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工作半年,存了一萬塊,估計未來一年沒有其他大的開銷,怎樣讓它穩當地增值?


第一件事,職業規劃三要素分析。愛好、性格和特長。

第一,愛好。我認為愛好應該是放在一個營銷人職業生涯規劃考慮的首位。因為只有你喜歡營銷這個職業,你才可能去主動投入,而也只有你主動投入了你才可能有收穫,才可能會取得成就。如果你不喜歡營銷這個職業,所有的工作你都是在被動的接受,手到了心卻沒到,沒用心自然不會獲得好的結果。所以,當你決定從事營銷行業時,你要問自己是否真的因為我喜歡這個行業,還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或其他原因。

第二,性格。古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個人的性格是很難改變的,但也並不是不可改變。我認為愛好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性格。通常性格被分為「外向、中性和內向」,作為營銷人你就要分析你的性格屬於哪一種?你的職業決定了你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和人打交道,因此外向的性格當然較好。但也不代表內向的人就不能做營銷,對於一個性格內向(如不善於和陌生人打交道,不善言辭、不善溝通)的人,關鍵看你能不能改變以適應營銷職業的需要。如果你無法改變或不願改變(改變是痛苦的),那麼你最好選擇其他職業。

第三,特長。特長是你現有專長和潛在專長的總稱。特長也分為基礎特長和專業特長。基礎他長如溝通能力強,組織能力強等。專業特長如計算機熟練、擅長策劃等。在計劃經濟時代,由於職業人在企業一干就是一輩子,改變外部環境的空間很小,所以在那個時代在進行自我完善方面強調的是如何去彌補自己的不足。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職業人的流動性增強,改變外部環境的空間加大,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優點成為自我完善的核心。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東西,自然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特長的發揮成為一個人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為有時候不足很難彌補,況且有彌補不足的時間還不如用這個時間去發揮自己的優勢。因此,特長分析很關鍵。

第二件事,選好行業。

古語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俗語又說難怕選錯行,女怕嫁錯郎。因此作為營銷人選對行業很重要。在市場經濟下,任何行業都需要營銷人員。營銷人在選擇行業時必須從自身和行業特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自身方面,要統籌考慮到愛好(如有的人喜歡IT行業,有的喜歡醫藥行業),性格(如培訓行業對性格外向有很高的要求,儀器行業需要營銷人員性格中性,不要太張揚給人以可信賴的感覺)和特長(如醫藥、機械等產品技術含量高的行業要求營銷人員必須是相關專業畢業)。

在行業特性方面,有的行業發展已經趨於成熟,對營銷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有的行業才剛剛起步,需要衝勁大的營銷人員;快速消費品行業由於操作精細需要銷售人員能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醫藥行業的非處方市場要求營銷人員要有良好的醫院人脈等。

因此如果你喜歡自己的專業,又喜歡營銷,你可以選擇專業對口的行業。如果你的專業無法對口(如經濟學、哲學等),選擇快速消費品行業或耐用品行業中發展成熟的領域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因為在這樣的行業中你能得到很好的鍛煉。

第三件事,做好職業細分。

營銷工作具體分到企業的崗位有很多,如市場銷售人員,市場策劃人員,品牌管理人員、產品開發人員、後勤保障人員、銷售經理或總監助理等都稱為營銷人員。

面對這麼多職位你如何選擇?本人的意見是儘管崗位很多,但從性質上我們可以分為兩類:銷售與市場。

銷售為「武」,市場為「文」,具體特徵可參閱我的《我是這樣理解市場營銷的》一文。武者,性格要外向,擅於執行,果斷決策,帶兵打仗,衝鋒陷陣;文者,性格內向或中性,擅于思考,縝密分析,運籌帷幄,斜旁諫言;選擇文還是武,要結合自身和當前具體情況。

當然,作為一個優秀的營銷人能文武兼備自然最好,但能做到這一點的畢竟是少數。就如同一個銷售總監做不好市場總監,一個市場營銷教授做不好企業營銷老總一樣。如果你能做到,那就面臨著先做銷售還是先做市場的問題。本人認為如何抉擇,主要看哪個崗位進入阻力最小,因為剛進入營銷行業,剛開始阻力過大會挫人銳氣,重者滋生退意,不宜以後的長期發展。如果做不到,那就踏踏實實的做自己擅長的事,不要瞎折騰。因為一個優秀的銷售者不一定是一個優秀的策劃者,反之亦然。

第四件事,選好企業。

做好職業細分後,就要選擇目標企業。當然,世界500強不一定是最好的,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首先我們要討論的是,選擇外資企業還是選擇內資企業。本人認為要結合自身情況權衡利弊,正如我在《中國營銷人應該向誰學習》一文中所說,任何一件事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同時任何決定都必須要有前提。

去外資企業,首先你的綜合素質要高,否則不會被錄取你。在外資企業(如可口可樂),由於其運作了上百年甚至幾百年,所有企業營銷的體系很健全,也很規範,不論什麼崗位都會接受到專業化的培訓,同時其有一整套完善的銷售模式(如可口可樂的101系統)和方法(如可口可樂的線路圖),你只要按照他的規則做事就行。因此,好的方面是:第一,你可以接受良好、規範和系統的培訓;第二,掌握先進的銷售模式和方法;第三,還可以給自己的職業生涯鍍鍍金。不好的方面是:第一,固有的模式限制了個體的創新;第二,強勢品牌讓銷售人員在銷售中始終佔據主動,無法鍛煉銷售人員在弱勢狀況下的市場問題解決能力;第三,由於要求高,人員變動相互較小,個人晉陞的空間有限。

而內資企業的狀況正好相反。不好的方面是:第一,很難接受到系統的培訓;第二,銷售模式和方法需要自己摸索;第三,鍍金效果沒外資企業好;第四,由於品牌相對處於弱勢(如可口可樂和娃哈哈),銷售難度相對較大。好的方面是:第一,銷售人員可以很好的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意識;第二,鍛煉銷售人員在弱勢條件下的市場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憑業績說話,相對考核公平,晉陞機會多,空間大。

因此,我們經常說,一個外資企業的銷售經理到內資企業就不一定能做好,一是不適應,認為企業不規範;二是品牌既處在弱勢,還要面對和解決比在外資企業多得多的各種疑難問題。一個外資企業的銷售經理的市場操作能力不一定比內資企業的銷售經理強,外資企業好的銷售業績是建立在外資企業的品牌和好的營銷模式上,而內資企業好的銷售業績通常是建立在優秀的銷售經理身上(相對而言)。因此,我建議一些內資民營企業的人力資源部在招聘銷售經理時,選擇優秀的內資企業從業人員可能比選擇外資企業更好。

討論完去外資還是內資後,我們要討論選擇目標企業的基本條件。例如你選擇的是快速消費品行業,那麼這個目標企業應該具備以下特徵:年銷售額在億元以上(至少五千萬),企業所處的細分行業正在高速發展,企業產供銷一體化,企業發展勢頭強勁,老闆謙虛敬業。這樣的企業首先基礎好,同時經過幾年的發展企業趨於規範不至於太亂或變數太大,同時企業處於積極實現規模經濟中,企業薪酬也比較可觀(比起剛起步或成熟的企業),其次,企業有進一步發展空間,個人發展機會更多。當然,一個新企業、商貿企業或一個規模較小(年銷售在一千萬以下)的企業,也並不是不可以選擇,但選擇時相對的風險和對你的判斷力要求更高。

第五件事,做好30歲前的職業規劃圖。

古語說先謀而後動,這是有道理的。做完了以上的分析和判斷之後,就要給自己30歲前的5—8年的營銷生涯進行規劃。形成一個清晰的職業脈絡並按此脈絡一路前行。

在規劃中要考慮到重要的四點。

第一點,慎重選擇,求穩為先。

就是說在選擇企業時一定要慎重,哪怕多花些時間,一旦選擇了不宜跳槽。為什麼這麼說,第一,跳槽會讓你再一次花時間去熟悉新的環境,出業績時間顯然要推後,這叫耽誤時間;第二,由於經驗不足,職務不高,跳過去還是主管,等於從頭再來,浪費時間。第三,到新環境人員不熟,遇到企業關係複雜,或許干不長久,留下敗筆(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可不喜歡頻繁跳槽的人)。第四,人脈資源需要時間去建立,或許無法建立,缺少支持的營銷你如何發力,最終主動走人。而在一個企業做的時間長一些(一般至少3年),以上的問題就或許不會發生,同時更重要的是,只有你用較長的時間深入到一個企業後,你才能真正掌握一個企業營銷的精髓,走馬觀花,看到的只是表面現象。

第二點,任何企業都有問題。

不要以為到了一個新企業,企業就沒有問題。每個企業都有問題,每個企業都有每個企業的問題,只是問題不同罷了。

第三點,搞清時間長度和時間密度的問題。

我們舉一線銷售人員的例子來說明,通常情況下,一個銷售人員在銷售職業中要遵循1235的職業發展時間規律,即做1年業代,做2年銷售主管,做3年區域經理,做5年省區或分公司經理。為什麼這樣安排?前3年是基礎,要打牢;後7年是帶團隊、做管理,要紮實。其後再做大區經理或銷售總監、營銷總經理就駕輕就熟多了。但時間的長度不是衡量經驗和能力的標準,這要看營銷人員的學習力和悟性。有的人做1年區域經理等於別人做3年,因此我說看的是時間的密度,是看你對老崗位知識的掌握多少和對新崗位的勝任能力。

第四點,在規劃中設定不同階段的崗位及時間目標、知識掌握目標、能力目標和薪酬目標。

崗位目標就是你各個階段所有達到的崗位層次。如用1年的時間從銷售代表做到銷售主管。知識掌握目標就是在不同的階段你所需要掌握的知識,如在銷售代表階段,所要掌握的知識是終端拜訪和生動化等;在區域經理階段,所要掌握的知識就是經銷商開發和管理、區域市場促銷策劃等。能力目標就是你能真正管理多少人和多大的區域。所以不要被職務頭銜的光環繞昏了頭腦,一個企業給你一個銷售經理的頭銜,你卻只負責一個城市的一個片區,做著業代相同的工作,我認為這不叫銷售經理,就是個業代。薪酬目標可以給你增加一些前進的動力,也是你能力和價值的體現,所以薪酬的目標也是要定的,如第一年年薪2萬元,第四年年薪6萬元等。

目標決定你的方向,方向決定了你的結果。

一萬塊,投資股市,買一隻10年內不會倒閉的股票,持有5年以上,硬體方向。


看你的風險喜好。
絕對保守型:1年期定存(缺點是必須存滿一年才能獲得利息,中途取出只能算活期)。更好的選擇我建議是貨幣基金,提取方便(一般是T+1,也就是隔日可提取),每個月結算分紅(年化收益率目前一般可以超過一年定存)
謹慎型:債券基金(債券基金一年收益大概有5%,比定存和貨幣基金要高。風險在於一年後收益率可能達不到預期,如果急用錢會面臨損失)
其他更高風險的就不推薦了。


投資自己的職業,或者說用於自己的興趣愛好中,1萬元,老實話說,沒有必要考慮它的增值,應該考慮用它來為你自己增值。

我們通天順家庭理財,每天收到近千人年輕朋友的理財諮詢,其中這個問題是被問的最多最多的。這裡,我們通天順家庭理財,結合自身經驗,接著這個假期,想和大家聊聊天。

1. 天大的夢想。
大多數朋友,在學校花了整整10多年時間在學習,然後才開始全職工作賺錢。對於理財有不切實際的想法,例如要在畢業後一兩年內儲蓄到首期置業或買上自己心愛的愛車。

為了完成這一其實非常高不可及的目標,自然心態會變得很急躁,會問出這樣的問題「我月薪2000左右,該怎麼理財」?

此種心態從何而來,無從得知,但個人覺得與傳媒吹噓成功例子,頗有關係。報章雜誌及電子傳媒,時常大事宣傳少年股神及樓神的故事,令年輕人覺得買股買樓,非常容易賺錢發財。不排除確有年少炒股及炒樓發達的例子,但相信只屬極少數,比例非常低,一百人中或許有兩三個,而這通常只是運氣的結果,因為成功的投資者須經過磨練,往往失敗過後,才踏上成功之路。少年行運,縱然賺到一筆錢,能否拿得穩,會不會在下一個浪中輸掉,值得思量。吹噓投資成功的故事,對傳媒而言是要吸引讀者,增加銷量或收視率,且人人都喜歡聽成功的故事。

但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慾望越強烈,越容易迷失自己。

2. 迷失的追逐。
一些開班講授股票及所謂炒房專家,姑勿論其動機如何,但有一些廣告,確實匪夷所思,例如標榜黃先生學習了神奇的股票指數分析法,半年內賺50萬元,陳小姐報名某股票導師學習班,聽從老師建議購買某股票,於四個月內賺30萬元,務求吸引學徒。
此外,前些年地產大旺,有人開班教人炒樓炒舖,為求宣傳,在刊物上訪問一些年輕炒樓的成功者,怎樣利用二三十萬元,甚至將父母的房子做抵押,以獲取資金,跑去炒樓,結果數年間資產膨脹至一二千萬元,年輕人看到,焉得不垂涎欲滴。

3. 骨感的現實。
現實投資市場是極其慚愧的,舉一個簡單例子:假設一個年輕人於28歲儲到100萬元,以年均8%回報計算,九年後資金變成200萬元,十八年後增長至400萬元,二十七年後變成800萬元,屆時他已55歲。

若無父母的幫助,要在28歲積累到100萬元,已經算是非常成功;若能每年賺取8%的回報,歷時二十七年,更是難得,基金倘若達致此成績,排名定必在全球頂級之列。

既然現實是投資賺錢不易,年輕的大學畢業生愈早認清此真相,對他們愈有利。

4. 我們該做些什麼?
作為畢業不久的年輕人,作為月薪還很低的朋友們,我們當前第一,也是唯一要做的就是學習,投資自己軟素質。花了十餘年在學校學習,如今出來工作還要學習?一點沒錯,你覺得你在學校學的有用嘛?那些都是元能力的學習,工作的學習才是真正的能力提升學習。
與那些剛畢業1,2年就考慮投資理財的人相比,也許他們可能在短期內獲得了更多的收入,然而,從長遠來看,掌握知識技能的人收入會更加豐厚些,並且他們的生活也會更豐富,更有意義。

不幸的是,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大學畢業之日就成為自己學習結束之時。他們不再翻閱任何怡情悅性的書籍,卻十分關注股票證券,他們喜歡與同事攀比收入,卻從不比較彼此收穫的經驗教訓;他們喜歡投資股市基金,卻忘了對自己的投資。總之,他們關注的焦點是硬資本而非軟資本,這就是人們常犯的錯誤。我們不是建議您永遠做一個拮据的年輕人,因為你確實需要賺錢並積累財富來娶妻生子,但是,你應該把制訂計劃放在首位,更深入的了解自己以及這個世界。這樣,從長遠而言,你將獲得更多的回報,並且你的職業生涯也會更加精彩成功!

5. 我有問題要問!
嗯,沒有問題問的就不是好同學!;-) 請在微信里關注 我們微信賬號 jiatinglicai518,我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我覺得最大潛力的投資就是投資在自己身上,所以如果是剛工作且沒什麼經濟壓力(比如買房、車等),最好的方式是對自己進行投資:

對自己的思想進行強化:

  • --報語言學習班(最好是跟你的業務掛鉤的,如英語,中國經濟的發展必然不能脫離世界)
  • --禮儀類學習班(包括服裝搭配,商務禮儀等,如果是女生可以增加彩妝。)
  • 考證(比如考個心理師之類的,跟工作有關係或跟自己興趣愛好相投的,你永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你就會用到。)

對自己的身體進行強化

  • 健身班/瑜伽班(一個好的身形和由此帶來的形象氣質的提升對你以後的工作有幫助,而且這是對健康的長期投資)
  • 其他我暫時沒想到的...

用於社交


我覺得30歲之前,除非家裡給的壓力特別大,還是以充實自己為主,不要糾結於資產的多少,因為你本身才應該是你最大的資本。

至於投資嘛,方法如@chrisyuan,可以存定期、買基金等。股票的話其實可以玩玩兒,但是風險很大,鹵煮自重。


一萬塊錢,定存吧。另,推薦一種方法:每月存一份一年定期。一年之後,就可以將去年同月的定期加利息加新一年定期,一同存新定期。這樣每個月就都有可以使用的定期了,而且一旦有急事需要用錢,也不會因為定期未到期而心疼。這種最保險,要求低,而且可以培養理財習慣(雖然我的理財計劃半路就因為缺錢而中斷了)

如果手頭的錢超過5萬,就可以選擇城市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了。選擇那種高利息的類似定存的產品。一般有三十幾天、六十幾天、一百二十來天,或者一年的,類似於定存。但利息比普通定存高1個百分點,而且每期利率都有所變動,你可以自行選擇。

錢更多時,就可以選擇保險、股票、和基金了。這些就不是我能解答的範疇了……
----------補充----------
最近支付寶的餘額寶也很不錯。
餘額寶與銀行活期、定期、和理財產品相比較,利息理財產品會高一些,但也分銀行,城商銀行收益高,最近三十幾天的產品收益在5%左右,有時也可以達到7%,比如銀行季度末拉存款,但需要存入一定期限,而且有最低投資額度,比如最低5萬,按5千遞增,存三十幾天,買入後不可以撤銷。定期存款一年期利率國有銀行和城商相差0.1%,一般在3%左右,不限額度,按約定期限支付利息,到期自動轉存活期,亦可自動續存,期間取現利息按活期支付。活期存款利率一般在0.35%左右,按日計息。餘額寶摺合年利率大概在4.5%,最近4.8%~5%左右,無最低購買額,無最低期限,按日結息,每日收益率都不一樣,支取方便,電腦支取無限額,隔日到賬,手機支取最高5萬,2小時內到賬。
所以相比起來,餘額寶更靈活。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推薦用餘額寶代替70%的活期存款。


明顯要投資自己啊. 樓上們都在說啥呢,一萬塊有啥好理財的.
買書買書,再買書;
請朋友吃飯;
出去走走;

讓自己的閱歷豐富起來,比什麼投資都值得!


餘額寶。


1萬塊錢的投資主要是為了保值,可以投資風險較低的品種。建議把其中5000塊存餘額寶,以備不時之需,年化收益在4.5%左右。另外5000,分為2-3檔,2000買純債基金 ,1000買股票型基金(可作為定投,每個月定投2次,月中和月初,降低風險),2000在淘寶上買理財產品,有3個月的年化收益4.6%左右的產品也有一年期5.15%左右的產品。目標是一年後1萬的整體收益在5%左右。


借給別人,月息3%


存銀行就是嘛,剛出來的孩子半年找一萬都很不錯了,我一年能不能存一萬都是問題


我會告訴你存支付寶「餘額寶」嗎


如果在25歲以下,建議你拿出20%的錢請人吃飯。一年後,你會懂得。


我會投資股市。


才一萬就先別想增值了,先租個好點房子吧,最好一個人租,方便自由,押二付一加上中介一萬左右差不多了


可以了解下十二存單法


要我也是狂消費,找朋友,旅遊去


推薦閱讀:

有100w左右的現金,有什麼好的理財方式?
如何從年薪10萬的上班族提升自己的第二收入達到20萬以上?
怎麼評價「怎麼每月花100元做投資」的微博?
哪些長期人生規劃應該在剛工作時開始做?

TAG:理財 | 個人投資 | 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