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影子銀行?影子銀行對經濟有什麼影響?
通常所說的影子銀行是指一些信託、證券公司,以及相關的其他輔助企業。它們不是銀行,但是組合在一起發揮了類似銀行的收錢和放貸的功能。
傳統情況下,儲戶出錢存到銀行,銀行尋找到缺錢的企業,然後把錢借給這些企業,這是正常的存貸款流程。影子銀行的大流程差不太多:
第一有出錢的人:可能是儲戶,可能是銀行,也可能是錢多得流出來的大公司;
第二有缺錢的企業;
第三有收錢和放貸的中介:例如信託公司、證券公司等等。原則上公司不能直接相互借貸,所以這些中介不能直接放貸給需要的企業,要通過理財、資產管理產品、信託等等法律手段繞一圈。但是實質是一樣的,總之就是中介機構從有錢的人手裡拿到錢,然後放貸給缺錢的企業。
影子銀行比較直接的影響包括:
1、利率比較市場化
中國銀行的利率是央行確定的,可以小幅度調整,整體不能動。
但是影子銀行不受央行規定的利率約束,貸款利率比較自由。一般找影子銀行貸款的企業,都是從正常銀行體系貸不到款的企業,風險略高,所以利率也會略高。
由於有了影子銀行,中國出現了(大量)利率略高的貸款,利率更市場化了。
傳統銀行內部管理體系完善,風險審核嚴格,外部又受到銀監會的監管,總體是很安全的。
影子銀行系統發展歷史比較短,一些事情半懂不懂,制度體系未必健全,外部監管也很薄弱,比較「野蠻生長」。關於影子銀行的風險可以參見@scott的答案。影子銀行具體的風險大小說不準,但肯定比傳統銀行風險大,如果影子銀行大規模出問題,有可能波及到金融體系的其他領域。
2014年4月,銀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和前非銀部主任李建華(李主任在書出版當月不幸早逝,令人唏噓)合作出版了《中國影子銀行監管研究》一書。無論是影子銀行,還是銀行的影子(殷劍鋒),都是圍繞銀行展開的。所以,作為銀行監管機構銀監會的領導,他們的態度,更能體現政策制定及執行機構對這一問題的真實態度。此外,監管機構掌握的數據和其他信息,也應該是最為全面的。所以,個人讀後(謝 @Raymond Wang 推薦)認為,這本書是當下有關中國影子銀行研究最為權威的書籍,本人有關影子銀行的回答,不少內容可能來自於此書(此回答也可視作閱讀筆記),後續將不一一指出,先在此說過。
從不同的視角出發,可以給影子銀行下不同的定義。目前接受較為廣泛的是金融穩定委員會FSB的定義,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指傳統銀行體系之外的信用中介體系(包括信用中介機構和業務);狹義,指正規銀行體系之外,易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的信用終結機構和業務,特別是那些包含期限或流動性轉換,容易引發不完善的信用風險轉移和一定程度槓桿積累的信用中介機構和業務。
根據FSB的報告,判斷非影子銀行信用終結體系是否屬於影子銀行的關鍵在於,能否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而期限錯配、流動性風險、不完善的信用風險轉移和高槓桿是系統性風險的主要來源。
期限錯配:指影子銀行機構將期限較短的客戶資金投資於期限較長的資產,導致客戶資金期限和資產運用期限的不匹配。
流動性風險:指影子銀行機構投資於缺乏流動性的產品和工具,導致無法及時變現滿足投資者贖回資金的需求,從而導致類似銀行的擠兌風險。
不完善的信用風險轉移:指銀行系統和影子銀行系統之間通過信用衍生品工具等方式轉移信貸資產,但沒有將信用風險完全轉移。
高槓桿:影子銀行通過發行債券或其他的融資工具積累了大量的負債,具有了類似銀行的高槓桿特徵。
但需要注意的是,理解影子銀行,不能只了解影子銀行機構。影子銀行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單一主主體,而是多個金融中介通過金融市場連接構成的業務鏈條,是一個金融市場和金融中介的較差領域。只有眾多的影子銀行連接成一個網路,形成影子銀行體系,才能擔任類似與傳統銀行信用中介的經濟角色。影子銀行體系就是由各種影子銀行機構互相聯繫而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只有影子銀行體系才能履行類似傳統銀行體系的功能。
對於影子銀行產生根源,監管部門領導的認識還是比較市場化的,認為需求上是為了滿足投資者對高收益同時具有較低風險的投資渠道的需求,並且其的確具有一定的成本優勢。影子銀行是一個中性的概念,它能夠為市場參與者和企業提供新的資金和流動性來源,並可以促進經濟體系中信用的有效配置。
出乎意料,監管部門並沒有將信託、證券基金資管、私募基金等認定為影子銀行,甚至連擔保公司、小貸公司都不算,但卻將金融資產交易所、貨幣基金、資產證券化認定為影子銀行機構,並做了詳細解釋。特別是貨幣基金,裡面牽涉到較為複雜的貨幣金融知識,一層層剝開,才發現原來有那麼多門道,期限轉換、高槓桿、連通銀行、流動性缺陷等,全都齊活了。
此外,監管部門還對阿里巴巴所鼓吹的網路小額貸款潑了盆冷水:
阿里巴巴的信貸,明顯表現出與供應鏈金融不同的風險控制立場,沒有抵押擔保,沒有信用捆綁,即意味著風險決策的單純和獨立,又意味著風險出現後的無所依託,由此產生的損失將會很嚴重……不管是互聯網還是數據,能掌握的都是信息,而非資產。
看到這些,也有助於理解為何此前央行及幾大銀行對餘額寶的所謂封殺,以及阿里巴巴和浙江建行等銀行合作的貸款業務的終止原因。
影子銀行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包括:
財政政策。刺激地方政府舉債,積累財政風險;
產業政策。行業融資限制會被藉機突破,部分國企有動機進行制度套利。
貨幣政策。弱化了存款準備金制度、貸款規模限制等。
單個影子銀行機構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影子銀行機構形成影子銀行體系。最近幾年,中國金融機構混業經營趨勢越來越明顯。今天,國務院有出台了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
「放寬業務准入。實施公開透明、進退有序的證券期貨業務牌照管理制度,研究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證券投資諮詢公司等交叉持牌,支持符合條件的其他金融機構在風險隔離基礎上申請證券期貨業務牌照。積極支持民營資本進入證券期貨服務業。支持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與其他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以相互控股、參股的方式探索綜合經營。」
換首音樂,繼續跳舞。
因為工作關係,接觸比較多。
拋開定義不談,實際上就是幫銀行轉移資產規模的機構。看了一下上面的回答,在實際操作中真正的影子銀行幾乎不涉及典當行、小額貸款公司等。目前主要是信託公司、證券公司。估計以後會蔓延到資產管理公司、保險公司等非銀金融機構。去年信託的資產規模衝到6萬億,估計7成是這塊。今年一季度券商資管規模到2萬億(希望沒記錯),也是一樣的。
存在即合理(雖然合理的未必正確)。目前影子銀行盛行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監管過於嚴格,銀行作為正常的企業,有利益最大化的原始衝動。必然產生貓捉老鼠的遊戲。
最後說影響。
1、原本在銀行得不到融資或者很難融資的企業得到了資金。
2、這部分資金不在監管體系內,是一個隱患。
我們國家的影子銀行主要有信託的信託產品、銀行的財富管理產品、保險券商基金等的資管等(小貸銀行,高利貸,地下錢莊這些應該來說佔比很小)。
我重點說說影子銀行的影響吧:
積極影響:
1、我國的影子銀行的規模巨大,約為23.8萬億,約佔GDP46%,可以說影子銀行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融資角色,帶動了經濟的持續增長。影子銀行的資金流向有很大的比重流向了地方性融資平台和房地產等,積極推動了城鎮化過程中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解渴了地方城鎮化過程中的資金需求。
2、影子銀行的客觀存在,是金融脫媒加速的一種表現。而金融脫媒又促使了傳統的以貨幣供應量為指標的宏觀調控手段有失精準,轉而促使宏觀調控手段更多的使用公開市場操作有效調節市場利率、控制市場流動性的方法。(多多少少也會積極影響利率市場化的推行)
負面影響:
1、顯而易見的,地方債務重重,房地產泡沫的隱患這都使影子銀行充滿危機。不易於監管,資金流向的隱蔽性這些都造成影子銀行信貸資產的風險危機。一旦危機爆發,將對整個市場信用,貨幣市場流動性等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引起經濟危機也是極有可能的。
我自己畢業論文的內容,貼上來供大家評點。
所謂「影子銀行」,按照美聯儲給出的定義,是那些有著類似銀行的功能,但又無法直接獲得中央銀行流動性和公共部門信用擔保支持的金融中介。
國內影子銀行「信貸收支表」
本文先從資金來源及運用結構來看國內影子銀行「信貸收支表」,該表編製原則類似於央行公布的信貸收支表,如下表:
圖3-1 中國影子銀行「資金收支表」
右半邊為國內影子銀行進行信用擴張活動的資金來源,主要組成部分包括:(1)銀行表外融資來源;(2)非銀行金融中介機構(包括保險、基金及信託等機構)的部分資金來源;(3)民間融資資金,民間借貸,包括通過地下錢莊/典當行/小額貸款公司等流入資金。
左半邊為國內影子銀行的典型資金運用(信用投放),暫可分渠道/純通道和從事企業信用發放兩類活動:(1)渠道中介是影子銀行信用中間過渡環節,(2)資金投向企業實體的信用活動。
通俗的說,就是銀行把不能達到放貸要求的「次級」貸款項目交給信託公司,信託公司經過各種增信手段(比如說股權質押,政府擔保一類的)將該融資項目做成一個信託產品,再交由銀行向「儲戶」出售,銷售融得的資金其實就相當於本來銀行的貸款。
所得利息收入一部分分給信託公司,一部分分給銀行(通道費用),另一部分給購買信託的「儲戶」。
這樣,不能達到銀行放貸標準的項目,通過這樣的方式也實際上獲得了貸款。
當然,銀行也從本來不能做的項目中獲得了收益。
--------------------------------------------------------------------------------------------
補上一張圖,來自評級機構——穆迪,由華爾街見聞轉發
發現其他問題下有很好的回答,補充過來0.0http://如果「錢荒」是真的,個人應如何應對以便降低風險?
在中國,影子銀行產品可以分成兩類:一是財富管理產品,即銀行向客戶提供的短期投資產品,通常包括重新打包過的信貸;二是銀行體系外的多樣化信貸創造,包括信託公司、典當行、小額信貸公司和民間借貸等。
和一些人的想法不同的是,我認為,影子銀行的發展給中國帶來了極大的好處:
為中國儲戶提供了有價值的服務。成千上萬的儲戶(包括我在內)購買了理財產品,因為它們提供的回報率達4-6%,遠高於約2%的普通存款利率。而且,一旦這些潛在投資出現問題,人們認為銀行會理所當然介入。因此,就買家來說,理財產品不過是變相的存款。那麼為什麼銀行要為儲戶支付更高的利息呢,答案很簡單:防止儲戶被更好的交易吸引走。銀行這樣做實際上是承認官方存款利率太低了。財富管理產品揭示了存款真實的市場價格。
它們還揭示了中國實際通脹率的真相。我們假定通脹調整後的實際存款回率應該接近零。那麼,財富管理產品提供的4%的收益率意味著,儲戶認為物價上升的速度是近期官方通脹率(2.1%)的兩倍。
此外,這或許可以幫助結束中國的金融抑制局面。過去四十年的大部分時間中,政府成功地把真實利率維持在實際為負的範圍內。後果是嚴峻的:工業產能過剩、通脹持續、真實的房地產泡沫和社會不均惡化。從20世紀80年來,政府就一直承諾讓利率自由化,但一直沒有實現。現在,影子銀行也許或迫使它採取行動。
通過向中小企業提供後者迫切需要的融資,影子銀行創造了數以萬計的就業。對國企和人脈廣泛的私企來說,中國的銀行依舊只扮演著出納的角色。而影子銀行的出現,讓傳統的銀行擁有了強大的競爭對手——中小企業也有了融資來源,讓它們得以與傲慢的國企相競爭。最終結果是,競爭為雙方帶來了更高的生產率和更好的服務。影子銀行的這個貢獻不應該被輕描淡寫一筆略過。
用合法的產品和形式做高利貸業務,
介於正規貸款(低利率但拿不到)和非法民間高利貸(高利率但拿了太貴)之間。
原來只有A(正規貸款),C(非法民間高利貸)兩條路,現在經過信託和理財產品等等打通存貸做出B這條路,一個高端的詞叫影子銀行。
貸款利率A&B&>C,違規風險A&B(A的錢是銀行的也就是國家的;B的錢是民間買理財產品或信託籌集的,銀行只賺了手續費;C不好說,有些是民間個人胡亂湊的,有些是煤老闆和黑社會的)。
影子銀行可以理解成不受銀行監管體系約束的信用中介機構。一般來說銀行理財資金和信託公司是典型的影子銀行,也有把小貸典當擔保公司甚至金融租賃等等全部納入影子銀行體系的。
通過銀行投入市場的資金會受到非常嚴格的監管。巴塞爾協議里對資本的分類以及風險權重的計量有極其細化的標準。銀監會對於存貸比、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等等也有非常嚴格的監管要求。所以這類表內業務的風險相對來說是可控的。
現在對影子銀行的擔憂主要是三個方面:監管空白;槓桿過高;期限錯配。
最近銀監會出的8號文把這三塊基本都覆蓋了。同時即使最寬泛概念下的影子銀行,總資產規模也只有銀行業總資產規模的10%左右,在整個金融體系中的潛在破壞力應該遠不像一些媒體渲染的那麼可怕。
不過證監會新上任的肖老闆曾發過一篇文章,批評銀行理財產品是中國的龐氏騙局。肖老闆被認為是四大行領導里最懂政治也最聽黨話的一位。他對影子銀行的看法,加上最近一段時間銀監會證監會出台的政策,或許也代表了領導們對影子銀行的一些態度。
分析影子銀行問題,需要影子銀行的源頭入手,即流動性的傳導過程。我們將從央行和商行資產負債表的角度,為理解影子銀行的定義,產生原因,操作途徑以及近幾年來結構化複雜化的影子銀行升級做好鋪墊。談到影子銀行不得不談到,近幾年因為實體融資需求下降疊加同業存單爆炸性增長下的,金融空轉問題。本質上看,影子銀行本身就是市場機構和貨幣當局監管層玩的「貓鼠遊戲」,最後我們講簡述相關監管的演進。
一、流動性傳導機制
分析流動性,要從央行的視角逐個往下延伸,流動性自上而下傳導,從央行到大行,再到中小行及非銀機構,央行就像雪山,在山頂積蓄著流動性,即創造基礎貨幣,而大行流動性像是雪山下分流而成的溪水,中小行及非銀機構又像是小溪形成的支流。
在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上, 基礎貨幣對應儲備貨幣科目,包括「貨幣發行」 和 「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 ; 「貨幣發行」 又可以分為流通中的現金 (M0) 、以及銀行庫存現金, 「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又包括法定存款準備金和超額存款準備金。
就債券市場而言,其流動性即指超額存款準備金的充沛程度,即商業銀行在央行的除法定存款準備金以外,在央行多存的一部分資金,該筆資金為商業銀行體系內部的流動性,可以被用來投資到債券市場、同業市場等獲得收益。由此可推測債市的流動性超額存款準備金的多少,受到基礎貨幣總量的變化以及結構變化的影響。
基礎貨幣的變化:如果把整體的流動性看成是水池,那麼現有的存量水為形成基礎貨幣的資金,包括外匯占款、央行主動操作的上期存量、財政存款等,水量的變化主要取決於入水孔和出水孔的變化。 入水孔的變化包括外匯占款的流入、央行本期的公開市場凈投放量(包括MLF、SLF、PSL、OMO、央票等) 、財政存款的減少;出水孔的變化包括外匯占款流出、央行公開市場凈回籠、財政存款的增加等。
基礎貨幣結構的變化:1)商業銀行繳准,致使法定存款准金增加,而超額存款準備金減少。2)央行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如果商業銀行保持超額備付金不變,超儲金自然提高,流動性變好;如果商業銀行轉出超額存款準備金,那麼M2提高,基礎資產減少,貨幣乘數提高,流動性影響不確定。反之同理。
二、影子銀行
1、什麼是影子銀行?
影子銀行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執行董事Paul McCulley於2007年美聯儲年度會議上提出,意指遊離於監管體系之外,與傳統的接受中央銀行監管的商業銀行系統相對應的金融機構。
影子銀行信貸本質上是給企業的貸款,但不記在資產負債表的的貸款項,而是記在銀行同業資產或應收款項類投資下面,或者乾脆就是脫離資產負債表的理財產品(WMP)。
2、影子銀行規模?
據德銀,截至2016年一季度,中國影子銀行規模在過去四年里的複合年增長率達46%,至21萬億元,占銀行業總資產的10%。
1、以貸款形式的應收款項投資敞口為14.3萬億元人民幣,這個數字是在扣減四大資產管理公司(AMC)和財政部發行的債券後,通過假設銀行應收款項投資的90%是貸款類,比如企業貸款和貼現票據。
2、買入返售信託受益權(TBR)及/或票據的規模為1.1萬億元人民幣。德銀預計上市銀行買入返售業務規模佔到銀行體系總的買入返售規模的60%。
3、以理財產品形式出現的敞口為5.1萬億元人民幣,這是通過累加理財產品投資非標準化信貸資產和結構化產品里的股份層(又稱有毒層)投資得出的。
不同銀行中,四大行的影子信貸敞口相對較小,僅佔總資產的3%,且在近幾年保持穩定。然而其他小銀行(不包含政策性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和海外銀行)的影子信貸敞口正急劇擴張,在2012年至2016年一季度的複合年增長率達到49%,佔到總資產的19%。
3、影子銀行動機何在?
一般來說,資金狀況較差、存款吸收能力較差、以及資產負債表流動性更緊的銀行,有更大的動力去發展貸款類的應收款項投資,如此,他們就能:
1、節約資本佔用,因為在某些情況下同業類非標債權資產(NSCA)的風險權重低至20%。
2、繞開中國央行給予的貸款額度,這樣銀行可以將貸款額度用在其他收益更高的貸款上。
3、繼續支持那些現有監管規則限制銀行提供貸款的企業客戶,比如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和房地產開發商。
4、隱藏不良貸款或逾期貸款。上文提到過,一些小型未上市銀行將過剩產能行業的企業貸款,甚至是不良貸款打包進這些SPV里。
4、影子銀行形式?
應收款項投資(表內)--銀行影子信貸的主要形式。應收款項投資指的是由不同非銀金融機構(比如信託公司、券商、共同基金子公司和保險公司)發行的,以財富/資產管理產品等不同形式的銀行自營投資。本文將主要關注應收款項投資,因為這是銀行影子信貸的主要形式,也是新監管文件的目標。
理財產品(表外)--實際上有兩種敞口:1)非標準化信貸資產,占理財產品管理資產規模(WMP AUM)的35%,相當於銀行總資產的4%以內。2)投資結構化產品的劣後級。德意志銀行認為,市場已經熟知第一種敞口,但第二種鮮有提及,而在本文稍後會詳談。
銀行同業市場的信託受益權買入返售(表內)--已在2014年中被銀監會叫停,規模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已經明顯收縮,截至2015年底占上市銀行總資產不到1%。
仔細分析上面這張流程圖,以應收款項投資為例:
首先,由於受到流動性或資本限制,抑或是行業的限制,銀行不能給一家企業貸款。
然後,銀行與一家非銀金融機構商洽,比如一家信託公司打包一個信託產品,這個信託產品的標的資產就是給上述那家企業貸款。
最後,這家銀行使用自有資金購買這個信託產品,並將其記入資產負債表中的應收款項投資。這時候,這家銀行實際上為該企業借款人承擔了信用風險。
現實中,同樣可以利用應收款項投資使這筆貸款出表。銀行將現有企業貸款轉移到由非銀金融機構打包的SPV下,隨後由銀行本身或其他銀行來買。
5、影子銀行升級--以監管套利為主要目的的交易結構日益複雜
實際上與銀行影子信貸相關的交易結構(transaction structures)有很多種變體,其中一些甚至通過多層中介進行打包,流程極為複雜。不過本質是相同的,比如借款給企業,並繞過對資本、貸款額度和風險撥備計提的當前監管措施。我們將在下文一一詳解。
#1為了記相對較低的風險權重,投資高評級結構化產品
在所有應收款項投資下的交易結構變體中,我們想要突出強調的是當前最盛行的一種,通過這種結構銀行發現了監管漏洞,並計提監管層所要求的更低的風險權重。根據此前提到的127號文,銀行需要為貸款類的應收款項投資敞口計100%的風險權重。然而通過這一種特定的結構,銀行僅需計提20%的風險權重。
這種結構化產品有兩層:
·優先層,通常是銀行自有資金來購買,計入資產負債表內的應收款項投資。這裡的關鍵是找一家本地的評級機構把優先順序產品評在AA-或更高的評級。這樣,購買優先順序產品的銀行只要計20%的風險權重,節省的資本佔用是一般貸款的四倍。優先順序的投資者通常享受5.0-5.5%的固定收益。
·劣後層,主要是銀行理財產品資金來買,年化回報率相對較高,在10-15%。
·標準化流程。結構化產品需要在公開市場交易,這樣站在監管的角度才是標準化的,並符合20%的較低風險權重。這裡提到的公開市場交易主要包括各省的金融資產交易中心,同時還有陸金所(lufax)。
儘管很難量化這種結構化產品的規模,但我們的渠道核查表明其規模自2015年以來呈現強勁增長態勢。這種結構化產品令資本暴露在信貸風險之下,同時導致購買劣後產品的理財產品承受更高的信貸風險。
#2 為了繞過貸款額度,將貼現票據「證券化」
票據證券化幫助銀行把貼現票據移出資產負債表,這樣就不會佔用貸款額度。這種結構自2015年下半年以來快速發展。
事實上,銀行將另一家銀行發行的票據貼現,然後將這張貼現票據轉手給中介或者基金子公司,後者扮演的是打包該票據資產的通道角色。隨後銀行會購回這個打包後的資產管理計劃。操作中,銀行將貼現票據從貸款項下轉移到應收款項投資,釋放出貸款額度。這種交易並不能從任何官方披露的數據中看出,因此也令這種借貸成為隱形。
#3 債券市場的槓桿投資
債券市場的槓桿投資1.0--結構化委外
債券市場的槓桿投資本質上是兩層結構化產品,連接銀行的理財產品基金和/或應收款項投資進入債市。首先,銀行把資金委託給第三方資管,比如券商、信託公司、共同基金或保險公司,第三方資管進一步將產品打包成兩層,優先層主要有銀行委託的理財產品資金和/或應收款項投資購買;劣後層出售給承擔更高風險的投資者。隨後結構化產品投資債券市場。其次,投資債市之後,結構化產品可以通過再回購交易將債券抵押,進一步為結構化產品加槓桿。劣後級投資者的槓桿可以高達6倍。隨著中國企業債券市場違約的案例增多,這類槓桿投資面臨上升的信貸和流動性風險。
債券市場的槓桿投資2.0--結構化委外+同業存單(金融空轉)
定義:同業存單是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全國銀行間市場上發行的記賬式定期存款憑證,其投資和交易主體為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成員、基金管理公司及基金類產品。同業存單作為一種新的金融產品,15、16兩年爆髮式增長,到16年底規模達6.3萬億,在整個銀行間市場57萬億規模中的佔比已高達11%。
作為同業存單的發行銀行鮮有用募集資金進行信貸投放的,絕大部分是用於開展同業業務,包括投資同業理財,這些資金最後大部分由券商和基金投資到了債券市場,包括投資了同業存單產品。比如銀行發行同業存單3.5%,投資理財4.5%,中間就有100BP點差,銀行就有發行同業存單的衝動,對於券商、基金來講,受託資金投資包括同業存單在內的債券資產,債券本身收益難以滿足銀行收益要求,但由於央行採取穩定的利率走廊,固化短期公開市場利率維持2.25%不變,券商基金就可以通過加槓桿實現收益增厚。在同業存單、公開市場利率穩定的情況下,銀行資產負債表實現了擴張,一邊是同業存單,一邊是同業投資。對於基金了券商也實現了管理規模的擴張,一邊是受託資金增加,一邊是債券配置增加。
這也就是金融市場加槓桿的內在邏輯,資產負債雙雙增長,固定收益+資本利得維持預期收益率。這個市場要持續轉下去的前提,就是兩點,一是同業存單繼續保持快速擴張,二是要有持續低價的貨幣供給。
當然我們要假定央媽會保持穩定的貨幣投放,量管夠。這麼玩下去,資金就一直在金融體系空轉,整個市場的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都在加劇。在整個加槓桿的過程中,資金是無法傳導到實體經濟層面去的。原因也很簡單,以前央行是被動的進行基礎貨幣投放,因為需要結匯,通過外匯儲備進行基礎貨幣投放,那是通過出口企業出口結匯,換成人民幣實現的貨幣投放,資金從一開始就是沉澱在實體經濟層面的。現在是外儲下降,導致基礎貨幣不足,央行通過MLF等方式向銀行投入貨幣,但實體經濟不需要投資,不需要貸款,錢就只能沉澱在金融體系,最後形成空轉。這樣空轉下去危害性很大。既沒有利好實體經濟,又催生出一個金融市場泡沫。所以央行開始出手,金融去槓桿。
形成槓桿前面說有兩個點,1、央行現在只是抓住了其中一個點,就是資金供給成本,之前是鎖短放長(8月央行重啟14天逆回購,9月重啟28天逆回購, 8月開始取消3個月MLF),現在是直接在公開市場加息(2017.1.27 MLF 2017.2.3 SLF OMO),目前債券市場調整,調整本身並不能有效去槓桿,因為資金成本雖然升高,債券收益率也在提高,只要同業存單還在大量發行,就還有套利的空間,就還會在適當的時候按照既有的模式會捲土重來。央行去槓桿的政策效果就會大打折扣,2、所以最有可能的,就是央行會把同業存單這個點也控制起來,通過監管政策,限制同業存單的增速,實現有效去槓桿。
去槓桿的結果會是什麼樣,是利率漲上去了就叫去槓桿嗎?並不是。槓桿的主要問題是導致市場風險定價能力的喪失,利率曲線逐漸平坦化,期限溢價、信用溢價不斷收窄,這本身就隱含了巨大了市場風險。去槓桿的結果應該是恢復市場風險定價能力,尤其在未來信用事件逐步爆發的過程中,實現期限利差、信用利差回歸合理水平。若不如此,去槓桿就是假的去槓桿。
三、金融監管淺談
銀行影子體系包含更高的風險,特別是從整個體系的角度來看:
1、使中國金融體系中「殭屍」公司貸款持久化(evergreening)的問題進一步惡化,因為影子銀行為更疲軟的借款人提供再融資。
2、·影子銀行未充分計提資本。正如上文所述,銀行對一些創新的結構性產品只計20%的風險權重,而它們本應計的風險權重是100%。·在許多情況下同樣未充分計提撥備。德銀渠道核查顯示依然有一些銀行沒有留出充足的撥備計提。事實上,銀行規定要計提的撥備覆蓋率一般為貸款餘額的1%至2%。
3、包含的流動性風險上升。對於那些激進擴張影子信貸的小銀行來說,他們本質上是用短期資金來源為長期影子信貸融資,即典型的期限錯配。
4、增加了金融體系的不透明。監管層和貨幣當局越來越難有效追蹤和監管這些複雜交易流程背後的風險。
5、·推升了企業借款人的融資成本。通過多層SPV進行包裝,而每一層都會收取一定的通道費用。
6、影子銀行債券市場投資疊加2015年來同業存單的爆發性增長,在實體經濟投資需求低迷,資金只能沉澱在金融體系,形成金融空轉的大背景下,更是加劇了整個金融體系的脆弱性、波動性和低效率性。
在過去幾年,監管層已經出台了諸多監管文件收緊風險控制,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銀行總能想到辦法規避監管。我們總結了此前出台的監管措施:
【針對同業代付業務的237號文】2012年8月,銀監會發布《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辦公廳關於規範同業代付業務管理的通知》(237號文)進一步對同業代付提出了要求。銀行同業代付的典型模式是銀行將非標信貸資產(NSCA)記入同業資產,並以其他銀行的信用證作抵押。這樣風險權重只計20%並繞開了貸款額度。2012年8月,銀監會發布237號文,要求託管銀行將同業代付記入貸款科目下,因此風險權重也從20%變成100%,而該業務也將受到貸款限額的限制。
【針對理財產品的8號文】在監管層規範同業代付業務之後,銀行開始著手將非標信貸資產轉至表外的理財產品。2013年3月25日,銀監會出台《關於規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8號文),遏製表外的信貸類理財產品急劇擴張。8號文要求,理財資金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的餘額在任何時點均以理財產品餘額的35%與商業銀行上一年度審計報告披露總資產的4%之間孰低者為上限。
【針對同業資產的127號文】8號文的出台遏制了表外信貸理財產品的擴張,於是銀行同業市場的信託受益權買入返售業務開始火了。銀行通過與信託公司簽訂遠期回購協議,將信託受益權(TBR)在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核算,或者用來匹配理財資金。2014年5月,銀監會出台127號文,規定只有流動性較高的金融資產才能作為買入返售標的,買入返售信託受益權被叫停;另外,銀監會還要求銀行應根據標的資產的性質計提相應資本與撥備。127號文嚴禁賣出回購方將業務項下的金融資產從資產負債表中轉出,增加了監管套利的成本。
【針對影子銀行的82號文】127號文有效的促使銀行將非標信貸資產轉移到應收款項投資。於是自2014年底以來資產負債表中的應收款項投資這一欄大幅擴張。通過刻意的結構化轉移(structured transaction),銀行依然能把風險撥備和佔用資本金降到標準之下。於是有了媒體所報道的,銀監會4月28日下髮針對影子銀行監管的《關於規範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資產收益權轉讓業務的通知》(82號文),旨在收緊銀行將非標信貸資產轉移至表外的監管,並鼓勵銀行將信貸資產受益權轉讓到銀監會轄下的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銀登中心)進行登記交易。不過德意志銀行認為,目前82號文還只是堵一小塊漏洞,預計還會有進一步監管措施出台,遏制與影子銀行擴張相關的風險。
2016年一系列監管動作相繼落地,如MPA考核體系推出、新發分級理財被叫停、銀行票據業務排查整頓力度加大,以及券商資管業務和基金子公司監管新規等,反映了在信用事件頻發背景下,監管層正著力推動金融市場去槓桿降風險。
附: MPA考核(宏觀審慎評估體系)簡介
宏觀審慎評估體系的指標包括資本和槓桿情況、資產負債情況、流動性、定價行為、資產質量、跨境融資風險、信貸政策執行等七大類16項指標。根據宏觀調控需要,人民銀行總行可對指標構成、權重和相關參數、評分方法等進行調整。意思是有時候原來方法管不住了,就得加加碼,2016年10月份,央媽將表外理財納入2017年廣義信貸增速考核,今年又準備把同業存單納入同業負債考核。
MPA考核一般在季末考核廣義信貸類資產,廣義信貸涵蓋五個領域:1、央行人民幣信貸收支表中的各項貸款;2、債券投資;3、股權及其他投資;4、買入返售資產;5、存放非存款類金融機構款項合計。
其中第1項的「各項貸款」,包括了所有銀行對非存款類金融機構的拆放以及對所有類型SPV的拆放(包括非保本銀行理財、保險資管、券商資管、公募基金、基金專戶、基金子公司資管、私募基金)。
第3項中的「股權及其他投資」,包括了銀行對所有資管計劃的投資(包括非保本銀行理財、保險資管、券商資管、公募基金、基金專戶、基金子公司資管、私募基金),主要是計入「應收款類投資」裡面的同業投資項目。
因此MPA考核實現了從原先的名義信貸規模管控到現在全資產口徑管控,此前銀行等金融機構十分盛行的「大資管」資產配置模式將被納入到MPA考核體系之中,處於廣義信貸指標的約束之下。
這必然對銀行業資產配置和資產騰挪產生限制作用,如「對非銀金融機構的拆借」部分,以往這一部分往往是銀行「報表騰挪」的對象。受考核新規影響,為了季度末MPA考核合格,銀行對於非銀機構的資金融出規模會相應降低。
關於「影子銀行」的定義高票回答已經十分完美,這裡就聊一下它的影響和隨著時間的流變。以下答案節選自對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夏南新博士的獨家專訪。
1 有光就有影 對地下經濟的研究早已有之
地下經濟涵蓋很廣,比如:走私、假冒偽劣、洗錢、毒品經濟、資本外逃、外匯黑市、偷逃稅、影子金融,等等。
在20世紀中葉,卡甘(Cagan)、法依格(Feige)和坦斯(Tanzi)先後率先利用現金比率法、交易法和稅收誘致性現金持有量法估測地下經濟規模。倘若地下經濟孳生和蔓延,那麼只統計地上合法經濟的信息系統就不能真實反映國民經濟運行狀況,當然,那些根據扭曲信息提出的經濟理論就自然而然地會掉入理論誤區。未統計從事第二職業(Moonlighting)等隱形就業的失業信息,顯然會誇大失業的嚴重性,提前發出經濟衰退的虛假信號。
聯合國、歐盟委員會、OECD、IMF、世界銀行聯合編撰的《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2008)》(國民賬戶體系,簡記08SNA)指出:只要生產過程真實,產出的貨物和服務具有有效市場需求,非法生產也應該包括在SNA的生產範圍之內。08SNA十分關注生產範疇是否完整涵蓋所有經濟活動。
2 有壞也有好 地下經濟的兩面性
無論怎樣進行道德評價,地下經濟已經成為我們經濟生活中一個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這是盡人皆知的事實。地下經濟儘管是隱蔽運作的,但它卻是「高效率」的,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充當社會制度和經濟體制缺陷的「指示器」,可以作為對付由稅收和管制所帶來的低效率的緩衝措施。
然而,由於地下經濟嚴重破壞了社會資源合理配置原則,大量資源流入所謂高效率的地下經濟中,從而導致正常經濟低效率或負效率,直接危及國家經濟安全、平穩、有序地運行。毋庸置疑,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很有必要,也很有意義。
3 舊貌新顏 地下經濟在新時代的粉墨登場
隨著信息化和無紙化時代的到來,地下經濟研究對象與以往相比,不可同日而語,至少有如下幾方面變化。
從平台的角度看,在網店上售賣假冒偽劣產品時常發生。傍品牌產品,俗稱山寨產品,儘管不是偽劣商品,但是高模擬,使消費者極易被誤導。
從產品的品種看,以往以走私成品油、香煙、家電為主,現在卻以走私技術密集型的晶元、高檔手機、iPad平板閱讀器等高科技產品為主。
從運輸的途徑看,以前水客走私都是螞蟻搬家式將產品匿藏在身上夾帶出入境,而現在走私則演變成了通過快遞、海淘等披著合法外衣的郵路快捷地進行。
值得一提是,如今的洗錢(Money Laundering),並不像常人想像那樣,將現金匿藏在身上攜帶出關口,或者,以支付現金方式的物理轉移,而是以士多店( 雜貨鋪 )為掩護的地下錢莊,通過境內外網點,以賬戶對沖形式使資金虛擬進出。
4 招安還是砍頭 如何與地下經濟相處?
地下經濟的規模與高稅率、合法部門的低增長、高失業率、通貨膨脹有正相關關係。充分認識和有效監管地下經濟,從而使國家經濟運行安全有序。
在一定程度上說,高稅率會導致大量偷逃稅行為,地下經濟會變得更為猖獗,從而稅收反而會更少。在目前地下經濟日益猖獗的時期,不但要關注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係,而且還要注意判明地下經濟與地上經濟的關係,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避免在理論分析上誤入歧途。
為了國家經濟安全和政府有效地對宏觀經濟進行監管,使我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儘快與國際完全接軌,率先在理論上論證地下經濟納入我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這是很有裨益的。
可以預言,我國政府將開展地下經濟核算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它是遲早要做的事。進一步修正我國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調整國內生產總值(GDP),防範國家經濟安全,為我國今後正式將地下經濟活動納入國民核算之中做好理論和方法鋪墊,進而使我國國民核算與國際完全接軌。
而且,地下經濟與地上經濟(即公開經濟)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將會共存下去,這就要求我們始終清醒地正視這一事實。防微杜漸,保持高度警惕,做好與地下經濟打一場持久戰和殲滅戰的思想和心理準備。在目前我國政府只統計公開經濟不統計地下經濟的形勢下,每當我們在進行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決策時,都要注意考慮地下經濟這一關鍵因素對國民經濟安全的影響。只有依據正確的統計數據信息進行經濟決策,才能使我國國民經濟處在安全的警戒線內可持續地發展。
樓上很多專業人士已經給出很好的答案,我就稍微補充一點
百度的定義是這樣的:
影子銀行系統(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的概念由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執行董事麥卡利首次提出並被廣泛採用,又稱為平行銀行系統(The Parallel Banking System),它包括投資銀行、對沖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債券、保險公司、結構性投資工具(SIV)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影子銀行」的概念誕生於2007年的美聯儲年度會議。
以下是我的見解:
在國外,影子銀行體系相對龐大,國內影子銀行體系暫時沒有國外龐大,但發展迅速。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數據,2014年美國影子銀行價值約15萬億美元到25萬億美元,歐元區約13.5萬億美元到22.5萬億美元,美國、歐洲影子銀行總規模都超了當年GDP總量,而中國不到50%。在筆者看來,導致國內和國外的影子銀行產生的原因是相同的,就是在貨幣泛濫和收益率下降的背景下,影子銀行為其參與者提供一條繞開傳統銀行體系的路徑,提供更高的槓桿和追求更高的回報。
影子銀行規模的加速增長一般都是發生在通貨膨脹的時期,在我國這一點表現的更加明顯。我國的影子銀行快速增長大概就是在2008年之後。除了對高槓桿和高收益的追求,中國影子銀行一定程度上是過於守舊金融監管體系催生出來的。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一般中小企業幾乎很難從銀行拿到融資。另一方面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各種經濟體對融資需求越來越大、越來越迫切。在這種情況下,脫離監管的影子銀行就開始萌芽、發展,最終到今天幾乎是爆炸式發展。影子銀行一定程度緩解了社會融資難,實現了擴大信貸渠道和支持市場流動性,從而為傳統銀行覆蓋不到的地方進行補充。
然而,因為缺乏透明度和監管,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的風險暴露也相對大。中國影子銀行的最大風險點在於,繞過監管的高息和高槓桿融資進入到了投資領域和資本市場。信託,私募基金,民間借貸和場外配資等都包含在中國影子銀行體系里。
引申到此次股災:
這次股災引發的風險爆發軌跡是在短期快速上漲的股市暴利誘惑下,在券商等機構提供的融資靈活度較低的前提下,大量高槓桿影子銀行融資進入到了股票市場,迅速形成正反饋效應,拉高了股價,吹大了股票市場泡沫。這個泡沫遊戲能夠繼續玩下去的前提是股價必須持續上漲或加速上漲。正如美國次貸一樣,能夠安全「活」下去的前提必須是股價繼續漲。而一旦股價開始下跌,這個泡沫風險遊戲就玩不下去了。資金鏈條就會很快破裂,影子銀行風險隨即爆發。需要留意到的是,如果短期的調整超過了某個閾值(大概也就是場外配資的集中砍倉位置),此前的正反饋效應會迅速轉變成負反饋效應,在股市上形成踩踏現象。
監管機構正是注意到了缺乏監管的影子金融體系可能引發的大規模風險,試圖提前出手調整,但由於對進入到股市的影子融資的體量和槓桿倍數缺乏全面認識和其他種種原因,導致了這次調整直接引發股災。股災產生後個人資產的大幅度縮水和資金鏈的斷裂同時也在影子銀行體系內不斷發酵。提供場外配資的機構本身就是從民間借貸和小額借貸公司衍生出來的,他們的資金鏈遇到困難時,自然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在業務上進行收縮。中國的大量中小企業的融資正是通過這批民間借貸機構實現的,資金不獲續期和催繳前期借出資金導致這些企業在本已通縮(PPI長時間收縮)的經濟大環境下雪上加霜。IPO的暫停也同時讓一批本有希望通過IPO集資後繼續經營的優良企業的資金鏈陷入困境。
由於中國粗放的影子銀行體系和高槓桿本質,此次股災的衝擊通過影子銀行體系迅速傳導到了實體經濟,今天出爐的中國9月財新PMI預覽創下了2009年三月以來的低位。A股的成交量持續低迷,據路邊社消息,目前仍能存活的私募基金大概保持在20%左右的倉位,而有一批保守投資者前期沒有運用槓桿,手頭上仍然存有充足現金。而據彭博新聞社援引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和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報道:
o 過去三個月,持A股價值人民幣1000萬元以上的股票賬戶數量幾乎減少一半,減幅為四大類資產之首;
o 今年8月,上述富有投資者的賬戶由前月的5.5萬個減至4.6萬個,繼今年6月和7月分別減少13%和28%後又環比減少16%,8月持股價值在100萬至1000萬元的賬戶數量減少15%。
但正如民間借貸目前以收款為主,這批手上仍有購買力的投資者也正持幣觀望,等待合適的時機。至於什麼是合適的時機,筆者是不認同估值足夠便宜就是合適時機這一說法的。在筆者看來,合適的時機不外乎對未來經濟的預期出現改變,股市的再次上漲將提前在中國未來經濟能給予投資者足夠信心1-2個季度到來。而中國經濟的復甦速度取則決於影子銀行體系的修復速度。
大家說的都很專業,我也獻個丑。中國沒有影子銀行,只有銀行的影子。 早期產生「影子銀行」其實主要是監管背景的原因;由於我國金融行業監管嚴格,銀行資金對於地產、平台的貸款投放是受到嚴格管制的。但這兩個方向的融資需求之高利率敏感度之低簡直令人髮指。於是乎在不能直接放貸款的前提下,銀行資金利用信託計劃、資管計劃等投資的形式變相進入以上兩個行業,藉此逃避監管。這個進入方式就是早期監管層提出的「影子銀行」概念,意思就是給原來的貸款披上了一層華衣。也引出了一個監管概念「穿透原則」,意思是把衣服脫了我看看。去年開始各家銀行都在陸續退出地產、平台類行業。一方面地產的形勢確實看不太清。另一方面平台公司現在也不是很想要貸款,都轉向搞產業基金拉低負債率了(笑)
把我在誰能通俗的解釋一下影子銀行以及影子銀行體系?裡面的回答引用過來好了
提到影子銀行,不得不先說說什麼是貨幣或者說貨幣創造。(有經濟學背景的,請自覺跳過這一段)。
我們手中的紙幣往往是最狹義的貨幣,與經濟學中的貨幣有很大不同。事實上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國庫券、承兌匯票等等都被視作是貨幣的一種。
貨幣分層_百度百科再說說貨幣創造,假設一個經濟體里,
1. 中央銀行發行1元貨幣,政府財政支出給了公務員A,A君將其存至銀行
2. 銀行將1元貨幣貸款給B君。
此時,A君擁有一元錢活期存款,這是A的財富(貨幣)。B君擁有1元貨幣,也是B的財富(貨幣)。那麼我們認為,銀行體系「創造」了1元貨幣。
3. B君購買C君的原材料進行生產,支付C君1元錢。C君將其存至銀行
4. 銀行將1元錢貸款給了D君。
此時,A、C二君都擁有1元銀行存款,D君擁有1元現金。我們認為銀行體系「創造」了2元的貨幣------------------------------------------------------------------
簡單來說,影子銀行就是一個充當了不同於傳統商業銀行的,發揮著上述「創造」貨幣功能的系統。
在美國,一般認為所謂影子銀行體系,就是用證券市場的貸款取代銀行存款的體系。在國內,影子銀行被認為是包括財務公司、地下錢莊、小額貸款公司等非銀行貸款機構。影子銀行的界定
中國監管機構迄今為止沒有就影子銀行給出一個被廣泛接受的正式定義。我個人更加傾向於如下界定:巴曙松(2012)將影子銀行界定為從窄到寬的四種口徑:
1. 最窄口徑=銀行理財業務+信託公司
2. 較窄口徑=最窄口徑+財務公司+汽車金融公司+金融租賃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
3. 較寬口徑=較窄+銀行同業業務+委託貸款等出表業務+融資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與典當行等非銀行金融機構
4. 最寬口徑=較寬口徑+民間借貸或者傾向於分為以下四類:一是非銀行金融機構,例如信託投資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小額信貸公司;二是傳統銀行(包括部分表外業務)的套利活動,如銀行與信託公司合作的委託貸款,證券化和衍生品;三是秘密金融活動;四是其他金融創新,如民間借貸和投資銀行。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外的影子銀行體系有很大的不同,我們不能簡單的把「shadow banking system」與「影子銀行」簡單等同起來。根據研究,影子銀行的國內外區別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1. 主導機構:國外是非銀行金融機構、國內的影子銀行本質上主要還是銀行主導的
2. 核心產品:國外以資產證券化為核心,國內總體很少涉及
3. 槓桿率:國外較高槓桿,國內總體普遍較低
4. 融資渠道:國外主要依靠批發手段融資,國內主要通過零售渠道(向居民與企業銷售產品)
5. 投資者:國外主要是機構投資者,國內主要是零售客戶。-----------------------------------------
關於影子銀行的影響探討,最重要的還是風險和監管的問題了。
1. 影子銀行遊離於常規意義的監管體系之外。
即使是金融市場走在世界最前列的美國,也沒有能建立起與影子銀行相匹配的金融監管體制,但是各國總是鍥而不捨的在相關方面進行著一步步的改革。2. 影子銀行不享有存款保險公司和中央銀行貼現窗口的支持。
回到本文開始的例子,如果D君或者B君無法償還貸款,A、C二人一旦要到銀行取錢,銀行就必須先借錢來償還A、C二君的提現要求。銀行可以選擇向中央銀行借款(再貼現);或者銀行倒閉,存款保險制度會保證破產銀行的債務得到清償。3. 影子銀行會削弱中央銀行調控的能力
一方面,社會上的貨幣不是由銀行體系供給,造成中央銀行傳統的存款準備金率、再貼現利率等貨幣政策失效;另一方面,許多資金流向了直接融資市場,監管不足的信託公司將資金投入到高風險高回報的領域等等。
影子銀行只是發揮了屬於銀行的融資功能,即金融脫媒的方式完成對實體經濟的輸血融資,包括IPO、信託、銀行理財產品、地下錢莊、典當行、小額信貸等,這些不屬於傳統銀行體系,所以銀監會監督有限,風險未知,所以國家才會要加強對影子銀行體系的監管,這是不容易的。另外,影子銀行並沒有脫離銀行的參與,錢仍舊在銀行體系內打轉,只不過信貸風險由出資人承擔,而不是銀行。
影子銀行就是不受銀行監管,但是又具有貨幣創造能力的機構。具體的表現形式,就是上面很多人提到的那些機構。 要理解這個抽象的定義,就要從現在的貨幣創造和傳統貨幣創造的差異談起。
1. 傳統的貨幣創造--銀行的貨幣創造
儲戶存100, 10%存款準備金, 90放貸, 貸款人拿到錢再存90, 再10%準備金。。。一筆貨幣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將中央銀行投放的基礎貨幣進行槓桿放大,創造貨幣。
2. 影子貨幣的創造--影子銀行貨幣創造體系
對沖基金募集100塊, 買了100國債,在回購市場中打折抵押,拿回90現金。 由於會計技術的革新(會計真NM是一門技術,是工科不是文科, 美國金融魔術的本質=法律漏洞+會計技術革命), 基金資產增大為190, 100元國債還是其資產,再加90現金,可以用於高收益投資,套取回購交易與高收益之間的利差。這裡的90回購負債,跟1中的貸款人拿到的90現金性質一樣,都是被創造出的貨幣。 只不過這種貨幣只能買到任何金融資產,但不能買酒買肉。 因此被稱為影子貨幣。 在回購市場中,國債=現金。 國債在影子貨幣體系中相當於傳統貨幣創造中的基礎貨幣和準備金。 再通過轉抵押在回購市場中進行反覆抵押形成鏈條,每一次轉抵押都會打折,打折率相當於存款準備金率。垃圾債也可以通過「抵押資產轉換」(Colateral Transformation) 的金融魔術也獲得國債的類現金屬性。
凡是能創造影子貨幣的機構都是影子 銀行。 隨著抵押鏈條的增長,風險逐漸加大,一點崩潰,全線崩盤。
回購,轉抵押,抵押資產轉換等專業名詞較多,不一一解釋了。 想深入了解的推薦閱讀 貨幣戰爭5 和 同業鴉片- 後「影子銀行」時代,金融機構可以這樣提高活性
近日,巴克萊(BarclaysBank)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稱,中國影子銀行規模估計達38.8萬億元人民幣,影子銀行可能對中資銀行造成的潛在損失在1萬億元。巴克萊分析師在該研究報告中指出,影子銀行2013年下半年的增速從2013年上半年的40%下降至33%,今年可能繼續放緩。
一邊是影子銀行規模龐大,截止2013年末,中國影子銀行的規模就已經超過GDP的40%,如果把統計口徑進一步擴大,佔GDP的比重甚至能達到60%以上;另一方面是國家金融改革對社會融資和資金流動的整體思路的改變,變靜為動,變單一的一次性融資為頻繁的,流動性較高的資產證券化。這也是上述巴克萊分析師認為後續幾年中國的影子銀行規模將受到控制的趨勢一致。
對於中國傳統的社會融資體系而言,一個是銀行系統的長期壟斷,並在利率管制的前提下進行信貸業務的逆向選擇,以銀行的標準來選拔最優客戶,實現自身風控能力和盈利空間的保證;但是,在中國銀行體系中,長期以來缺乏資產證券化的手段,也就是說一筆貸款除非出現不良,否則基本上只能通過貸款周期的回收來完成流動性的回收,這也就是目前銀行一個風險的主要表現:期限錯配。
隨著克強經濟學和改革思路「控制增量,盤活存量」思路的確立,以銀行為核心的金融體系運作思路開始慢慢改變,以加強整個金融的流動性和資產處置便利性為原則,近而激活沉澱在具體項目中的資金,從宏觀上來說也是貨幣政策轉向的一種表現:堅持貨幣中性的原則,即便是在經濟有所下滑的前提下,也是用「新常態」的方法來協調,以市場的資產交易和證券化提高貨幣流動性,而不是以往的市場一不行央行就開始釋放流動性。
現有的2種融資體系
一個是收到金融監管機構管制的,有金融服務牌照的傳統金融機構,如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等,主要是在社會融資中承擔中介的作用,其中銀行是間接融資為主,以期限錯配和流動性管理來進行資金的分配,而證券、基金等則帶有一定的直接融資色彩,為企業和機構提供其所歸集的社會資金。
為了論證的方便,把體制內的傳統融資結構稱為「體制內融資」。相對而言,體制內融資受到資本註冊監管,規模控制與不良率水平監管,長期以來一般是滿足了部分優質融資者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在與監管機構之間進行頻繁的業務監管溝通,所形成的結果也就是如何在規避現有監管體系的前提下,通過合適的漏洞來間接發展融資業務規模。這也就引出了影子銀行的業務模式。
在閻慶民、李建華所著的《中國影子銀行監管研究》一書中,對影子銀行的描述如下:
按照金融穩定理事會(FSB)的定義,影子銀行是指遊離於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包括各類相關機構和業務活動)。影子銀行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因素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期限錯配、流動性轉換、信用轉換和高槓桿。可見,所謂的影子銀行與體制內融資的本質其實是一樣的,只不過一個是受到監管,一個是規避了監管或者管的不多,但是雙方都是起到了一個信用中介的作用。相對而言,體制內融資的信用中介所要付出的風險準備能力更大,而影子銀行的信用中介相對較少。
依據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法律與金融監管研究基地8日發布的《中國金融監管報告2013》(下稱《監管報告》)2012中國影子銀行報告中截取的部分數據,僅供參考:
從上表可知,即便是影子銀行的統計口徑,佔據其絕大部分的仍然是傳統金融機構在「體制內融資」不能滿足其業務和規模發展需要時,所通過規避監管的方式來進行的影子銀行業務對接,或者是表現為通道,或者是表現為表內業務表外化。影子銀行的主要成分仍然是以銀行理財、信託、委託貸款、券商資管為主的融資體系的延伸。而真正的體制外的非金融機構渠道進行的影子銀行融資,所佔比例並不高,民間借鑒、私募、P2P等業務,雖然覆蓋了一部分中小企業和個人,但是處於長尾理論的尾部,而且業務和風控模式相對不完善,在影子銀行體系中至多是一種補充。
風險聚集之後,如何提高活性?
本質上而言,中國影子銀行的問題,其實是現有監管體制下的一種錯位,由於體制內融資在整個融資生態內是一種比較稀缺的資源,一般只有被體制內融資看得上的優質客戶和企業集團才具備長期的融資能力。而體制外其他企業個人的融資需求卻一直在增長,而這種增長的融資條件卻不一定能符合傳統金融機構的門檻。
一邊是監管機構以風控和流動性安全為由加強規模和業務比例監管,另一方面是市場融資需求旺盛,傳統金融機構不做這部分業務,對自身的市場競爭和長期發展而言也構成一定的利益損害。於是,影子銀行成為了一種兩全其美的辦法。
怎麼樣改變這種局面?很簡單,證券化,提高金融機構資產的流動性,用頻繁的資產轉換來提高金融需求的服務能力。資產證券化是指將不可交易的金融資產轉化為可交易的證券的過程。隨著金融業的競爭與發展,金融企業通過向市場發行資產支持證券,將貸款資產進行處理與交易,把缺乏流動性的信貸資產轉換為證券,並通過發行這種證券以融通資金,即是我們所稱的資產證券化。
在風險與流動性槓桿可控的前提下,適當的證券化既可以緩解金融機構的資本不足與業務受限的矛盾,同時也可以為市場帶來更多可投資型產品,同時通過風險隔離和信用增級來強化證券化產品的安全。據央行統計,2005年至2008年底,共11家境內金融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了17單、總計667.83億元的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2013年9月份以來,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化迎來第二輪試點,共6家金融機構發行了6單產品,總計228.5億元。
對於中國現有的金融體系來說,長期以來缺乏一個穩定的信貸資產的流轉機制,不良貸款積壓成為了銀行業風險權重的主要衡量因素。而資產證券化在利率管制的狀況下缺乏市場化的風險能力定價水平,因此即便是08年金融危機之前,證券化在中國的覆蓋面也只是僅僅限於少數幾家大行,額度也很少。日前,證券化已經開始新一輪試點,4000億元額度已經進入下發階段,而隨著銀行127號文對同業業務的整頓,銀行通過同業業務實現融資、資產代持的影子銀行途徑受限,轉而進行證券化的意願愈加強烈。
周小川在最近IMF公開對影子銀行發表意見
視頻見
IMF Videos
含蓄地告誡阿里等:政府支持金融創新,但對影子銀行等監管肯定不會袖手旁觀。
要了解上述內容,需搞清楚什麼是「影子銀行」。
影子銀行是最新幾年才有的概念。在paragrave 金融辭典裡面沒有此詞條。
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 is a term for the collection of non-bank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that provide services similar to traditionalcommercial banks but outside normal financial regulations. Former US Federal Reserve Chair Ben Bernanke provided the following definition in November 2013:
"Shadow banking, as usually defined, comprises a diverse set of institutions and markets that, collectively, carry out traditional banking functions — but do so outside, or in ways only loosely linked to, the traditional system of regulated depository institutions. Examples of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 includesecuritization vehicles, asset-backed commercial paper[ABCP] conduits, money market funds, markets for repurchase agreements, investment banks, and mortgage companies"
[1]
影子銀行的概念是金融監管者首先提出來的。應該是先有實踐,後有命名。充分顯示了金融行業產品創新和行業監管相互博弈關係的一個概念
待續
就在今年六月底,央行行長周小川在華盛頓出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舉辦的中央銀行政策研討活動時,與IMF總裁拉加德進行問答交流。當談到互聯網金融代表性企業阿里巴巴時,周小川表示,「互聯網公司在支付、銀行業服務和眾籌等領域不斷滲透,並創造了新的金融工具。我們從感情上是支持高科技發展的,人們也不希望這些互聯網公司受到太多限制,但這些公司確實在從事一些影子銀行活動。」
央行行長周小川與與IMF總裁拉加德進行交流(圖片來源於網路)
二發之前聽過一個名詞,叫精子銀行,指的是可以把精子放入銀行暫時存儲,以備自己或捐獻他人使用。那麼這個影子銀行,難道是存儲影子的?當然不可能,影子根本存儲不了嘛
可能對大家還算一個比較新的詞語,下面二發來介紹一下吧。
在中國,「影子銀行」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很明確界定的定義。不過倒是有一個大概的範圍:影子銀行也可以叫作影子金融體系或影子銀行系統,它們就像「黑夜行者」,遊離於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在暗處進行一些資金或產品交易。
如果把銀監會的監管比作光,影子銀行就像待在有陰影的暗處,並不被這些光照耀,換言之,就是不接受銀監會監管的金融體系。
所以影子銀行的這個叫法其實還挺生動生動形象。
目前國內的「影子銀行」,並非是有多少單獨的機構,更多的是闡釋一種規避監管的功能。比如很多P2P理財,都不受監管,且資金流向隱蔽。
除此之外,看起來幾乎受監管最嚴厲的銀行,其不計入信貸業務的銀信理財產品,也可以算作是「影子銀行」。 目前在國內「影子銀行」有三種最主要存在形式:銀行理財產品、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產品和民間借貸。
在國際上,國際清算銀行(BIS)則把影子銀行分為兩類,包括影子銀行機構,典型的代表比如對沖基金、貨幣市場基金;以及影子銀行活動,指的是傳統的商業銀行採取的旨在規避傳統監管的有關活動,而中國的影子銀行主要是這一類。
可能發友們發現了,這個影子銀行,主要就是差在了銀監會的監管上。過去幾年互聯網金融發展很快,但監管並沒有跟上,頗有點野蠻生長的意思,期限錯配、高槓桿等風險等等,在互聯網金融企業里經常出現,確實也是導致了不少問題,時不時就有各種互聯網金融出事的新聞;
2016年以來,從新聞里也能明顯看出來對影子銀行的監管逐漸加強。不過像央行行長周小川這樣直接將影子銀行與互聯網金融聯繫起來,那就可能預示著接下來對互聯網金融監管會有所加強了。
在開頭的那次對話中,周小川還提到了「阿里巴巴的情況已經有所變化。監管部門向其頒發了銀行牌照。人民銀行也向其頒發了支付牌照。但是,根據金融穩定委員會對影子銀行的定義,他們所進行的影子銀行活動存在期限轉換問題,槓桿程度過高,資本要求也不同於傳統銀行。
我們將研究這些問題,並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我們鼓勵互聯網公司發展,但當它們開展金融業務時,在當前的情況下,它們需要遵守現有規則。」
周小川也透露,中國已決定開展新一輪監管體制改革來覆蓋這些監管真空領域。雖然監管層鼓勵互聯網公司的發展,但只要它們從事金融行業,就應該遵守相關的監管規定。
那麼問題來了:未來影子銀行體系是否會引發金融危機?
過去一段時間,「影子銀行「們通過把大量的資金投入到信託、政府融資平台之中,通過政府銀行擔保獲取大於銀行資產表的高利率。因此,當時影子銀行經歷了爆炸式的增長。
而過去一年多,一方面因為經濟下行、很多企業盈利能力堪憂、企業實際的違約發生事件增多;另一方面在信用債市場在大幅地萎縮、信用違約的風險在上升。小範圍的信用違約風險(所謂的壞賬)可以通過它的違約金和收益來吸收,但是一旦違約風險比較大,以至於超過了某個臨界點,以至於理財產品無法及時足額資金給客戶兌付,極有可能引起人們恐慌,產生了無法兌付的流動性風險。簡單說,因為經濟形勢不好,可能導致比如借款人賠沒了,於是你通過互聯網理財平台借出去的錢拿不回來了。這種情況如果大規模出現,就很可能引起問題。而如果經濟形勢繼續下滑、企業虧損、違約的情況大規模出現,很可能就會引發一次比較大的金融衝擊。
影子銀行天然帶有的潛在風險,無疑值得引起認真關注。中國2013年是錢荒的一年,2015年是股災的一年。那麼,未來兩年會不會在影子銀行體系下引發債災呢?或許未來的答案只有時間能證明。
http://weixin.qq.com/r/Y0RbQ7zEnuHhrfgg9xFx (二維碼自動識別)
是跟傳統銀行業務相對的。傳統銀行業務比較清晰,而影子銀行是在傳統銀行業務基礎上面派生出來的各種業務,例如將貸款打包作為證券等。非專業人士的理解。
推薦閱讀:
※投資公司增多,全民理財 ,意味這什麼?
※為什麼股票交易不是零和遊戲?
※如何看待火球計劃?
※股票的買一或賣一是什麼意思,如何更好的理解?
※6 月 20 日銀行隔夜回購利率 30% 意味著什麼?如有小額存款(5-20萬),對付通貨膨脹的投資方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