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麼音樂學習經歷,分享這一路來你的心路歷程,音樂學習心得、感悟及思考?


m 1=flat _{m B}      mathbf{frac{2}{4}} \
dot{m 5}   underline{dot{m 1}  dot{m 2}}   |   overbrace{underline{dot{m 3}ullet    dot{m 4} }  underline{dot{m 3}  dot{m 2}}}   |  overbrace{dot{m 3}    - |   dot{m 3}}    m 5   mid   dot{m 5}   underline{dot{m 2}   dot {m 4}}mid  widehat{underline{dot{m 3}   dot{m 2} }}  widehat{underline{dot{m 2}   dot{m 5} }}  mid   overbrace{dot{m 2}     underline{dot{m 3}ullet    dot{m 5}}  mid   dot{m 1}}

放在前面:數學真是神了,用m{ L^A  }m T_{m E}m X 數學公式也可以粗略的表示簡譜,這段代碼寫得我吧啦吧啦的······我要開始笑了······

誰才是真正的表情包?

對音樂的認識

摘要:對曲式分析和音樂分析以及對美聲的學習收穫是本論文的核心部分,本文突出一個非專業學生對音樂系統學習的心路歷程與個人的感悟。另外,對音樂創作的見解是本文的一個創造性論點,希望論文能對在音樂創作尤其是對作曲有一定追求的人有所啟迪。

關鍵詞:曲式分析、美聲唱法、音樂創作、作曲、音樂分析、音樂鑒賞、音樂學習、樂理、和聲、對位、復調、聲樂、視唱練耳、配器、音高

正文:對音樂的認識是隨著成長不斷加深的,在我過去的音樂學習道路上,我對自己對音樂的認識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毫無認識的小學初中階段,二是對音樂逐步實踐到確定音樂在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重新定位。在經歷了小學只知道跟著老師唱,到初中毫無認識,再經歷手機信息時代的衝擊,對音樂的大量涉取,逐步對於音樂的廣度有了認識。真正對音樂的認識是在高中時代,對音樂素材的積累急劇暴漲,如果要尋求深層次原因,當屬於集成電路帶來的信息革命。可以說,集成電路帶來了21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變化,世界突然變小,音樂自然也變小了。過去,你想要系統了解音樂,姑且只有一條途徑,拜名師,學貫中西,多半還需留學西洋,這些可以從洗星海、聶耳、王洛賓等中國音樂家的歷史中分析得出,但信息時代的到來改變了音樂的世界,過去,音樂是專業性質非常高的,當然,這不僅僅限於音樂,其他很多技術性行業也不例外,我要論證的一個觀點是:信息時代的到來改變了音樂的學習道路,音樂將逐步淪為人類一個重要的精神樂園。現在,音樂入門越來越低,我們可以隨處看到《中國好聲音》、《中國夢之聲》、《快樂女生》等等。可以說,音樂已經在信息的急劇暴漲的作用下迅速走向平民、草根化,但我們知道,向歷史推進越遠,音樂的階級性越強,在近現代之前,音樂是屬於上層人的,普通老百姓是不敢對之有所幻想的,也就是說,時間越往古老推移,音樂的身份性越強,又特別是在宮廷中,音樂是屬於統治階級的,但時代是進步的,音樂的世界也一樣,音樂永遠是時代的反映,作為一種藝術,音樂記錄了歷史,音樂在時代的進步中,不斷擴充其客戶,這是必然的趨勢。那麼,音樂的平民化、草根化是不是說不需要專業的音樂學習者了呢?很顯然,專業是永遠不會落伍的,專業者理應得到尊重,草根化是世界的進步,是必然的趨勢,未來,音樂只會走向包容,而專業,是音樂的核心,是行業的核心。

???????≧???≦??(?° ?? ?°)?≧???≦?
╔*═╗ ╔╗
╚╗╔╝ ║║═╦╦╦═╗ ║☆╝╠═╦╦
╔╝╚╗ *╚╣║║║║╠╣ ╚╗╔╣║♀║☆║
╚═♂╝ ╚═╩═╩*╩═╝? ╚╝╚╩╝╚╩╝
~@^_^@~ ?…(⊙_⊙;)… ?(⊙o⊙)? ???-??

說這麼多,回歸到我對音樂的認識,簡單講,就是信息時代帶來了音樂,為我系統學習音樂打開了一扇窗,這扇窗越來越明亮,信息革命一方面也給人帶來困擾,因為這意味著知識的冰山一角,另一方面,它讓人失控,所以,到後來,我越來越茫然。我們知道,音樂是耳朵的藝術,那麼,聽音樂就是在練習耳朵,當然,非專業者的這種練習是零基礎的。當一個人聽得多了,為什麼對音樂就自然產生了認識?從科學的角度講,音樂是頻率的變化與耳膜振動的結果,音樂之所以為音樂,是因為其規律性與結構性,音樂的產生是規律與結構的統一與融合。那麼,聽音樂的過程是什麼?音樂的屬性或者要素我主張大致分為:音高、音長、節奏(當然,理論上來說還有曲式、和聲、音色、音強、調式、織體等)我們的大腦在逐日的重複中對頻率的起伏、音長的感受、節奏的反應已慢慢變為一種重複性的結果,科學表明,當一樣東西重複多次後,大腦會對其產生後天刺激性的反應,而如果一個人想要對其進行分析時,無疑就對其三要素進行分解,然後,慢慢的,對配器、和聲的認識越來越深,又特別是對音高的認識越來越深,我不知道這樣說對不對,或許,音樂真是需要天賦的,對音高的聽辨能力是評判專業與非專業的最好界線,我們知道,所有音樂院校對「視唱練耳」的重視,其本源就在於此,音樂說到底最重要最有專業性的還是音高,也就是頻率,物理特性有規律的出現時就會產生藝術,這一點,是我多年來不斷格物致知的結果與認識。回歸到非專業上講,人有五官,眼、鼻、嘴、耳、眉。眼對應的是視覺藝術,如電影等,鼻對應的是嗅覺藝術,如美食等,嘴對應的語言藝術,如演講等,耳對應的是聽覺藝術,如音樂等,但至今我還沒認識到眉有什麼作用,或許,從這方面講,眉不應該列為五官。我們對五官認識最深的是眼和耳,眼睛被人類視為心靈的窗戶,這很容易理解,眼睛的霸主地位,猶如春秋五霸,五霸之中永遠只有一位霸主。耳是定位與感知振動的核心動力,而音樂的出現才真正奠定了耳朵的地位,可以毫不誇張的講,音樂穩定了其地位。

談完科學認識音樂,再回到我的認知歷程,對音樂的廣泛涉取很快讓我有了大量音樂素材,加上我本身很擅長資源的收集整理,對音樂的認識與對音樂分析的實踐在對素材的收集上有了進一步提升,所以,得感謝我的系統哲學觀,當我對世界的好奇轉到音樂上時,這種興趣就爆炸性上漲,我對音樂的學習已遠不是聽而已了。

然後,我開始嘗試創作音樂,高中時代,我寫下了我人生中第一首歌,有了第一次,一切都那麼自然,然後,我擁有課間十分鐘創作一首歌的能力,第一首課間十分鐘歌曲還不錯,曾經有人讓我教唱,這多少對我後來的創作有了進一步的推動,也讓我越來越自信,但後來,我發現,這一切都是不成熟的表現,這要從大學之後對音樂的認識達到一定高度之後了,且聽下面講來。


 ((`"-"` `""-"`))
   ) -  -  (
  /  (o _ o)  
    ( 0 )  /
 _"-.._ "=" _..-"_
/`;#"#"#. -. #"#"#;`
\_))   "#"   ((_/
#.  ☆ ☆ ☆  .#
"#.  .................  .#"
 /"#.     .#"
 _\"#.   .#"//_
  (((___)"#"(___

上大學後,圖書館與噹噹網的兩大核心資源迅速幫助我對音樂的認識達到一個高峰,還記得在北漂時在中國圖書館待過幾次,在裡面翻閱了大量的音樂書籍,而本校的音樂圖書資源發現比較晚,所以重點是通過噹噹網獲取的專業書籍。在這期間,又特別是網路音樂視頻的學習很快讓我對音樂有了新的認識,這讓我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恐懼,要知道,我是學電子信息的,也就是IT業,在電子技術領域也算是最專業的一個群體,但同時也是需要花費極長時間的專業之一,所以我沒有太多時間,我從網路中迅速得到關於音樂創作的經典資料,在經過寒假迅速看完,加上對我幫助非常大的包括《宋大叔教音樂》、《宋大叔教音樂三單元進階版》、《鄧梅視唱練耳》、《金鐵霖聲樂教程》、《林文信12小時學會流行鍵盤基礎教程》、《林文信24小時學好爵士鋼琴教程》、《品藝襄樊架子鼓》、《吉他自學三月通》等等視頻的學習,還有一些非常好的視頻資料,比如周小燕的聲樂教學,這些都是學習音樂的經典視頻,我系統的整理出來進行了學習,然後,我看完了《曲式分析基礎教程》、《吉他自學三月通》、《嗓音訓練手冊》、《作曲基本原理》,當然,我印象最深的是李重光的《音樂理論基礎》,李重光的這本書籍是音樂入門的經典教程,這本書讓我真正對音樂的世界從陌生走向熟悉,當然,我是打算要學習和聲、復調、對位、配器的,但限於現階段的理論水平還一直沒有深入,而聲樂,還得依靠老師,所以,我這學期選修了雷曉蘭老師的聲樂課,聲樂課的學習以美聲唱法為主,胸腹式呼吸的科學發聲讓我對美聲有了很深的認識,美聲的魅力感染了我,以至於我後來補充了大量的美聲唱法的素材學習與分析,對美聲的大家廖昌永、戴玉強、劉和剛、莫華倫、迪迪拜爾、帕瓦羅蒂等等有了新的認識,美聲的高亢嘹亮以及聲音的穿透力讓我肅然起敬,簡單的說美聲就像一個音響,可以在人群中自由穿梭,對腰腹支撐的科學性認識是美聲的一大亮點,又尤其是義大利式母音的音樂性在美聲中得到最好的發揮,可以說,這些都只是美聲的冰山一角,總之,這學期對聲樂的學習讓我對美聲產生了無比濃烈的興趣,美聲是區分專業與非專業的另一條界線。我們知道,音樂學習的幾大核心是:視唱練耳、聲樂、和聲、曲式分析、對位、配器、樂理,前面我還有一個東西沒講,我沒講我對學習視唱練耳的認識,視唱練耳是很難自學的,這是非專業學生的一個學習瓶頸(另外聲樂與和聲、配器都很難自學),音樂院校的學生視唱練耳幾乎每節課都會練習的,我曾經去蹭過音樂院系的視唱練耳課,加上網上視頻教程的簡單學習,讓我對視唱練耳很頭痛,視唱練耳是長期堅持的過程,最好要天天練,在宋大叔教音樂教學中,他特彆強調了視唱練耳的重要性,但事實上,視唱比練耳簡單多了,練耳才是核心,音樂院系一般是靠老師彈鋼琴來練習,而練習視唱練耳不過幾種方法,一是音程聽辨,二是和弦聽辨,三是音階聽辨,四是節奏聽辨,五是旋律聽辨,當然我們這裡不說復調練習,當多個旋律同時進行的復調練習是進階階段需要考慮的,這裡不多說。既然沒有老師教,那怎麼辦,後來,我開始尋求軟體學習,然後我找到了視唱練耳的最好軟體「練耳大師」也就是Ear master,這是電腦軟體練習,然後,安卓上最好的專業軟體有:隨身樂隊(完美樂隊的升級版,但這兩個版本現在需要輔助用)、大譜表校音器、Perfect Ear Pro、my ear、sight read、real guitar、guitar tuner、gstings、最好的節拍器、Real drum這裡只推薦這些軟體,其中,我最喜歡的安卓音樂軟體是隨聲樂隊,其功能強大到無法想像,而音高校準軟體是調音高很好的工具,其中也有視唱練耳的軟體,這三大類型都不錯。有了這些音樂軟體的幫助,對視唱練耳的學習難度急劇下降,當然,視唱練耳無論怎麼說都是需要堅持的,而且需要科學的練習方法,對此,讀者應該會有認識。對我來說,音樂學習的核心是視唱練耳和曲式(因為我注重作曲,所以注重曲式,當然不同的學習者根據自己的定位自己選擇,每個人的側重點會有所不同)對音樂的重要認識其實不是這些,我在創作的初期就認識到了這個問題——「音樂創作的壽命與音樂理論基礎學習有著正比關係」,這個重要的認識改變了我很多,不僅給我指明了正確的方向,也讓我明白了系統性的音樂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分析了很多創作型歌手的區別,這裡為了說明問題,就取其中一個案例進行簡要分析,汪峰和鄭鈞,這是一個典型案例,我們知道,鄭鈞是一個半路殺出來的非學院派的典型代表之一,他也寫過幾首好歌,《灰姑娘》、《回到拉薩》是其代表作,但是,他的音樂壽命極短,在創作了幾首作品之後,貌似江郎才盡,止步不前了,汪峰是學院派的代表之一,雖然他早年不得志,雖然很早就寫出了《美麗世界的孤兒》、《花火》、《飛得更高》、《你是我心愛的姑娘》、《等待》、《怒放的生命》等等優秀的作品,並且廣為傳唱,但是,他的才氣和他的名氣好像有點斷裂,就像1998年寫的《等待》這首歌的出賣一樣,這是對一個創作者的打擊與埋沒,汪峰真正開始走向公眾眼球還是因為草根文化,在旭日陽剛演繹《春天裡》走紅之後,汪峰才走出了專業音樂圈子,當然,在業內他的才華一直被認可,需要靠草根才能走紅也許對音樂創作者是一種打擊,裡面或許也有一些無奈,還有很多真正有才華的人會被埋沒,而像周杰倫這種音樂鬼才,也是在經歷了現實的冷落之後,幸運的遇到了伯樂才走進了公眾的視線的,而那些沒周杰倫幸運的人,誰又會在乎他們的存在?在浮躁的音樂市場中,很多對音樂毫無貢獻的人坐享其成,讓人唏噓不已,後來,汪峰又寫下了《存在》、《北京,北京》,他的優秀創作沒有停止,他的音樂創作還在繼續,汪峰、周杰倫是典型的高產量創作型歌手,兩人從小就接受良好的音樂教育,有很好的音樂理論基礎,對比一下鄭鈞、汪峰、周杰倫,可以很明顯的得出上面的結論。除了得到這個重要結論之外,我從一開始喜歡音樂,就是因為喜歡創作,或許這就是我的宿命,我以為,作曲是音樂的母親,沒有作曲,音樂的世界無從談起,即使是編曲/配器,也要在作曲家寫完曲譜之後才能進行,雖然就音樂的專業性而言配器更加強調專業素養。音樂的世界是作曲家們一手構造出來的,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很自然的,作曲和配器成為了我音樂的終極追求,「業餘作曲」也成了我新的定位,只可惜Cubase一直沒什麼時間深入學習,由於各種限制,也使得編曲成了我最難度過的一關,我知道,在這條路上,還有很多挑戰等著我,我會繼續。到此,我不僅確立了最核心的音樂學習定位問題,還得出了音樂創作壽命與音樂理論基礎成正比的結論,並將作曲和編曲設為一生的終極追求,我堅信,音樂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堅持創作,堅持音樂理論基礎的系統性學習,時間會改變一切,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可以笑著面對曾經。

比較系統性的學習後,我為什麼會恐懼呢?我發現,音樂太大,而我又太小,我感覺自己永遠只能是音樂世界可有可無的一粒塵埃,音樂就像一個世界,浩瀚宇宙,讓人恐懼,當我認知到音樂世界無窮無盡後,我再也無法抑制住內心的恐懼和無助。恐懼的哲學根源是未知與失控,這一路走來,音樂給我的感受就是:當你渴望進入一個世界,艱難的進入後,你發現你進入了一個更大的世界,對這個世界,你一無所知,就像一個黑洞,進得去,出不來。

後來,我慢慢克服了對音樂的這種恐懼,轉而回歸創作,把握現在,追隨內心。

至此,我簡單的寫完了這一路走來的經歷和這一路來對音樂的認識,希望對那些非專業而又熱衷於創作的人有所激勵、幫助和啟迪。

參考文獻:

《曲式分析基礎教程》·高為傑·高等教育出版社

《吉他自學三月通》·劉傳·藍天出版社

《嗓音訓練手冊》·(美)奧爾德森·李維渤譯·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音樂理論基礎》·李重光·人民音樂出版社

《作曲基本原理》·(奧)阿諾德·勛伯格·吳佩華譯·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以上,是我截止到大二上學期的認識,上面這篇文章摘錄於大二上選修美聲課的期末考試論文

後來,我完成了下面的工作見下一小節:音樂學院作曲系的作曲核心教程學習了西方音樂通史,把作曲系的四大件統統學了個遍,然後買了人生第一把吉他,有了第一個樂器,現在的目標就是馬丁M36和馬丁OM42以及泰勒GS MINI旅行吉他,我是大三才意識到自己需要一個樂器的,有了吉他後,我展開了新一輪的創作。

圖1:OM42

圖2:M36

吉他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幫助,很快,我的創作成熟了起來,開始嘗試寫各種風格的音樂,慢慢的,我聽古典越來越多,音樂分析和鑒賞能力不斷提高,對音樂也有了很多新的認識。現在,回過頭去看上面這篇大二寫的文章,發現很多認識有一些問題,但沒關係,那就是過去真實的自己,沒有過去的我,就沒有現在更好的自己,只要不斷向前,不斷改變自己,向著更好的自己衝刺,即使犯錯,我也沒辦法討厭那樣的自己;只要是在追逐作曲的路上,即使看到過去那些極其幼稚的文字,也一樣很開心,因為它記錄了我的成長,記錄了一點一滴的時間積累帶給我的變化,時間不會騙人,我相信時間的力量,所以,我也不打算修改過去文章的一絲一毫。後來就更加順暢了,我掌握了萬里挑一的資源收集能力,可以肯定的說,在中國找不出超過10000的人可以和我比資源收集能力,源於此,我擁有了方方面面感興趣的資源,電影(我是影迷,我看過的電影:小海cosea畢生電影單,哈哈哈哈),音樂,美劇,紀錄片,足球,學習······太多了,但最愛唯音樂,我過去都只聽有損音樂,直到什麼時候我開始明白無損的重要性?那是偶然的機會,大三下學期剛開學不久,我耳機壞了!我一直使用森海的產品,但都是低端平頭塞,從一開始的MX80到後來MX365,還有一次嘗試升級了一個PC230頭戴壓耳式耳機,MX80被朋友搶了,之後我才買的MX365,對於我這種每天八小時戴耳機的人來說,沒有耳機肯定不行,就升級到了森海HD439,這是我第一個好耳機,即便現在,考慮手機直推頭戴式耳機,我還會時常用到它,雖然不再是主力,但至少不會覺得刺耳。因為這個耳機,接觸到了煲機這個詞,間接性的接觸到了無損音樂,但那個時候並沒有聽無損,繼續有損音樂,什麼都沒折騰,沒有繼續,就這樣止步了,直到大四上學期,才有了繼續的痕迹,那個時候,我經常會翻看淘寶上的吉他,還有鋼琴,還有耳機,鋼琴一直是我最想學的樂器,勝過吉他,但是現在自己還沒有條件,不僅僅是錢的問題,還有諸如鋼琴的移動性問題,都是無法逃避的,關於鋼琴,我下一個目標已經定好——二手雅馬哈G3三角鋼琴,我打算讓它陪我一輩子!

圖3:雅馬哈G3

說到我和耳機的宿命,真的要感謝森海和拜亞,我最開始是最喜歡森海的(後來我徹底迷上了拜亞),有一天我翻看森海的旗艦店,發現了好多幾千上萬的耳機,我一下子驚呆了!真的,我真的驚呆了!然後我淘寶首頁就直接搜耳機,按照價格從高到低,尼瑪,那一刻,顛覆三觀,我感覺自己就像井裡的一隻青蛙,知道汽車有蘭博基尼,知道北京一套房就可以搞到1000萬,但當我看到一個耳機可以賣到幾萬的時候,我難以相信自己的眼睛,因為,這個價格,已經足以買到一個很好的鋼琴,極好的吉他。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我以為鋼琴很貴很貴,後來發現,4萬左右就可以入手一架二手專業鋼琴,我發現鋼琴再也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夢。我是在接觸了tommy emmanuel後才真正愛上吉他的,也是因為他,我喜歡上了吉他這門樂器。

圖4:tommy emmanuel

彈琴後才知道不同級別的琴差距到底有多大,再到後來,知道了馬丁泰勒,於是有了我下一個目標馬丁M36和下下個目標馬丁OM42。馬丁M36代購大概需要16000的樣子,OM42大概是30000,雅馬哈G3三角鋼琴二手大概是34000,這一切,都在我的計劃之中。說回耳機,我感覺耳機和我好像生來就有一種宿命般的聯繫,因為經常在淘寶、貼吧、論壇關注樂器和耳機,我走上了耳機發燒道路,現在問我一個確定的時刻,我也無法得知,我相信,這都是一步一步積累過來的,不是一下子就跳變到今天的,對音樂的喜愛,對音樂相關事物的持續關注,隨著時間的推移,才有了這一天。那時候,我瘋狂的閱讀耳機大家壇上的文章,看他們撕逼和討論,裡面專業大牛和初燒都有,慢慢的學會了分辨,也慢慢的確立了正確的聽音觀,於是暗下決定一定要拿下森海HD650和拜亞DT880,那個時候我為了感受一步一步升級的快感,在雙十一不僅買了這兩個夢寐以求的大耳,還買了森海的PX200II以及AKG的K450,PX200II後來送給了一個好兄弟,K450簡直沒法聽,直接退了,不僅如此,雙十一我還買了一個K420專門送人,因為價格真的太公道了。就這樣,我的雙十一完成了人生最華麗的一篇,再也不僅僅限於美食了(此處想笑一千遍)。不久後,我入了AKG K550,講真,我還是非常喜歡這個耳機的,音質很好,那個時候也是腦門熱了,以為戴著它圖書館看書不會漏音,實踐證明,你打擾到人家看書啦!很快,我就放棄了,後來,忍痛割愛,我把這個耳機送給了我喜歡的一個女生,再後來,不了了之了。

有了大耳後,就必然會了解到耳機系統這個東西,各種學習,各種加班熬夜閱讀相關文章,各種和別人交流溝通,進步非常快,當然,時間最多的還是泡在論壇。直到有一天,我升級了森海HD650線材,把原廠的線改為了單晶銅合金線,並因此認識了一位發燒30多年的老燒,毫無疑問,我們成為了朋友,我們都喜歡音樂,關鍵他智商確實高得離譜(我喜歡高智商的人,哈哈哈哈),第一次感覺自己在發燒路上運氣爆棚。有了他,我發燒路上,幾乎就沒走過任何彎路!他有非常正確的聽音觀,有很好的音樂欣賞能力,特別對耳機、音響、線材這一塊,簡直就是一部百科全書!無所不知,不所不曉。講真,一開始我其實沒有這麼大的期待,但後來,他一天一天的刷新我對他的認識,後來,我徹底被他折服了(也不多,給一個富二代做了三套音響系統,1000萬而已)。我們從一開始只聊音樂,到後來無所不聊,因為音樂,我們成了很好的朋友(話說,他的寶貝女兒真的很漂亮!)。我用了大概半年的時間,把我的耳機系統,音響系統搞了起來,各種線材升級,各種學習,各種實踐。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因為我們是電子專業的,我有一個同學,他大一開始發燒,大二就上網學習查資料DIY了一個拜亞動力A1耳放,當時他只是考慮到官方價格太貴,所以花了800不到的成本就搞定了這個耳放(他只是做來推自己的拜亞DT880),後來他發帖,很火很火,有人要買他的耳放,他抽空也做了幾個來賣,漸漸地改進了很多東西,做工也成熟了一些,我是在發燒後才知道他也是耳機發燒友的,很快我們就經常一起聽音樂,一起探討耳機系統的問題,很自然的,我讓他給我做了一個拜亞A1耳放,這次用料也不像他第一次DIY那麼省了,更多的考慮音質,完全復刻官方,以前我不知道買幾十上百種元器件有多耗時費力,單是在淘寶上買元器件都花了我倆兩天時間!

按照清單一個一個的來,考慮運費,有些元器件得自己去實體店購買,為此我是跑了不少五金店,有一次,我跑了五個小時!五個小時!什麼都沒買到!那一刻,我恨透了實體店!恨透了假大空的五金城!對,我就是淘寶死忠粉!因為,有很多東西,除了淘寶,你什麼京東也好,蘇寧也好,亞馬遜也好,都是混蛋,沒有!比如私人定製,淘寶可以針對你定製各種奇葩的東西,你有什麼想法,淘寶人都給你想到了,對,這就是萬能的淘寶,感覺像是打廣告,那是因為,我曾經有幾十次這樣的經歷,只有萬能的淘寶能給我把問題解決了!可能很多人買的東西都很尋常,所以沒有這種體會,但還有很多人,他們有各種小小的願望和各種小眾的需求,其它所有平台,都做不到,淘寶做到了,借這個機會,好好感謝一下淘寶,畢竟,沒有淘寶,就沒有今天的我啊。好了,言歸正傳。做這個耳放前前後後20天時間(我們做了三個,還有一個同學要了一個,另外一個作為備用),終於,開聲了,可以享受音樂了。在拜亞A1耳放之前,我一直使用的是一款經典耳放——萊曼耳放,解碼器使用的丁丁解碼器,最開始的時候,差點被各種音頻線弄成了腦殘,但現在回過頭來看,那個時候還是too young too simple啊,曾經多少的痛苦,都終將一笑了之。一切都沒有結束,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我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台音響——惠威M1,對,傳說中的惠威M1,它現在就在我電腦桌旁,我人生的第一台HIFI音響,另外,不得不說的是,這音響也是我朋友自己做的,所有升級線材全是我朋友一個人完成,然後我擁有了人生第一台膽機,換上了貴族之聲WE274B整流管,兩隻KT88和兩隻EL34分別換著聽(貴族之聲300B不適合推M1這個箱子),驅動管使用的是美國天梭6SL7,穩壓管使用的蘇聯電子管CГ-3C。

膽機架構很重要,只有膽機本身素質過硬,升級電子管的效果才會明顯,但很多初燒無法判別這些專業性比較強的東西,要不是這樣,我相信會有更多人愛上膽機(晶體管和電子管始終有差別,這確實是事實,我以前不信,但後來我信了)。膽機是在我擁有了一生的朋友——拜亞T1 II後才讓我朋友給幫著搭建的,我是在了解學習了香港代購後選擇了代購,經過了半個月的等待,看著made in germany,我再次對德國膜拜有加(我是德國製造忠實粉)。

因為我長期混跡於圖書館、自習室,考慮到聽歌會打擾到人家看書(我喜歡頭戴式耳機,漏音很難解決),就又花錢買了拜亞T70P,為什麼不是T5P或者AKG K812呢?太貴了!K812是開放式,更不可能用來圖書館看書了。

結果怎樣?T70P還是沒能解決頭戴封閉式耳機漏音的問題,能明顯感覺到漏音啊!肯定會打擾到人家看書的啊!終於,我痛徹心扉,於是,下定決心,讓我朋友給我做了一個入耳式耳塞,森海IE7,就這樣,我人生第一個入耳式耳塞到手,只是後來也慢慢體會到了入耳式的傷痛(戴久了真的受不了啊,耳朵痛啊!換了各種耳套,木有用啊,痛就是痛啊,換最適合自己耳道的也痛啊!)。

就這樣,以前只聽MP3格式的我,對音源的要求越來越高,開始了Foobar之旅,古典也盡量考慮無損音源,以後還想升級解碼器,如果有可能,我下一個耳放會是SPL Phonitor2 1280,下一個解碼器會是飛利浦TDA1541,但現在,回過頭看,已經不那麼熱衷於追求極致的耳機/音響系統了,現在停下來思考,發現,只有創作,才是我的宿命,其它的,應該告一段落了。建立這套耳機和音響系統給我的幫助很大,我開始大量的聽古典,盡量使用無損,慢慢的,聽得多了,分析得多了,音樂鑒賞能力也提高了。還是得益於資源收集的能力,我建立了一個一生也聽不完的無損音樂庫,涵蓋了各種音樂風格,包攬了各種音樂體裁。於是我開始慢慢嘗試創作鋼琴曲,小提琴協奏曲,吉他曲,也在籌劃未來完成一首交響曲,當然,流行音樂一直在寫,也越來越成熟。現在,各種音樂我都會去嘗試,這大概就是這一路走來我的變化。前不久,我迷上了電影原聲大碟,以往,我看電影的時候,並沒有把音樂作為主體來分析,偶爾覺得配樂非常精彩,也僅僅停留在看電影期間,隨著時間的推移,對電影的配樂越來越關注,聽原聲大碟的時間也越來越多,然後因為接觸了知乎,對電影配樂大師有了一個系統性的了解,感興趣的可以看看知乎這篇文章:有哪些著名的電影配樂大師? - 音樂 之後,我系統的收集了John Williams,Hans Zimmer,James Horner,Ennio Morricone,Thomas Newman,John Barry,Danny Elfman······電影配樂大師的原聲大碟,說實話,收集整理音樂資源真的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每年大概都會花幾次時間來進行曲庫的升級和更新,每一次都會花費很長的時間,其實也不能算很長,比如一兩天,但是這一兩天大腦高速運轉,整個人處於異常痛苦絕望的狀態,當我系統性的收集整理結束的那一刻,看著自己的願望達成,又是那麼的幸福,隨著自己樂庫的擴充和升級,慢慢的意識到,可能以後花在上面的時間會越來越少,因為現在的樂庫已經非常成熟,相信以後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了,當我回過頭去看過去那些煎熬的收集整理工作時,又一次一笑了之了,感謝過去那麼拚命的自己啊!生命不止,奮鬥不息,夢中之地,我必追隨,一切都還沒有結束,一切都還在繼續進行······在音樂這條道路上,漸行漸遠,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向著更好的自己,一路飛馳,繼續前行······對作曲的追求遠沒有結束,既然選擇了音樂,那就將創作進行到底······好了,現在,我終於可以停筆,看書,享受音樂······

圖5:John Williams

————————————————

  • 小海cosea的電影原聲大碟推薦單

推薦小海在豆瓣上標記的原聲大碟(少部分不是電影原聲專輯,豆瓣上我基本只標記電影原聲大碟,但有時候突然看到自己聽過的好專輯,還是會標記),大多都是按照推薦和評價標記的,很多原聲專輯還沒來得及聽,也無法給出一個好壞的判斷,不過,雖然自己沒聽過,但那麼多人推薦,評價又很高,再根據自己看過的電影可以初步判斷,應該都是一些不錯的經典原聲專輯,當然,最後整理出來的這個標記單我自己感覺還不錯,很是喜歡(畢竟耗時很長,當晚我熬夜標記這些電影原聲,強忍著睡意,一直到凌晨五點半!),主觀來看,我相信這個標記單基本系統性的收錄了過去的優秀經典原聲大碟(如果能使用爬蟲程序抓取原聲大碟的數據信息就更好了,但貌似豆瓣沒有這個分類,該死的豆瓣不提供這個功能!現在已經標記的有587張專輯,大多都是電影原聲大碟,以後看到好電影,覺得很好的電影原聲我應該會不斷更新這個標記單),好了,推薦給喜歡電影原聲大碟的你們,去標記你喜歡的吧:豆瓣上小海cosea收集標記的電影原聲大碟

————————————————

m{heartsuitheartsuitheartsuitheartsuitheartsuitheartsuitheartsuitheartsuit}m |音樂作曲篇m|m{heartsuitheartsuitheartsuitheartsuitheartsuitheartsuitheartsuitheartsuit}

へ     /|
  /\7  ∠_/
  / │   / /
 │ Z _,< /   /`ヽ
 │     ヽ   /  〉
  Y     `  /  /
 ?● ? ●  ??〈  /
 ()  へ    | \〈
  &>? ?_  ィ  │ //
  / へ   / ?<| \\
  ヽ_?  (_/  │//
  7       |/
  >―r ̄ ̄`?―_

音樂學院作曲系的作曲核心教程

前言:作曲系的課程設置是先和聲,再復調,後配器,最後曲式分析,作曲系本科五年制,作曲四大件就是這四樣,這四件平均用時一年半來學習。關於教程,下面列舉的全都是可以讀的經典教程,但選擇範圍有點大,最後確定作曲系核心教程的推薦分別是:音樂理論基礎·李重光·人民音樂出版社、和聲學教程·斯波索賓·人民音樂出版社、曲式與作品分析·吳祖強·人民音樂出版社、復調音樂寫作基礎教程(修訂版)·陳銘志·人民音樂出版社、配器法教程(第3版)(套裝上下冊)·塞繆爾·阿德勒(Samuel Adler)·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這是最重要的五個類型,是核心教程。另外,音樂史方面推薦:西方音樂通史·於潤洋·上海音樂出版社,聲樂推薦:金鐵霖聲樂教學藝術·金鐵霖, 鄒愛舒·人民音樂出版社,旋律寫作推薦:旋律寫作教程·沙漢昆·廈門大學出版社,視唱練耳推薦:單聲部視唱教程·上海音樂出版社,聽耳推薦使用軟體:Earmaster Pro,其它方面還要推薦一本:音樂風格的藝術原則·謝·斯克列勃科夫, 陳復君譯·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總之看得越多對音樂素養提高沒有壞處。必須提到的是,作曲四大件中,除了那四本之外,如果需要,強烈推薦的有,和聲方面推薦:和聲學教程·桑桐·人民音樂出版社,更系統更高層次的曲式分析推薦:曲式與作品分析·茅原·人民音樂出版社、音樂的分析與創作(上下)(修訂版)·楊儒懷·人民音樂出版社,復調方面這裡列的基本都很好,每個音樂學院的選擇都不一樣:復調音樂教程(音樂卷)·於蘇賢·上海音樂出版社、復調音樂教程·林華, 葉思敏·高等教育出版社、復調音樂教程(上)·段平泰·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復調音樂教程(下)·段平泰·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配器方面各音樂學院也不相同,這幾本都不錯:管弦樂配器教程·楊立青·上海音樂出版社、管弦樂配器法教程·戴宏威, 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配器教研室編·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管弦樂配器法·施永康·上海音樂出版社、交響配器法(第一、第二卷)·【蘇】C?瓦西連科, 金文達譯(第一卷), 張洪模譯(第二卷)·人民音樂出版社。還有就是作曲至少要學會一樣樂器,如果有條件,最好是掌握鋼琴,沒條件,當然推薦吉他,最後留一句共勉:作曲很苦,但苦中有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一旦決定踏上就不要回頭,作曲是一輩子的事,不要急於求成,不要想著一步登天,慢慢積累,希望所有真正的純作曲狂熱愛好者最終都能達成心愿。

基礎樂理

音樂理論基礎·李重光·人民音樂出版社

和聲

和聲學教程·斯波索賓·人民音樂出版社

和聲學教程·桑桐·人民音樂出版社

勛伯格和聲學·阿諾德·勛伯格·上海音樂出版社

二十世紀音樂的和聲技法·基澤勒·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調性和聲及20世紀音樂概述(第6版)·【美】斯蒂凡·庫斯特卡多蘿茜·佩恩, 杜曉十譯·人民音樂出版社

二十世紀和聲學:原創樣式與應用·文森特·佩爾西凱蒂, 黃大同杜亞雄譯·上海音樂出版社

和聲學教程·【俄】尤·尼·霍洛波夫, 羅秉康高燕生譯·人民音樂出版社

無調性音樂的結構·艾倫·福特, 羅忠鎔譯·上海音樂出版社

傳統和聲學簡明教程(上)·保羅·欣德米特, 羅忠鎔譯·人民音樂出版社

傳統和聲學簡明教程(下)·保羅·欣德米特, 羅忠鎔譯·人民音樂出版社

音樂分析(曲式)

曲式分析基礎教程·高為傑·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曲基本原理·勛伯格·上海音樂出版社

曲式與作品分析·吳祖強·人民音樂出版社

曲式與作品分析·茅原·人民音樂出版社

音樂技法綜合分析教程:作曲技術理論綜合課程·姚恆璐·高等教育出版社

音樂的分析與創作(上下)(修訂版)·楊儒懷·人民音樂出版社

中國音樂結構分析概論·李吉提·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曲式與作品分析·李吉提·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音樂作品分析教程:音樂卷·錢仁康錢亦平·上海音樂出版社

曲式與作品分析課程譜例集1(公共課)·中央音樂學院作品分析教研室·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曲式與作品分析課程譜例集2(公共課)·中央音樂學院作品分析考研室·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曲式與作品分析課程譜例集(公共課3)·中央音樂學院作品分析教研室·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新音樂作品分析教程·彭志敏·湖南文藝出版社

首屆全國音樂分析學學術研討會學術論文集(套裝上下冊)·賈達群·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結構詩學:關於音樂結構若干問題的討論·賈達群·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音樂分析法·克列門斯·庫恩(Clemens
Kuhn), 錢泥譯·上海音樂出版社

器樂曲式學·魏納·萊奧, 張瑞譯·人民音樂出版社

作曲技法(第1卷)·保羅·欣德米特, 羅忠鎔譯·上海音樂出版社

作曲技法(第2卷)·保羅·欣德米特, 羅忠鎔譯·上海音樂出版社

復調

復調音樂寫作基礎教程(修訂版)·陳銘志·人民音樂出版社

復調音樂教程(音樂卷)·於蘇賢·上海音樂出版社

復調音樂教程(上)·段平泰·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復調音樂教程(下)·段平泰·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復調音樂基礎教程·趙德義劉永平·人民音樂出版社

復調音樂教程·林華, 葉思敏·高等教育出版社

對位法復調音樂教程·孫雲鷹·高等教育出版社

復調音樂分析教程·張韻璇·上海音樂出版社

復對位與卡農·查爾斯·赫爾特·凱森, 陳田鶴·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賦格寫作教程·【英】E.普勞特(Ebenezer Prout), 段平泰·上海音樂出版社

對位法(第1冊):分類對位法·楊勇·湖南文藝出版社

對位與賦格教程·【法】泰奧多爾?杜布瓦, 廖寶生譯·人民音樂出版社

復調音樂·【蘇】斯克列勃科夫, 吳佩華豐陳寶譯·人民音樂出版社

對位法概要·【法】查爾勒·柯克蘭, 肖淑嫻譯·人民音樂出版社

配器

配器法教程(第3版)(套裝上下冊)·塞繆爾·阿德勒(Samuel
Adler)·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管弦樂配器教程(套裝上中下冊)·楊立青·上海音樂出版社

管弦樂配器法教程·戴宏威, 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配器教研室編·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管弦樂配器法·施永康·上海音樂出版社

交響配器法(第一、第二卷)·【蘇】C?瓦西連科, 金文達譯(第一卷), 張洪模譯(第二卷)·人民音樂出版社

聲樂

金鐵霖聲樂教學藝術·金鐵霖, 鄒愛舒·人民音樂出版社

嗓音訓練手冊·【美】理查德·奧爾德森, 李維渤譯·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視唱練耳

單聲部視唱教程·上海音樂出版社

音樂史

西方音樂通史·於潤洋·上海音樂出版社

m{heartsuitheartsuitheartsuitheartsuitheartsuit}m |一場新的思考m|m{heartsuitheartsuitheartsuitheartsuitheartsuit}


看了知乎李春如事件後,突然到了不得不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了,起因是手賤翻看了各種大神對流行音樂和古典樂的看法,之後思考了一個吃飯的時間,來迴路上翻雲覆雨般的思索,然後折射出了各種思考,於是有如下感悟。

首先,要再次說藝術的問題。

藝術是什麼?在過去我還從未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潛意識即便是思考過,也從未如此清晰。

維基百科定義:藝術到今天依舊沒有公認的定義,藝術是人類精神的升華,也是生命內涵的養分。目前廣義的藝術乃由所有具有智能思考能力的動物,以透由各種形式及工具藉以表達其情感與意識型態,所產生其型態泛稱之為藝術。

百度百科定義:藝術,是才藝和技術的統稱,詞義很廣,後慢慢加入各種優質思想而演化成一種對美,思想,境界的術語。藝術是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包括文學、書法、繪畫、攝影、雕塑、建築、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曲藝、電子遊戲(第九藝術)等。

翻看所有藝術的定義,不以為然。

由於藝術二字,產生了很多從事藝術行業並因此從內而外透著歧視的人,因此,我是極度厭惡藝術這個詞的。不說全部,不能以偏概全,但這種從事藝術行業的大有人在,動輒就是「你知道什麼,這叫藝術!」「不幹藝術的人不知道,這世界真的有比金錢名氣更值得追求的東西」「在藝術家眼裡,你就是狗屎」「我做的事情和別人不一樣,我做的是藝術!」······諸如此類,不勝枚舉。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都沒有,生存都談不上,何來藝術?藝術的前提是這個人還活著,這個人還有思想意識,我並不相信任何不論經濟的胡說八道,生活可以盡情的施展善意的謊言,但嚴肅的學術研究不可以。那麼,我最新的認識是什麼?把藝術當作歧視的源泉的人,如何解釋?我以為,那就是人類以其「自私自利的基因」衍生出來的一種幻覺。這個幻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為完成人類人性中自私自利服務的。它的本質是在於「利己」,以人的一生來看,人的行為是以「自私自利」為原則的,而藝術這個詞掩蓋了這樣的真相,藝術這個詞本是可有可無的,爭論自己從事行業的藝術性的高低只是一種「自私自利基因的幻覺」,本質是「利己」,來源於人類無法逃避的自私的基因。

如何解釋現實中無法逃避的問題?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到底怎麼來看待?

首先,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是時間的藝術。音樂的本質在於物體的震動,又不僅僅是簡單的物體振動。鑒於此,很多人探討的歌詞問題,可以肯定的回答,歌詞不是音樂的一部分,歌詞是非音樂的一部分,不僅如此,歌詞還是破壞音樂的一部分,它改變了音樂的載體。而另一個核心問題——如何看待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首先,很久之前我就寫過相關論文,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完全無衝突,即使它們有很大的不同,但本質上,它們都是音樂。流行音樂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凝結於事物的時間和創造力、思想意識等等可能不同,但不能否認它們都有存在的價值,這符合歷史發展觀,固然所有東西都有層次之分,但並不代表不同層次的人需要以歧視的方式來處理這個問題,不支持這世界所有形式的歧視是每個人最低的底線。有些人只喜歡流行音樂,有些人只喜歡古典音樂,有些人都喜歡,還有人什麼都不在乎,但並不能否認每個人存在的價值,喜歡追求什麼不能作為歧視的源泉,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應該各走各的道路,而不是產生歧視和攻擊。一個人喜歡什麼,對另一個並不在乎你喜歡什麼的人來說並不重要,也說明不了任何問題,僅僅是你喜歡而已,所有的強加都不是言論思想自由。人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獨立的個體的意思是,不能將一個人的思想強加給另一個人,你可以宣揚你的觀點,但不能期待別人一定接受,不同觀點如果一定要以戰鬥分出勝負,必須以公開、公正的方式展開,只有這樣,才是言論思想自由,只有這樣才叫獨立個體。

說到這裡,我們必須參照人性來說,事實上,以上都是理想狀態,只能做到儘可能的客觀。人類永遠不可能客觀,只能保證最大化的客觀,對人來說,沒有絕對的客觀。現實中,每個人都是不可能做到以上所述的,這就是人。理想與現實是矛盾的,理論和行為也是矛盾的,矛盾使得人類永遠不可能做到絕對的知行合一,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事實上,只有對人有全面的認知後才能回答這個問題,就目前已知的對人的認知來看,結論是之前的結論——有的東西是用來學的,用不用全在一個選擇上。中午,和同學吃飯,我想和他分享最近的感悟,但我知道,這些他並不一定感興趣,按照理論上來說,我不應該把自己的想法強行輸出,這個時候,我該怎麼選擇?是表達觀點還是保持沉默?這就是一個非常矛盾的東西。沒有思想意識的人和鹹魚有什麼區別?從不思考和表達自己觀點的人是不是行屍走肉?那麼,觀點表達後,有多少人能做到不期待對方的好奇和認真甚至認可?這是來源於人類基因中的「自私自利」,這就是一對矛盾。大多數情況下,另一個人並不那麼在乎你有了什麼新的感悟和收穫,因為世界上所有的問題都可以用兩句話回答「關我屁事」以及「關你屁事」,這個時候,對於多年思考的結果並沒有得到別人的關注更別說認同的事實,觀點提出者的心理勢必造成大面積的陰影,這不符合自私的基因的原則,那麼,這個時候,觀點提出者就會不舒服,這是無法避免的,即使知道這個道理。之所以有些人境界比較高,就是可以減少這種創傷,那來源於對人的認知。另一方面,觀點提出者很有可能有強加於另一方的天性衝動,這個時候,如果另一方並不同意你的觀點,如果觀點提出者非要強加與他,勢必產生矛盾和爭論,直至沒完沒了,有時候最後他們能得出共同想要的結論,但很多情況下,都是愈演愈深。這次,我選擇了先說我有一個新的感悟,但接下來,我意識到他不會在乎也不會感興趣,於是我止住了沒說,我的回答是「如果要看,就去看我寫的文章,因為看文章如果看幾句話不感興趣,直接關閉瀏覽器,這是主動選擇的過程」,如果他願意看就看,不願意看也不會干擾到我,我為自己這個小小的發現感到興奮。那麼,是不是不應該表達自己的觀點?對我來說,矛盾的東西,不必要糾結,因為沒有絕對的好和壞,選擇一個當前情況下自己最想選擇的,就對了,況且,我總以為,沒有思想意識真的和鹹魚沒有任何區別,不思考和表達觀點的就是行屍走肉。真正對這個世界在乎的人大多興趣廣泛,因為它們確實對這個世界在乎,這類人的普遍特點是喜歡辯論,這是一種非常好的特質,這類人願意把時間花費在辯論上,他們對這個世界還很感興趣,還沒有徹底對這個世界失去信心。在很多人眼中這種人異常奇葩,為了一個和自己生活看上去好像沒有任何關係的東西爭辯不是浪費時間嗎?這個現象,就直接引出的一個問題,那就是辯論的矛盾性。一方面,對這個世界改變最大的就是這群人,他們還對這個世界感興趣,對這個世界好奇,所以喜歡思考,喜歡探討,喜歡討論,但他們的矛盾在於,都籠罩於基因的自私自利下,不可能絕對的做到不強加自己的思想意識給他人,這是非常矛盾的。綜上所述,只想要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矛盾性。只有解決了這個問題,才可能回答上面的問題,並繼續下面的思考。

回來繼續回答——如何看待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

過去論文中有一段話是這麼寫的「音樂,重在耳朵去聽,去感受,音樂無需聽懂,重要的是在音樂聲場中來回盤旋、周轉,不要停,不要停,就這樣一直跟隨音樂的節奏、旋律,一直下去,有時候真的希望不要再醒過來,就這樣隨著音樂一直纏綿到生命的盡頭」「音樂無界限,音樂的分類可有可無,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去除可有可無的東西,回歸音樂本質,在物理震動中去感受結構構造中的音樂,如痴如醉,如夢如幻,做一回神仙,感受一下世界上最美妙的旋律和節奏,在音樂的世界裡尋找感動,守候那份永不結束的期待與孤獨,堅持那份堅持,回歸天性,回歸自然,用心去感受,你會發現,音樂的世界,從來都如此安寧祥和,你慢慢的陷入,墮落,沉迷,最後和音樂一起,走向了世界的盡頭,那裡,有著世界上最美妙的夢境」,這大概就是音樂的魅力,而不是討論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孰優孰劣,誰也沒有理由瞧不起誰,不過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一切歧視都只是「自私自利基因的幻覺」,僅此而已。


/○ ● .... ● ○
// /█ /▓
. ∏....∏ .... || ... || ........ ..............................

如果一定要舉例說明,那真的無窮無盡。姑且用汽車來說事:

汽車有2-5萬的,也有5-10萬的,有10-100萬的,有100-1000萬的,有1000萬以上的,它們不過是市場定位不一樣,誠然,1000萬的豪車和5萬的普通汽車有巨大的差別,無論從參數上來看,還是實際性能表現上來看,都不是一個數量級的東西,但是,這能說明什麼呢?唯一能說明的就是「一個人喜歡豪車,一個人覺得5萬的車就已經夠用」,各自對車的要求不同,需求不同,興趣不同,追求不同,僅此而已。另外,每個行業都有其不同的定位,有的定位低端,有的定位中端,有的定位高端,還有定位奢侈品的,但並不代表給一輛普通車做成黃金奢侈品這輛車就變好了,同樣,寫古典的作曲家中,也有垃圾的,即使他寫的是古典,但一樣不可否認,真的,那只是掛羊頭賣狗肉,說著古典的事,寫著無法聽的音樂,然後充滿歧視的宣揚,我這是古典音樂!這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同樣,寫流行的,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寫出好音樂,創作出好作品,對應於它們的僅僅是定位不同而已,古典對一個人的入門要求較高,流行音樂欣賞入門較低,如此比喻只為說明它們不過是定位不同而已,古典定位了一群對音樂欣賞力高的人(人相對較少,相對較高是按照概率來說,並不是對比個體),流行定位了一群對音樂欣賞力稍低的人(人相對較多,再次強調,只是概率),但這都不是絕對的,古典中有優秀的人,流行中也有,它們是隸屬於不同的音樂分類中,是無法直接拿來比較的,這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古典中有大師,也有假洋鬼子,流行中充斥著很多垃圾,但也有音樂大師,也留下了很多的經典作品,術業有專攻,不同的定位,做不同的事,不同的分類,完成各自的使命。有人說,古典音樂就是過去的流行音樂被時間篩選下來的經典部分,所以,這個角度講,古典音樂應該叫經典音樂。這句話才是真正的刺中要害,很多人厭倦了古典音樂高大上的名字,讓人很容易產生歧視和被歧視的心理。經典音樂,才是我們要說的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最終的宿命,因為只有時間才能驗證這一切,多少年後,再回首,留下來的,都將是經典,這其中,根本不分古典音樂還是流行音樂,也不分民樂鄉村原生態······某種程度上來說,我頂討厭將音樂分類,但只有分類才方便窺探人類歷史的瑰寶,這恰恰又是一個矛盾。另外,我們還是迴避不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人類的金字塔效應,雖然不支持所有形式的歧視,但金字塔效應是無法迴避的問題。越往金字塔上走,人越少,用音樂來說,這叫曲高和寡,不能說頂端的人是不存在的。人類應該是多元的,這個金字塔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事物有層次,但沒有高低(這裡的高低默認帶有感情色彩)。有人說,一切反對優劣的人都是自欺欺人,我倒認為,這裡如果用層次更好,因為優劣已經帶有感情色彩,而層次僅僅是描述事實狀態,毫無疑問,他想表達的正是這個觀點——事物必有層次之分,由於不支持所有形式的歧視行為,所以,我們反對一切高低之分,理想上來看,這也是在反對一切好壞之分,因為好壞也是帶有感情色彩的,好與壞本就是哲學中的對立統一,不存在絕對的好,也不存在絕對的壞,所以,理論上來說,好壞也是沒有絕對評判依據的。那麼對錯呢?對與錯描述的是客觀的事實,但對錯也是建立在判斷對錯的系統中,那麼判斷對錯本身也是有問題的,這個意義上講,有時候對錯是客觀事實,前提是相信判斷對錯的系統,有時候你得先判斷「對錯系統」的對錯,為了判斷「對錯系統」就得再創造一個判斷對錯的「對錯系統」,這就是一個死循環,如此說來,對錯在哲學中本身就是一個問題,但我依舊相信邏輯自洽的系統下的對錯,如果這個系統到目前為止,是最好的系統,且能判斷出對錯,那麼對錯也是能判斷的,只是沒有絕對的對錯,隨著時間的推移,矛盾關係的演變,對錯也有可能相應的變化,這恰恰符合「變化是唯一的不變」的說法。那麼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再來思考層次的問題,這是絕對無法避免的問題,因為它是客觀事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主張所有形式的歧視,同時,要承認,層次有高低之分(這裡的高低之分沒有感情色彩),只有認識清楚了客觀事實,才有可能形成下一個意識——有一點可以證明,有些人會改變自己去追求更高層次,他們在追求越來越好,而一部分人不會有意識的去追求越來越好,即使都追求變化,他們的速度也有差別,這是唯一的兩點:改變與改變的速度。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人與人的差距巨大。

來細說這句話放在這裡的原因。A:一個對音樂極其有天賦和追求的人,但他不擅長數學 B:一個對音樂毫不在乎的人,但他是研究核武器的科學家 C:沒有音樂,沒有核武器,但他因幾十年的技術功底進了法拉利研究中心D:一個什麼都不感興趣一無是處的人。

慢慢來說這個事,A動不動就拿著古典音樂對BCD說「你懂什麼,這叫藝術!」在A的世界,他並不關注核武器,也不關心數學。A老是在心理上產生一種優越感,認為上帝給了他音樂的天賦,這些BCD都沒有,但他沒有意識到,他不懂數學,他也不懂核武器,一次他開著一架普通的汽車穿梭在高速公路,汽車出問題了,他無能為力······他不在乎核武器,他說「關我屁事」。好吧,相信讀到這裡,大家都知道我要表達什麼了?活在自己狹小的世界,然後在自私自利的基因下產生強烈的優越感甚至歧視,殊不知,一山更比一山高,即使A是音樂中的肖邦,也找不到任何理由歧視誰,A的音樂天賦和努力固然將他推向了金字塔更上層,但不要忘了,這裡面還住著製造核武器的B,也許還有數學天才高斯,還有製造航空母艦的大神,還有飄蕩於外太空的火箭飛人······SO,別以為自己的世界就是全世界!你懂音樂,但不懂數學,不懂汽車,不懂飛機,不懂遊艇,不懂航空母艦,更不知道如何製造核武器,終其一生也只是一個坐不了火箭也上不了太空的路人甲······這個時候,才發現,原來,自己的世界這麼小。而自私自利的基因讓你看到這裡對自己說一句「SO,關我屁事」,僅此而已。(之所以加入D 這個角色,一定有它的意義,至於什麼意義,讀完全文)

個人並不喜歡藝術這個詞,如果讓我來定義,我更願意把藝術定義為「凝結於物質的時間、思想意識、創造力」。我以為,一架凝結了數百上千研究和實踐者的豪車,也是藝術,如果說有人反對,那就是因為汽車並沒有帶有「感情共鳴」,事實上,人的「感情共鳴來源於凝結於物質的思想意識」,誰說只能將這種思想意識凝結於「文學、書法、繪畫、攝影、雕塑、建築、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曲藝······」,所以,從本質上來說,任何融入了時間、思想意識、創造力的物質都可以叫藝術,那麼,所謂的「你懂什麼,這叫藝術!」是幾個意思呢?別人做的汽車,也叫藝術!同理,成千上萬的團隊開發的APP也可以叫藝術,因為凝結於這個物質之上的有他們的理念、思想意識,並能通過用戶體驗產生感情上的共鳴,這就是藝術!如此說來,有太多的藝術了,航空母艦肯定算藝術,數學家的偉大著作毫無爭議的成為藝術珍藏,核武器就是人類藝術的傑作,火箭就是凝結了人類智慧的偉大藝術瑰寶!······當我們顛覆了一個概念的理解時,一切華麗的語言和歧視都變得蒼白無力。如此看來,處於自私自利的基因下的幻覺是一件多麼可恥的事情,這似乎摧毀了一部分人,當然也註定成就另一部分人。另外,我不得不提的是自然而然發生的「基因」的「自私自利」並不總是準確的,A的歧視本是出於對自利的原則的自我保護,短期來看,這種自我保護會欺騙「基因」,「基因」以為它產生的行為確實造成了「自利」,這種自然的判斷本身就有可能是錯誤的,這方面來講,「基因」有時候也不免會「自欺欺人」。這種自然的判斷有些像人類的「生理/經驗」性的判斷,它並不擅長判斷長遠發展,也許這是人的一種生理機制,這種機制忽略了人的矛盾性,所以,也不難解釋為什麼金字塔頂端的人往往在尋求以突破「人類天性」的方式去指導自己的行為,這樣看來,他們的世界應該會與「基因」作鬥爭,去包容的看待這個世界,確實,他們越來越好,這種違背「基因」的做法,卻換來了長遠的「有利」,足以證明「基因」的判斷本身就是有缺陷的,突破人類的這種機制,首先要對人類這種機制進行認知,這樣看來,再次回到了過去的話題「認知自我,認知世界」。

下一個思考就是人類到底有多無知?首先,人的一生時間有限,精力有限,這就足以毀滅一切狂妄自大。就算是天賦異稟的高斯,終其一生,也只能精通於數學的少數領域,一個人,在自己狹小的少數幾個領域追求得越深越遠,越感受到人類的無知和渺小,越學習,越無知——這又可以摧毀很多人,所以需要直面狂風暴雨的勇氣,不跌倒就不會有爬起來的故事!任何人,都只能在自己狹小的世界終其一生,沒有一個人不是無知的,不能讓自私的基因繼續幻想,優越感和歧視這種帶有感情色彩的東西,都只是幻覺。再次摧毀一批人,但並不能終於此,很多人還是站在了金字塔頂端,大部分人還是在底層······誰也無法避免回答這個問題。並不是每個人都無知,所以,每個人都應該一樣,那樣這個世界就沒有了發展的推動力。這個世界是相對的,只需要確定是不是在變化,確定是越來越好還是越來越糟糕,以及變化的速度。所以,不要在此文尋求自我安慰和自欺欺人。

最後一個想說的問題——該不該評價?

其實這和前面講的該不該表達自己的觀點如出一轍,但又完全不同,發表觀點是從自身輸出,然後期待外來干擾,而評價是相反的過程,先有別人的觀點輸出,才有你帶來的外來干擾。一方面,我們堅信一句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一方面,我們評價著別人的觀點,矛盾。其實評價並不一定能改變別人繼續他的追求,如果他堅信「走自己的路」根本不在乎你的評價,或者直接屏蔽、忽略這些評價,那麼評價人的外來干擾對他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反過來看,評價不僅僅是外來干擾,還有一部分是做給自己看的,評價的過程,又是一個思考和思想意識輸出的過程,那麼,該不該評價?從前文中所說「沒有思想意識真的和鹹魚沒有任何區別,不思考和表達觀點的就是行屍走肉」,堅持認為,這對矛盾體,應該選擇的是評價。評價就是一個自我改變、思考學習的過程,是推動進步的一個動力,評價是有必要的,但絕不應該計較評價對觀點輸出者的影響,這個時候,如果在乎這種影響,對方可以狠狠地說一句「關你屁事」,心理陰影面積迅速擴張數倍。

到此,所有重要的思考都已經得到了陳述,瞬間以為,自己又完成了一個很重要的人生過渡。然而,看著時間流逝,心理陰影面積迅速擴張到960萬平方公里,好了,該幹啥幹啥,看書了。——寫於2016年8月1日

於千萬人之中邂逅你的容顏,倘若不是擦肩而過,為何等?秋去冬來,花開花落。方知,方恨,方悔,錯已成錯。

人生已如此短暫,喜歡的東西趕快做,立即做。

不要因為擦肩而過等幾個花開花落,更不要明知是錯還一錯再錯。

多少人因為猶豫要不要買一把吉它亦或是一把提琴一架鋼琴,與自己的音樂夢擦肩而過,多少人因為猶豫,與最好的自己分道揚鑣,曾經你一個猶豫,多年後發現,再回不到從前。今時今日,此時此刻,曾經你一個錯過,絕不僅僅是一個錯,是悔,是恨,都回不到過去,你錯過的正是人生最寶貴的——時間。

時間不等人,人卻在等時間,但是,時間一過不再有,和時間相比,任何事,都不值一提。

在音樂的道路上,沒有猶豫,沒有放棄。


"""
^ ..
(, &>oо○
`_/
__7 /_ @}.{@
/` `"` ) @} (`
/ | `|/
| ( ) \___ |/
| || )(_)
| || |`"""`/|
|_|\______
///`
| Y
( )
| | &> )
| |/ /
| | /
| | /
/--.|
|____))

我曾寫到「要不被人生主宰,要不我主宰人生」這句話本來自於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而後又想,在音樂的世界,何嘗不是?或者說,在任何你所堅持的道路上,何嘗不是?你的青春你荒廢不起,不負青春,不負夢想,這句話不僅僅是激勵你前行,更多的是對待人生的態度,音樂之路,唯有堅持,才能抵達你日里夜裡憧憬嚮往的純粹之地。「昨夜春風處,坦然獨處之」,當你一個人孤獨前行時,這句話或許帶給你的才叫光明,忍住孤獨,忍住寂寞,音樂之路,通往心靈的感動需要你自己去尋找,去感悟。

有一天,世界都滅了燈,不再亮,最怕,連你也看不清。那一刻,或許你又一次回到那個無助、迷惘、彷徨、不知方向的青春歲月,那一刻,或許你眼淚忍不住滴落,那年,滴酒醉青春,燒愁悶人生,若不是轉念一想:堅持內心,讓心靈指引你前行,如今,你又會是什麼模樣?

在人生的道路上走走停停,告訴自己,生命不止,奮鬥不息;夢中之地,我必追隨。


——謹以此送給喜歡音樂的你

——大概於2015年冬


——————————————————

文章太長,答案這裡無法發出去,全文移至文章處查看——————————————————

——————————————————

作者:小海cosea
鏈接:音樂學習之路 - 小海cosea的文章 - 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未經授權,所有回答/文章,拒絕任何形式的轉載,分享鏈接請標明出處和作者。

書籍購買

郵箱:hoctoboy@gmail.com QQ:807244012

微信:hoctoboy 微博:今日經濟hoctoboy (二維碼自動識別)

PDF和實體書均出售。PDF價格:5RMB,實體書:40RMB(數量少,無法控制成本,沒辦法,請諒解)

承接項目

歌曲創作—寫歌,寫文章,數學諮詢(重點針對中學至大學至研究生),房地產諮詢,平面設計,LOGO設計,萬能資源定製,包括:高清+藍光電影、古典+流行無損音樂、紀錄片、學習視頻、演講、足球比賽、動漫、美劇、韓劇、舞蹈瑜伽、魔術、美食烹飪視頻教學、名人名家等。誕生:致力於解決信息時代資源過度分散問題。理念:拯救你的時間,還生活一片安寧;你的需求,有我懂;來我的世界,你只需嘆一句:相見恨晚。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學生黨一枚,專註研究與創作,也希望我的文章/回答對你有所幫助,感謝你的關注與支持。

create is my all.魂盪魄,勇者雄心——小海cosea


謝邀( ????? )
這題是個long essay題啊。。。
我的心路歷程可以說是由恨生愛,由熱愛在變到相伴的平淡。
留個坑,以後填。


謝邀!

心得感悟談不上,留點感嘆吧。

如果你是把音樂僅僅當做愛好,那就別老想著走職業,因為當你把他當做愛好時,你可能直達到了高水準的百分之六十,但是周圍的人會說,哇!你真的很有天賦誒!不去走音樂真的可惜了。於是你沾沾自喜,妄圖在音樂道路上打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然而,一旦你走上了專業,你所謂的百分之六十,甚至百分之九十,那都叫不及格。

再沒有準備好接受這種心理落差之前

別走職業。

如果你真的特別痴迷於音樂,覺得除開音樂你就會不知道自己是誰的話,那我在這裡,誠心的祝福你,希望你能一直保持這種心態。


蟹腰
不忘初心。
時常停歇下來,回頭看看當初為什麼要學音樂,不要被大眾價值觀而影響到了自己最初最純粹的想法。我們都習慣了一提到學音樂,就聯想到音樂夢、感覺非要去拿個冠軍、站在萬人大舞台之上,去收穫名利收穫世俗眼光裡的成功才為之愛音樂。於是漸漸自己也以為自己學音樂也是為了這世俗的成功,而忘記了當初你第一次翻開樂理書、第一次拿起吉他、第一次把手放在黑白鍵上的時候

你只是想泡個妞而已。


非常感謝邀請!


【有一點小碎碎念】
1 說學音樂陶冶情操,覺得有道理的,自從學了提琴,整個人都安靜下來了許多,有時不知道是人選擇了音樂還是音樂選擇了人,我也是在性情變化的時候之後自主選擇了學小提琴。
2 個人感覺的,好像學樂器的人唱歌都不太走音或者亂節奏?(身邊沒有出現過反例,所以感覺有點神奇)


【下面屁話太多,先給總結】
五歲學琴不樂意,各種掙扎。四年級時突然又想學琴,被音樂征服,然後就是如今這般模樣了,小提琴是一個很喜歡的興趣愛好。
感悟什麼的大概就是,如果我不學小提琴,那我永遠都不知道將旋律握於掌心,再由指尖幽幽流出是一種怎樣美妙的感覺。音樂是有能夠讓人神交的魔力的,而樂器就是一座連接彼此的橋樑,無時無刻不在散發著熠熠生輝的光芒。不知道要怎樣去稱讚它才最為合適,惟願可以只做它忠實的臣子,只因其之妙處如無底淵,而我實屬太過淺薄。
其他的沒有什麼可以多說的,音樂這種東西,無心不成。

【以下是一堆無用屁話,不看也罷】
心路歷程簡直是說來話長……我第一次接觸小提琴在五歲,那時候有個著名小提琴老師叫徐多沁,他在招收學生,也不知道是如何招生的年紀太小記不得了,我被媽媽拖過去之後很榮幸被淘汰率好像很高的選拔給選上了。(這時候我還是一臉懵逼的以及並不知道為啥我就要去學小提琴這麼個玩意兒)
選上了就去學唄,然後開啟了我持續了三個月的挨打之路。
小提琴這種弦樂入門和鋼琴有個特別大的不同之處在於,萌新拉琴特別難聽。(手動再見)大概同理管樂?我們隔壁管樂的萌新印象里吹得也很傷耳朵的那種。而樂器入門是一件很枯燥的事,尤其是對於一個小孩子,還是我這種上天入地一分鐘不見人就闖禍搞破壞的活潑型選手,於是喜聞樂見地總是被打得嗷嗷叫,凄慘無比。練琴基本上都是哭唧唧,要麼就老媽呆旁邊我大氣都不敢喘一口。說來也有些奇怪,這麼不配合地學琴,居然還能總是被誇獎輪到上台表演,大約全是媽媽盯得緊的功勞。(說到這裡我不得不說,年幼的記憶里,徐老師的教學真的特別棒,後來我所有的姿勢標準都拜這位優秀的老師所賜。他還非常愛學生,教學有道。)
三個月的雞飛狗跳之後,我媽終於放棄我這個扶不上牆的稀泥,不強制我學琴了。除了我不配合以外,其實還有她當時上班忙,上學路途太遙遠,自己我身體當時很差的原因。(小時候因為某些坑爹的原因導致半歲就開始了胃炎,這嚴重性胃炎可能要伴隨我一生了……)
四年級突然鬼迷心竅,回家跟娘說又想學了。我媽忍住給我一大嘴巴子的衝動,用「和善」的目光看著我問我怎麼突然要學了,我也不知為何,當時特別堅定,就是想學。不過我媽後來也不說我,僅僅是督促我一下,全靠我自己了。大概是五歲時候打的底子,腦子不記得身體還有印象,總之這次學習入門極快。後面的故事與一般學琴之路也無異了。
總之時至今日,我依然很感謝總是支持我各種突如其來想法的親愛的偉大的媽媽,以及慶幸當初的堅持讓我有機會去感受一下音樂這不可言說的美妙之處。


那麼,就是這些啦~


推薦閱讀:

對於時光的流逝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和一些小恐慌,怎麼破?
「生活感悟」、「職場經驗」類文章在論壇或者 SNS 上很流行,這一現象是否正常?
我們該如何度過我們的一生?
怎樣才能擺脫自己的命運?
講講你覺得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

TAG:生活經歷 | 音樂學習 | 人生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