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找到靠譜的心理諮詢師?


在我看來,這個問題可以分為兩部分:如何找到心理諮詢師;怎樣判斷其是否靠譜。


找到心理諮詢師,似乎並不難,常用的有兩種方式。一是請了解心理諮詢領域的朋友推薦,二是通過網路搜索。


難度在於,找到諮詢師後,怎樣判斷其是否靠譜呢?以下純屬個人經驗,完全沒有實證支持。


把諮詢師名字作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從多方面深入了解:


諮詢師所在的機構。看機構重點是看專業性、正規性,很難說出明確的標準,我能想到的是,有專業的設置、有業內專家在其中實際工作等。但如果機構有下面提到的情形,則靠譜的可能性小。有很多關於「效果」的宣傳,甚或是誇大虛假的宣傳(能治好精神分裂症等等);採用團購(類似零團費旅遊)、一次性支付多次諮詢費用(也就是按療程付費)等營銷手段;在專家團隊中有多位著名的專家,但這些專家並不實際在此工作。一般來說,具有專業性的機構,在選擇諮詢師時是很慎重的,找到靠譜諮詢師的可能性高。

諮詢師本人的經驗。一般的指標是從業年限和諮詢時數,從業年限並不是單純看數字,有很多諮詢師從自己取得證書的時間開始計算從業年限,但實際開始實踐的時間要延後很多(類似零公里的老司機)。諮詢時數當然是越多越好,但並不等於說少的就不靠譜。從業3、5年的諮詢師,可能諮詢時數並不高,但參考其收費標準,我個人覺得,收費200或300元的話,諮詢時數至少要有200到500小時。諮詢時數,基本上是諮詢師自己報,考證真實性的難度比較高,還需結合其他方面的信息考量。學歷,也可以算作是經驗的一部分,臨床心理學方向的學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而非是有個心理學的學歷就靠譜。


諮詢師接受培訓的經歷。最好是有某一流派的系統受訓經歷,專註於某一流派的學習,由淺入深的積累,往往反應了諮詢師本人對專業的理解和思考,我個人認為,能做到這點的諮詢師,至少是有耐心,不那麼急於求成的。如果是低年資的諮詢師,還可以看看他是否有固定的督導師以及督導是誰。


諮詢師在論壇、微博等公眾平台發布的言論等。這些信息比單純的數字更接近諮詢師本人,你可以從中了解到諮詢師本人的專業水平以及個人風格,如果你覺得從他的言論中,可以看到解決自己問題的希望,那他也就達到了所謂的靠譜。


當然,以上提到的幾個方面,並不一定全面,供有需要的朋友參考。


貼一下自己之前寫給朋友們的如何評判一位合格的心理諮詢師的帖子。
看了樓上幾個帖子,發現大家回答這個問題都回答得非常仔細,從兩個方面去考慮了。如何找諮詢師,這個確實也一直是困擾到我自己的一個問題,我至今也沒有通過比較好的渠道去找到自己的督導。不過,經過幾番嘗試,感覺通過以下一些方式可以篩選出你遇到的諮詢師是否是合格的。因為當今的諮詢師行業確實已經被一群濫竽充數的人給混淆了視聽,希望這些信息對大家有用。
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

1.心理諮詢受訓資歷。

請詢問心理諮詢師的受訓背景,比如,該諮詢師是畢業於那所學校,哪個專業?是否為心理學專業本身畢業?這裡並不是想引起大家對非心理學專業畢業的諮詢師非議,了解心理諮詢師是否有接受過良好的心理學專業受訓背景,是保護你自己的第一步,首先,在傳統的本科院校畢業的心理系學生,不會採取市面上流行的「神叨叨」所謂的「身心靈」學的東西招搖過市,更不會創傷你本來就脆弱的心靈。

關於受訓背景,除了正規學院派的受訓背景外。以下幾個國內外認可的受訓背景出身的心理諮詢師,是比較符合合格的心理諮詢師的:中德精神分析班、中美精神分析聯盟CAPA、中挪精神分析治療師培訓班、中美認知行為培訓班(CBT)、華人心理分析聯合會認證沙盤治療師等。(請切記這些培訓都是長程的培訓會需要接受一定小時數的督導,不是只是參加過一兩次工作坊的諮詢師。這些細節可能需要更多的調研與提問去甄別。)『以上可能會有遺漏一些項目,恕我不夠了解國內的行情。歡迎大家補充。』

勞動局普遍認可的心理諮詢師三級、二級資格證,作為心理諮詢師本人已經覺得這個證書已經泛濫到極致了。所以請警惕只有這麼一個證書的「江湖」心理諮詢師。(不是一杆子打死一船人,是需要大家更多地擦亮眼睛,去了解TA的受訓背景與資歷,是否接受充分地培訓。雖然有些諮詢師即使接受了良好的培訓,也會做違反職業道德的事,但那又另外一條會在下面提到。)

小TIPS:詢問心理諮詢師資質的時候,可以提問,他們是否有接受過督導諮詢師的個人督導或者心理分析,時間有多長,這些都是可以去甄別一些招搖過市的心理諮詢師。

2.有關收費。

當下普遍流行的一種方式是一次性付費進行個體諮詢,(一次性收費在團體諮詢中是允許的。)但是作為消費者的你,請切記,你完全有權利拒絕這樣的一次性付費的個體諮詢。通常心理諮詢是50分鐘到1小時,諮詢結束前或後付費需要根據不同諮詢師的喜好而定,但是請記得索要票據,不管是手寫的票據也好,還是列印的票據也好,請寫明內容,以作為憑證,這樣的憑證可以說對於碰上「騙子」或「性騷擾」心理諮詢師是一種非常有力的保障與證據。至於資費,請在正式開始咨訪關係的時候與心理諮詢師進行協商,確實現在業內是沒有明文規定一小時是多少價格。作為初出茅廬的心理諮詢師的我,會從200元人民幣起,根據自己資歷的加深而提高價格,但絕對不會漫天要價,坊間流傳的「2000元」2小時,「10000元」1小時等等。『題外話,夫妻諮詢或者情侶諮詢couple therapy一般會是1小時到1.5小時,收費也會比個體諮詢高,團體諮詢一般是1.5小時左右,收費也是根據療程來按整體計算的。』

TIPS:這裡說一下為何心理諮詢設為50-60分鐘,即使諮詢師自己願意讓你集中一起做2個小時或者更長的時間,(比如有些外地的朋友,本地沒有諮詢師特意跑到北上廣做諮詢)請用正常的思維去思考一下,在心理諮詢里聊的話題都是你平時不願意去面對的話題,聊上2個小時的時候,你自己不累,心理諮詢師也早就沒有足夠的精力去專註地幫助你解決問題了,所以,這種一次性給你解決問題,按2小時或者半天收費的心理諮詢,就亮紅燈了,請警惕!

3.有關咨訪關係的協議。

在正規的咨訪協議里,會有來訪者的責任條目與諮詢師的責任條目,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保密條目。這一項不是絕對的保密,當作為來訪者的你有想傷害自己或者他人的情況下,諮詢師是有權力告知你的親屬或者向其他第三方告知這個情況以防事故發生。如果在你去了解這個諮詢師的時候,可以詢問TA

一份咨訪協議書,為了保證你們彼此的利益,簽一份費不了多少時間。一般是一式兩份,你保留一份,諮詢師一份。

4.有關職業道德操守。

職業道德,是對於大多數急迫地想尋求幫助的你們會忽略的東西。已經不止一次聽到或者看到有所謂的「心理諮詢師」性騷擾、強暴、言語侮辱他們的來訪者。請在確認你想選擇的心理諮詢師的時候,一定要多聽聽你的直覺和識人的能力去辨別諮詢師的人品。

最後一條,我這裡說到的一些內容,不是告訴你如何找到一個優秀合適你自己的心理諮詢師,而是告訴你一些方法去甄別合格的心理諮詢師。這篇文章的目的也是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夠找到一位不會讓你的心靈二次受創的諮詢師,而是找到了真正能夠在你的人生路上協助你一同去探索你的人生,幫你解惑的心理諮詢師!


首先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咱們國內的現在的心理諮詢行業發展要從上世界八十年代算起,短短二三十年的時間,其實可以讓心理諮詢這個行業變的系統化和正規化是很難做到的,它並不像航天、軍事、農業等等會有國家強大的支持和後盾,心理諮詢行業在國內從開始發展就是團體、個人性質的,這就意味著近幾十年的心理諮詢行業發展一直是一個探索的過程,一直處在不成熟的階段。相關聯的,國內心理諮詢行業也無法為從業人員提供系統化、專業話的培訓學習和實操練習,導致很多諮詢師是自學成才。

可是心理諮詢與其他行業不同的地方是,心理諮詢工作的進行是在關係中進行療愈的,而其他絕大多數行業都可以直接考慮再技術層面解決問題,這就意味著很多自學成才的諮詢師空有諮詢技術,卻很難建立和發展好的治療關係,自然也無法產生良好的治療效果。

另外一方面,目前國內心理諮詢行業的發展是基於國外的技術流派和方法理念,我們引進了他們的知識內容,卻沒有引進他們一套完善的培養計劃,導致國內目前為止沒有一套完善、系統和正規化的培養機制。

那說完這些,我們首對國內的諮詢師市場有個初步印象了,我們沒辦法超出這個時代和社會現實去找理想的諮詢師,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可以有些小方法、小技術來篩選適合自己的諮詢師。

關於諮詢師本身的信息

1、年齡不是衡量的唯一標準。目前國內很多諮詢師年齡很大,但是做心理諮詢卻沒多久,基本是在用人生經驗給你做諮詢,如果在一次諮詢中感到對方全部在給你講道理,那就中斷諮詢,因為街上的大爺、大媽人生經驗更豐富。

2、看受訓背景。雖然國內諮詢師培養不成系統化,但是並不代表所有的諮詢師都沒有接受系統化的培訓。作為一個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最少要接受一個系統的心理流派或技術學習,完整的一套學習,而不是各種工作坊、活動、體驗之類的。

3、諮詢師學位背景。目前國內心理學主要包括基礎心理學、應用心理學和教育心理三個方向。基礎方向的發展主要是做研究和教學,教育心理方向主要是心理學在教育方面的應用,在常見的心理諮詢是包含在應用心理下面的。

在看諮詢師的學位背景時,基礎和教育方向建議慎選。很多諮詢孩子問題的家長會傾向於選擇一位有教育心理學背景的老師,其實這並不總是對的。教育心理學方向更側重在提升學習成績和學習效率,調動孩子的學習動機,一般學校老師都會有教育心理學的學習背景。而絕大多數孩子問題都往往伴隨情緒、行為、人際等方面的問題,已經不是單純的學習問題了,而是孩子的心理狀態已經明顯出現偏差,那這個就需要找一位應用心理學或臨床心理學背景的諮詢師的,而不是教育心理學。

4、諮詢師個人體驗。非常重要,一個沒有個人成長和體驗的諮詢師你堅決不要選擇。諮詢師在成為諮詢師的過程中也需要作為來訪者去接受心理諮詢,做自我成長。不同流派對諮詢師的成長時間要求不同,從150h-400h不等,只有諮詢師有個人成長體驗,那在諮詢中才能更好的把握好諮詢師和來訪者之間的界限和角色。

5、諮詢中的界限。諮詢師和來訪者之間應該是純凈的咨訪關係,或許你會感到身邊有一位諮詢師朋友很好,但同時你會失去一位心理諮詢師,並且這次的諮詢經歷會讓你對心理諮詢產生長期的誤解。如果你碰到的諮詢師主動和你交朋友,談合作,談業務,那果斷離開,當然你也不要試圖和諮詢師做這些事情!

自己的主觀感受和判斷:

1、看感受。我們常說「面由心生」,一些成長不錯的諮詢師,在照片和言談舉止中都會透出令你放鬆和踏實的感覺,如果你感受不到踏實和放鬆,那麼可能這個諮詢師並不合適或匹配你的需求。

2、不要相信言辭標榜絕對的諮詢師或機構。一次就可以幫你解決,3萬幫你徹底解決你的問題,你一次性買我幾個小時就可以怎樣怎樣......類似這樣的話,如果是從一個從事心理行業的人嘴裡說出來的,那你一定要繞道而行。人的心理瞬息萬變,每個人的心理狀態尚未完全得以了解,你如何就確定一定可以幾次或多少錢可以解決呢?但是很多來訪者紛紛上當,就是因為被這些所謂的「心理專家們」抓住了心理弱點,就是所謂的被「忽悠了」。

一個諮詢師首次大概了解你的情況,確定你的諮詢目標,綜合你的工作、生活、現實、經濟各方面因素,和你一起對於你的情況、治療和安排達成一致,這是一個常規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帶強迫,不帶渲染,不帶保證,這才是一個靠譜的心理諮詢師。

3、感受助理的接待。目前國內心理諮詢的流程基本都是先通過助理了解和預約諮詢的,那和助理的溝通非常重要。如果和助理的溝通令你感到或專業、或舒服、或踏實,那這個諮詢師都會相對靠譜一些,因為助理始終是處在一個專業的氛圍的,即使為掌握系統的方法技術,但是久居蘭室必帶其香。

排除誤導

1、鑒別差評。如果你想要或準備要做心理諮詢,那你一定會在網上各種搜索或讓身邊的人幫你介紹。網路上我們常常會看到對於一個諮詢師或一個機構的評論褒貶不一。對於同一個諮詢師,有人說沒得到幫助,有人說幫助很大,有人說不專業,有人說很專業,有人說就是聊天,沒給建議,有人說完全知道該怎麼解決自己的問題了。對於這些評論,要清晰的知道諮詢是兩個人的事情,並不是諮詢師一個人在工作。不要被這些評論嚇到,可以先和助理做一個溝通,深入了解下,要相信自己的判斷和感覺。畢竟在評論中也會有一些心理問題嚴重或偏激的人,他們這樣的態度是指向身邊所有人的。

2、越貴的諮詢師越好。絕大多數行業,一個產品或一個人的能力都會用錢來衡量,在一定程度上,諮詢行業中資費確實與諮詢師的經驗有關,但是這並不代表這位老師100%的適合你。因為是在心理層面工作,你需要更注重自己的感受,讓你的感受來告訴你這位老師是否適合你,而不是讓價錢決定你的選擇。

3、 一次解決。在諮詢行業這麼多年,尚未聽說過一個小時或一次諮詢可以徹底解決來訪者問題的。道理很簡單,「冰凍三日非一日之寒」,一個小時尚無法破冰,又怎麼可能解決全部問題?所以,如果有諮詢師告訴你一次就可以,馬上離開。


廣告時間:

北京知馨心理諮詢中心,作為在北京心理諮詢行業「立鼎」9九年的諮詢機構,我們一直在提高對諮詢師專業素養要求和受訓背景的要求,系統完善的受訓背景+個人體驗+督導諮詢+與時俱進的學習,是我們對每位諮詢師的要求,也是我們在競爭潮流中越來越強大的核心,力求讓儘可能多的人在知馨心理收穫心靈成長!


謝謝秦沛熙的邀請!


這個問題是屬於常見的問題了,回答問題既容易也不容易,容易的是我們這些回答問題的人,但對於沒有尋找諮詢師經驗的讀者來說,即使是拿到這些「標準答案」,也還是會一頭霧水的,但是,還是回答問題吧。


1、
在哪裡尋找諮詢師(靠譜的地方才有靠譜的諮詢師)?諮詢師活動的場所大致有三類:高校和科研所的諮詢中心、醫院的心理門診、個人註冊的心理機構或合作機構。凡是在這幾類場所中活動的諮詢師,都接受過基本的心理學專業訓練,有從業資格,可以放心去找他們,諮詢價格也是明碼實價童叟無欺。


2、
找心理諮詢師之前,大致為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作個初步判斷,比如以下範圍——婚姻情感、親子教育、職場困惑、社會適應、抑鬱焦慮強迫等等,都是屬於一般範疇的問題,建議你不要去醫院的心理門診,直接到社會的心理諮詢機構去諮詢。假如是出現幻聽、幻覺、思維活動不靈這一類的問題,則先去醫院的心理門診求助,以節省不必要的開支,以免跑偏求助方向。


3、
諮詢師的專業資歷是參考專業水平的依據,但不絕對,就象博士生的專業水平不一定比本科生高。心理博士生的精力一般在學術科研上,臨床的水平帶有較濃的科學味道,缺少人文視野。醫院的醫生的臨床治療帶有較濃的醫學思維,診斷和開藥有時替代了和你的共情與深度交流,你有可能會產生不受重視的感受。


4、
在收費問題上,收費高的諮詢師通常服務水準會高,但也不一定,你仍然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和經濟能力來選擇諮詢師的服務,有的諮詢師個案經驗非常豐富,收費一小時過千的,非常靠譜,但你也不得不放棄,他們不是為一般收入的人群準備的,市場決定了供需走向,你要在你能支付的諮詢費用範圍內尋找合適你的諮詢師。


5、
尋找諮詢師也和談戀愛一樣,那個諮詢師的氣質談吐個性語言風格如果正好是你所欣賞的,也許你們的合作關係會很融洽,有利於你的問題解決。這一點可遇,也可求,但也要花功夫花時間去求。有的人不停的換諮詢師,理由會有很多,我們有自由選擇諮詢師的權利,但也說明了諮詢關係的建立存在一定的困難度,就是兩個人能不能夠談一場「好的戀愛」,兩個人的心理模式如果不兼容,或者諮詢師對問題把握不到位,或者問題超出諮詢師駕馭能力,都有可能使關係告吹。

6、
把尋找靠譜的諮詢師的過程當作一場戀愛,你要找到他,大聲喊出他的名字,打開幸福的盒子~~~~~~~


呵呵,祝大家心想事成。


同意@周全 的 去大學找是比較靠譜簡便的 不知道您的方位在哪兒 香港大學心理諮詢各個分支方面的老師也是很不錯的 都有很多年的經驗。他們也是面向社會接受個案諮詢的。


我自己本人是心理諮詢師,但是心理諮詢也必須要做個人體驗,也就是作為來訪者進行諮詢來獲得個人成長。

怎麼選心理諮詢師?

目前在中國考取個心理諮詢師證書還是相對非常容易的,但有這個證書絕對不能代表這個人就具備做心理諮詢的能力了。談一下我是如何選擇諮詢師的。

1、首先看受訓背景。

我個人比較傾向於選擇接受過持續的學校學習的諮詢師,心理諮詢是件非常嚴肅地事情,需要嚴肅的對待。當然不是說半路出家的諮詢師們水平不好,學院派學習的就一定質量高,只是在選擇的時候要看諮詢師的受訓背景,是否接受過系統的培訓還是只是考了證書,零碎的學習培訓課程。目前市面上諮詢師培訓課程非常之多,但大多就只有幾天的培訓,並不系統,所以零碎的學習並不利於諮詢師諮詢技能的基礎形成。

2、諮詢師有沒有個人體驗和案例督導

心理諮詢不同於其他行業的是,心理諮詢師本人也是這個過程中起作用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諮詢中心理諮詢師越是能夠客觀的照出來訪者的樣子,諮詢也就越好。諮詢師好比是鏡子,鏡子越乾淨照的越是你的問題,而諮詢師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更多的去投射了自己的問題在你身上,就好比你找了一面有污點的鏡子,任憑你怎麼擦都擦不掉,因為那是鏡子的問題。當然諮詢師也是人不可能有全面乾淨的鏡子,所以諮詢師需要做個人體驗去成長自己,讓自己盡量乾淨。即使不幹凈,諮詢師也知道哪些問題是來訪者的,哪些又是諮詢師自己的。帶有這樣的覺察。

而督導,是諮詢師在做案例過程中需要給經驗更豐富的諮詢師彙報自己的案例,相當於心理諮詢師要有個師傅,時刻去指導諮詢師在這個案例處理過程中哪些是不恰當的,咨訪關係中發生了什麼。而諮詢師一味地自己進行,有可能進入死胡同而不自知。

3、一直給你講道理,提建議的直接PASS

前面也講過,為什麼諮詢師一般不會給來訪者直接的建議和道理。如果一個諮詢師在諮詢過程中通篇給你傳授他人生的經驗,告訴你你怎麼有這樣的感受、想法呢?這是不對的,快醒醒吧,快別這樣了吧。是不是有點熟悉?是的,周圍很多人在你遇到問題的時候都會這麼勸你,這麼開導你,告訴你這樣是不對的應該怎樣怎樣,但如果你的諮詢師也這樣,那你可能需要回頭看一下這個人的前面兩個條件滿不滿足了。

4、敢誇海口,說自己治癒率百分百的直接PASS

心理諮詢並不是心理諮詢師一個人的事情,而是諮詢師和來訪者一起努力才能奏效的事情。即使諮詢師再厲害而來訪者自身沒有太強烈的改變動機和自省能力,那效果都不能保證。如果一個諮詢師跟你說自己百分之百能治好你,那一方面可能因為他根本不知道心理諮詢是怎麼回事,或者他太強調自己的作用而忽視了來訪者的作用。甚至有的人不管是不是心理諮詢的範疇,什麼都敢接,你看他能治精神分裂還能治失眠打呼,很高的概率你是遇到江湖郎中了。

幾年前我的一個親戚想進行心理諮詢,而諮詢師一般不會跟來訪者有交叉關係,所以諮詢師的親戚朋友同學等都不是諮詢師的來訪者。我為他們打聽當地的一家諮詢機構,當我問的時候他們給我報價1500,我就乍舌了,當問及為何這麼貴的時候,他們的回答竟然是他們機構的專家都很厲害,保證一次就能夠幫你治好。我一聽立馬拉黑這個機構。先不說價格這樣不合理,而根本不問是哪方面問題,而且承諾一次就好,我就知道這個機構連最起碼的一點心理常識都不懂。任何心理的改變都不是一時半會的,是需要過程,需要時間的,身體生病尚需病去如抽絲,更何況心理的改變。不知道有沒有人會上這樣的當,只希望大家看過這篇文章後最起碼不要花這樣的冤枉錢。

5、年齡大、收費高、名氣大等不代表諮詢經驗豐富

我也遇到過來訪者就想找年齡大的人進行心理諮詢,這點倒是很容易理解,因為在人們的觀念中年齡大的人經驗就豐富,在其他行業這個邏輯可能成立,但在心理諮詢行業這個邏輯值得商榷。心理諮詢在中國真正發展也不過幾十年時間。行業中一些從業年數長的專家很多都不接個體諮詢了(因為個體諮詢真的很不掙錢),有的人去培訓下一代諮詢師了還有一些專門在高校搞研究的老前輩。

所以在找諮詢師的時候不要一看年齡大就直衝上去,還是前面幾條,受訓背景、個人成長和督導很重要。我見過一些年紀比較大的半路出家的所謂諮詢師,憑著自己活了這幾十年的人生經驗就感覺自己是最棒的諮詢師,甚至我還在公開場合聽到他們談論自己的來訪者,這都是很不專業的。當然我也見過年齡很大的諮詢師開始學習心理諮詢時的那股認真勁,上課學習和記錄比我們這些年輕人專註的多,讓我們心生佩服。所以這裡只是想提醒大家不要片面的感覺年齡大的人就諮詢經驗豐富。同理,有些收費高名氣大的人可能比較會做市場,你還是需要擦亮眼睛自己去判斷。(說到這裡會不會被封殺,哈哈)

如果有的人就想找人生經驗豐富的說教一下自己,我倒覺得你花諮詢費有些冤枉了,你完全可以拿把椅子在小區里跟大爺大媽那裡討教一下人生哲學,他們不但不要錢,也不會規定時間,最後他們還會很高興的認為你這孩子真是懂事。兩邊都高興還不用花錢,多好的事,沒必要找諮詢師花冤枉錢。

6、免費諮詢要慎重

在一個心理諮詢的平台上,我確實聽有的人這樣洋洋得意的說過:「我找平台上每個諮詢師免費諮詢一會,諮詢的人多了我的問題不就解決了。」先不說這樣的小聰明值不值得做,我們看一下這樣的認知,他認為自己心理問題的解決在於專業的人跟他說的話,這個說一句那個說一句他的問題就沒了。就好像肚子餓了在超市試吃,這個吃一點那個吃一點然後就飽了,最終也沒花錢,多好的事情。但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你的問題跟每個諮詢師說一遍,你們想到了誰?是的,祥林嫂,祥林嫂好了么?找人不停的說自己的問題只是停留在問題的表面,而且你在一遍一遍的強化你的問題。而真正心理諮詢起作用的是你跟諮詢師建立起咨訪關係,在你真的信任這個人的時候一起去探究問題下面的世界。而你跟諮詢師建立關係後你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問題會投射到諮詢師身上,我們叫做移情。舉個例子,也許你潛意識中是對某個人有憤怒的,而在跟諮詢師深入的咨訪關係中你可能會把諮詢師在潛意識中當成那個人而對諮詢師爆發憤怒,諮詢師就可以處理你這部分的移情,有可能你的問題就有了轉折。

然後,你跟不同的諮詢師去說,短短一次諮詢甚至幾分鐘的時間你和諮詢師都不可能知道埋在你這個問題下面的真正原因是什麼,有的諮詢師可能會根據自己的經驗跟你說一些建議。而你記得那個故事嗎?有個人在畫畫,路過的人看一眼說應該長個腿,應該多隻眼,過後你發現自己畫的畫面目全非。

為什麼不建議大家做免費諮詢,一是真正投入在學習心理諮詢的諮詢師們不願意接免費的人。比如我的個人體驗和督導所花費的費用是我接諮詢收費的三倍,我內心會不情願,即使迫於有些原因我接了這個免費的諮詢,我心裡肯定也是不情願的,那麼一開始我們的咨訪關係就有了些問題。二是,真正關心自己,重視自己心理健康的人才應該得到這樣的資源,而只想佔便宜,不想為心理成長付出的人大部分沒有成長動機,諮詢也是徒勞,挫傷諮詢師的職業積極性。付費很能說明問題,不願意付費的人即使得到了免費資源也不珍惜,在諮詢中改變和成長的動機都不大,諮詢效果很有限。其實諮詢師也不是嫌貧愛富,像我也接很便宜的諮詢,但前提是這個人真的在金錢方面有困難但是又很想獲得心理方面的幫助,我會適當收費然後幫助他。

7、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你的感覺。

是的,諮詢中你的感覺也很重要。即使經過重重篩選,你選的諮詢師各方面資質都很不錯也不代表你就高枕無憂了,還有諮詢師跟來訪者的匹配度問題。諮詢師有各種各樣的性格特點和各種各樣的流派,如果你跟這個諮詢師在諮詢過程中感覺並不好就可以要求更換諮詢師,專業的諮詢師是能夠接受這一點的。

就像我之前也選過一個諮詢師,但經過諮詢後我感覺並不是很匹配然後就結束了諮詢,再找其他的諮詢師,這也是很正常的。

我看到也有人評價心理諮詢並沒有什麼用,具體情況不清楚,但是如果因為不會篩選找到不合格的諮詢師或者跟不匹配的諮詢師在一起而感覺沒有幫助,真的是非常可惜,因為你有可能因為不對的人而錯失了成長自己的喜悅。這種喜悅是任何其他的活動所不能代替的。

不管怎樣,你要為自己負責。

吳靜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西南大學心理學碩士,諮詢預約請點擊我的主頁【預約ta】.文章轉載請聯繫作者。諮詢預約qq:3284793310。


首先是一些弱相關的東西:諮詢師的學歷、畢業學校,是否心理學專業(主要是本科),名氣、諮詢時長等東西。有這些的不一定好,沒這些的也不一定差。因為目前心理諮詢師培訓熱潮,想弄到看起來比較好的學歷比較容易,只需要報名參加幾個培訓班就可以了。本科雖然要通過高考,但是如果沒有大量後期學習很難成為合格的心理諮詢師。一般研究生開始才涉及真正的心理諮詢師成長相關的東西。諮詢時長什麼的很虛,比學歷還虛,大部分只靠自己說。有名的人諮詢做得也不一定好。

中度相關的有:諮詢師的理論背景,諮詢師的文字,諮詢師的督導和體驗時長,所屬學派和收到的評價等。

理論背景部分:越偏技術層面的背景越不靠譜(像催眠、意象對話、家庭系統排列、繪畫治療、NLP)警惕:國內心理諮詢培訓「八大怪」----岳曉東 | 心事鑒定組小組 | 果殼網 科技有意思 這些岳曉東博士(登天的感覺 作者)在這篇文章里寫的算比較清楚了。 單獨一門技術或者幾門技術是完全不能完成心理治療的過程(就像一個習武之人不能只有招式),這部分有大量追求多快好省又不肯鑽研專業能力的諮詢師。人們來做心理諮詢,總希望諮詢師的專業能解決自己的問題(這也是關係的開始)。事實上這個問題卻沒那麼簡單,沒人能教會另一個人任何事,除非ta在這個過程里自己學到了什麼。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老師

靠譜的背景是:廣義上的精神分析,除了精神分析學派本身的(經典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學、自體心理學、客體關係、拉康學派、心理動力學等)還有分析心理學、存在—人本主義、溝通分析(TA學派,這個又有點偏短平快)動力學和結構派家庭治療等(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父女,溫尼科特,科胡特,比昂,克萊因,南希,拉康,弗洛姆,霍妮,榮格,阿德勒,羅洛梅,羅傑斯,歐文亞隆,梅里鮑恩,米紐慶等)。爆個黑歷史吧:從弗洛伊德開始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心理治療,但由於精神分析運動的保守性,大量有識之士自立門戶。然而現代心理治療的兩個源頭還是精神分析和行為主義。這些在各種正式和不正式的心理學史、傳記里都有提及。雖然很多學派與學派之間相互攻擊和不認可,但是成熟的學派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都有一套自己完善的心理諮詢師培養體系,包括理論學習,督導和體驗,認證制度和職業道德等。經過長期系統學習的諮詢師雖然不一定合適,但是下限不會低。(吐槽一句:別和我說什麼精神分析過時了,國內真正有影響力的諮詢師和學校全是這些人)也可以看看和心理諮詢相關的影電影電視劇,最有名的的像《捫心問診》《心靈捕手》什麼的

接著是諮詢師的文字和其他發布的東西:這樣對一個人的了解相對來說更加直觀,是否有真才實學,又是否只是拾人牙慧;字裡行間的語氣是溫潤還是偏激,是高高在上還是不卑不亢;所表達的東西是偏理論還是感悟,對人性的看法和深度;對問題的見解是否有探索空間……這裡可以對要共事的諮詢師有一個相對直觀的印象,就像嘗菜一樣,至少可以聞聞氣味。

然後是同行和其他平台對該諮詢師的看法:口碑雖然不是全部,但是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最靠譜也「最不靠譜」的辦法是,在上面這些方式了解過諮詢師之後,嘗試做幾次諮詢,感覺可以做下去就做。即便有了各種正式的認證,也不能保證這個諮詢師就一定合適,上面講了這麼多,最後做決定的還是自己的感覺而不是其他人的認證。上面列舉的那些人物里,每個人失敗的案例都數不清(最有名的弗洛伊德的安娜O、《少女杜拉的故事》)。主要是再好的諮詢師也不可能適合所有人。諮詢師的風格、語言、看問題的方式、角度,容量、情結等。最主要的是你們互動過程中諮詢師能否讓你覺得ta能理解你表達的意思。至於擅長領域什麼的看看就好,因為每個人的癥狀和自己的聯繫都比這個癥狀本身複雜得多。心理諮詢成功的標誌是來訪者有能力處理自己的問題,面對自己的人生並成功拋棄(或者不再需要)諮詢師,而不是一兩個或幾個癥狀問題緩解了。


貼個文章作為分享


尋找治療師
*本文選自南京直面心理諮詢研究所王學富博士作品《醫治的心》


不是怎樣治療,而是誰在治療

有一句話說出了心理諮詢的關鍵:不是「怎樣」醫治,而是「誰」在醫治。因此,尋求心理諮詢和治療,其實就是尋找心理諮詢師或治療師。


對心理治療師的誤解

人們對心理治療師有許多想當然的看法,大多不真實。這裡選出幾個最普遍的誤解加以澄清。

治療師不是心理完美的人。一個成熟的治療師會接受自己不完美,會坦然表現一個真實的自己,甚至會坦露自己的弱點,避免當事人對他進行理想化的投射。他自然得如同你在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一個人。當然,作為治療師,他接受過專業的訓練,包括對自己的深度分析與覺察,會在諮詢中盡量調節自己的心理與情緒,避免不適當的反應給求助者造成負面的影響。如果你遇到一個治療師,在你面前顯露一副完美的樣子,擺出一副權威的面目,高高在上,不可親近,或者,用太多的頭銜來證明自己如何了不起,這些不過是他的面具。如果你遇到這樣的治療師,趕緊另尋高明。因為,在他的面具下面要麼是虛弱的專業能力,要麼是別有所圖。

治療師不是魔術師,不是算命先生。心理諮詢會產生奇妙的效果,但這個效果往往是在一個過程里發生,不大會立竿見影。如果你遇到一個治療師,他聲稱可以用某一種方法一下子解決你的問題,或者一次性「根除」,你要留心,世界上沒有這樣的方法。他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有許多遭受心理困擾的人在尋找這樣的「奇蹟」,結果是「奇蹟」沒有發生,卻讓「騙術」一次次得逞。

治療師不會讀心術。是的,有經驗的治療師具有相當的敏察力,但需要跟你談話,才會慢慢了解你,才會發現問題發生的根源,才會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許多人對心理學有誤解,對心理諮詢有誤解,認為心理學等於心理諮詢,認為心理諮詢師能夠一眼看穿別人的心思。這會讓學了一些心理學皮毛的人產生虛妄,也會給真正的心理諮詢師造成壓力,更可能讓一個人在尋求心理諮詢師產生防禦,反而影響治療效果。我記得以前出差在外,路途中跟人聊天,當對方知道我的職業時,我明顯感到對方內心立刻架起一道防禦,對我有所提防,接下來的談話就變得不自然了。我知道這緣自誤解。此後,為了省卻不必要的麻煩,我在聊天時就不再說自己的職業是心理諮詢師。

治療師不是「醫生」。在我們的文化習慣里,許多人把心理諮詢師稱為心理醫生,但需要澄清的是,心理治療跟身體治療很不一樣,不是一套固定的診斷和開藥的模式。可惜的是,在一些醫院裡開辦「心理門診」的服務方式,大多是談上5-15分鐘,簡單做出診斷,接著就開藥,再要求住院,以至於一個門診醫生一天接待十幾個人甚至幾十個人,這哪裡是心理諮詢或心理治療?雖然在醫院裡,有一些優秀的、訓練有素的心理治療師,但這種治療模式卻給他們造成了局限,難以產生治療效果,也限制了專業的探索與發展。

尋找這樣的治療師

那麼,你需要尋找怎樣的治療師呢?下面我大致描述一下治療師的基本特徵,你可以根據這些特徵去尋找你的諮詢師或治療師。雖然一個治療師不見得具備所有這些特徵,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他越是趨近這些特徵,他越是一個好的治療師。也需要提醒的是,這些特徵並不是明擺在那裡,而是你在跟他談話時感受出來的。

1、他對生命有憐惜之心,有悲天憫人的情懷,真誠關懷別人的幸福,體諒人的有限,體恤人類的生存境況。他能夠敏感地覺察到你的需求,並且會做出適當的回應,但他的回應不會讓你覺得尷尬,而是自然流露出來的。

2、他對生命有興趣,喜歡跟人相處,不憚於進入別人的內心深處,敢於直面生活與生活最根本的問題。他把心理諮詢看作生命與生命的相遇,他會跟你進行深度的溝通與互動。

3、他關注你、傾聽你,並且設身處地體諒你的感受,尊重你的經驗,理解你的問題及其產生的根源,接納你的弱點和錯誤。他這樣做的時候,你會感到自然而溫暖,並且願意向他敞開你自己。他的體諒不是技術,而是基於一種「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感受;他的同理不是佔有性的,而是科胡特(Heinz Kohut)所說的「不帶誘惑的深情」;他的體諒不是從高處施予的憐憫,而是出自他自身經歷過同樣的激烈而深沉的內心痛苦與掙扎,用盧雲(註:英文名 Henri J.M. Nouwen,著有《負傷的治療者 The Wounded Healer 》)的話來說,他是一個「經歷過創傷的醫治者」。

4、他對人生有成熟的看法。他對人類生存處境有根本的思考和全面的理解,他相信,人生是艱難的,問題是生活的基本組成部分。人生不只是追求快樂,更要面對生活的艱難,從而活出存在的意義。

5、他對人抱有積極的態度。他之所以選擇治療的工作,是因為一個基本信念的支持:人會改變的。他相信,人性里有積極的趨向,就是追求成長,成為自己的趨向。而治療就是促進人的改變,讓人沿著成長的趨向,穿越生活的各種艱難,去堅持成長,最終成為自己。

6、他有確定的價值觀,但不會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你。他會了解你對人、對事、對自己的看法,但不會給你的價值造成任何損傷。甚至他會跟你探討價值觀問題,但他關心的不是你的價值觀是否跟他的一致,他關心的是:你的價值觀對你是有益的,而不是有害的。他的個人價值觀必須符合治療的基本價值準則:一切是為了提升對方,而不是抬高自己。


7、他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一個助人者,不是萬能的救星。他的工作是幫助你解決問題,而不是代替你解決問題。他會鼓勵你面對和解決自己的問題,從中發展出「我能行」的能力與自信,而不是讓你養成對他的依賴。作為治療師,他會努力去實現這樣一個目標:讓自己成為一個對你「不再必要的人」。

8、他有基本的自我覺察,而且不斷增進這種自我覺察。他了解自己從事心理諮詢的動機,他會不斷向自己提出問題,並且時時地自己做出回答:「我是誰?」「我為什麼要做一個治療師?」「我用什麼做治療?」等等。他明白,他不是靠幫助別人來滿足自己的某種隱秘的需要,而是珍惜和重視自己有幫助人的機會——如歐文·亞隆(Irvin Yalom)所說,他把這看作是來訪者給他的幸運或特權。

9、他在態度上是謙遜的、認真的、謹慎的,但他對自己的治療能力充滿自信。他知道自己的工作十分重要,稍有不慎,就會給來訪者造成傷害。甚至,他的治療可能成為來訪者的命運的轉機。因此,他忠實於自己的工作,克盡職守。同時,他在治療上充滿自信,不會被已經定型的觀念系統和治療程序所限制,只要有可能,他都會去進行創造性的努力。

10、他真實、誠懇而可靠,他不戴面具。他是一個治療師,但他不是用自己的角色在做治療;他更是一個「人」,更是用自己的生命做醫治的工作。因此,他會真誠而自然地坦露自己,跟你在生命的深處相遇。他的真誠包括,他的醫治不只安慰,若對你有益,他會出於關心地跟你做對質,表現出一種「不帶敵意的堅決」(科胡特的用語),這也正是直面的態度。

11、他的心理並不完美,但他具有良好的心理調節能力和彈性的個性;他具有活力,具有感染力。

12、他具有良好的敏察力,能夠辨識紛繁的生活表象,能夠洞察曲折的心理活動,但不會讓你感到受到威脅、產生防禦。對他來說,治療的根本是幫助你獲得覺察,整個治療過程是跟你一起經歷「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3、他善於使用語言,但他的表達是具體而簡潔的;他會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而不用模稜兩可的方式說話;他會用你聽得懂的語言說話,而不會隨口講一套專業名詞;他的話語雖然是普通的,卻是恰當的,甚至能夠觸及到微妙之處。他知道心理諮詢是語言的藝術,而這藝術卻是每個人都能夠感受得到的。

14、他具有幽默感。雖然心理諮詢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但治療師的幽默感有時候會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治療過程中,你也許會感受到,治療的某個幽默的表達,使你不禁為之開顏,長期形成的某個心結在一笑之間解開。

15、他盡量向更多的知識領域開放,而不讓自己成為某一個學科的專家。他會不斷主動地通過閱讀,從人類的最新的知識成果中吸收資源,好讓自己更有效地幫助他人,而不至於變得枯竭。

16、他有良好的常識,豐富的跨文化經驗,充分的社會生活能力,並且會不斷向新的生活經驗開放,好讓自己有能力對來訪者的廣泛需求做出回應,並且協助他們對自己的經驗、感受和行為做出整合。

17、他有適當的邊界意識,而這種邊界意識表現為:他能跟你建立良好的關係,也能跟你適當地分開;他對你的問題能夠入乎其內,也能夠出乎其外;他體諒你的情緒,但不會過度攪入其中。他這樣做,是為了讓你更好地成為自己。


18、他有耐心。他知道,治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時候,心理癥狀如同一塊頑石,治療就如同每天敲擊頑石,讓來訪者的自我從禁錮中走出來,而這需要一個過程,而且在許多情況下,這個過程是緩慢的,需要治療師有足夠的耐心。有時候,來訪者自己都幾乎放棄了,但治療師卻在尋找任何一個可能的空間堅持工作,因為他明白「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19、他的治療是順其自然的。好的治療師,把治療變成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讓改變在「天時」、「地利」、「人和」的狀態里發生,讓改變按自己的步驟和方式發生。這時,他成了一個「無為而無不為」的治療師。所謂「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按著自然的方式去做;不是強求,而是因勢利導;不是拔苗助長,而是春風化雨,只有這樣,才做得恰到好處,才達到「無不為」的效果。

20、他相信經驗。一個真正的治療師,是在經驗里成長出來的,他相信經驗,也在經驗里變得自信。有一個說法:十年的治療經驗會造就出一個成熟的治療師。經驗比頭銜更重要。

21、他接受心理諮詢是有限的。治療是有限的,因為治療師本身是有限的,來訪者是有限的,治療師和來訪者的現實條件也是有限的,因此,治療是在有限的條件下進行,產生有限的效果。尋求心理治療,不要把它視為「唯一」,而要視之為「之一」,有時候,它是很重要的「之一」。生命成長是「萬事互相效力」,心理治療是其中的「一力」,而不是「一切」。因此,一個成熟的治療師,會儘力而為,但不會苛求完美。

22、他具有成長意識,不會逃避自己人生中的問題,反而讓自己在問題中不斷成長。他的成長表現在這樣一些方面:他不斷增進自我覺察,從而對他人有更好的覺察;他能夠接納他人,也能夠接納自己;他會讚賞他人,也有適當的自我欣賞;他會犯錯,但不會文過飾非,總是嘗試做出改變;他解決別人的問題,不會不管自己的問題;他接受改變需要一個過程,因而不強求立竿見影的治療效果;他能夠忍受情況的暖昧狀態,而不要求立刻水落石出;他重視文化的影響,保持良好的文化敏感。


「事」與「器」

最後,引用一句中國古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裡的「事」是指心理諮詢,這裡的「器」,是指治療師的生命。如果你要尋找心理治療師,需要找到的是一個有生命的心理治療師。


沒用過葯的先用藥,全球的葯都一樣,但國內的心理諮詢水平不知差到哪裡去了。


1、怎樣判別諮詢師好壞:

現在市場不成熟,名氣、收費水平、學歷都不能證明諮詢師的水平,以下幾點可以幫助判別一個諮詢師的優劣,也是我在尋找個人體驗師時的感悟。

1)去自戀,如果一個諮詢師上來就說自己很牛逼,讓你感覺很有權威感,基本可以pass,好的諮詢師首先是去自戀的。

2)時間,諮詢師穩定性很重要,如果一個諮詢師經常爽約或者很難約到,也可以pass,再啰嗦一遍,心理諮詢首先是穩定關係的建立。

3)受訓背景,這裡的受訓背景不是說要多麼牛逼的學校或者老師,而是要接受過長程的連續培訓、督導學習和個人體驗,就是說你的諮詢師不僅要理論紮實,還要通過訓練解決了自己本身的心理問題的,不然的話,他就會把他自己的問題帶入到和你的關係中去。參加連續培訓項目的諮詢師比參加工作坊的諮詢師基礎更紮實,國內較好的連續心理培訓項目有中德精神分析、中美精神分析、CAPA等。中國註冊心理諮詢師也是一個不錯的背景。

4)和你的匹配度,這是最重要的:心理諮詢是一種服務,能讓你放心說話,感到安全的諮詢師才是好的諮詢師。當然,成長的過程不可能是舒服的,就像推拿是要痛才會通,好的諮詢師會陪伴你走完一段痛並快樂的路程,陪你修通多年來懸而未決的人生遺憾。

2、尋找心理諮詢師的途徑

可以找學校諮詢中心(華師大、北師大的心理系比較好)、精神衛生中心(北上廣還不錯,武漢中德,溫州康寧,其他城市還不是太成熟,開藥為主)、網路平台(簡單心理是目前還不錯的)、朋友推薦(找圈內的心理諮詢師推薦或者找做過心理諮詢的朋友推薦)。如果需要在上海做諮詢或網路諮詢的朋友也可以加我微信:doraliu66。


這裡一個有過幾次作為來訪者諮詢經驗的人就個人體會來答。

首先我覺得要端正態度,搞清目標和訴求。
既然是心理諮詢,就不是精神/神經/臨床等嚴重程度很高的疾病。
要求別太高,尤其別指望諮詢師能幫你解決問題。要明白心理諮詢不是魔法,尤其是人生/生活方面的問題,能解決的問題起到的幫助其實很有限,並且很多問題需要長期堅持,和諮詢師一起探索,也許並沒有篤定的答案/有跡可循的道路。不像一般看醫生那樣可以快刀斬亂麻對症下藥。想一次性解決根本性問題幾乎不可能。該面對的還是得面對,很多東西也必須通過經歷/體驗自己總結而來,別人說再多也沒用。

心理諮詢最大的作用其實是通過與諮詢師的互動/共情,通過交流/陪伴/撫慰給你補充能量,調整好心態繼續上路。幸運的話,能給你一些新的思路/不同的看問題的角度,一下子讓人豁然開朗。很多時候感覺像是歪打正著。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跟誰傾訴都不合適,但是做心理諮詢卻是個很好的選擇。

【關於尋找諮詢師】

——根據問題的嚴重程度,多方面搜尋,考慮面詢,視頻諮詢,圖文語音諮詢,電話諮詢等多種途徑

除了考慮在本地面詢,通過網路、三甲醫院、朋友介紹等等方式多番了解,也可以考慮其他方式,通過在知乎、簡單心理、春雨醫生等APP上提問搜索類似問題來尋找看有沒有讓你滿意的諮詢師,或是關注一些心理相關的微信公眾號。


【關於判斷諮詢師是否靠譜】

我個人的經歷來講我覺得選擇心理諮詢師主要考慮ta的年齡(某種程度上決定是否能理解你)有哪些專業的心理學知識背景,ta擅長什麼,是否適合你,然後是經驗也就是諮詢時長。這也決定了對方的價位。


這方面多搜尋諮詢師簡歷以及來訪者的評價。


【關於選擇諮詢師】

最重要的肯定是ta能否跟你共情,理解你的話並給出恰當的反應反饋並讓你有收穫,這個就只能靠嘗試、通過交流判斷了。這方面就完全看對方是否適合你自己,跟著你的感覺走往往就是對的。


不一定價位高的就比價位低的對你有效,我目前的價格600的諮詢師就是自己單幹的,還比本地三甲醫院800要提前很久預約的對我有收穫。


【 我個人認為理想的諮詢模式是這樣的】

你先傾訴你的問題與經歷,然後諮詢師給出反饋表示理解,根據你的描述在心裡作出一些推斷並通過提問確定你的問題以及根源並抽絲剝繭地給你分析,與你討論,在有必要的情況下加入一些療法訓練等等,直到解除你的問題困擾,並給你一些生活實際的建議去改善自己。然後你回去後去實行,有新的再來諮詢這樣。


【個人認為遇到以下情況就該警惕,並且慎重考慮要不要放棄】


諮詢師:

1.批評指責你 道德綁架你

2.僅僅講一些心靈雞湯大道理

3.沒說兩句就打斷 覺得自己清楚了就不再和你交流 不再深入探究 不實質性解決你的問題迷惑困擾 只「對症下藥」地給出一些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去套 讓你做一些訓練 讓你以後再出現這種情況按ta說的做(這種靠不靠譜我不確定,也可能有效,看個人需求吧)

4. 在你該提供的信息都提供了但ta還是沒什麼頭緒,看起來沒抓到點子上,或是根本理解錯了


【關於提高心理諮詢的效率】

1.建議題主自己多花時間思考總結下自己的問題以及自己分析下根源(過去經歷)以及可能的解決方式並整理記錄下來。


2.建議題主多看,多搜跟自己問題有關的知乎上關於心理問題的問答以及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有助於搞清自己的問題,會很有收穫~


這樣一來,你在諮詢前就有所準備,去的時候就可以化被動為主動,在諮詢時就有明確的目標(想解決,探討的問題),諮詢時主動交代相關的信息,而不是等著對你一無所知的對方從一開始無從下手的狀態來引導、探索你,可以加快諮詢的進程,至少不會卡殼、陷入瓶頸難以進行。


我個人認為問題只是表象,根源才是核心(????ω????),找不到根源肯定難以解決問題,而諮詢師掌握的信息越多越有助於判斷並根據於此對症下藥~


( ????? )( ????? )( ????? )( ????? )( ????? )


以上都是我個人體會,希望我的建議能給題主一些幫助,祝早日解決自己的問題!


(? ??_??)?

ps.保留自己的判斷 也不要過於相信心理諮詢師說的話 對方其實也就是個普通人 不一定ta說的就一定正確


個人覺得目前比較靠譜的方法之一是去大學裡面找,最好是有心理諮詢碩士點的醫學類,師範類或名牌大學。

拿南昌來說,做諮詢最靠譜的是江西師大的老師,這裡有中南大學精神科畢業的博士劉明礬老師,專攻抑鬱症;也有天津師大諮詢專業畢業的博士的王敬群主任,還有師大自己培養的人格心理學博士葉金輝老師(允許我做一下廣告,嘿嘿),當然也有我這樣的新人。

為什麼要去大學找呢,因為他們都受過專業訓練,而且知識分子不會亂收費的,知乎上有很多心理學的大牛都知道,大學裡面的心理學老師是不喜歡做諮詢的,又累,又不如搞項目或演講賺錢。外面的諮詢機構魚龍混雜,容易受騙,中西部地區尤為嚴重。

那怎麼找哪個大學有心理學碩士點呢,去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搜索(點擊 碩士目錄,然後選擇你所在的省市,學科類別裡面選心理學)就可以,然後去找認識的人介紹,或者登陸那所大學的網站找到心理諮詢中心的電話預約。一般都不會很貴,像江西師大和南昌大學都是200塊一個小時。

比如福建 福建師範大學

心理諮詢不錯的學校(只說我知道的,有遺漏勿怪):
江西:南昌大學,江西師大
湖南: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全國最好的精神科之一) 湖南師大
浙江:浙江大學
福建:福建師大
湖北:華中師大
廣東:華南師大
江蘇:南京師大
上海:華東師大
山東:山東師大 山東大學 海洋大學
東北:東北師大,遼寧師大,遼寧醫科大
北京:北大,北師,首都醫科大
陝西:陝西師大
重慶:西南大學(原西南師大)本方法尤其適用於帝都、魔都和廣州以外的心理諮詢欠發達地區。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主要是,醫院機構的心理門診,通常會精神科醫生與心理諮詢師相互搭檔,收費較低,適合一些服藥患者的病情需求。當然不是服藥的患者也可以去,這個沒影響。但是醫院機構的心理諮詢師和外面體系的某些方面還是不一樣的,暫不細講。
一般就是外面的心理諮詢室,可以參考市價,場地布置,諮詢師風格氣場等因素,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諮詢師。
還有可以去找一些大學的心理諮詢室,裡面可能會有專業學生或者專業老師,還是需要來訪者自行判斷好壞。適合來訪者的諮詢師不一定是資深的諮詢師,資深的諮詢師也不一定適合所有來訪者。

補一個網上諮詢,和線下諮詢也各有利弊,來訪者最好根據自身情況來選擇自己覺得舒服的方式。

重點是:建議不要找自己感觀不好的諮詢師,這點其實比諮詢師的經驗流派更加重要。
你可以試一試各種方式不用太過於拘謹,一般如果不合適,不專業或沒有療效的心理諮詢傷害也相對不會很大。

但是只有一種情況需要警惕。

比如諮詢師有明顯優越感,讓你感到不適,這類諮詢師可能會管挖不管埋,也會讓人懷疑是否能夠真的體會你的感受。就像是拿語言去刺傷人一樣,挖出以前的心理創傷,總比療愈心理創傷要來的容易。有些經驗不夠卻對心理的本質重視不足的諮詢師,出於各種原因,扒出來訪者的創傷,給來訪者看來證明自己的能力,但卻沒有意識或者能力去療愈它,那不如不扒,反而造成二次傷害。


首先,先要確定自己諮詢的問題方向,心理諮詢師並不是所有問題都能回答,都是有擅長的方向。
其次,選定心理諮詢師,可以看看有沒有公開的沙龍或者體驗課,可以去聽聽,看看這個人怎麼樣。
然後,親自體驗,去感受這個人是否活得開心、通透。心理諮詢師也是人,也會多多少少帶著成長的傷痛,他們不是神。
最後,不要把自己當成病人,把希望寄托在諮詢師身上,所有的改變都是在自己內在發生的

諮詢師給出的建議,永遠是僅供參考,自己是真正的主人,千萬別忘了。


能解決你問題的諮詢師就是靠譜的,不在於名位頭銜,不在於方法
在於你自己的體驗和感受


國內目前的心理諮詢領域雖然在飛速發展中,但一個合格諮詢師的養成,是需要時間的,完全無法速成。所以短期內,能夠提供優秀諮詢服務的從業者確實很短缺。

但是我們並不會因為諮詢師短缺就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那麼如何在有限的資源內找到不僅靠譜,而且適合自己的心理諮詢師呢?

分享給大家三個簡潔的步驟,以免在已經心理狀態很糟糕的情況下,徒增不必要的煩惱。

一 搜索渠道

推薦給大家三種較穩妥的尋找諮詢師資源,縮小尋找範圍——

1 平台「簡單心理」

「簡單心理」這個平台目前有APP,有公眾號,最初是做線上的諮詢師和來訪者對接服務的,平台特點就是諮詢師審核標準極其嚴苛,所以能夠入駐的諮詢師在一定程度上是有質量保證的。

2 公眾號「Knowyourself」的全國諮詢師黃頁

「Knowyourself」是一個心理學科普公號,曾經推送的「全國諮詢師黃頁」匯總了全國各地有資質的諮詢師,並附有聯絡方式,非常方便直接。鏈接點擊「原文閱讀」就可以查看。

3 高校的心理諮詢中心

各大院校一般都設有心理諮詢中心這樣一個本應提供非常優質的心理服務的地方,但是很多時候都形同虛設。但是很多好老師就潛伏在這些地方,你在搜索學校的心理諮詢中心時,記住要去找心理系的諮詢方向的教授。一般來講,他們無論是資質和諮詢經驗,都是有保證和相當豐富的。

4 註冊諮詢師名單

中國心理協會每年都會通過為數不多的心理諮詢師的註冊,聽說有個名單,然而我找了很久都沒有找到,好不容易找到的一個還失效了。我真的好氣哦,本來應該是搜之即來的信息,竟然大費周章也很難找到,那麼多優秀的諮詢師不能第一時間被找到,這真的是個悲傷的故事。希望大家誰找到這個名單的,跟我講一下,下次文章里貼出來~

二 精緻篩選

即便是比較靠譜的渠道,也可能存在不靠譜的諮詢師,因為諮詢師的資質獲得在國內相對容易,所以究竟水分有多大,可能還是需要一些鑒別的方式,提供兩點參考——

1 有無海外留學背景

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的心理諮詢系統已經非常成熟,培訓體制也很完善。如果諮詢師有在國外正式學習的經歷,那麼應該是接受過較完善和系統的心理諮詢的學習和培訓,實操經驗豐富,更容易和來訪者建立良好的諮詢關係。

2 諮詢小時數

諮詢師的成長是一輩子的,不會在某一個時間點停止,是一個真正意義上活到老學到老的職業,所以諮詢經驗極大地影響了一個諮詢師的諮詢水準和深度。在美國學習的第二年,實習數至少在600h+,尚覺得能力有限,所以可想而知一個初入茅廬的沒有督導指導的新手,會犯怎樣致命的錯誤。

3 擅長領域

心理問題涉及的領域非常繁雜,一個諮詢師不可能擅長所有的領域,必有自己所長

三 個性化篩選

這個步驟非常簡單,你只要準備好兩件事情就可以——

1 做好嘗試需要接觸若干個諮詢師的準備

不要因為費用的昂貴,就讓自己浪費時間在一個可能並不適合你的諮詢師上。諮詢關係需要的是長久和穩定,所以一定不要倉促和草率,著急開始一段諮詢關係。

2 主觀感覺評斷

如果你對諮詢師的感覺是專業的,如果你對諮詢環境的感覺是舒服的,如果你對諮詢關係的感覺是信賴的,那麼就可以基本確定一個諮詢師是否適合你了。

諮詢師的選擇是一個很personal的事情,所以自己親自嘗試是很有必要的,攻略做太多反而限制了你的行動。

歡迎大家關注公眾號:安慰記yes
一個將心理學變成一種生活方式的地方


這個問題要分三個部分來答,一個是現實中,一個是網路的,一個是醫院。

1、現實

現實中找諮詢師,一般是去各大諮詢機構,這個大家不了解的,可以利用百度,地區+心理諮詢機構的搜索方式進行查詢,然後就會出現一大批諮詢機構的主頁和界面。然後登陸界面以後,會看到各種各樣諮詢師的簡介。在這裡提個醒,不管是誰,大多數的諮詢師個人簡介里都有誇大的成分。主要是看諮詢師個人介紹裡面擅長的諮詢技術和個人方向,看他是擅長哪個方面的。例如下圖這個:

通過介紹,能夠看出諮詢師的方向,假設此時你正好是什麼夫妻關係不和等方面的,就可以前去諮詢。

另外,還有下面這個圖,也就是受訓背景,這個就看一眼就行吧,當做參考。不排除有個人吹噓的成分。對於外行來說都看不懂,但對我們專業的來說其實這些信息根本沒多大用處。我們只關注你擅長的領域方面,而不是這些東西。

現在大家現實中找諮詢師的步驟就可以這麼做,先在網上查詢,找到地址和合適的諮詢師,現場再去確認就行。

2、網路


如果要網路諮詢,大家要找諮詢師除了上面的步驟,更多的就是利用知乎、百度貼吧、豆瓣、陌陌等社交平台了,通過觀察諮詢師的行蹤,來判斷諮詢師的優劣。客觀而言,這種找諮詢師的方式有一定的可取之處,但總體而言是不嚴謹的。一是無法判斷諮詢師的好壞以及諮詢方向,很難建立良好的諮詢關係。二是網路諮詢本身有其局限性,真正的諮詢師,現實生活中有大量的事情和求助者,不會整天泡在網路跟人諮詢。

大家在網路找諮詢師,不要迷信於各種關注度以及推薦,而是要靠心去尋找。就拿我的例子來說吧。像我的關注著有384人,而還有些諮詢師則是幾千、幾萬人,這些其實都沒有多大用處。包括文章的點贊數也不是很重要。有些好的回答,不受重視的有很多,要想了解一個諮詢師,最好還是先主動聯繫一下,私信留言都可以,和諮詢師先溝通,考察一下諮詢師的水平和技術。千萬不要一看到證書或者各大吹噓的名聲就覺得這個諮詢師很NB了,恰恰不是這樣的,說不定人家是騙人的哦~

在知乎裡面,鄒根生、李曉漫、FuHouzhi、龍舟等好幾位諮詢師我是非常欣賞的,也關注了他們的專欄,他們不僅很有水平,諮詢效果也很號。這些都是我跟他們有過接觸,在平時的留言或者私信過程中了解到的。網路這平台,能充分展示一個人,也能讓你了解一個人。多看多聽多接觸,比瞎貓碰死耗子要強很多。

3、醫院


現在各大醫院都有心理科,大家去醫院找醫生是最權威也是最有效的,但是醫院和諮詢機構不同,醫院側重於心理治療和物理治療,跟平時的諮詢不太一樣,對於神經症之類的病症治療效果較好。而一般心理問題比如夫妻關係、學生人際關係等方面問題,且時間不長不嚴重的,找諮詢師比較有效。大家在找諮詢師的同時,首先要自我判斷一下病情嚴不嚴重,有沒有影響到自己的生活,社會功能影響糟不糟糕,如果已經確切肯定自己無法正常生活的,建議去醫院進行系統的治療,這也是對自己的負責。

醫院的心理科也分好多種,有些醫院擅長心理治療,也就是談話的方式進行,有些喜歡用藥,通過物理治療的形式進行。大家在治療的時候也可結合自身特點,看看哪個比較適合自己。


怎樣才能找到一個好的心理諮詢師呢?到底什麼樣的心理諮詢師才是專業靠譜的?

當我們開始心理諮詢之前,心裡大概都會出現這樣的疑惑。

如果我們決定進行心理諮詢,意味著我們試圖弄清楚自己心裡發生了什麼,而且強烈地想要讓自己好起來。這個時候,尋找到一名專業靠譜的、真正適合自己的心理諮詢師就非常關鍵。

那專業靠譜的諮詢師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

1. 接受長期系統的理論學習和臨床培訓。

作為心理諮詢師,不是因為有比人多的生活經驗,善解人意。國內外想成為諮詢師的人,都必須接受長期系統的理論學習和臨床培訓。有些國家甚至規定,心理師需要先被「治療」(即心理師找到比自己經驗多的前輩,體驗被治療的過程,並且在這個過程里處理一些個個人議題),然後才能申請考心理師執照。中國許多心理師也經歷這個過程,這就是心理師的專業化。

2. 諮詢師個人有繼續學習的心態。

諮詢師不是說在學校里被培訓出來,取得心理諮詢師執照後就可以了。而是要在自己原先的理論和實踐基礎上繼續學習,繼續接受再培訓,繼續「被治療」,不斷積累和發展自己的工作能力,同時加深對自己的理解和覺察。在這個基礎上,心理師和來訪者工作時,才能不捲入來訪者的情緒與困擾中,才能更到位的幫助來訪者理清自己的問題。

3. 諮詢師有謙虛又自信,但不是盲目自信的態度,來跟來訪者工作。

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必定不會像大師一樣,對來訪者和他的問題看的一目了然,胸有成竹的指導來訪者解決了問題。諮詢的過程,是幫助來訪者看到他的限制,找到資源,由來訪者決定是否要突破和發展那些個限制。也就是說諮詢關係讓人覺得是平等的,安全的,溫暖的。

在學歷和受訓背景等基礎上,小編還想要告訴你,在開始心理諮詢之前需要了解的6件事:

1. 你要選擇一個,讓你覺得可以建立信任感的心理諮詢師。

因為心理諮詢裡面,諮詢師才是最終那個使治療發生作用的工具。來訪者需要和諮詢師一起建立一種關係,在這個關係裡面足夠安全地去呈現你所有的自己。而諮詢師會通過這個特別的關係,來讓治療發生作用。

倘若你一開始,無論什麼原因,就覺得你不可能信任這個諮詢師,不要理會你理智裡面所想的:「大家都說這是個好諮詢師,我應該試試」諸如此類的念頭。去找下一個諮詢師。

2. 開始諮詢之前,儘可能多地嘗試了解這個諮詢師(人本身)。

包括年齡、性別、TA的職業經歷,對人和生活的態度,甚至長相。你可以去看TA的微博、博客,你可接觸到的TA的相關信息。若能夠見面,則更好。

相比TA在媒體上有怎樣的影響力、拿過什麼樣的證書、有怎樣的專業背景,若是一個行業內獲得認可的諮詢師, TA這個人本身所帶給你的感受,在諮詢中對你的影響會更大一些。

當然這絕不是要你去費盡心力去打探諮詢師的個人隱私。和第3條表達的一樣,目的僅在於,找一個你覺得易於建立信任關係的人。

總而言之,你總會希望找一個,讓你覺得舒服的開始。

3. 你要了解心理諮詢有嚴格的設置。

一般的諮詢設置是,每周一次見面,固定的時間地點,每次50-60分鐘。(時間和頻率有時也會因諮詢流派和來訪者的癥狀有所調整。)

因為心理諮詢是要在一個非常特別的環境下,諮詢師和來訪者建立特殊的關係。每周一次的頻率,既能夠在諮詢的環境下得到即時的支持,又能夠保持現實生活的狀態;而固定的時間地點,能夠幫助形成「Therapeutic container」。

如果諮詢師總是換著咖啡廳給你做諮詢(非常特殊的情況下除外),用掉了1個半小時,說因為超時30分鐘,讓你加錢。讓丫滾蛋。因為在諮詢的過程裡面,這是諮詢師的責任,來保持諮詢的設置。

4. 諮詢「療程」的長短、以及諮詢的目標,是在諮詢中,諮詢師和來訪者共同商定的。

諮詢的前幾次(甚至在更長一段時間裡面),一般是做評估、收集資料的過程。諮詢師會幫助來訪者在前幾次確定大體的諮詢目標,而這個目標會跟隨治療的深入不斷調整。

因為諮詢的一個作用,是幫助你去了解你自己。打個比方,你頭痛去找醫生。醫生的任務是找出你頭痛的原因,是心是肺是脊髓,治療它。心理諮詢是一樣的。所以諮詢的目標,會隨著諮詢的深入,不斷調整。

在不足夠了解你狀況的時候(比如第一、二次見面),倘若一個諮詢師告訴你說,你是因為XXX,所以患上了XXX,7次一個療程,交錢包治(精神科大夫的藥物使用除外,因為藥物確實是用來解決癥狀的)。你就要把之前的諮詢費也給要回來,拎包甩門離開。

5. 若你心底有訴求,要知道諮詢不是一次兩次就能「解決問題」 。

這並不是給諮詢師找借口。因為:治療不是給建議、講道理、做理智的分析。這些你的政治老師都會做,你也千真萬確不必花費這樣的時間和金錢,來找人教育你。

諮詢真正開始發生作用的時候,是在你和諮詢師之間,建立足夠安全的咨訪關係,你開始能夠將自己(潛意識層面)打開,諮詢師才有機會通過你們之間建立的關係,開始給你真正的陪伴、支持、療愈。

因此,若你確實心底有求助的訴求,這個關係的建立總會需要一段時間。當然,諮詢師也有責任,在諮詢的過程中給來訪者以治療的信心。

6. 你可以放棄這個心理諮詢師,但請不要放棄求助噢!

就好像談戀愛一樣,無論諮詢師多牛,都會有不適合TA的來訪者。更何況國內諮詢師的狀況魚龍混雜,找諮詢師的過程更像是盲人摸象。你可能遇見不靠譜的諮詢師,亦有可能遇見好的但卻不適合你的諮詢師。

請不要因此失去信心。就像戀愛一樣,你可以放棄不合適你的EX,但請不要放棄愛情;你可以放棄不適合你的諮詢師,但請不要放棄求助!

請相信,男女老少的諮詢師,總有適合你的那一個。:)

吶,找諮詢師呢,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

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可以戳: 在線心理諮詢_心理測試_心理學知識 - 簡單心理

我們也有公眾號喔~

簡單心理(janelee1231)

來找我們玩!


看網站上諮詢師的介紹,然後相信你的直覺吧。


在別人的公號上看到的,說的很在理。作者:一杯咖啡

前陣子,「魏則西事件」用生命的代價揭開了「莆田系」模式醫療的種種黑幕。其實,在心理諮詢行業和醫療行業很相似,雖然你不太會因為心理諮詢沒有做好就丟掉性命,但是對很多人而言,自己的精神可能比身體更難以允許讓他人觸碰,怎可讓不靠譜的人隨意處置?

然而,在心理諮詢行業,也存在著良莠不齊,也有競價排名。很多人可能以為自己找了符合資質的心理諮詢師,但是對方未見得是合格的諮詢師,很多人以為自己參加的活動是比較有啟發的心理活動,卻不知道已經墮入歧途。

為了幫助廣大讀者更好的辨識,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做了準備,在此刊發本篇《指南》,請您收藏。我們先刊發這個指南的第一輯:

怎麼判斷一個諮詢師是靠譜的?


這可能也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

現在很多人諮詢師都會自稱自己是「資深」的,還會甩出很多證書、培訓經歷來做說明。王婆賣瓜自然自賣自誇,作為消費者,總不能「聽風是雨」。

其實要判斷一個諮詢師是否有經驗,是否靠譜,是否適合自己,可以通過以下渠道:

1、取得諮詢師證書的時間

首先,你要確定這個諮詢師是有證書的。有些人只是心理諮詢師在讀,或者自己比較感興趣,讀過幾本書。這些人可能也能談出很深刻的人生哲理,或者能拽幾句很棒的專業語言,但是國家規定的是從事心理諮詢師工作,必須取得「心理諮詢師」證書。如果你不介意「無證駕駛」,那就不必看這篇文章了。

心理諮詢師職業證書分「全國版」和「上海版」。雖然不能用證書來一概而論,但是從受訓的時間、考核的要求來看,「上海版」比「全國版」相對更偏向實務。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兩個同步學習的人,在拿到證的那個時候,考出「上海版」的諮詢師可能比「全國版」更懂得怎麼做心理諮詢。當然,這不是絕對的,每個人的經歷不同,關鍵還看這個諮詢師接下來的培訓經歷、實踐經歷,以及本人的綜合素養。

和其他高端服務行業一樣,「有證」和「能做」還是一定距離的。一般,一個諮詢師從拿到證可以真正做諮詢要1-2年的時間。這1-2年里,這個諮詢師並不清閑,需要不間斷地培訓和實踐,來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和實操能力。

所以按今年(2016年6月)來論,如果諮詢師證書取得時間是2014或2015年的話,可能這個諮詢師還太「年輕」。找一個心理諮詢師,並不是看他長的是不是夠老,而是他的「諮詢資歷」是不是夠老。


當然,這並不是說取得證書時間越長越好,如果沒有繼續教育和實踐經歷,「老人」一樣是新手。就像考過駕照,6年換駕照了,還一次沒用過的人,你敢坐他的車嗎?

2、實踐經歷

諮詢師的積累主要是時間積累,說到底是這個老師做過多少比較有質量的諮詢。一般諮詢師的介紹里,會註明這個老師的「個案小時數」,一般有幾百,上千不等。

這裡指的有質量的諮詢,是指來訪者確實有做心理諮詢的意願,而且願意支付一定對價(多少錢暫且不論),按照正常設置時間(一般應確保有1個小時左右)完成了諮詢。以此作為計數基準進行統計:如果一個號稱做過1000小時諮詢的老師,如果他表示自己的「諮詢資歷」已經是5年的話,平均每年是200小時,平攤到每月是16個小時左右,也就是每個月有15-16個諮詢,相當於每周有3-4個諮詢。這樣的分析路徑用到任何一個諮詢師身上,幫助你分析這個老師目前的實踐經歷是否資深。請注意,上述舉例,對於一個兼職從業諮詢師而言,已經並不少了,很多人並沒有這樣的工作量。而一個1000小時的諮詢師,一般已經是比較專業和精進的諮詢師了。

需要指出的是,諮詢工作是需要積累的工作,有一個慢慢爬坡的過程。如果一個諮詢師剛剛出道(1-3年),就號稱自己做過多少百甚至上千的諮詢,往往並不靠譜,因為大多數諮詢師可能一開始的幾年是接不到真正意義上的心理諮詢的。如果他能坦誠這點,倒是更值得信任,因為接不到倒是正常的。

3、培訓經歷

專業領域是非常需要專業培訓的,心理諮詢行業也概莫能外。所以能夠堅持參加專業培訓的諮詢師,是對自己負責、也對來訪者負責的諮詢師。如果你的諮詢師,都沒有參加過培訓,「裸奔」做諮詢,那是萬萬不能選的。

但是,如果一個諮詢師到處參加培訓,積累的證書有一大摞,寫在簡歷里的也有許許多多的培訓,倒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你可以做一次「偵探」:這個諮詢師,是培訓的時間多,還是做諮詢的時間多?他花了這麼多時間參加培訓,如果都是認真參加的話,他還有多少餘力做諮詢?

另外,並不是培訓參加的越多,諮詢能力就越強。首先,不是每個培訓都是質量比較高的。有很多「課」往往是一些諮詢師賺錢的工具,質量並沒有保障,很多新手諮詢師並不清楚,誤打誤撞就去參加了(關於諮詢師如何鑒別靠譜的培訓,今後我們會另行談這個話題),所以培訓不在量,在質。其次,培訓的內容也許不錯,老師也挺好,但是這個諮詢師是否認真的聽過,也不能確保。一般而言,如果參加過一些比較系統、有一定錄取要求、也有考核要求的培訓,相對而言,可靠性高些。當然,並不是說只有參加過此類培訓的老師是靠譜的,但是一個諮詢師要成為一個專業老師,是必須經歷這樣的繼續教育過程的,而且是經歷相對比較正規的繼續教育,這也是諮詢師需要有一定經濟基礎為前提的原因之一,不是花了幾千塊讀了一個心理諮詢師二級證就可以到此為止的。

這裡特別補充一下的是,心理專業的畢業生是不是比非科班出身的諮詢師更有優勢的問題。一般來說,一個人的理論視角浸淫越長對長足發展是有利的。不過,由於心理諮詢主要還是實踐性學科,現有的學術培養體系對於解決實際問題是「水土不服」的,如果專業出身,但沒有實踐經歷,還是比不過實踐更強的諮詢師。況且,只有臨床心理諮詢與治療方向才是與心理諮詢相關的專業,更多的心理相關專業其實與心理諮詢的關係就不那麼密切了,切不可僅僅憑藉學歷來說明問題。當然,如果想在諮詢行業有所精進,有合適的機會的話,讀一個科班還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只要不是那種靠買證或函授為主的培訓(目前,市面上此類所謂的學歷教育甚多,多為不靠譜),你的諮詢師有在進修正規的學歷教育,至少證明他(她)還是很願意承認自己的學術不足,也努力在彌補,這種態度是值得提倡的。

4、諮詢師的口碑

服務行業,其實非常看重「口碑」。如果有一個諮詢師的「點評網」作為中立的平台,評價每個諮詢師,我相信是會比較便利消費者的。不過也因為心理諮詢服務畢竟不同於統一、格式化的服務,對每個來訪者可能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甚至比醫學處理更為複雜,自然很難做到「中立」。另外, 作為諮詢私密性考慮,也不太可能公開自己接受了某個老師的諮詢服務。在沒有解決這個公開評價體系的基礎上,我們只能通過口口相傳的「口碑」來作為參考依據。

這樣的「口碑」可以通過網路檢索,了解這個諮詢師過去的社會活動情況、評價情況。當然未必是社會活動比較多的老師,就一定是好的老師,這個跟莆田系一樣,不是廣告打的多,就是好醫院好醫生。但是,一般而言,能夠參加一些學術活動的老師,相對而言可靠性要高一些。另外,加入一些微信社群,潛水冒泡,側面打聽,也能了解一些諮詢師的情況。

「口碑」可能更多的要關注這個老師的倫理操守。比如,他會不會私下向來訪者索取一些回報,比如來訪者是一個記者,諮詢師要求來訪者給自己做個宣傳或軟文,有這類行為的諮詢師,往往是不太靠譜的。還有,比如他會不會表示,可以給你免去一部分諮詢費用或者免費,但是希望能把你的故事寫成文字,用來推廣自己的諮詢成效,有這類行為的諮詢師也不建議考慮。比如,會不會暗示你自己所在的機構抽成高,你們偷偷的到其他地方做諮詢,作為回報可以減少一些諮詢費用等。另外,可能更重要的是,這個諮詢師的態度是不是比較認真,是不是能把來訪者當回事處理。因為過於專業的技巧,其實很難通過他人之口來轉述,但是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和工作態度,還是可以被觀察到的。而一個能夠堅持道德品質和工作態度的人,即便可能專業性不是特彆強,也不至於亂來。

5、對外宣傳的方式

跟所有行業的廣告一樣,往往吹噓自己什麼都可以的,有什麼神奇療效的,一般都不太靠譜。在諮詢師的對外宣傳中,也經常可以見到此類比較誇張的宣傳方式:

包治百病:事實上,心理諮詢並不是治病,談不上「治療」,用類似的詞,表達自己可以「醫治」什麼疾病,如抑鬱症等,不僅誇大其詞,而且涉嫌違反我國相關法律。那麼心理諮詢到底起什麼作用呢?如果用「表裡」來做比喻,可以說,我們很多見到的問題,都是表象,而心理諮詢是由表及裡的過程,探查到底是什麼讓我們「得病」了。心理諮詢和「雞湯」也不同,「雞湯」是用來打雞血,聽起來很有道理的,但是我們往往不是不懂道理,而是沒法按道理去做。心理諮詢要探查的是,為何這些道理對我們是不起作用的,是什麼在阻礙我們按道理去做,甚至可能有些道理本來就不適合我們。

頭銜很多:在宣傳中,往往諮詢師的頭銜越多,也越不靠譜。諮詢師行業目前官方認可的證書只有國家二級、三級心理諮詢師。一般而言,二級心理諮詢師才達到了從事心理諮詢工作的基本能力,三級諮詢師是不具備的,只能從事輔助性的工作。(當然,實際上,是大多數獲得二級心理諮詢師證書的人也不具備從事心理諮詢工作的基本能力。)如果一個人的頭銜里,有過多XX師,可以問問他,這個證書是哪裡來的?關於這個領域有接觸了解多少?如前所述,諮詢師主要是靠自己的專業素養來獲得,取得證書後,這個老師在這個領域做了些什麼才是關鍵,如果僅僅只是拿到一個證,就出來從業了,比如拿了一個青少年心理諮詢師證(姑且認為確有一個靠譜的這樣的證書),就開始和家長們講授怎麼與青少年相處,為眾多家庭解決青少年問題,那是誤人子弟的。

著作等身:有一些諮詢師是很能寫的,經常會寫作一些關於諮詢方面的文章。總的來說,諮詢師善於寫作,願意做一些心理科普工作,這本身可以作為心理諮詢師專業領域的一個方面,不能全作為軟廣告看待。如果確實是文采斐然,有一定藝術修養的諮詢師,是可以試著發展成為歐文亞隆那樣的文章大家,對這個社會有所助益的。但是並非所有寫字的都能稱為作品,有些文章你讀了就會發現寫的比較粗製濫造,並沒有多少乾貨,甚至有些諮詢師以聽到的故事撰寫成文來說明自己的諮詢經驗,觸犯了職業倫理,這恐怕是值得來訪者警惕的。還有,有些人很適合搞創作,但是諮詢是面對面的交流的工作,寫的好未必做的好。

諮詢之外的身份:有些諮詢師除了諮詢之外,還有其他專長。比如有人會羅列占卜師、塔羅師,有人會羅列律師、法律顧問、HR等。一個人有很多特長本身並不影響作為諮詢師的工作,但是如果在諮詢工作中,代入其他的角色,這對來訪者可沒什麼好處。我不清楚那些有其他專長的老師,要更多羅列與心理諮詢無關的職業身份的目的是什麼,是否覺得自己的心理諮詢水平還不夠,所以要靠其他的身份來湊?來表示自己的能力很強?但是這都有可能影響諮詢工作的專業性,一個要靠其他的身份來彰顯自己諮詢師身份的諮詢師,恐怕值得你思量思量了。如果是諮詢活動,那麼,以諮詢師這一個身份示人就夠了,多了反倒是有可能影響諮詢效果了:你到底是在做心理諮詢,還是做別的諮詢呢?你搞得清嗎,他搞得清嗎?

6、收費

很多人對諮詢師行業收費是有些誤解的。一來會認為服務業一小時收幾百塊好像很貴,二來覺得心理諮詢並不像其他的服務業那麼快有效果,坐下來主要還是自己在說,就收掉這麼些許,是否划算。


我認為,以高端服務業的平均收入來說,心理諮詢師或許是過的最為「乞丐」的一幫人。以較為類似的律師業來說,一個律師,一個類似初步諮詢,起步一般在500元人民幣,在一些大城市,甚至是在1000元人民幣。而這個價格,在許多老百姓眼中,也許是也覺得貴,但是畢竟所涉事情,關係自己大筆的財產,所以相較而言,也就能夠接受。而心理諮詢的收益沒有這麼直觀(雖然我覺得收益可能是無價的,因為關係到我們到底接下去該怎麼生活),所以容易被吐槽認為比較貴了。

而實際是,一個諮詢師要做的好,不是坐在那裡聽故事,點點頭就了事的。要從這些故事裡,抽絲剝繭,解開這個人一生困擾的「線頭」,並不是容易的事情,這是經驗、培訓以及個人天賦綜合的成果。如果說收費能夠判斷諮詢師水準的話,收費在300-500一小時以上(上海標準)相對而言還是比較不錯的老師,再高就另當別論了。


如果在此價格之下,特別是本身就與機構合作、機構還有提成的,往往諮詢師實際從諮詢中獲利是非常有限的,這種往往是專業性並非很高的老師,或者是那些本身財務比較自由、對價格並不感冒的老師,後者就需要你了解這個老師的專兼職背景了,在後面會提到。

而那些以免費或非常低的價格招徠生意為主的諮詢,往往可靠性就不是很強了。如果確定要做心理諮詢,首先你要準備好出一定的費用。否則,你花了時間,花了精力,而且把自己的生命打開,解剖深層的內容,這本身是有巨大勇氣的,在錢方面節約,結果可能會讓你大失所望。

如果你了解到這個老師收費很低(200一小時以內),是因為他自己也是初學者,那大可有一個比較平穩的心態對待,因為確實對方確實可能幫助不到你太多。雖然這麼說有些不近人情,但是,護士們總要有第一批的扎針者,服務行業其實都可能需要這樣的一個過程,只要坦誠告知,雙方都能接受就好。

不建議做免費的諮詢,因為這純粹是給連自己都沒什麼自信的人,或者藉此招徠生意的人做小白鼠了。

7、合作方式

諮詢師是自己個人從業,還是在一個機構里做,還是有一些不同的。一般而言,一些大型或者相對比較正規的機構,可以了解機構的口碑,如果機構口碑比較「正」——具體指,並不是特別多商業色彩,主營業務是心理諮詢相關而非培訓相關,能夠有較好的職業道德,沒有違法違紀的有關報道和輿論,一般可以信任這個機構所在的諮詢師。畢竟,從機構角度,需要保障自己的品牌,一般不會隨便讓不合適的人擔任諮詢師角色。而且,如果覺得這個老師不合適,還可以有一個候補的名單。

而諮詢師如果個人從業,無形中就缺少了一道保障機制,這是需要來訪者做好思想準備的。

當然,現在有很多諮詢師是「多點執業」的,意思是說,這個老師,在這個機構也做,在那個機構也做。可以認為是這個諮詢師能力比較強,到處有人請,但是從這點可以反映出諮詢師多、個案量比較少的現狀,否則諮詢師就不用到處「謀生」了。如果有一個機構,諮詢師個案做都做不完,往往就沒必要到處轉悠了。這也是思考問題的一個路徑。


當然由於諮詢師是「多點執業」的,所以也有可能對機構的忠誠度並不高,容易更多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考慮問題,而機構默許的話,可見機構也允許不忠誠的存在,對諮詢師要求也不高,因此雙方對於來訪者的利益可能是比較忽略的,比如這個諮詢關係是否固定,諮詢的保障是否有考慮。這也是選擇的時候,需要注意的。

8、諮詢場地

一般而言,心理諮詢需要在專門場所進行。

由於一杯咖啡發起的公益心理諮詢主要在咖啡館等地進行,可以說是心理諮詢實踐的一大創新,在近些年也獲得了全國一些機構和個人的效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的趨勢。但是,作為發起人的我們,也要提醒大家,心理諮詢初期可以在咖啡館進行,如果進入到比較深入的階段,還是建議在更為私密的專門場所進行。

我們選擇在咖啡館進行初期的諮詢,以及一些初階段的心理活動的初衷,是為打破心理諮詢神秘的面紗,讓心理諮詢可以親近,沒有那麼「嚇人」,但這不意味著將心理諮詢「娛樂化」。心理諮詢是觸及人內心深處的,本是一件嚴肅莊重的事情。一杯咖啡自己的「續杯」諮詢,一般也都是安排在諮詢工作室進行。所以如果你的諮詢師,經常性的約你在非正式場所進行諮詢或其他專業活動,並不提醒你這種場所可能會影響諮詢效果,不建議你也贊同這樣的做法。除非你自己覺得這種狀態反倒比較舒服。

9、培訓與諮詢

心理諮詢師除了心理諮詢,也會組織一些培訓活動,有些是面向心理諮詢師,有些是面向普通大眾的。這些培訓活動有必要參加嗎?

我覺得,面向諮詢師的就沒必要參加了,如果一個諮詢師連面向諮詢師的培訓和面向來訪者的培訓都是混搭的,這種不專業的態度首先就可以讓你把他排除在外了。至於面向普通大眾的,在確定此人是否適合做你的諮詢師前,不妨參加,藉此了解這個老師的專業素養、個人風格。但是,這些活動並不替代心理諮詢。

現在市場上流行許多個人成長小組(如亞隆團體等),收費相對低廉,而且有許多人一起參加,且不說團體心理諮詢和個體心理諮詢是各有側重的,只說對當事人而言,如果只參加培訓性質的活動,充其量只能是心理知識普及,沒法處理自己的心理問題。當然,如果能夠找到比較合適的團體諮詢帶領者組織的靠譜的團體,特別是用來解決一些跟人際關係有關的問題,也是可以考慮的。


只不過,這可能比找一個一對一的諮詢師更難一些。一個好的團體帶領者的要求是遠遠超過一個一對一的諮詢師的。也許參加這些團體,能夠讓你覺得人多熱鬧,也許相比而言收費更低,但是在你確實很想處理自己個人心理問題的大前提下,還是建議你參加一對一的心理諮詢(或非常靠譜的團體心理諮詢),畢竟10幾個人的便宜,以時間而論,可能還是更貴了一些,一個一對一的心理諮詢,可全都是在給你服務啊!


10、專職與兼職

有很多人會問,「老師你是專職從事心理諮詢的嗎」?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在很多別的行業,估計不會有人問這個問題了。在中國,由於行業發展現狀,大量從事心理諮詢行業的人是兼職,也就是說,這並非是他的主要謀生手段,或者至少不是唯一謀生手段。很多人會認為,當然是專職的好,兼職的不好。對於這個問題,可能需要做以下解釋。

心理諮詢工作,本身是需要有一個較為安定的心理狀態的人從事才比較好,而經濟收入的穩定,是一個人內心安定的保障之一。如果諮詢師自己的謀生狀態不好,或者自己的內心比較急切,恐怕對於大多數本來也就碰到類似問題的來訪者是沒有多大幫助的,甚至諮詢師會因為利益驅使,而做出一些對來訪者不利的事情。

心理諮詢工作,需要是專註與投入,這個投入既有時間投入,也有精力投入,而且這個投入的要求還不低。沒法想想,一個本職工作已經非常繁忙的人,或一個家庭負擔已經很重的人,在業餘時間,花幾個小時看會兒書,就可以輕鬆應付心理諮詢工作。

所以專職和兼職恐怕不是問題,一個好的心理諮詢師可以是兼職的,也可以是專職的,但前提是,這個老師可以做到並不因為心理諮詢工作收入的原因影響自己與來訪者的關係,也可以確保自己有時間投入到諮詢工作以及諮詢有關的研習活動中。所以,比較好的狀態或許是,這個老師並不依賴心理諮詢謀生,而他也有較為充足的時間學習、思考,放慢自己的腳步,也能思考自己的人生,以及別人的人生。

目前,有不少諮詢師從業者是抱著好玩的心態、打發時間的心態或者賺快錢的心態來從業,也有些是因為自己的人生過得很痛苦,自己卻不想面對,反過來通過拯救黎民大眾來獲得成就感,這是需要警惕的。專職兼職本身不是問題,而是面對一個工作,是抱著職業的態度,還是更多為自己考慮的態度,才是問題。諮詢工作畢竟是助人工作,是有一定的義務包含在內的,比如要對當事人負責,作為活動舉辦方,要對參加者、潛在的參加者負責。對很多心術不正的人來說,對自己負責都可能是很難做到的事情,又何況是對他人負責?在選擇諮詢師的時候,比起專職兼職,多觀察這個諮詢師對於諮詢、對於工作的心態,可能更有幫助。

當下次,你關心你的諮詢師到底是專職還是兼職的時候,不妨問的更精確些,談談錢,談談時間,並不傷感情,這對於你理解你面前的這個男人和女人,到底是抱著什麼心態做心理諮詢,是有很大幫助的。

11、理論取向

很多諮詢師的簡歷里會註明自己的理論取向,比如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學)、認知行為、存在人本、家庭治療……等等。理論取向是一個諮詢師看待問題的視角,這個很重要,所以,堅持只用一個視角看問題的諮詢師,也許會有很多局限性。事實上,現在從全球範圍看,更傾向於整合視角,也就是從各種理論視角出發看問題,而不局限在一個流派上。

理論取向有優劣高低嗎?不妨設問,你出門的話,地鐵1號線,上海南站汽車站,虹橋火車站,浦東機場,到底到選擇哪個?你可能會回答,這應該看我想到哪裡去吧。是的,這樣的「比較」是沒有價值的,應該看到的是,我們要到哪裡去(你希望解決什麼問題, 解決到什麼程度)。作為要解決問題的人,也不應該局限在「我一定要通過某個方法來解決我的問題」。不幸的是,目前不少來訪者會在出門到底選擇做什麼交通工具上,自認為的選擇高大上的工具,而忽略了自己到底想到哪裡去。事實上,用開放的心態看,甚至心理諮詢也只是解決心理問題一種方法而已,絕非唯一方法。

目前有一種現象,有些諮詢師為了招徠生意,在表達上多用「恐嚇」的方式:比如「你再不來學心理學,你的孩子一生就被耽誤了」、「光調養身體不調理心理有什麼用」,甚至也有流派之間的互相攻擊,這是值得引起警惕的。你的諮詢師過於局限地看待問題、過於高估自己的作用,也許會妨礙你的問題真正得到解決。

12、擅長領域

首先要說明的是,新手諮詢師(1-3年)是不太可能有什麼擅長領域的,因為都不擅長,只能說自己可能對哪些方面了解的更多些。只有有一定積累之後,在某些方面鑽研比較深入,才能談的上擅長。

心理諮詢師的考核和學習目前主要還是以解決婚戀、家庭等人際關係問題為主,另外,大多數人都比較能理解婚姻家庭是什麼樣,所以多數心理諮詢師在這些領域的表現更佳。但是,有些專業的問題,可能是需要尋找更為擅長的諮詢師。比如,職場問題特別是職業規劃方面的問題,如果心理諮詢有一定的職業工作背景會更好一些,更理解職場實際情況,比抱著書談職場,更能理解職場問題與一般心理問題的不同。


還有一類比較常見的,就是與性有關的問題。有相當數量的諮詢師是害怕談及這個話題的,特別是同性戀等性少數人群相關話題,而且由於性教育的不充分,許多心理諮詢師對於性的認識也是不科學、很匱乏的,尋求這方面的幫助恐怕需要更謹慎一些。

有人會關心,我的情況,找男老師還是女老師更好?性別會給人一些刻板印象,其實適合你的心理諮詢師,只有你自己見過、感受過他(她)的風格和氣場才知道。未見得男老師不能理解你的感受,也未見得女老師就不能承受比較複雜的人生經歷。一個專業的老師,是可以做到「無性別差」的,當不致於因為自己的性別,就忘記自己作為諮詢師的本色。當然,作為他本來的性別所具有的優勢,比如男性更為理性、女性更為溫婉,也許會成為錦上添花的東西,但這不應該成為選擇一個合適諮詢師的緣由。

無論如何,不管這個老師什麼動機進入心理諮詢,職業化都是非常重要的,professional如何體現,我想差不多也就在上面羅列的12條了。

因為本文披露了很多真相,所以請隨便外傳,讓更多人知道,謝謝配合!


-THE END-


推薦閱讀:

在懷孕與生育前後,經常與丈夫吵架應該怎麼辦?
請問我的精神狀況是不是出問題了?
厭男症有辦法治療嗎?
怎麼和非常自我愛講道理的女朋友愉快的聊天?
我總對一件受委屈的事念念不忘,是一個氣量狹小的人嗎?

TAG:心理 | 心理諮詢 | 心理諮詢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