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蚺、蛇,有什麼區別?
似乎只有蛇有毒,但是體型最小?
樓上已經答得滿全的了,我補充一點。我覺得主要的區別就是在卵生和卵胎生上面,這一點卻沒有解釋清楚。
首先,蟒是卵生,蚺是卵胎生。
然後,卵生下的是蛋,人工飼養的話需要專門孵化;卵胎生直接生的小蛇,人工飼養的話,只需要接生好。把小蛇單獨分開別被壓死就好。
第三,之所以叫卵胎生,是因為這是一種介於卵生和胎生之間的方式。與孿生比相當於把蛋留在自己體內孵化,與胎生比區別在於母體不在孵化過程中供應養分,只提供水分和氣體的交換,養分供給由卵內供應。因此存活率上來看應該是卵生&<卵胎生&<胎生。
—————————————分割線—————————————
鑒於提問,補充一點我自己對動物分類的理解。因為我高中生物競賽之後學的是計算機,現在對於爬行動物純粹是愛好者,所以不足之處還請指正。
我個人認為動物分類並不是只依賴單一標準(比如繁殖方式)進行的,而是依賴在多個標準下的差異。但是分類這種事情,總是存在意外情況的,畢竟自然選擇本身就不是僅針對單一特徵(比如繁殖方式)的選擇。因此,對於蟒蚺之分,繁殖方式是一種比較顯著的區分標準,因此才會被著重強調。
(強調:蝰蛇科所有知識來自維基百科)
蝰蛇科被分為:白頭蝰亞科 (Azemiopinae),夜蝰亞科 (Causinae),蝮蛇亞科 (Crotalinae),蝰蛇亞科 (Viperinae)。其中,前兩個亞科為卵生,後兩個亞科多數為卵胎生少數為卵生。並不能說明繁殖方式這個標準沒有被用於分類,只能說明繁殖方式在作為分類一個標準時存在意外,但是由於在其他標準下(頰窩,鱗片結構,毒素分泌等等)後兩個亞科的少數卵生蝰蛇更接近其當前所屬的亞科而非前兩個亞科。
(一些瞎想)
其實動植物分類的初始過程,CS的機器學習裡面的層次聚類我認為是相似的,即提取多方面的特徵根據總體的相似性用於逐層聚類,這個過程中必然在某些特徵在某個層次不起作用的情況,但並不能說這個特徵就不好。
在形成了系統的分類之後,對於新發現的物種,其實就是在做KNN的分類,尋找最為相似的已分類的物種看是否有足夠的相似度,足夠的話分到一起,不夠的話可能就單獨劃分。
都是瞎想,如果有不足還請多指教呀。
從分類學角度講,爬行動物是爬行綱,爬行綱有四個目,有鱗目、龜鱉目、鱷形目、喙頭目,爬行動物總共就是蛇、蜥蜴、龜、鱉、蚓蜥、鱷魚、(應該沒有漏)還有獨立一個目一個科一個屬的喙頭蜥,恐龍時代留下了的古老物種,有鱗目有蛇亞目,這就是大家所說的蛇,蛇亞目里有蟒科和蚺科,此處有爭議,有學者認為蟒和蚺都歸蟒科,有學者認為應該分開一個蟒科一個蚺科,原因就是蟒和蚺的生育方式不同,蟒和其他蛇一樣生蛋,蛋孵化出小蛇,蚺是卵胎生,就是直接生產出小蛇,初生的幼蛇有羊膜包裹,有些蝰科蛇類也卵胎生,比如白唇竹葉青(蝰科蝮亞科),個人覺得這種生育方式相對高級些,跟哺乳動物差不多(又比單孔目動物先進一點,單孔目哺乳動物生蛋,鴨嘴獸、針鼴),蟒和蚺跟其他蛇類不同的地方有三點:一、普遍體型巨大,小的球蟒、玫瑰蚺、沙蚺也有,但一般都是岩蟒、緬甸蟒這樣大型的,世界上最大的兩種蛇類,東南亞的網紋蟒和南美的綠水蚺(也就是森蚺),兩者都能達到10米,也只有蟒蚺能捕食成年鱷魚美洲虎啥的了,除蟒蚺最大的蛇應該是眼鏡王蛇了吧,能達到5米,其他爬行動物除了鱷魚沒有能達到蟒蚺這種級別的,最大的鱷魚是灣鱷(也就是鹽水鱷),也能達到9米左右,關於綠水蚺的傳說很多,南美土著傳說有將近30米的綠水蚺(我擦 這是小青吧 只有白娘娘能收她了);二、有殘足,在其肛門兩側有沒有退化完全的後腿,拍X光片可以看到裡面還有細小的腿骨,就像蛇蜥、蚓蜥這些過渡生物一樣,不過對於蟒蚺來說殘足還具有生理作用,那就是交配的時候以殘足撫摸對方調情(霸王龍小短手前戲是不是也這樣?),它們也許比別的蛇性福;三、蟒蚺嘴唇上有唇窩,一種熱感應器官,蝰科也有,但蝰科是頰窩,長在眼睛和鼻孔之間,有了這些熱感應器官就可以感覺到溫血獵物的存在了(總感覺這兩類進化的比較高級)。
毒蛇就是跟蟒蚺不同科的蛇,常見的毒蛇三大科,蝰科、眼鏡蛇科、游蛇科(一部分有毒,一部分沒毒)。
總之,蟒蚺是蛇,蟒蚺之間生育方式不同。
以上です。蟒蚺為無毒蛇,體格巨大,以絞殺獵物為主,明顯區別為蟒為卵生,蚺為卵胎生。蛇分有毒和無毒蛇,有毒蛇主要分在兩個大科,蝰科和眼鏡蛇科,蝰科細分下為蝰亞科,夜蝰亞科,緬蝰亞科(即原先的白頭蝰亞科)和蝮亞科,眼鏡蛇科下有環蛇亞科,虎蛇亞科和眼鏡蛇亞科。蝰與蝮最明顯的區別在於蝰沒有夾窩,均為最先進的管狀毒牙。眼鏡蛇科均為前溝牙毒蛇。最後無毒蛇和有毒蛇分為游蛇科,有毒蛇均為後溝牙毒蛇。
相當於猩猩、狒狒和靈長動物的區別
推薦閱讀:
※馬桶會有蛇爬出來嘛?
※為什麼有的文化崇拜蛇,有的文化卻是恐懼蛇?
TAG: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