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足球體制與中國有何具體區別?
最新亞足聯提名最佳海外球星,提名的有熱刺的孫興民,多特的香川真司,以及萊斯特城的岡崎慎司。提名中有兩名日本球員,請問日本與中國足球的體制到底有何具體區別?他們的造星計劃是如何的?世界盃為何日本在坐擁多名巨星的情況沒能取得較好的成績?
瀉藥。
日本足球其實一直是在走職業足球和校園足球兩條路,而目前來看,日本足球的強盛主要是源自於校園足球的強盛。
在日本,7、8歲孩子如果能展露出天賦,通常就會被當地的俱樂部青訓學院吸收進來,每天下午接受職業俱樂部非常專業的足球訓練。
當等到小球員身體素質逐漸加強以後,每個星期俱樂部則會安排一場比賽,所以日本小孩很早就能進行5天訓練1晚比賽的職業節奏。
而其他並沒有那麼大器早成的孩子,如果想同樣獲得足球帶來的快樂,則可以選擇加入學校的足球隊。
而對於校園足球來說,最為關鍵的就是兩者:
1.教練
2.比賽
日本學校的足球隊教練,拿到亞足聯C級教練證的教練能夠佔據其中的絕大多數,沒有教練證是不允許在校園足球隊任職的。
這樣就保證了孩子同樣能夠接受非常職業的足球訓練,而不會虛度時光。
而至於比賽,日本無論是小學、初中、高中,乃至大學,都有著一套發展非常完備的聯賽體系,每支球隊平均每年都至少能夠完成30場周末比賽。這就保證了他們有著足夠的比賽來提高他們的能力。
根據日本高校體育聯盟的數據顯示,受到日本社會老齡化的影響,很多高校的體育組的加入人數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而唯有足球運動,加入人數有了10%的上升。
雖然足球只能排在深受日本學生喜愛運動的第四名,軟式網球、網球、棒球都排在足球之前,但很多日本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選擇足球,因為棒球一年的裝備費需要至少7萬日元,而足球只需要不到3萬日元。
很多國內球迷都知道的全日本高中足球錦標賽則是日本校園足球每年的大戲。
1917年,第一屆錦標賽召開,期間只因為二戰停辦了5屆。參加錦標賽的一共有48支隊伍,其中東京有2支隊伍。決賽場地放在琦玉2002世界盃的決賽場地,全日本會有超過50家電視台轉播決賽。
錦標賽有自己的海報、主題曲,由於能夠提高學校和當地政府的曝光度,許多學校都會因此開出優厚條件吸引高水平教練和球員,而當地政府也會因此在各項事務上大開綠燈。
日本職業俱樂部也會在比賽期間派出球探,尋找優秀的苗子。雖然小學初中和大學也有自己的比賽,但要麼年齡太小,要麼年齡太大,高中錦標賽則成為了各級俱樂部考察的重中之重。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本田圭佑、長友佑都都是通過這個體系走上了職業足球的道路。
日本高中球隊的水平非常突出,在03年的天皇杯上,市立船橋高中在90分鐘內逼平了擁有國腳中澤佑二、久保龍彥的J聯賽球隊橫濱水手,當時橫濱水手的主教練是岡田武史。
雖然這只是小概率事件,但也從側面說明了日本高中足球的水平。
至於題主的日本足球在世界盃舞台上的成績問題。
首先亞洲足球的水平在世界上並不夠,亞洲頂級球星放到了歐洲也不再是頂級,這是其中比較關鍵的原因。
另外個人認為,日本足球前幾年推崇的傳控風格放到了世界盃的舞台上,面對節奏更為快速、身體對抗更為激烈的歐洲球隊,日本足球在腳下的優勢便被抵消殆盡,這也是他們在世界盃舞台上成績不佳的個人原因。
就三點。
一:校園足球與職業足球掛鉤
二:基層受過培訓或持證教練數量多
三:俱樂部管理職業
這三點細化下來就會分成很多「樹杈」,而不像中國是「殘樹」。
聽某個媒體人說13年還是東亞那年,勒沃庫森曾經求購過武磊,最後被開價嚇怕。
這事是不是真的,我不知道。
這類例子還是很多的,國內俱樂部不會以球員意願為主,我沒理由讓你白白出去,我不是救世主。
我不是聖母也不是那什麼什麼之類,我也不知道國內俱樂部這種做法是不是正確的。謝邀,我對日本青訓的了解也僅限於新聞報道,只能說說我淺顯的看法。
其實我覺得校園足球最大的好處並不在足球,而在教育。孩子們從小踢足球,培養集體性、交朋友、鍛煉身體,在啃課本、LOL的同時有一項室外的,大運動量的,集體的活動,對孩子全面人格的建立有好處,當然這個教育的載體不一定是足球,世界各國也不都是用足球來做這件事的。
至於足球層面,日本校園足球的最大貢獻是給很多球員多提供了一條路。
每個球員的發展曲線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12歲的時候可能很一般,但是15歲突然開竅了,如果你的青訓只有一條通路,你靠一個孩子或者一個家庭獨立支持他自己訓練三年,這是不現實的。
至於歐洲和日本青訓孰優孰劣,其實並不存在優劣差異。歐洲的球隊梯隊在青年隊時期是相對獨立的,類似日本社團的模式,孩子該上課上課,下了課到俱樂部訓練。日本和歐洲的區別只是日本把訓練的地點放到了和上課一樣的地方,而歐洲兩者是分離的僅此而已。而中國的青訓理論上類似歐洲,但是沒有歐洲的那個量,從根本上說,歐洲的俱樂部是以社區為單位的,幾千人的小鎮都有自己的俱樂部,只是可能這個小鎮的俱樂部實力不濟,只能廝混在低級別聯賽,但鎮上的居民可以就近加入本鎮的球隊,也可以去隔壁鎮豪門俱樂部,僅此而已。
造星計劃這事,我真的覺得全世界只有中國琢磨造星計劃。把基礎做好了,星應該是水到渠成就出來的。好比說本田圭佑,他第一次去投靠俱樂部的時候被刷了,然後在自己的高中球隊踢成了王牌,再然後被職業球隊邀請加入職業足球隊,再然後荷蘭、俄羅斯一步一步走下來成了「巨星」;再比如香川真司,加入大阪櫻花之後也是一名普通球員,也沒在大阪踢的如何亮眼,但是被多特球探相中,35w歐去了多特,踢出名堂。孫興民的故事跟張玉寧類似,16歲離開韓國去漢堡,二線隊、一線隊、勒沃庫森、熱刺一步步踢出來,這仨人我沒看到所謂「造」星造在哪裡了。要說造就是國家牽頭完善了國內的青訓,讓個體得到了充分發展,再把個體放出去,證明了自己,同時也告訴世界市場,我們的產品有競爭力,給新產品贏得了口碑,僅此而已。
至於日韓有了許多「巨星」仍然沒有取得較好成績。道理更簡單,一個是巨星真的巨嗎?一個是巨星真的多嗎?
謝邀。
其實日本給我們只出了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模式——校園足球。
讓青訓紮根於校園,讓聯賽推廣至全國。這就是日本足球幾十年發展後得出的正確的結論。
這也是為什麼日本足球早已經在和歐美列強掰手腕,而我們仍然沒有衝出亞洲的原因
日本人有錢,中國人沒有。
日本人有選票,中國人沒有
推薦閱讀:
※日本哪一個城市比較適合留學?或者說留學應該去哪個城市?
※日本人的牙齒是否普遍不好看?為什麼?
※怎麼尋求日本代購?
※《東京女子圖鑑》中女主先後住過的三茶、惠比壽、豐州等地方大概相當於北京或上海的哪裡?
※在東京那裡可以看到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