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基督教在歐洲的日漸衰落,為什麼伊斯蘭教在全球(包括歐洲)的影響不減反增?

這個問題是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編輯、專欄作家
魏城在微博上提到的,我也很好奇,倫敦的東區似乎已經在展現這個問題:一個可容納1000人的教堂坐下的不到20人,一個可容納100人的小清真寺卻人都排在了外面的街道上。這是符合富足和貧苦人口比例的必然還是只是世人的一種錯覺?


假象而已,現代伊斯蘭教已經越來越依靠伊斯蘭國家政府機構,變成國營宗教,根據歷史經驗,一旦一個宗教有這種趨勢它就離毀滅不遠了。穆斯林是人,不是被索隆腦控的半獸人,不存在無厘頭的無條件生生世世信仰伊斯蘭的可能,歷史上一個宗教被人民集體拋棄的例子很多,沒有任何理由認為伊斯蘭教會例外。

基督教看似衰落是因為基督教主體的國家拋棄了原來的確立基督教為國教的政策。這在某種程度上阻止了教會機構的腐敗,反而延續了組織壽命。

伊斯蘭教則不然,現代伊斯蘭教變得越來越依附政府。美國大學的穆斯林學生聯合會要是沒有沙特和雞巴斯坦的援助,估計九成人都得走光。西方國家的伊斯蘭宗教組織虛報教徒人數,參加禮拜人數騙取更多沙特補助的現象屢見不鮮。

以敘利亞巴沙爾為例,此人實際上就經常借住伊斯蘭宗教權威來為自己的行為洗白,資助黎巴嫩真主黨和伊拉克恐怖組織打擊西方國家。伊拉克的宗教化也開始於薩達姆統治時期,著名的子宮佔領歐洲也是卡扎菲提出來的。

在這些傢伙倒台之後。如果上來的是宗教政黨,他們也是繼續延續這種信仰國家化的政策。靠國家力量推行保護宗教,資助宗教活動,宗教機構也得維護國家鄭策,為政府行為辯護,前現代世界的封建王國也有類似行為,但那時候國家力量遠沒有今天強力,各地地方宗教領袖有很大發言權,領袖們的財政來源和繼續擔任職務的資本也主要來自於當地人支持。

現代伊斯蘭國家則很不一樣。很多現代伊斯蘭國家很大程度上把伊斯蘭教變成一種類似公務員的職務,政府出資蓋寺廟,發工資,宗教領袖就沒有必要像以前那樣聆聽本地人的訴求了。更重要的是宗教和政府勾結在一起實際上最後結果是民眾把政府的腐敗和宗教聯繫起來。長此以往民眾最終必然對宗教失去信心,最典型例子就是伊朗,伊朗要是某一天崩潰了,我估計伊朗三分之一的宗教領袖都得被暴民當街打死。

於此類似的還有沙特用石油美元把自己大鬍子,頭巾,和阿拉伯風格清真寺擴散到整個世界。幾十年前印尼,馬來西亞的女性穆斯林都是不戴頭巾的。但現在已經被阿拉伯文化侵蝕。

但是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政府機構繼續資助世界各地的伊斯蘭機構上的。以沙特為例,沙特貧富差距嚴重,國內聚集大量貧民,如果某一天沙特政府垮台了上來一個民主政府,新政府覺得還是給本國人高福利更重要,於是停止輸出伊斯蘭。沒了沙特的石油美元,那些世界各地生機勃勃的瓦哈比組織就會頃刻間土崩瓦解。

實際上不止遜尼派的瓦哈比如此,什葉派亦如此。為啥里黎巴嫩真主黨拚死也要保護巴沙爾呢?因為沒了巴沙爾和伊朗給它發工資,它分分鐘就要被黎巴嫩本地的腓尼基主義者掛路燈。但是不論他們如何努力,結果都是在消耗伊斯蘭自身的生命力。

這些伊斯蘭國家的統治者,不管是沙特那種王公貴族還是敘利亞伊拉克那種所謂世俗領袖,推行伊斯蘭國家化的最後結果就是放出了類似伊斯蘭國和穆斯林兄弟會那種組織,阿富汗和雞巴斯坦政府長期縱容伊斯蘭教權,導致塔利班泛濫成災,最後塔利班又把伊斯蘭國吸引過來,結果部落主義的塔利班根本不是狂熱伊斯蘭國阿富汗和雞巴斯坦分布分子當然對手。但是。當這些人真的掌權之後,他們推行的又是絕對的宗教治國。從宗教國營化,變成宗教人士直接治國。進一步導致伊斯蘭加速崩潰瓦解。比如伊朗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另外車臣其實也是,現在卡德羅夫和支持他的教權派沒了普京更大可能是被暴民打死而不是變成安祿山。

世界上沒有奇蹟,任何選擇都要復出代價,向權勢和財富諂媚的信徒最終必然遭到懲罰,那些在甘肅,新疆和青海,當地人自願出資出力建造的清真寺或許簡陋破敗。但卻有著無與倫比的生命力。那些靠著外國機構和國家機關施捨的清真寺。或許豪華壯麗,但終究會如同流沙上的城堡一樣,崩潰坍塌只是時間問題。

以上段落來自《不止信仰》,塞滿騙補貼的投機主義者和從國家機關乞食的奴才的宗教最終必然被人民拋棄。


一般來說,從普通老百姓的視角出發,存錢都要存個幾家銀行,身後靈魂的事情,只虔誠的託付一個宗教,有些不合常理。

歷史上,大多數時候,絕大部分國家地區,都是沒有什麼信仰自由的,信仰是為了政治服務的,君主或者領主吩咐你信仰什麼,就得跟著信仰什麼,由不得自己。

宗教信仰相對自由的地方,比如古代的東亞,中國,佛教道教相互攻擊幾百年後,已經渾然一體了;日本,佛教和神道儒家也是渾然一體;朝鮮、越南也是各種宗教並存。

普通老百姓對於宗教的需求,在於給神靈上上香,神靈保佑保佑俺,並不介意多拜幾個神靈,分散投資更保險,也不介意把飛天拉麵神當做神靈來拜,只有能夠帶來好運氣,心裏面覺得開心就行。

至於各種嚴密的教義、高深的理論、精妙的思辨,不好意思,俺們文化姿勢水平低,不懂,誰有興趣誰去搞去,能講得讓俺心服口服算你本事~

一般事物都是符合正態分布的,在不受任何外部強制力量干擾的情況下,虔誠信仰宗教和極其反對宗教的人,都只佔坐標兩端的少數,多數人其實是模稜兩可的,臨時抱佛腳,心裡開心就好。

宗教的興盛,往往只取決於世俗政權對其扶持力度以及世俗政權之間的戰爭。

中世紀的歐洲,虔誠、狂熱地信仰天主教,絕不是因為那時候的天主教有多麼的優越,而是不信天主教有生命危險。今天的歐洲,對於宗教的信仰越來越淡薄,也絕不是因為基督教的教義不行,是因為不信仰甚至反對基督教已經沒有任何生命危險。而在阿拉伯國家,公開表示不信仰伊斯蘭教是有生命危險的,自然要表現出虔誠狀。


誒,因為沒有這回事兒?不問是不是就問為什麼是不是耍流氓呢?

以下內容翻譯自quora,不想看渣翻譯的同學可以看原網站Europe: What are some statistics that best capture the "Islamization of Europe"?

------------------------------------------------------------------------------------------------------------------------

問題:歐洲有沒有越來越穆斯林化?

答:
下圖為英國的情況。藍色的是基督教徒人口比例(從65%到45%),綠色的是不信教的人口比例(從30%到50%),黃色的是所有非基督教信仰,包括但不限於伊斯蘭教(一直在5%左右徘徊)

很明顯,伊斯蘭化是不存在的。英國真在變得越來越非宗教化。

再來看以下歐洲的信教人數比例

看起來歐洲的信教人數也在變少啊

再來看看這一張。紫色的是非穆斯林人口(百萬),綠色的是穆斯林人口(百萬)

歐洲的穆斯林人口到2030前預計會從6%增長到8%

等等。。。有些人還是有些疑問。

問:歐洲的穆斯林比例已經增長了超過100%,這是不是說明很快全歐洲都會是穆斯林了呢?
答:這位兄台請移步Region: Europe,這份報告是提供的數據更具有權威性

問:到2030年,英國只有不到10%的人口還會去教堂,而由超過10%的人會去清真寺。這時候難道英國不就變成伊斯蘭國家了么?
答:誒。。。這個說法的問題只有一個。。。剩下的80%的人被無視了。。。英國會變得無信仰化,而不是伊斯蘭化

問:只有虔誠的教徒會組織起來發出聲音,所以當穆斯林比基督徒多的時候那不是就說明穆斯林會掌握權力么?
答:為什麼只有宗教有組織有力量?為什麼8%的人口可以綁架成熟的民主政權和法制?事實上,歐洲國家解決這些宗教爭端自有它的辦法--不然要民主作什麼?

問:這些數據也許有道理,但是會不會有局部的穆斯林聚居導致問題發生呢?
答:這不是伊斯蘭教的問題,這是社區封閉(ghettoisation)的問題。這在歷史上完全發生過--外國人移民過來之後住在便宜的社區,直到他們有能力融入中層乃至上層社會。雨格諾派以及猶太移民都曾經居住在現在穆斯林聚居的倫敦東區,然後大家也一樣抱怨他們不同的生活方式,直到他們融入和分散在英國社會中。

問:為什麼這些數據可以證明歐洲有越來越多無神論者(atheists?)?
答:因為不可以。歐洲有越來越多無信仰者(non-religious),而不是無神論者。人民還是有獨特的精神和文化生活,很多有基督教傳統,但是有組織宗教在減少而已。

問:這些數據是不是僅僅證明你這個人搞不拎清,為政治正確不分青紅皂白?為什麼你就不能好好承認綠教是邪教呢?!
答:你可以看一看這個網站Stormfront - White Nationalist Community(風暴前線--白人的社區)。他們可不怎麼在乎事實。

Ok,我們總結一下:
1. 歐洲沒有被伊斯蘭化。
2. 歐洲不會被伊斯蘭化。
3. 歐洲在變得無信仰化。

數據來源:
British Social Attitudes Survey英國社會調查2009
Eurobarometer歐盟統計部門的報告
Region: Europe歐洲穆斯林的未來

-----------------------------------------翻譯的分割線-----------------------------------------------
有些人提到了生育率的問題,其實生育率很大程度上經濟社會發展有更強相關
比如穆斯林國家在之前30年生育率下降如下圖(數據來源聯合國社會與經濟事務處):

這個綠色的線表示的是這些穆斯林主體國家(人口50%以上生育率在近30年的下降幅度)
可以發現最下面(生育率下降最厲害)的往往是中東產油國,因為石油帶來的經濟增長使這些國家的人均GDP很多都已高過中國。人類學研究雖然目前對於收入和生育率的因果聯繫沒有定論,但是很多專家認為由於高收入帶來的對婦女的教育,節育措施的採用和生活穩定性是使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而那些生育率居高不下的穆斯林主體國家很多也是很貧窮的幾個非洲國家,而貧窮和高生育率很多時候也有正相關。下圖是非洲地區的國家生育率,越是深藍生育率越高,而其中的剛果金和安哥拉都是生育率很高但是非穆斯林主體的國家(數據來源:CIA世界概況)

至於歐洲,穆斯林生育率也一直顯示出下降的趨勢,雖然非穆斯林的生育率一直在0左右徘徊(數據來源:皮尤研究中心)

同時由於穆斯林移民潮在1948年英國英聯邦移民法案(帶來諸多印度半島移民),和德法1960-1970勞工潮的結束,穆斯林移民的數量也在逐步下降:

生育率和移民(大多是青年人)的減少也是穆斯林年輕人的比重減少:


題主只強調了一個容納1000人的教堂裡面才20人,一個容納100人的清真寺卻需要做到外面。卻忽視了歐洲隨便走幾步就能看到一個教堂,而可能整改城市也沒有幾個清真寺。
記得當初我在斯德哥爾摩市中心望高派路德宗彌撒,一個大概能容納千人以上的教堂大概也就做了區區不足百人。在中國每次去教堂都是爆滿啊歐洲再衰弱也不至於不如中國啊。可我突然意識到,中國一個城市可能也沒幾個教堂,可是斯德哥爾摩呢,王宮所在的小島上,估計也就廈門大學那麼大,就有至少五個教堂,其中三個非常宏大,現在信仰那麼衰退,人口又少,能坐滿才怪呢。


我在英國鄉下上了六年學,後來在倫敦工作了六年。我可以負責地告訴大家,英國(至少南方)廣闊的鄉下地方基本上都是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每周末每個教堂都有很正式的彌撒。另外也許你不知道的是,很多人在倫敦工作,實際上周末都回鄉下,那裡才是家。

而倫敦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她安然地接受了各個種族、宗教的移民(包括無神論的我),尤其是工黨執政的十年內,移民暴增。移民自然是移到大都市才有更多的工作機會。全世界的大都市,紐約、北京、新加坡……都是如此。

東倫敦從上上世紀以來一直都是貿易港口、勞動階級、移民的地盤,幾個區域都是倫敦犯罪率最高的地方。

然而就是在犯罪率很高、移民(非高技術)聚集的 Tower Hamlets,卻有著倫敦最耀眼的新金融城 Canary Wharf;在嶄新樓盤的旁邊,同樣屹立的是政府公屋。我想,這就是倫敦的魅力所在吧。請大家閉眼感受一下。

Anyway,問題不成立。


宗教(尤其是那些能迅速發展壯大的一神教)自古以來對科學素養較低,缺乏獨立思考的人(這類人占人口的大多數)有巨大的吸引力,而上世紀末期世界性的民主浪潮讓政府難以管控國民信仰,各種一神教趁機蔓延,為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歐洲本地人越來越不重視宗教,但外來的那些穆斯林非常重視,而且要以自己的教義規範他人(事實上他們在天朝也是如此),於是影響力越來越大。同樣基督教雖然在歐洲衰弱,但在東方(如韓國、菲律賓)卻也是迅猛發展,在中國也是,基督教及各類如拜上帝教那樣的衍生教派(東方閃電、全能神等)的信徒加起來恐怕也有幾千萬乃至上億了


因為基督教國家已經經過近代化和現代化思潮的洗禮,個人主義突出,社會限制較小,科學思想盛行,而且政教分離。基督教經過兩次大分裂之後現存東正教偏安東歐,在紅色政權的控制下苟延殘喘到撐過一段時間,到現在才二十年自然不會有什麼大的影響。大公教會(Catholic Church),又譯普世教會,被多次新教分裂出去,其實不剩太多影響力。而所謂的新教林林總總不一而足,既有英國國王為了控制教權而脫離大公教會發明的英國公教,又有比如路德宗加爾文宗叉叉宗的,實在是亂成一團。
相比之下,伊斯蘭教國家,雖然很抱歉這樣說但是事實上就是較落後愚昧,國家政權中教權還能插一腳,信徒的文化水平為防切糕先呵呵一個,宗法社會傾向嚴重,個人主義極不發達,生育率高且強制下一代信教,總而言之就是沒有自我意識的人更容易聚集在宗教領袖面前。


1, 基督教世俗化嚴重, 造成信徒組織比較鬆散, 對教義執行比較隨便. 伊斯蘭教從全球來看近年來有反世俗化的趨勢, 變得越來越封閉和狂熱. 此消彼長.

2, 西方人生育率低, 生了也不一定會變基督徒; 穆斯林一般很能生, 生了一般都還是穆斯林.

3, 歐洲的自以為是的難民政策, 養了一大波吃救濟的伊斯蘭教徒, 綜合上面兩點, 變成了伊斯蘭對歐洲的和平殖民.


上面的回答都已經非常充分了,那麼我還是補充一下:

1.阿拉伯語作為一種古老的語言,就像是中國的漢語一樣。
中國的漢語除港澳台還在使用繁體字以外,大陸已經進行了大量的漢字簡化工作。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把文字也順便統一了,也就是說,各地的發音雖然可能不一樣,但是書寫都是一樣的,朝鮮和日本的學者們也可以在不了解發音的情況下閱讀中國的書籍,同樣的文字加強了漢民族的統一,即使港澳台的繁體字很多人可能不會寫,但是大多數人都是認得出來的,同樣的文字作為文化聯繫的紐帶,使得阿拉伯國家可以聯繫在一起及時經歷了一系列的變故,就像中國一樣,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總的來說還是屬於中華民族的。

2.伊斯蘭教初期的傳播。
穆罕默德剛開始的時候只是把伊斯蘭教作為統一阿拉伯世界的一個工具,只是為了解決阿拉伯半島上的部落們信奉不同的神明解決的,所以起初也是對其他非阿拉伯人的皈依帶了一些抵制的(比如一開始的時候上層的統治者們,非穆斯林所收的稅要高於穆斯林)當初的很多商人都搶著皈依伊斯蘭教,因為這樣會減少稅收,所以多少會有一些抵制,但是大勢所趨,統治者們也阻止不了了,再者隨著國家經濟的越來越發達,要求皈依的人數也越來越多,乾脆就允許了吧。於是伊斯蘭教就不再限於阿拉伯人可以信仰的一個宗教了。

3.突厥和蒙古等游牧民族順水推舟。
在擴張的時候都有選擇過皈依伊斯蘭教,而他們的領土擴張也把伊斯蘭教帶到了更多的地方,比如說蒙古,蒙古原本作為一個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生活在文明的邊緣,垂涎著富饒發達的各大文明們,所以隨著侵略,也開始信奉著當地人的宗教,融入到了當地的文化中,當然這樣的後果就是蒙古人被同化失去了作為游牧民族的野心和野行導致蒙古帝國被同化了,在中國的蒙古人被儒家思想影響,阿拉伯的蒙古人被伊斯蘭教影響,歐洲的蒙古人被基督教影響,蒙古帝國遼闊的版圖雖然曇花一現,但是對伊斯蘭教的傳播仍然起了巨大的作用。

4.阿拉伯商人們。
自從中國閉關鎖國之後,取中國船隊而代之的自然就是那些阿拉伯商人了,阿拉伯商人在經商的過程中,也把他們的伊斯蘭教帶到了各個地方,面對伊斯蘭教那些比較完整的神學學說(現在已經顯得有點大眾化了)比如說一句「真主安拉是唯一的神,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就可以成為信徒之類的。。當地的人們也熱衷於把伊斯蘭教的宗教儀式帶入他們自己的宗教儀式中,所以這也促進了傳播。

5.人們喜聞樂見的教義。
比如說印度,印度在阿拉伯人來之前主要是信奉印度教的,而印度教又流行種姓制度,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而伊斯蘭教的教義中,人人都是「兄弟」這樣一來,受到了印度教種姓制度壓迫的人們巴不得伊斯蘭教的傳播,他們來的時候也巴不得手舞足蹈地去歡迎他們。當然兩種制度長時間的互相地址,後來的印巴分治也看得出來這一矛盾的存在。

上面說了很多伊斯蘭教現代的傳承與發展,那麼在下就補充一點古代的傳播與發展吧。兩者合在一起就是伊斯蘭教的傳播與發展之因。
Ps:寫的時候全憑著大腦,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正,以便及時修改。


我來說一說我的理解:
信仰基督教等教義的國家裡,如果有人信仰伊斯蘭宗教,會比較寬容;而在伊斯蘭宗教的國家裡,信仰基督教會比較危險。
舉個栗子:
聖經,在伊斯蘭國家要翻譯為本國語言時,上帝/全能的神,不能使用神這個字,因為神這個字是特指全能的神,不能再指定上帝;經歷過的人會更有發言權。
所以一個寬容的國家裡,傳教什麼的就會容易;反之,就不容易傳教。

---01.14.2015 更新---
補充下:
關於聖經或者基督教在伊斯蘭教為國教的國家中傳教的事情,一些伊教國家是允許其他宗教存在的,可是,佛教、基督教大部分情況只在自己教所活動,而國教在齋月的時候,每天早晚兩次廣播全城覆蓋無死角的播放,有沒考慮過其他宗教的感受呢?

其次,說一下聖經事件,很多人可能已經知道了,這裡再補充一下,聖經在語言本地化時,印刷版本把上帝翻譯為伊教的神的單詞;這就引起了一些伊教教眾的不滿,好了,問題來了,伊教對這件事情是如何反應的呢?像這樣:駕摩托車向教堂甚至僅僅是小小的祈禱所扔燃燒瓶,你說咋整?


世俗化是宗教的大敵,伊斯蘭教很好地隔絕了這個問題。
幾年前去過一次西安,分別參觀了市內的一座佛寺、一座道觀與一座清真寺。
佛寺在賣門檻賣瓦片,道觀在宣傳各種法事;而在距離喧鬧街道不到200米的清真寺里,數量近百的小孩、青壯、老人,沐浴更衣後,在阿訇帶領下,認真、整齊地向西做禮拜,每天五次。(感謝趙愷的提醒,好像記得禮拜的次數根據時間不同會有變動,會去查一些資料 )。我看到一個大約7到8歲的孩子遲到了5分鐘,結束後獨自一人、自覺地在殿里繼續禮拜了很久。
作為一個拋卻信仰的年輕漢人,我感到震撼與畏懼。
正如知友們所說,在基督教因世俗化成為現代社會一種信仰符號的同時,伊斯蘭教通過家庭、儀式等方法在世俗的社會裡塑造出一個相對隔離的空間,延緩甚至逆化了宗教世俗化的進程。大家有興趣的可以看一看關於「伊朗伊斯蘭革命」的一些文章。夏紀年的相冊-宗教革命之前的伊朗伊朗伊斯蘭革命還剩下什麼成果?


現今隨著一些伊斯蘭教徒移民到其他一些國家,這些伊教徒在這些移民國家裡在日常生活中仍要求自己和同教徒戴頭巾乃至罩黑袍等宗教服飾,以及在街邊祈禱、修建清真寺等等,這些伊斯蘭教徒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無疑給這些國家和社會帶來了巨大影響,長此以往並勢將繼續擴大影響,許多人對此憂心忡忡。

  因此已有一些國家開始立法對這些在日常公共場所里的宗教行為有所限制,但這種限制另一方面卻又招來一些人權組織的反對,認為這種限制已違背了信仰自由。所以在這裡要否限制似乎就成了一種爭議和矛盾。

  但事實上這種矛盾完全是不應該的,對此我們要在此再次闡釋何謂真正的信仰自由。

  首先,信仰自由不是單向的自由,而是雙向的自由。任何一個正常的宗教信仰,首先必須是能夠供眾人自由選擇信或不信、讚頌或貶低,而不是只能選擇信不能選擇不信、只能讚頌不能貶低,所以,若一個宗教信仰只能有單向讚頌的自由而不能有貶低的自由,那無疑就可能帶有極端性,而稱不上是正常的宗教信仰。

  再者,信仰自由的目的是什麼?乃是為了維護每個人信仰自由的權利,讓每個人可以自由選擇信或不信某個宗教信仰,自由選擇讚頌或貶低某個宗教信仰。信仰自由絕不是只是為了去維護某個宗教信仰。

  因此我們縱觀現在伊斯蘭教現狀,其現在普遍性的政教合一、民族和宗教捆綁,明顯都已帶有強迫性,其政教合一以政治法律要求國民信奉,民族和宗教捆綁又以民族名義要求族群普遍信奉,所以其普遍宗教強迫性特徵非常明顯,其現在的伊斯蘭教本身已明顯普遍侵害了信仰自由。

  事實上,我們若從一些新聞上亦可得知,在政教合一的眾多伊斯蘭教國家裡,其國民是缺乏信仰自由的,甚至有些人因改信他教或不遵從某種教義,而被國家法律制裁甚至判死刑,這些都已嚴重侵犯了信仰自由。

  另外,從世界角度來說,伊斯蘭教徒本只應稱為伊斯蘭教徒,但其使用的「穆斯林」名稱卻已成為民族和宗教之間的一種混淆名稱,成為世界上除民族外的分門別類名稱,已產生了具有泛民族捆綁性的宗教強迫信仰特徵,並且事實上現今在世界任何地方,這種對族群或家庭施行強迫信仰特徵都是非常明顯且是普遍存在的。

  由上可見,現今的伊斯蘭教普遍只具有單向信仰自由,而無正常的雙向信仰自由,所以只有當伊斯蘭教普遍性的政教分離、民族和宗教分離後,成為一個能夠供世人自由選擇信或不信、讚頌或貶低的正常宗教信仰,那麼保障伊斯蘭教徒的信仰自由才可稱是維護信仰自由,不然所謂保障伊教徒的信仰自由就僅僅只是維護一個宗教強迫信仰的單向自由,而並不是維護一個宗教供人自由選擇信奉的雙向自由。而如果維護信仰自由只是去維護一個宗教的強迫信仰那無疑是非常不值和荒謬的。

  因此我們可以確定的說,在信仰自由規則里,任何宗教信仰在一個國家裡都並不具有絕對的信仰自由,而只有相對的信仰自由,即任何一個宗教信仰都必須能夠容讓任何人自由選擇讚頌或貶低、信或不信的權利,成為這樣一個供人自由選擇的正常宗教信仰,並因此而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這才是真正的信仰自由,對伊斯蘭教道理亦如此。


.
  信仰永遠不會被取代。但宗教,有可能。

  我們看到一個可容納1000人的教堂只有20左右的人禮拜,那一定是因為我們沒有看到在很多由小型基督教會租下的房間里擠了50甚至更多人在聚會、擘餅、唱詩、讚美。若是算上各個國家基督教小型教會、家庭聚會的數量,還是會覺得基督教勢力很大。不過,伊斯蘭世界往往提倡多生育是一個原因,穆斯林家庭的孩子都算為穆斯林也是一個原因。人口多,決定了穆斯林的數量只會越來越多。相比之下,基督徒只會越來越少。
  在聖經里曾多次提到,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又說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即便是那些自稱為基督徒的,也未必是真跟隨基督的人,口中說主啊主啊的,未必都能進天國。這都說明基督信仰在這個世界永遠不會真正受歡迎。
  真基督徒永遠都會是少數。因為要想維持一個與世界不兼容的信仰,付出的代價太大,不僅是聖經的原則太過保守而使信徒頻頻吃虧,甚至還要面對被大多數人不理解、質疑甚至羞辱謾罵,所以必然會有很多人一度走近基督教信仰,卻發現基督的救贖對自己實際的物質利益沒什麼幫助,然後離開基督。這種事我也見得多了。

  回到問題。
  在基督教中,禮拜堂主要是用來作為安息日的禮拜所用,確實有很多信徒並不重視敬拜的生活,因而疏忽了禮拜。不可否認,很多基督徒的生活中並沒有基督的存在,去教會敬拜只是一種儀式活動,這樣的基督教就成了一種宗教,而非信仰。
  伊斯蘭教中清真寺不僅是禮拜的場所,也是信徒學習、會面等多種用途的地方,所以穆斯林在禮拜日去清真寺朝拜、學習等,是他們的生活,因為對他們來說,對安拉的敬拜是生活的重要部分。這種敬虔的生活方式,是信仰而不是宗教。
  一個強調信仰力量的宗教,比一個只看重儀式活動的宗教,凝聚力要強很多。那麼伊斯蘭教的影響比基督教大,就很容易理解了。

  這也是基督徒們應該好好反省的問題——有沒有在自己的生命中活出基督的樣式來。
.


主要還是因為基督教有過變革,變的溫和了許多,不再具有那麼多的強制性,相對而言,伊斯蘭教就封閉激進的多。
1、伊斯蘭基本是老子是教徒,那兒子肯定就是的,甚至全家都是的,還有個關鍵問題是伊斯蘭教鼓勵生育。
2、伊斯蘭現在還是有很嚴格的朝拜儀式,基督教平時撐死也就畫個十字了。
3、伊斯蘭現在靠生育擴張的很厲害。
4、政教合一的產生的問題不贅述。
5、伊斯蘭是一神教,信仰其他神或者不信真主對他們來說都是不可原諒的。
6、經常干涉其他非伊斯蘭教人的生活,在國內典型的問題就是豬肉問題,伊斯蘭人自己不吃的同時,也要求非教眾吃,甚至要求視線範圍內不出現「豬」相關的東西,對比大部分佛教徒的表現,高下立判。
7、只要求非教眾尊重他們的習慣風俗,自己從不尊重非教宗的習慣風俗。弱小的時候要求保護尊重,強大的時候就所有的卡費勒都該死。
8、「他們既不肯皈依伊斯蘭教,又不肯去死,還佔有了本該屬於我們的土地和資源」,這句話應該是現在很多伊斯蘭教人的想法吧。
伊斯蘭的影響力說實話並不是一個很好評價的問題,他們的確人數眾多,但是產生的負面影響大於正面的。

這是法國街頭的一張照片。
當一個非伊斯蘭信徒(照片中站著的人)看到這個出現在一個公共場合,是不是會覺得很恐怖?


這個結論不可靠。由於美以勢力的排擠。現在全球對伊斯蘭都是歧視與厭惡的。世界上能看到的伊斯蘭新聞都伴隨著貧窮,飢餓,戰亂與死亡。與此對應,就連沙特王室的所有新聞基本都是一邊倒的炫富,無知,奢侈,只知享樂。兩相平衡人們不會同情那邊的人和宗教。也容易理解,那裡只有一些沒有軍隊的小國,和被美國揉碎了的不聽話的國家。要說發展可能猶太教更好一些。伊斯蘭應該沒戲。


信仰自由規則
世界上有許多事情常常容易被矯枉過正,譬如善原本是好的,但若因此去縱容惡則就不對了,同樣的道理,對於正常宗教給予信仰自由原本是好的,但若對含強迫信仰的宗教教義給予信仰自由則就不對了,因為這就實際等同於反信仰自由。所以可見,對於何謂信仰自由並不能憑個人感覺好惡去定義,而應按正確規則來定義。


●目前世界上的信仰自由狀況:
1.在專制國家對正常宗教存在壓制乃至逼迫情形。
2.在中東國家普遍存在宗教教法,且不允許信徒退教和改教自由。
3.在歐美等民主國家則存在諸多民眾不認識宗教言論自由,不認識民眾擁有批判或貶低宗教的言論自由權利,並且對諸多無退教自由的教義和事實給予縱容。並且需要說明的是,現今歐洲事實上已不具有宗教言論自由的環境和特徵,這從法國查理周刊事件可見是一個分水嶺。
從以上三點可見現今整個世界對信仰自由的認識都存在很大問題,所以闡明相關信仰自由規則就尤為重要。


●首先,我們應當認識正常宗教和含強迫信仰宗教的區別:
1.宗教大致可區分為正常宗教和含強迫信仰宗教兩種。任何正常的宗教都只能定義為個人式宗教信仰,都只能允許以宗教教義要求自己個人,而不允許以宗教教義要求他人,這是分辨正常宗教和強迫信仰宗教的最根本區別。
2.任何正常的宗教都必須允許任何人對其自由選擇信或不信的權利、在言論上允許任何人對其自由選擇頌讚或貶低的權利。
3.任何正常的宗教都擁有接受任何人自由選擇信或不信、在言論上自由選擇給予頌讚或貶低的權利,政府或民眾都應尊重此宗教存在的此種權利和合法性,任何國家或民族都應要有這種寬廣的胸懷和認識。
4.含強迫信仰宗教則是允許教徒以宗教教義要求他人,而非僅僅以宗教教義要求自己,而不再是個人式宗教信仰。
5.含強迫信仰宗教可能具有以下特徵:(1)教徒間彼此以宗教教義互相要求和強迫,乃至對非教徒和社會提出要求和強迫,而不具有個人式宗教信仰特徵。(2)不允許教徒有退教或改教自由。(3)不允許有宗教言論自由,即批判或貶低宗教的言論自由。


●就此,我們可以闡明正確的信仰自由規則:
一、信仰自由包括了任何人有權選擇信或不信,並在言論上選擇頌讚或貶低任何一個宗教的自由。國家應對國民此信仰自由權利和宗教言論自由權利提供法律保障。
二、任何一個認同和支持此信仰自由的正常宗教,國家都應承認和尊重此宗教的存在權利和合法性,並給予相關法律保障。
三、任何一個反對此信仰自由的宗教,譬如不允許民眾自由選擇信或不信(包括退教)的自由,不允許民眾自由選擇頌讚特別是批判和貶低宗教的言論自由,則國家應對其進行法律限制,促使其改革。
四、任何一個宗教所表現出來的最終教義施行不得違背國家正常法律(如多妻教義、女性割禮教義等),否則國家有權對相關違背法律的教義進行限制和修正。
五、任何政府無權隨便判定一個宗教是否為「正教」或「邪教」、「正統」與「極端」,更無權以一些人的主觀好惡去判定任何宗教在教義上的對錯和正邪,以做到政教分離,除非該宗教實際違背以上所說的信仰自由,或在教義上違背正常法律(如多妻制、女性割禮等),才有權用法律對其相關教義進行限制和修正。
-------------------------------------------------------------------------
附1:關於宗教言論自由,可參:《認識信仰自由規則,方能消除極端宗教》認識信仰自由規則,方能消除極端宗教
附2.:關於國家判定邪教的權利,可參:《國家能否判定邪教?》國家能否判定邪教
附3:關於正常宗教的權利,可參《貶低宗教可以,反宗教權利不可以》貶低宗教可以,反宗教權利不可以
安然cn的微博_微博


1. 傳統信教人口的生育比率不同;
2. 不同的開放和寬容的程度;
3. 不同的儀式強製程度;
...
但,影響力不是看儀式上人數的多寡增減,乃是看信眾產生的貢獻。


因為一個伊斯蘭教背景家庭出身的孩子必須成為回教徒,甚至整個民族和國家都會被貼上伊斯蘭標籤,不信伊斯蘭教就是「不尊敬父母和社群,背棄傳統文化和民族習俗,賣國(類似的,賣族聽起來很怪異)墮落者,盲目追求外國文化,洋奴,給家人和鄉里鄉親丟臉,不正常的XX族人,應該被審判,死了活該是阿拉有眼」。而一個基督教背景出身的白人或者華人孩子,可以選擇不成為基督教徒。
以新加坡為例,大多馬來人基本上都是天然的穆斯林,而出一兩個不信回教的馬來人的數量相對馬來族群的數量簡直和中國的大熊貓數量有的一拼,反倒是華族和白人,信什麼的都有(當然這裡沒有任何嘲笑諷刺馬來族群的意思,在新加坡我們都尊重彼此的宗教選擇並沒有高低之分)。簡單地說,一投回胎深似海,從此自由是路人。
另外兩個比較次要的原因就是大家所講的穆斯林生育率高以及我個人認為和沙特等海灣國家因為石油美元而不余遺力的對外輸出宗教影響,為伊斯蘭世界建立自信和形象公關的不能說沒有關係。加上全球化進程中各個文化和宗教彼此交融接觸以及全球部分伊斯蘭世界教育水平不斷提高而產生的新現象,以及部分腦殘白左的反霸權主義和部分懷舊主義者希望恢復傳統宗教價值觀的意願,這點很重要(現在很多基督教會其實都已經很世俗化了)不過這些所起到的作用感覺還是沒第一個來的大。
我本人堅持宗教和諧自由也不認為回教有什麼不好,新加坡的穆斯林群體也很溫和開明。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穆斯林群體對族群內部的背教者的包容性確實不高。


如果能立法禁止向未成年人傳任何宗教教就好了……不然配合綠教的高生育率,用子宮佔領全世界不是夢。


謝邀。匿名用戶所說的情況都屬實。歐洲會出現這種情況,最重大的原因是二戰後,出於一種檢討的態度,容許大量伊斯蘭教國家與地區的移民湧入歐洲。伊斯蘭教是個強勢宗教,前幾天我跟一位穆斯林網友聊天,他是巴基斯坦人,妻子是荷蘭人,為結婚改信伊斯蘭教。當時我用的詞是convert,他給我糾正,說伊斯蘭教認為人人生來就是穆斯林,所以皈依伊斯蘭教,是revert,令我啞然。

穆斯林的確在生育率上完勝低生育率的歐洲白人,據Muslim population growth數據,未來20年穆斯林的人口增長速度是非穆斯林的兩倍。以這種比例持續下去,將來歐洲白人會成為少數族裔,清真寺也將遍布歐洲了。

不過歐洲還是有嚴肅的基督徒的,比如我去的小教會,地方不大,每周日總能做滿,平時晚上有聚會活動時,也總有人積极參加。這裡必須說明,我去的是個福音派教會。但即使附近的天主教堂,時間合適的彌撒還是有很多人參加的(因此我們也時常遇到停車難問題)。

說起來,前兩年六月中晚,瑞士伯爾尼的瑞士體育場舉辦過一次「基督日」的大型售票活動,參加者全部是基督徒,一起崇拜敬拜神,結果這個最多容納4.5萬人的體育場座無虛席。過幾天日內瓦體育館還將舉辦一次類似活動,名為「國際節日」(Fête des Nations:Home),我可能會去親身體驗一下,小小一個瑞士法語區有多少基督徒來參加。

此外還需要記得,基督信仰是個更注重神與人的關係的信仰,雖然我們願意與更多的弟兄姊妹一起敬拜神(在教會中),但個人(在密室里)與神的交流同樣重要。這點跟穆斯林需要大家一起每天五次去清真寺一起跪拜有很大區別。基督教中的神除了值得我們敬畏(是的,要怕這樣一位大有能力的神),更值得我們愛,祂為了我們的救贖計劃而不惜舍其獨子,這個愛有多大啊。但伊斯蘭教的神只是用祂的威嚴來威嚇信徒去敬拜祂,所以這種外在的「虔敬」區別難免存在。


推薦閱讀:

為什麼佛教抨擊婆羅門教的燒身滅罪,卻鼓吹燃指供佛?
飛天拉麵神教在中國有多少教徒?
辣條與飛面神教有怎樣的關係?
為什麼在中國本土沒有誕生出一神教和無神教?
一個壯年被殺掉的食用豬,是否可以認為飼養者賦予了它一個愉快的童年?

TAG:信仰 | 伊斯蘭教 | 基督教 | 文明 | 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