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微博的機會在哪裡?

運營拼資源和模式;產品創新更難上加難。從外面來看,網易的微博還有什麼機會?


繼續按現有的模式做,網易微博的機會渺茫。幾種變化的思路:

  1. 避開媒體性。新浪微博強在名人資源和公共話題,而且這兩方面都具有超強的運營和把控能力。維護兩個或者多個相似性質的微博帳號,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沒有價值的。要讓用戶獲得價值,必須讓他感受到明顯的差異化,比如個人化、生活化。騰訊微博的slogan,「與其在別處仰望,不如在這裡並肩」,就是為了差異化,避開新浪的鋒芒。不過騰訊依然在打名人牌,比方說體育名人,真正的差異化並不明顯。個人化和生活化的微博應該怎麼做,需要認真研究,但過分著眼於影響力,就回到媒體性的路子上去了,肯定沒戲。
  2. 信息匯聚。有點類似FriendFeed的路子,將屬於個人的不同的信息流匯聚起來,並在此基礎上形成新的用戶活動(如Like、轉發、評論等)。不過,匯聚的問題是,它可能降低用戶的參與度,變成機器人的活動(Google Buzz就存在此問題)。讓用戶活動產生新的增值,是匯聚模式的要點所在。
  3. 依附於新浪微博。這個風險比較大,但也不失為一條路。利用新浪微博的APIs,提供增值服務,比如企業帳戶管理(多人共用一個帳戶,或者屬於同一機構多個帳戶的關聯等),傳播路徑跟蹤,傳播效果分析等等。
  4. 垂直化。向不同的領域縱深化挖掘,比如文化、財經、藝術、電子商務、遊戲等,形成不同的用戶群體。垂直化重在細節,要做到通用平台無法做或者做不到。

暫時想到這些。網易微博還要解決左右手互搏的問題,有道作為獨立公司當然有產品自主權,但自己打自己畢竟不是什麼好事。


不太同意去媒體化,反倒是新浪微博現在走的是頭部(明星)媒體化,草根社交化的路,如果社交氛圍一旦強於媒體氛圍,一定程度會排斥草根媒體用戶,例如一個普通用戶發現周圍和自己差不多的用戶大都在發一些生活記錄,而只有自己還在努力傳達觀點就會顯得格格不入。當然,這是極端情況。
但從新浪微博的這個趨勢上來看,擁抱社交同時兼顧草根媒體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我覺得網易微博的一個出路就是完全媒體化,名人可以選擇一些觀點性強的媒體人,同時結合跟帖、新聞等產品的媒體優勢,引導這部分草根用戶過來,同時努力營造產品的媒體氛圍,來吸引新浪微博的草根媒體用戶。之前的飯否就是草根媒體化成功的一個典範,只是這個氛圍培育的過程比較漫長,在國內也有較大的政治風險,但因為要尋找突破點,感覺還是值得一搏。


放棄吧,努力抓住下個機會。

我前幾年就在想,國內這些大公司,為什麼都看什麼火就要做什麼。搜索火的時候,都來做搜索;遊戲火了都做遊戲;社區火了都做社區;微博火了都做微博。按說這些公司都有自己的主業,存活下去已經不成問題。在互聯網這種每隔幾年都是一代的節奏里,大公司總是緊緊的盯著眼前這一波浪潮,非要在紅海里拼;為什麼不能看的長遠一點,在這波浪潮中,努力去找下一波浪潮(緊盯趨勢,進行必要的對創業型公司的投資和收購)?
對了其他大公司已經做的不錯的領域,為什麼不用開放的心態進行合作呢?

我06年的時候再新浪愛問實習。當時愛問的工作重點是手機搜索,可惜大公司里不會養一個團隊養六年那麼長。後來聽說愛問團隊向上頭提了一個做社區的想法,上頭沒有同意,所以這個團隊的人出來,自己做了開心網,原來愛問的負責人俞池變成了開心網的產品副總裁。


1,真正有價值的差異化,這個屬於品牌的範疇,感覺不一樣,識別性強。個人化和生活化的東西要多做才能加強這個印象,然後產生更多選擇這個社區氣氛的用戶。完成樹立品牌到認可,到共同發展的良性發展。這個環節可能要提供更多有價值的服務,至少是有趣。網民的很多需求是剛性的,比如資源分享,網購團購的優選,交友、手機信息流動等。微博肯定不能都做。但是利於個人化,生活化的信息互動還是可以為之。sina那邊應該也要積極籌措這些事情。名人是頭炮。之後怎麼辦還要靠更爽的服務。

2,匯聚有價值的信息,入口寬闊,用戶選擇篩選的餘地大。微博承載了以前要去新聞網站看的新聞,視頻網站的影音材料,還有更多下載連接等諸多任務。如何篩選信息?更便於在更短的時間閱讀吸收?其實更多人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麼?就好像,我爹永遠不會擺脫網址導航的便利。信息只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快。認識的人也會越來越多。更高級的篩選方法是什麼?

3,幫助用戶建立有價值的關係。名人和普通是一種,可供娛樂。但是消費領域,個人發展領域,愛好領域,精神滿足領域,都極大的沒有得到滿足。網路上好的東西多,每個人都擁有很多所謂的點擊率,關注,粉絲,聽眾。可是有效的並不多。如何做,也是值得去研究的方向。如何去構建一個真正有價值的社會圈子,少數精英會用很簡單的社交工具構建。但是普通人還是隨波逐流。當一個茫然的聽眾。

以上,只是跟隨keso老師的一些隨想,不成系統,僅作討論。名人媒體化只是第一步,日後見招拆招,可以做的事情還很多。挑戰無處不在,誰也不會太高智商,唯有有效率的執行,不斷的探索。微博路長,社會化媒體還大有文章。網易在參與競爭,更是在走自我發展的必經之路。


同意並謝keso!
去媒體化是網易微博努力要做的。近期網易微博要從名人變達人,達人的關注者是分眾的,名人的關注者是大眾的,關注達人是可以產生交互的,關注名人無需交互。不過這二者之間的差異不是那麼顯著;2、3、4除了3,其他都是可行的發展路徑。


那麼多大神發表意見,我都不好意思說了。
網易新聞能形成蓋樓那麼好的產品文化,我覺得可以藉助一下新聞跟帖的力量。
是不是機會倒不敢肯定,不過卻是一個思路。因為跟帖文化暫時來看是無人可以超越的。如果內容上以這個為主導的話還是能吸引一部分人。算是一個細分的思路,一種特色內容路徑。要說和新浪抗衡可能還是沒什麼希望,但是我還是相信同一款產品也可以有不同的形態,網易可以嘗試一下。


網易的新聞、以及評論很強大,完全可以和微博平台結合起來,讓普通草根發出更強大的聲音。新浪微博其實把大部分人的聲音都給淹沒了,確實該叫V博。


做具有網易特色的微博。
看過一個研究報告,twitter與新浪的最大區別就是在於他的媒體屬性。
新浪70%傳播的是娛樂信息,而twitter則是大量的新聞實時信息。
新聞信息是用戶不可或缺的,也是對用戶幫助最大的。
網易可以憑藉其在網易新聞的優勢以及資深用戶避開新浪娛樂媒體的鋒芒
創建不同的垂直圈子,為不同類型的用戶提供他們想了解的信息。
通過興趣培養的用戶忠誠度才會最高。

樹立自己的特色,產品的靈魂是產品長遠發展的保證。


現在已經使用微博(無論是新浪微博還是騰訊微博)的用戶很難會因為網易微博做得好一點,還是一些特有功能而切換環境。

  • 要麼選擇修改產品定位,那就不再是微博了。
  • 要麼做成專有的信息平台,比如與網易相冊做在一起,成為攝友的專業交流SNS。

關於網易微博,不得不吐槽一下。網易微博起步最早,我是從Twitter過來的最早一批用戶,但某一天遺失密碼,因為我用Gmail帳號註冊的,網易通行證不能重設這類帳號的密碼,所以一直不能登錄網易微博,後來不得已註冊了新浪微博。網易微博做不起來活該。


網易的產品我只看好有道子品牌和公開課
網易微博的優點在我看來,僅僅是簡潔
作為一個備胎,這已經足夠了。


可以和網易相冊、網易郵箱、網易新聞結合比較好,做有特色、新浪微博欠缺的功能點~~~通過差異化提高競爭力~


做有特點的微博,有血氣的微博,找到自己的點,比如高鐵事件就比較有血性!


新浪夥同阿里繼續作下去,網易微博的贏面會越來越大


沒機會了。順勢而為。放棄。


推薦閱讀:

網易有什麼特別的公司文化?
網易為什麼不好好做它的新聞評論,卻追別人的微博?
網易養豬,需要哪些知識?
為什麼網易跟貼會做得那麼好?
poco、lofter、圖蟲、網易攝影等等,你們覺得哪個更好用?

TAG:微博 | 網易 | 網易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