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先秦時期的姓保留到現在的多是姚姓、姜姓、姬姓等,而其它的姓現在很少見?

現代中國人的姓氏往往來自先秦時的氏,先秦的姓現在仍在作姓氏的更常見的是姚、姜,姬也不算太罕見,而像子、媯、姒、羋、嬴這些在現代社會卻非常罕見。


姚姓的大支是漢化羌族,就是建立後秦的那一股,劉裕滅後秦後,將後秦宗室遷於江南,如今姚姓的大股依然在東南。

姜姓大股分布在東北,是滿族姜佳氏和章佳氏的後裔。而其他地區姜姓,包括姜佳氏的來源(本就是漢人),基本都是在兩漢之交,姜子牙哥神聖化後姜姓其他後裔的復古。畢竟神靈化後的子牙哥,是叫姜太公,而不是呂尚了。

姬姓的大股,漢朝時期有公孫姓的復古(公孫姓要復古,非姬姓不可了),南北朝時期有周姓的復古。

而子、媯、姒、羋、嬴這些,既沒有出現過被神聖化宗教化的有姓氏代表的神靈祖先可以感召其後人復古姓氏,也沒有少數民族漢化後的改姓,自然就成了無源之水,越來越少了唄。

本來匈奴在漢化後是認祖大禹的,然而匈奴因為各種原因是有漢姓的,也用不著復這個古去姓姒了,畢竟有劉姓這個更普遍的姓氏,以及胡夏時期發明的赫連、鐵伐這樣更有政治意義的姓氏,還有呼延、卜這些更有部落名傳承的姓氏。


上古時看上去像身份(如公孫)、官職、封地的都是氏,不是姓。

秦末漢初姓氏合流,流傳到現在的姓理應是當時的氏。。按道理現在是不應該有人姓「姚」、「姬」這些古姓的,至於為什麼有人姓,看高票的答案說的很有道理,都是手動改回去的。

秦以前,姓的範圍大,氏是姓下面的各個宗族。比如趙王是嬴姓趙氏,楚漢以後,他的後裔皆以趙為姓流傳。田齊是媯姓田氏,楚漢以後王族也皆以田為姓流傳。等等。。而且當時姓是不會用來稱呼的,稱呼一般都是「氏」+「名」,如田單、趙歇、韓成,第一個字都是氏,並且王族通常以國號為氏。貴族有了新的封地會改氏,但姓不可改。

所以上古的「姓」直接給後代的其實比較少,現在的姓大都是秦末漢初的「氏」定型傳下來的。


上古八大姓氏
據記載,上古時期有八大姓,分別是:姬、姜、姚、嬴、姒、妘、媯、姞。(另一說:姬、姜、姚、嬴、姒、妘、媯、妊)。之後,由於社會制度的變化,姓變得多了起來,很多的部落將自己部落的圖騰作為自己的姓。周朝時,周天子分封諸侯國後,許多貴族為紀念封地而改姓,就因此演變成了更多的姓氏,可以說,中國如今的大多數姓氏都是由此八姓演化而來的。
姬、姜、姚這三個姓氏經過幾千年一直使用到現在。而兩種說法中的其他五個姓,在現在幾乎見不到(除網名和筆名)。那麼,其他五個姓,演變成現在的哪些姓氏呢?
「嬴」姓:
嬴姓,奉玄鳥為圖騰。嬴姓十四氏,主要包括現在的廉、徐、江、秦、趙、黃、梁、馬、葛、谷、繆、鍾、費、瞿等。嬴姓,奉玄鳥為圖騰。
「姒」姓:
「姒」姓,後來演變成了:仍氏、竇氏、沒鹿氏、紇豆陵氏、毒氏、夏侯氏、侯氏、杞氏、題氏、樓氏、僂氏、婁氏、劉氏、丐氏、雝丘氏、郁厘氏、孫氏、杷氏等。其中有的姓,今天已經不見了。
「妘」姓:
「妘」姓,後來演變成:鄢、鄶、路、逼陽、鄅、己、董、彭、禿、妘、曹、斟、羋等姓。
「媯」姓:
據說此姓源於風姓。「媯」姓後來演變成了現在的中國幾大姓氏:薛、陳、胡、袁、田、齊、王、孫等姓。
「姞」姓:
「姞」姓,後來演變成現在的:吉、雍、燕、鄂、密、須、闞、嚴、光、羊、楊、孔、尹、蔡、魯、允、斷、敦、逼、郅、雖等姓。
「妊」姓:
「妊」姓是第二種說法中的一個,後來演變成現在的:任、壬、奚、嵇、薛、舒、仲、祖、且、謝、射、終、佟、修、章、呂、畢、洛、等姓。
姬姓出自黃帝出生所在地,為黃帝之姓,周朝的國姓,有將近五千年的歷史。
目前全國有54萬人姓姬,他們是皇帝的嫡系後裔。皇帝是漢族人的共同始祖,皇帝子孫後代很多,在漫長的歷史裡,他們分封在各地,多數以地名為姓氏。在中國的宗法制度下,很注重嫡長子,皇帝的嫡系後裔就保持姬姓,其他子孫就不姓姬。不過,假如你不信姬不代表就不是皇帝的嫡系後裔。因為歷史上,姬姓曾大規模改姓為周。所以,假如你叫周某某,那你有可能也是皇帝的嫡系後代。
作為皇帝的嫡系後代的姬姓人,在中華民族的發展中,以及創造文明的事業上貢獻巨大。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周公姬旦等是其中的佼佼者。
首先說的一點是,呂、許、章、謝、雷、方、盧、柴、賀、丘、丁、邱、崔、左、充、連、尚、聶、饒、柯、查等一百多個姓氏就從姜姓分化出來的。
姜姓源自神農氏,炎帝在姜水出生,因此以姜為姓。炎帝後裔姜子牙在周朝初期被分封到齊。現在姜姓廣泛分布於中國、韓國、朝鮮、菲律賓、泰國、印尼等國家。
姜姓現在佔全國總人口0.34%,若算上姜姓分支,達到全國總人口約四分之一。
 秦朝國姓「嬴」乃上古八大姓氏之一。現在的徐、江、秦、梁、馬、鍾、費等姓氏的始祖就是嬴。現在在全國幾乎找不到嬴姓人,因為項羽將秦朝嬴姓者殺的差不多了,沒殺完的被迫改姓。
四五:姚、媯
姚和媯同源,因此可放在一塊說。姚媯起源於帝舜,舜有兩種形式,姚和媯。因為在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媯水之居而姓媯。目前全國姚姓者約504萬,主要在浙江、安徽、廣東、江蘇等南方省份。姚姓總人口現在呈遞減趨勢。
六、妘
妘是祝融的後代,祝融的後裔分為妘、己、董、彭、禿、曹、斟、羋八姓。
七、姒
 現在還有姒姓,只是人口很少,不足兩千人。姒姓有四千多年歷史,其祖先就是禹。現在的夏、曾、鮑、歐陽等姓氏從姒中衍化出去。
八、姞
姞姓有皇帝所賜,後來姞姓人將「女」字旁去掉,變成「吉」。


依我看來,兩個原因,
一個是因為現在我們用的姓是先秦時期的氏,兩個根本不是同一個東西。
第二個原因是戰國是封建制的餘暉,奴隸制在戰國開始解體,廣大的奴隸才開始當人。


看著先秦時期這樣那樣的名字,我們通常忽略一點,他們都是貴族,貴族,貴族,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民,最初的意思就是指代奴隸的。
特別是那時的書都是竹簡,帛書,那東西可比紙張難多了,竹簡得刻字,帛書那是絲綢做的,可以想像多富裕的人才有機會讀書認字,可以想像史書上寫的春秋戰國的人物家族是多麼小的一批人,春秋戰國的那些史書上寫的都只是那幾個家族之間的事而已。

戰國秦漢之後,貴族力量逐漸削弱,被廣大的民淹沒,再輝煌的姓也成了小眾。

有的說什麼羌人匈奴人融入的,但是要記住,中國在歷史上一直是東亞人口最多最稠密的地區,歷史上的民族融合,始終是巨無霸漢族跟小不點少數民族融合。最終的原因你還是得到漢族這邊找。


主要問題在於漢朝之後都以氏為姓了,所以子、媯等上古姓就逐漸不見了。我姓田,然而先秦我家是媯姓田氏。。


上古姓氏,大多為女部,產生於母系氏族,一般這樣的姓氏都是古老的姓氏,不常見大概是春秋秦朝以後,漸漸的姓氏用法改變了,所以不常見了,到以後,百家姓逐漸產生,人口越來越多,我們常見的普通姓氏就佔據了多數,那些上古姓氏反而感覺少見了,當然,這些女字部的姓氏,也有來自後來的改變加入之類的。


姓倉的不算少吧,但是作為倉姓,和倉頡到底有多少關係,我是沒長輩們那麼有信心


說實話,沒人知道為什麼,周進入秦漢經歷了一遍氏固定為姓的過程,理論上沒有人的新姓會是那些周代的姓,但就是這麼發生了,戰國年間能看到的用了周姓為家族號的是像羋八子這種楚國遠房宗室,其他姓不見有類似記載,所以實際無從推論這類姓的形成原因


我姓任。黃帝的一個兒子封於任,後代以任為姓。


上古時候,姓氏有別,姓別姻親,氏分世系。


推薦閱讀:

古時候中國真的男風盛行嗎?是怎樣的淵源?
有多少皇帝在泰山封禪過?
為什麼五代時期很多人的名字里都有「彥」字?
「皇漢」一般是怎麼定義的,他們有怎樣的訴求?
王莽應該怎樣改制才能成功?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姓氏 | 先秦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