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我常在》陳奕迅演唱的,歌詞是什麼意思呢?

這個歌詞感覺很微妙,是說什麼呢,有人說是兩個人相愛的,還人有說是自己和自己,感覺略費解,求解惑


  華星時期的Eason,出道第三年就奉獻出這樣一首金曲。Eason與林夕的合作,也可以說從《與我常在》才開始步入熱戀般的默契期。很佩服林夕在這樣一首流行樂里玩出了種種小心思,讓歌迷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回味。千萬不要以為這首歌只是一首簡單的小品情歌,相反,林夕在這首歌里設計了一個驚心動魄的橋段,讓聽眾可以有很多種不同的心境感受。

  在一起看每齣戲 在一起嘆每口氣
  再細常 同偕到老的況味
  每分鐘也抱緊你 沒有一秒共你別離
  還攜手看著生與死

  在一起與你工作 在一起與你摸索
  兩個人 同時佔有的快樂
  每分鐘與你揮霍
  沒有一秒沒我在旁
  還攜手看著天空黑與光

  兩段主歌部分都是很普通的寫實,看戲、工作、抱緊你、攜著手……一切都是情侶間種種稀鬆平常的親密動作。如果只看開篇,很容易讓人麻痹的認為這首歌跟《天下無雙》一樣,都是寫小兩口你情我濃。。接著,林夕就不太殘忍的給出了真相:

  坐著卧著都分享 日日夜夜也為彼此設想
  站著望著都分享 就在夢內發掘這真相

  原來,只是一個人,自己一個人,單純的幻想,在夢裡設計的「真相」罷了。那麼到底主角是一種怎樣的狀態在「戀」呢?

  除非你是我 才可與我常在
  一個人 從鏡內發展恩愛
  除非你是我 才可晝夜同在
  戀不來 從厭倦裡面偷取恨愛

  林夕給出了三種答案。

  一 自己戀著他人。這也是最能讓聽眾領悟的。

  二 他人戀著自己。對方對自己的愛,自己沒有感覺,所以很嘆息的說了一句,除非你是我,才能與我常在。

  三 自戀。其實,戀著的正是自己。所以,才會一個人,從鏡內發展恩愛;所以,才會一個人戀不來,才會晝夜同在。

  很佩服林夕,精心設計了一個謎局,用幾百字的歌詞,勾勒出一個讓聽眾有著各自不同想法的歌內世界。

  與我常在,一個充滿溫馨的詞語。在這首歌里,無論是三種答案的哪一種,都是充滿著無奈與傷感。但種種無奈,種種傷感,都被林夕掩蓋在看似與歌名保持高度一致的溫馨歌詞里。

  也許,你也會幻想和一個人一起看戲,一起工作,一起摸索……也許,你更想和某個人同偕到老……也許,這些都只是你的一廂情願。

  閉起雙眼,你最挂念誰;睜開雙眼,身邊竟是誰。究竟,在這個世界上,你最想念的那一個人,有沒有「與我常在」?

  這個問題,請你自己給你自己答案。

  PS:

  說說《與我常在》的六個版本。

  林夕曾經說過,有段時間太忙,和陳奕迅見面時間少,但只要一見到陳奕迅,就會開玩笑似的對他說,除非你是我,才可與我常在。雖然只是兩個人之間打趣,但也看得出林夕本人對這首歌詞的喜愛(很奇怪為什麼林夕沒把《與我常在》放進《林夕字傳》里)。Eason本人自然也是很喜歡的,除了01年那場紅館live因為主推EEG時期的兩張新專輯外,剩下的數場紅館live都演繹了《與我常在》。而且有三場都是作為encore級別來對待的,可見《與我常在》eason以及歌迷心中的地位。下面就簡單說說這六個版本的異同。

  1998年的版本是CD版。礙於當時的CD錄製技術,這個版本其實並不好。EASON的聲音很小,很飄忽,並且完全消除了呼吸聲,當時雖然很風靡這樣做,但現在聽起來真實感就低了很多。也正因為如此,歌詞中種種慘不忍睹與驚心動魄都被深深隱藏,使得幾乎被聽成一首溫馨的愛歌。

  2003年,Third Encounter Live版本。在筆者心目中,這是最完美的一次EASON演唱會,也是最好的一次《與我常在》演繹。從最開始鋼琴伴奏的溫馨清澈,到架子鼓伴奏下開始的激烈碰撞,Eason用他純熟的現場演唱功力出色的演繹出了一首經典歌曲。《與我常在》這個03年版本,是筆者最為百聽不厭的歌曲之一。另外附加推薦本場演唱會緊接著《與我常在》的《1874》,兩首歌連起來聽,感受更是深刻。

  2006年,Get a Life Live版本。這個版本由於要配合演唱會整體氣氛,顯得比03版本要凝重。相比之下,更顯得如同演唱會主題一樣的悲涼。由於本場演唱會第一次採用HD高清攝錄技術,畫質有了一次飛躍,音效方面,DTS5.1也可圈可點。

  2007年,Eason"S Moving On Stage Live版本。這是Eason最歡樂,最喧鬧的一次Live,因此這個版本的《與我常在》也顯得最為快樂。加上Eason在歌唱時不停的吹水、大笑和搞怪,也讓歌曲整體本身終於回歸到如同CD版一樣的溫馨。

2010年,DUO演唱會版本。這個版本的氣氛其實有些詭異,雖然也很歡樂,而且還改了歌詞,「一班人」,陳奕迅指著在場的觀眾笑得很開心,但其實如果看過整場演唱會的人會知道,這時候陳奕迅的開心,有點裝出來。為什麼說裝?因為唱上一首《富士山下》的時候,陳奕迅讓大家安靜下來聽這首情歌,但是唱到動情處,卻總是有不識趣的現場觀眾在那裡高呼「Eason!Eason!」終於,唱到副歌的時候,陳奕迅有點發飆了,他沉下臉,把歌詞改動,國語大意:為什麼每晚都有這樣一群人,在這裡吵得不行?

我朋友當時在現場被嚇到了,因為從來沒見過陳奕迅這麼嚴肅。後面果然也安靜許多。但是接下來可能陳奕迅也意識到這樣氣氛有點尷尬,所以唱《與我常在》的時候開心得不得了,有點開心過頭了……

2013,Eason"s Life版本。加進了管弦樂,嗓子狀態相對DUO時候的沙啞,也恢復許多了。這次也是安可,唱得比較溫馨,亦作為了答謝環節的歌曲,因此在唱之前,陳奕迅對大家說:「忠心感謝每一位現場的觀眾和工作人員,所有的喇叭、電線、機器……多謝你們,少一樣都不行!」……恩,這次的搞笑符合他的一貫風格了。


一直以為,《與我常在》是一首宣告地老天荒愛情的情歌,但是並非如此。

事實上,林夕的這首歌並不是說的天荒地老的愛情,而是悲觀地指出一個道理【除非你是我,才可與我常在】。

本來無論是誰,都不可能長久陪伴。我時常想,如果世界上有另一個我,我會和他長久陪伴嗎?答案是否定的。人本身並不美好。人有毛病,有缺陷,有嫉妒心,有卑微的一面,會軟弱,會暴躁,會犯錯,會屢次犯錯,會一時衝動,會憤怒,會傷害他人。

愛是什麼?

愛是包容和理解,是愛一個人的美好與醜惡,愛卑微與高尚,愛光與暗,白與黑,美與丑,愛骯髒與貧窮,愛富有和高傲,愛自負與自卑,是愛一切。認識到一個人的醜惡與美好後,方才能知道自己不僅愛的是ta光輝璀璨的一面,更願意擁抱ta靈魂深處的殘缺不全。這時候,才能說出:是的,我愛你,我願意與你常在。


不是說一件事,而是說一種思考。

無論那個人多麼愛你,多麼和你廝磨,最終最瞭解你的,最後和你長相廝守的只可能是你自己。


這首歌其實在講一個命題:孤獨。


這也是林夕詞作中重要的主題之一。

林夕在一開始,也就是主歌部分,構建了很多個情景,「在一起看每齣戲、嘆每口氣、在一起與你工作、與你摸索、攜手看著天空黑與光…」等等,從這些情景中我們不難看出,林夕在這裡描繪的是一副這樣的圖畫:兩個人互相陪伴,關係親密,總是形影不離。

至於這兩個人的關係,考慮到一首歌最終是要sale到市場,那麼這首歌的殼當然是情歌了,也就是說你首先會聯想到這是一對戀人或夫妻;但是正如我之前我所說,這兩人的關係是一種「互相陪伴」的關係,陪伴可以有很多種:親情、友情、愛情都可囊括在內,因此,這裡所描繪的「與我常在」,可以是戀人、也可以是朋友、兄弟、姐妹、甚至父母。(私以為,上述這些人,某種意義上說,都是我們的「戀人」)

(PS.林夕作品中很多都只是借著情歌的外殼,內里卻在寫一些更宏大、或者說更非市場化的命題。)

轉到了副歌部分,林夕反覆寫道:「除非你是我,才可與我常在」。一下,就把前面設置的圖畫全部打翻,或者說戳破了,除非你是我,才可與我常在,那也就是說:沒有人可以真正地做到與我常在;陪伴自己的終究只能是你自己。

孤獨是與生具來、並且不可消散的。當你還是孩童的時候,你反而不會確切地感受到孤獨的形狀,然而一旦長大成人,便會越來越深切的感受到孤獨,即便你擁有了朋友、戀人、父母親人的愛,但孤獨並不會因此而消失。

黃子華有句話說的很好:每一個人的齒輪都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是複雜的,齒輪也不是平面的,吻合的何其難求,你可以訴諸父母、家庭、兄弟姐妹,但齒輪都未必扣得來。我們每個人心底都有一個洞,不光感情可以填充的。即使有人與你一起逛街、看戲、工作、吃飯、散步、欣賞日出斜陽星空…但卻沒人能與你的情緒始終保持同一個頻率、同樣的伏線。

孤獨面前,人人平等。站在人潮洶湧的街口,有成雙入對的情侶、有嬉笑打鬧的朋友,也有人孑然一身形單影隻,但是,每個人都平等的揣著一份孤獨,於內心深處,自覺或不自覺。

(by the way,最後,林夕還寫到了:從厭倦裡面偷取恨愛,但在這首歌當中只作為子命題提及,並未展開論述。其實,這也是來自林夕哲學體系當中的另一個主題了,就是細水長流。細水長流與轟轟烈烈,也是林夕經常探討的命題,這個他本人在訪談節目《志雲飯局》中也有提及。未免跑題,在這裡我也就不多做論述了。)


很多時候我都覺的夕爺總會在最後一句把話說的很明白,莫非是怕我們猜又猜不到?比如十年的最後一句:我的眼淚不為你而流,也會為別人而流。比如富士山下的最後一句:你還嫌不夠,我把這陳年風褸,送贈你解咒。同樣的與我常在這句: 一個人 同偕到老不靠運氣。
這句話肯定擺脫不了夕爺一直的中心,忘掉過去,珍惜現在。當然更多的也寫出了自己害怕孤單的的小可憐樣。我們只能在某一個時刻擁有一個東西, 認為擁有就是擁有全部,一丁一點的不和心意都會和自己認為的擁有全部衝突,所以就有了夕爺這句,在厭倦裡面偷取恨愛。這就是一種心態,大概類似,得知我幸,失之我幸那套。才覺得多數得到失去屬於運氣。我就是這種人,不會經營所謂的感情,對於錯是與非的總是模糊不清優柔寡斷。兩地6年,越來越陌生,雖然結婚都上了日程,可兩三天才會有一個電話,像極了在偷,偷到就會安慰自己,偷不到就怨天尤人。每天形單影隻,漫漫長夜有時候真的會想起以前的開心,蜷在膝蓋上睡。
所以朋友,相信我同諧到老不靠運氣。


《與我常在》是陳奕迅1997年發行的專輯,差不多二十年了,然而專輯裡依然有一些不可錯過的好歌。

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是正在跟一個好朋友相處,那段時間我住她家,年少的友誼總是如愛情一般濃烈和極端,只有愛和不愛,只有形影不離和冷眼相看。那時候的我們每天一起吃飯逛街看電戲,聊天睡覺寫信,如熱戀期的情侶,甚至許下是彼此將來沒有男朋友也沒關係互相依靠的誓言。

所以,厭倦和決裂也許是由誰有了新朋友或者男朋友開始的。

到後來談戀愛的時候,和所有戀愛中的女孩兒一樣——分享。迫不及待地想要時時刻刻一起分享,分享興趣愛好分享感情分享一切自己喜歡的事情。


在一起看每齣戲 在一起嘆每口氣

再細常 同偕到老的況味

每分鐘也抱緊你 沒有一秒共你別離

還攜手看著生與死


在一起與你工作 在一起與你摸索

兩個人 同時佔有的快樂

每分鐘與你揮霍

沒有一秒沒我在旁

還攜手看著天空黑與光


坐著卧著都分享 日日夜夜也為彼此設想

站著望著都分享 就在夢內發掘這真相


林夕已經具體到每一幅具體場景了。

在一起看每齣戲,在一起嘆每口氣。最好的朋友和最愛的戀人。和他們在一起的那種狀態如此依賴,仔細想想那種畫面很溫暖和友愛,沒有一秒的分離,兩個人生活努力想融為一個人,一個人又藏著兩個人的期望和秘密,一起工作,一起摸索,一起攜手看天空黑與光,親密無間到同生共死。

與我常在,如此溫馨浪漫。


然而如此表面的恩愛,兩個人只能到夢裡去發掘真相。

我想你一定有過當別人頗有興緻地給你分享某一故事或者物品的時候,你驚訝讚美,其實心裡悄悄地不屑一顧。所以,當你想要時時刻刻與愛的人分享什麼的時候,面前的他也會有嗤之以鼻的時刻嗎?

這一份想要『與我常在』的期望,其實怎麼會不讓人失望。

除非你是我,才可與我常在。


不久前收到一個朋友的信息,他說:「其實你知道么,一個人有時候真的無依無靠,用或者濫俗的話說,真的好寂寞好寂寞。雖然有那麼真心的夥伴,可是自己也想找個人可以讓兩個世界相互依偎,好好地愛著彼此,鬧些小脾氣斗下嘴。只是覺得,我不知道該怎樣說,我們都是詞不達意的孤獨患者。」

說到底,還是孤獨。一個人的不知所措。

可是怎麼會不孤獨呢,從生下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與生俱來,不可消散。

打一個不恰當的比方,即使我們每天24小時和愛人在一起,一起分享交流,當你們一起沉睡後,你所做的夢,你的大腦意識都是你自己的,並不是你和他共同所有的,所以,怎麼會沒有孤獨。

即使有人時時刻刻與你在一起,與你一起逛街、看戲、工作、吃飯、散步、看日出月落,但卻沒有一個人能一直和你的情緒你的感受保持在同一個頻率,想你所想,痛你所痛。

我從前特別依賴於別人,害怕一個人獨處,直到有一天自己一個人在家心情鬱悶抄寫《無量壽經》,抄著抄著便沉沉睡去了,醒來的時候,看見筆停頓處,經書上寫著:「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善惡變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會見無期。」


除非你是我,才可晝夜常在。


這個世界充滿著巧合的契機,巧合的你和他中意同一本書同一套戲同一首歌,巧合地你愛他,他也愛你。除卻巧合之後,那些不太巧的事,是不是應該尊重它的存在,彼此留下一些空間給這種不巧合。


戀不來,從厭倦里偷取愛恨。


李宗盛那一首《陰天》應該是最好的例子和勸慰了吧。「開始總是分分鐘都妙不可言」,熱戀和厭倦。時時刻刻地粘在一起分享和消費感情,這一種『與我常在』是不是真的如此溫馨浪漫。


歸根結底,我們要明白的還是我們總會一個人,總會孤獨,除了自己沒人可以無時無刻相伴,陪你纏綿,陪你浪漫,陪你天涯海角。明明他不是你,所以你能要求他什麼呢。理解愛護你所有一切,陪伴追逐你直到永遠?


這首歌在勸慰對方的同時也在安撫著我們自己。學會享受自己的生活,欣賞屬於自己孤獨,看書看戲聽音樂寫文章,一個人從鏡內發展恩愛,自由而快樂。


每次聽這首歌都不會覺得是97年的作品,陳奕迅年輕的聲音聽出一種無可奈何和淡淡滄桑感,在充分表現聲音的同時,也把整首歌的歌詞展現得淋漓盡致。

Eason曾在大陸的演唱會裡說過,《與我常在》是他最喜歡的歌之一,總是換不同的編曲在演唱會上演繹,2010年的DUO演唱會他就唱得很詼諧很有動感,一副看開之後開心得要死的樣子。

無論是時間還是空間上,我們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珍惜每一次同行和陪伴,卻也不過分依賴失去自我,終究這世間我們還是要獨自行走,品嘗一個人的燈火闌珊。

在一起 會有多美

在一起 也會不美

一個人 同偕到老不靠運氣


擴展閱讀:

關於這首歌,網傳的是有三個不同的版本。

「一 、自己戀著他人,但卻又是暗戀,無法言語。所以才會千方百計的設計出種種戀愛的感覺。

二 、他人戀著自己。對方對自己的愛,自己沒有感覺,所以很嘆息的說了一句,除非你是我,才能與我常在。

三 、自戀。其實,戀著的正是自己。所以,才會一個人,從鏡內發展恩愛;所以,才會一個人戀不來,才會晝夜同在。」

但其實關於歌曲的解讀向來都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你們所聽到的都是你們自己的故事和理解,不是林夕的,不是陳奕迅的,也不是我的。所以,我們所寫的只是自己的故事和理解,我想沒有對錯,更不值得去爭論,只是想與你們分享。

祝,傾聽愉快。


第一次聽到《與我常在》這首歌的時候是在KTV里,還是高中,幾個同學可以AA一個下午包斷場。

「與我常在」這四個字本身帶著一種情緒,就像押韻的短句會讓人更容易記住一樣,單單歌名即讓我注目。點歌的是同桌好友,痴迷王小波,叫他王二好了。我喜歡的是村上春樹。高中生看書容易迷失自己,讀了王小波的書便以為自己可以像他一樣荒誕不羈,讀了村上春樹的書便以為自己是如村上君一般孤獨敏感。於是我一邊看著王二像MV里的陳奕迅一樣誇張的擺動著身體唱這首歌,一邊若有所思地咀嚼著「與我常在」這四個字。

王二成績不錯,但也和我一起逃課出去打球。被老師抓住了,當著全班的面唾沫橫飛的訓話,但我倆卻不以為意地笑臉相迎。班主任氣得毫無辦法,只好以一句「你倆給我嚴肅點!」不了了之。王二隻在唱歌的時候嚴肅。就像Eason在《K歌之王》的MV里一樣,拿起了麥便認認真真地唱。第二段副歌唱完,有一大段不停重複地唱一句詞,「除非你是我,才可與我常在」,估摸是王二的粵語發音太爛,我當時只記住了這一句。

這句詞當時聽起來像有什麼東西會不在一樣,雖然它明明說的是會常在。


隔周我到網吧里把這首歌下到了我的MP3里,教室里,上學路上,睡覺的時候,單曲重複了起來。

歌詞深得我心:

在一起看每齣戲在一起嘆每口氣

再細嘗同偕到老的況味

每分鐘也抱緊你沒有一秒共你別離

還攜手看著生與死

坐著卧著都分享日日夜夜也為彼此設想

高中生對愛直白狂熱,第一次喜歡上的人便自以為是會與其「同偕到老」。我的發小L便是這樣被低年級的學妹喜歡上了。L是個壞學生,逃課、打遊戲、上網一樣不落,成績還不錯的學妹就這樣跟著L到處晃。「在一起」,這便是她表達愛的方式,好像兩個人在一起了就是最珍貴的感情。我還記得我和L在那個破舊不堪,混雜著男生汗液臭味的遊戲機室打實況時,她常常靜靜地坐在我們後面等L,一言不發。L進球了手舞足蹈時會跟著微微一笑。

那個時候我很羨慕L,有一個這樣喜歡他的女孩子。


在聽陳奕迅之前我最喜歡的歌手是周杰倫。

那個時候上初一,我已經能把周杰倫的每首歌歌詞都背下來。喜歡的女孩子聽SHE,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給她周杰倫的歌。我拿出我的復讀機,「聽聽這首~」,磁帶早已準備好《八度空間》專輯A面的第三首歌。她後來也喜歡上了周杰倫,我想肯定是從我那次分享開始的。

周杰倫的歌一直都是我歌單里的主力陣容,換了MP3,換了手機,都總會下他的歌來聽。去年過年的時候見到還在讀高中的小侄女兒,無意中說起隔了幾個代溝的我們居然都喜歡周杰倫,於是我興緻勃勃地要和她分享一下周杰倫的聽歌心得,卻發現我沒聽過她手機里的新歌,她也對我如數家珍的那幾首經典沒什麼感覺。

原來周杰倫也並沒有與我同在。


王二現在在軍隊里工作,一年能見面的機會寥寥可數。L後來甩掉了學妹,去追另外一個他自稱一直喜歡的女生。而我常常在發怔的時候,聽起這首《與我常在》。

除了你自己,誰都不會與你常在。


有段時間特別害怕獨處,某天聽到這首歌,整個人都開朗了很多。以下為個人的一些體會。


在一起看每齣戲 在一起嘆每口氣

再細常 同偕到老的況味

每分鐘也抱緊你 沒有一秒共你別離

還攜手看著生與死

坐著卧著都分享 日日夜夜也為彼此設想

站著望著都分享 就在夢內發掘這真相


這是在寫情侶之間的日常相處,做什麼都在一起,拉著彼此的手看過往的事物,一起經歷生死,不離不棄,分享苦樂。我為擁有你而滿足,但是突然間意識到一個真相:


除非你是我 才可與我常在

一個人 從鏡內發展恩愛

除非你是我 才可晝夜同在

戀不來 從厭倦裡面偷取恨愛


除非你是我,才能與我無時無刻相伴,你存在我身體里,和你纏綿像是在鏡子前看自己,看到最柔軟的自己,一點芥蒂都沒有。除非你是我,你才能每時每刻陪伴我,晝夜不分。除非你是我,才能像我愛自己一樣愛我,即使這種愛少了很多相戀中的甜蜜,即使有厭倦,也還是從中衍生了深愛和恨,篤定追隨,不會捨棄。


——可你明明不是我,所以我不能要求你這樣理解我的一切,不能要求你伴我每時每刻,不能要求你像我愛自己一樣愛我。


在一起 會有多美

在一起 也會不美

一個人 同偕到老不靠運氣


我們在一起一定會很美,我幻想過無數美好的畫面和場景;

但是我們的確不能理解彼此的一切,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無處不相伴;

所以我可以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只有我自己可以永遠陪著自己。不再對你要求太多,如果你能做到更好,不能做到我也能釋然。

我依然愛你。


作為一個唱k把這首歌唱爛的人,發表下個人見解。 歌詞剛開始的時候描述了情侶熱戀時的場景,一起工作,一起生活,相互扶持,相互取暖,無比溫馨的畫面。
然而筆鋒一轉,夕爺說:除非你是我,才可與我常在。時間上,人生無常,伴侶再親密,感情再堅固,終歸會有離開彼此的一天,能與我常在的只有我自己一人而已。空間上,這世界上沒有跟你一模一樣的個體,即使相知相愛,能完全了解自我的世界,維護自我精神的完整,時時刻刻與「自我」常在的,也只有自己。
這是一種在熱戀後醒悟的過程,在美夢中「發掘到的真相」,是一種人與生俱來孤獨感的表述。
最後的歌詞也體現了上述觀點,一個人,同偕到老不靠運氣。


我認為是一種與內心對話的結果,與我常在是一種真正意義的人的普遍狀態。是每個人內心最深處的感受。什麼都無法陪我們到永恆,除了我們自己。這是一種哲學的思考,不要想著別人可以每時每刻地陪你哭陪你笑,你也無法這樣對待別人。同攜到老歌詞寫是說,不靠運氣,我感覺是一種小小的自傷。自嘲,能與自己常在的不能靠運氣的話只能靠自己付出時間和愛了。


這首歌我非常喜歡。因為「與我常在」這種孤單到骨子裡的感覺,真是在熟悉不過。
我是一個在別人眼裡多少有點奇怪的人。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聽歌,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去圖書館。什麼在別人看來要結伴而行的活動,我都可以一個人做。我享受這種狀態么?是的。因為一個人多自由,一個人可以多任性。想幾點起床就幾點起床,想幾點吃飯就幾點吃飯,想看什麼電影就看什麼電影。我在這個純粹而沒有限制的自我世界裡面可以過得很好。
但是一個人在冬天走著去圖書館而忘了戴手套的時候,其實很希望旁邊有個人能夠幫著暖暖手。
一個人在影院看電影的時候,看著旁邊情侶十指緊扣,其實很希望身邊有個懂得人,可以一起分享。
一個人吃飯的時候,希望有個人可以把吃不完的東西都搞定。
其實人就是這樣矛盾的個體。喜歡自由,但是又不喜歡太多。一個人自由自在,或許一天,一個月,甚或一年,可以覺得很享受。但是再多呢,一個人2年 3年 10年。或許這過多的自由就會用寂寞孤單的方式擊敗你。其實從這種角度來說,這整首歌都在講一種反語。在一起看每齣戲 在一起嘆每口氣 再細常 同偕到老的況味 每分鐘也抱緊你 沒有一秒共你別離 還攜手看著生與死。所有這些,無不是對一個完美戀人的期待。而正是這種戀人的狀態的求而不可得,才嘆出一句:除非你是我,才可與我常在。是的,哪一個平凡的人沒有經歷過這種感傷呢。你才不驚人,貌不出眾,「那年十八 母校聚會 站著如嘍啰」。不甘心的人唱一曲浮誇,無奈的人嘆一曲與我常在。個中況味,真是要真正經歷過的人才能懂。
所以,當深深的孤單失落襲來時,哼一曲《與我常在》,聊以自慰。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與我常在》作為陳奕迅早期一首經典之作,常為人們所稱道,他自己也總在演唱會上把這首歌當做結束曲,就著鬧鬧的改編大大咧咧地悍悍地唱,盡情地freestyle,氣喘吁吁地唱完就要感謝樂隊感謝觀眾高興地感慨終於沒唱錯歌詞啦。
之前喜歡這首歌,覺得它寫得朦朧有致,甚至連演繹化的感情都捉迷藏似的隱隱約約:主歌寫廝守,但是卻刻意完滿地讓人覺得不可信而覺得隱憂。副歌寫孤獨,寫無法被接納的自己,一個人從鏡內發展恨愛夠悲了吧,可是整個聽下來又覺得有幾分洒脫和調笑。無法可想。

相關的解讀和讓人生髮的想像當然很多,說是單相思,說是拒絕他人之愛的寬慰和解嘲。說是個人和自我的關係…這些解讀或多或少地在某些詞句上與文本上發生著聯繫。陳奕迅自己用做終場歌,除了對這首歌的偏愛外恐怕也借了點寬慰的意思——今宵難忘,良辰苦短,不過生活終歸要面對自己,不必悲傷。
但是這首歌雖含義閃爍,但似乎並不像那類暗喻或議論的歌曲那樣清醒而有陳說感,總覺得情感完整沉溺,似乎不該特地懸空地詮釋為哲理小品。

後來再聽這首歌,有一些新的體會。有點get到這首歌的故事大概是美滿戀情終於失去的自嘲。這裡的終於是「從我終於失去了你,在擁擠的人群中」里來的。原以為愛情可以一覽無遺純凈如明月星辰,揮霍的每寸日夜都溫柔濕潤,廝守的安寧與幸福足以消磨反反覆復的日常——大概每段熱戀都是這樣開始吧,相看兩不厭,注視著的一瞬間彷彿看完了一生。可是風雲突變,相處著的兩人突然發現:對方除了光芒耀眼的曾吸引自己的部分之外,還有著那樣殘缺晦暗的內心;生活除了親吻擁抱外還有那麼多長長短短的空虛與無常。於是厭倦里開始生長出裂縫,終於走到了分離的路口。

轉折總來得那麼猝不及防,前半句還在描述相處相愛纏綿,後一句看似平淡順承,其實已經轉了個彎——「夢裡發覺這真相。」是美好愛情的幻夢終於破碎那一剎那的恍惚,也是錯失後回想起來從夢中驚醒的汗涔涔的那個夜晚。心碎有之,悔恨有之,可惜往者不可諫,千種悲愁最後只好化作搖搖頭的自嘲的嘆氣。

當初多麼完美無暇,人人都說我倆登對——為什麼會到今天?
大概人本質上就是無法與他人常在的吧。在一起再美麗,它也會猜忌厭倦。沒辦法的吧,大概我就是戀不來的人?

於是這首歌情緒上的複雜便在這裡展開。副歌主題句我想並不純然是的哲思性的定論,這種判斷句背後更可能是情緒化的自嘲。它內里纏繞著錯失完美愛情的悔憾,又依附著無力改變過感受到了命運無常而無望最終只好自我解嘲。
因此自嘲愈深,痛恨愈切。陳奕迅是知道的,所以唱到最後就肆無忌憚。但是其實,就算表演皆大歡喜,終場曲的伴奏悠揚活潑,陳最後的歌聲終究不是純粹的快樂或癲狂化的演繹,它依然把握了這首歌自嘲內里的複雜性。

「我終於失去了你」後面的「當我的人生第一次感到光榮」,當然也是反諷。悠揚的旋律其實也是以樂寫悲。不過同樣是經過了一段相濡以沫長相廝守的感情,李宗盛的反諷和解嘲來得坦率些(雲淡風輕和旋律悠揚這樣的反諷太簡單直接),而林夕卻付之於在交雜不清悲喜交集的朦朧的自我情緒中。這恐怕有詞人性格的差別。不過湊巧,都有人把它做了還原式的演繹:前者如黃貫中在我是歌手翻唱中的撕心裂肺;後者如陳奕迅在演唱會duo上,癲狂宣洩,盡情自嘲。

「除非你是我,才可與我常在」的感嘆,當然不是說不愛了。可是真正的愛情的答案呢?
我不知道。大概那是街燈,等待的漫長,是愛她的陰影如愛她的光芒,是決心執子之手去歷練,去翻過那層層疊疊綿延不絕的厭倦和無常的山峰。

這個答案,李宗盛也這麼說過。給楊宗緯的歌《底細》里唱道:「因為愛,是無我,才能無視寂寞,無需承諾。」
可能這個答案太難。《底細》里在對過去愛情的反省和追溯里才開始懂得,「明白 其實傷心無礙,從此各自更精彩。」是自愧,也有遺憾。 在這首歌的橋段里,主人公終於做了個悲壯的回應,當認清了愛的底細後,當經歷了感情的傷痛和錯失後,下一次,楊宗緯高亢地唱道「我會去愛,不留餘地」。

自我永遠那麼幽暗難以索解,命運無常是唯一不變的常態,往事總是傷痛遺憾,可是那又怎樣。準備好在新一天的擁抱面前「依然奮身,毫無猶豫」么。那是我們人類這種絕望的情感動物前方唯一僅存的希望。


人類的soulmate的想像和追求是無止境的。


當有一天你愛上一個人。你們在一起工作在一起打鬧,互相關心,互相依賴,互相照顧,卻從不曾在一起生活。你把他當成希望,一個想要努力靠近的人,你自然就會明白。
在一起與你工作在一起與你摸索,兩個人同時佔有你快樂。
你很渴望這種快樂,可是你又會發現這種快樂如果不落到柴米油鹽不落到真實的生活中,總有一天會消失,到最後你會發現可能只有你自己才能陪你自己走到最後。
除非你是我才可以我常在。


大段的描寫,是一種幻想式的愛情,好與壞自由判斷。
但現實的愛情,並非如此的多,並非與我常在,在一起也會不美。
一個人同偕到老不靠運氣說的是孤身一人就不用經歷對愛情的破滅,美好的愛情靠的還是運氣。


我非常喜歡這首歌。
與我常在,多溫暖的詞語啊。但是又有誰能真正做到與我常在呢。
不得已的離別,漸行漸遠的距離,形同陌路的悲哀。這些人也許曾許諾永遠陪伴你,但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忘了,或是故意不想起。林夕肯定也有這樣的感悟,才寫下這首《與我常在》。
06年香港演唱會,Eason便是唱的這首歌結束。林夕背靠在巨大的白色海報前,靜靜的聽完這首經典之作。


同偕到老不靠運氣


把六年前現場聽完Eason演唱會寫的關於這首歌的心情貼出來吧:
「在一起看每齣戲,在一起嘆每口氣,再細嘗同偕到老的況味」,「每分鐘也抱緊你,沒有一秒共你別離,還攜手看著生與死」,《與我常在》開頭兩句甜到羨煞人,彷彿找到知心伴侶般白頭偕老。
「除非你是我,才可與我常在,一個人從鏡內發展恩愛」,謎底揭曉,原來只有自己一個人才可如此親密恩愛,形影相伴,不離不棄,寂寞至極。
Eason常常在演唱會掃尾唱這支歌,不知道是否與數百萬人在一起,就不寂寞抑或是更寂寞了呢?


聽這首歌是在我初中的時候,可能會覺得年齡不太對但我總覺得當時就已經懂了很多事,除非你是我,才可與我常在。聽多少次都覺得在渴求這麼一個人可以跟我,在一起做很多事。很多時候你覺得你遇到了,現在這個人你可以陪著很久,不出意外可以一輩子,做很多瘋狂大笑貫穿一生甚至帶走的事。但是結局卻總是慢慢走散,只剩回憶可以一起,甚至回憶也會慢慢消失。「一個人,從鏡內發展恩愛。」不管經歷了多少,遇過了多少人,最後只有一個人,除非後面的話往往難以實現。


除非你是我 才可與我常在
很多人把這首歌理解為喜歡一個不可及的人 別人喜歡自己卻無奈沒有感覺 或者自戀

我卻覺得不是這樣

我們在愛戀中常常會怪罪對方如此不懂自己 我們會竭力告訴對方自己的感受 希望得到共鳴和安慰 希望對方和自己每時每刻一致 甚至巴不得對方就是另外一個自己 也有人說過「最好的戀愛就是他是另外一個你」
我們都憧憬那種百分百的默契 每分鐘抱緊你沒有一秒與你別離 坐著卧著都分享 站著望著都分享 甚至我們變得自私敏感 要求對方成為自己 忘記了我們的愛應當給予對方應有的自由

愛一個人應當欣賞他自由的意志 尊重他每一個選擇 不強求對方成為自己 不勉強自己去成全對方

除非你是我 才可與我常在;除非你是我 才可晝夜常在

可惜 我們永遠不是對方 我不能自私到期望你成為「我」 即使我想也不能

因為我愛你 我的愛不需要你的常在
因為我愛你 孤單到一個人對鏡發展恩愛也好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人來人往》的歌詞?
怎麼理解陳奕迅《六月飛霜》的歌詞?
林夕的經歷以及他對情感深透領悟的原因是什麼?
方文山和林夕作的詞算是經典嗎?
如何評價陳信宏(阿信)的作詞水平?

TAG:音樂 | 歌詞 | 陳奕迅 | 林夕作詞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