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廉價葯葯荒的問題。如何看待醫院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廉價葯的消失問題很早就有了。其原因之一就是藥品太便宜醫院醫生和藥品生產企業無利可圖,就用更貴的葯代替了。聯想到最近屢屢發生的醫患衝突和一直難以解決的看病貴問題,簡直細思極恐。那麼,在醫患關係中,到底誰才是弱勢群體?廉價葯就真的只能消失嗎?
https://zm10.transcode.cn/?src=http%3A%2F%2Fwww.ce.cn%2Fcysc%2Fsp%2Finfo%2F201610%2F08%2Ft20161008_16541329.shtmluid=74a7ee1315a05cdeeca45e8533445532hid=baec10cda21bb6482220ccf5572f8829pos=2cid=9time=1475928859506from=clickrestype=1pagetype=8404bu=scnewsquery=%E5%BB%89%E4%BB%B7%E8%8D%AFmode=uc_param_str=dnntnwvepffrgibijbprsvdseiwap=falsest_force=truegst=false


這個鍋,醫院和醫生不背


跟大家說個事,有個東西叫做人血白蛋白,醫院進價420一支,但是物價局和葯監局規定醫院給患者使用時只允許按照350一支的價格進行,也就是說,每使用一支白蛋白科室就要虧損70元。

所以,不到迫不得已,我們不會給患者使用,或者會告訴患者自己去找經銷商購買。

問題又來了,讓他們出去買,他們肯定又會覺得我們和經銷商之間有什麼不可告人的利益關係。

最後,我舉雙手雙腳支持藥品零差價,但是也希望決策者們做到兩點

1.請給予同等金額的經濟補貼,我院藥品零差價後每年損失4到5億,然而政府每年補貼2000萬。去你媽的!

2.醫院不可以虧本經營,既然零差價是保護患者的權益,那麼虧本銷售損害醫院和醫生利益是不是也應該取締掉呢?

我的其他回答
割包皮遇上女護士備皮或者女醫生主刀是個什麼樣的感覺?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635008/answer/175179576
中國為什麼不能有先看病後付錢的醫院?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998156/answer/175171664


什麼?醫院居然要盈利?這是在買賣我們的生命么?沒錢就不給命了?什麼?吃藥居然要錢,藥廠居然不虧本生產葯?這就是不給人活命了!我不花錢也要吃飯,我不工作還要拿錢,咱們還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好么,不要老做不勞而獲的白日夢。關於藥品生產企業無利可圖簡直細思極恐,無利開企業幹嘛?做慈善也得有資金支持啊。讓你天天幹活沒錢,你直接造反了吧?


藥學專業,有一次實驗課講噴霧乾燥,老師買了兩三斤的板藍根切片,煎煮濃縮花了三四個小時,最後的濃縮液就小半盆,噴霧乾燥時由於參數設置的不是很好,實際製備的顆粒就大概板藍根沖劑的五六包那麼多,我們捨不得損耗的板藍根 ……就把機器里粘著的板藍根都扣下來........即使是這樣,總共製備的板藍根顆粒也就10包沖劑那麼多,本來還想著做出來可以拿一包回去喝,班裡那麼多人一分,分到的量也「僅供觀賞」了。

板藍根切片本來就挺貴,現在通貨膨脹那麼嚴重,更是一年貴過一年,但藥廠的板藍根顆粒卻不讓漲價,怎麼辦呢?只能一直加蔗糖糊精嘍,如果再過個兩三年,哪怕只用蔗糖糊精做的板藍根顆粒都收不回成本了怎麼辦?只能倒閉,更可怕的是,有些地方的葯企zf又不讓倒閉,必須年年虧錢做下去,越做越虧,真是嗶了狗了……

實驗室做顆粒的時候,勤奮好學的我擠在第一排,藥材味很重,都有點被熏到了,然而在喝買來的板藍根顆粒的時候,嗯,可以用氣若遊絲來形容.........

板藍根這種中藥類的藥廠靠偷工減料起碼還能苟延殘喘的活下去,那些有嚴格含量標準的西藥類藥廠只能倒閉止損,所以現在很多小藥廠都是在垂死掙扎,靠著一兩條線的葯賺錢活著,戰戰兢兢的,生怕一個政策下來,活不過下個月.........

補充,看到這裡,我相信大部分人都看得到,我不是譴責這些藥廠,而是感到惋惜,大部分同專業的同學擇業的時候往往最後考慮的才是藥廠,甚至寧可轉行也不想去藥廠,藥廠因為沒有利潤招不到人才,又因為人才流失更加沒有利潤利潤,這個惡性循環是很可怕的。

同時,我也並不是說中成藥就能偷工減料,中國的藥品審查眾所周知的非常嚴格。我只是說相比於西藥,一些中成藥的審查力度相對小一點,而在這種一刀切的政策下,反而做中成藥的藥廠還能勉強活下來。這真的很諷刺。


作為一個藥學生答一發吧。
廉價葯消失目前是必然的,原因只有一個,標價太低,葯企不賺錢甚至虧本就只能不生產。標價太低讓藥房無利可圖就不會賣。這個鍋全甩給醫院,我個人不贊同。畢竟便宜的救命葯都沒了,淪落到無葯可用,這就不是醫院能背的起的大鍋了。
以前好像是本科上藥事管理還是什麼課上老師就說過,本來一般藥品出廠價其實很低,利潤也很低,一版藥片也就幾分錢幾毛錢利潤,經過各級代理商層層加價,最後到患者手裡就是那個價位了。如果國家再要求廉價一波,中間商要賺錢,要麼賣別的,要麼壓榨藥廠本來就微薄的利潤,藥廠也別無選擇,要麼停產止損,要麼做別的高價藥品,不求賺大錢,至少不能生產=虧本。
不說別的,退燒藥阿司匹林,乙醯水楊酸,我們這邊四線地級市藥房都很難買到了,因為價格太低,藥房賺不到錢大多不肯進貨。你說它便宜不?便宜。其合成是藥學學生合成實驗必做項目之一,考研實驗面試常見題目。工業生產後非常便宜,原料葯我家這邊化工廠過去都是幾十噸地生產。然而就算企業願意生產,你藥房不肯賣我們有什麼辦法?賣不出去,廠子最後只能停產。
藥廠本身也苦逼,你知道我本科畢業時面試醫藥企業招最多的是什麼?銷售員,也就是醫藥代表,這行當其實轉行的醫生最吃香。別跟我說為什麼葯企要賄賂醫生之類的問題,OTC之外的葯想賣出去就得指望醫院醫生的處方權,賣不出去什麼合法合規都不好使。所以,N多藥廠都巴不得自己的產品能上OTC名錄啊。
再說生產成本本身也不算便宜,GMP標準在那裡啊,尤其是注射劑一類。不服可以去查相關國家標準。過去為什麼頻頻爆出注射劑生產質量問題,我記得還有個藥廠廠長還是董事長因此跳樓,就是因為出廠利潤實在太低不足以支撐成本,不得不偷工減料最後導致醫療事故。那件事情當年還很有名。
而學過藥學的都知道,注射劑,是藥品里生產要求最嚴格的。
這是偶然,也是必然。
企業活下去都是問題,更別提像國外醫藥巨頭那樣能扔個10億美元投入七八年還冒著很大可能打水漂的高風險去搞個新葯了。要知道一個新葯的開發,需要從上百萬個藥物分子篩選開始,細胞實驗,動物實驗,一二三四期臨床實驗,其中任何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導致前期投資血本無歸。而且一直到上市後都提心弔膽,唯恐出現什麼沒有預料到的副作用導致巨額醫療賠償和品牌損失。
小瀋陽說過,錢不是萬能的,沒錢是萬萬不能的。沒錢就意味著沒設備沒人才沒資源,能不摻水地做個Me too葯已經其實頂天的良心了。
別說什麼救死扶傷拿這種道德要挾站著不腰疼的話,葯企連活都過活不下去,還提什麼良心。願意堅持虧本也生產的,就是天大的佛心了。既然馬兒跑,又讓馬兒不吃草,這是強人所難。
然而很多人都不理解這種痛苦,認為藥廠只認錢。
親,這是市場經濟時代,企業也要活下去啊。企業要發展,工人要吃飯,生產,研發,銷售都是成本,而這些都只能指望出廠價那點支撐,國家再強行廉價又不給足夠的財政支持補足虧空,那就只能逼企業用腳投票,不求大富大貴,但是入不敷出就太過分了吧?
不顧實際強行限價,企業不能漲價,不生產總行了吧。
藥品,其實有時候根本沒行外人想的那麼便宜,藥廠也沒想像的那麼暴利。國際製藥巨頭那麼暴利,也不看看人家多財大氣粗能負擔得起前期的高風險投入,最後能撐到靠著專利保護期的銷售回收成本賺錢。很多國內藥廠別說產值,恐怕整個廠子全賣了也沒巨頭們開發一個藥品的投入預算多呢。
同理,醫療,也沒這麼便宜。
社會主義廉價的醫療讓很多人產生錯覺了,覺得這麼便宜是天經地義。
然而不在醫學院、藥廠這樣的環境呆過,不會知道一個醫生從本科到臨床至少要10多年,工作後還要面臨這樣那樣的風險,不會明白藥品研發生產銷售的高成本高風險高投入,不會明白研發崗的苦工們也是至少在大學呆了7年乃至於十幾年。不了解內情的人指責我們這些行內人沒良心,我也只能說,兔子頭上一頂帽,冤啊。
人人都說顧客是上帝,消費者可以用腳投票,我想說,生產者也會。
弄成這樣,也是悲哀。
利益相關:曾經的該鏈條的一顆小小的螺絲釘。

補充回答:看其他答案甚至提到有藥品的規定價格居然低於其醫院進價,國家補貼遠不夠差價呢,再一次感覺到發改委這些個部門都該死,一幫不知人間疾苦的官僚,然而最後鍋還得醫藥行業的背。矯枉過正還是最終坑的是人民群眾。


首先我覺得需要明確一個概念
即,醫療本就是昂貴的
很多人可能已經享受了社會主義的醫療太久,忘記了本來醫療的真面目
本質上來說,醫療理應是最昂貴的,畢竟所謂生命是無價的。
但話又說回來,因為藥品的可生產特性,使得衡量葯價不是通過生命的無價,而是通過實際的必要勞動時間來決定。
但成本也包括了多個部分,包括基本的原材料、加工消耗直到人員消耗等等
而真正的最終檢驗是否合乎規律的手段,就是市場環境。
當然了,幾乎全世界都不可能放任完全的市場環境,就和基本的生存保障的柴米油鹽一樣。但要說管得最嚴了,除了我國,貌似還真不是很好找。對了,別提美國哈,美國上次艾滋病藥物專利轉售後的55倍暴漲,是迫於輿論才改變的,而不是政策上的強制執行。
說白了,當前所謂的廉價葯,則是逆市場環境潮流,作為人民保障登上舞台的,性質並不一樣,但現在大環境改變,保障範圍和內容也發生了根本改變,那麼要繼續存在,首先就是不符合客觀環境。可能有人會說,老百姓要活命啊,不好意思,活命不是改變其價值的根本理由,過去那個時代為什麼作為保障,大家還在大鍋飯對吧?現在採取補貼等手段其實也是在保障,做法不同肯定會有一定差異,要否認誰都不是太合適。
那麼,現實情況是,大環境變了,藥廠要生存,醫藥公司要生存,整個鏈條上包括醫生都要生存。其實在大環境下,媒體渲染的包括加價之類的,本身就是在用道德拷問客觀規律,可以說是一種綁架,甚至是搶劫。客觀來說,不能因為誰吃不上飯砸掉所有人的鍋。同樣的,並不能因為大肆渲染了看病難看病貴,就不準存在正常的經濟鏈條,可以要求簡化,但不能否認客觀規律,這是很多人都沒有認識到的。
所以在當前環境下,除非國家補貼到廠,或者保證了最低的運作要求,不然,即便是國企,也不願意虧本承擔所謂的道德責任,畢竟,道德的前提,是經濟的基礎,不然,大災之年人相食難道能夠用不道德解決一切的問題?顯然不能


解決方法很簡單。
1.先解決醫療市場到底是走市場化道路還是走計劃道路。
2.走計劃道路,那就簡單了,醫院運營費用全部由政府負擔,醫生工資由政府負擔,全面收支兩條線。走英國的全民醫療路線。藥廠方面由政府補貼生產廉價葯。
3.你說不想出錢?那就老老實實的按照市場經濟來,給廉價葯漲價,自然就有人生產。
4.你說不想出錢?還不想市場化?那廉價葯老老實實退出市場吧。


有你這種八竿子打不著的事都要往醫患關係上扯的人,豈能安生?細思極恐!


先有藥品中標價低於成本,才有廉價救命葯荒。跟醫生沒關係。

本來兒童用藥就存在後繼乏力的情況,一批老葯的消失,更助長了兒童用藥的緊張。老葯的消失,走的是「廉價救命葯消失」的套路。有關部門考慮到技術進步、生產力提高,原先的藥品生產成本降低,定期降低葯價或藥品採購中標價。然而,每逢調價,所有藥品價格一刀切的下降,顯然會影響到一些企業的利益。



近年來,一批廉價救命葯被企業打著技術原因、標準升級、原料缺乏的旗號停產、全國缺貨,更有甚者直接退市。這其中,也包括了本來就很稀少的兒童用藥。


當前,社會經濟活動隨著時代的進步日益複雜,不能用八十年代的相聲里「二大媽」的方式,為了配合預算年度、工作年度之類的周期,「因季節不同,副食品價格下調百分之三十」。客觀規律是看不見的手,比數量有限的、看得見的公務員的手,應付全國幾千家葯企的「麻雀戰」要有效率。

鄧鉑鋆:每年10萬兒童死於「缺葯」,原因何在

有關部門不分理由的一刀切 ,把全部藥品的中標價格都每隔一段時間降低30%,你是企業你也不生產,憑什麼我當冤大頭?有關部門這樣做有什麼道理?就是操作起來比較簡單。

魚精蛋白是近幾年來比較有名的廉價救命葯消失事件的主角。單純給病人用這個葯,確實賺不到錢。可是這個藥品是做心臟外科手術必須的,一台心臟外科手術五萬元起跳,動輒十餘萬,手術可以為醫院和醫生賺錢……雖然現在的定價和醫保政策造成手術越大虧的越多……

ACTH是近年來比較有名的廉價救命葯消失事件的主角,剛發現,就是題主問題里說的那種葯。使用這種藥品的都是嬰幼兒。患者在醫院住院等葯或是使用風險更高的藥品,一是佔用床位,有這時間能收治更多的病人,賺更多的錢,如果此間不幸發生感染事件(兒科感冒發燒的病號多,都在一起住院,難免傳染),醫院很被動,使用ACTH期間對感染很敏感;二是出了意外家長是要醫鬧的。

幾個有名的廉價救命葯消失事件的主角,用了都是醫患共贏的。

子曾經曰過,君子曉以義。所以有眼界比較窄的人,得跟他講,為了多賺你錢,我也不能坑你啊……


廉價葯本來並不是廉價葯,老葯被物價局卡著十多年乃至幾十年沒漲過價才成了廉價葯。例如嗎丁啉上市的時候就是十多塊,現在依然十多塊。這些年平均工資水平應該上漲了幾十倍。也就是按照當時的定價換算成現在的價格,一盒嗎丁啉售價應該在三四百元。妥妥滴只有離休老幹部才能吃得起的葯。同理可以推到很多廉價葯上。所以我們能吃上藥每個人都要感謝央媽。
廉價葯的消失也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就該新聞提到的藥品來說:
促皮質素和魚精蛋白的消失和上海市國資委有關,格局太小,把一生化送給了上藥。
甘草片和葯監有關,寬則活,嚴則死,藥品法脫離現實太多了。
食母生是被市場淘汰的品種。因為收入上升,需求也變化多元化,食母生從視覺體驗還是口感乃至低廉的價格都不能滿足要求了。
商品的定價依賴於購買力,所以葯價真正上漲的元兇是醫保,醫保大大增強患者的購買力。對於沒有醫保的人才是真殘酷,就像幾十年前那樣。有醫保能喝的起三九胃泰,沒錢就只能忍著了。


說一句就走。
什麼最貴?免費最貴!


還不如問:人為什麼要得病?


和醫生有毛關係……
中國醫藥問題和這個根本扯不到一起


要非說醫院和藥物的關係,可以了解下大型醫院自己產的一些特效藥,但是醫院自身產藥量很少的,以國內最好的三零一來說,自己產的一些常用藥膏都是百元以下…一些其他醫院自家的藥物也鮮有很貴的,所以實在理解不了題主這個問題裡面的邏輯


什麼角色?就是夾在中間里外不是人的角色唄。。。。

原本用紫杉醇的,一支230,紫杉醇沒有葯。。。

用氟尿嘧啶的,一支十幾塊,這倒是有,可配合化療的亞葉酸鈣沒有葯。。。

輔助的奧美拉唑沒有葯,止吐的斯瓊類沒有葯。。。

一線的化療方案被拆的七零八落。現在化療,不是看他們需要什麼方案,而且看我們有什麼葯。。。

沒招到標的常用藥,大家都是用搶的。。。我們要用,醫囑開出去,護士秒確,然後叫個實習護士推個小推車衝下去,跟超市打折掃年貨的大媽一樣

化療結束了。骨髓抑制的病人,升白針沒有葯。。。

食管癌病人腫瘤出血,沒有止血藥。。。勉強用冰水加去甲止住了。。。

來了個肺癌咳血的。。。一臉懵逼。。。

現在紫杉醇來了,一支30塊,跟病人說,每個都問:這效果能一樣嗎?差了這麼多錢。。。

然後問能不能用回原來的葯。。。

一分錢一分貨,你多少讓人賺一點成本回來啊。。。


題主又把醫院和醫生強行想像為不給回扣就不用某種葯,這種思路很無聊好吧,事實上對於大夫來說治療效果才是第一位的,有特效藥不用是傻子,早點把病人治好早省心,實際工作中往往是由於某種只對於特定疾病有特效的藥物或者臨床用量極大的藥物由於國家強行限價低於成本藥廠不願意生產導致無葯可用


其實就是一條食物鏈~有的時候我們也很無奈╮(╯_╰)╭


問題是葯價不歸醫院管,葯價被壓的太低廠家就不出了,不能賠本賺吆喝啊。


歪個題。
現在的葯價制度,廠商沒多少好處,醫院和醫生得了一些違規的好處,監管部門腐敗叢生,大塊利潤被利益集團把控的中間環節竊取。
知道的自然知道。
以下是我認為較合理的葯價制度:
一、國家發改委、衛計委、人社部、葯監局聯合成立國家藥品衛材價格指導組。衛計委負責制訂基本醫藥及衛材目錄,醫藥目錄只限定主要有效成份、劑量、劑型,衛材我這兒暫不談;葯監負責藥品質量及產供銷環節記錄;發改委核定各種葯價格,按一般生產成本加稅加一定利潤制訂;醫保部門按此價與醫院結算報銷。
二、只要具備健全管理制度、有相應人才和硬體條件的企業都可經營藥品。嚴禁指定由某家企業專營。也就是只看標準不指定人。
三、醫院可與藥商談判或直接從藥廠進葯,可盡量降低進價。公立醫院及公益性醫院嚴格按第一條的葯價售葯,營利性醫院可自主定價。
四、新葯、國外專利葯由第一條所說價格指導組出面談判定價。
五、公立醫院官僚化,醫生收入按職稱、工作量、患者好評度、職位四因素確定,不得與開藥量或開檢查量掛鉤。建立病種診療規範,患者不擁有知情權與選擇權,若受到損害,除非是故意或重大過失,一律不予賠償。
六、營利性醫院可自行定價,相同診療項目或藥品衛材按公立醫院相同項目由醫保報銷,超過的價格、公立醫院沒有的項目或藥品由患者自行負擔,患者享有知情權與選擇權。若受損害可向醫院要求賠償。


急診科沒有救命葯,可笑么?地米阿托品硝酸甘油這些便宜貨短缺,可笑么?搶救的時候到處找葯借葯,可笑么?可這是事實。


關醫院和醫生什麼事?你把二者強行關聯起來才是細思極恐。


我是畢業兩年的醫學生,不在臨床,現在從事的是臨床試驗,概括通俗的說來就是藥品/器械在出了實驗室之後,國家批准上市之前的臨床研究,與各個由國家批准資質的醫院合作從事臨床試驗,從而驗證藥品的療效或者先進性達到上市的目的,再被批量生產出現在藥店或醫院。
就我目前的職業層面來回答這個問題,藥品的研發到上市是漫長的過程,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期間實驗室要經過大量實驗,動物實驗,再1-3期的臨床試驗,上市後的4期臨床試驗,投入下來是需要大量的資金的,而能夠拿到國家批文的一百個裡面最多就一兩個。之前看過的數據說,平均新葯的研發到上市,投入資金是1億還是2億美金的。而流水線生產又是一大筆成本。也是之前看到的數據說,生產線一啟動,各種成本加起來高達幾十幾百萬。
如此高成本的生產前提下,加上物流、稅收、人工、冷鏈等等因素,廉價葯的生產妥妥是虧本生意,即使是已經做完臨床,前期成本已經回收了的情況下,在高物價的現在,生產市麵價幾塊錢的葯可能還不夠藥廠虧的,而部分廉價葯不僅便宜,還是治療罕見病的,又薄利又薄銷,人為什麼要給你賠本生產?為了人道主義?為了愛與和平?
另外,題主有個思想誤區,醫生,三甲醫院的醫院,但凡是住院醫師級別的都是碩士學位出來的,本科5年,碩士研究生3年,現在大多數都是博士,恩,又3年。就算是本碩博連讀也是9年,還都是高考的佼佼者。堅持了這些年,醫生的家庭給了那麼大的投入,如果僅僅是為了掙錢,人壓根不會選清苦的醫學專業,選任何一個其他專業早就掙大發了。做醫生,就我知道的年輕醫生,選這行都是因為熱愛,都是有信仰的,都是心裡默念著「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為工作理念的,人想著的都是怎樣讓病號更快的痊癒。再說,廉價葯沒有了,只能用高昂的替代葯,藥品也不是醫生生產的,老怪人醫生醫院幹嘛?
再者,關於前面有人提到現在兒科用藥荒,這個是事實,也是沒辦法。畢竟做臨床試驗是需要受試者的(就是符合臨床試驗納排標準的病號),有幾個家長會願意讓自己的孩子來參與臨床試驗,但是新葯的上市必須臨床試驗的數據支持,。其實到了臨床試驗這一階段,基本上實驗藥品都是安全的,不然國家也不會批准上臨床試驗。再者,就算順利的做完了所有臨床試驗,也不見得會被國家檢查審核通過,前期投入的資金就全打水漂了,而且兒童藥劑量小、利潤低也是事實。
我覺得很好理解為什麼廉價葯沒有了,因為廠家無利可圖還倒賠本,沒人會幹。


推薦閱讀:

你所知道最冷的醫學知識是什麼?
怎麼感謝醫生?
如何看待 5 月 18 日邵東縣人民醫院王俊醫生被患者擊打後腦勺致死?
為什麼我的後背這樣?
精神病只有通過暴力治療嗎?

TAG:藥物 | 醫生 | 醫院 | 醫患關係 | 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