之遙》,吳宇森的《太平輪》,還有一堆一堆的人一樣。
當然了,迎合大眾的審美,並不意味著就是完全無節操無下限。
這樣做的人,同樣也是在鄙視大眾的審美,大眾也是會用腳給你投票的,比如說港台那堆導演這幾年拍的大部分片子……
我接觸的文藝青年有兩種。
一種滿世界曬西藏 曬騎行 曬樂隊 曬穿著皮衣墨鏡站在黃土風沙里的不羈。
另一種則是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做飯了可能把盤子擺的很精緻照張相片 養綠植 看電影 有自己喜歡的小眾歌手 偶爾看演唱會看話劇 自己寫些小文字。
可能這兩種人是對於文藝的不同詮釋 但無可否認他們都是我心中的文藝青年。但又從何時 文藝成了一個被人詬病的詞。彷彿換個角度來說 大眾眼中的文藝青年就是裝逼 矯情的最佳代言人。
而什麼又是文藝呢。
在我看來它就是一種生活方式。
講究。
不是你感受著藍天白雲騎著馬就要勇闖天涯了。
不是你抱個吉他在大馬路上唱歌就覺得自己逼格倍增了。
不是一群人有酒有肉瀟瀟洒灑紅塵做伴了。
拜託。
醒醒。
我朋友圈裡有一位faith小姐 從高中時候盛行qq空間留言的時候和她相識。
我們的交流只限於幾句問候和一些日常留言。
我不知道她在哪裡多大年紀。
但她的文字永遠雲淡風輕。
後來微信朋友圈開始盛行。
她常常四處旅遊 拍一些風景照 後來似乎和幾個朋友在大理開了客棧 偶爾招募義工 也會上傳一些民謠歌手的現場。
這麼多年她絲毫都沒變。
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一種堅持。
而她倒是從來沒給自己做過任何關於文藝的標榜。
可我覺得她很了不起。
要說的另一個y學長 當時大學進電台由他帶著做過稿件。他其貌不揚 瘦瘦的 qq空間常常更新一些在我看來文采飛揚的日誌 配著好看的圖片 舒服的歌曲 整篇看下來體驗特別好。他對攝影極其熱愛 腦洞也很大 曾經一部當作作業上交的片子在學校大火了一陣。記得那時候我和他聊天 說 :「特別喜歡你們這群人。」 他說:「文藝只是一個表象 我們不過是披著這層外衣依然需要認真努力生活的人罷了。」和他交流啟發了我幾次稿件的選題和電台節目的改版 他兼職做過輔導班老師 好像還去電視台實習過 畢業後自己和朋友開了工作室 也算是做了老本行 他的微博常常寫的風趣幽默 又不乏積極向上的態度 有時候你能從那些搞笑的段子里感覺得到他的抱負 甚至感覺到 他似乎過得並不好 可是 他就是那種相信太陽會照常升起的人。
我同樣覺得他很了不起。
總認為有些東西是一個人骨子裡天生就有的 你強求不來 你也扔不掉。
哪怕你把他丟到外太空 他依然能給你寫出來一首詩。
而另一些人 你把他領進畫廊 說不定他只會指著莫奈的畫嘻嘻哈哈地笑著說:「這是什麼鬼哦。」
文藝嘛 說到底其實是我們抵抗庸俗世界的一道防線 起著自我保護和自我修復的作用。
又何必非要把它擺在檯面上跟別人辯論個你死我活呢。噓。
反對 @鳳紅邪所說:
梁文道在優酷的新讀書節目《一千零一夜》在首頁推廣上,把杜拉斯的《情人》標題改成「心機少女出賣肉體養全家」是因為這樣更利於吸引眼球,更容易得到別人的認可,這樣能提升他節目的收視率與影響力,從而最終滿足他自己的利益
而這個問題這篇採訪已經談過了
人物周刊:我看到優酷是把你們放在綜藝頻道的,裡面的節目就你們算文化類,其他都是綜藝娛樂類的。首頁上這期講《情人》的,推薦標題是《心機少女出賣肉體養全家,貴族學校變淫窟》。覺得他們起標題真是費盡心機。
梁文道:其實這件事情來回討論很多次。因為我們大部分同事,包括我們的主講人都很不滿,都覺得好端端的一本杜拉斯的《情人》,被你說成是這樣,大家都很不高興。
但是,另一方面,我也能理解他們的難處。因為那個部門,它的功用,它要做的惟一一件事情,就是讓每個被它推的節目點擊率都得上漲。他們甚至很系統、很科學了。他們會有一些關鍵詞表。比如說,本周關鍵詞50個,來來去去就是那些,像「肉體」啊、「淫窟」啊,組合起來。所以你無論給他什麼內容,他都得想盡心思地組合進這個關鍵詞。有時候真的組合不進,他會把關鍵詞變形,或者找回本月關鍵詞、年度關鍵詞,擴大範圍。最理想的就是本周關鍵詞。比如說,如果這個節目上來,正好有內容能夠讓它搭上優衣庫,你的標題就會變成「法國版優衣庫事件」。這是他們的工作邏輯。
我反而在我們這些朋友里不太在意這點。當然我也覺得搞得好low啊。但我明白他們為什麼這樣做。對我來講,這件事惟一不好的地方是有騙人的嫌疑。真有很多人,他就是想看少女怎麼樣出賣肉體養全家、貴族學校變淫窟。他覺得,天哪,這太樂了,想進來看。沒想到看到個光頭,長得那麼丑,難道就是他在姦淫少女嗎?然後他們就很不高興。我覺得這種情況很對不住了。
並不是他把題目改成這樣好吧。
裝逼請不要歪曲事實OK?
答題請看原文好伐
梁文道|文藝的人要裝俗才會被大家認同,很可悲
推薦樓主看古斯塔夫 勒龐的《烏合之眾》(還有幾個名字,《心理操控術》、《心理學統治世界》)。關於這個問題~~~不回答了,作古之人已回答清楚。
一個信任文藝的人,骨子裡往往有天真的東西,這個東西,讓他們不務實,不適應生活,不夠圓滑、合群,也不容易快樂起來。
——黎戈
謝邀。
如何理解?太好理解了。
問題描述里已經是很好的理解了。
就好像別人拿一句「你是文藝青年」幾乎就把你完全否定一樣,文藝青年想要和俗人玩得好,就得善於自嘲。
「《萬物靜默如謎》?哇,你竟然在讀詩啊。」
「書打折,亂買的。」
「你在寫小說嗎?」
「哈哈,你真幽默。」
悲哀,是搞文藝的才會感覺到的悲哀。作為一個普通的小讀者,你的文藝行為在身邊的務實主義者眼裡就是「不務正業」、「旁門左道」、「裝逼」。
想做文學節目,面向全體網民的文學節目,弄的曲高和寡,就是裝逼。
「 人所以為人,在於不能絕對地離開集體;文明的演進只是使個體在社會中的排列組合趨於理想;害怕被逐出人群是人類原始的恐懼。 」
你的集體是一群無暇顧及文學的務實主義者;文學節目的集體是成群結隊各種炒作的娛樂節目大軍。
還記得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的絕城艷婦嗎?當她不再嬌艷、身材臃腫的去大街買菜時,她終於成了那群醜婦的朋友。
【可她本是一個傾國傾城的女子,她難道不可以以一幅超群的姿態讓世人以平和的心態欣賞、仰慕嗎?很可惜,世人欣賞不了她,便蹂躪她。而哀憐她的,也僅僅是那個也曾愛上過別人的小男孩。】
文學亦如是。可悲的不是把文藝披上低俗的外衣令欣賞能力低下的人們接受,而是非要擰巴著把文藝披上低俗的外衣來尋求人們的認可。
一個心理成熟的人不會去尋求別人的認可。
當一個心理成熟的人去尋求別人的認可的時候,那會是因為他知道別人對他的認可能為他帶來利益。
梁文道在優酷的新讀書節目《一千零一夜》在首頁推廣上,把杜拉斯的《情人》標題改成「心機少女出賣肉體養全家」是因為這樣更利於吸引眼球,更容易得到別人的認可,這樣能提升他節目的收視率與影響力,從而最終滿足他自己的利益。
「所以最可悲的是,明明尋求人們的認可就是為了賺錢和保證自己節目的收視率,梁文道卻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嘴臉對「把文藝偽裝成低俗」表示心痛與悲哀。」
這就是典型的當了婊子還要立牌坊。
無論是文藝的人還是低俗的人,其欣賞水平都是十分私人化的事;然而這篇報道的潛台詞是:文藝的人比低俗的人高級,把文藝改成符合低俗人的口味去賺錢就是對文藝的褻瀆。
是梁文道他們自己為了賺錢而把文藝改成了低俗,現在卻要反過來怪大眾不夠文藝,怪大眾把講文藝當成裝逼,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你要想搞文藝,你就在你文藝的圈子裡插上聖潔的羽毛玩你的高雅,就別他媽逼逼歪歪怪我們這些低俗的人不買你的帳。你能提供的不是大眾喜歡的,餓死你活該。
你現在為了賺錢從雅變俗,這是你自己自願選擇的,又沒人逼你。說的難聽點,就是你為了生計自願當了婊子,你可悲個毛線?
總而言之,認清一個現實,大眾從來沒有文藝的義務,也沒有必要支持你的高雅與文藝。
世界這麼大,每個人都這麼忙,誰有那麼多時間管你的文藝和高雅?不要把高雅看的在人類社會中有多麼重要,事實證明只要物質基礎發展的好,不用去提倡推廣那文藝青年都一茬一茬的;而世界上還有這麼多連基礎溫飽都沒解決的人,誰他媽管你的狗屁《情人》?誰看你的狗屎《百年孤獨》?
「現在好像講文藝就變成了在裝逼,即便是真的喜歡,也必須要以接地氣的方式來表達。」
完全扯淡。真正的喜歡根本不會在乎別人會不會當你在裝逼;真正的喜歡也根本沒必要糾結於用何種方式表達。
當你在乎、糾結於這兩點時,說明你所謂的「喜歡」不過是想借著這個文藝的作品來自我標榜,讓別人看看你的欣賞水平都多麼高端。
梁文道畏懼「講文藝就變成了在裝逼」這一點,恰恰說明他就是在裝逼,他是在想尋找一個「怎樣令別人看不出他在裝逼」的裝逼方式。
無論是在乎講文藝陪別人當成裝逼的人,還是看到別人搞文藝就把別人當成裝逼的人,都是心理十分不成熟的表現。
如果搞文藝的人都能真正的是因為喜歡而掰開文藝的大腿埋頭苦幹,而不在乎旁邊有沒有人欣賞他的姿勢是否牛逼,也不因為能猛干文藝而沾沾自喜,更不會去貶低那些干不到文藝的人,文藝才能得到純粹的發展。
如果不搞文藝的人能對自己不懂的領域做到最起碼的尊重,不為了掩飾自己的無知而去貶低別人,文藝才能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最後,其實我想談的根本不是文藝不文藝的問題,我想說的是關於人的自由意志和對現實的認知。
『
一:大眾沒有支持文藝的義務。
二:現實情況是:目前國民整體欣賞水平不高,所以低俗的比文藝的更有市場,迎合低俗的口味更能賺到錢。因此,要麼保持高冷去喝西北風,要麼迎合低俗賺錢養家,要麼拿出高雅的能令即便是低俗的人也會被震撼到的神作來實現又能賺錢又能文藝。
沒本事,就別逼逼。
三:據我觀察,那些要靠別人的認同才能找到存在感的人……算了,說出來可能又會被噴。所以我還是理性的選擇了閉嘴。
以上
我的微信公眾號:鳳紅邪的神經病世界
http://weixin.qq.com/r/4jlQSEbEYhsdrQIr92zw (二維碼自動識別)
某些觀眾吧,一秒幾幀他們智商就幾個數,他們也應該有電影和漫畫書可看啊,腿粗就不讓人穿裙子了嗎。還有什麼別人一寫答案就評論說看不懂的,你家看報紙也不能在報紙中縫縫個李修平。
其實也是多餘沮喪,藝術又勢利但也是公平的,運作歸運作,思潮該在哪醞釀還在哪醞釀。
社會構成說句不好聽的也就是這樣,人言一直可畏,君子蘭啊鬱金香啊純得不行不行的,不也一樣被人當成買賣來做。郝蕾是人間的鬱金香,不也是跟李光潔好過?
文藝就裝嗶了啊,誰都不希望自己特珍愛的東西成潮流。我文藝也是我自己的事情,我文藝,eat your home rice 了?
帕慕克說人生沒有意義,只有表現形式。有一句法律諺語可與之類比【法律上只有行為,「我」根本不存在。「意義」作為價值評價的尺度,否定它即是否定人的主體性,將人異化為「行為」這一客體,並作為冷冰冰的現象來研究。】。
吶,連哲學都可以摘出來談,文藝多哪兒了?裝俗不可悲,想被人認同才可悲。
推薦閱讀:
※有一些詩歌描述這樣的內容:(單相思)男生喜歡女生,女生卻對男生沒有興趣,男生很悲傷。古今中外,這樣的詩歌有哪些?
※文藝青年能把畢業論文的致謝寫到什麼水平?
※你聽過哪些浪漫的情話?
※你看過最好的電影是什麼?以及最好的影視歌曲是什麼?為什麼呢?
※如何理解張嘉佳在《擺渡人》里所說的:「願做個逗號待在你的腳邊,但你有自己的朗讀者,而我只是個擺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