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處於什麼樣的歷史周期中?

如題,我們處於什麼樣的一個時代,有著怎麼樣的時代特點和歷程,我們這一代人會面臨怎樣的時代變遷,肩負著怎麼樣的時代宿命。


關鍵詞Clustering illusion
二戰時,德國向倫敦發射V-1和V-2導彈。細心的市民發現有些地區似乎中彈比別的地區多。也許德國人發導彈是瞄準那些地區發的?事後統計學家根據搜集到的導彈落點發現,落點分布是完全隨機的。誰要根據自己猜測的導彈瞄準點找地方躲避,是不能減少自己被擊中的概率的。
現在也一樣,報紙的彩票版充斥著煞有介事的中獎預測。依據無非是「這幾期中獎號碼集中於哪個範圍」。事實上隨機分布導致某些扎堆現象是完全正常的,倒是常人腦海中的「隨機」概念,那種一潭死水的均勻間隔,非常可能是人為操縱的確定性非隨機現象。

考察一個簡單的模型。假設外生的天災人禍的到來服從一個平穩(任意時間間隔內發生的災禍數僅與時間間隔有關)、獨立(任意兩個無交集時間間隔內的災禍數彼此獨立)的計數過程,同時滿足一場災禍後再發生一場災禍的概率基本上是時間間隔的常數倍。那麼災禍的到來就必定服從泊松過程,而任意兩場災禍之間的時間間隔服從指數分布。指數分布的峰度係數較大,表明比起正態分布,指數分布更容易出現極端值。也就是說,在相當一般的假定下,災禍扎堆出現恰恰是隨機性的結果,由此產生的某種「周期」現象,不是任何確定性過程的結果,不能拿來預測和套利。就像朱庇特每天擲骰子決定當天是否用雷劈你的房子,你就找幾個「凶日」避開房子是不能減少被雷劈的平均概率的。

Steven Pinker在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這本書中討論了人對此類隨機現象的認知偏誤。他更進一步列舉他人研究表明:戰爭的爆發服從泊松過程。值得慶幸的是它服從非齊次泊松過程,參數在歷史進程中有變化,發生戰爭的概率在減小。至於幾百年一次乃至上千年一次的「文明循環」,我們只能說,實證上無法判斷它是不是由確定性過程導致的某個周期,純隨機的過程完全可以產生同樣的現象。甚至假定它是隨機現象,由於所謂「周期」數太少,也無法獲得太多的信息,比如是齊次還是非齊次的泊松過程,等等。

——————12-9補充————————
以上說的是在非常一般的假定下,可以認為外生災禍的開始是一個泊松過程。接下來我們假定災禍的結束也是一個泊松過程。(來得隨機,去得隨機。Steven Pinker引的Lewis Rechardson的戰爭數據集和其他人獨立構建的戰爭數據集都表明戰爭的開始和結束都是泊松過程。)這樣災禍的延續時間就服從指數分布。接下來,如果我們繼續假定災禍的規模(破壞力)是延續時間的指數函數(一個大型複利過程),那麼,我們就可以得到:災禍規模成冪律分布

(If X sim 	extrm{Exponential}(lambda) , then 	extrm{Prob}[frac{e^{X}}{k} geq x ]sim  cx^{-lambda})

眾所周知冪律分布是一個兩極分化的分布。規模越大,頻率越小。Steven Pinker摘引他人研究表明戰爭規模(以殺人數計)的確服從冪律分布。

方舟子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寫了幾篇文章介紹符合冪律分布的自然現象。

方舟子:像沙堆一樣崩塌
方舟子-野火燒不盡
方舟子:生物大滅絕為什麼反覆發生--科技--人民網

摘引幾段話如下:

引發一場地震,而這場地震的規模是無法預料的。不管是小地震還是大地震,它們的起因都一樣,都是由於地球處於臨界狀態而引起的,此外大地震的發生並無特殊的起因,既無法預測,也沒有可靠的前兆,就像大規模的沙堆崩塌一樣。如果地震有意識的話,在它剛剛發生時它自己都不知道將會有多大規模,而地震自己都不知道,我們更無法知道。

我們以前介紹過,地震、沙堆崩塌的規模大小與發生的頻率關係都遵循冪律(參見《像沙堆一樣崩塌》,本版2008年6月4日)。冪律表明,大事件和小事件都是由相同的因素引起的,並沒有特別的「大」因素。地殼或沙堆處於自組織的臨界狀態(自身逐漸形成的高度敏感的不穩定
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任何規模的地震或坍塌都可能發生,大規模地震或坍塌的出現純屬偶然,並無其他的特殊因素,是不可預測的。

這表明生物滅絕和地震、森林大火、沙堆坍塌一樣,發生的頻率也遵循冪律。當我們見到大事件時,總是習慣於認定它必然是由某種特殊的原因引起的。但是我們以前介紹過,冪律表明,大事件的發生因素與小事件的發生因素相同,它們的出現純屬偶然,是處於臨界狀態的系統發生連鎖反應的結果,並沒有特別的「大」因素(參見《野火燒不盡》,本版2009年9月9日)。

@姬軒亦 提到:

觀察地球史,你會發現,舊時代的結束,是以某一種生物的過度擴張為標誌的,這種生物滅亡後,會誕生比他更能夠適應環境的物種,從魚類一直發展到人。

那麼,有一個可悲的定律是,地球上的生物,永遠是傾向於過度擴張的,他們不具備自我約束的能力。

很難見到如此顛倒黑白地污衊無法起來辯誣的三葉蟲和恐龍的說法。
什麼叫「過度擴張」?有定義么?如果是指馬爾薩斯過程,那從達爾文以來都知道,馬爾薩斯過程不會導致生物滅絕,反而是生物進化的動力。生物時時刻刻都生活在馬爾薩斯過程之中,如果這叫過度擴張,那麼沒有哪一個時刻生物不在過度擴張。

生物的滅絕服從冪律分布,表明它非常有可能是由開始和結束都是泊松過程,規模是延續時間的指數函數的外生災禍導致的。沒有確定性周期,沒有特別原因,也根本無法預測。

而人類社會和自然界一樣,要找出任何確定性周期,必須先排除外生隨機衝擊導致的cycle. 否則所謂的「預測」只能是耍流氓。


……
每次我看到有人單純使用數字來推算茫茫的歷史周期,就想到了古往今來無數哲人為了建構自己的歷史認知框架,而付出的艱辛努力。中國有易經八卦推背圖,柏拉圖有他的理想國,馬克思提出了階級社會與共產主義的觀點,李登輝認為中共的瓦解不過須臾之間……
但是他們的觀點都被證實錯了。至少世界沒有像他們想像的那樣運行。

歷史是模糊的,你看到了結果,但是看不到導致歷史事件發生的幕後原因。也就是說你對這類事件的把握有片段性,因為你看不到整個世界沙盒裡面是什麼,整個機制是如何運行的。我說的歷史的規律,與事件本身不同,就好像不可能通過神的行為讀出神的思想一樣:你很有可能弄錯他們的意圖。
對待歷史問題,人類思維會犯三個毛病:

1.假象的理解,也就是人們都以為自己知道在一個超出他們認知的更為複雜的世界中正在發生什麼
2.反省的偏差,也就是我們只能在事後評價事物,就像只能從後視鏡里看東西,歷史在歷史書中,比在經驗現實中顯得更加清晰和有條理
3.高估事實性信息的價值。有些重大事件的發生是無序而無邏輯的,但是大多數歷史學家卻將其框架化,而不承認該事件超過了當時人們的預知

塔勒布在他的《黑天鵝》中說過,他的祖父曾是黎巴嫩的國防部長,後來成為了內政部長,在戰爭初期成為了副總理,雖然處在那樣的高位,但是他似乎並不比他的司機更能理解國家的現況。當黎巴嫩戰爭開始的時候,所有人都認為這場戰爭只會持續「幾天」,但是實際上持續了17年。

1989年當羅馬尼亞軍隊倒戈時,齊奧塞斯庫一直沒有反應過來,他直到要槍決了才知道自己命在旦夕了;金正日的前御用日本廚師說,金正日看相關的紀錄片時表情嚴肅沉默,眼神里有恐懼。看完後金二代說了句「他是個傻子」。


威廉·夏伊勒在寫《第三帝國的興亡》時,就已經注意到,歷史事件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容易歸因和清晰化,假如在歷史事件發生後撰寫它們,它們就會顯得更為歷史化,歷史,在「之前」和「之後」存在著差別。在他的著作中,非常有啟發性的評論隨處可見,尤其是法國人相信希特勒只是暫時的敵人,在任何時候都沒有人想到接下來可能發生的災難。許多人認為,那些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開端的人,會模糊感覺到某些重大事情的發生,但是事實完全不是這樣。

作為靈長類中的人類,我們十分渴求規律。因為我們需要把事物簡化,好讓信息進入我們的頭腦。信息越具有隨機性,事物就越複雜,因而越難以概括。你越概括,事物越有條理,隨機性也越低。由於信息的獲得是有代價的,信息的儲存也是有代價的,因此,人類天生的本性,讓我們無法在不編造理由或者強加一種邏輯的關係中觀察一系列事實。對事實的解釋與事實混在一起,讓事實變得更容易被記住,更符合條理,這種傾向的壞處,在於它讓我們以為我們對事物有了更好的理解。

實際上,即使你掌握再多的信息,擁有再多的知識,人類在歸納歷史的時候往往頭頭是道,但是在將其運用到現實的情境中,卻捉襟見肘。美國情報局其實知道日本會偷襲珍珠港,9.11事件前夕,他們也的確截獲了恐怖襲擊的信息,但是即使如此,他們也沒有能夠做出明智的決策。就算是有史以來歷史上最強大的國家的首腦,投入不計其數金錢的情報機構,最大的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他們也不太清楚世界正在發生什麼。我們面對宏偉的歷史軌跡是如此無能為力,別說預計未來20年的經濟走勢,就是預測幾個月後的石油價格,人類也常常會犯錯。

2008年的時候,網上流行過一則段子,說51塊金牌,22塊銀牌,28塊銅牌,實際上對應的是5月12日2點28分的地震。當時這個段子一出,網上輿論嘩然,鋪天蓋地病毒似的簡訊漫天飛舞,直到有人注意到這和實際的獎牌數據有所出入,大家才停止了轉發。我當時在想,如果中國拿的獎牌的確與汶川地震的數字相吻合,這說明了什麼?是神的旨意么?當然不是。

那是因為在歷史的大浪中,那些不符合歷史規律的理論,已經被淘汰了。因此,存留下來的,自然是符合目前為止經驗規律的理論。即使如馬克思這樣知識淵博到恐怖的人物,其關於之後數十年共產主義發展情況的預測都是錯的,而且他還充分借鑒了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理論。那些通過數字循環來研究歷史的當代人,其研究方法還停留在古典時代。

另外推崇歷史周期的人真應該讀讀波普爾的書,專治各種幼稚歷史主義。


如果macro event 可以在有意義的時間尺度下被討論和預言,那麼你怎麼不去做空黃金啊。。怎麼不去預言石油價格啊。。

有這個有效學識,去分析世界大勢,早就賺翻了。

人往往在結果面前能很快地總結一套規律,這是進化的結果:你看到一片森林那些能找到小路的可以活下來。

但是在進行有風險的預言時,往往就無能的一塌糊塗。

因為風險往往都是反直覺的。即便那些大權在握,那些幕後操縱的利益集團,他們距離你預言的聖杯只有一步之遙,都顫顫巍巍,有一定概率手滑。更何況你這種讀過去事件第三手資料不做風險分析的人呢。

因此排名前二的答案99.9999%就是在扯淡。他們所謂規律的置信區間有1000年。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看幾組很有有趣的歷史事件: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東西方商路被堵大航海開始興起,此前不久伴隨著沙哈魯的逝世,帖木兒帝國的分裂,舊秩序的締造者蒙古人徹底淪為舞台的配角。與此同時英法百年戰爭結束,法國實現民族獨立,歐洲剛剛步入一個秩序的相對穩定的封建發展期。其30年前1423年,正是穆拉德二世即為兩年剛剛穩定國內政局;帖木兒帝國丟失西波斯;英法因王位重啟戰端,兩國民族解放思潮迸發的時候。94年後,1547年歐洲正式承認奧斯曼土耳其對匈牙利的統治,於此同時,歐洲大陸上的宗教改革正吐火如荼,貿易中心開始從地中海向大西洋轉移,資本主義、重商主義興起,歐洲大陸形成的封建宗教民族一體體系開始瓦解。

1648年,三十年戰爭結束,威斯特法利亞體系建立,西班牙徹底退出霸權爭奪,英國之外,法國,荷蘭和瑞典開始崛起。其30年前,正是三十年戰爭開始的時候。73年後,尼斯塔德條約簽訂,北方大戰的結束和之前西班牙王位戰的落幕正式標誌著威斯特法利亞體系的核心支柱的瓦解。

1815年,隨著拿破崙第二次的戰敗,維也納體系建立。其30年前,1785年,正是法國大革命的4年前。56年後,普法戰爭以法國戰敗結束,德國實現統一,但法國爆發大革命,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建立,維也納體系開始瓦解。

1945年,隨著日本的投降,雅爾塔體系建立。其30年前,一戰已經爆發了大半年。46年後,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破碎雅爾塔體系開始瓦解。


任何事情都是有規律可循的,萬事萬物總逃不過生老病死、旺盛衰亡的歷程,看似複雜的東西,其哲學邏輯往往卻極為簡單。正如世間紛紛擾擾的諸多事物一樣,看似雜亂無章毫無規律,但是仔細思考,總能體會出其中那一絲說不出道不明的微妙聯繫來。

西方人說:人是社會屬性和動物性的統一,所以我們充滿著毀滅的慾望卻追逐著光明。用東方的話來說,萬事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因為負陰,所以我們是反秩序的,但是因為抱陽,所以我們又是渴望秩序的,我們就在這陰陽的反覆之間不斷上演著似曾相似的舞台劇,猶如那可憐的Sisyphus一樣。

所以,歷史的規律很簡單,從秩序的角度來看:秩序解體後大混戰——秩序建立——秩序開始潰敗——秩序解體大混戰——秩序建立。就是如此的簡單,然後我們套上面的數據。

秩序解體後大混戰——秩序建立——秩序開始潰敗
1423年——1453年——1547年
1618年——1648年——1721年
1789年——1815年——1871年
1914年——1945年——1991年

整理數據後我們會發現幾個有趣的規律:
(1)1648—1453=195 1815—1648=167 1945—1814=130 ?—1945=?
(2)1453—1423=30 1648—1618=30 1815—1789=26 1945—1914=31
(3)(1547—1453)/195=0.48 (1721—1648)/167=0.44 (1871—1815)/130=0.43 (1991—1945)/?=?

從第一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國際秩序的維持時間越來越短並且冥冥中遵循一定的規律,如果把它們看著一組等差數列的話,這個規律就是每個周期以減少30年左右的速度運行,那麼最後一組數據難道會是2045—1945=100?

從第二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秩序的最終解體到新秩序的建立,之間的間隔總在30年左右,那麼未來會是2045—30=2015?

從第三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秩序建立到秩序開始潰敗的時間在整個周期的時間佔比總在45%左右,那麼最後一組會是(1991—1945)/100=0.46?


那麼現在,話題回來,首先、我們處在什麼樣的時代。
通過上面我們很明顯的看出,我們正處於國際秩序潰敗的後期,現有秩序徹底解體的前夜。這個時代的特點就是為雅爾塔體系徹底畫上終止符,並且在之後為下一輪秩序最終建立的大決戰積聚起足夠的毀滅能量。
在這個時代中,我們這一代人將會面臨著與我們前半生和平穩定生活截然相反的動蕩和紛亂,見識太多太多的死亡和鮮血。我們其中的有些人會幸運的成為歷史弄潮兒,但是更多的人直到死都還沒弄明白為什麼,我們有幸成為下一個歷史繁榮周期的塑造者和見證者,但是很可惜,我們其中的大多數都不會有看到這個繁榮曙光的那一天。

其次,我們會面臨怎麼樣的時代變遷。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重讀歷史。第一:在1547年秩序潰敗的前後,正是宗教改革已經開始深入,世俗權力開始擺脫神權的時候。在1721年威斯特伐利亞體系開始潰敗的前後,正是啟蒙運動日益高漲資產階級開始登上舞台的時候。在1871年維也納體系開始潰敗的時候,無產階級已經形成自己的組織並開始在政治上嶄露頭角。甚至我們可以回溯更早,14世紀初的時候,在蒙古人開始潰敗的時候,四大汗國控制的領土正在不可逆轉的大面積伊斯蘭化,歐洲的十字軍運動正不可避免的世俗 化。那麼在1991年前後,我們經歷過怎樣的社會思想浪潮?

第二:在1423年前後帖木兒帝國丟失西波斯和法國民眾的自發參戰正式標誌著蒙古人徹底失去對世界航路的控制和歐洲自大憲章時代所形成貴族教士應享特權共識的破裂。在1618年三十年戰爭的爆發宣告了歐洲古典封建制度核心的神聖羅馬帝國正式分裂,歐洲古典封建王權制度的至此終結。在1789年隨著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威斯特法利亞體系碩果僅存的最後一根支柱終於倒下。1914年的一戰爆發不僅成功地在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上打開了一個缺口,並且也宣告著維也納體系下的歐洲神聖同盟所代表王權的一去不反。那麼在2015年或者更未來的幾年,毫無疑問,已經殘破不堪的雅爾塔體系將最終走入墳墓。

那麼現在,我可以告訴你未來我們將會面臨怎麼樣的時代變遷,在未來,我們首先將會面臨雅爾塔另一極美國的崩塌和分裂,伴隨著全球霸主崩盤帶來的國際化體系的收縮,現有政治體系的主要玩家——幾個區域大國和依附於現有的國際政治貿易體系的外向型經濟體以及幾大玩家們的依附國都將不可避免的陷入內部動蕩的深淵,世界將進入一個徹徹底底的黑暗期和大分裂期。其時伴隨著政治經濟上的動蕩,是民粹主義運動的高漲,整個世界將徹底處於去精英化的階段,太祖預演過的「文革」將會在很多反對者們的有生之年在全球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上演。最後,國家社會主義政權紛紛登上各國政治舞台最終控制穩定政權,大家縱橫捭闔,以世界為棋盤,直至最終大決戰,如果有幸沒有引發全球性核戰爭的話,決戰後最終的勝利這就有資格建立下一個國際秩序,當然,我們中大多數人都不會看到那一天。

最後,我們肩負著怎麼樣的歷史使命。
我們這一代的經歷將會證明這樣兩個社會學命題:1.資本社會已經不適用時代發展,資本主義必將滅亡;2.精英主義坑爹貨,官僚治國害死人。這就是我們所肩負的全部歷史使命和時代宿命。

然後,說點題外的東西。
(1)首先先上兩張圖:

兩張圖是道指在兩個十年內的漲勢,是很有意思的兩張圖,特別在認真思考兩張圖所處的時代背景後,就更加有趣了。

金融家、投資者們常常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金融市場是實體經濟的先行指標。這句話聽上去貌似很有道理,實際中也確實貌似很吻合,但是實際上,需要指出的,這些話是忽悠人的,它們只適用於特定場合和特定時期。金融市場特別是股市的非理性繁榮,往往正是科技停滯、實體經濟開始吃老本的一個迴光返照的過程。

金融市場是一個高度投機的市場,金融市場的繁榮不單需要實體經濟的基本面作為支撐,更需要天量的資金來不斷的推動。但是在技術革命的開始,在實體經濟還能取得豐厚投資收益的時候,投資者再獲得新的現金流的時候,更多的是擴大生產獲取更大的利益而非投入到一個高度投機並且顯的並不是那麼可靠的虛擬市場當中。所以在每一次的產業革命開始,與實體經濟高度繁榮對應的卻是金融市場的大幅動蕩、陰跌或者跌破價值本身的情況,因為投機資本只有平倉才算真正的獲利,推高的PE沒有新流入的資本接盤,只能被不斷的打回原形甚至因為更慘。而當技術革新放緩甚至趨於停滯、市場已經高度飽和的時候,再投資已經無法輕鬆取得更高的收益時,金融市場開始成為投資者們考慮的對象。這個時候,非理性繁榮開始,不斷高漲的金融市場帶來了不斷增高的投資收益,這種畸形的投資收益進一步刺激資本向金融市場的轉移。直到某一天——嘭,一切紙上財富統統歸零。

電氣時代開始於19世紀晚期,但是很顯然,金融市場的真正繁榮卻在一戰後姍姍來遲。信息時代開始於70年代末期,但是直到1987年的暴跌、投機者們在花費數年時間舔舐傷口後,金融市場的繁榮才又一步遲來。那麼未來1929到來了了?

2002年,美國人用天量的財政赤字和軍事開支充拯救了市場,2009年,美聯儲再次充當了超人的角色,那麼今天了?我們能夠指望神奇的QE4屆時再次發揮其神奇的功效么?

與1929年不同的是,未來的我們在面臨大蕭條的同時,亦將飽受惡性通脹的苦果。超人不是那麼好當的,財政赤字和央行擴張資產負債表也不是沒有代價的。只不過這個代價就像下雪一樣,往往會慢慢積累,直到最後那一瞬間人力完全無法抗衡的雪崩。70年代的滯漲只是一次小小預演,而我們即將面臨的卻是真實的來臨。

1929年共和黨人胡佛以壓倒性優勢當選美國總統,其時,共和黨人佔據著國會的多數,胡佛是在參眾兩院的保駕護航當中,在一片歌舞昇平環境中躊躇滿志的入住白宮的。然後,很巧的是,在我寫下這篇文章的前晚,美國中期大選結束,共和黨再次執掌兩院;而在1個月前,美聯儲正式結束QE3,並且在報告咨文中對美國的經濟復甦抱著樂觀的情緒;美元指數蓄勢待發,正準備衝擊自次貸危機後的新高,人人都對美國經濟的一枝獨秀高度看好,認為著美元新一輪的牛市即將來臨。

(2)
伴隨著美國的落幕,雅爾塔體系的徹底終結,在蘇聯解體後所形成的以美元霸權為中心全球化貿易體系將受到最嚴重的衝擊,參與該體系越深,對該體系依賴越強的國家和地區,受到的創傷會越大。幾個主要的玩家受到的衝擊尤其嚴重,而遠東和南美,會是災區中的重災區,日韓中三國更會成為遠東地區的重災區。我們很可能有幸見到帝國崩潰周期和全球崩潰周期的一個共振,這個階段將會異常慘烈,異常黑暗,因為帝國上一個於此類似共振的時候是西晉末期。

(3)
與之相對的,有一些遠離全球化的幸運兒或者參與全球化程度不深的大國很有可能上演一幕屌絲的逆襲。晉、齊、宋、秦等傳統中原霸主困擾於因生產力上限而造成傳統政治格局無法維繫,國內政局動蕩,分裂加劇的時候,正是楚、吳、越等西南諸侯逆襲稱霸的時候。所以有些我們看不起的邪惡國家很可能會在不遠的將來大放異彩,例如:伊朗、朝鮮等等。前帝胡哥稱讚金家能夠堅持政治正確的話很有可能一語成讖。


荊軻那把匕首,刺得稍微偏差,不然始皇帝要在多少個輪迴以後才能再出世,秦漢帝國不是如此書寫;
諸葛亮夜觀天象,可是他也不敢想像,第二天會有一場那麼大的東風,「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年幼的玄燁被欽定為皇儲,並非由於天賦驚人,而是他已得過天花;

歷史中的「天意」造成的偶然性之多,人力何為。
既有那麼多的偶然,又怎麼談得上有規律。

朱棣在燕王府里,跟他的親信們把歷史全看了一遍,算出由王爺造反而登帝位的,幾乎沒用成功的案例。
怎麼辦啊,燕王爺,反還是不反?
眼下,不反也沒好果子吃。還是反吧。歷史先例見鬼去吧~~~~


謝邀。
我完全同意 @孟慶斌 兄的意見,讀歷史而敢於預言未來的都是神棍,談歷史周期都是扯淡,歷史周期都是後人總結前人,多少預言家都是被啪啪打臉。
預言家只說明讀書少,或者讀了書沒讀懂,再說既然要玩這個,好歹用點微積分,數理統計什麼的,弄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算什麼本事,哦,只有加減,時代進步了親,古人還知道胡謅兩句易經,不構建個數學模型,好意思嗎?要與時俱進啊。

我今天是作為一個長者的身份跟你們講話,有必要告訴你們一點人生的道理。

不過既然答題,光吐槽是不行的,我唯一能預見的未來是,物聯網時代的到來,社會應該會更自由,國家之間更開放,人與人之間更平等,任何試圖阻止這個潮流的,無論是人還是政權,都會被歷史的車輪碾的粉碎。
------------------------------------------------------------------------
一大早評論區變成戰場了,請不要在我的菜園子里踩白菜好嗎


這種問題特別招神棍啊,首先想到推背圖有木有!排名前幾的回答都是這個思路,但歷史和政治的周期複雜而混沌,根本不是說得清的,上次姬大的計算就被捅的體無完膚了。而且在全球化之後,之前的歷史周期律會受多大影響,這個問題也是存疑的。
張三的回答也不靠譜,前面還是神棍流,後面貼幾張道指的圖就出結論了,結論還晦澀不清,轉股評家模式了。
我以為真不要把自己想太大了,什麼時代宿命,歷史使命,這都是剛畢業或者沒畢業的娃們的雄心壯志。在社會上滾兩年你就知道了,個人再牛逼,也輪不到你登上歷史舞台。我們研究周期,首要目標趨利避害,跟著會增長的市場和行業前進,躲開障礙和陷阱。
總有一些人喜歡思考會發生什麼,以為預測未來很牛逼。我曾經也以為郭嘉賈詡了不起,但是同學們,更牛逼的是上升的時候你在車上,下降的時候你逃的開,要做到這個只有靠追勢,靠預測其實反而是達不到的。
所以要尋找和確認趨勢,不要猜頂猜底,也不要管將會發生什麼,只管當前正在發生什麼,這個事能影響多大影響多久。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下面講的這些也並不靠譜,需要大家到時候逐步驗證。

上幾張金融圖,簡單說一下我的一些觀點,主要for理財。
1 道金比圖

經濟不好買黃金,經濟好了黃金就不值錢了。
百年來,道指走了三波大浪,光看道指還比較迷惘,但觀察道金比就看的很清楚,道金比高時,經濟繁榮,出現泡沫,道金比低時,經濟收縮。
第一個周期,1910年到1945年 歷時35年,金融體系-----金本位制,經濟理論-----市場萬能
第二個周期,1945年到1980年 歷時35年,金融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經濟理論-----凱恩斯主義
第三個周期,1980年到2015年 金融體系-----牙買加體系,經濟理論-----新自由主義

假如我們處於第三周期末那麼我們得到第一個結論,和張三的截然相反:
雖然老美撤了QE,但當前道金比處於低位,之後逐步到來的很可能不是大蕭條大崩潰,而是進入第四個周期,經濟開始不斷恢復和增長。
假如這個結論成立,那麼當前的轉折階段我們應當考慮多道空金。


2 道指圖

張三貼出了這張道指百年圖,卻沒有說出所以然,事實上光看道指我們會覺得點位好高,泡沫橫生,但拉長周期看就沒那麼可怕。
結合道金比我們可以看的很清楚,三個紅色震蕩區,對應了道金比下降的經濟收縮區域。這個區域的時間大概在20年左右,第三個震蕩區從2000年算,到現在可能還沒有走完。
每次走出震蕩區後,迎來的都是經濟大幅增長,如果有下一次大漲,那就是我們這輩子應當緊緊把握住的最佳機會。
這裡還有一點要注意,道金比在這三個震蕩區都大幅下降,但道指其實是以震蕩為主,所以這階段對應的是黃金價格的上升;而走出震蕩後的上漲期,黃金價格就會大幅下降,上次是降了20年,所以大媽們要小心了,看現在的樣子黃金走熊已經是板上釘釘了。

3 美股市值比GDP

這是巴菲特判斷泡沫的常用指標,股市需要資金推動,同時股市反映經濟面貌,那麼股市市值和GDP的比例就能說明一定問題。這個市值超過100%就比較危險,現在大概是130%左右。說明美股可能短期還是會有一定的震蕩和回調的風險。那麼我們的多道空金可以先空金,等道指回調後再多道。

4 A股市值比GDP

激動人心的來了,輪到咱們自己的哀股上場了,網上圖太少,這個只到09年,大家將就看,兩者基本按照一定比例上升,市值大致在GDP的50%上下,07年超過了100%,之後也馬上就慫了。這個比值目前是60%不到的樣子,從這個比例上說,當前A股比美股要相對安全些。那是不是可以改成多A股空黃金?

總結一下:道指短期處於高位,可能繼續震蕩,但長期向好。黃金由於道金比轉而向上,所以可能已經開始長期下跌的漫漫熊途。A股在當前投資渠道缺乏的情況下,倒是值得關注。
其他像美元指數和大宗商品,分析起來就複雜多了,大家都喜歡拿這倆說事,但這倆往往沒有那麼容易衡量。

同學們,這幾年布局,拆房賣地,多一點A股和美股,空一點黃金,然後放大概20年,20年後,道金比上40反手黃金,市值比GDP過100%扔股票,就這……

想要更好的投資策略請努力點贊然後給我私信留言,謝謝~!


發現澳大利亞、改良蒸汽機、飛躍大西洋;
建立火星貿易站、反物質發動機、回收那兩張金屬盤子。

我們顯然正處在兩個地理大發現之間的波谷。

運氣與耐心你總得有一個。


-
我以前是個歷史盲,幾乎對這個地球過去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最近學習了一些。看到這個題,就說點自己感性認識。因為完全是初學者,所以哪裡說得不對,請指正。

我覺得要想回答我們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歷史時期,我們應該回顧一下近代歷史都發生了哪些事。我簡單羅列一下同一時期,各個不同地區的人都在幹什麼。

1、100年前-1915年 -今天仍有有極少數人親身參與了此事。

  • 民國4年,民國剛剛成立,袁世凱時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孫中山發表《討袁宣言》,國內的主要港口城市都有歐洲各國的租借,實際上是處在較為安靜且平穩發展的過程中。日本和德國爭奪山東青島算是參加了一戰。大量華工在美國及歐洲當苦力。4年後,凡爾賽合約將中國山東劃歸日本,爆發5.4運動。 可見中國當時的國際地位很弱,剛剛被欺負過的大胖子而已。
  • 歐洲: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二年,一片亂糟糟。一戰結束,美、日地位上升,德意志、奧斯曼土耳其、沙皇俄國、奧匈帝國四大帝國解體,蘇聯建立。
  • 其他地區:非洲、南美、東南亞基本都是歐洲各國的殖民地,沒什麼特別可說的。

2、70年前-1945年- 很多老年人都親身經歷。

  • 民國三十四年,日本本來佔領了整個東南亞,而後由於美國參戰,又投了原子彈,日本被迫投降。中國算算剛剛結束外敵侵略,又轟轟烈烈的在籌備內戰。4年以後,國民黨退到台灣,共產黨建國。當時是東南亞被日本打成廢墟,日本被美國炸成廢墟。
  • 歐洲:二戰結束之年。德國本來佔領了整個歐洲,後來在與蘇聯的戰爭中被拖垮,西線由於美國參戰,東線又被蘇聯打敗,逐漸處於下風失手。整個歐洲大陸也基本上被打成了廢墟。
  • 美國確認了世界第一強國的地位,蘇聯緊隨其後。歐洲東南亞都處於戰後恢復階段。

3、50年前-1965年- 地球上三分之一多的人都經歷過。

  • 中國處於第一個「三十年」階段,基本上都在折騰,第二年文革爆發。中國並未做戰後恢復,而是處於歷史的倒退中,大量人口在這幾年因為政治原因死亡,文化受到史無前例的摧殘,中國基本處於最黑暗的時期。
  • 歐洲:世界處於美國和蘇聯為首的兩極格局中,北約和華約對立。德國柏林在二戰後發生三次柏林危機,第三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後來蘇聯退讓建起柏林牆,讓戰爭危機變成軍備競賽。
  • 二戰後,反殖民主義風潮來襲,蘇聯、美國為了爭奪自己的勢力範圍,紛紛支持拉丁美洲、東南亞、非洲的各個國家獨立。二戰後,歐洲、日本、東南亞都在大力發展經濟,中國與其他發達國家在二戰後的三十年,經濟上拉開了巨大的差距。

4、25年前-1990年 -我出生了,絕大多數人經歷過。

  • 第二代領導人掌權92年鄧小平南巡才真正開始改革開放,95年江澤民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真正開始與世界接軌,脫離計劃經濟,改正過去的錯誤路線,逐漸進入高速發展的時期。
  • 歐洲:蘇聯已經名存實亡,1991年解體,東歐各國發生巨變,而後獨聯體建立。柏林牆倒塌,兩德統一。世界上很多原本屬於蘇聯勢力範圍內的國家在這一時期完成了民主革命,絕大多數國家脫離了獨裁統治,變成民主國家(我國除外)。
  • 美國、日本經濟遠遠領先於其他國家,在1990年美日發生危機,開始進入衰退。
  • 海灣戰爭在第二年爆發,現代戰爭首次走上歷史舞台,改變了戰爭模式,大量高科技武器首次參與實戰。

5、10年前-2005年-我在讀高中。

  • 中國經濟處在飛速發展過程中,GDP總量在2005年超越法國,成為繼美日德英後世界第5大經濟體。胡錦濤出任軍委主席。
  • 歐盟成立的第12年,擁有25個成員國,歐元開始使用的第三年。
  • 世界格局基本上是美國一家獨大,美-日-歐-中-俄 五大國家地區分立的格局。

6、今年-2015年

  • 中國GDP總量穩居世界第二,經濟進入轉型期開始增速放緩。中國軍事實力增強,與日本及東南亞國家存在領土爭端摩擦不斷。
  • 烏克蘭危機導致歐洲與俄羅斯關係緊張,美國聯合歐洲開始在黑海軍事演習,俄羅斯在邊境屯兵備戰。
  • ISIS開始毀壞伊拉克古迹得到全世界的譴責,這個事情我們在文革時期做的比他們嚴重得多。

總結完了歷史,我開始發表我個人的觀點:

1、我們正處於短暫的和平時期。整個世界格局的建立也就是最近這一兩百年的事情,世界格局的變化在逐漸加速。以往中國的朝代變更,歐洲的大陸統一都是幾百年上千年才發生一次,現在這種間隔時間在縮短,一戰二戰也就是幾十年前的事情。

2、那些可怕的事情離我們很近。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才剛剛過去50年。而中國仍然處於全世界極少數的一黨專制國家,民主革命發生的概率非常大。誰也無法保證,是非顛倒的世界不會捲土重來,尤其在一個專制國家概率更大。

3、我們生活的沒有想像的那麼好。2014年人均GDP排名,中國排到第84位,為6747美元,低於你能念上來名字的幾乎所有國家。北京人均GDP16278美元(國內前三)放到世界排名第46位,也低於歐洲、北美的幾乎所有國家。而中國的實際稅賦排名卻非常靠前,網上很多人說世界第一。從政府聲譽、生活環境、法治環境、國際地位、政治自由度等很多方面,在世界上名聲都不好。可以說,中國基本上是剛剛解決溫飽問題,其他社會權利也就是剛開始想一想,還差的太遠太遠。除了溫飽問題,我們也開始關注生活環境的問題,這也是個進步。其他的,人-權、選票等問題,我們仍然想都不敢想,而且大多數人連意識都沒有。科技是隨著社會發展在進步,但人受制於自身局限性,思想意識都是後天學來的,所以並不是說我們中國五千年文化,我們現代人就真的有五千年文化積澱。我們國家的整體思想意識、道德水平在世界上的排名,可能還不如人均GDP排名更靠前。

好像上述的觀點都很悲觀,有沒有樂觀的觀點?

我們很幸運,能夠處在中國剛剛結束黑暗,經濟有所發展的年代,而且我們通過努力是可以更好的改善生活,改變社會階層的,在這方面,我們比父輩、祖輩要幸福的多。在國際上,我們仍然處於相對經濟落後,文明程度也落後的國家。和過去的70年相比,現在應該是生活的最好的年代。

和過去的100年相比,現在是最好的年代嗎?

我個人覺得不是,而且放在中國幾千年歷史裡來看,現在這個年代也處於中等(或偏下水平),中等偏上都算不上。


-


是不是正在兩個小冰川期之間?這是個要努力實現糧食製造全人工化的時代。


只要對生態圈有著最基礎的了解,都會將這裡面所有妄圖做任何周期或者預言的「預言家」嗤之以鼻。 @姬軒亦@張三

國家發展的複雜程度超乎所有個體智慧的想像和個體計算機的處理能力。不是簡簡單單長跨度的 歷史周期輪迴,幾個相近的歷史事件,或者一個共產主義理論 就能概括的。有再多再多的史料,都是枉然。

這個答案是屬於科幻小說的領域。屬於阿西莫夫的心理史學

這種科學揉合了歷史學、數學、社會心理學、社會學、動力學及統計學,用於統計和預測巨大人口的未來活動,在基地系列中該學科被用於預測銀河帝國的命運和人類的未來。

即使在科幻小說里,心理史學也只敢宣稱指出未來發展趨勢的概率,這個概率隨著時間發展會誤差越來越大。居然在這裡討論的煞有其事。。。。我都替你們感到心虛。

理論都必須經過可重複性的實驗驗證才能站住腳跟。這裡的「預言家」都在扯定性分析,或者過於簡化的定量分析。
你們的答案和《銀河系漫遊指南》裡面的42一樣,毫無意義。
就像指出「金三胖一族遲早會垮台」是毫無意義的。具體什麼時候垮台,你們這些預言家能讓誤差在正負10年以內嗎?這麼簡單的一個答案都做不到,就敢妄言中國或者人類社會的發展周期?

事實上,歷史上人類做過一個嘗試,所建立的模型,相比一個國家的複雜模型而言,可以說實在是太簡單的。但是相比知乎的預言家的模型而言,難度高了幾百個數量級。

小型地球生態圈《生物圈Ⅱ號》

生物圈2號是在密閉狀態下進行生態與環境研究,幫助人類了解地球是如何運作,並研究在模擬地球生態環境的條件.
物質上閉環
與地球生物圈類同,生物圈2號在物質上閉環,通過工程手段禁止它與外界大氣和地下土壤進行物質變換。在能量上開環,允許太陽光通過玻璃結構供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同時引入電能供技術系統操作運轉。在信息上也同樣開環,通過計算機系統、電話、攝像、電視與外界進行數據信息交換
3內部環境生態群落
生物圈2號有5個野生生物群落(熱帶雨林、熱帶草原、海洋、沼澤、沙漠)和兩個人工生物群落(集約農業區和居住區)。它們以地球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間的生態系統為樣板,分別由美英生物和生態學家設計而成。
數量
圈內共有約4000個物種,其中動物(包括:軟體、節肢、昆蟲、魚類、兩棲、爬行、鳥類、哺乳等)、植物(包括浮游、苔蘚、蕨類、裸子和被子等)約3000種,微生物(包括細菌、粘菌、真菌、微藻等)約1000種,它們分別來自澳大利亞、非洲、南美、北美等地。
野生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間均有相對獨立的生態區將它們互相隔開,例如,熱帶草原和沙漠間有一簇灌木叢而相對隔離。為了保護各個群落不受環境脅迫,在其周圍種植了耐性強的植物,例如,熱帶雨林的三周圍是濃密的姜科植物,從而保護內部樹種免遭側面強光照射,而與海洋的界面間種有竹子來抵禦鹽分滲入。
保障、分類多樣性、物理 參數、植物的可利用程度和美學價值。為了適應達爾文的自然選擇過程,植物種類開始時比 系統能支撐的要多一些,這樣可以補償物種的遺失或滅絕,並最終促進系統的持續穩定

如果你讀過凱文凱利的《失控》,要在全球幾千萬物種裡面,選擇4000個物種密閉生活,還要讓他們形成生態鏈和生態網自我生存,是多麼的困難艱巨的任務。生物圈的建設者考慮了陽光,溫度,氣壓,濕度,CO2含量,人工降雨,人工鹽水海洋,人工大氣流,幾乎一切人類已知的對生物圈有影響的因素,最後維持2年後,掛機。——混沌狀態下的蝴蝶效應在這裡被放大的非常明顯,任何一個微小的擾動,都會造成嚴重的扭曲,建築物吸收的微量CO2,影響植物呼吸,影響氧氣最終的濃度,就讓一個生態圈提早崩潰了。

現在有人宣稱,能夠在一個國家內,幾億個不同個體,無數的種族,民族,地理,文化,習慣,信仰,意識形態,經濟交流,物質輸送,氣候變化,信息溝通中,就通過簡單的年代模型,通過簡單的歷史總結,推導出未來的走向——這比創建一個生態圈的模型複雜不知道多少倍,我可以負責任的說:你在扯蛋!

----------------------------

我們正處於什麼樣的歷史周期中?我們處於什麼樣的一個時代,有著怎麼樣的時代特點和歷程,我們這一代人會面臨怎樣的時代變遷,肩負著怎麼樣的時代宿命。

答案:
沒有固定的歷史周期,沒有固定的時代宿命。
如果你真要一個,我會回答:一切國家都會滅亡,我們就會成為歷史。具體什麼時候滅亡,誰也不能確定準確時間。


時代變遷,是永遠的必然,變遷的趨勢,是永遠的混沌。

舉個例子:嘗試去測量準確時代,調研所需要動用的社會資源,都會令時代發生變遷——也就是,不可能側准當時處於的時代,更不可能側準時代變遷的趨勢。任何簡單下定義的必然是妄人。


生物體永遠的宿命,都是進化……

任何時代,每個人都在不停的「進化」自己的技能,以獲取足夠的資源和選擇權來適應新的時代,而每個人「進化」的過程中,也在微小的改造時代環境,人的數量和影響實在巨大,所以整個時代也隨著我們的「進化」而變遷。


預言未來者必將被歷史恥笑!戒之慎之!—— @孟德爾
———————————————————————————————————————————

這張圖反映的是現在的,或者說 1991 年後文明之間的分裂情況。在美蘇體系解體之後,文明的邊界開始以文化——或者說模因——的相似性劃分,文明之間逐漸割裂,並相互滲透、傳播。目前能看到的趨勢,便是如此。
那麼未來如何呢?我不知道。畢竟,在擁有核武、經濟全球化、互聯網接通全球的今天,一點小小的火花就能被放大無數倍,瞬間引爆全球。一隻蝴蝶扇動翅膀,就能製造一場風暴。
———————————————————————————————————————————
對於一樓,轉篇果殼今年年初的老文。

2014年會是21世紀的真正開端嗎?
(大衛·布林/文)

好像人們還不夠緊張似的,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此文再來為你加點刺激的猛料。

此文與技術、社會、政治甚至是科幻皆無關係,相反,是純粹的非科學,一種帶「迷信」色彩的認知。

過去的兩個世紀(甚至更多),並不是在其公認的時間點,即從日曆上的00年翻至01年時「開始」的。其實它們並非從那時匯入歷史長河。

沒錯。每個世紀事實上是從其第14個年頭才開始。


1814和1914年,兩個世紀的真正開端

仔細想想。20世紀的頭十年充滿著後世從未再有過的人定勝天的樂觀主義——直至1914年發生的慘痛經歷,才粉碎了人們以為一個嶄新美好的年代將會順利到來的美夢。然而,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迫在眉睫之際,19世紀的進步看上去似乎勢不可擋,勢如破竹。

1913年的世界,在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等國家,穩定的中產階級人士正收穫著一個個出人意料的喜悅:洗衣機、煤氣爐、汽油,以及當時的電氣照明系統、室內排水系統、冷藏技術、疫苗接種、電話和汽車。

不斷撲面而來的科技看上去是真正來自上天的恩賜。新型燃料和工業紡織技術的出現讓有工作的家庭能獲取雙倍於之前的新衣物。各個國家紛紛禁止僱傭童工,並提供免費教育。天文學家發現了星系的真相,物理學家正將科學推向新的前沿。

想想我們現在的時代是否也處於相似的快速發展中呢?比較一下今天的廚房和1950年代的廚房。當然,所有物件都變得更光鮮,更智能了,不過,一名來自1950年代的人仍然能流暢熟悉地使用我們廚房裡的器具。但是一名來自1880年代整日操勞的家庭主婦對於1913年她女兒使用的器具卻只能幹瞪眼。

沒錯,所有這些技術進步在一戰之後仍然繼續在發展。社會變革,比如婦女獲得投票權,是當時眾多的預言之一。但在1914年後,此類天真的想法便銷聲匿跡了。

人們開始意識到20世紀將會是場艱辛的旅程,每一步都伴隨著進步。在通往來之不易的美好時代的路上之前,時代首先會盤旋下降,跌至人類所知的最低谷,直到我們的父母(或是祖父母)於1944年艱難地從低潮中走出——這是那個開始於1914年的世紀里最備受矚目的一年。

這只是一個信息點,另一個呢?看看1814年,維也納會議的召開和所謂的歐洲協調為這片大陸帶來了史上最長的全面的和平,各大強國放棄血腥的征戰,轉而將精力用來完善帝國的殖民地。1814年和1914年,這兩年里,國際氛圍和主題(至少在西方是如此)皆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足以代表19世紀與20世紀的真正開端。


如果21世紀發端於2014年

假設該規律仍未改變——記住這只是一個思維試驗——那麼對於真正的21世紀有何意義?

想一下當下瀰漫在我們周圍的各種末日和陰暗氛圍,充斥於小說和電影當中的後末日和反烏托邦情結,特別是青少年類型的作品,當今的年輕人似乎對傳遞希望的故事極為敏感,像極了上世紀60、70等年代的人。

在1813年的歐洲存在類似的末日情結,但其至少有著合乎情理的原因:歷經數十載的殘酷爭鬥看上去似乎永無盡頭。

然而在當今人均暴力事件急速下跌,小部分兒童——從世界範圍來看——比史上任何時期都更營養充足,接受學校教育比例更高的情況下,今天的我們又有什麼樣的借口呢?

不可否認,這個世界仍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但是阻止我們關注污染、壓迫、氣候變化等問題的都是政客們的手段。

的確,愚蠢而病態的態度,才是我們所面臨的真正阻礙。

於是問題來了:21世紀的新主題是否只需要我們甩掉消極的心態便可?

我們仍然可以選擇自己的命運。(讓我們不妨想像)也許由於在2014年某人成功研製出簡單、廉價又安全的智商增長藥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可以選擇成為解決問題的人。

又或者政客們決心克服自私自利的焦躁心態,回到成人的談判桌前。

又或者某些勇敢的導演拍攝一些積極向上的電影,用一種叫做希望的觀念來震醒世人。

抑或不管不顧,沉湎於2014年將會出現暴動和騷亂的想法中,歷經變革後進入一個我們終將後悔的世紀主題。

又或者我們將看到自信的文明不斷衰落,從對夢想的啟迪陷入對某個領導人或是新的主又或是對一個簡單化理念的誠惶誠恐之中。

這些,同樣可能發生。無論哪種情況發生,請都不要為我冠上預言家的頭銜,我所做的只不過發現了一種規律。對於允許我所說的那些消極情況發生的人們,我不需要他們的尊重。

哦對了,年初局座還開因果律武器說今年會爆發世界大戰呢,這都 11 月了,怎一點開片的跡象都沒?


每一個業餘歷史學家,都有一顆發現大歷史規律的心,然後被歷史本身的複雜性狠狠打臉,或者回去喊你們都不理解,蠢貨,或者選擇性無視。是的,歷史上即使是大牛這麼干也不少,這才使得我們能踩著他們的屍體走到今天。
歷史周期這種東西就像世界真理,它不比自然科學的終極真理更好發現,所以問這個問題的人,是真沒把歷史學在內的人文學科當回事啊。
要知道,上面大言不慚的人不理解的其實只是一點,歷史不是一系列的大小故事組成的,而是需要直接面對過去時間中無數倍於我們今天人口的,生存過的人,這幾千億人創造出來的東西,你覺得很好理解,那你不是天生聖人,就是腦子抽了。


我試圖在《歷史決定論的貧困》中證明,歷史決定論是一種拙劣的方法——不能產生任何結果的方法。但我過去實際上並沒有反駁歷史決定論。
在那時以後,我成功地對歷史決定論給予反駁:我已證明,由於純粹的邏輯理由,我們不可能預測歷史的未來進程。
------------卡爾.波普爾


我覺得高票答案很好。
我以前看過一組1900年的法國人預測2000年人類科技的圖片。
裡面大多是錯誤的、很可笑的構想,有少數被他們蒙對了。
我就是想說一句,即使他們全錯了,也不是毫無意義的。那些圖片開拓了那個時代對未來的想像力,展現了人類掌控世界的雄心,甚至或許某些閃光的發明就是發明家們從這裡面得到了靈感。

我們今天把握歷史的脈搏因各人閱歷不同,因史料缺失,或者就算因為歷史是無規律可循的,往往是不準確的。但是同樣,我相信這一切依然有意義。
如果不能斷言歷史沒有規律,那我就尊重所有試圖去把握規律的人。我們兩年前還不相信希格斯粒子的存在呢。


康熙持國最久,手段最硬,是清一代的偉大領袖;
雍正雖然表面低調,但出手卻狠,不怕殺人,算是雍乾盛世的設計師;
接下來的乾隆坐享其成,有事沒事寫幾首歪詩,搞點桃色花邊新聞出來;
之後的嘉慶就沒多大起色,在位途中最讓人記得起來的大事就是把和珅給搬倒了;
接下來道光最出名的,先是節約,後是治腐。。。

古老的段子啦,求摺疊 (?≧?≦)

P.S. 有句名言:

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but it does rhyme.
歷史不會重複,但會押韻。

常被誤傳為馬克吐溫所作,但據考實際出自 Joseph Anthony Wittreich 的 Feminist Milton (1987),
詳見維基 Talk:History


用數學模型往這個問題上硬套,我也是醉了。
只試圖從中國自身歷史發展來尋找答案的,看起來言之鑿鑿,其實沒有考慮到世界大趨勢的影響,類似於不考慮地球大環境的變遷只從基因的特性上研究生物的演化規律。在討論的scope本身就是不完整的,怎麼可能得到有意義的結論?

我不同意簡單用「周期」來形容歷史的發展,如果有周期,也是螺旋形循環上升的。不要拿局部和暫時的倒退說事,某個集團,某個國家,某個民族,甚至某個物種,都是從本質上說都是為了基因的適應和進化而服務的,充其量只是一個載體,局部的波動無法影響大趨勢的發展。歷史絕不是像被壓縮的彈簧那樣機械往複地循環,歷史也自己的進化過程。每一段歷史,就其本質而言,都是新的,但歷史的局部表現有可能看起來類似,這是因為人性是相似的,我們目前文明人類的進化歷史太短暫,人性在相當長時期無法有大的變化,導致某些具體的歷史進程也表現出相似性。所以看歷史,一定要透過現象透過人性看本質。

中國現在經歷的,其實是「千年未有之變局」!!是的,你沒看錯!!甚至是中華民族(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變局!!

這句話其實是一百多年前中國最危急的時候國人喊出的,但其實那時中國並沒有變,所以叫千年未有之危局似乎更合適。為什麼說現在就變了,或者正在變呢。這要從人類社會的發展說起。人類社會,說複雜複雜,說簡單其實也超簡單。無論你持何種價值觀,隸屬於哪種學派,如果把目前人類文明的發展階段劃分為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都應該是沒有任何異議的。儘管民族多種多樣,文化千姿百態,歷史千迴百轉,但任何集團國家民族文明都可以用這把絕對標準而又公正的尺子來度量。工業化,這包含了血淚的三個字,是所有國家民族文明這幾百年來所追求的最高目標,什麼政治制度,生活水平,文化藝術,從本質上講,其實都是生產力的副產品。從這個角度看,中國惶惶幾千年的歷史,貌似跌宕起伏,其實很簡單,絕大多數時間都處在農業文明的階段。然後農業文明是沒有辦法和工業文明競爭的。無論你之前的歷史有多悠久,文化積澱有多深厚,如果不能跨過工業化的坎兒,就要面臨著被壓榨被剝削被淘汰的危險。從這個意義上說,20世紀中華民族的危機才是真正的亡國滅種的危機,也許在生物學意義上,種族仍然存在,但作為一個民族而言,一旦錯過這個工業化的機會,淪為二流三流民族將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隨著世界生產力的加速發展、重新追趕的代價將越來越大,落後的將越來越遠。

所以康有為號召中國人與白人混血改進人種,毛圖書管理員大聲疾呼中國要被開除地球球籍了,真的不是妄自菲薄,空穴來風。

工業文明所創造的生產力,政治制度,文明程度,經濟文化,都是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工業發展幾百年所創造的知識財富生產力,遠遠超過了人類之前發展幾萬年所積累的總和。然而工業化是如此之難,既要有強有力的政府組織形式,完整的生產鏈條,又要有開化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民,還要有原始的啟動資金和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更要有一系列精英的政治商業工業科技天才來領導。全世界幾百個國家,「真正」完成工業化的屈指可數。很多高收入的所謂發達國家也沒有達到這個標準,沙特,新加坡等等就不用說了,只是工業化國家的附庸,靠工業化國家的剩餘超額利潤來存貨。其實韓國台灣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工業化強國,因為很多高精尖的工業產品無法製造(火箭,發動機等等),連俄國也不算是工業化完全成功徹底的國家,他輕工業水平很落後,高技術的某些方面和歐美相去甚遠。真正完成了工業化的,其實還是歐美那幾個列強,尤其是盎格魯撒克遜國家(美國國安局不監聽的國家只有四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嚴格說起來工業化最成功的國家,是英國和美國。這兩個國家不僅達到了最先進工業化的程度,而且成功地爬上了全球產業鏈的最頂端!是獅群中的王者!

這時你能體會到圖書管理員提出鋼鐵產量超英趕美時的豪氣和悲壯了吧,超英趕美不是簡單地成為世界強國,而是意味著中國真正完成了工業化,同時站在全球食物鏈(產業鏈)的最頂端!意味著帶領著中華文明和中國跨入了新的文明階段!這個意義絕對不是幾千年簡單的改朝換代可以比擬的。朝代換了,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沒有變化,從現在國家的角度看,其實沒有意義。

在他一拍桌子提出這個口號,被人國際國內辱罵嘲笑了20年之後,中國的鋼鐵產量已經超過了英國1000萬噸,再過20年,中國的鋼鐵產量已經成功超美,這個比他預言的提前了12年。現在,中國的鋼鐵產量已經相當於世界其他國家之和。「鋼鐵產量相當於世界其他國家之和,這種事情以前歷史上只有三個國家實現過:公元前14世紀的赫梯(第一個發明煉鐵的國家)、19世紀的英國和二戰後的美國。從歷史經驗來看,工業革命後,凡是取得這個成就的國家接下來都將會成為世界極其重要的政治經濟力量「(引自百度)!這個歷史的意義不言而喻。

農業文明的朝代交替,疆域伸縮,民族融合,只是量的變化,從農業文明跨入工業文明,則是質的改變,從這個角度講,我們現在正處在工業化的關鍵階段,類似於高三的衝刺階段,基礎知識已經打好,正在刻苦地鑽研卷面分數最大的高精尖難題,一旦衝刺過關,鯉魚躍龍門,則為子孫後代搶到了列強的入場卷,為她們後來的發展打下享用不盡的基礎。創過去,變歐美,創不過去,變拉美。一旦改革失敗,工業化進程停滯或者中斷,帶來後續社會倒退的結果將是不可想像的。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工業化中國的崛起,是和英國工業革命,法國大革命,俄國十月革命,美國崛起並列的全球最重要大歷史事件。而我們現在,就正處在這個進程之中!中央宣傳口徑稱之為中華民族的復興,是不為過的。中華民族在歷史上幾沉幾落,有過數度復興,但沒有一次是這樣跨越人類文明等級的復興機會!稱之為偉大復興,是恰如其分的!

詳細資料請參見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朱雲漢有關中國崛起影響的講座。非常理性客觀真實。
另外轉發兩篇極其深刻精彩的文章,http://blog.renren.com/share/278585012/15350917298,以及http://city.udn.com/3011/4995808,請慢慢詳讀。通篇讀過你就會發現,我們現在就歷史任務就是要衝破外界重重阻撓堅定捍衛我們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為深化改革爭取時間,從而跨越發後國家超越先發國家的瓶頸,全面徹底地完成工業化,成為世界一流強國!


「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排名前兩名的大大寫的很贊,看得我心潮澎湃,甚至我一度都在YY在這個假定的亂世中,我能去做些什麼。

可是看完我想說,悲觀主義者來源於通過過去掌握規律,而不能發現規律變化的規律。沒錯,如果事情都按現在可以總結出來的規律走,那麼世界真的是悲觀的,簡單地說,人類是探索性的,失去探索難道不悲觀么。

行了,不廢話了,這不是重點,下面說正事,我們處在什麼樣的歷史周期里。

因為姬軒亦同學說的比較模糊,所以我想說的點在於張三同學的這個數據分析:

所以,歷史的規律很簡單,從秩序的角度來看:秩序解體後大混戰——秩序建立——秩序開始潰敗——秩序解體大混戰——秩序建立。就是如此的簡單,然後我們套上面的數據。

秩序解體後大混戰——秩序建立——秩序開始潰敗
1423年——1453年——1547年
1618年——1648年——1721年
1789年——1815年——1871年
1914年——1945年——1991年

整理數據後我們會發現幾個有趣的規律:
(1)1648—1453=195 1815—1648=167 1945—1814=130 ?—1945=?
(2)1453—1423=30 1648—1618=30 1815—1789=26 1945—1914=31
(3)(1547—1453)/195=0.48 (1721—1648)/167=0.44 (1871—1815)/130=0.43 (1991—1945)/?=?

從第一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國際秩序的維持時間越來越短並且冥冥中遵循一定的規律,如果把它們看著一組等差數列的話,這個規律就是每個周期以減少30年左右的速度運行,那麼最後一組數據難道會是2045—1945=100?

從第二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秩序的最終解體到新秩序的建立,之間的間隔總在30年左右,那麼未來會是2045—30=2015?

從第三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秩序建立到秩序開始潰敗的時間在整個周期的時間佔比總在45%左右,那麼最後一組會是(1991—1945)/100=0.46?


總結來說,張三同學的觀點就是崩潰的周期越來越短,很快我們就要邁入一個崩潰期的開端,在我們這代人生命快結束時達到最大的混亂和新周期的黎明。

這個規律其實真的很正確,但是張三同學沒有看到這個規律背後相反的規律。我們把目光放到這個規律還沒很清晰的更早的時代來看。(先說個前提,我這裡不使用馬克思的社會形態分類和定義)

環地中海進入古典文明時代,奴隸經濟開始興起,環地中海文明圈出現了奴隸制文明的點點星光,之後到羅馬興起,達到了奴隸經濟的鼎盛,隨之危機也來臨了。這時候的遠東,中國,建立在奴隸經濟上的封建王朝,周,漸漸迎來了末日。於是制度早熟的中國直接跳到了官僚地主經濟的新周期,按照中國大約4000年歷史的說法看,第一個奴隸周期運行了1600-1800年左右,並用幾十年開始恢復,近200年重新達到鼎盛。這是官僚地主治下中國的第一帝國時期,她的主題是士大夫,她用王莽篡漢,三國與東晉訴說了極盛與崩盤。而羅馬用幾次危機與改革訴說興衰,最終因為奴隸經濟的崩潰,走向了覆滅,結束了歐洲的古典時代,進入中古時代。

中國以隋唐的建立標誌著第二帝國時期的開始。歐洲則以西羅馬覆滅,蠻族建立的貴族封建制度為中古開始的標誌。這個大周期短了許多,13世紀便進入大混亂,15世紀就開始了新的周期,這只用了1000年左右。後面的演變我不想再多說了。所以我們看到了什麼?就是推動每個周期的內在動力是一種生產力的極盛與停滯,新的生產力的萌芽引發的政治,制度,思想等等的更替。這個周期越來越短,也意味著新的生產力復甦這個世界的速度越來越快,而不是這個世界完蛋的越來越快。那麼,以那兩顆在霓虹引爆的核彈為界,人類進入了崩盤與復甦速度的臨界點,也就是舊周期的混亂完全已經可以被生產力掩蓋過去,直接進入新的周期。二戰以後,諸多新的秩序條約建立以及迅速崩潰,這些過程相比以前的歷史,變得那麼的不慘烈,直到現在,國際性地區性的諸多新秩序仍然在迅速的更替,但卻無聲無息,以致我們察覺不到。

所以我們處在一個什麼周期,又背負著什麼歷史使命呢?

答案就是我們處於一個平穩發展化整為零自愈著且進步著的時代,我們沒有什麼歷史使命可背負,這太幸運了。我們不用背負著羅馬多神教與基督教文明與野蠻的衝突;不用背負著亡秦必楚和大一統的糾結;不用背負著為上帝斬殺異教徒還是過好自己的小日子的衝突;不用背負亡國者與初夜權的屈辱:不用背負為大革命與人權流血的宿命,也不用背負被滿洲人剃髮易服與被西方輪的麻木不仁的民族性格。就這樣。

不過- -我還是期望看到這兩位大大描繪的混亂悲觀的未來,看看那亂世,雖然我也不落好~


未來不可預測,多玩股票就知道了


有的時候你認為他是剛開始漲,結果第二天就跌了
有的時候你認為他已經漲到頂了,結果1個月後又漲了百分之五百


影響因素太多了,只能在不受外力影響的時候做出大概的走勢


推薦閱讀:

歷史的發展是發散的,還是收斂的?
奧斯曼帝國是如何一步步衰落的?
如果西亚奥斯曼帝国与东亚的清帝国互换位置,会各自有什么样的表现?
奧匈帝國的二元政權是怎麼回事?
世界歷史上有無老齡化,結果是怎樣,古人如何應對?

TAG:歷史 | 世界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