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沒有推薦的國際化菜市場?類似北京新源里菜市場。

RT,有泰式料理的各種香料,還有其他我們中國不常見的蔬菜水果等等。


在答題前特別想反問的是,上海如果真有類似的市場,題主會經常去嗎?上海逼格高有意思的地方多的是,所以推測題主不是想去菜市場參觀獵奇發朋友圈的裝X人士,而是跟我一樣少有的願意下廚房的年輕人。如今恐怕沒多少年輕人願意像我一樣用閑暇時間去逛菜市場吧,其實我最喜歡逛花鳥市場,上海大部分花鳥市場都去過,咱本科學個生物又從小熱愛自然,就好這口,也看不懂畫展什麼的。如果非要算的話,來上海那麼多年和藝術有關的展覽就去過Chinajoy……典型土包子。被人邀請時感嘆知乎竟然有人問菜市場的問題,大家仍然追求的是不一樣的菜市場,大爺大媽天天逛的估計大家也不感興趣。中間偏題部分只為聊聊自己的烹飪觀念,不喜請只看菜市場介紹。還是先答題吧:

前幾個月還比較閑的時候,我曾為了尋找食材和烹飪用料,查詢並實地考察過上海很多菜市,就目前去過的這些家菜市場來看,沒有哪一家和北京三源里一樣所謂「國際化」高端洋氣上檔次的菜市場,只看到遍地「標準化」的菜市。當時個人推測是市政工程,後來查閱資料發現的確是十年前的政府工程,詳見 2005-2007上海市政府實事項目:上海市標準化菜市場建設和管理專題(網頁里有驚喜,能看到現在已經看不到的人物)
為了對比,我也查詢了北京菜市場的市政工程,發現也有標準化菜市場一說,但是政策出台比上海晚了幾年:
北京市推進標準化菜市場示範工程實施方案[2009]

前幾位答主已經把題主的需求解決了,上海的進口商品可以算是相當齊全的了,無論蔬菜水果魚蛋肉還是香料、新鮮的還是乾貨,在很多大超市、進口超市和進口商品特色商店都能輕易找到,基本都不在菜市場里賣。同時也算是與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吻合吧,接地氣的地方不賣高洋上。

也許正是三源里菜市場與傳統中國菜市場印象不符才造就了它的與眾不同,吸引了大批粉絲,同時開始追問其他大城市有沒有。而我認為一個一線大城市原本是「不需要」這樣特殊的菜市場的,還請北京朋友珍惜三源里,你們是幸運的。

題主說到泰式料理需要的羅勒、檸檬草什麼的,我大概查了一下很多地方有賣,也親自跑了最喜歡去的那家實地拍照確認,如果題主要新鮮的那也可以在進口超市買到。

乾貨

如果還覺得不夠新鮮,那沒問題,咱們直接買盆栽回家!

牛至葉

義大利芹

迷迭香

還有各種配料醬包,只有想不到沒有買不到:

各種異國料理配料

綜上,沒有高洋上的菜市場,不代表買不到高洋上的食材,做不了高洋上的菜。我默認題主不是上海本地人,也沒有太多時間逛菜市場這種接地氣的地方,但卻有一顆嚮往烹飪的心。

上面說的這些雖然屬於異國風味,但可能因為比較出名,並不難找。而我幾個月前到處找尋卻難覓蹤影的卻是中國本土的食材。這樣的對比恰好說明了我們更了解的是家鄉的美食,更難以復原的是從前的味道。對外國食材的採購和外國料理的製作人們總是問「有沒有」和「會不會」,而對熟悉的家鄉食材和家鄉菜總是問「是不是」和「像不像」。

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家鄉菜的美食家,對自己記憶里的美味總是嚴苛要求,恨不得把記憶里最美好的那一餐連情境都完全復原,否則總是會覺得遺憾。相較而言,讓我們對一道法餐或日料進行評價,沒幾個人能說到點上的。所以我專註於自己最熟悉的幾道家常菜,做好,做精,了解其中的烹飪原理,了解不同產地食材的細微差異,做自己熟悉菜系的美食家其實很容易。如此下去,觸類旁通,也能對其他食物說出個一二來,那你就算是在吃上活得更明白了(這些年我樸素的人生信條是:若追求不了飛黃騰達,那至少活個明明白白)。而作為大學學過生物、考過國家營養師、常年進行個性化教育的化學老師,對烹飪又有別樣的理解——拿到菜譜先按部就班做一遍,然後掌握其中烹飪技巧的關鍵點,在風味有所保留的基礎上對不營養不健康的地方進行改進,再針對自己口味和家人口味進行強化,這個過程創造出自己的新菜譜,讓我覺得烹飪實在有意思。

我前段時間對食材的努力找尋後,算是對周邊菜市有所了解,想找到完全一樣的食材暫時是不可能的了。這個時候思路一轉,再次調動記憶中的味覺、觸覺和嗅覺,開始匹配替代品:丘北辣椒是找不到了,貴州的吃過也非常香,可以考慮代替;雲南米線是找不到了,但南方各地都有稻米做的細絲,有叫米粉的,有叫榨面的,有叫粉條的,在上海都見過,都買來找尋其中口感最接近的應該行。有的蔬菜不是沒有而是名字不同:豆腐菜問了一圈沒人知道,想起植物分類學,一個栽培植物在不同的地方會出現不同的名字,有太多被叫出四五種名字的蔬菜,考慮到之前購買芥菜(雲南叫苦菜)的經驗,決定應該先搜尋豆腐菜的學名或上海名然後再詢問,這樣就被我找到了紫角葉。

回想起來,這一思路轉換的感覺似曾相識。五六年前曾經在瑞典的西海岸小城的超市裡尋找做中餐的各種食材,也是焦頭爛額,最後只能尋找當地能有的替代品,在眾多小夥伴的幫助下,拼湊出來一桌像樣地道的雲南家常菜,老外可喜歡吃了,碗底都想舔乾淨(不過好像是被我們這幾個窮學生給舔了,因為照顧老外讓他們先吃,我們只好就吃他們吃剩下的,那都是多少天沒吃過中餐第一次出國的窮學生啊)。咱們中國人是常年被身邊不曾察覺的美食給慣的,總是想挑戰國外的料理,其實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比起做出一道從來沒吃過的菜,一個個家鄉菜被(近似)復原後帶來的成就感會更多。不禁回憶起《幸福的馨香》里的台詞:

圖《幸福的馨香》,截自優酷。讓所有人滿意的番茄炒蛋才是最難。

廢話一大堆,偏題太多,乾脆歪樓給題主介紹一下我所接觸的上海菜市場情況,希望能幫題主及其他同樣不了解上海菜市場的烹飪同好們找到想吃的食材,做出想吃的菜,早日實現「烹飪自由」。

首先是常見的標準化的社區菜市場,打開高德地圖搜索「菜市場」,可以看到幾乎覆蓋了上海所有大大小小的街道社區。圖就懶得上了,大家可以自行感受。這些菜市場一般是一棟多層建築,我臨近一公里內有三個社區菜市場(楓林菜市場、茶陵菜市場、萬有全新鮮菜場),有兩個都是三層樓,一層乾貨熟食豆腐,二層魚蛋肉,三層蔬菜。另外還有一些只有一層(如高安菜場)或兩層式的(如復中菜市場)社區菜市場。市場里菜品都算比較齊全,少部分菜品可能需要趕早市購買。也有攤位賣水果,但相比路邊專賣水果的店要稍微遜色一些。這些市場裡面都是多家菜販賣差不多的菜,買菜前最好有菜譜,瞎逛沒多大意義,每家都差不多的菜品,只是偶爾有一些菜可能需要找找,因為只有某幾家在賣。肉類如果不會挑選,那就買個放心,找品牌的購買,畢竟肉類和海鮮是食物中毒的重災區。如果實在不放心,那就網購吧,在上海很多生鮮電商都可以送貨上門,沒有必要非往菜市場跑,我買龍利魚(巴沙魚)就是上XX果園買,超市賣的大部分凍得跟狼牙棒一樣粗,含水量太高,看到過正大優鮮里倒是有含水量低的,不過是帶皮的不太好處理。

第二類常見的菜市是一些居民區的小門面菜店,比如我樓下就有四五家類似的小店,魚肉蛋菜十多米內一應俱全,晚上六點前能買到大部分家常菜,如果願意起早可以和大爺大媽搶每天不一樣的新鮮貨。這一類菜店也有特色,也最容易買個臉熟,我每次去都知道我要多加五毛蔥,沒零錢就下次給,就如同每次去吃樓下餛飩老闆都知道我的餛飩湯里不放鹽一樣親切。最方便的菜市場才是最應該熟悉的地方,步行所及,價格實惠,人熟的話你下班晚回家還能提前幫你留個菜。買菜做飯就和做事一樣,腳踏實地從最基本最簡單最容易達成的地方開始。

還有就是大型綜合交易市場,沒有去過,地址可以自行搜索。我曾想逛逛上海最大的農產品市場,結果發現實在太遠,而且都是批發,一般是菜販和商超採購員會去(可參考央視《了不起的挑戰》撒貝南賣菜的地方),除了便宜量大品種齊全,估計也沒有什麼別的特色,以後有機會去看看,去過的朋友也可以告訴我。

圖《了不起的挑戰》,截自優酷。

所有以上三類市場都能在各種地圖上找到實景照片,有的還有360°街景,照片我就不多上了,請打開地圖APP搜索。

最後說個我住的附近給我體驗較好的、有事沒事會跑過去買點東西的——上蔬永輝(非廣告純個人評判,不喜歡請隨意噴),不是傳統的開放型菜市場,算是超市模式。雖然價格相對社區菜市沒有優勢,但很規範,畢竟是上市農貿公司,今天剛好看到全冷鏈運輸的貨車停門口。

上蔬永輝(嘉善路店)

以前的公司附近還新開了一家正大優鮮,是在線電商和實體店聯營的,在線訂購可以1小時送達。

正大優鮮(西藏南路地鐵站)

在這些便利店、超市化的菜市裡面能看到很多有機食品在出售,但我不推崇有機蔬菜,平時也基本不買,偶爾去晚了只剩有機的因為太貴沒人買我才會拿走。看過一些研究性文章說目前有機農業噱頭大於實際意義,無論在環保、安全、產量方面,非有機農業仍然可以和有機抗衡,成本又低很多,人多地少的地區不可能推廣有機農業,規範化非有機農業才是發展中國家的正途。大家最擔心的其實還是安全問題,我每次都使用某品牌標註了【實際無毒】級別的蔬果清洗劑來洗水果蔬菜,按照流水+機械摩擦為主的方式,基本不用擔心農殘。

以上。
文中照片如果沒有註明出處的皆為作者自己拍攝,作者與所涉及商標品牌皆無任何利益關係。


什麼叫「國際化菜市場」?

如果是要買進口水果蔬菜食材,不少在海外人士聚居地的大型超市如家樂福、卜蜂蓮花等都有。那些地方還有一些中小型專供進口物資的超市,比如City Shop、City Super和一個名字里有「Pine」的超市等。

補充於2015年1月8日晚間11點半:

鑒於下面的回複評論,我這裡說一下我看到的題目是這樣的:

上海有沒有推薦的國際化菜市場?類似北京新源里菜市場。
RT,有泰式料理的各種香料,還有其他我們中國不常見的蔬菜水果等等。


我明白這個問題的意思,就是那種菜場氛圍,所有食材都是新鮮齊全的並且人聲鼎沸有各種食材的地方。
上海貌似沒有。
一般菜場只有那種大家都有的一摸一樣的菜,田林地鐵站邊上一個中學邊弄堂進去有一家還算大的菜場,一樓是魚鮮,二樓是蔬菜,相對而言比一般社區菜市場大一點,但是還是達不到那種玲琅滿目的效果。
東南亞食材在一些進口超市有,數量不多品種一般,畢竟上海這麼方便,想吃什麼都能找到飯店。

我也很喜歡逛菜場超市,但是上海沒有特別有意思的菜場。大部分都是統一的蔬菜。

我也是好愛上圖這種集市,但是只在國外看到過。那會每周末早上都會起來去趕集,那個新鮮啊!!


OLE city"super 城超


同不懂什麼叫國際化菜市場……進口的食物的話,古北虹口之類的大型超市裡面都有的。

還有像安福路、徐家匯、曹家渡、陸家嘴這種,很多進口超市,像city" super,還有城市超市,很多的,DP一下,很多賣國外東西的小超市,分散在上海各個角落。


目前火爆的進口商品直銷中心應該算是吧。同樣,目前很多大超市也有自貿區專區。


推薦閱讀:

下廚房是否有在知乎推廣的嫌疑?
「下廚房」這個網站應該是屬於豆瓣風格的,製作這樣的網站是不是有固定的程序模板?費用大概多少?
「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這話出自哪裡?
菜譜APP「下廚房」需要打電話么?為什麼需要獲取用戶IMEI、IMSI等信息?
有什麼辦法能去下廚房上班?

TAG:上海 | 烹飪 | 上海美食 | 下廚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