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Book Pro with Retina display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外接顯示器?


半年前猶豫過這個問題,寫下當時的思路:

一、硬性條件

  • 尺寸:27寸及以上
  • 解析度:2560×1440及以上
  • 預算:最高6000-7000
  • 品牌:蘋果(設計好、同品牌)、戴爾(碼農情懷)

二、滿足硬性條件的候選

  • LED Cinema Display(Apple - LED Cinema Display)
  • Apple Thunderbolt Display(Apple - Thunderbolt Display)
  • Dell U2713H(http://item.jd.com/773292.html)
  • Dell U2713HM 被上面那個嚴格大於,就不考慮了…

三、評價加粗的是對我比較有影響的點)

1、LED Cinema Display

優勢:

  • 好看
  • 有攝像頭、麥克風、光線感測器(可以自動調整亮度)
  • 自帶一根充電線可以給本子充電
  • 國內有行貨

劣勢:

  • USB 擴展介面是 2.0
  • 在這一代都有可能被淘汰的情況下的上一代產品
  • 只有 Mini-Display 作為信號輸入源

2、Apple Thunderbolt Display

優勢:

  • 好看
  • 有攝像頭、麥克風、光線感測器(可以自動調整亮度)
  • 自帶一根充電線可以給本子充電
  • 只需要佔用雷電口就能完成視頻信號傳輸、同時擴展出 USB、RJ45、火線與另一個雷電口

劣勢:

  • USB 擴展介面是 2.0
  • 設計與上一代 iMac 對應,很有可能被新一代薄邊版替代
  • 國內無行貨,購買不便
  • 比上一代 LED Cinema Display 更慘,只能兼容有雷電口的設備,連上一代 Mac Pro 都不能使用,遑論盒子、遊戲姬與一般電腦

3、Dell U2713H

優勢:

  • 輸入介面多
  • USB 擴展介面是 3.0
  • Adobe RGB 色域
  • 國內有行貨

劣勢:

  • 外觀相對一般

四、我的結論

從「是否能接受缺點」的角度來作為購買邏輯的話:

你需要:

  • 大部分時候只使用 mini-DP 連接
  • 不在意色域(當然,只要不是印刷、攝影、影視相關的人士的話,即使是 UI 設計、網頁設計,在意色域也沒有意義)
  • 不在意一定會到來的更新 USB 3.0 擴展、薄邊設計的新顯示器

才可以選擇 LED Cinema Display。

進一步,你需要:

  • 大部分時候只使用蘋果電腦連接
  • 有很好的渠道可以購買到

才可以選擇 Apple Thunderbolt Display。

而你只需要:

  • 不在意外觀上的相對差距

就可以選擇 Dell U2713H 了,答案顯而易見嘛…

(如果都不在意,而且沒有一點猶豫的話,我想還是應該選擇同品牌的蘋果)

所以我買戴爾了…


-----------更新-----------
答主的P2415Q用了快一年了,DP介面出過兩次問題,怎麼也連不上。兩次都是給戴爾打電話,我提供序列號解釋清楚問題後二話不說給我發了一台新的顯示器。
-----------------------------目前來講戴爾的不錯,產品線全面豐富,且性價比較高,而且3年上門服務保修,還有保證無屏幕壞點(就是有一個壞點都給換)

追求性價比就U2414H,16:9 24寸 1080P超窄邊框屏幕,6bit,2k塊錢不到,色域不會比RMBP差,實惠,性價比高。

比較綜合的推薦U2515H,16:9 25寸,2K解析度,似乎是6抖8?(這個一直在爭論,到底是不是原生8bit屏幕)色域比2414廣,也是超窄邊框,價格3k不到,相當推薦

要16:10的話可以選擇U2413,但解析度只有1080P,價格略貴,4k+了,不過似乎色彩更好,有些記不起來了

再貴的話就有4K屏幕了,戴爾的P2415Q和P2715Q,4K解析度16:9,一款24寸一款27寸。兩款孿生兄弟,除尺寸之外無任何區別,色域覆蓋了79%的 aRGB,價格才4k不到,簡直太良心!

要追求廣色域的話就要上U2713H咯,99%aRGB覆蓋(差不多120%的sRGB了吧,不過這個數據沒啥意義,100%的sRGB就夠),德爾塔E平局小於2(就是色彩很准)。27寸,2K屏幕,原生10bit,價格略貴,6k+了

再高端就不是特別了解了,那個5K的顯示器就是基本上戴爾的頂級,UP2715K,5K解析度,得兩根DP1.2線才能帶的起來,1w5+起步咯

以上


這個問題……現在不是應該是Dell U2715K了么


我也糾結過,之前一直想買能同時接入兩個視頻訊號的21:9顯示器。最後發現自己桌子欠大,而且34寸必須得到5k才有好的觀感。那麼最好的選擇自然是24寸的4k了。

接下去什麼牌子?現在5k顯示器剛剛冒出來,基本上常見的品牌都有各自的4k顯示器。
我最終選了Dell P2415Q。理由是:

1. 色彩不錯,該有的都有,自帶DP-MiniDP,正好接在Macbook Pro的雷電介面上。
2. 造型不錯,尤其是銀色金屬質感的底座(其實不是金屬,表面塗層而已)
3. 價錢相對親民,4k雖然貴些,但是比專業顯示器還是便宜好多,普通用戶對於顯示器的素質能餵飽自己眼睛就好。
4. Dell的保修。

工作忙的時候,可能你面對顯示器的時間比面對自己老婆還長。善待自己工位。。。


推薦一個鏈接
買4k顯示屏前必看!!
http://bbs.feng.com/read-htm-tid-10237017.html


這個問題似乎比較早,而現在市場已經跟幾年前不一樣了。

當年的 4K 還是 MST 的,現在都是 SST 了,兼容性大大提高。當年的 Mac 很多都不具備 4K 輸出能力,現在基本都不是問題了。

DisplayPort 1.1 只能 4K 30Hz,而現在基本普及的 DisplayPort 1.2 可以 4K 60Hz 了。至於 HDMI,支持 4K 60Hz 的 2.0 好像現在市場還沒有產品,1.4 的話可以 4K 30Hz。

這個問題是討論 MacBook Pro with Retina display 使用的顯示器,所以高解析度應該是一個要素吧,否則看上去真的會非常的不舒服。
市面常見的 1080p 顯示器,開 HiDPI 會導致可用工作空間非常小,在公司我沒有辦法選所以是個 1080p 的顯示器,我的使用方法是設置成 2880x1620 解析度拉伸並且開啟 HiDPI。

在家裡我使用的是 4K 的顯示器,具體是 Dell P2415Q。在 4K 屏裡面價格算是比較低,顯示效果能達到對它價格對應的預期。這個顯示器跟多數 4K 顯示器不一樣的一點是它只有 24 寸,這使得它的 PPI 比較高。使用這個顯示器給我的第一感受是,屏幕真的能放下很多東西。圖片我就不放了,評測網上很多。

其實想說的就是買 4K 屏,使用 DisplayPort 1.2 介面,看一看自己機器能不能輸出 4K 60Hz。


1. Apple的Display到現在沒有USB3.0介面,遂不考慮。
2. 用過你就知道,除了EIZO之外所有顯示器都是渣渣,用起來都差不多,校色儀搞一下將就用就行了,多少人買那些所謂的「專業顯示器」最後還不是用來看AV。
3. 對專業用戶來說,顯示器顏色還是不夠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剪輯房在雙屏基礎上還標配電視機一台、監視器一台的原因。

作為RMBP+U2713U用戶,個人推薦雙Dell U2415

或者雙Dell U2515

推薦原因:
一旦試過雙屏就再也不想用單屏了,效率成倍提升,關鍵是價格也不貴。

1. 如果你是普通家用:全屏美劇的情況下不耽誤QQ、不耽誤豆瓣看劇透。
2. 平面用戶:Illustrator與PS各種聯動修改鏈接圖。
3. vfx/3d用戶:可延展模式各種調整時間線,也可設置、預覽分屏。
4. 經常網上看各種教程的童鞋們再也不用來回切換教程和軟體了!!!

最好再買一個雙屏支架:

雙27寸就別YY了,太大反而不方便。另:不管你用什麼顯示器,都需要買X-Rite的i1 Display來校色 (如覺得貴可以租)————我會告訴你U2713H照樣顏色不準嗎?

不推薦蜘蛛,請自行查閱X-Rite與PANTONE的關係。


UPDARE:
換成了u3415w
=============
在辦公室用DELL U2713HM,辦公用足夠了
在家裡原來用DELL U2311H,後來好奇弄了一台HKC7000+ 1999,完全是徹頭徹尾的垃圾,然後繼續換回U2311H。

說一說為什麼T7000+那麼垃圾
1)看評論,基本上有一半拿到屏幕是歪的,左高右低相差一厘米
2)屏幕會閃!這個就屬於絕對不能接受的了,完全傷眼睛
3)漏光非常嚴重,基本上下左右全漏
4)偏色,很不均勻。


因為個人覺得顯示效果最好的還是蘋果電腦顯示器,於是我用 Thunderbolt 轉接線(兩個頭都是 Thunderbolt 的連接線),連接 Macbook Pro 和 iMac,在 iMac 的鍵盤上按下 command + shift + f2。世界變的清晰真實了。

另外,Thunderbolt 連接線(Apple Thunderbolt Cable (2.0 m))提供 10~20 Gbps 的傳輸速度,用這個連接 iMac 和 Macbook Pro 當網橋,訪問各自的硬碟就跟訪問本地硬碟似的。


我來總結一下吧 大家說的 都挺好 不過並沒有把原理搞清楚 我來搞清楚 以下原理 大家就明白了蘋果機的顯示原理 為什麼字體發虛? 選擇什麼樣的顯示器了 ?預算和效果如何平衡 ?以下 只討論2015年以後出的本子 之前的沒測試過不討論。

1:什麼是retina 所謂「Retina」是一種顯示技術,可以把更多的像素點壓縮至一塊屏幕里,從而達到更高的解析度並提高屏幕顯示的細膩程度。好比 之前是一個1平方的盒子 裝了10x10=100個蘋果現在 同樣是一平方 用了retina技術之後 1個蘋果 實際上 是由4個蘋果組成 最後的結果就是4x10x4x10=1600個蘋果 每個蘋果都長得一樣 可想而知 你從高處看這個一平方的盒子 每個蘋果的細節都比原來100的 湊近看局部 每個蘋果都真實可見 要豐富很多了 這叫細節,在看整體每個蘋果又都組成了一個大蘋果 大蘋果輪廓細膩清晰 這叫不怕放大 。

綜上 字體虛了 就是 原來的1個蘋果 由1個蘋果組成 而不是4個蘋果組成 所以 我們要強制讓屏幕開啟retina機制 組成4個蘋果 這樣就不會發虛了

模擬retina 我們可以開啟強制高解析度渲染( hidip ) 方法很多隻列舉一個簡單的方法 推薦用 SwitchResX這個軟體 具體如何設置 自行知乎。 不過開啟後 顯卡略吃力些 具體看機型

此方法解決了2k以下的顯示器 字體發虛的問題 所以 推薦選擇普通的2k顯示器 開啟1080p hidpi 基本上 就跟retina很接近了 。顯示器的話 沒銀子 推薦國產hkc 7000pro 某寶新的才1300左右 效果很贊。

2:弄清楚了發虛 我們就可以考慮專業顯示器了 dell首推 銀灰色的底座 跟mac的外觀一致 輕鬆旋轉的支架 +多種內置usb介面 解決了 本子介面少的問題 首選P2415Q和P2715Q 他兩個都是4k 預算3k上下浮動 外觀一致 一個24 一個27寸 。那麼問題來了 是選擇24 還是27呢?選擇症的人會這樣問。

回到問題1 我們再來想想 24寸的盒子 4k的解析度3840×2160 (16:9)是指 橫向3840個蘋果 縱向2160個 蘋果 而27寸的同理,顯然 小盒子 塞了 更多的蘋果 每個大蘋果的輪廓視覺感更細膩了

所以 我推薦24寸的 這個效果 才是最細膩 最接近蘋果本原來的效果的。 另外 4k的解析度 由於蘋果太多 所以看得 非常的密 結果就是字體 原生4k顯示下 字體非常的小

小到看網頁字體的時候 要眯著眼睛 但是 確實很清晰。打個比方 我們在百度搜圖片 很多大圖 看起來很模糊 但是 你把它下載到電腦桌面 打開縮小看 雖然小 但是很清晰。上圖是ps打開的效果 4k原生大小 可以看出來 字體很清晰 因為每個界面都很迷你 所以窗口多開不在話下 這裡又出來問題三:

3:既然 4k的原生顯示效果 很小 那麼能不能讓效果保持很細膩的同時 字體同時放大呢?

我們先來看看 外接顯示器後 設置界面有以下兩個選項

可知 內建顯示器 有縮放功能 這個大家應該知道 字體較大 顯示內容少 看的方便 字體小 內容自然顯示多 空間大但是看的費勁

而下面 外置顯示器 縮放功能卻是 解析度羅列 根據問題1 我們得知 外置顯示器的解析度選擇 是同樣的面積 放了數量不同的蘋果 很顯然放的蘋果越少 看的 輪廓也就越糙

上圖上面是是內置retina屏幕的縮放功能 從小到大 不虛 只是放大而已 而下面的放大 就是強制拉大 字體變虛 這是天壤之別 也是為什麼你看垃圾的1080顯示器 再看蘋果屏幕 直接沒法看回老機器的原因。

綜上 不要使用外置顯示器的解析度選項 沒用 但是retina縮放 可能會存在 外接顯示器兩邊留黑邊

是因為 計算機默認 渲染面積要容納這麼多蘋果 就只能這麼大面積了 面積再大 就會虛!回到問題來,dell的顯示器 牛逼之處就在於 連接之後 默認就自帶這個retina一樣的縮放功能 而不是上圖的解析度列表 這可能就是它貴的原因吧 反正我用的國產的2000元以下的顯示器 清需要一色的解析度選項。你只需要縮放一下 屏幕字體就變小或者變大 並且 不會發虛 依舊細膩 當然 空間會減少了 所以 你需要在空間和文字大小之間取平衡 推薦你使用計算機默認的選項。否則 渲染的文字過於小 就會密集 吃顯卡 我的macbook 13 2015款 帶p2715Q 縮放選最小 基本上開ps 很吃力 縮放選最大 ps正常 但是跟gtx750以上的pc機比 並不是最流暢 只能是 不影響使用 反正可以忽略。至於擼碼刷網頁看4G以下的視頻 666 , 所以我推測 15寸的irs pro顯卡會很流暢 獨顯的本子 會更流暢 原生4k大小應該都能跑起來。所以 問題3 搞懂了 我再次推薦最細膩 也不太吃顯卡的P2415Q。喜歡大屏幕 要考慮顯卡性能大屏推薦雙P2415Q。

其他問題匯總

4:為什麼我的顯示器接上去 有時候黑屏呢?

一:升級最新的系統 並且 同樣的線纜 有的支持4k 有的只支持2k 確保你的線纜能上高清屏 推薦綠聯的 詳情頁參數寫的很清楚。二:另外 盡量不要用轉接頭 直接用線纜 除了蘋果家的 或者知名廠家的 國產轉接頭 大概率都不會一次點亮。三:推薦dp介面 或者usb-c 的介麵線纜 不推薦dvi vga

5:睡眠睡後無法喚醒 黑屏怎麼辦?

一:升級最新系統 二:重新插拔線纜

6:如何外接顯示器的時候 同時關閉內置顯示器?

知乎上很多方法 什麼磁鐵法 iPhone放在顯示屏旁邊 自動感應就滅了 天哪 太扯淡了 有些根本沒有關閉工作於內置顯示器的顯卡 提升顯卡性能 比如亮度調為0 。

轉載一個方法 親測外接顯示器時候 顯卡性能有提升 好用666

解決方法:Launchpad - 其他 - 終端

sudo nvram boot-args="iog=0x0" (10.10以前版本)
sudo nvram boot-args="niog=1" (10.10及以後版本)

這個命令的意思就是外接顯示器時關閉自身屏幕,重啟生效
開機流程:連上電源和外接顯示器,按開機鍵,立即合蓋,等外接顯示器有信號時開蓋即可

如果報錯 (已知 10.11/10.12 會報錯)
nvram: Error setting variable - "boot-args": (iokit/common) general error

1. 重啟,按住command + r 進入恢復界面
2. 左上角菜單裡面找到終端,輸入nvram boot-args="niog=1",回車

問題解決。重啟生效

作者:Luping Yu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993457/answer/14112274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每次開機時候 立即合蓋 等外置屏 顯示輸入登錄密碼時候 再開蓋輸密碼 內置屏就自動關閉了。

總結:有銀子 也不要上27寸的4k 因為浪費 建議上24寸的4k 完美 沒銀子 直接買個國產2k顯示器 便宜實惠 開啟hidpi 效果跟4k機子縮放到2k顯示結果一樣 我現在公司配的是p2715Q 縮放到2k大小使用 4k字體太小 機子也帶不動。 家裡是hkc7000pro 27寸 2k 開啟hidpi 跟p2715Q 一毛一樣。 當然 具體型號因人而異 蘋果原產 藝卓 LG Dell 三星等等都不錯 洋牌子不要買便宜貨 ,貴顯示器不僅僅是解析度顯示效果好 還有漏光控制 色彩還原 色域 屏幕刷新率 灰階等 我可以說 外觀裝逼和省電也算是嗎?。。。

以上。


我建議三個。

一個是dell的p2415q。4k 60hz。高dpi。有源3.0usb擴展。價格不貴。保修不錯。

缺點是不支持hdmi2.0。以後出的xbox ps 4k的都用不了。而且不是超窄純平邊框。

一個是LG UltraFine 5K。type-c的。配合新款macbook比較好。還有4k的都不錯。有自帶的攝像頭什麼的。

還有一個聯想的ThinkVision X1。dpi勉強吧。樣子可能比p2415q現代點。當然27寸的4k選擇就太多了。這個只是其一。還是看個人喜好。


我選擇的是DELL P2415Q,搭配的電腦是MBPR 15寸低配。完美顯示。
在此感謝 Sean 的回答,很具體還有圖片搭配,尤其最後一句「工作忙的時候,可能你面對顯示器的時間比面對自己老婆還長。善待自己工位。。。」,堅定了購買的決心:)。還有 CHeSTer 和 yylyyl的回答。
用的顯示器自配的mini dp - dp線接駁,電腦端使用雷電介面,顯示器使用DP介面。初次接駁,需要使用顯示器上的按鈕選擇信號輸入源(Input Source),選擇 DP 就可以了。
使用感受,字體不虛,電腦系統自動識別。顯示器下面的線纜歸納口很實用。提供多個USB3.0介面(顯示器背面也有一個,這個必須贊)。外觀方面不是無邊的,我可以接受,這點見仁見智了。
最後幫助商家做個推廣,中關村鼎好大廈4372櫃檯的劉哥,老中關村了,人很好。價格上面優惠不少,找他攢過不少機器了。


其實當時對於顯示器的選擇也是蠻久的
也知道Eizo,Cinema display 之流的好,無奈預算有限
隨後就奔著大的,品牌還可以的,技術沒那麼落後的去的
30寸的稍微超預算,所以就選擇了個27寸的LG IPS LED 硬屏,就是那種不到2000的,沒用出太多毛病,什麼字體毛邊什麼的,沒感覺到。
反正感覺比我之前用IBM筆記本外接Benq17寸的時候,感覺要好的多。
主要看中它有HDMI介面,一根線直接連,不用轉接什麼的
可能不足的化,解析度好像只有1920×1080
當時還看中了DELL的30寸的,希望以後有機會上,或者Apple的 Cinema Display

當然這個屏的使用體驗不錯
屏幕大了就是爽啊,可以同時開3個100%的Word文檔,多個Terminal終端

還可以這樣


跟我一樣預算有限的學生黨可以選擇BenQ EW2750ZL 27in 1080p,邊框特別窄!關鍵還不貴才一千來塊錢,寫代碼挺舒服的,一次看一百一十行呢。像我比較隨性,豎屏也可以,但是需要靠在牆上~至於電腦呢隨便找的地方放著就好啦~像我這樣比較適合一個人居家使用喲。

不過使用cable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不然會像我一樣犯了傻,Thunderbolt—&>HDMI—&>VGA。應該直接賣Thunderbolt轉VGA才對~


有台上網很卡、看電影不卡的2011年iMac,作為不知不覺不小心入了許多蘋果設備的果粉,天真的認定他們之間一定有關聯,果不其然。在論壇上搜索找到官網的說法 https://support.apple.com/zh-cn/HT204592

淘了根9成Thunderbolt 連接線,能夠這樣的廢舊利用,心情真的很好很好。


來說一下剛購買的Dell U2515這款2k屏顯示器,答主已經含淚準備退貨了,現在覺得必須直接上4k屏幕。
首先如果不開啟HiDPI模式,畫面幾乎沒法看(被retina寵壞了),感覺就是模糊加粗糙。如果開啟HiDPI模式,畫面會好很多,已經很接近retina的觀感,但是重點來了,由於HiDPI模式的緣故,導致屏幕解析度的下降,造成工作區間的減少,等於買個大屏只是把畫面放大了而已,並沒有帶來大屏的好處。再就是這款顯示器為16:9,而Macbook是16:10,在HiDPI模式下,屏幕兩邊會有兩條巨寬的黑條,非常礙眼。
下面放幾張沒開HiDPI和開啟HiDPI對比圖:

沒開HiDPI模式的文字顯示圖,可以看到,真的是很模糊。

開啟HiDPI模式後,清晰了許多。。

沒開HiDPI模式下的局部放大圖像,可以看到,輪廓細節並不是很好,點陣感很強烈。

HiDPI模式下的局部放大,圖像明顯清晰了很多,輪廓感強烈,有明顯的分界線,並不會有模糊感,非常接近Retina的觀感。

(補充一句,以上所有圖片均拍攝均不存在手抖的情況。。。)

總之,還是直接上4k屏吧,否則要求不高,直接上個1080p就夠了。。。


RMBP 外接顯示器, 除了了蘋果自家的顯示器,其他都不推薦,你問我為什麼? 接了你就知道了.

rmbp外接顯示器 百度鏈接,多找幾個帖子看看,雖然有幾個帖子有說解決辦法,但是終究是治標不治本,效果只能說有所好轉,最終感覺還是很渣很渣.

顯示效果真的很渣,不是顯示器的問題,是OS X的問題.顯示效果還不如Win+Mactype. 終於知道為什麼Macbook 會上Retina屏的原因了.

更新:

選購第三方顯示器有兩點需要注意:

  1. 一定購買高分屏,24寸買2K或者3K,27寸買4K或者5K。
  2. 開啟HiDPI(即Retina的4個物理像素顯示一個實際像素),24寸把輸出像素改成1K,27寸為2K

這個HiDPI的方案就是 Rmbp 15"的2880x1800 -&> 1440x900;5k iMac的5120x2880 -&> 2560x1440

想想就覺得坑,買個2K顯示器當1k用,買個5K顯示器當2K用,這就是蘋果~~~

HiDPI開啟方式請參考:http://bbs.pcbet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28160


來,貼一篇迄今為止看到的最全面詳細的乾貨。
足以終結所有類似問題。
http://www.macrumors.com/guide/4k-5k-displays-buyers-guide-mac/


P2715Q 在剛開始用的時候會有一種嚇壞的感覺,感覺再也不想要用別的顯示器了,不過由於顯卡的原因或者我筆記本比較爛,感覺有些略卡和笨重。後來逐漸對 P2715Q 失去了興趣,也不知道為什麼,曾今朝思暮想擁有了以後卻覺得 P2314H 或者 UltraSharp 系列這種平平淡淡才是真了。


Dell U2414H

Ultrasharp 裡面挺便宜的一個,1080p,邊框超細


推薦閱讀:

1600*1200 和 2048*1536,哪個才會是 iPad mini with Retina display 使用的解析度,為什麼?
rmbp 和 戴爾xps 選哪個!?

TAG:RetinaDisplay | 顯示器 | 數碼 | 外接顯示器 | 配備Retina顯示屏的MacBookPr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