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術語是否經常被誤解?
臟 是否嚴格對應西醫里的器官?
濕 是否平常意義上的潮濕?古今中外文化差異普遍存在,中醫如何應對誤解。
確實是經常被誤解,而恰恰是這些誤解,成了中醫被惡意利用的弱點。
問題解釋里的兩條說的挺好的,正好能說明中醫被誤解的兩種原因。
臟 是否嚴格對應西醫里的器官?
西醫的臟器,有它的位置、毗鄰、相關血管神經、組織學構成,有它的相關生理學功能。西醫各臟器的解剖學,成為了影像學和手術的基礎。西醫希望儘可能的「眼見為實」,所以對每個臟器的具體形態位置很重視,這也使西醫的外科學有了非常好的發展,這是西醫明顯優於中醫的方面。
而中醫的臟,只是個分屬的名字,就像吏戶禮兵刑工各部一樣,並不是某個西醫里特定的器官,你看不到它,它只是分屬了人體的某些功能。比如腎臟,是五臟之一,為「先天之本」,只籠統的說位於腰部,主水,與膀胱相表裡,強調的是腎臟在中醫系統理論內的生理作用和系統連屬。中醫提出髒的概念,其目的是為了和中醫理論中陰陽協調、辨證施治相適應的,沒想著為手術服務,所以對於具體形態位置並不明確。所以說,中醫的腎臟和西醫的kindney是兩碼事兒,把這兩個詞相互翻譯了容易產生誤解。
西醫里很多名詞,都是借用了中醫的已有辭彙來翻譯的,也就加深了這種誤解。腎臟只是其中一個例子。
濕 是否平常意義上的潮濕?
這也是產生誤解的一方面,就是說雖然是同一個漢字,但是在中醫理論里有它特有的解釋,你不能拿著日常生活中的理解去想當然。中醫的濕,是外感病因的「六淫」之一(你看,這個六淫你不能想當然的往性上去理解吧),為陰邪,性質重濁、粘滯、趨下,易襲陰位。所以,中醫對「濕」的解釋,是為了和中醫病因學相適應的,是為辨證做基礎的,而不是簡單的生活中的潮濕。不是說你游個泳就濕了,馬上擦乾了就好了,不是那麼回事兒,不能想當然。這種誤解,就像是你看著一行漢語拼音,就以為那是英語一樣,雖然都是洋碼子,但是兩碼事,字母排列組合不一樣,語法也不一樣,你不能想當然的混到一塊去理解。
至於對誤解的應對,一個人活在世上很多時候會被很多人誤解,而除非很有必要,很多時候是不用費時間去解釋的,我覺得最重要的永遠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所以我覺得應對方法就是做好中醫學的傳承,努力讓學科繼續向前發展。
中醫的每一個字詞都會被誤解,如五臟六腑、氣血津液、水濕痰飲,這個並非是現代漢語和文言文的差別,而是由於東西方思維體系差異造成的,根源是哲學層面的問題。國畫和西洋畫,漢字和英語,也存在類似的差異。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療也為人詬病,雖無法證實卻又確實能用,這個和中醫的處境相似。所以問題改為「中醫有哪些術語沒有被誤解」比較合適。
至於如何應對——普及中醫吧,不太可能,容易被人說成宣揚偽科學。誤解的可以繼續誤解,潑污水的就繼續潑,反正不用擔心被廢除,著什麼急。
就我所知,比如說肝,就是肝經運行的那些經脈和臟器這整個體系。比如肝出了問題,中醫不會只單獨治肝臟,而是問表裡,五行相生相剋,不治已病治未病,它是從整體觀來講的。跟西醫很不一樣。一個人身體出現了腫瘤,西醫主張做手術把腫瘤摘除,而不是深究腫瘤形成的原因。而中醫是追究腫瘤形成的原因,從而達到根治。我是個中醫門外漢,但是大概也知道腫瘤最先是氣出了問題,沒有得到治理,然後凝成液體,最終凝聚成腫塊。
中醫是經年累月形成的經驗總結,其體系不是那麼容易理解,所以,很多脈象不同的人有不同判讀,這也是中醫理論仍未完善的表現,這真的很令人遺憾,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希望中醫能夠被重新重視,就像撰寫《黃帝內經》,有識之士齊聚一堂,把中醫理論更加條理化,簡單化,讓國人都能夠理解和應用。
比如中醫裡面的證和症有很嚴的區別,一般人都沒怎麼注意。
如果你打電話給一個中醫朋友,拉肚子,或者流鼻涕之類,對方沒給你開藥,不是他不行,而是中醫講究辨證,光一個拉肚子有十多種原因,一個感冒就要分為風寒,風熱,氣虛。只有全面掌握(術語叫四診合參)才下藥的醫生,才是負責的。
還有熬藥,有的葯醫生說葯要多熬一會,喊煎熬三十分鐘,常常不是叫你從開火算起,而是從沸騰以後算起。
還有中醫裡面的陰陽和五行,常被誤解為巫醫或者迷信,包括一部分中醫自己都不大理解,其實那是一種很抽象的哲學邏輯。。。。。。而且相當有效
更惱火的是風寒暑濕燥火,這幾樣都不完全是指我們物質上面的風寒暑濕之類的東西。
還有衛氣營血,並不是說有一種氣叫胃氣,有一種血為營血,它是疾病由表入里傳變的四個階段。
額,如果聽到中醫說什麼水火不交,什麼培土生金,什麼從陽化熱,什麼陰藏人,陽藏人之類的,不要奇怪,還有,不要從表面意思去理解。。。
之所以被誤解,倒不是中醫有好大責任,中醫在古代為啥這些術語不被誤解,是我們自己引以為豪的現代教育讓傳統文化脫了節啊。。。。。。
這不是回答,是發牢騷。
中醫術語被誤解?拜託中醫自己先去討論清楚到底準備怎麼解釋術語好不好。
關於五臟和現實器官的對應的,要怪大眾誤解先看看中醫教材和部分中醫古籍怎麼描述五髒的= =
我曾經多次問過中醫粉,真正的中醫,還有研究中醫的博士,就沒人肯直接了當的給我個中醫的定義的。
特別是中醫的博士,最讓我哭笑不得,那天說陰陽,他解釋的陰陽就是比較花哨的因果循環,然後我說「按你這個解釋這就是科學啊」他不承認,好吧這個先不計較了,然後我說你解釋的陰陽未必就是古人的陰陽也未必就是中醫的陰陽啊,他來一句「我同意」……那接下去還有什麼好說的呢?他又說「陰陽是中醫的基礎,所以就算古人的陰陽不是我解釋的陰陽,也是不能拋棄的。」然後我就只能在心裡暗罵邏輯不通了。他自己想了一套理論來解釋陰陽,同意了古人的陰陽未必是對的,那就按自己的方法解釋中醫啊!最後這人跟我說「其實我想說的不是中醫,是陰陽。」我一口熱血憋在心口吐不出來啊。
有承認中西醫結合的中醫,也有堅決復古的中醫,還有基本已經不用陰陽五行的中醫,加上各種其實我覺得都應該以非法行醫罪抓進去的幫人開方子勸人放棄西醫治療的「中醫」,加上自己上山採藥的那一批,每個人的說法還都是不一樣的。
還有很多中醫,很喜歡抱一種「有效的是真中醫,無效的是假中醫」的態度。
我一直覺得負責中醫的部門,應該和公檢法合作一下先把那些他們想要撇清的假中醫管好,態度強硬點,都取締了,拖出去斃了,隨便怎麼樣總之管一管他們,然後你再來談真中醫。
說老實話市面上對於假西醫的打擊力度比對「假中醫」的大多了。
中醫非法行醫的也多了去了。
談真中醫的時候,也請那些還留著的真中醫先討論出一個道道來再說。
中國「中醫」管理混亂,監管不力吧,這點和源頭模糊的態度是分不開的。
還有,很多人想把中醫和西醫分開的態度在我看來也很不能理解,有次有個人和我解釋中醫,他還算比較客觀的,沒有扯陰陽五行,他的解釋我聽了之後,就說了「這個,很科學啊,和西醫沒有什麼兩樣啊。」(我這是在讚美)然後他就……「不不不還是有區別的,辨證論治就是。」然後我又看了看辯證論治,「這個,除了幾個詞換一換,用來描述西醫也可以啊。」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一方面來說中醫的臟和濕是不能看做和西醫類似的,另一方面,如果不看做類似的話,中醫只會更悲劇.現在中醫看病治病有幾個不跟西醫掛上鉤的.
哈哈,這個問題很難有一個全面的答案,可以說所有的中醫概念都被誤解,中醫同西醫和現代科技是不同範式的學科,很多西醫概念又是通過日文資料在民國時候翻譯過來,借用了很多中醫名詞,這樣一來,同一個詞,內涵和外延完全不同,現在人是在現代科技的思想下成長起來的,很多中醫概念的語境已經不完整了,所以基本可以說,讓一個普通人來解釋中醫概念,大多會是錯誤的。
我覺得田吉順老師回答得很具體完整。髒的確不和西醫的器官對應,濕也非生活里具體認知上的「濕」。從中醫角度說,不注意鍛煉身體的人容易生濕,暴飲暴食、過量飲酒和不當作息也會生濕。祛濕一般最好多鍛煉,散步、登山、打太極拳,少吃生冷。
中醫是門傳統醫學,過去醫學對人體的認知不夠科學。很多當時的用語到了現在意義會發生變化。如何應對誤解,唯有進行理論變革和進化。我們有一個業餘的圈子在做這方面的研究。
愚見:試圖分辨中醫術語是否被誤解,正如同分辨"熱質"是否被誤解--錯誤的東西沒有誤解可言。或者說,試圖澄清是沒有意義的。
是的,很多都被誤解。個人覺得可能現在教育是先教科學的原因吧。
要是從小就學國學的話,估計就覺得西醫彆扭了。
這只是這幾個詞吧,還有陰陽,虛實,寒熱,燥濕等等。
就醫而來,感覺氣血陰陽是最常被誤解的概念,大抵是太過駁雜的養生節目,簡單輕易的套上諸如陽虛陰虛氣虛等「體質」帽子的緣故
中醫里臟 不是指具體的器官 而是指具有某一功能的 濕 也是指濕邪 從字面理解 通常都是狹隘的 什麼東西都有可能被誤解 這個現象不可避免 可惜的是 很多人並不懂中醫 卻揚言中醫無用論 廢除什麼的 這樣不僅僅體現的是自身的無知和狹隘
自己僅僅對中醫有點興趣而已,隨便講一下個人的體會。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
比如,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很多人以為真的有條經脈。
這個從西醫,很難考證,因為現在的科技看不到。
但是練內功的人在靜坐的狀態下是可以看到,比如武當山的祝華英道長。
本人年青時練氣功,確實也能感覺到氣感隨著經絡走。
廣東人有句話,上火就吃涼茶,這也容易給人誤解。
涼茶有作用,但要分實火和虛火。
還要看一下到底是不是真得上火,還是身體內缺少什麼物質。
自己有個體會,口唇生水泡,雖然不算病,但也很痛苦。
一般人以為上火所致,但喝涼茶,總沒用。
西醫一般用維生素b2來治理。
果然,吃幾粒,過一個晚上就好很多了。
從五運六氣來看他82年壬戌,木氣太過,司天太陽寒水,在泉太陰濕土。
月份是8月22號屬於四氣,主氣太陰濕土,客氣厥陰風木。
明顯是風濕體質偏寒性,陽虛。
他偏偏在外面天天都吃寒性過旺的東西--海鮮,使得體內寒氣過重,火外越使得痘痘越長越多。
這說明不是上火才長痘痘,內寒也會長。
此時如果還以上火來治,用寒涼的葯,痘越多。
應該用溫葯,補陽的葯。
中醫術語確實經常被誤解,五臟六腑本是中醫學的概念,不是西醫概念。
百年前在西醫進入中國的過程中,由於翻譯的種種原因,借用了中醫的五臟六腑的名稱來翻譯西醫解剖學意義上的器官。
借用一位朋友的博客來說明這個問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555b00100ryhd.html
「鵲巢鳩占」 ——西醫應該還中醫五臟六腑之名了
王 敬
中西醫這對兄弟之間為什麼總是吵個沒完呢?是因為這對兄弟在外人眼裡他們長得實在太像了,把局外人經常搞得「胡里巴塗」的,別說局外人,它們兄弟之間自己都常「犯暈」,當然,最「犯暈」的要數是中醫了,百年來,中國人窮,總覺得和「洋親戚」住一起能沾光,結果是落得像「東施笑顰」一樣,別人的光沒沾著,自己還不會走路了。比如,中醫藏象學說中的五臟六腑,它實際是講五臟六腑的功能活動,而不完全是那個解剖的實質臟器。這個問題初學者一定要分清楚,把中醫五臟六腑功能概念理解成解剖的實質臟器,就非常錯誤了,很多不必要的爭論與困擾多從這裡開始。
大家聽說過「鵲巢鳩占」的故事吧!斑鳩不會做窠,常占喜鵲的窠而為己用。中醫的五臟六腑概念用了幾千年,用得好好的,百年前的某一天,西醫來到中國,翻譯家們要把西醫的五臟六腑概念翻譯成中文,就借用了中醫的五臟六腑概念,結果,中醫的「鵲巢」被西醫「鳩」佔了。
佔了以後麻煩就來了,一個「巢」兩家人共用,「產權」歸誰呀?產權不明,容易造成解釋權混亂,兩家都在解釋,而且「占巢」者比「原住民」能「說」會「道」,使現代人明白「鳩」的話,認為「鳩」才是「鵲巢」的主人,現在很多人搞不清楚歷史,也不明白中醫與西醫五臟六腑之間的區別,常把人尤其初學者搞得一頭霧水,因為它們都叫一個名字。像美國總統布希的兒子又做總統,如果只說布希總統,還真分不清到底是在叫誰,無奈人們為了區分就用「老布希」和「小布希」加以區別。我建議以後說五臟六腑時,說中醫就用中醫五臟六腑,說西醫就用西醫五臟六腑;如中醫心,西醫心,以示區別。當然如果「鳩」把占的「巢」還給「鵲」,自己去建新「巢」那就最好不過了,這樣就不會搞錯了。英國人不是把佔了近一百年的香港都還給我們中國了嗎,為什麼西醫就不能將「五臟六腑」的名字還給中醫呢?
一套房子(五臟六腑)里住著兩家人,一家叫中醫五臟六腑,另一家叫西醫五臟六腑,它們之間區別其實挺大的,中醫五臟六腑重視外在功能觀察,西醫五臟六腑重視內在形體研究。比如西醫認為心就是位於胸腔,由心肌構成的循環器官。而中醫的心是什麼?心主神明,心主血脈,心之華在面,心氣通於舌,心的本經是手少陰心經,心與小腸相表裡,與夏氣相通應,與情志中的喜、五氣中的暑、五色中的赤、五味中的苦、五行中的火相關,這就是中醫的心。
英國人佔領香港九十九年後都在1997年歸還給中國了。西醫借用中醫五臟六腑何止百年,有借有還嘛!西醫應該將五臟六腑之名還給中醫了。
這種對應關係的「誤解」學說恰恰是錯誤的。
不存在誤解,或者說不存在我們能分辨的誤解。
古籍中對於經絡的描述是實在的,古籍中對於器官的描述是有圖形的。金人銅像上清清楚楚標明著經絡和穴位的位置醫林改錯通過畫圖糾正前人的臟器錯位。
中國醫學為了應對西方來的醫學,硬生生把原本對應的臟器說成一種功能。這看似解決了問題,其實有很大的隱患。
因為這樣做使得倆套話語體系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對應關係了。也就是可以隨意解釋。
我舉個例子,在內經定經有十二條之前,有本書叫《十一脈灸經》,是的,這本書說人有十一條經。
誰對誰錯?因為此經非彼經。
所以萬萬不能認為說中醫的東西不是實質,就能解決問題。問題只會複雜而且不好解決。
肯定經常產生誤解。
對中醫的世界觀的不理解才會產生中醫是巫術的概念吧。
大一第一次學習中基的時候,什麼是氣,什麼是陰陽,聽的雲里霧裡的,但是理解了氣、陰陽這些之後,覺得古人真的是很厲害。在沒有顯微鏡的年代,能整出這麼一套方法論,而且有效的指導臨床,真的太吊了。
現在西醫的好多名詞翻譯大多借用了先有中醫術語,而中西醫世界觀的差別讓大家產生誤會加深。(個人認為)
粗鄙之見而已那是最早翻譯的人為了圖方便,直接從中醫裡面找的? 主要是傳教士。
中醫的後代們是一代不如一代了,祖宗的東西沒掌握好。
誤解肯定是被誤解了,其實際意義已經被幾位前輩說清了。但是我們能不能從另外一個方面看。中醫的,臟腑,濕熱,都是原先存於古書,一直傳承至今,就是說這是前輩們的認知,就像1是1,2是2對現在的我們來說是一樣的;而現代醫學,在我們一開始接觸的時候是翻譯還是其他什麼原因把「臟」和「濕」給了某個單詞或是什麼的,又因為一段動蕩時期,從而讓我們的認知改變了。不知道我又沒有描述清楚,或是說法上有沒有什麼矛盾,第一次回答,請諒解……
關於中藥請參見:為什麼很多人對中藥深惡痛絕?中藥和西藥的優劣究竟體現在什麼地方? - 雅赫維的回答
以下是方舟子的科普文章《為什麼說中醫不是科學?》 :
1955年成立的中醫研究院在去年11月改名為中醫科學研究院,特地加了「科學」兩個字,據稱這表明結束了多年來中醫是否是科學的爭論。如果靠這種文字遊戲就能結束爭論那就太省事了。美國的神創論者成立了「神創科學研究所」,但是生物學界仍然不認神創論是科學。同樣,美國生物醫學界雖然對中醫的某些療法(例如針灸)是否有效有爭論,但是對中醫是否是科學卻是沒有爭論的:不是科學。例如,美國國家衛生院和美國醫學會都把中醫和其他亂七八糟的民間醫術一起歸為「另類醫學」,不屬於醫學科學。著名的反偽科學組織「對聲稱超自然現象的科學調查委員會」(CSICOP)則乾脆認為中醫是玄學、巫術、偽科學。
中醫支持者在面對批評時常見的一個反彈是批評者不懂中醫,似乎只有中醫從業者才有批評中醫的資格。按這個邏輯,我們也可以說只有算命先生、風水「大師」、星相師才有批評算命、風水、星相的資格了。要批評某一種學說是否科學,無需演一出「敵營18年」再反戈一擊,甚至無需了解它的細節,只要根據通用的科學標準對其思想和方法加以衡量即可。尤其是在有現代醫學可做為對照的情況下,只要具有現代醫學知識,要判斷中醫的非科學性就更為容易。
如果用科學哲學中一些被廣泛接受的檢驗標準,例如邏輯的自恰性、可檢驗性、可證偽性、可測量性等,對中醫進行一番分析,我想不難認定中醫不是科學。我不想在此做這種枯燥的「科學是什麼」的理論分析,而只想從另一個角度,反過來從「科學不是什麼」說明為什麼中醫不是科學。
科學講究創新,絕不崇古。因此在科學中不存在人人必讀、必信的經典。現代醫學的學生除非是本人對醫學史感興趣,否則沒有人會去研讀希波克拉底、蓋倫、維蘇里、哈維等等歷代醫學大家的著作,不熟悉經典著作絲毫也不影響他們行醫。現代醫學的論文也沒有人會把前賢語錄當論據,靠引經據典來證明自己的正確性。中醫則不然,《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古代文獻是中醫學生必讀、必背、必信的至高無上的經典,是他們診斷、處方的依據,中醫的論文往往只是對這些經典的闡明、驗證。所以,中醫更像是一種人文學,而不是科學。
科學研究的是普適的自然規律,它沒有國界,不具有民族、文化屬性。雖然現代科學是在西方發展出來的,但是早已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財富,也融入了東西方各國科學家的貢獻。沒有一門科學學科是只有某個民族才有而其他民族不予接受的,也沒有一門科學學科是只有某個文化背景的人才能理解而其他文化背景的人無法掌握的。中國人並不需要先去學習西方文化才能掌握現代醫學,就是因為現代醫學是一門不具有民族、文化屬性的科學。所以,把中醫當成中國特有的科學,把中醫的科學地位不受西方科學界的認可歸咎於西方人不了解中國文化,那是很荒唐的。
科學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各個學科都相互聯繫、統一在一起,不存在一個與其他學科都無聯繫、甚至相互衝突的獨立科學學科。現代醫學建立在生物學基礎之上,而生物學又建立在物理、化學的基礎之上。但是中醫不僅在整體上(而不僅僅是個別細節)與現代醫學不兼容,也與生物學、化學、物理學不兼容,它對抗的不僅僅是現代醫學,而是整個現代科學體系。這樣的東西,可以是與科學無關的哲學、玄學或別的什麼東西,但是不可能是科學。
為中醫辯護的一個常見理由是說它是一門經驗科學,是幾千年經驗積累的結晶。雖然經驗有時候含有科學因素,但是經驗本身並不是科學,單憑經驗而不按科學方法加以研究是不可能歸納出科學理論的,所以「經驗科學」的說法本身就不科學。歷史是否悠久也與一門學科是否科學無關。有的科學學科(例如現代醫學)的歷史非常短暫,而有的非科學學科(例如算命、巫術、星相)的歷史甚至比中醫更悠久。
事實上,中醫主流歷來是看不起經驗的,鄙視建立在經驗基礎之上的民間偏方、驗方。中醫理論基本上並非經驗的積累,而是建立在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玄學基礎上的臆想,並根據這套臆想來診斷、處方。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被認為是中醫藥經驗的集大成,充斥其中的卻是天人感應的謬論,例如它聲稱夫妻各飲一杯立春雨水後同房,治療不孕症有「神效」,這顯然不是什麼經驗積累,而是因為「取其資始發育萬物之義也」。中醫之所以相信虎骨、虎鞭、熊膽、犀角是良藥,是因為這些動物兇猛、強壯引起的聯想,所謂取象比類,類似感應巫術。水蛭會吸血,中醫就讓為把它晒乾了入葯能夠活血化瘀,蚯蚓(地龍)在土壤里鑽來鑽去,中醫就認為它晒乾了入葯能夠通絡利尿,凡此種種,不勝枚舉,以生物的習性附會其死物的藥效,這顯然不是經驗結晶,而是變相的感應巫術。
沒有科學的指導,寶貴的經驗也很容易走偏。以抗瘧良藥青蒿素為例,它的研發是受到晉葛洪《肘後備急方》治瘧驗方的啟發:「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這顯然是一個驗方,與中醫的辨證論治、復方配伍的理論無關。後來的中醫醫書例如《本草綱目》雖然都有青蒿可截瘧的記載,但是現代研究表明中醫所說的那種芳香可食用的青蒿(香蒿)並不能治瘧疾,青蒿素是從中醫並不認為能截瘧、辛臭不可食用的另一種植物臭蒿(黃花蒿)提取出來的。我們只能推測葛洪說的青蒿指的是臭蒿,被後來的中醫家搞混了,所以現在往往就把臭蒿改叫青蒿了。
為中醫辯護的另一個常見理由是說它有效。但是有效性並不等於科學性。科學固然會有效,有效的卻未必是科學。中國人大約在明朝的時候已發現通過種人痘能夠預防天花,這應該是一種經驗結晶,而且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中醫卻把天花當成是小兒先天就有的藏在命門中的「胎毒」,而種痘是為了把胎毒引出來。甚至在更安全、更有效的牛痘術於19世紀初自西方傳入中國後,中醫家也要來個「中西醫結合」,對種痘後的反應進行辨證施治,認為是「脾經毒甚,血熱違和」。在今天看來這種與有效的經驗相結合的理論當然是很可笑的。
何況,中醫治療的有效性是很值得懷疑的。許多人之所以相信中醫的療效,是因為相信自己曾經被中醫治好過,而中醫家也在醫案中津津樂道如何巧治某個患了疑難雜症的病人。不幸的是,患者的證言和醫生的「醫案」並不被現代醫學認為是療效的證據。許多疾病都能自愈,在受到心理暗示時更是如此,患者的痊癒不一定是所接受的治療導致的,因此某個患者被某個中醫用某種療法治好了病,並不能做為該中醫醫術高明、該療法確實有效的證明。一種療法、藥物是否有效,是必須經過嚴格設計的臨床試驗才能確定的。現代醫學是遲至上個世紀40年代才確立了這個原則,古人迷信名醫醫案本無可厚非。但時至今日,一些「中醫泰斗」仍然拒絕接受現代醫學的臨床檢驗標準,碰巧「治好」了某個疑難雜症就大肆吹噓,沒治好的病例則隻字不提,連把自己的親人治死了也不知反省,這和江湖醫生有什麼區別?
為中醫辯護的人經常說,五千年來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實踐證明了傳統中醫藥學的確是人類的寶貴財富。這個訴諸民族感情的證據根本不值一駁。一個民族的繁衍生息並不需要靠醫術來維持,這證明不了其醫術的科學性。其他民族、甚至其他物種幾千年來也都在繁衍生息。在現代醫學傳入中國之前中國人的平均壽命並不高於其他民族,在古代和近代都只有三十歲左右,現代中國人平均壽命大幅度提高到七十多歲完全拜現代醫學之賜。事實上中醫可能對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反而有負面影響,本來可以自愈卻因不當治療或為了養生服用有毒的補藥而過早死亡的中國人不知有多少。又如,歷代中醫都認為女性受孕時間為月經凈後六日內,還胡說什麼單日受孕為男,雙日受孕為女,而那段時間恰恰是女性最不容易受孕的「安全期」,如果古代中國人為追求多子多福真按中醫的指導擇日「敦倫」,反而是無意中在搞計劃生育了。
否定中醫是科學,並不是在全盤否定中醫。中醫理論沒有科學價值,但是可以有人文價值,中醫的某些經驗療法(特別是偏方、驗方)也可能有其實用價值,值得現代醫學去挖掘。所以對中醫的正確態度應該是「廢醫驗葯」,拋棄不科學的中醫理論,在現代醫學的指導下檢驗中醫療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我們也不必因為中醫不科學而妄自菲薄。畢竟,在現代醫學興起之前,各國、各民族的醫術(包括西醫)也都不科學,並不比中醫好多少,甚至更糟糕。有人聲稱中醫是「超科學」、「人體科學」,未來科學的發展會證明其正確性云云,這和那些「算命先生」、「風水大師」宣稱算命、風水是超越現代科學的「預測科學」、「環境科學」並無不同,不過是一廂情願。現代醫學接受中醫的某個療法是可能的,接受中醫理論則完全不可能。我們沒有理由相信古人的智慧能夠超越現代科學。科學是向前發展的,不可能重歸蒙昧。天文學不會重歸占星術,化學不會重歸鍊金術,生物學不會重歸神創論,同樣,醫學科學也不會重歸玄學、原始醫術。
能否超出樸素的民族感情科學地看待中醫,是檢驗一個中國人的科學理性素養的試金石。
如何看待北京地壇等16家醫院醫生齊發聲:重視中草藥肝損害? - 雅赫維的回答
是這樣的。人們習慣於用自己知道的東西來評判不了解的事物。中醫說的肝顯然不能對應西醫的肝。口舌之爭沒有意義。
推薦閱讀:
※有了青蒿素,是不是以後治瘧疾時就用不上那些有截瘧功效的中藥了?
※中藥是如何證明其有效性的?
※如何看網上的中醫黑?
※坐骨神經痛,日常如何保養?
※骨質增生怎麼辦?
TAG: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