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牧野之戰商朝倉促集齊70萬大軍,那朝歌城有上百萬人口?可能嗎。?

歷史 商紂王


七十萬是指王畿也就是河北全部人口總動員,至於來了多少人,估計紂王自己也不知道,三十萬估計是有的,但是估計連奴隸女人都上戰場了,只是看著很多很嚇人,但是有30萬是奴隸,所以一打就垮。

我們先來算周軍,《史記》4萬5加3000, 根據《 逸周書克殷》車三百五十乘,陳於牧野,帝辛從。武王使尚父與伯夫致師。王既誓,以虎賁、戎車馳商師,商師大崩。商紂奔。武王乃手太白以麾諸侯,諸侯畢拜,遂揖之。商庶百姓咸俟於郊,群賓僉進曰:「上天降休」,再拜稽首。武王答拜。。。只有司徒 泰顛 7500、亞旅宗伯召公奭 7500、司馬南宮忽7500、亞旅周公7500、司空弘沃7500,亞旅管叔7500, 師尚父 管理虎賁1500,伯夫為副1500, 畢公 、毛叔、衛叔、霍叔、蔡叔、 南宮百達、史佚、 祖祝 等都只是千夫長1500。說明冢宰散宜生7500和司寇蘇忿生7500沒來在看家。周軍總數是6萬,1家5口出1人,周人口就是30萬口。這也就是 為啥《 逸周書世俘》里周武王只俘虜30萬的原因,太多了罩不住,周人30萬就是郊人、民兵,戰俘30萬就是遂人、不當兵。姜子牙勸他趁機殺光沒了民兵的商民(愛屋及烏的典故),他不幹,才有日後的三監之亂和趙秦滅周。

為啥說30萬里有20萬是奴隸呢?繼續來算。

商朝主力16.5萬民兵組成的軍隊都在山東江蘇的東夷地區作戰,首都殷墟只有2萬人左右的常備軍和和正規民兵。周武王冒雨前進,加避開山西,繞路河南,一路的諸侯都起兵讓路,到舊都鄭州才被知道,紂王知道的時候只剩3天的準備,於是徵發了首都周邊包括20萬東夷奴隸和年輕女性在內的理論上的70萬壯丁,實際多少人,周人不知道,估計紂王自己也不知道。這些人拿著青銅戈和竹槍,紂王也許諾「士農工商隨,人臣隸園免」讓奴隸賣命,看起來很嚇人。周武王還想打陣地戰,但是姜子牙有內線知道全是奴隸女人,於是帶著武王的虎賁常備軍裝作致師靠近商軍,然後喊著「倒戈不殺」突擊紂王所在的中軍,東夷奴隸們前徒倒戈,反擊商軍,其他周軍和盟軍也放棄陣地戰發起衝鋒,這湊起來的幾十萬人瞬間就垮了,就地投降。因為大都無城,無法防守,所以紂王只能在鹿台城堡淪陷後自殺。這仗殺人不超過2萬,但是因為戰場下雨,所以流血飄杵。

牧野之戰本身沒殺多少人的,不超過2萬商禁衛軍,奴隸還倒戈參與周軍。流血漂杵是因為這次出兵是在春天,《荀子》記載一路行軍有雨,所以才神不住鬼不覺,沒被商軍斥候發現,但是管叔被淋怕了鬧著要回去,而且《左傳》還說臨陣夜雨,也就是積水混合了雨水。 西周早期康王二十五年的小盂鼎(枟集成枠5.2839)小盂鼎道光初年發現,遺失於太平天國之亂 盂以多旂佩鬼方子囗囗入南(?)門,告曰:王令盂以囗囗伐鬼方,囗囗囗聝囗,執酋三人,獲聝四千八百又二聝,俘人萬三千八十一人,俘馬囗囗匹,俘車卅輛,俘牛三百五十五牛,羊卅八羊。盂又告曰:囗囗囗囗,乎蔑我征,執酋一人,獲聝二百卅七聝, 俘人囗囗人,俘馬百四匹,俘車百囗輛。 這是一次攻擊加一次追擊,所以後者俘虜的百多人都是駕著百輛戰車的,明顯是殘兵,而且沒有牛羊的戰利品。值得注意的是,從南門入,而且羊不多,說明鬼方是在南方。如果牛車是一車一牛共360輛,那麼馬車就是一百二十一輛,卅應該是二十的誤讀。總共18000人的鬼方軍隊,120輛戰車,一車四馬三人配150人,鬼方是與商末、武王同樣的編製。 商中期軍制已經不可考。商末,行,150人,是基礎單位,百夫長率領,紂王時加倍為300人,分左旃150、右旃150,有戰車一輛、輜重車一輛。 分為東行、西行、中行、上(南)行、下(北)行。卜辭中有「東行中行上(南)行」 ,還有「右旃」、「上(南)行左旃」。「行」分「大行」和「行」兩級。古代步兵的基礎陣型是梅花陣。5個行組成1個大行。大行,750人,紂王時加倍為1500人,千夫長率領。 「登人三千」、「登人七千」、甚至是「登旅萬」。理論值3750人為一旅,由一個家族組成,也就是亞,首領叫亞旅。商中期一般只有一個(理論值3750人)、兩個(理論值7500人)到三個旅(萬人)作戰。婦好有次是統帥四個旅。 一個旅有五個大行,五進位是全世界古代步兵單位常見,宿營時也是呈梅花陣。一個旅,紂王時有戰車25輛、輜重車25輛,紂王時,一個旅理論值有7500人。兩個旅組成一個軍,紂王時有五軍,由司徒、司馬、司空、司寇、司士率領。 安陽附近,大概有十個理論面積方百商里(邊長32公里)的族,1族下有25個甸國,山東有十二個理論面積方三個百商里的伯國。方百商里出一旅,商末8塊田為一家,奴隸不當兵,10口人出一人應徵,64塊田一個村出8人,三個村25人,一個甸國36個村就是300人,為一行,有戰車一輛、輜重車一輛。 安陽附近商朝軍隊7萬5,一家10口出1人當民兵,那就是75萬人的人口了,紂王只是搞了個全民總動員而已 。

《周禮職方氏》記載了周初全國男女比例,男女比例原本應該相等,但是因為紂王的戰爭,女的多逃進山林,男人戰敗多被抓為戰俘。被紂王重點進攻的揚州(淮夷)二男五女,幽州一男三女, 荊州一男二女,兗州二男三女,并州二男三女,豫州二男三女。紂王所在的冀州因此而五男三女,紂王盟友青州二男二女。打贏了紂王的周的雍州因為帶回的戰俘而三男二女。每個州210國,每個國600兵3000人,也就是12萬6千兵63萬人。揚州被抓7萬男丁,幽州被抓8萬,荊州被抓6萬,兗州被抓4萬,并州被抓4萬,豫州被抓4萬,一共37萬,考慮到其中五分之一的士階層和十分之一的大夫階層一定會被處死獻祭,還剩30萬左右被作為戰俘奴隸。

紂王是空前的大勝利,他擴大了原有民兵各家的耕地面積,來容納戰俘奴隸耕作,讓民兵脫產繼續作戰,抓更多的奴隸。地名叫三十里鋪的,就是這種新的田制的產物。基本集中在河北東部聊城(河北西部的安陽附近被衛國改造成了周田制)、河南鄭州(商舊首都)、安徽阜陽(淮夷)、江蘇揚州(淮夷),17萬5千商軍就分布在阜陽(500+300乘)、揚州(300乘)這兩處。 等他們趕回來時,按姜子牙的尿性估計是用長平那套騙的,畢竟已經群龍無首,畢竟60歲以上的費蠊被周武王留了一命:周軍戰車先伏擊,然後舉著紂王的人頭,讓幾個商民大喊著紂王已死、繳槍不殺,放下武器離開戰車後,就和抗戰南京八萬守軍一個下場了,唯一不同是周武王真的很仁慈,畢竟他兵少聯軍不到8萬,敵軍有18萬,不可能不屠,但他並沒有聽姜子牙的建議趁機屠光抓走全部平民,反而放了全部60歲以上的男人不殺,只帶走了250個甸國里99個的居民和全部奴隸,然後日後就被費蠊的後代趙國和秦國給毀了。

使用舊商制(東田)的山東

100米?8?10?3?102%(路網和溝渠)=25公里(夏制百里)

100米?8?10?4?102%(路網和溝渠)=32公里(商制百里)

齊承商制,《左傳昭公三年》:「齊(國)舊(制),四(進)量(度),豆、區、釜、鍾。四升曰豆,各自其四,以登於釜(1釜等於64升),釜十則鍾(突然變為十進位是關鍵)。」

《小爾雅》:一手之盛,謂之溢。兩手,謂之掬。掬,一升(305立方厘米是關鍵)也。掬四,謂之豆(1300立方厘米)。豆四,謂之區(4847立方厘米)。區四,謂之釜(1釜等於64升)。釜二有半,謂之藪。藪二有半,謂之缶。二缶,謂之鍾。二鍾,謂之秉(1秉等於25釜)。

《儀禮聘禮》 十藪曰秉。。。車,秉有五藪。

《國語齊語》:「制鄙。三十家為邑,邑有司;十邑為卒,卒有卒帥;十卒為鄉,鄉有鄉帥;三鄉為縣(突然變成三進位是關鍵),縣有縣帥;十縣為屬,屬有大夫。五屬,故立五大夫,各使治一屬焉;立五正,各使聽一屬焉。是故正之政聽屬,牧政聽縣,下政聽鄉。」

《管子》桓公曰:「五鄙柰何?」管子對曰:「制五家為軌,軌有長,六軌為邑,邑有司;十邑為率,率有長;十率為鄉,鄉有良人;三鄉為屬,屬有帥。五屬一大夫,武政聽屬,文政聽鄉,各保而聽,毋有淫佚者。」

三十家為邑,《周禮·夏官·職方氏》「青州,其民二男二女」,女性地位較高,一夫一妻為1家,30家就是60塊份地,加4塊份地的宅基地,就是64塊份地。十邑為卒,十卒為鄉,就是6400塊份地。三鄉為縣(縣相對於都,處於邊鄙位置),3縣9鄉就是五十周里小方國(小都),由4個組成1個百周里方國(大都)也就是12縣,5屬50縣就是4個百周里(48縣)有多。商朝的田可以參考明清時期的朝鮮王國韓百謙的《田考》。

西田,賦稅是十倍,但是出兵只出十分之一。鄉有3000家(早商是8*9*9=648,扣除宅基地也就是600家),萬口,出150人(早商是300人)、牛車1乘(早商另有雙馬馬車1乘),與商朝初年出車規律同。縣有9000家,3萬口,出450人、牛車3乘,另出四馬馬車1乘。紀人被迫改遷入的舊商制一個縣的耕地面積(192平方公里),還不如齊人改遷入佔據的周制一個鄉的耕地面積(250平方公里),但是人口卻是後者的三倍,農業負擔重,稅收是後者的十倍,但基本無兵役負擔。

每個邊長32公里的方,因為只有一半土地可用於耕種,商代有8乘雙馬馬車、8乘牛車,再加伯爵自己的2乘,就是50乘,山東有十二個這樣的伯爵,也就是600乘。

使用新商制(西田)的河北

128米?8?3?2?5?104%(路網和溝渠)=32公里(商制百里)

考古發現的燕、趙、中山、衛、魏大梁量器,為900、1800、3600、7200立方厘米,與新商制8家9鄰為1鋪(72家)相符。

《尚書大傳》「八家而為鄰,三鄰而為朋(目目),三朋(目目)而為裏。五裏而為邑(《管子》的部),十(5*2)邑而為都(2個正方形的《管子》的聚,也就是半個商百里,考慮到一般來說另一半是不能被用作耕地的土地,一個商百里為一族)。十(5*2)都而為師(《管子》的方,河北王畿有10個族,組成王師)。州,十有二師焉。」

邊長128米的份地,8*8=64塊份地,組成1個正方形的鄰,每家8塊,1鄰8家。

128米?8?3=3072米也就是六周里,9個鄰組成1個正方形的暴[裏]。8*9=72家,64*9=576塊份地,暴[裏]的面積(9.5公里)約是成(25公里)的三分之一有多,一成200家,可見無誤。每家出1人,另外每3個鄰24家(64*3=192塊份地)助養1個脫產貴族(64*305立方厘米,也就是1釜)。

18個鄰,8?18=144,加6助養著的貴族,也就是150人,一車。商朝時,36個鄰300人為攻車和守車,為一個甸國。邊長32公里的一個商百里為一族,25個甸國,50車。商的河北王畿,有十族250個甸國,500車。

《管子,乘馬第五》「方六(周)里,命之曰暴(裏,正方形,pu,堡,六里鋪,也就是甲骨文的甸)。五暴命之曰部(邑,bu,三十里鋪),五部命之曰聚(正方形,25個暴,也就是四分之一個商百里)。聚者有市,無市則民乏。五聚命之曰某鄉,四鄉命之曰方(商方),官制也。」

衛國齊國吞併部分河北地區後,又打亂重編了,從先10後5,改為先5後10。由每家8塊改為每家2塊男女各1塊,8*8=64塊份地,組成1個正方形的鄰,有32家,9個32家組成1個正方形的暴[裏],288家,每24家助養1家脫產貴族加起來就是25家,12貴族也就是300家。6家為1大家,也就是50大家,「二田為一夫,三夫為一家」打橫24塊份地只有2大部分,「五家而伍,十家而連,五連而暴」打豎24塊份地有25大家。

「官成而立邑:五家而伍,十家而連,五連而暴(50大家),五暴而長,(五長而官),命之曰某鄉,四鄉命之曰都(男爵領的主城,邊長3里),邑制也。」

「邑成而制事:四聚為一離,五離為一制,五製為一田(1田100聚)。二田為一夫,三夫為一家,事制也。」

「事成而制器:方六里(暴),為一乘之地也;一乘者,四馬也;一馬,其甲七(春秋後期,手工業發展、畜牧業發展,皮甲增加),其蔽[盾]五;乘,其甲二十有八,其蔽[盾]二十。白徒三十人奉車兩,器制也。」

西田,賦稅是十倍,但是出兵只出十分之一。1個暴[裏]300家只出30人,為攻車馬車(2甲、1白徒駕車)和守車牛車(2甲、1白徒駕車),後跟4有甲使弓的隊長,後跟20有甲戈盾兵。根據考古發現,商的戰車文化,駕車人是沒有盔甲的,身份很低賤,所以 大棘之戰 華元 才被駕車人給賣了。50個大家,2*24,實際只有48個大家,不供養貴族的出甲,供養貴族的出盾,甲盾合共48。白徒三十人,車兩,馬四,有可能是兩輛車都是雙馬馬車,也有可能一個是四馬馬車用於衝鋒、一個是牛車用於後勤。

每個邊長32公里的方,因為只有一半土地可用於耕種,商代有25乘雙馬馬車、25乘牛車,河北有十個這樣的族,也就是500乘。

管子乘馬,記載的是春秋晚期和戰國的軍制,西周時,四鋪36鄰1200家,也就是邊長12周里的方形,出四馬馬車一乘、牛車三乘、120人,到了春秋晚期和戰國,改為四馬馬車四乘、牛車四乘、120人

然後我們來算,河北,商晚期,舊商制是36萬人擴張到50萬,新商制是75萬人,考慮到人口的冗餘,奴隸大概是20或25萬。那麼到底是哪個呢?繼續算

《 逸周書世俘》記載周武王滅了99國,按他從二月出兵到四月回家搶種晚稻,才用了兩個月,路上就快一個多月了,所以他沒時間到處滅國,這些都是商王畿親紂王的甸國,王畿有250個甸國,面積很小,但是因為1個甸國有3000人,和周邊夏田制蠻夷的男爵國人口數相同,於是也就被稱為國了。周武王之前殺光了這250個甸國的民兵,《 逸周書世俘》記載只帶走了300230人,也就是250個甸國里99個的居民和全部20萬奴隸。1國3000人,1000是新商制增加的,再扣掉死光的300民兵,剩1700人。99國,168300人,加新增加的99000。32930是99國以外的奴隸,1國不到1000,就是33國以上。王畿有250個甸國,親周的有100多甸國,其待遇保留不變,如果其民兵也存活,那麼就是99國的平民也有被屠殺的。《 逸周書世俘》記載殺了17萬7779人,河北山東的民兵總數是16萬5千人,山西宣方30乘1乘300人就是9千,再加上紂王的禁衛軍。但是從16萬5千人里分出親周的100多甸國的人的可能性還是有的,畢竟《 逸周書世俘》記載有大批官員被俘虜,古代不分文官武官,這些帶兵的都能活下來的話,分出親周的100多甸國還是可行的,那就是3萬民兵,也就是99國有3萬平民在拒守甸堡抵抗中被殺了。梳理出來基本是親周的約100甸國基本毫髮無損,中立的50國每國被殺了民兵帶走1000奴隸,親紂王的99國被殺了民兵和部分平民,剩下的平民被貶為奴隸和原有的奴隸一起帶走。150國,每國不到1000奴隸就是不到15萬,但是紂王發家以前,商也是有奴隸的,而且這些還只是農業奴隸,城裡還有很多工業奴隸。


古代越南出兵,號稱700萬。你信?


據發掘出的甲骨文推測,晚商時期人口大約500—700萬,軍隊大概12—15萬。


那個年代還是甲骨文,歷史都不清晰,七十萬,應該是後人編的,真正人口只有二十萬不到


推薦閱讀:

商代帝王為什麼以天干為名?
為什麼很多歷史學家對商周歷史情有獨鍾,並評價其為中國最令人沉醉的一段歷史?
帝乙和帝辛均以「帝」為自稱,這是表明二者對神權的藐視還是憑藉神權來加強自己的統治力度?
商朝人是否認為自己是華夏族,炎黃子孫?
秦始皇建立了第一個統一的國家,那夏商周算什麼?

TAG:商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