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有什麼區別?
為什麼人們更認可更容易被挑起民族矛盾?而很少承認階級矛盾?
民族間語言不通,相互不了解。階級矛盾往往被民族掩蓋。一個日本老闆剝削你。你的經歷印象告訴你日本人壞。因為你接觸到的日本人是壞的,受文化水平,生活限制你也沒有眼光覺悟出背後的階級實質。這就是原因。
因為在宣傳上,民族更容易作為區分群體的標誌,畢竟身份證上都寫著。
然而檔案里出身一欄現在都不寫貧下中農了。
因為宣傳啊。
你能在中國任意一個頻道和網站了解到中印衝突和釣魚島爭端,卻不可能找到一點生活中隨處能看見的工人討薪示威報道,就是這麼一回事。
宣傳的武器只有上層人士才能揮動,宣揚看得見摸不著的民族矛盾就像是扎了個稻草人,供下層人民發泄,而且對上層人沒什麼壞處,沒準還能藉由打擊一下外國公司。
但若是宣傳階級矛盾,讓底層人民發現自己悲慘生活的真正製造者,就對上層人士有威脅了,他們不傻,當然要杜絕這種情況。
畢竟,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階級矛盾是時時刻刻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是主,民族矛盾才是雲里霧裡,為次。
然而當某一天縣城的工人認為自己無故下崗的原因不在老闆而在遠在天邊的日本工廠時,也就是民族矛盾為主體,階級矛盾反而淡化了的時候,你就知道宣傳的重要性了。呃,說白了,因為階層之間越來越割裂了。下層根本看不到上層,無產者根本看不到資產階級,反倒是小資產階級看起來顯眼而容易被仇視。但是新聞媒體則令國家之間的民族之間的矛盾,這種在古代反倒是社會中層才能關注到的事情被社會底層感觸到了。那種無產階級無祖國的時代,在電視機電影面前發生了變化。在文化灌輸之下,那種實際的階級矛盾被遠景中的民族國家矛盾取代。那種民族矛盾的遙遠又被工業時代的混居所拉進,反倒成了更容易被接觸之物。那種農奴和地主生活在同一個莊園的情況,也被完全的隔離所代替,今天無產者想像大資產階級,反倒是如同農民想像皇帝,中間隔著數十層的屏障。階級是被掩蓋的矛盾,或者說一個無產者即便對具體的資產階級不滿也無法對整個階級矛盾做出判斷的原因是,階級之間被拉扯到了十分遙遠的程度,兩個世界的人幷不再發生關聯,失去了互動性。那種無產階級對資本主義的發現,往往需要城市,工業的或者金融業的,而且需要大量資本主義的失利者,此時中間階層發出關於階級矛盾的聲音。而部分的下層作為分散的個體,聲音往往很小。
當然這個說法也有點太暴力了,有點想當然的成分。或許相當不合理。
民族矛盾本質上也是階級矛盾的一種。
以民族矛盾掩蓋階級矛盾,弱化階級矛盾、強化民族矛盾,挑撥無產階級互相內鬥,廟堂之上的資產階級才能彈冠相慶。
原來強調階級矛盾,不同民族無產階級團結起來專政資產階級;現在不強調階級矛盾了,無產階級絕不能團結起來;中間的時候,想通過發展資產階級拉著無產階級一起團結,也是由於國際的壓力已經超過國內階級矛盾了的權宜之計,沒想到資產階級壯大以後把那時候的理想給忘了。
無產階級現在的希望就是,資產階級繼續壯大從而壓迫全世界,這樣國內無產階級也可以順便壓迫國外無產階級,也就是美國那個樣子。這段期間內,無產階級絕不能破壞資產階級的偉大志向,所以放出民族矛盾來破壞無產階級內部團結。無產階級未來的希望是什麼?
現階段民族矛盾蓋過了階級矛盾。
原因很簡單,因為剝削得還不夠狠。
等到有一天,剛愎自用的老闆們能揪著你的衣服,脫口而出地罵道,「你們階級就是劣等階級,就該被我們統治」,的時候。
也許你就會自發地開始讀讀馬列,然後組織廣大的勞動者把他們爆捶一頓,瀟洒地留下一句話:
「那他媽是以前。」
和你有階級矛盾的天天對你灌輸民族矛盾
有你有民族矛盾的怎麼對你灌輸階級矛盾
你們想吃蘋果嗎?那就去中國吧!那裡的蘋果又大又甜!
階級矛盾完美轉化為民族矛盾!
1.利害關係不同,導致情緒的尺度不同
階級矛盾是存在的,但同時很多無產階級 小中產階級依賴於資產階級。而我們整個國家都是*******,所以無產階級想推翻資產階級目前來看是不可能的。階級矛盾比較容易被各種因素緩和,資產階級付出一定的財富就能緩和,比如捐款做慈善 漲工資發福利。 而且你在這個單位被資產階級剝削,難道換個公司/工廠就不剝削了嗎? 所以大環境穩定的如今,階級矛盾比較緩和。
而民族矛盾則不同了,內外民族和我們個人似乎沒有任何利害關係,我們罵國內某族或者外國,沒有任何代價。罵了也就罵了,不會丟飯碗,不用擔心被消失。即使自己和民族矛盾沒什麼關係,但人戾氣大了總得找個泄憤的靶子。
2.兩者的產生不同,導致立場的堅定/不堅定。
階級矛盾的產生是因為財富。而財富是可以創造的。下層人在受壓迫的同時也渴望著財富,這其中的一部分人能通過自己努力和機遇得到階級的提升或改善。對於這部分人來說階級矛盾就緩解了很多。不僅僅是已經成功的人,還有那些自己認為有希望成功的人。人抱怨不公平,往往是因為自己是吃虧的一方,如果他成為了有利的一方,他在面對不公平時 是不會抱怨的。
民族矛盾的產生主要是各民族之間的仇視,但民族是不能改變的。在這一前提下,矛盾雙方會天然站隊,沒有後顧之憂。這就好像灣灣人民以為自己不可能被統一,於是敞開嗓子罵大陸。但如果有人明白灣灣以後會被統一,那這部分人就會閉嘴,甚至替大陸說好話。
3.偉大的 看不見的 老二哥(老大哥的弟弟)的 左手
老大哥走了 二哥接班。二哥是需要有人抬轎子的,你要拆轎子,二哥當然不樂意。當然畢竟和平年代 二哥的手法很文明溫柔,就是媒體宣傳導向——總體上當然是維持穩定的。
階級矛盾和國內經濟民生有關 所以在階級矛盾上 二哥的手 按的很緊。
民族矛盾不僅僅和國內有關,比如中日兩國民族矛盾,二哥的手有時會松一松。
而國內的民族矛盾涉及國內社會穩定 二哥的手基本沒松過,但如果國內某族勾結國外勢力,干點反華的事情時,二哥也是不客氣的。
民眾基本還是認二哥的,所以階級矛盾一直是緩和,而民族矛盾有時會局部激化一下,但大體還是緩和的,沒到要**的地步。
本質上,是一回事情,只是冠以不同的名字,並弱化模糊化其本質上的相同點,突出其不同點,於是,看起來就是兩種矛盾了。
百科上給階級的定義:階級的本質在於它是與特定的生產關係相聯繫的、在經濟上處於不同地位的社會集團或人群共同體。階級的劃分是由人們在特定的社會經濟結構中所處的不同地位和結成的不同關係決定的。
我對階級的定義是:可繼承的社會經濟政治地位的不同。
關鍵在於可繼承性。
如果有錢人,他的兒女完全繼承不了他的財產和人脈關係,長大後必須白手起家重新拼搏;如果有權人,他的子女完全借不到他的權力人脈,長大後必須自己奮鬥;如果一個人,他的社會地位高低跟父母社會地位高低無關,全靠自己拼搏。這樣的社會,我們會以為是一個階級社會么?
然而,這都是不可能的。起碼我們會繼承父母的財產,甚至社會地位(比如,被冠名官二代富二代屌絲二代)。一個民族也會繼承長輩傳下來的土地、人口、文化、財富、口碑、地位,等等。
比如,一家人繼承祖業佔據了村子裡最好的土地,最多的土地,他不用靠掠奪,就可以過上富足的生活。另一家人也繼承祖業,佔據了村子裡最差的土地,收成靠天,經常需要出去打工才能填飽肚子。還有一家人因為破產失去了土地,到處混日子,收入完全依靠給人打工,甚至小偷小摸才能飢一頓飽一頓的活下去。
這個村子裡的三家人,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如果這個村子叫國家,這三個人家叫民族呢?如果這個村子叫地球,這三個人家叫國家呢?
其實本質沒什麼不同。
社會是複雜的,不是黑白分明的,也不是簡單的用階級就能劃分完的。階級、家族、宗族、民族、國家,矛盾的本質是一樣的,但也是互相嵌套的,用不同的標準進行劃分,就能得到不同的結構。一個人,一個人群,按照不同的標準劃分,就能同時獲得多個屬性。但,這些屬性的本質相同點依然是可繼承的社會經濟政治地位。
-----------------------------------------------------
我舉一個例子:比如某人是一個小職員,祖先是個紅帶子。看,他是個王族出身,小家族,大宗族,小民族,大國家。他一個人,身上佔據了多少大反差的屬性?這些屬性,除了職員的身份是自己的,其餘哪個不是繼承來的?
因為缺乏認識
沒有正二八經地閱讀學習過歷史政治方面的有關知識,或者沒有親身體驗過工作上消費上階層的差異,根本不會理解什麼是平權什麼是平等。而且有時候,站階級隊伍承認自己是工薪階層,在他們看來會很low。王思聰,馬雲被喊作老公,爸爸(我知道這是在開玩笑)社會輿論基本是娛樂化的,貧富差距在微博轟炸前都是個屁。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tg的宣傳問題,馬克思主義階級觀念在滿堂灌的方式下反而引起公眾的拒絕與不滿
這個問題不太成立,又太敏感。
不難理解,你是這方面認知太少可能。
民族矛盾,是意識形態領悟。
階級矛盾,是資源佔有的矛盾。
不過兩者也會有交集,同一民族也存在階級矛盾。
同一階級也存在民族矛盾。
但是,我們的和諧社會之下。
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都是盡量不能存在的,是不穩定因素。
現在身份證上有民族欄,卻沒有階級欄呀,大家又覺得帝國主義好,希望爭取一個分贓的名額,雖然很有可能只是喝一口湯……
上知乎過多就容易有這種錯覺,有人說中國階級分化過於嚴重,底層看不到上層。邏輯就不通,摸不清也可以想像金鋤頭的故事,幻想一樣可以刺激神經,效果還更好;其次說這話的人也是沒見過什麼世面的,光看到了經濟基礎的差異就妄下定論。
仇富正是階級矛盾的最好體現,從古至今從來沒有變過。除了這個,看微信公眾號新聞媒體的文章,許多都透露著「你窮就是你的問題」或者「你有錢有地位就是運氣好靠關係」的思想,能叫沒有階級矛盾嗎?現實中反而是階級矛盾多,自然是關乎到切身利益的事情就不含糊了,而民族之間互不相犯各掃門前雪就能相安無事,也就是中高考少數民族加分的時候拿出來討論一下。
再有若真如此也不是什麼壞事,至少別整天想著「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那一套,勤勤懇懇做點事情積攢起來努力趕上階級通道還沒完全關閉的時候實現略微的階級上升,人貴有自知之明。
民族矛盾樹立的靶子辯識程度上更高,嘛,人群總是趨向懶的,辯識靶子所需要的思考越少,就意味著能煽動越多的人,而且階級上升的想法相對移民是更合理的(這一點也可以說互為因果),認同階級矛盾還會有自己成為敵人的顧慮,人也有求同心理,外國人的差異,不管是外貌還是文化上一般都會比本國人的大,再加上語言障礙,交流更少,也更容易激化矛盾,同時因為語言障礙這個靶子也不怎麼會還擊,僅以國家內來看,不管是人數還是影響力都更差,也就是說更軟一點比較好捏,如果國家掌握宣傳機器,作為階級矛盾多數人的靶子,一般來說也不會過度宣傳
所以我覺得階級矛盾相比民族矛盾具有很多天然劣勢,除非在曾因極端民族主義而受害的國家
民族奴役剝奪生存權,階級剝削威脅發展權。
異族來了是要殺全家的,至於本土政權更易至少還有口飯吃吧。
況且現在國內提階層固化是要被扣「不努力」的帽子,一切向錢看的後果是連「喪文化」之類的自我嘲諷都要被剝奪的。
再聯繫到二戰那段歷史,民族矛盾是用來團結和擴大己方政治優勢,階級矛盾是用來分化敵對勢力的。這就是無往不利的統一戰線法寶。
於是咱們都做著國家主義的春秋大夢,心繫國際法對爭端島嶼的裁決,藉此找到「主人翁」的精神,殊不知都是異鄉人。
當然,諸如「咋外國人都長一樣」,「中國人都是咪咪眼」,「蒙面的都是恐怖分子」這類辯識明確的刻板印象,更容易產生「非我族類」的防備心理,而國內的資本家都在身上掛著「企業家」(企業進取)的符號,無產階級則變成盧瑟和憤青,沒辦法的事情。
以上內容純屬腦補,跟現實毫無關係
推薦閱讀:
※如何通過挑起美國種族矛盾導致美國自我毀滅?
※失敗人士為什麼選擇活下去?
※mlp我的小馬駒中小馬的cm是否在馬國階級流動起主要作用?
※家境一般真的值得父母舉全家之力供我出國讀藝術嗎?
※在《冰與火之歌》的世界或歐洲相應的歷史階段中,一個平民在地位上可能達到的最大高度是什麼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