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世界上最需要聰明人來做的職業之一是記者」?
一個合格的記者怎麼做到「聰明」?你認為聰明的記者有哪些?
===
問題不夠好,請大夥落力出手修改。
事先聲明,我下面討論的記者特質是指真的認真想做新聞的,不是寫軟文和敲詐文的,而且我們這裡談的是寫特稿。
記者這個職業其實要求的不是聰明人,至少不是那種大家所謂的聰明人。太聰明了,反而不適合做記者,太聰明了一般都變成記者採訪的對象了。
換言之,有一點是最重要的。一個記者最終也是唯一的工作目的,就是為讀者服務,幫助他們弄清楚一件事或一個人——要有忘我之心。如果記者同志您在潛意識裡也好,明意識里也好,認為自己的採訪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對方面前表達自己的牛逼、睿智、美麗、動人,「與大佬(或大象)共舞」(我怎麼這麼討厭這詞)——這個記者好也有限。當然,聰明到能與對方進行對等交談是前提,但做記者的大忌就是自戀,至少到目前我還是這麼認為的,人家讀者花十幾元不是來看您自我滿足或崇拜您的,您可以在微博,BLOG或者相親會上去盡情自我表達,別耽誤讀者閱讀。當然我這個想法也許以後會有所補充和改變也說不定。
支持人在這個職業長期做下去,需要的幾個基本素質是:1,對真實世界和他人始終有著敬畏和樸素好奇,哪怕一點點,這是必須的,還是那話,這個工作不是你拿來表示你有多牛逼和與大佬有多熟的,而是去理解你的報道對象和為讀者服務的。2,由衷熱愛好的文字,有很好的鑒賞力,同時願意在紀律寫作的範疇里花樣翻新地嘗試各種方法(注意,不是自我表達是紀律寫作,太喜歡自我表達您可以改寫小說或者日記),由衷地喜歡寫稿,願意宅在家一遍遍改稿子——有作品榮譽感。3,很好的邏輯和分析能力,沒有邏輯的記者太可怕了。4,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可能除了以上三種能力外別無所長,對掙大錢、控制一個組織或者控制其他人沒太大興趣——因為記者有種很自然的置身事外的天性。
原本忘記說了,這裡要補充一下,記者當然是要有一個靠譜的價值觀的——想好好做人都得有靠譜價值觀,何況記者,否則公器私用的情況或者不負責任的報道會比比皆是。本來這事是根本不用說的大前提,但貌似目前居然還真成了普遍性問題了。
當記者的人一般是天生的旁觀者性格,在任何時候捲入事件時內心都有一塊地方是中立的,判斷力不會受太大幹擾——有時候就是在自己的事情上,好記者們也能表現出這種「冷漠」。有意思的是,我見過的多數不錯的記者其實都有社交障礙和給陌生人打電話障礙,平時比較宅,不大愛見人,但採訪或打電話前會強迫自己進入工作狀態,轉換過來就好了。比較有趣的現象是,太樂於交際四處露面的記者一般對寫作的要求不高,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交際型的也有自己的長處,也可以成為消息型而不是特稿型記者,這裡就不多說了。
還有一點需要補充,好記者真的是要有閱讀習慣的,看網刷豆瓣知乎不算,不養成讀書習慣的人一般就是消息型記者了。看看一個人的日常讀物就能判斷他(她)到底能走多遠,有點私下的小惡趣味沒問題,但如果一個人對文字的好壞既不敏感也不講究,那還是算了。
事實上,記者需要的是種特別的「翻譯」、轉換或者連接的能力:首先他要有很好的理解力,能理解自己採訪對象的動機和他們的行為語言所產生的意義,把他們的所說通過自己的證實或證偽轉換為群眾能懂的東西,把人們平常所見或者在不同處發生的事情東一點西一點地聯繫在一起,尋找出其中蘊含的某些邏輯,最後再用通俗易懂或者好看的語言表達出來。
其次是他得有常識,不能人家說什麼就信什麼,人家當然願意給你看臉,你得有常識去想想對方的屁股是什麼樣的,別被人一通忽悠了。這就是常識和洞察力——你至少得願意懷疑別人,否則更適合做公關。當然常識體系確實是要靠一步步在現實世界裡建構起來的,在網路里是刷不出來的,但也有聰明絕頂的人能夠靠書和一些特別的體驗構建起常識世界。
有鑒於現在這個行當正處於動蕩期,所以如果你還有別的才能,又不那麼執著,就別做記者了。這個工作遠比外人想像的辛苦,收入也不高(我說的不包括灰色收入),現在被所謂的潛規則弄得不像無冕之王倒像過街老鼠了。除非你真的喜歡它,或者你真的有天賦——那麼好,去干吧,沒人攔著你去實現理想,這是好事。人跟自己的工作之間最好有點愛情,而不像為買房湊合扯了個證一塊兒過的權宜性夫妻。
記者的責任重大,他(她)們肩負著可能影響人們認識的重擔,如果不夠聰明,不夠淵博,不努力客觀,不夠勤奮,不夠廉潔, 對公眾而言就變成了風險的因素,或者是個愚蠢的負擔。
因為現在的新聞工作者文化素養(尤其是自然科學)太低了唄~
現在老百姓普遍都很好騙,所以他們隨便寫點東西就能火。有朝一日,老百姓們都聰明了,你覺得像崔永元那種無腦黑轉基因的言論還能火么?
要麼提升智商,多寫點理性的客觀的報道,要麼提升智商,更好的一本正經的說瞎話。總之長遠看來,不管是說真話還是說假話,都需要智商啊。這話是在罵現在的記者都太蠢嗎?
每個行業要做好,都要是聰明人。
以前做記者時,總編總是說「政治家辦報」,那時候太年輕,不懂這話的道理,只是以為這說的是做新聞要看政治臉色行事的意思。後來經歷了很多挫折,特別是換東家時趕上了新東家黃了,做了很多亂七八糟的工作糊口。現在漸漸明白這個「政治家辦報」是什麼意思。什麼意思呢?就是堅守自己對這個社會的理想,利用手裡有限的公共話語權,審時度勢,像一個政治家一樣利用各方面的條件,有進有退的博弈,來達到想要達到的輿論效果,促成對社會的改造意圖。這就是所謂「新聞理想」的核心內容。
記者是個非常依賴經驗和臨床發揮的職業,現實中的情況隨時會超出預想,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新聞記者就只需要臨場發揮就行了,很多選題需要長時間籌備,協調各種社會關係,制定非常周密的計劃,然後要找準時間節點,最後的臨門一腳還要足夠有力、角度要足夠刁鑽,才能達到預期的報道效果。前段時間裡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柴靜的《50度灰》,各種新聞要素把握十分到位,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當然嘍,尼瑪同行是冤家啊,我的朋友圈那幾天被攻擊柴靜個人的言論各種刷屏)。這就是所謂的天時地利人和吧。至於說口才、文筆、拍攝技術這些技術層面的問題,那都是基礎問題了,而且各人也有各人的風格差異,往細里說就太長了。
記者這行對綜合素質要求非常高,但是收入起點又很低,其實絕大多數記者是不合格的,一線的新聞記者大量的都是剛畢業出來混碗飯吃的學生,幾年下來最後留下來繼續做記者的還真不一定是最優秀的那些人,特別是中國這種新聞環境里,記者動不動就被關小黑屋挨揍或被約談滅火的情況下,人才流失更多了。最近幾年新媒體崛起,傳統以紙媒、廣播和電視為代表的新聞工業體系受到極大的挑戰,特別是中國這些媒體還實行「企業-事業編」的雙規人事制度,使得內部環境日益惡劣。少數幾個知名的精品媒體,內部環境稍好一些,但卻多是圈子裡內部招聘,機會實在太少,同等條件下工作的性價比太低。所以你說「世界上最需要聰明人來做的職業之一是記者」,這話真的是挺沒處下嘴的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底下有幾位有名氣的老前輩惜墨如金,當然他們的墨本來就是金,像最後做到他們這一步的,肯定都是老江湖了,聰明自不必說,我捉摸著老先生們吃過的苦受過的累還是盡量靠在實習生身上揩油來解決吧。記者本來也就是走江湖的,走江湖的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自然要聰明才好,而另一個角度來看,有時對環境的過度敏感,也意味著這個行當並沒有外人想像的那麼有權勢,這可能是一個更容易受傷害的職業。我倒是覺得對於記者來說,正直、聰明以及洞察能力、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之類的並不是最重要的條件,最重要的條件是要有近乎於流氓的厚臉皮。
聰明只是一方面,覺得做一個聰明的記者是不為了新聞效果而報道新聞 尊重事實也能客觀的看待事實 能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背後 也能夠承擔背後變為焦點的後果
特別喜歡一位女記者 法拉奇 個人覺得她真心是個聰明的記者
任何一個職業,如果你想做的好,都要聰明。
人家只是委婉的說,你們現在這些記者too simple
瞎往自己臉上貼金
聰明的記者要懂得適時在採訪中顯得自己很蠢,只有出鏡記者和主持人才會顧慮自身形象,不過我討厭因為顧慮形象而不投入的記者,因為,一句蠢話往往能逗得人表露出心中的情緒(甚至是很激烈的),這就成功了。
比如我採訪過的一個公益志願者車隊的隊長,他十年分文不賺地全職投入,建設車隊,後來說到因此家裡窮起來了,自己也感到挺糾結的,繼續做吧家裡壓力太大,不做吧車隊就要散了。
我就在這句話後面跟了一句:「車隊散了就散了唄,關你什麼事?」
「我的理想沒了!我的理想,我這已經投入進去的十年,就全沒了,沒有意義了啊!」
「黎大姐,你這個罐子里放的是什麼啊?」
「生鹽(粗鹽)。」
「我怎麼從來沒見過啊?」
「你們吃的都是細鹽。」
「那你這裡為什麼用粗鹽呢?」
「細鹽要兩塊五毛錢,粗鹽只要一塊五毛錢。」
「就為了省一塊錢啊?」(語氣稍顯誇張)
「我沒錢啊。」(哭了)
你可以看到類似言論:
世界上最需要聰明人來做的職業之一是程序員
世界上最需要聰明人來做的職業之一是建築師
世界上最需要聰明人來做的職業之一是數學家
……
唯一個例外:大概就是公務員了
為什麼要跳過是否直接談為什麼?
一枚大二新聞專業的學生,這個問題我實在很想回答。首先,我想說下為什麼想當記者。高三時看了電影《絕命調查》(又名《大衛戈爾的一生》),很崇拜那個年輕的女記者。我對自己說,我要當記者,我要揭露真相、我要對抗黑暗、我要打擊罪惡、我要為弱勢群體發聲等等。我覺得當記者可以做很多事,打擊犯罪、維護正義、啟迪人民的思想、維護人民利益、穩定社會……那時,我覺得未來一片光明。
不久後,我又看了柴靜的《看見》,是,這裡面的內容有太多可說的。但對於我這樣一個常年生活在家庭暴力中的孩子,書中一章關於家庭暴力的文章讓我哭的不能自己。同時,我為我母親—一個不幸的女人感到悲哀。中國的家庭暴力一直得不到解決,我始終記得自己被暴打時得不到救助的絕望無力,我也看到了妻子在丈夫拳腳下的悲哀。中國太多女人選錯了對象,結婚後就那樣毀掉了自己的一生。我不甘心,我們為什麼要被那樣對待,為什麼沒有人來解救我?但實際上,沒有人能救你,「家醜不可外揚」、「青官難斷家務事」、「勸合不勸離」種種,在中國這樣一個社會,能靠法律來保障自己的權利嗎,能做到依法治國嗎?幾天前,一條姐弟受嚴重家庭暴力,學校發現了,但卻說,由於父母有悔過之心,就不實行法律行為。我想問,有沒有想過他們回家後的下場,就算採取法律行為又能如何?我想讓更多人知道中國家暴的嚴重性,我想解救每一個像我一樣長期遭受家暴的孩子,我想解救每一個像我媽一樣不幸的女人。所以我要當記者。
《看見》這本書讓我對於記者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記者並不是高高在上的代表正義來批判揭露黑暗,她也並不能代表法官來審核判刑。她是一個媒介,她把事件原原本本的呈現,她把事件雙方背後的立場真相提供。同樣的,「最高級的中立不是『我不想選邊站』的態度,而是同情。這意味著你真正的看到了更多的東西,而不是簡單地將人們劃為不同的陣營。—蘇珊.桑塔格」。
而當我真正開始學習新聞專業,又面臨許多問題。有一天,我寫了篇新聞評論,老師在課上評價它時立馬把我最後兩段給刪了。我很不滿,因為那就是我文章的主題。老師給出的回答是,太敏感。是,新聞行業是個敏感的行業,有很多話不可以說,有些真相也不能講,有許多事不能去做。我是很難過的,因為我一直認為如果不說出真相,講清楚問題,那麼這個問題就不能解決。是,人人都知道,但是不能講真話,那這個社會怎樣進步?老師也並不關注你的理想,他們教我們去寫新聞稿、去學習剪輯視頻、去做電視節目、去學習廣告……他們都不認為我們會從事記者行業,更別說教你如何去做一個好記者。
我相信自己選擇學習新聞專業、從事新聞行業的人都曾經有極大的抱負、都曾雄心壯志、都有極強的社會責任感。但很多人真正從業之後,開始收賄賂、製作假新聞、脫離社會、不在關心人民疾苦……還記得年輕時的理想嗎?「聰明」的記者是什麼樣的呢?懂得自己利益最大化,知道哪些該講哪些不該講,不堅持少數派的真理,左右逢源不講原則,討好權威不維護人民利益?不,對於我來說,「聰明」的記者要有敏感的新聞鼻、又能挖掘到事情背後的真相、要「拿眼睛當眼睛」「拿耳朵當耳朵」、要保持思想上的獨立、要懷有對人間的悲憫、要讓更多的人民發聲等等,最重要的是永遠都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倘若國家是一條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聞記者就是站在船頭上的眺望者,他要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觀察一切審視海上的不測風雲和暗礁險灘,及時發出警報。—普利策」,這就是我心中的記者,也是我會努力成為的記者。
老者當年舌虐群記的畫面太美我是不敢看啊,圖樣圖森破,沙灘拿衣服。
不聰明怎麼應對那樣史詩級的怒斥
作為過來人,給大家描述一下當年的生活狀態,相信能側面回答這個問題。 -------------------在省級電視台當過四年記者,做的是社會民生報道,日播直播節目,干過這行的人都知道這種節目形式有多累,多費心。那時候精神壓力太大,因為太多事情需要辨別,太多人需要照顧或顧忌,太多利益需要權衡,需要克服天生的很多弱點,包括一些膽小、怕死、隨時保持質疑的潛意識、不愛騙人(這是必須的本能,調查報道非常需要)的本能,需要權衡把一件事如何儘可能客觀、人性而不是任性的展現出來。每天躺在床上都不可能能馬上睡覺,習慣性花好長時間想這一周這一天做了什麼,對不對,失誤是什麼,怎麼調整,怎麼更好,明天下周要做什麼,如何滴水不漏。在把本職工作精益求精的同時,還要想好如何處理辦公室關係,在事業單位做過的人知道這個也超累。那時候每時都在理想、本性、體制、複雜現實各方權衡糾結,太經常失眠,神經性胃炎,最後還差點抑鬱,幾乎自傷。最最重要的是,這份工作影響到了我的一生,因為思考方式、行為習慣,甚至應對本能都一直在延續著當記者的習慣,很難改變,自己到現在(轉行已四年半)也會時不時都會意識到這一點。這對我妥善處理工作、朋友關係和家庭生活及各類事情都非常有助益,哈哈哈,但是累,不過習慣也就好了。非常感謝和自豪那段記者生涯並且覺得值得,因為我想任何一份常規工作都不會讓我多快好省的成長那麼快。但是讓我現在再去接著當記者,我會說:絕不!-------------還有兩個收穫:一個省級新聞(系列報道類)一等獎,一個左腎腎結石,它們還都在哦~
誰又往自己臉上貼金呢
他們說凡是跳過「是不是」就直接討論「為什麼」的偽命題都是耍流氓。
因為不聰明的記者影響太大。
我們行業的不聰明頂多是亂指揮或者蠻幹,損失的是錢,記者圈的不聰明透支的是整個社會的信用,甚至會出人命。
南京彭宇案讓多少老人路邊斃命?
八毛治病讓多少人耽誤治療?
我不揣測報道這倆事件的目的,但這倆事件里記者僅僅是缺乏常識,結果就已經是間接殺人了。
目前三流記者普遍問題是為了新聞而新聞,總想搞出點大新聞,自己又缺乏邏輯和常識。他們的目的有好有壞,結果卻是一致的糟糕。注意,這裡我說的是記者,不是驢球、靜靜、小Y、亞洲之類的「妓者」。喪失了最基本的客觀理性,他們根本算不上記者。
另一個蠢人輩出又影響很大的職業是律師,此處不展開了。
時間線上出現了這個問題。有感而發,我的結論是,無論是新媒體、傳統媒體,任何媒介任何載體任何類型的記者,都需要聰明人來從事。
因為在公共傳播與公眾影響領域,很大一部分公眾,已經不愛判斷愛盲從了,再由一堆傻X或者不那麼聰明(你喜歡哪個詞兒?)的人來做記者,胡亂引導,報道有失客觀的「新聞事實",輸出其個人傻X或者不那麼聰明(你到底喜歡哪個詞兒?)的價值觀,那真的是,最近剛學了的詞兒:抱團搏傻。
我迄今為止做了8年的記者、編輯。從實習開始算起,歷經過電視台、出版社、雜誌社、報紙。我一直做內容報道。不同的載體有不同的輸出模式,但輸出的內容是同樣。電視台只實習了三個月,出版社只工作了三個月,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雜誌社工作。大多時候我是采編一體。
講講我的親身經歷,說說我認識的那些獨(qi)特(pa)的記者和編輯。
2008年我剛畢業,在電視台實習,被分配去做衛視娛樂節目采編。這真是一個天大的錯誤,面試後,衛視和經濟頻道的頭都想要我,無奈衛視那女領導比較能搶。(話說怎麼能因為我帥就認為我該做娛樂節目呢?我很有新聞理想的其實)。唉。
采編就是又采又編,從資源庫里把買來版權的二手節目用大洋軟體剪一剪、讓節目編導配上地瓜腔的同期聲,再從百度上複製一下文字新聞改巴改巴,接上片頭片尾,壓成一條新聞,等50歲的台灣人女主播用15歲的聲音把這玩意兒一念,我就可以下班了,以上是我的主要工作。
我最早跟的小編老師比較白,有點壯,愛好男球,不,籃球,除了在機房裡錄節目,還老愛自己出鏡;特長是在台里籃球場上蓋帽1.65的男人。他說過教我打籃球(我最少玩的運動就是籃球),後來他卻往主持人方向發展,於是讓另一個女編導帶我。
女編導明明28,穿得也是年輕人服飾,但丫就真的從頭到腳都是滅絕師太的范兒,也許氣質真的決定個人風格。那張臉真是,冰比冰水冰,是我見過的最符合「冷若冰霜」這個成語的第二人。(不要問我第一人是誰,小龍女你聽過未)而且她對我真是呼來喝去啊,「小林!去拿帶子!小林!去刻錄光碟!小林!快去看看XX姐妝畫好沒有!」我一度懷疑她除了祈使句和感嘆號不會用別的語法。
我每次心裡都想,你不知道除了企事業單位的阿姨,沒人叫「小林」了嗎?XX姐畫妝?她卸過妝嗎?你沒有猜錯,XX姐就是我們台重金聘請、勝似少女的台灣主持人。
女編導的口頭禪是「你們男生就是欠罵」。我覺得她肯定是老處女無疑了。從我第一天到台里報道,到我離開,也沒見她笑過。今天我想起這些事,也許她還是處,一定是。
我對台里印象最深的有兩件事。大演播室是各頻道輪流用的。我每次去演播室,都看到負責調試的浩南哥(我忘了他到底姓啥,有一天他告訴我他愛看古惑仔)孤身一人窩在在幽暗的演播室一角,關著靜音,用他那台筆記本連著網線打魔獸世界。而且是一邊調試一邊打。他感覺到有人來了,頭也不抬,就能幽幽地叫出我的名字:「你來了。我已經100級了。帶子給我。」我只能回答:「浩南哥你又升級了。牛X。"然後長達一小時的節目演播過程中,我倆相對無言,只有刀光劍影的反光在我們臉上晃來晃去。我只玩單機遊戲的。
有一次,我多嘴,問:「你操作的是什麼角色啊?」他幽幽回頭,略帶興奮地說:「你知道魔獸世界有幾種職業嗎?你知道每一種職業該怎麼發展嗎?"說實話,問完我就後悔了。
除了魔獸世界,他唯一說過的題外話是關於潛規則的話題。我好奇:「潛規則?娛樂圈真的像新聞里說的那樣啊?感覺電視台里比影視公司乾淨。」浩南撲哧一笑,用嘴角努向鎂光燈下的一個剛畢業的小美女主播(他的手當然是在放招):「你看她。你知道她為啥這麼小就做主播啦?」然後浩南哥給了一個唏噓的表情:「她剛進台里實習的時候,連燈光師都想潛規則她。」
媽的,貴圈真亂。
另一件事是關於我做的節目。那一年的春天,娛樂圈發生兩件大事,一是令人思緒萬千的嬌身冠養的冠希老師艷照門,二是令人唏噓的肥肥去世、一堆人和鄭少秋撕逼。比如冠希老師玩弄攝影器材的新聞,一開始我是笑著剪輯節目的,但是當連續三個多禮拜我還在裁剪阿嬌照片的時候(你居然問為什麼要裁剪?你很傻很天真!)我真的是快吐了。說實話,柏芝老師和阿嬌老師的膚色真的蠻黑的。。。當然我說的不是臉。與此同時謝霆鋒和王菲也中了二百多槍。連竇唯都被挖出來成為節目素材,唉。
這個差事,轉正工資大概4、5000,工作輕鬆,除了食堂去晚了就沒菜了(從來趕不上,安排我11點到12點使用錄影室絕壁是欺負人),好像沒啥缺點。但台里風氣沉悶,節目特別無聊,我跟的小編老濕又陰陽怪氣。我那會兒看了石康的破小說,覺得北京媒體人怎麼那麼淫蕩,又覺得干媒體這行想有發展就得去北京(也許主要是前者),於是在沒打聽任何工作機會的前提下,買了單程機票,背著包、拉著旅行箱(好像還有一個不知哪兒來的編織袋)就到了北京。首都!那可是。
在北京,我又做了5年的媒體工作。出版社、雜誌社編輯的活兒我都做過,除了電視台報道,除了娛樂圈新聞。那不是圈兒,是圈(juan)。當然,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推薦閱讀:
※去南方電網實習需要做哪些入職準備?
※小公司產品經理 交互設計是同一個人,大公司隸屬產品部 設計部;如何看待這二者(或一者)的職業發展規劃?
※非科班出身程序員比較容易缺乏哪些技能?用什麼方法彌補比較好?
※大家覺得職業測評靠譜么?
※職業與業餘的差距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