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陝西師範大學八角茴香滷雞風味博士課題?
【博士8萬字論文論八角對滷雞肉影響 網友:用多少只雞】近日,陝西師範大學的女博士孫靈霞的論文《八角茴香對滷雞肉揮發性風味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被贊為最美味的論文;網友稱:「這得用多少只雞才能成就一篇博士論文?不愧是陝西吃飯大學,一道滷雞都能研究的這麼專業 。」http://t.cn/RzJ6zej
SB太多故而,題目沒有取好,以在下愚見可以改為《茴香醚(anethole)、黃樟醚(Safrole),茴香醛(anisaldehyde)、茴香酮(anisylacetone) 水芹烯等呈風味物質在高溫蒸煮條件下對家雞肌肉風味影響及形成機制初探》,這樣就可以讓大部分噴子閉嘴了。
我再說一點兒不算內幕的消息:孫靈霞博士及其團隊的部分研究成果被雙彙集團推向市場了,好像是鹵豬蹄,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一直有人說中餐無法量化,吹得神乎其神。現在有人科學研究了,吃貨國的人又開始不樂意了。
盜張圖。 感謝評論 @語林苓的提醒,這是看完你就能跟普京一起喝伏特加了 - 獵酒黨 - 知乎專欄
的圖,ありがとう。
我非常非常感激豆友 猿形物體的也談滷雞腿博士這篇文章,我從這篇文章中得到很多安慰和言辭激烈的快意,因為我也遭受過同樣的質疑。這些質疑來自網友的可以一笑了之或是一怒拉黑,但是總不能跟父母和各種親戚斷絕關係吧。
前段時間,我把孔子有沒有佩劍 這個問題下的答案看了一下,在各大資料庫搜索都沒發現相應的研究,就自己看了很多資料,寫了一篇5K多字的論文。
參與院里免費發表的時候卻被行政的同學斃了,他們理由約為 研究孔子佩劍問題沒什麼用。
連重點大學在讀本科生都不知道學術論文的作用,所以我很容易就諒解了某些辱罵孫博士的網友。
同時也感到無奈。他們拒絕的理由也是部分網友的看法。
也是我父母和親戚們所口述的《國學歷史學之無用論》中的觀點。
有實用價值的食品研究尚且被如此嘲諷,沒有短期實用價值的人文學科比如歷史研究就更不用提了,只不過是因為太悶 吸引不了媒體眼球,才躲了過去。我們從這個事件中可以看到,普及學術精神和學術價值的路還很長。
需要將來我們這些更懂網友的年輕學者們更加努力。
滷雞肉是各肉聯廠常見的加工食品,八角是常見的食品添加劑,這是很正常的論文,只是這倆名詞在字面上看起來比較家常一點。
如果換成《亞硝酸鈉對腌熏食品揮發性風味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之類的題目,本質沒有任何區別,但看起來就顯得工業和專業很多,這都只是名詞造成的心理錯覺而已。讓我想起了寫出TAOP這麼高大上書籍的高德納,也做過 「廁紙怎麼放才能保證如廁時還有紙用」 的研究。
13.《美國數學月刊》刊載過高德納一篇名為「衛生紙問題」 的論文,研究如何合理使用廁紙的演算法,小節標題中使用了大量的「糞便學」辭彙。編輯警告他,過度調侃的文風在我們這裡是危險的,請三思!高替換了小標題里的某些詞,但不想動文章標題,遂在給編輯的回信里寫道:我用這個題目做過兩次演講,主題早已被廣泛採用和討論……云云。編輯無奈之下只好表示:「你的廁紙被接受了!」(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樓內的廁紙架可並放兩筒廁紙,供如廁者取用。捲筒大小不等時,喜歡從大筒拿紙的叫big-chooser【大的選擇器】,喜歡從小筒拿紙的則稱little-chooser【小的選擇器】;若兩筒大小接近,一般人的選擇可能是離手最近的。廁紙平時由janitor【看門人】負責更換,用完一筒換掉一筒;不過要是同時用完,恐怕就會有人遇上麻煩了……高研究的似是兩筒紙同時用完的窘境出現的概率)
如此看來,研究八角茴香如何入味,不是也很有意義么?最少保證中餐名吃讓普通人也能做出來;也許這個入味機制包含了複雜的機理,可以推廣到其他系統中呢。
反駁一種觀點:為了求知而求知,政府會支持無意義研究,否則國產007的」要你命3000「早就在量產了。
這幾種情況下的研究是會被支持的:- 一種是在當前研究無甚意義(應該說是無法預知其意義,或許具有潛在重大意義的研究)。比如數學中數論的大部分研究,如哥德巴赫猜想。
- 一種是看起來研究意義不大,實則有一定價值。比如新聞里的這個食品研究,代表了風味食品的量化。
還有就是大眾不了解的高大上研究,比如,希格斯波色子等,正因為它名稱聽起來高大上,一般人反而不會爭議。
放幾張揚州大學烹飪學報的目錄。
我突然有一種想法,我並非針對任何人,可能並沒有這樣的人。我只是說一種猜想。
研究對撞機、衛星上天,太高屋建瓴,大家覺得沒有用,浪費科學經費,研究滷雞腿,太接地氣,大家還是覺得沒有用,浪費科學經費,所以科學經費應該發給誰?
我這裡提出一種方案:研究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已知按照留幾手的說法,老百姓關心的就是有沒有錢花,有沒有人類女性外生殖器來進行一種目標為繁殖和社交的異性之間的運動。把經費直接發給老百姓,兩個問題都解決了,天亮了,花開了,美好的未來到來了。哪裡用得著女博士啊?(⊙o⊙)
當然留幾手本人不會那麼蠢,但他要迎合上網的很大一部分人。所以他說這樣兒的話,是有理由的,不是信口就謅。
Ps:覺得滷雞腿研究很好笑的人,笑點未免太低。不妨去搜一下中國獲搞笑諾貝爾的研究是啥。
還有一個國內的,性質類似的活動「菠蘿科學獎」,他們有一個獎是發給瓦罐雞湯的。
哎 好好寫個論文還要被罵 愚昧又無賴的人還真是多啊 還好理科的比較安全.一般就說做spr的對面基本也就不問了
根據我這幾年來在知乎上學習交流的經驗,網友們很早就教育過我了:
中餐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無法用科學量化的方式來分析。量化分析等流水線的技術,只能用在西餐這種批量生產的低級食物上。西方人根本不注重美食,只要把自己餵飽就行了,飲食文化比中國落後多了。
中餐和中醫一樣,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科學才發展了幾百年,所謂科學的理論體系根本不適合用來研究中餐、中醫。我們缺乏一個更高級的理論體系或者認知,才使得我們不能更客觀地評價中醫等事物。你們用科學方法去搞中餐,你們這是崇洋媚外、出賣國粹的行為。
中醫專家微博
這就叫大家風範!
中醫好不好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科學是不符合中國國情的洋垃圾,是西方帝國主義進行文化侵略的武器!
我們必須抵制科學、重拾華夏自古以來「更高級的理論體系」,為中華之崛起而不讀書!!
最後,我以小平同志的一句話相贈:
非常好的課題啊,比那些換個參數和約束條件的水文好多了。
說個題外話,西安的朋友應該知道東新街三絕里的王家筒子雞。這個雞剛買的時候吃,味道非常好。可是如果放家裡冰箱,再拿出來一熱,那麼味道就非常腥了。和幾個同事聊天,說很多滷製品都有這個問題。所以去外地,沒法給朋友帶這類西安當地美食。研究這些問題的機理是實實在在可以擴大消費的啊。
我覺得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就是絕大多數人認為科學研究是很高大上的,是自己看不懂的。突然出現了這樣一篇特別接地氣的文章,大家覺得不太適應而已。
這篇文章只有一個專業名詞,就是揮發性風味。其實也很好理解。就是那些氣態分子嘛
不才在下的碩士專業方向也是食品安全。但是我的論文題目就複雜多了。HPLC法測量葡萄酒中的生物胺。我這個就比較專業了。HPLC是啥?生物胺是撒?(請不要在CNKI里搜索人肉我,謝謝……)
當然我要承認我也禍害了不少葡萄酒。而且發酵沒完成的白葡萄酒真好喝。酸酸甜甜毫無酒精味和澀味……明明就是葡萄汁嘛。
當然其實科研論文通常還是很高大上的。就算是研究食品也要掰開了揉碎了從微觀層面研究。。。所以根本上還是一個詞,少見多怪~
「不愧是美國的肯德基,一塊炸雞都能研究的這麼專業 。」
「不愧是美國的星巴克,一杯咖啡都能研究的這麼專業 。」
可以無限補充
好像態度完全就變了呢?
法國國立研究中心有實驗室和教授專門研究分子料理學的,比天朝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只是因為大家對食品專業的不了解。作為食品的一員,朋友們都以為我做飯很好吃,其實在上食品化學的時候老師說那叫良好的產品風味;朋友們看我們每次做實驗都用火腿腸木瓜香蕉罐頭,其實我們是探究亞硝酸鹽含量呼吸速率腐敗變質條件固形物含量;朋友們聽說我選的導師是研究椰子的,其實我在跟著導師做椰油微乳體系的構建。食品不是做吃的,是從生物、化學等角度去構建體系,找到最好的儲存加工條件,研究帶來每種不同風味的化學反應來改善風味。我是食品人,我為食品正名。
其實還是數學論文好,看看還有幾個亂噴的
挺好的啊,實際上食物的美味到底是怎麼來的一直也沒人搞得清楚不是么?
分子餐廳太高大上我就不說了大家難道不覺得某些齋飯很奇怪么?明明就是豆腐乾,加一堆香料和素油一燒,你吃著和紅燒肉差不多。
那到底是豆腐乾變得有肉味了,還是咱平時所謂的「肉味」,其實吃的都是調料味呢?
我記著小時候的一件「靈異事件」。那時候北方還靠冬儲菜過冬,我家經常吃的一道湯菜就是白菜西紅柿(醬)粉絲湯。西紅柿醬是每年西紅柿下來的時候,用高壓鍋做成醬,放玻璃瓶里密封,冬天拿出來吃。
咳咳,扯遠了。靈異事件就是,姥姥做的湯總是鮮美無比,媽媽做的湯就淡然無味。我媽就總是說,哎呀,今天白菜放太多了,嘖,今天鹽放少了……但是不管怎麼調整,就是做不出鮮味來。
直到一天,我媽又燒白菜湯,快出鍋了,我姥姥走過來問了一句:
「你放味精了么?」
你看,我媽是研究生學歷,我姥姥是隨軍家屬。但就是那幾粒味精,就是參悟不透啊。
目前天朝國民教育程度過低,十有六七都是大學水的一逼,另外二三畢業論文是某寶某網拿來,論文格式有可能都不知道怎麼搞,剩下為數不多的精英靜下心來搞學術被滿街喊著罵,或者冠名曰:「瘋子or……」。從社會長期發展角度看任何學術觀點的存在性對社會發展或多或少起著推動作用,學術價值總之讓每個人從中受益,生活越來越好……噴子們的鍵盤,網路……當初都是源於學術……然後……然後自己理性的動腦子想想吧
1科普工作任重道遠
2公眾本身就如此,不必怪罪,所謂的看客,知道事情的原委以後,也一樣不會嘲笑孫博士。
不要因為無知而隨意怪罪別人。
很多人自己不懂科學,卻喜歡對科學指指點點,知識的領域無邊無際多種多樣,對於自己不了解的東西,要麼去學,要麼閉嘴。
推薦閱讀:
※導師很嚴是怎樣體驗?如何協調時間?
※博士第五年還沒有發Paper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2017 年哪些論文讓你深受啟發?
※經濟學和社會學研究社會問題的角度有何不同?
※如何解讀這篇《五道口技校作死笑話集》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