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定式有何意義?

圍棋是爭奪棋盤面積佔領大小的遊戲。而且不是一人獨腳戲。從戰而定乾坤的角度講,不是更應該著眼於如何在馬上將要爆發的「戰」中搶佔先機,控制戰局和遏制對手的進擊嗎?順著這個思路,開局就應該從最大化遏制對手,劃定乾坤著手。雖然對手必不會使我的乾坤規劃如願,但這至少可起到打亂對手進擊部署,為我的進擊疏導方向的作用。這樣一來,一開局就局限在角部一隅豈不是坐失大局嗎?以此為目的的定式有何作用呢?


這個問題和我受邀的怎樣學習圍棋定式? - 圍棋這個問題關聯性極大,故而我將在兩個問題下連續作答,答案內容基本一體化。


寫在正文之前的話.


首先整頓文風

題主在問題描述欄里的用語看起來很厲害,「乾坤著手」,「乾坤規劃」,「進擊」,都是一些我從未聽過的大辭彙,但給人的感覺卻稍嫌浮躁。

建議題主看一下我上面說的另一個問題里那位題主的問題描述,簡潔明了,有問直說,絕不主觀臆斷的推理,也毫不掩飾自己初學者的身份,給人的感覺很真誠,很實在。

然後整頓學風

仍然是從問題描述來觀察,「圍棋是...而不是...從X角度講...順著什麼思路...XX可以起到什麼作用...以XX為目的XX又有什麼用?」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乎有句名言叫「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對於本題,我很想請題主「先問是什麼,再問有什麼用」,而不是在明明不懂的情況下主觀臆斷,然後再加以個人的邏輯推理,推出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

主觀主義是我們需要警惕的。為學,要踏實。


我將在本答中分兩部分分別回答「定式是什麼」,「定式有什麼意義」;然後在對另一個問題的回答中繼續回答「如何學習定式」,「學習定式是為了學什麼」。

鑒於答主水平有限,文中的謬誤在所難免,歡迎大家提出改進意見。

本答純系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


一.定式是什麼?


定式一詞來源於日語,原為「定石」。

從字面來看,很容易讓大家理解為「固定形式」,其實絕非如此。


在《吳清源圍棋全集——定式要領》一書的序言中,吳老將定式簡單描述為「在角部彼我棋子接觸時最合理的走法」

在石田芳夫版的《定式大全》中,石田九段將定式定義大致描述為「布局階段,雙方子力在角部接近後形成的延伸到邊上的雙方互不吃虧的規範性下法」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以上的定義都是大師們對定式的簡單的,狹義的描述。雖易懂,卻並未體現定式的全貌。吳老還特別在《定式要領》一書的序言中進行了大段的補充描述,明言「定式是全局整體的一部分」,「定式是活的」。


定式出現在一盤棋的布局階段和序盤階段,雖然是針對局部(主要是角部)變化的研究,但一盤棋一旦開始,就應當是以全局為構思維度的。

對高手而言,黑棋第一手落下形成坐標,一定程度上破壞掉棋盤的對稱性之後,白棋從第二手開始就要參考黑棋第一手的位置進行全局的構思了。甚至黑棋的第一手走星還是小目,對整體布局構思的影響之大,也是難以名狀的。


數步一過,雙方開始在角部接戰,之後將要形成的具體定型的優劣,當然也應該放在全局配合中來判斷。

所以雖然在學習定式時,會得知「定式是兩分(雙方平手)的」,但其實定式的兩分,都是指局部的兩分。同樣的一個定式。在不同的外側配合下,可能會得到從「極好」到「極差」不等的天壤之別的差別性評判。所以對局者在接戰之初,就要對將要形成的各種可能的定式和外圍的配合情況做出預判,從而選擇恰當(會形成最優配合)的下法。

這就是定式的「全局性」,了解到這一點,對於定式的學習和認識是非常有意義的。


二.定式有什麼意義?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結合定式的「樹狀結構」和「進化性」來說。

我曾在圍棋棋力業餘低段位,有哪些推薦的定式書或者學習書? - 高飛龍的回答中的標題「二.2.定式」部分內容中對此進行過解釋。


1.樹狀結構:

定式的研究是對於開局雙方在角部接戰之後所有變化的窮舉法,是蠻力搜索,是對全部可能下法進行判斷之後選擇可行前進方向的研究。


大家都熟悉「樹狀結構」吧?定式的研究也是同樣的原理,黑棋第一步落於哪幾個點是可行的;接下來針對黑棋的第一步,白棋第二步落於何處才是可能不吃虧的,可行的;再接下來黑棋的第三步...無窮演進。


隨便舉個例子。

如下圖,我只取一個棋盤的右上四分之一部分做演示。

假設該角部原是空的,由黑棋來走第一步占角,則常見的下法有A的星,B的小目,C的目外,D的高目,E的三三等。不考慮全局黑第一手的棋道規範的問題的話,這幾個點的對稱位置(如果有)也是同理可下的。其他可行下法,如超高目,超目外,五五等雖然也有,但已超出了常規下法,從基本棋理來說都稍嫌虧損。

從前一圖中取A,黑1佔據星位,則白棋要在這個角部接近黑棋與之交戰,大致有A到E的五種掛角,F到G的點角及侵分手段,甚至極特殊場合下的J位碰(引征),K位肩沖(武宮正樹的著名笑話:星位的弱點是五五)等。(該圖中所有右邊對稱的位置也同理可下)

從前一圖中取A,白2走小飛掛角,則接下來黑棋可行的應手大致有A到C的守角,D到I的各種夾擊,以及J以下到R不等的花樣翻飛的應法,其中O,Q場合性較強,R為某某道場最喜歡教給學生的騙著。

從前一圖中再取A,黑3小飛守角,則接下來白棋可行的應法大致有A到B的進角,D到G的拆邊,以及特殊場合下H到L的應法(其中I,J,L近似騙著)。


以上三圖是對最常見的角部頭幾步的下法的樹狀展開,可行的下法已經如此繁多,甚至根據場合不同,具體下法還可能超出標出字母的各種下法。

不過大致說來,沒有標出的其他所有空著的位置,都是從「現有棋理」來說不恰當的,已經「淘汰了」的下法(隨著研究的發展,以後未必不會被重新採用)。


到什麼時候停下來呢?到了可以脫先的時候。事實上,一個定式中可以脫先的時點很多,定式系統中的脫先定式也是重要的一環。而我們一般所學的定式,停下來的位置大致是雙方剛好完成既定目標(眼位,出頭等),而最適合脫先得時點。


例如大家最熟悉的「雙槍定式」(看起來像不像兩把槍?):

在此之後,對於雙方在局部定式的基礎上繼續行棋的研究,則往往稱為「二次定式」,「定式後的研究」等。

其實這只是為了大家容易理解接受的一種人為區分,定式研究的本質沒有變。


2.進化性:

廣義定式和圍棋其他理論一樣,是隨著歷史而發展演進的,甚至定式的發展相比較其他理論更能體現圍棋的發展。


定式永遠無法窮盡,也不會有什麼「超脫於定式之外」的下法,只會有還沒有經過研究考驗的新下法。

而這種無窮演進的可能,也正是圍棋新鮮血液的來源。假設布局套路和定式研究的演進無法繼續向前,圍棋也就徹底失去了發展的潛力,其魅力也將漸漸流失。


對定式的研究積累,凝結著一代代頂尖棋手心血的結晶。

圍棋本身之所以能以如此簡單的基本規則而成為世界上最複雜的智力遊戲,不僅僅因為其較大的棋盤能包容大量的變化,更因為其數千年的發展使得大量的理論研究不斷推進,如一磚一瓦歷經年累月之積累整合而終成摩天大廈。


曾經經歷不知道幾百上千年才積累得來的氣與眼,整塊活棋,大眼聚殺,對殺雙活等的理論,現在竟已成了圍棋的入門知識。

在此基礎上,對於圍棋的繼續研究,大致導向了務實和務虛兩條並行的線路。務實的研究則主要為布局套路及定式的研究,局部棋型的研究;而務虛的研究大致為對棋理和判斷的研究。

前者的研究有章可循,畢竟是蠻力搜索;而後者的研究則進境時快時慢,有些時代突飛猛進(如本因坊算砂廢座子時代,道策創立手割分析法時代,吳清源木谷實新布局法時代),有些時代則可能幾乎陷於停滯(比如中國清朝嘉慶以後的時代)。

總的來說,前者的研究隨時代不斷向前,雖然也會因為特定時代人才數量的不同而速度不一,但總是在不斷的推進積累;而後者的研究則困難很多,雖然也在慢慢積累,卻往往是當前者的研究積累到一定階段,量變產生質變之時,才會突然以革命性的標誌顯示出來。


19世紀的日本圍棋「三聖」之一的本因坊丈和曾這樣評價「三聖」中的「前聖」,創立手割分析法的本因坊道策:

「如果道策復生與我進行十番棋的決戰,第一次十番棋中,我可能會藉助200年來棋界積累的定式研究而佔到一些便宜,從而和道策戰成平手。而當十盤棋一過,道策對這200年來的新研究內容完全熟悉之後,就將在第二次十番棋中憑藉強大的棋才將我擊敗。」

這個說法雖然有晚輩對於前輩的謙卑,也有娛樂的意義,但其對定式進化的描述是非常合理的。


我曾多次見過有人猜測吳清源巔峰時期和後來某某棋手,甚至現在的頂尖棋手的對比,這和上面的對比有著同樣的道理。吳老的巔峰時期固然超強絕倫,但將那時候的他放在現在,幾乎百分之百會在布局階段因對新的定式變化不熟悉而中刀。但如果給他足夠的時間讓他來熟悉這幾十年間的新研究(別說這幾十年他還在,年事已高的人是難以跟上新時代,尤其是近年來加速度極快的突飛猛進的研究的),則結果可能完全不同。

正是因為不同時代的對比有著布局與定式研究這一客觀條件的先天差異存在,所以無法形成對照組,這種對比也因此只能是坊間閑談,而沒有太多的意義。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日韓三國圍棋的興衰史,和布局套路及定式的研究速度也有著極大的關係。

日本巔峰的半個世界,正是由革命性的「新布局法」開啟的。這個時代的新定式研究多如牛毛,日新月異,簡言之,那個時代的日本圍棋,代表著最先進的技術。

而80年代後期日本最後一代超一流九段紛紛老去,新銳的質量快速下降之後,同樣也附帶著對定式研究推進的無力。後來日本圍棋漸漸衰弱,也再也少見有足以引領棋壇的第一線的尖端研究出現(確實出現了一個張栩定式,但現在中韓對張栩定式的研究已經遠遠領先於日本了)。

90年代以後韓國崛起,有一段時間裡韓國的基礎研究,是足以代表世界最高水平和流行趨勢的,90年代後期的迷你中國流和小林流的流行,至今答主仍印象深刻。大家現在去翻那個時代的布局和定式書目,說明某變化最先出現之處的例譜幾乎清一色為韓國棋手的棋譜。


最近十年來中國圍棋的從崛起到興盛,很大一部分原因來源於集體研究,這一點想必熟悉圍棋界動態的知友都已熟知。

集體研究什麼?最主要的內容就是布局套路和定式。(特此說明,我之所以將布局套路和定式放在一起說,是因為以當代圍棋的發展程度和研究深度,定式研究已經和全局布局套路完全結合在一起)

從09年以來,許多大賽上,常常能看到中國隊棋手清一色的使出某布局,某新變化,令眾多韓國棋手手足無措,而賽後,這些變化就將成為新的流行變化。中國圍棋的布局和定式研究,已經漸漸達到了世界最前線,開始引領世界圍棋浪潮。


說到這裡,想必大家對於「定式有什麼意義」已經有了一些認識了吧。有關「如何學習定式」的相關內容,請轉入這一回答怎樣學習圍棋定式? - 高飛龍的回答。


定式: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

自詡「博覽群書」的筆者,書櫥里的各類書籍更替頻繁。作為第二專業的圍棋,上至名局精解下至棋力自評,自然都未有或缺。而在車水馬龍的世代更替中,有一本棋書始終藏於列冊深處,名為《圍棋定式變著與怪招》。書中記載的所謂騙招和密著在今天早已盡數淘汰,而此書承載的筆者幾乎整段學棋生涯的所有情緒和感知,每每一瞥,往日種種走馬看花,令人真真唏噓不已。本文謹以此書為始,與諸君探討定式在筆者圍棋觀中的地位,以及其在系統學習圍棋的過程中應該發揮的作用。一家之言,博君一笑。


細細想來,筆者的學棋經歷其實頗為單純。在當地少年宮體驗了約有數月的百人圍棋興趣班後,筆者拜師當地一位素以專業和嚴格著稱的老師,開始系統地學習圍棋。自此以後,上課地點遍布天府市區的各個角落,學棋時間也愈來愈長,可授業恩師再未有他;直至筆者赴京求學,算是圓滿出師。今日之我,在回顧漫長的學棋歷程時,除對恩師授業心懷感激外,也對入門老師讓我堅持在圍棋一道上始終前行暗嘆幸運。雖然在最初的幾個月中,圍棋課堂中除了頻繁的對局和遊戲外便只剩下了對數個簡單定式的不斷重複,但在琳琅滿目的鮮活未來中獨獨選中外人看來枯燥無味的棋道,那位老師應該也必有獨到之處了。


恩師的嚴格在天府之國路人皆知。他的授業方式其實很簡單:日復一日的對局和精細到每一手得失的復盤,外加偶爾參雜其中的專題討論。在日本六超棋士的境界圍棋的熏陶中成長起來的恩師,堅信對局中使用的任何定式和套路都是在破壞圍棋帶來的藝術感和美感,同時也是對於棋藝和人格的自我否定。因此,在極度嚴格要求學生棋型基本功、死活訓練和布局流向理解的同時,課堂內對於定式的教授就變得極其罕見。恩師曾經開堂必用的口頭禪,並被筆者至今奉為玉律的一句話是:不論是專業棋手還是業餘棋手,圍棋都是思辨的遊戲;所有的定式的唯一作用就是給我們指明前人在此道中走到了哪裡。從今天的眼光看,這樣絕對的論斷或許失之偏頗,但它對筆者今日形成的懷疑一切的思辨想法,絕對居功至偉。平日的師兄弟間的閑聊中,除了大家共同的對無情佛掌的恐懼,最津津樂道的,就是但凡在低水平時期的比賽中妄圖使用欺著和騙著走上勝利的捷徑的人,不論最終得逞與否,在歸來的復盤過程中必將遭到恩師最悲天憫人慘無人道的殘酷對待。其間甘苦,不足為外人道。


當然,熟知圍棋學習各階段的讀者,大可想像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筆者的圍棋之路早年的艱辛。不論思考地多麼勤奮,小朋友的思維廣度畢竟有限;哪怕有再高的鍛煉價值,短期內也無從探尋。由於對市面上流行的定式和套路幾乎一無所知,從筆者開始系統學棋開始的兩三年中,除了師兄弟間切磋的互有勝負,在全市的各類少年賽中,筆者在經受各式騙著的考驗中幾乎都難求一勝。筆者時常對當年的自己的堅強暗自咋舌——賽場上的人見人欺已經駭人聽聞,賽場外的復盤中還要接受恨鐵不成鋼的恩師的無情詰問和胖揍。同時,父母對筆者經年的屢戰屢敗也是心急如焚,終於在稍通圍棋的朋友的推薦下,瞞住老師偷偷給筆者買到了前文提到的這本「贏棋寶典」,並親自囑咐筆者「定要潛心鑽研,提升水平」。筆者至今記得第一次翻開此書映入眼帘的「香蕉球及其破解」的變化種種,一種苦盡甘來的複雜滋味油然而生;以為今後的圍棋之路從此大道通天,不由悲從中來,被感動的淚水打濕了眼眶。戲謔不提,客觀來講,當時的筆者已經將要突破圍棋中或許是最為困難的所謂「萬法歸一」的思維瓶頸,在很短時間內就開始在當地棋界嶄露頭角;曾經在比賽中依靠花式定式和騙著戰勝過筆者的同齡對手,則一個個消失在同一水平面上。時間點上的巧合使當時的筆者對各式耳目一新的變化和看似如此簡單的贏棋之道無比痴迷,開始妄圖通過從各處偷學的花式變化代替每盤棋都必須經過的複雜思考,總是希望走上勝利的捷徑;在很久以後經過一次重大挫折後才逐漸形成了筆者今天的圍棋觀,是為後話,在此不提。

從學棋的第一天開始,定式始終充斥在筆者圍棋之路的每一個角落,因此筆者對定式的思考也頗有年歲。在今天的筆者的圍棋觀中,定式是標杆,是衡量一個時代的棋手研究深度和思想高度的標杆,而非強制要求每一位棋手都必須從一而終的模板;定式也是工具,是幫助初學者快速掌握圍棋基本著法、感受行棋節奏、進而提煉出各種著法共同特質的工具,而非為了偷懶,並將贏棋希望寄托在他人誤算上的所謂成功的捷徑。正確使用,受益無窮;誤入歧途,悔恨終身。此間之道,正可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了。


題主在題干中提到的「定式局限在角部一隅豈非失之大局」的觀點,說明題主對於圍棋之道的了解應該僅僅局限在上世紀後半葉從日本流傳至我國的各位大棋士的經典的普及書籍。熟知當代圍棋發展的讀者就會知道,今天的棋界的所謂「定式」,早已成為了一個「全球化」的課題;而精於此道的圍棋高手則會明白,哪怕是棋盤左側角部的看似隨意的一招掛角,也很可能成為另外一側的大型定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漫長的歲月中,不同時代的棋手對定式的理解也絕非大同小異,其間不同大致有以下三點:


首先,定式的規模大小和外延範圍不可同日而語。今天的職業棋手在定式的研究上已經走得相當遠——除了大眾熟知的圍棋三大坑(大雪崩、大斜和村正妖刀)的不斷深究外,諸如中國流、小林流、星小目等流行布局套路的研究,已經令人髮指地推演至數十甚至上百手之後或之前的次序交換上。而相對於過去的絕對化評判,今天的定式根據不同的細節處理甚至會出現截然不同的定論,從另一方面也能凸顯研究的深刻。筆者有限的參與(旁聽)到頂尖職業棋手的討論和研究中的經歷,每一次都在不斷刷新筆者自以為已經走在業餘頂端的狹隘的圍棋觀——原來下了幾十年的定式有問題;原來第十一手的先手交換在五十八手之後的變化中可以起到這樣逆天的功效;原來圍棋,真的這麼難。今天的定式的廣度和外延,由此可見一斑。


其次,今天的棋手對於定式的態度已經非常平和與開放,遠非昨日可比。雖然筆者曾無數次幻想著幕府或是棋院道場爭雄時代的日本棋界百家爭鳴的刀光劍影,幻想著在某一次世家對抗的最終輪中使出獨門密著一舉獲勝的意氣風發,殘存的理性告訴我那樣的世界絕不利於圍棋的長久發展。已經過去的日本棋院和關西棋院之爭就是最好的明證——當年所謂的集整個道場之力研究出的必殺變化今天看來只是敝帚自珍,徒增笑柄;利用上手之便頻繁打掛討論的封建制度也終於在今天銷聲匿跡。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只需要靜處一室動動手指,就可以輕易獲取整個圍棋界最頂尖的、最新潮的幾乎所有定式和研究,不能不說是這個時代的幸運。


另外,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樣,筆者學棋時代的諸如「此定式斷然黑好」的絕對言論已經愈來愈少出現在今天的定式研究中。除了常型的不斷變化,棋手對於常型的態度也潛移默化地發生了本質的改變:今天的定式幾乎沒有一個是神聖不可置疑的;上至國家圍棋隊的集體討論,下至三五棋友的沖淡茶局,每一個人都有資格對每一個變化提出自己的質疑。前些天牛哥和柯大俠的交鋒剛剛塵埃落地;第三局中牛哥一反常規認知的大雪崩外拐「新手」並一舉拿下天王山之戰的酣暢淋漓也能從側面證明今天的棋手對圍棋的研究態度。沒有什麼是絕對的,這句悖論真真是對當今圍棋界最恰當的寫照罷。


系統的心理學知識使筆者能從更加科學和理性的角度去看待定式的意義。從開發途徑和基本使用價值來看,定式的學習簡直就是不朽的心理學巨擘班杜拉賴以成名的觀察學習理論的翻版(觀察學習:通過示範所進行的學習,即間接經驗的學習)。在圍棋這樣本身就難點重重且勾心鬥角的遊戲中,三元交互論自然不必多說(班杜拉認為個人認知、行為與環境因素三者共同交互作用,影響人類的一切行為);而從他人總結出的定式開始不斷重複注意—保持—複製—動機的循環過程,則可以有效發揮觀察學習的作用(注意階段:看看這個我完全不會的局部,別人會怎樣處理;保持階段:原來這個局部可以這樣處理,這個定式需要努力記住;複製階段:在之後的對局中熟練使用這個新定式;動機階段:別人通過這個定式能獲得這麼好的結果—間接強化;我自己學會這個定式再也不用吃虧—負強化)。在圍棋這個上手極難且需要長時間堅持不懈的遊戲中,觀察學習能夠發揮的作用顯然優於直接強化——一方面,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挺過漲棋所必須經歷的瘋狂輸棋期,絕大多數學棋的人可能還沒有達到終於可以贏棋的直接強化期就因此從此離開了圍棋;另一方面,通過定式的學習,人們不光可以從他人經驗中獲得圍棋技術層面上的間接強化,而且可以從自己和他人的不斷對比中持續提升自我效能感,獲得從圍棋技術到自我評價的普遍提升。因此,從觀察學習的角度看,定式學習是圍棋技術提升中至關重要的第一步。


細心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前文中提到的定式,似乎既重要得不可或缺,又危險得舉步維艱。出現這種看似矛盾的情況,是因為筆者始終堅信,我們對待定式的態度,直接決定著定式在學棋過程中能夠扮演的角色。正如凱利的科學家理論和羅傑斯的現象場理論提到的那樣:我們每個人都身處自己的現象場中,我們會根據自己的世界觀去評判和對待他人和世界;但想理解另外一個人和他的行為,我們就必須放下自己的現象場,進入對方的現象場,感他人所感,想他人所想,設身處地為他人考慮。作為經典的自修絕無出路的項目之一,圍棋中定式的存在為每一個學棋的人提供了一個快速了解圍棋在他人世界中如何存在的可能——若以正確的態度視之,則如寶藏之匙不斷開拓前進;反之,則無疑飲鴆止渴,加速興趣的消亡。


筆者自行總結的關乎定式的重要態度無非分為兩個維度:其一為「起點—終點」維度,其二為「成長—勝利」維度。其中,「起點—終點」維度指的是棋手的現象場中,定式是作為不可挑戰、不接受質疑的教科書,還是作為幫助棋手了解更高級圍棋技術的參考書。儘管反覆強調初學者學習定式對激發學棋興趣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筆者還是需要指出,定式絕非永遠正確的金科玉律,也絕非一成不變的死板程序。不論是網路對局還是現實討論,筆者在棋局中經常會有突破定式常理的「天馬行空」的招數;雖然絕大多數最終都功虧一簣坑人坑己,但圍棋在筆者心中作為遊戲的本質屬性從未改變。若是玩一個遊戲的每一次經歷都完全雷同,試問遊戲的樂趣何在?從已知的定式變化開始,自行開發圍棋中其他尚未被自己掌握的新奇變化,不光能從每一次的嘗試中獲得新鮮的體驗和樂趣,這樣的懷疑和曲折前進的精神也能在一次次的嘗試中不斷鍛煉棋手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而提升其棋力水平。定式應該是棋手研究圍棋著法的起點而非終點,否則本末倒置。


另一方面,所謂「成長—勝利」維度指的是棋手學習定式的根本落腳點。在筆者漫長的學棋經歷中,不乏許多依靠偏門怪招獲得一兩次比賽勝利的同僚,在嘗到些許甜頭後,他們放棄了自身圍棋硬實力的提升,反而似乎更加積極地開始研究各個局部的騙著和欺著,以圖故技重施,一舉拿下;然而隨著彼此實力的不斷進步,當這些曾經看來深奧無比回頭看來淺顯至極的變化再也不能得逞時,當初的一絲絲僥倖的幸福早已被更多的挫折感和無望感淹沒,已被拋棄的腳踏實地的勤奮感和堅持不懈的精神的缺失再也無法支撐一個人在沒有樂趣的道路長繼續前行,最終只能漸漸退出圍棋的舞台。自詡「寬容」的筆者始終對屢用騙著的棋手難以高看的重要原因,就是他們在對局之前就已經把自己放在了「騙不到對手就肯定輸定了」這樣畸形的心態和位置上,不光在棋局當下的水平發揮必有限制,未來的提升空間更是自縛手腳。因此,筆者認為,把定式作為棋手成長過程的必由之路,通過系統學習他人著法背後的必然邏輯關係為根本出發點,不斷把他人著法的必然性轉化為自己能夠掌握的行棋邏輯和方向,才能在長遠的角度獲得更大的棋力的提升。與此同時一步步培養出的堅韌不拔、絕不妄自菲薄的精神,也會使棋手走的更遠。將別人的定式內化為自己的理念,才是圍棋棋力進步的本質。


綜上所述,只要通過正確的態度和合理的利用方式,定式對於廣大棋迷朋友的水平提高就會起到無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國過於依賴定式而忽略定式背後行棋必然邏輯思維方式的考究,則會限制一個棋手將來最高的棋力水平。最後,筆者送廣大棋迷朋友一句話:捷徑是彎的——為了自己將來的圍棋水平的提升:定式雖好,可不要貪杯哦~


定式只是學圍棋的一個捷徑而已,一個不會定式的低手經過長時間的摸索也許會摸索出一些定式。
有了定式,低手們就能下出來接近兩分的邊或角的形狀,所以算是學圍棋的一個捷徑。

高手是不在乎定式的,他們的一些固定招法會被總結為定式,低手也可以不在乎定式,不過和高手的不在乎不是一個層次的。

低手眼中的定式在高手看來,只是一種下法,能不能用,怎麼用,高手都會從全局來考慮的。

所以題主不要把定式和布局、全局計算搞混了


提煉一下問題便於回答者鎖定問題的核心:
圍棋從戰略的角度講需要在戰爭上搶佔先機、遏制對手。如果開局從角部開始著手不會坐失大局嗎?同時,角部定式有何作用呢?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

1、關於角部著手。

問者對戰略的理解是正確的,正是基於從戰略上搶佔先機、遏制對手的目的,所以常常從角上開局。
因為亂斗(也稱亂戰,就是上來就短兵相接)對雙方來說都變數太大,鬥起來就很可能誰也脫不開手,一戰賭輸贏。所以,就像武林高手對持,先以靜制動,誰也不主動發起攻擊,而是先迂迴、觀察去分析對方的弱點,將戰線拉長,盡量不要一戰賭輸贏,而是拉長戰線,在更多的機會裡尋找對手的破綻。要知道,你在匆忙進攻的時候是最容易露出自己的死穴的。
所以,先從角邊著手建立自己的根據地,同時觀察對手的布陣方式,從而了解對手的作戰意圖,尋找機會打破戰局的平衡,製造有利於已方的微弱優勢(高手對決,某方不會輕意地獲得太大的優勢的,希望製造大優勢往往是自尋死路的節奏)。
就我的理解來看,圍棋真的在很多點上與經營類同。不是發展得快就一定好,不是發展得大就一定好。圍棋,是在一個維持平衡的節奏下尋求微弱的領先,並將其保持到終局的控制藝術,非大智慧及大定力者難以為也。

2、關於定式。
這一點大家都說得比較到位,我只從自己理解的角度再強調一下重點:
(1)定式是經過長期推敲後認定的雙方都可接受的邊角常規下法,它是學習局部戰鬥的有效途徑,是學習怎麼叫做雙方都可接受的有效途徑(也可以叫範本),是掌握圍棋進程的優秀樣板(了解為什麼需要平衡,為什麼不能打破平衡,率先打破平衡會遭到怎樣的自然處罰(所謂「自然處罰」指的是在博弈關係中的此消彼長,而不是規則定義的處罰));
(2)定式只是常規下法,並不是非此不可。對於初學來說,要按「規律」行棋。「規律」其本質上是一種教條。但當你還不能對此事物駕輕就熟的時候,教條是保證你不偏離正途的有效方法。當你積累到覺得定式已經在你基於對形勢的分析開始束縛你的戰略戰術時,就是你打破教條的時候到了。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不可強為。看到很多人認為,既然突破定式是高階的表現,那麼我沖著突破定式去啦。其實,水未到,渠是不會成的。以突破定式來學習定式未嘗不可,但在沒有真正掌握一種事物之前,真的很難談到突破的,這樣的路不見得一定不通,但事倍功半是常事。

以上第2點,談的是定式的作用,以及定式到底是什麼。
祝下棋的過程,痛並快樂著。
從我個人的角度看,更希望在下棋的同時變得深刻,因為圍棋真的映射著生活中很多的道理。 ^_^


定式真的非常重要。你可以按照定式走,也可以不按照定式走,但是定式就在那裡,是你必須學習、無法忽略的東西。不按定式走,也是熟悉了定式變化之後的權衡,是超越了定式的階段。
題主看來剛學圍棋,從科普的角度來說一下吧。
打個比方來說,你如果要開車出去,研究地圖摸清楚大方向固然重要,掌握駕車技巧、不撞到路人、不撞到牆上難道不重要?
拿角部的攻防來說,應對失誤,角上死一大塊,你全局拿什麼領先呢?
有時候當然是全局或者別的地方更重要,可是定式從來沒有不允許你脫先他投啊。而什麼時候可以脫先,什麼時候不能,如何走一個搶先手的變化,本來就是定式學習研究的至關重要的內容。


圍棋的棋理主要在於每一手棋怎樣讓之前下在棋盤上的棋發揮最大的作用,減少最小的損失。
這意味著前後招法存在著一定的必然性。定式就是這麼一種必然性的體現,你在角上走了一手,然後又不走了,被人連走兩手,這手棋被變成了白虧在了裡面,而你在外面只是走了一手棋而已。這樣就變成了你一手棋對對方兩手棋,好好的分先棋硬被下成了讓賢,那你的招法就缺乏必然性,布子的效率就成問題。
但是定式不一定都是必然的,下棋積極的一方可能在定式處想便宜一個次序,但是對方偏不想讓你便宜於是直接在你沒完成的定式處連走兩手,這就成了氣合。讓棋盤上的子效發揮最大的效力,才是所謂大局。


個人認為學習定式的意義在於明了每一手摺沖的棋理所在,地還是勢,厚還是薄,輕還是重,先手還是後手以及後續的收官手段。如果把定式僅僅是背下來記住,那對手不按定式下或是下出無理手時你極易犯錯,但如果你能明晰其中的棋理,那得失之間你就能進退自如。總之圍棋圍棋下得就是棋理,一切按棋理行棋者勝,悖棋理者敗。角部變化正好能濃縮成定式而已。


當然重要,棋迷中的確有很多人喜歡用不按定式下來標榜性格與品位,但就像我等窮人說錢不重要一樣沒有說服力,屬於裝的一種。一樣東西,總得掌握了它才有資格忽略他吧。


1 圍棋定式就是由之前的棋手總結出來的,雙方都不吃虧的一系列規範著法。你可以不按定式下棋,但是理論上如果你脫離定式,在已知的知識條件下,對手獲利更多。

定式是怎麼產生的?很多之前的棋手對棋盤上可能的著法進行總結,通過推演和實戰剔除那些被證明或被認為不利於某一方的應手,剩下來雙方都可以接受的下法,就是定式。

2 外推到其他競技運動(比如籃球),也有所謂「基本功」,「戰術配合」。你可以不按基本功練習技術,也可以脫離戰術打比賽。但是在已知的知識條件下,這樣做效率並不高。

基本功和戰術是怎麼產生的?很多之前的教練/球員對競技運動可能的訓練方法/比賽策略進行總結,通過推演和實戰淘汰那些被證明或被認為不利的方法,剩下來大家都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基本功和戰術。

3 外推到其他社會事務,也有所謂「法律」。你可以不按法律辦事,但是理論上如果你違反法律,在已知的知識條件下,付出成本更多。

法律是怎麼產生的?很多之前的社會對其約束成員行為的方法進行總結,通過妥協和衝突淘汰那些被證明或被認為不適合的條款,剩下來大家都接受的約束方法,就是法律。

4 所以說,做什麼事情,都要按照基本法,識得唔識得啊。

5 當然我們知道,現實情況往往也並非如此理想化。比如說,有些人在研究透了法律的漏洞和不足之後,發現以某種新方法去規避或者違反法律作死,額不是,做事,成本其實比遵紀守法還低。那麼他可以嘗試這麼去做。

而如果大家都認可了這種新方法更有利,那麼法律就會對此進行明確,形成新的法律,取代原有的法律,或對之形成補充。

6 同樣的道理,比如有些人在研究透了競技運動的基本功和各種戰術配合之後,發現以某種新方法去訓練,以某種新方式去比賽,比傳統方法效率更高。那麼他可以嘗試這麼去做。

而如果大家都認可了這種新方法更有利,那麼就形成了新的基本功訓練方法和新的戰術配合方法,取代原有的方法,或對之形成補充。

7 同樣的道理,比如有些人在研究透了圍棋某定式的各種著法變化之後,發現以某種新著法去下棋,比傳統定式效率更高。那麼他可以嘗試這麼去做。

而如果大家都認可了這種新著法更有利,那麼原來的定式就會有相應的修正,甚至被整個推翻掉,因為它不再是雙方都不吃虧的一種下法了,這麼下對手不會接受。

8 題主質疑定式的意義,上來就要「最大化遏制對手,劃定乾坤」,不願「局限在角部一隅,坐失大局」,這裡我有必要分享一點人生經驗:除非你是圍棋頂級專家,在總結現有知識的基礎上形成了突破,否則不按套路下棋,是要吃虧的。

同樣的,有人打籃球不練基本功不練體能不學戰術,這裡我有必要分享一點人生經驗:除非你是籃球頂級專家,在總結現有知識的基礎上形成了突破,否則不按套路練球/打球,是要吃虧的。

最後,有人做事情不按照法律——好吧假設是在一個如籃球和圍棋一樣規則透明充分競爭的社會環境下——除非你精研法律找到了漏洞,否則很容易坐牢的我跟你說!


圍棋是講究子效的。也就是棋子的效率。在角上,一個子即可控制地盤。邊上要兩子。
中腹至少要4子。很多學棋的人都覺得角小,中腹大,為什麼不先搶中間?
因為中腹的子效低。中腹圍地雖大,消耗步數卻多,平均到每個子的子效就低。角地雖小,但角上圍地不需要很多子。平均到每個棋子,子效高。至於定式,本身就有很多種變化,並非一成不變。而且定式是要看場合的,同樣的定式用在不同的場合,效果截然不同。定式是經過很多人的研究告訴你。在某種特定場合下,只有這幾種應對方法可以不吃虧。


定式就好像前人摸索出來的經驗,前人試過各種下法,就那幾種下法是可行的,其他下法都吃虧了。定式代表了某些正確的下法,如果你不那麼下很可能就要吃虧。記定式的意義在於,你不必再去摸索別人的下法了,你只需要記住就行。這就好像,我們要去某個地方,不必在自己找了,把地圖上的路線記住就行。

當然要明白幾點:
一、正確的下法不是唯一的。同一個節點稍微變一變可能是另一個定式。
二、所謂的正確只是沒有找到破解的辦法。也可能某一天一位天才發現,某個招法根本就是有漏洞的。這個定式也就不成立了。
三、定式總是對某一方更有優勢,尤其在周邊有子的情況下,一個定式對雙方的得失來說並不是1:1。選擇定式的時候就要結合情況來看。


這個問題很有意義。圍棋的定式到底是什麼,有沒有用?
我曾經客串過一段圍棋老師,當時就有家長說,不要交給小孩子固定的東西,以免僵化他們的思維,而是要讓他們發散的思考。不過有一次我還是沒忍住,教了他們一個簡單定式(好吧,我嘴欠。。。)就是下面這個~(本回答所有圖片均來自360搜索,侵刪)

(這是幾年前的事了,現在這個定式是不是妥當還可以再討論,很多棋手認為黑棋不會尖三三,白進三三的時候,黑拆二,這樣白的二路飛可能是飛不到的)然後就家長很生氣,對我balabala說半天,大概意思就是上面說的,我這樣會固化孩子的思維,影響了孩子以後的發展(好吧,你兒子本來是能成為米國總統或是世界首富的,被我的一個星定式而耽誤了~),嚇得我各種道歉。。。。那麼問題來了,定式真的會固化思維嗎?
的確有些人是死記硬背定式,不分場合的亂用,這種肯定不行了。對他們來說,定式確實僵化了他們的思維。他們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不過,從圍棋的發展來看,定式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不斷變化的。舉個栗子,呼呼~就是著名的托退定式

這個定式大家非常熟悉了,不過它還有一個比較早的版本,就是下面這個

這個和上面的區別就在於黑棋做了點和接的交換,然後把一間跳改成了小尖。不過這個現在很少有人下了。黑6和白7的交換把白棋走厚了,失去了將來的手段,就是前面那個圖裡a位逼住後的b位打入。最近這個定式也很流行,又有了新的下法。白棋不是拆三,而是高拆二。再比如我學棋的時候,老師講黑棋的拆一不能省,不然被白棋靠了擠,再連壓二路,黑棋忒憋屈(︶^︶)不過我前兩天看了盤棋,就是白虎之後黑棋脫先了╮( ̄▽ ̄)╭
類似的栗子很多,比如小目一間高掛一間低夾,我學棋的時候很流行,虎改拆,尖改飛什麼的,各種修正。總的來說,定式的存在固然是局部的合理下法,但是這個下法是隨著人們認識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可以說,學習定式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修正定式。
而且所謂的定式,往往都是孤立的局部,實戰的時候也會有很多場合的下法。
那學習定式有什麼用呢?
首先,節省計算時間。如果你計算力足夠強大、棋感足夠好,你可以不背定式,到時候現算。不過如果是前面舉的那兩個例子還好,要是碰到大雪崩或者村正妖刀,那您且算著吧o_o ....
還有就是培養棋感。就是通過對公認的合理下法的記憶來增強自己對局面走向、棋形什麼的感覺了。比如同樣是補斷,就可以有接、虎、飛等不同的方式,然後通過學習定式,可以知道不同的場合要用哪種方式。
先寫這些吧。


定式是前人在你這種「著眼於如何在馬上將要爆發的「戰」中搶佔先機,控制戰局和遏制對手的進擊,開局就應該從最大化遏制對手,劃定乾坤著手」的思路下,經過N長時間N多人琢磨出來的
下定式不是照著定式所標記的一步一步走下去,而是要研究每一步到底是啥作用會有啥後續變化,出了變化怎麼應對。
換句話說就是:你研究了定式,對方不研究,你就能佔大便宜;反之對方如果有研究,你不研究,你就吃大虧
而那種有一方吃大虧的招數顯然不會被記錄下來成為定式了,所以最終展現出來的效果好像是攻防雙方都不會相差太大。


以一個碼農的方式回答: 定式就是輪子~~~

學習定式就是為了避免"重複發明輪子".

就像上面說的, 你自己也會深度廣度搜索, 棋形的局部下法, 最終自己熟悉一些.
你死無數腦細胞研究出來的, 就是這個"定式", 這就是一個"發明"的過程, 只不過別人早發明了.
自己把定式研究透, 也能把你這個"發明"的過程中的內力積累起來.


其實所有的棋類運動一定會有一個終極棋譜,就是無論如何,這一步是你當下最好的選擇,但是這個數據太龐大了,所有人下棋也都是因為棋中間無數的變數而導致後來的不可操控和不可預測性才導致的遊戲變的好玩。
下面講講圍棋的定式,分為開局定式和殘局定式,題主問的其實是開局定式為什麼大家要從邊角開始擺?圍棋中有一句話,金角銀邊草肚皮,但是實際上腹地才是征戰的核心,為什麼腹部地區反而是草呢?這其實是因為前期子力有限,同樣的一個棋子,角部的棋子用兩個棋子就可以殺掉,邊路就需要用三個,中心地帶就需要用四個,這樣看來前期在邊角地帶紮根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所以開局定式是無數前人總結的一種最佳棋譜進行的研究,當然開局也在不斷的演進變化,po主有幸看過現場職業選手較勁,和自己學的開局完全不同,雖然核心是邊角,但是打的更有侵略性。至於殘局定式,一般是作為鍛煉殘局能力的題目而出,實戰中情況更為複雜,找一個絕對的定式很有可能需要以後的超級計算機了,但是人腦計算這些的樂趣也就在這裡了對嗎


定式,可以理解為是經過前人研究所定下的在某種局面下的最優解,作為新手,遵守定式,能讓自己少走許多彎路,也能從中體會高手的思想與計算。

對定式,個人認為隨著棋力的增強,應該有以下四個階段:背定式——選擇定式——創造定式——摒棄定式。

背定式:就是大量地背各種定式,從中去體會高手的思路,也能讓自己在布局階段不容易吃虧。

選擇定式:是指在對局中根據具體情況,結合自己的思路來選擇適合的定式,達到定式為我所用。

創造定式:在棋力達到一定階段後,就可以憑自己的計算力和對圍棋的理解去創造定式了,現代圍棋一般每個棋隊都會有自己研究的獨門定式,也就是「飛刀」,有許多新布局新變化都是棋手在比賽中下出來的。

摒棄定式:我覺得「阿爾法狗」就是這個境界,它可能並不理解圍棋,不理解定式,不明白圍棋的道,但它下的每一步都是局面最優解。


用現在流行語言說就定式就是圍棋套路,而我就是被經常套路的那位


題主可能還是沒有體會到定式的大用處。
首先,定式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在局部範圍內一代有一代高手總結出的好的下法。
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好的定式會逐漸沒有人去走,而新奇的走法如果成立會逐漸演變為定式。
定式一般出現在開局的時候,這時候全局沒有定型,棋手需要再局部和全局之中權衡出最好的走法。
對於水平不是很強的棋手,如果自己一昧追求大局不去注重局部,往往會有大漏洞。
一般局部不與對方競爭的大局也不會有好結果(經過嚴格計算的除外)。
所以,可以在對全局有利的情況下選擇不同於定式的走法,但這不能改變定式的重要性。
定式只是在大多數情況都適用的情況。


舉個簡明的例子,棋局就是數學題,定式就是計算器,如果問69乘以82再開根號是多少
從嚴格的意義上說,你可以不用計算器的,直接靠心算或者打草稿當場算,但是這樣耗費時間還容易算錯,定式就是前人已經幫你做好的對數表、公式表,幫你證明過的勾股定理,各種正切餘切正弦餘弦,你可以拿來就用。


節省時間


推薦閱讀:

懂圍棋的人看 《棋魂》是怎樣一種體驗?
你最欣賞的女圍棋高手有哪些?
圍棋怎麼通過形式看出勝負?
如果假設兩台條件完全相同的AI,進行圍棋博弈,結果會是什麼?
百年棋聖吳清源紀念園在福州落成,他與福州究竟有何淵源?

TAG:圍棋 | 定式圍棋 | 圍棋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