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奠定中國版圖」的說法出於何處?此說何解?
常見到「清朝奠定中國版圖」這種說法,但不知出於何處?請詳細講解?
還發現有關清朝的問題,很奇怪,不論是在知乎還是其他網站,都見不到研究清史專業人來答疑。
「清朝奠定中國版圖」其實不是一個嚴謹的說法,因為裡面好多概念都不清晰。不過光看這句話大概也知道要說什麼意思,無非就是爭論清朝對現代中國疆域的貢獻罷了。
這種不嚴謹的說法,以我所知,應該是來自於譚其驤先生《 歷史上的中國和中國歷代疆域》一文。該文系譚先生在1981年5月下旬召開的「中國民族關係史研究學術座談會」上的講話,後來刊登在《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1991年第1期。譚先生指出,本文是講他在編繪《中國歷史地圖集》時如何劃定各個歷史時期的中國範圍的。這篇文章里涉及「清朝奠定中國版圖」的說法如下:
我們是如何處理歷史上的中國這個問題呢?我們是拿清朝完成統一以後,帝國主義侵入中國以前的清朝版圖,具體說,就是從18世紀50年代到19世紀40年代鴉片戰爭以前這個時期的中國版圖作為我們歷史時期的中國的範圍。所謂歷史時期的中國,就以此為範圍。不管是幾百年也好,幾千年也好,在這個範圍之內活動的民族,我們都認為是中國史上的民族;在這個範圍之內所建立的政權,我們都認為是中國史上的政權。簡單的回答就是這樣。超出了這個範圍,那就不是中國的民族了,也不是中國的政權了。
在這段話之後,譚先生詳細進行了解釋,估計大家不愛看長篇大論,這裡只摘其要。
首先,我們是現代的中國人,我們不能拿古人心目中的"中國"作為中國的範圍。其中重點是:
"中國"兩個字,按照現在的用法,形成是很晚的。鴉片戰爭以後的初期還沒有完全形成,基本上到晚清時候才形成。講到"中國"就是表示我們國家的主權所達到的範圍,這是鴉片戰爭後經過了幾十年才逐漸形成的。
其次,我們既不能以古人的"中國"為歷史上的中國,也不能拿今天的中國範圍來限定我們歷史上的中國範圍。其中重點是:
我們應該採用整個歷史時期,整個幾千年來歷史發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國為歷史上的中國。我們認為18世紀中葉以後,1840年以前的中國範圍是我們幾千年來歷史發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國,這就是我們歷史上的中國。至於現在的中國疆域,已經不是歷史上自然形成的那個範圍了,而是這一百多年來資本主義列強、帝國主義侵略宰割了我們的部分領土的結果,所以不能代表我們歷史上的中國的疆域了。
說到這裡我覺得大家應該明白為什麼譚先生以「18世紀50年代到19世紀40年代鴉片戰爭以前這個時期的中國版圖作為我們歷史時期的中國的範圍」了。當然如果想更好地了解,建議大家去搜一下譚先生這篇文章,雖然寫作於1981年、刊發於1991年,但許多現在網上爭論的話題早就被譚先生解釋過了。
那麼現在回到本問題,「清朝奠定中國版圖」何解?
題目中的「中國」顯然指的是現代中國,奠定版圖指的是確定現代中國的國境線。那麼為什麼是清朝而不是很多答案提到的疆域更大的元朝、唐朝呢?其實很簡單,在清朝以前,中國和西方的國際關係體系是格格不入的,但由於西方的強勢,中國不得不被動接受西方的國際關係體系,也就是被拉進了西方的世界體系中。而此時的中國就是清朝。換言之,經過二百多年的發展最終奠定的清朝版圖,是西方世界體系初接納「中國」這主權國家的狀態。
這裡需要插一下,中國和西方的國際體系在清朝以前完全是兩套系統。中國一直以來的國際體系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中國居中、四夷環繞,周邊國家向中央的天朝上國入貢。這種被稱為「天下觀」的「朝貢體系」,是符合傳統中國的世界觀的,但卻和西方自威斯特伐利亞體系以來的主權國家國際體系格格不入。威斯特伐利亞體系雖然不穩定,但卻確定了以平等、主權為基礎的國際關係準則,「無論各國從戰爭中撈到多少好處,在表面上它們都信誓旦旦地忠於主權和平等的原則。」自威斯特伐利亞條約簽訂以後,即使再窮兵黷武,也需要合約、條約來為自己的武力背書——這也是為什麼清末打完仗還要簽不平等條約。而中國人說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度被西方人嘲笑為「對全世界聲稱擁有領土主權」。
說了這麼一長串的意思,就是說,西方的世界體系將中國作為一個主權國家拖進來了,有了一個新成員,接下來的一切都按西方的規矩辦了。就版圖而言,即使你再恃強凌弱,把清朝按在地上摩擦,最後還是要簽協議籤條約,根據雙方的約定來修改國界線,到底划到哪裡。而這樣劃線的基礎,就是清朝原有的疆域。這就是為什麼說,清朝奠定了中國版圖。因為以後的所有領土條約,都基於清朝的疆域一點一點縮小(唉……)。
這裡插一句,不光是鴉片戰爭以後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之前清朝也簽訂了一系列條約,比如《尼布楚條約》、《恰克圖條約》等,確定了一部分明確的國界線——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古代中國是有邊疆而無邊界,沒有或者說很少有國界線的概念,畢竟理論上講,天下都是皇帝的嘛。
再回過頭來回應有些朋友指出的,阿古柏問題和西藏問題,其實這裡也充分體現了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特點。阿古柏是英、俄策劃的分裂勢力,也就是希望它能獨立出一個新的主權國家,相比清朝當然更好對付啦。當然後來被左公平定,期間發生了沙俄入侵。阿古柏的分裂勢力消失後,在這一地區的劃界雙方(兩個主權國家)又變成了清朝和沙俄,接下來就是大家熟悉的中俄《伊犁條約》,清朝叕丟了領土,但好歹沒讓阿古柏把大片領土給分裂出去與吧。另外的西藏也是,英國妄圖否定清朝中央政府對西藏的管轄,不就是想光對付一個西藏政府更容易么。到了民國時期的麥克馬洪線問題,就是英國瞞著中國中央政府,跟西藏地方政府簽訂的條約才有的問題,中國歷屆中央政府都堅決反對,因為地方政府無權作為一個主權國家政府來跟外國簽訂協議。
確實,國際關係歸根到底還是實力,但並不是說有實力就真的為所欲為,畢竟挑戰一個國際體系的國家好像還不存在。既然如此,就算把大清按在地上摩擦摩擦,回過頭還是要跟當時中國的主權政府也就是清朝政府談的……
後來清朝通過《清帝遜位詔書》,將領土主權繼承給了中華民國(「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再後來通過政治協商會議,新中國又繼承了領土主權。這就是「清朝奠定中國版圖」的全部意義。(請參考章永樂:《舊邦新造:1911-1917》,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至於有人說,國土都是解放軍打下來的云云,確實清朝末日已經失去了對大多數領土的控制能力,直到民國都沒有能夠實際控制,最後是解放軍陸續解放全國,最後平定地方。但要注意,這個解放「全國」,哪裡算「全國」?總要有個依據和範圍,不能隨便打下去吧?而這個範圍,就是題目所說的,清朝所奠定的、為民國繼承的中國版圖。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版圖是靠解放軍自己打下來的。但是,這個打不是亂打,要打總要是有一定依據的打,你不能說自己國力比相鄰小國強就去打人家。這裡的依據就是中華民國名義上的版圖,只要民國名義上有的版圖,自己又有力量就可以打回來。而民國由於壽命太短,又沒有開拓疆土,所以這個名義上版圖的繼承就是來自清朝了。
所以這句話得一分為二說。說清朝奠定中國版圖不合適,但是清朝留下的版圖給了後世依據則是有道理的。試想,如果大萌一直延續下來,就算解放軍都是高達,能隨便去動作為獨立國家的新疆西藏內蒙甚至東北?
葛二蛋哭暈在廁所。
1635年衛特拉蒙古歸順清國,西部地區在名義上已屬清王朝。1678年葛二蛋整合諸部建準噶爾汗國,然後吞併葉爾羌汗國開始大力擴張,到1759年蕩平大小和卓叛亂。從康熙到乾隆,三代清帝以平叛的名義擊潰葛二蛋,蕩平準噶爾,入主青藏高原,坐穩了中原王朝數百年未曾染指的天山南北,並實際統治青藏。
如果以上這些沒有發生,而是綏靖到19世紀大家一起步入民族國家的時代,中原王朝與天山王朝都成為步入近代世界體系的獨立平等的主權國家後,中原軍隊是準備在20世紀侵略他國呢,還是駐屯嘉峪關當第二個大萌?
康熙老爺子以平叛的名義行入侵之實,攻城略地殺人滅族開疆拓土,臟活都被人家幹了,給後世留得一個統一的口徑。
軍靴之下皆領土說起來很容易,但到底是入侵鄰國謀求領土,還是統一地方勢力實現領土完整,這是個很嚴肅的政治問題,也直接影響到國際社會幹預程度的不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毛爺爺早就看穿了一切。
越南表示你不要看我,再看我就去邊境埋雷。
蘇台德人民:喵喵喵?
日本:不是說好軍靴之下皆領土的么?
記得前一陣跟印度邊境爭端,外交部拿出的證明邊境的條約是1890年簽訂的,是光緒十六年。署名是大清國皇帝。
當時有記者問這個條約有沒有效,外交部回應是:不論政府更迭,國體改變,都不影響其合法性和有效性。
為什麼外交部會拿出這個在某些人眼裡廢紙一樣的條約呢?
原句應為「清朝奠定現代中國版圖」,出自譚版《中國歷史地圖集》等歷史地理圖冊或著作。
意思是清代的版圖結構與今天最為相似,主要是清末,如下:
1、省區劃分(省界)與今天的差異已經差別很小,只有些許微調,連港澳的邊界劃分也是源於1887年的《中葡北京條約》和1898年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2、除因雅爾塔協定而丟失的外蒙地區以外,清末通過不平等條約所劃定的領土範圍基本等於如今中國領土。
3、清代統轄的中國漢地、蒙區、藏區、新疆、東北,在今天依然統轄,也就是「漢藏滿蒙回」聚居地區,也是後來民國、共和國民族及民族區域基本結構的雛形,這一結構直接來源於滿清統治中國所劃定的區域結構。
這裡的奠定是一個中性詞,而非褒貶之義,某些回答故意把譚老本意往跪舔滿清上帶節奏怕是腦子有問題,譚老再如何也是革命年代出生、成長、學成的人,怎麼可能心裡比你們還沒B數?
至於1840標準線,那是避免政治干預學術爭端形成的約定俗成,哪那麼多屁事?
這句話雖然說「清朝奠定了現代中國版圖」,但字裡行間都跟清朝的所謂功績沒有任何關係。
先談觀點:談不上奠定,但是提供了一定的條件。為什麼這麼說,主要因為以下原因:
首先說清朝本質上是一個舊式帝國,在西方列強強迫下逐漸艱難轉型,所以很多主權和領土觀念是清末才開始形成的,在之前從帝國角度,對領土和主權的看法是不同於現代民族國家的,其對邊疆的治理和鞏固更多是出於控制和區隔,而不是開發和充實。
其次清朝本質上是多元帝國,更確切的說是旗(八旗)、蒙(扎薩克)、漢(科舉官僚)、藏(喇嘛教)、回(伯克)的五元帝國。這五族既不平等,又相互隔絕。真正在法理上實現五族平等共治的是北洋政府,在實踐上完成國家基本統一(不含台灣)和政制基本一元化(不含港澳)的是本朝。
最後清朝對於當代領土的最大貢獻就是清末以後接受西方思想,開始逐漸轉型,對於邊疆的治理也開始近代化,其表現就是對內蒙、新疆、東北、台灣等地的移民,對西南地區的改土歸流,這對於改變邊疆人口構成和規模,提高邊疆經濟能力有很大作用,而這的確在很大程度上為後來民國和共和國保證對這些疆域的控制提供了條件。
這問題居然還用討論嗎?共產黨的疆域繼承自國民黨政府,國民政府疆域繼承自北洋政府,而北洋政府的疆域直接繼承自清朝,清帝退位詔書寫的很明白。唯一的變數就是外蒙古,外蒙古問題十分複雜,主要原因我看依然是國民政府太差!否則自己解放東北華北華東華南以後揮師外蒙古,蘇聯也沒法說什麼,實力上和美國差著一大截呢!而且中國是有法理依據的!
法理依據非常重要!只有殖民地新世界沒有歷史的地方才完全信奉武力!不請自來,因為比較喜歡歷史和地理。
先上幾個圖,下面幾張歷史地圖都是譚圖,目前流傳最廣的歷史地圖的畫法。
我們現在在領土問題上主要運用自古以來的說法,哪張圖包含了現在中國的版圖?只有清朝。
漢朝版圖(西漢)
唐朝版圖
元朝版圖
明朝版圖
清朝版圖
中華人民共和國
補充一句:有些人理解力真是差到極點,清朝是包含現在中國版圖所有地方最早的朝代,這就是我為什麼不貼民國版圖的原因。問題看看清楚再來留言好嗎?
還有連譚圖都不知道的人你說你留言幹什麼呢?
如果這裡的中國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版圖的話,那麼奠定中華人共和國版圖的是本朝自己,而版圖範圍的法理依據則是中華民國
如果共和國承認是清朝奠定共和國版圖的話,那就應該用對待台獨的態度來對待蒙古政府,因為清朝直到滅亡前夕,外蒙還在版圖內,是民國時分裂出去的。共和國承認外蒙是個獨立國家,這行為實際上已經否定了「清朝奠定共和國版圖」
那麼,是否可以說清朝奠定了中華民國版圖?比如中華民國可以主張對西藏的控制權,但卻不能主張對菲律賓的控制權,因為清朝就控制了西藏而沒控制菲律賓
答案是不可以,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國,英國並沒有奠定美國的版圖,美國獨立後向西大幅擴張,控制了許多之前英國也沒有控制的土地
民國如果實力強大的話,理論上也可以向攻打過清朝,並且留下延續至民國的不平等條約的國家發動戰爭,征服它們的領土。既然不平等條約沒有因為改朝換代而廢除,那麼仇恨也不會因為改朝換代而忘卻。當然現實中是民國沒那麼大的本事,不敢主動進攻列強
清朝的版圖對民國而言,是提供了一個加成光環,在這個光環中,民國控制原屬清朝版圖的領土會比較容易一些——民國控制漢地十八省比控制東北容易,控制東北又比控制外蒙容易,控制外蒙又比控制菲律賓容易,控制菲律賓又比控制日本容易。民國實力不濟,臨界點處在控制外蒙到控制東北的程度;如果民國像美國那樣強,那恐怕日本都要被控制了
需要注意的是,政治上民國對清朝是完全否定關係,孫中山反對溥儀,也沒有尊努爾哈赤為國父,相反拜祭了朱元璋
而共和國對民國並非完全否定,雖然打了常凱申,但和國民黨一樣尊孫中山為國父,認為自己是早期民國的正統繼承人(早期民國像漢朝,晚期民國像蜀漢,共和國像曹魏,而滿清像秦朝)
清朝在領土方面對民國的貢獻,在於民國只需要和清朝這一個敵人敵對,就可以控制清朝的版圖。如果民國要控制菲律賓,那麼就要在本身與清朝敵對的情況下,再增加一個敵人菲律賓(以及其他可能會趁火打劫的國家)
這是1759年的清朝地圖,奠定了中國的法理版圖
這是同一年,也是1759年的美國疆域圖,奠定了美國的法理版圖
評論區的某些人似乎言詞有點激烈,不是,一個答案而已,某些人愣是弄的跟個真事一樣,咱說話能心平氣和一點嗎?
清朝在18,19世紀那個主權,疆界概念形成的時期,說奠定中國版圖,也不為過,我這篇答案從一開始就是為了反駁清粉的嫁妝論(完全忽視了解放軍的作用),法理很重要,但沒有大到評論區里某些滿族朋友那種比天還大的地步。
美國吞併夏威夷還有墨西哥領土是什麼時候?
中國南海不少島嶼的法理不但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甚至還被國際法庭否認,中國一句話,否決無效,飛機場不還是修好了?也別說什麼怎麼不打越南,明明打了,西沙那些島嶼不是領土?越南人口一個多億,和美帝剛過的國家,你說怎麼沒有全部打下來我也是醉了。。
我在答案中說法理沒有清粉說的那樣重要,並不代表它不重要,更不代表它沒有用。。
【原答案】
我也特別奇怪啊,既然某些人認為清朝給予了我國領土的法理。
為什麼西方不論當時還是至今仍把解放西藏定性為侵略呢??美國人不知道我大清的法理?竟然敢誣陷我國。
為什麼阿古柏的新疆還會得到英,俄的承認呢?大英帝國,沙俄不知道我大清領土之法理?簡直大膽。
自古以來從來都是說給別人聽的,你自己把自己忽悠了就不好了。
看到評論中有人說把解放西藏定義成「入侵」是西方一小部分的看法,那就直接看一下維基百科的定義吧:
Incorporation of Tibet in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另外關於清朝西藏詞條,維基是這麼說的:
「The protectorate that China had established over Tibet in the 18th century remained into the 20th century, but by the late 19th century Chinese hegemony over Tibet remained in theory but in actuality was a dead letter given the weight of China"s domestic and foreign-relations burdens.」
注意西藏在清朝是一個protectorate,所以啊,希望某些人不要雙重標準,漢朝,唐朝的protectorate就不是領土,清朝的就是領土,可以,非常棒。
評論區我會一直開著,清粉(其實就是滿族民族主義者,完全的等價關係)請繼續。
我再次重申,中國今天的版圖直接的奠定者是pla,先烈們在60多年前收回了民國中已獨立的西藏和北疆,奠定今日之疆域。
清朝對今天中國的疆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我不否認,但是如果你認為今天共和國的領土是清朝皇帝好心送的,而不是解放軍爭取的那就是笑話。
還是我來回答樓主的問題吧,本人近來讀了不少皇漢的文章,發現許多奧秘,樓主說的不錯,清史學人的確神神秘秘,躲躲藏藏。這必有隱情。
"清朝奠定中國版圖"起源於譚其驤的一篇會議論文,是譚在1981年5月下旬召開的「中國民族關係史研究學術座談會」上的講話,題目是:歷史上的中國和中國歷代疆域。
皇漢稱之為「版圖中國論」。譚說:「我們是如何處理歷史上的中國這個問題呢?我們是拿清朝完成統一以後,帝國主義侵入中國以前的清朝版圖,具體說,就是從18世紀50年代到19世紀40年代鴉片戰爭以前這個時期的中國版圖作為我們歷史則期的中國的範圍。所謂歷史時期的中國,就以此為範圍。不管是幾百年也好,幾千年也好,在這個範圍之內活動的民族,我們都認為是中國史上的民族;在這個範圍之內所建立的政權,我們都認為是中國史上的政權。簡單的回答就是這樣。超出了這個範圍,那就不是中國的民族了,也不是中國的政權了……」學界歸納總結提煉,就得出了"清朝奠定中國版圖"這一結論,這就是沒有具體發明人的原因。譚提出的「版圖中國論」是清史學歷史觀的基礎。可是「版圖中國論」處處悖論無法深糾,清史學對此諱莫如深,整個清史學一直建立在錯誤的基石上。所以,樓主在這裡找不到清史學人與你解答。
樓主的問題看起來是個學術問題,「歷史上的中國」提出,本來也是學術問題,學術問題本來應該學術解決,但可嘆的是已經被抬升到政治問題,政治立場問題,演變成:承認還是否認「清朝奠定中國版圖」是不是要分裂中國的問題。
學術方面已經解決不了了。
所以,各色人等 呵呵!!
下面轉一篇皇漢的文章,看看「清朝奠定中國版圖」是否在學術上站得住?在法理上站得住?該不該高舉到政治立場上去?
與豆瓣葛兆光小組交流:深入解析清朝無法奠定中國版圖 (2013-11-17 17:10:57)
轉載▼
「清朝奠定中國版圖」一直是史學界、社科學術界乃至政界的共識,在學界內不論是對清朝推崇也罷反感也罷,這個結論竟然無人存疑。
《部級領導幹部清史讀本》開篇語就稱:「今日中國的版圖疆域和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人口基數奠定於清朝,即使當代中國的經濟、政治、軍事、外交、民族關係等諸多方面問題也大都是由清朝演化、延伸而來的。」這還是新修清史的立意,清史權威戴逸說:「如果沒有康雍乾盛世期間的統一大業,中國就沒有現在的版圖,更就談不上現在的統一。而且那時候不統一,中國將是一盤散沙,在近現代遭受帝國主義侵略後勢必分崩離析」。
十一期間,就這個問題與「豆瓣葛兆光小組」交流,從學科範疇和史學規範角度講解這個結論錯在哪裡。告訴他們,推翻這個結論就是要將史學界這麼多年來的偽學基礎連根拔起。
具體請見史學界包括(葛老)共犯的錯是認為清朝奠定中國領土 本文略有刪減。
2013-09-19日到26日
清朝奠定中國領土,這一觀念在史學家根本就沒有人懷疑過,包括葛老也說:現在的領土基本上是清帝國奠定的.(見葛兆光:告訴你一個清醒的「中國」)
葛老對這個問題沒有認識清楚,他關於中國一系列的立論就有嚴重缺陷。
我開這個帖子談談史學界的共錯的發生和史學方法問題。
其一、史學界既受政治影響,成為政治玩偶,又對時局和政治因素無知。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本人不是搞歷史學的,也無緣同葛老交流。
但旁觀者清,史學界中人從來不思考所持的「史學思維」是否科學合理。
我知道復旦是對「中國」這一概念研究最多的機構。比較出名的有譚其驤、葛劍雄、胡阿祥等人,葛老也算一個,明顯的是葛老的「中國」論與以上諸人不同,以上諸人出於政治因素,「政治主導學術」,他們所提的「中國」或者稱「歷史上的中國」有嚴重的邏輯悖論,非常搞笑。
本人不才,不光揭穿其「中國」概念的內在矛盾而且要將其荒謬而古怪的思維從連根一起拔起。
葛老雖然與前者不同,但其思維還是明顯受到史學界的錯誤思維習慣的影響,我認為他是無意中犯的錯誤。但這已經對他的《茲宅中國》(應為《宅茲中國》)產生不良影響。
諸位有興趣可以關注,國慶沒事,就忙這個。
豆瓣網友 天地孤影:
如果從中國歷史變遷的自身邏輯去分析,那麼我們至少可以找到以下這些原因,來說明為什麼國家民族主義總是支配著現代中國國家認同的領域。第一,從天下中國觀到統一王朝的國家認同意識(包括對北族王朝的認同意識在內),乃是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家發育過程中長時期持續的歷史記憶與經驗,它深刻地影響到現代中國人的國家觀念和國家認同的形態。例如現代中國人對中國的多民族構成和中國版圖的見解,就與王朝國家的政治遺產、特別是清朝政治遺產有著極密切的歷史聯繫。第二,少數民族的種族民族主義意識的發生髮育,與中國現代國家的建構過程相比顯得有一些滯後,結果除了在外蒙古各部成為例外,它們大都未曾演變為成功的獨立運動。第三,中國的民族國家認同,是在國家面臨滅亡或被列強肢解的危急形勢下產生、發展起來的。捍衛國家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的緊迫目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國內各民族的種族民族主義訴求。
-------中國歷史上的民族關係與國家認同(姚大力)
現在要說的就是姚大力所稱的這個前提:「中國歷史變遷的自身邏輯去分析。」似乎學歷史的,想都不想就承認這個前提了。
而且其所說的三條也不符合事實,容我日後再說。
既然我開帖說到:「將其荒謬而古怪的思維從連根一起拔起。」我先給大家說幾道思考題。
你是否同意下面的命題
亞馬孫流域的一隻蝴蝶,扇動一下翅膀,就會引起美國西海岸的一場颶風。
如果沒有康雍乾盛世期間的統一大業,中國就沒有現在的版圖,更就談不上現在的統一。
歷史是無法假設的。
2013-09-28
天地孤影:
「如果沒有康雍乾盛世期間的統一大業,中國就沒有現在的版圖。」我傾向於認同此觀點,雖然「歷史是無法假設的。 」。至少最後一個漢人的傳統王朝(明)的疆域不包括,新疆、蒙古、西藏(可能稍有爭議);清末的時候有大臣也提議放棄西北之地。
我倒是覺得現在如果不是「大一統」的軍事統治,讓西南、西北「民族自決」的話,他們會留在中國版圖內嗎?
2013-09-30日
首先來談談當代中國版圖是如何形成的?
是二戰形成的,是兩個重要國際條約的產物。《開羅宣言》宣布東北、台灣、澎湖回歸中國。而《雅爾塔協議》蘇聯促使蒙古獨立得以實現,但放棄了三區革命後的新疆。二戰後,國民黨地圖開疆,划了南海九段線。共產黨新中國進軍西藏並長期駐軍。如果不是,西藏是否會獨立或者被印度吞併仍然難以估計。
這就是當代中國的版圖形成的大略過程。
我說中國版圖的形成是二戰的產物,還因為自民國成立以來,中國的疆土就一直在分裂、瓜分,退縮之中,「九一八」以來,民國政府的實際版圖以及政府對中國版圖的心理底線一降再降。在抗戰爆發前後,當時的中國人以及民國政府的普遍期望是日寇只要停止侵華,中日之間就有和平共處的可能,即便東北丟失不足以換和平。
但日寇得寸進尺,一逼再逼。佔領東北不算,接著侵入熱河,搞華北五省自治,「七七事變」終於爆發,全面抗戰爆發後,日本的胃口越來越大,使得中日兩國之間幾乎無談判的空間。而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在日軍的壓力下,談判媾和立場也是步步退讓,非常可憐。
直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才使得民國政府的胃口突然變大,將台灣等地的回歸納入抗戰結束的勝利成果。
所以,我提出的中國版圖形成是二戰的結果豪無問題。
我想諸位也不會否認,這是從地緣政治的角度講中國版圖的形成。我認為也只能從這個角度去講能講得通,如果換個角度,比如史學界常見的所謂「中國歷史變遷的自身邏輯去分析」,大講特講:「自古以來」如何如何,「自古以來」就會如何如何,最終歸結到清朝奠定了中國版圖,都是極為荒謬的。
當今國家的領土、版圖形成以及在疆域上生活的民族本非歷史學能解釋的領域,歷史學非要去解釋,肯定要出問題,如果還以此來構建歷史學分科,比如譚其驤以「版圖中國論」為基礎建立的歷史地理學,那必然是偽學。
歷史無法「奠定」疆域版圖
「奠定」一詞本身就很不科學。「奠定」有永久性的含義,而版圖、領土從古到今都不是固定不變的,過去在變,今後也會變化。不好用奠定來描述。史學界從來不思考史學思維模式是否科學,通常採用的是「線性思維」,「線性擴張思維」,所謂「線性擴張思維」也就是史學界有個固定的思維模式,一旦擁有,就該永遠擁有也必然擁有,這可能嗎?
「8·19」前蘇聯解體,這就使得俄羅斯帝國幾百年的擴張成果毀於一旦。前蘇聯2200萬平方公里。現在剩下1700萬,當年的擴張英雄對今天的俄羅斯又算是什麼貢獻?領土的控制更取決於今人的努力和貢獻。解體後的俄羅斯再談歷史,談歷史人物和朝代的貢獻,怎麼去講「奠定」一詞。所以,即便是考慮對領土控制而言,貢獻也非當時的開疆一瞬,更在於後人的經營,更在於今人和父輩的流血犧牲奮鬥,在於國民在最近的重大歷史事件中的表現。「8·19」蘇聯解體,頓時就讓俄羅斯前輩當年的開疆擴土變得毫無價值貢獻可言,而且還從統一大英雄到被認定為侵略者、殖民者。談什麼領土奠定?
如果還有人去回想俄羅斯當年戰勝波蘭人,吞併烏克蘭,去做種種假設,擺擺沙皇阿歷克塞的功績和意義,聲稱沒有阿歷克塞就沒有大俄羅斯就沒有蘇聯今日的俄羅斯,豈不是很好笑?
以上讓人思考一個問題,現實決定版圖還是歷史決定版圖?當然是現實決定版圖而非歷史。但為什麼會出現「歷史決定版圖」這一說法。
是因為政治讓「歷史」來「奠定」版圖,以「歷史依據」來滿足政策以謀實際。歷史在不知不覺間成為工具,歷史以迎合政治而邀寵謀生。
因此,「自古以來」這四個字,是史學界的總綱或者說是飯碗,綱舉目張。一切歷史研究皆圍繞「自古以來」而來。
然而,政治多變而善變。歷史學多變則成偽學。
2013-10-02
民族自決?
上面有位同學提到民族自決,那麼,請你思考一下,「民族自決」是現實政治問題還是歷史問題。我認為是現實政治問題,是政治問題就應該明白起決定作用的實際是背後實力較量。
1960聯大通過第1514號決議,決議內容是「殖民地國家獨立和民族自決權」。
其國際背景是美蘇爭霸,而老殖民帝國英法已經衰落,殖民地早已紛紛獨立的情況下誕生,這一決議對美蘇兩國基本不產生影響,對英、法影響也已經不大。可見,即便有了所謂的獨立的歷史理由合法性也是現實政治的博弈。能不能實現更是當前現實政治的較量決定的。
如果我們從國際政治、從實力角度考慮,這一決議對於大國、美、俄之類的強國完全無效,因為聯合國不是真空,是由各個實力團體組成的。歷史因素僅僅用於某派的口實而已,你用我也可以用。比如說對於中國,就國際社會而言,認為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的遠比認為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一部分的人多得多。但西藏可能獨立嗎?蘇聯解體實際是主體民族俄羅斯要求解體的,俄羅斯族人要蘇聯解體蘇聯解體,俄羅斯族不讓俄羅斯分裂,車臣分裂不了。不管你民族自決的理由是不是理由充分。
自二戰後殖民地出現民族自決後,常見的恐嚇就是中國也面臨民族自決的威脅。而史學界自我膨脹,自以為「歷史」對現實政治有多麼多麼的重要,因此要把控歷史、修改歷史,給歷史換個說法,弄出所謂「多元一體」等理論,甚至由「歷史要求」修改憲法、修改政策,誤以為只要「歷史」在我,一切就在掌控之中。以為靠這就能欺騙得了世界,改變得了政治格局,其實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但其惡劣在於犧牲民族平等,犧牲漢族綁架國家。
而實際上,以「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的。」「中國是多元一體的多民族國家」,即便從理論上講也是無法排除解體的可能,沒有從理論上消除民族自決的可能性。「多元化的中國」反而使得各個「元」獨立出來的可能性增高了。這正是前面所講「史學界既受政治影響,成為政治玩偶,又對時局和政治因素無知。」
史學界拚命解釋各個少數民族自古以來都是「大一統」的中國,對當今中國的統一穩定根本無濟於事,甚至適得其反。
從實踐來講,強大的多民族國家只要主體民族不同意,少數民族的民族自決根本不可能,在中國,各民族分布呈現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特點。而西方發達國家比如美國、日本根本不搞多民族制,人人都是國民而無民族身份,逐漸消滅民族意識,這才是根本性的方法。
2013-10-03
領土合法性的來源:繼承還是戰爭結果?
中國的史學界幾乎毫無例外的認為「當代領土的合法性」只且只有來源於繼承而非戰爭成果。比如,姚大力就說:「現代中國人對中國的多民族構成和中國版圖的見解,就與王朝國家的政治遺產、特別是清朝政治遺產有著極密切的歷史聯繫。」換種更普遍的說法就是「清朝奠定中國版圖」。但有趣的是如果是清以前的戰爭得來的領土,他們就認為合理合法,他們管這個叫「統一」。
史學界喜歡大談特談自古以來,似乎法理唯一來源就是繼承古代。前面講過實際是地緣政治決定了領土疆界,地緣政治中會適當的考慮到歷史因素,但這歷史因素占不了多大比重,美國政府最近就表態:「不應以國民情緒和歷史作為解決問題的依據。」印度獨立後,並非只在原英國殖民地版圖上建國,它在47年後,連續吞併了藏印交界的許多君主小國,到現在錫金完全被吞併。這合法合理嗎?國際社會包括中國仍然予以承認。
帝國主義的入侵時,根本不管你幾千年的統一和累積過程,不管你是五千年的固有領土還是三百年的固有領土,入侵、割地、租界、勢力範圍到處都有。沒有誰把這一規律,把這一書獃子原則放在腦中。
斯大林直接了當地說:「邊界線就是實力線,是實際控制線,是戰鬥線,是侵略目的線,是佔領有利地形為自己的戰略服務線。」何曾和書獃子去尋找分辨什麼「自古以來」。
「清朝奠定今天中國的疆域版圖」就是一句屁話,中國的疆界版圖只來自抗戰中十八省軍民的血汗
我可以舉出無數個例子,戰爭結果才是領土控制和領土法理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因果。而非空口而說的「繼承」。
思考題1:西沙真正屬於中國,是在那年?
答案:是74年西沙海戰的結果。而非國民黨地圖一開疆就必然屬於中國,中國南沙就是反例。
思考題2:朝韓兩國國界「三八線」是美國上校臘斯克大筆一揮就搞定的嗎?
答案:是朝鮮戰爭的戰爭結果,是中蘇美兩極的實力變化線恰巧與該線基本吻合。
明白了中國疆土的真正由來,這時我們再處理國際爭端時,就不會整日說讓國際社會笑話的「自古以來」,而是會提到「開羅宣言」,「雅爾塔協議」,由這來處理中日、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的領土島嶼糾紛。
血流得越多,協議也好,沒有協議也好,越難被推翻,反之則反之。
當條約是用血與火較量下的產物時效力強大,挑釁者要想清楚其推翻的後果,如果僅僅來自一紙空文、古文(滿清時簽訂的條約),史學界津津樂道的「繼承」,效力並不大。比如民國時期,滿清傳國於民國,民國宣布「五族共和」,而帝國主義並未尊重過民國主權,藏、新、東北、蒙古處處鬧分裂。日本九一八事變後,蠶食中國,一個協議跟著一個協議被推翻。
反之,抗美援朝後,朝鮮停戰協定到今天仍然管用。中印邊境戰爭,即便雙方沒有條約協定,但對印度卻有無形的壓力,和平保證三十年,印度不敢再繼續蠶食。
史學界天天追溯滿清對領土的法理,民國對滿清的法理繼承究竟有多大價值?
2013-10-05
本體民族論-變味的「中華民族」學說
天地孤影 : 費孝通說,「中華民族作為一個自覺的民族實體,是近百年來中國和西方列強對抗中出現的,但作為一個自在的民族實體則是幾千年的歷史過程所形成的。」
本體民族論-變味的「中華民族」學說
版圖、疆土從來絕不單單是自家的家事,是在和鄰國之間矛盾、衝突、戰爭中形成的,是世界格局演變的產物。是國際政治、國際關係研究的範疇。
而民族和民族國家則存在著自身演變發展的歷史過程。
問題是中國的歷史學,尤其是清史學和民族學、歷史地理學卻以版圖來圈民族[注1],反演民族史學,削足適履,悖謬百出。
注1:譚其驤說:具體說,就是從18世紀50年代到19世紀40年代鴉片戰爭以前這個時期的中國版圖作為我們歷史則期的中國的範圍。所謂歷史時期的中國,就以此為範圍。不管是幾百年也好,幾千年也好,在這個範圍之內活動的民族,我們都認為是中國史上的民族;在這個範圍之內所建立的政權,我們都認為是中國史上的政權。簡單的回答就是這樣。超出了這個範圍,那就不是中國的民族了,也不是中國的政權了。(見「歷史上的中國和中國歷代疆域」)
歷史地理學提供「版圖中國論」,清史學聲稱清朝奠定了「版圖」,於是清朝成為中國之根。清史學與歷史地理學派結合形成了偽學泛濫。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國的歷史學家把這總結為規律,無可厚非,歷史學家要做的應該是找出何以為規律的本質,但是他們卻無端升級為原則,在他們的心裡,只要認同這一規律的,他們所稱的贊同「大一統」的,就是中國人,就是中國。
歷史學家認為,中國的版圖和多民族是一代接著一代的統一累積而來。前代的大一統被後代繼承,中國歷史是循環遞進,
其中繼承和統一是其中關鍵環節,有著自然合理性和唯一法理性,自秦以來,漢人多實現的是「小一統」,唐是例外被他們稱為克服了漢族「狹隘民族主義」建立了大一統,而清朝則到達了這一過程的頂點和終點。惟有清才真正實現了「大一統」。因此清朝奠定了當代中國的版圖和多元一體的中國,「中華民族」從此誕生了。
要問的是這是規律嗎?這符合事實嗎?這是把複雜的現實的地緣政治學生硬地轉為本體的民族歷史學。
這種歷史學荒謬在於完全無視版圖、領土本是地緣政治學的範疇,把複雜的現實的地緣政治學簡單化為本體的民族歷史學。
而這個本體則被生拉硬拽進去許多非規範、非一致性也就是非本體的成份。也就是在不承認中國古代有外族,更沒有外族入侵的前提下建立了「大一統歷史學」。典型的就是譚其驤發明的「版圖中國」,以版圖為邊界的「本體」。版圖以內的民族從古至今都是中國的民族-中華民族。所有「版圖內的民族」都歸納到本體民族歷史學,換做官方的說法則是「中華民族是中國境內五十六個兄弟民族的總稱。」以版圖來圈定民族。版圖之內的就是中華民族,一旦跨出版圖之外就不再是中華民族,這是中國民族學特有的語言。
於是乎就有「自古以來,越古越有理」「自然形成」、「大一統」理論用武之地了。
毛澤東說:「在中華民族的幾千年的歷史中,產生了很多的民族英雄和革命領袖。所以,中華民族又是一個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優秀的歷史遺產的民族。」如果不承認宋、明時已經存在中華民族,那哪裡來的幾千年的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同理,既有民族英雄那豈可沒有外族入侵?
「中華民族」一詞為梁啟超先生首創,至今官方學者仍是聲稱沿用其精神。但是卻偷偷地做了篡改。篡改為中國現有各民族都是自古以來的中華民族。而這竟然大言不慚的用梁先生話作為引證。
即使按梁先生的原意,而元清政權,蒙古人、滿洲人是否是中華民族,是否是中國人仍然大可懷疑,梁啟超先生曾經說:「中華民族通常是指漢族」。梁啟超又說:「凡遇一他族而立刻有"我中國人"之一概念浮於腦際者,此人即中華民族一員也。」 尤其是後一句話,往往被這些官方學者歪曲誤導。
那麼按梁先生的說明,滿洲人只有承認是中國人的前提下,才是中華民族。那麼怎麼可能把滿洲人當作自古以來的中華民族之一呢?
恰恰值得說明的是滿清貴族自己往往是不承認是中國人的。因此官方學者引用梁先生的原話,是基於中國這個概念的偷變和大眾對於滿洲人是否承認是中國人的無知。
元、清非中國的理由
2013-10-06
政治控制學術,「學術成果」缺乏內在一致性
朱維錚說:現在我說中國的範疇。我在第一節課已經講了,我所講的中國的範疇,就是指1911年還存在的中國的範疇。其實按照譚其驤先生的意見——他認為歷史上的中國應當以康熙時代大清帝國的統治範疇,作為歷史上中國的範疇。當然這一條,據說當時牽涉到政治問題。譚先生去世前感到遺憾,他說我是搞歷史的,結果我在畫中國歷史的地圖上,不能夠如實地反映歷史,這是他很傷心的一條。
可知就連譚其驤也不得不承認接受了政治干預。這裡有一發現:譚其驤最重要也是最得意的是那篇文章《歷史上的中國和中國歷代疆域》開篇語有欺騙成份。
當時這篇文章是在「中國民族關係史研究學術座談會」發表,按朱的介紹,這篇開篇語是在欺騙與會者。
譚其驤的「版圖中國論」難以自圓其說
譚其驤畫中國歷史地圖時,有個版圖線性擴張思維,他中意的是滿清時代的版圖,卻把明代版圖畫得非常局促,不明白明朝的舊港宣慰司為什麼不畫出來。還有雲南南邊的各宣慰司也沒有畫。寮國軍民宣慰使司等等。如果從和中央政府的關係緊密度來看,這些宣慰司比西藏還緊密。
還有,朱維錚說譚希望以康熙時代版圖為主,但康熙時,准葛爾並沒有平定,當時的滿清版圖並不包括新疆。
還以「歷史上的中國和中國歷代疆域」為例。按譚的劃分,高句麗民族一半在「國內」一半在「國外」。譚無法自圓其說,又弄出個首都決定論,結果當它搞了個遷都就決定了它從此不是中國了而是外國了。難道高句麗人民一夜之間就被今天的譚其驤大筆一揮就改了國籍。即使沒有遷居過去的,還在鴨綠江北的也都算是外國人了?
分析:譚其驤為什麼不畫明代的宣慰司-舊港。舊港曾是大明版圖,國際上是承認的,哈佛大學的明代版圖就有舊港。然而,譚其驤不能畫。
如果譚其驤畫了舊港,其後果會非常嚴重,也就是徹徹底底顛覆了文史界共用、通用的「天下觀」,「天下」就是「中國」概念。「56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宣傳也必定成疑。「版圖中國論」也成了空中樓閣。
中國政府常常自豪地拿「自古以來」說事,也將投鼠忌器。
所以,從郭沫若到譚其驤,乃至以後出版的中國歷史版圖都堅決不畫。
2013-10-08
其二、歷史學應該怎樣去做假設
上面一段提到:
史學界常見的所謂「中國歷史變遷的自身邏輯去分析」,大講特講:「自古以來」如何如何,「自古以來」就會如何如何,最終歸結到清朝奠定了中國版圖,都是極為荒謬的。
之所以荒謬,還在於它違背了歷史的一般規律,我不是研究歷史學的,但我發現的這一規律似乎史學專業人士卻從來不懂不明白。
前面我談了三個命題。
歷史是無法假設的。
如果沒有康雍乾盛世期間的統一大業,中國就沒有現在的版圖,更就談不上現在的統一。
亞馬孫流域的一隻蝴蝶,扇動一下翅膀,就會引起美國西海岸的一場颶風。
歷史是無法假設的。
錯,沒有哪個歷史學家不說說某一事件的歷史意義,歷史沒有意義,也就沒有人去研究。然而,當你談及這些意義時,你就在做假設,做其不發生時的假設。假設的價值還是對潛在事實的一種推斷方法。但是,如何做假設,假設是否科學,卻大有講究。
第二句是戴逸的高論,戴逸說:「如果沒有康雍乾盛世期間的統一大業,中國就沒有現在的版圖,更就談不上現在的統一。而且那時候不統一,中國將是一盤散沙,在近現代遭受帝國主義侵略後勢必分崩離析」[注]戴逸說的這項假設更是他們新修清史的指導方針。
傳統史學是「線形因果」式的思維模式: A導致B,B導致C,所以,他們認為因為有A所以有C。但這是非常錯的。如何錯,放在下面說。
第二,這種思維總是從「頭」說起,而這個「頭」,是自我想像之因果之「頭」,這個「因」是主觀之因,其主觀想像的成份非常大。但這恰恰不能反應歷史事件的因果關係。科學準確地發掘歷史因果真相,必須從果往前推證。
[注]戴逸「康乾盛世雖遠超漢唐但也有不足」-2002年3月20日,《中華讀書報》「文史天地」
亞馬孫流域的一隻蝴蝶,扇動一下翅膀,就會引起美國西海岸的一場颶風。
「亞馬遜的蝴蝶閃動一下翅膀就有可能引起颶風或海嘯」,這個命題諸位是否贊成?這種思維認為事物間因果關係不光是線形而且是等量的,按這種的思維,要把「當今現狀」歸結於既往所有的歷史事件和歷史元素,要將歷史上所有的相關元素都窮盡,更糟糕的是把這些元素等量齊觀。
所以,按這種邏輯,今天的存在,必須要追究歷史上每一個人,甚至一草一樹。
史學界的線性思維是F的出現是因為A引起B,B引起C,C引起D,D引出F。期間每個環節不可或缺,同等重要,故而他們會說沒有A就沒有F,接著又推論出A導致F甚至未來的G。
而正確的思維不這樣,F出現,不僅僅是一個D,而是由於甲、乙、丙、丁各類因素共同出現,交互影響的結果。
而甲、乙、丙、丁各個因素既有歷史的影響,更有現實的作用,還有互相交互的影響。因重要程度按權重不同而有主次之分。具體到每個元素,自身同樣有類似結構。
其次,各個因子不光是分主次,而且要分層級,第一次層是直接因子會遠遠高於第二層級,也就是間接因子的影響。
學過泰勒級數嗎?如果把結果看作各個因子的無窮級數之和。而前幾項對結果的影響總是比後面的大得多,越是後面的項越可以忽略不計。而且對於無窮級數,你根本無法窮盡每一項。
所以,只有在依次說出導致結果的各個因子的權重後,方可做假設。而史學界根本沒有這種意識。
舉個例子,譚其驤在發表「版圖中國論」時,他拿出的理由是「我們應該採用整個歷史時期,整個幾千年來歷史發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國為歷史上的中國。」
近代以來面對西方殖民者,李鴻章感嘆,(西方列強)「合地球東西南朔九萬里之遙,胥聚於中國,三千年未有之變局。」這種情況,當然會打破譚其驤所稱的中國歷史自然發展的歷程,但歷史能是自然、內在、線形的嗎?
其實,古人也一樣,外在因素乙、丙、丁永遠存在。當漢代面臨外患,反擊匈奴之時,當時的人們不也同樣感嘆華夏民族面臨著深刻外患和危機上千年未見。
當蒙元顛覆華夏,竊居中國之時,華夏民族不同樣感嘆,數千年未見的夷夏變局,以夏變夷反而成了以夷變夏。
再者,歷史必然是分階段的,過了那個時代,歷史越久,其對現實的影響越小,越有限。我曾經這麼說過:「對今天影響最大的是你這一輩子乃至父輩、祖輩經歷的重大事件,這些事件銘記著我們這些人和他們這些人所作的貢獻。至於更遠的歷史,有多種可能性,多種複雜的變化,對今天的意義就降低很多,權重很輕。古人講「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民諺「富不過三代」,是遠祖搞的祖業有效?還是父輩流過血汗掙來的家產對你重要?是授人以魚還是授人以漁?是靠祖蔭還是靠自己?是自古以來還是厚今薄古?」
這個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有相互影響,這種影響有大有小,有直接有間接,對於非直接非主要,間接而次要的影響,正確的態度是沒有必要單獨列出來說事。做假設可以,只是對最近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做假設,不將歷史去做跨時代假設。之前的歷史就當作歷史事實而不去假設。
「為什麼亞馬遜的蝴蝶閃動一下翅膀就有可能引起颶風或海嘯。」難道真有人去監測南美洲的每一隻蝴蝶,把那隻蝴蝶找出來?跨時代的歷史就是歷史,對今天的影響已經間接化了,即便其有影響也是充分融合在所有的綜合的事實之中,對當代的影響很難提煉出來單獨頌揚。你們不放棄「清朝奠定中國版圖。」大談其意義。但滿清統治三百年把一個繁榮富裕的中國搞成了一窮二白、野蠻落後的中國。留下一個千瘡百孔的版圖,有租界、有外國的勢力範圍,有分裂割據,有外國駐軍是半殖民地的社會,蒙古、西藏、新疆、東北有獨立半獨立的身份,這些事實對那時中國具有多種可能,多種影響。走向今日中國是那代中國人犧牲奮鬥的結果。
過了滿清那個時代,單獨拿出某一條歌頌,大談其對今天的現實意義,就是喪失了公正和客觀。
比如:1905年日俄大戰,日本驅逐了俄國在東北的勢力,戰後美國調停,日俄罷戰,只允許各自留下護路隊而撤出軍隊,這就給滿清開關,中國人闖關東留出寶貴的時間空間,從此東北失去成為滿洲國或者成為其他國家的民眾基礎,類似蒙古獨立那樣的民族自決不再可能。那麼,清史學家們是否願意接受這種假設呢?假設日本戰敗了,俄國就吞併了東北。所以,日本對中國領土完整有貢獻,顯然清史學家不願意做這類假設。
歷史學的假設應該考慮清楚兩點:一是願意不願意?有沒有主觀成份?二是能不能成立,必要性如何?在全局角度上分析至個別因子。但我看到的歷史學論文,都沒有對此下過功夫,做假設總是非常隨意。
歷史不是單線條,是歷史和現實所有要素的綜合。對於非主導非主要因素,更不能單拿出來吹噓其價值。「領土貢獻」要摒棄線性思維。要厚今薄古,倒著分析,不能濫找「自古」之源,更不能濫用「假設」,恰恰在這個問題上,清史學家在這方面是非常荒唐的。
歷史學做假設的規則:
1、只能對直接因子做假設。
2、在對全集有認識的基礎上,只對最重要的,權重最高的直接因子群做假設。
3、隔時代的假設絕對禁止,假設之結果也不能延伸。既不能將隔時代歷史事件對今日做假設,也不能因今日之事而假設無窮之未來。
2013-10-09
由以上論點,再來思考以下問題。
1、「自古以來」已成「愚民」之說
葛劍雄自己就認識到:外國人不懂「自古以來」是從何時開始。國際社會根本就不承認你的「自古以來」的說法。
美國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丹尼爾?拉塞爾最近引述奧巴馬的說法指出,聲稱擁有南海島嶼主權的各國必須釐清模糊,不應以國民情緒和歷史作為解決問題的依據。
在爭奪黃岩島的輿論戰中,菲律賓媒體說:誰不否認舊港曾是明代中國的領土,但這無關當前的島嶼領海的歸屬。菲參議院議長鬍安·龐塞·恩里萊:「古代中國人曾經居住在(菲律賓)巴坦群島省,這可以從當地居民那裡獲得證實。那麼是不是因為他們曾在那裡居住,就認定巴坦群島省和富加島是中國領土?」
顯而易見,中國政府天天念叨的「自古以來」早就對國際社會無說服力,只能自己騙騙自己。
2、古代的「統一」對今天到底有多大價值?
「曾經的統一意味著今後的統一,一但統一意味著永遠統一,一旦分裂意味著今後也無法統一」。這一命題完全沒有道理,一千年歷史長河當中阿拉伯世界就是一個保持了長時間統一的大帝國。印度分裂了二千年了,今日就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印度的統一是在成為英殖民地之後建立起來的。
統一不意味著永遠統一,分治不意味著永遠分治,這是不存在的歷史規律。
3、這裡總結一下領土終極論:版圖中國論的隱含觀點是領土終極論,其觀點是滿清將領土奠定之後,領土就不再變化,不應再變化。前面講過一個觀點,領土變化是永遠存在的,過去在變、今後也在變化。不管你處於古代、近代和現代。而且其改變並沒有規則和原則可言,也就是從無「自古以來」這條法則,所以沒有「奠定」之說。
但有一條必須講清楚,二戰前領土主權和二戰後並不相同,二戰後,有了聯合國,有了雅爾塔體系,世界格局大致均衡。有了核武器,這使得發動戰爭的成本非常巨大。雖然世界從沒有取得所謂國土來源於自古以來並繼承的共識,但是取得了不引發招致人類毀滅的世界大戰的共識,因此,領土主權不受侵犯才會深入各國人心,這樣才保持了近七十年的大致和平。如果史學界非要用奠定領土之類的觀念,也不能自說自話從最得意的滿清疆土說起,必須由二戰做基點,二戰作為法理的原點,道義的原點,世界各國國家歷史的里程碑。[注]
[注]清史學是以滿清大一統,康乾盛世為終點。領土法理、道義、民族、國家都以清盛世為界。趨向即正面,背向即負面。因此,才有了顛倒黑白的許許多多荒謬的論調,諸如,施琅是統一大英雄,鄭經是分裂國家。清軍入關是正義的,帶來的大屠殺是必要的代價等等,連帶清初時的滿清統治者一概英明偉大。其立論基礎是非常荒誕的。
秀才們不懂當代中國的由來,清史學界、歷史地理學派忽略和漠視了從民國建立到二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這段歷史。略過了民國建立、五族共和破產、二戰爆發和建國這幾個關鍵過程,視角一直放在滿清時的多元一體,清末民初的「五族共和」,莫名其妙的企圖把中國改成了「多元一體」的民族共和國。
按上面所講的原理,國體、政體乃至國家的歷史應由當前的政權來定,其歷史定位是從今向古,從後向前。歷史不僅僅是由勝利者來寫的,而且必然站在勝利者的角度去寫。比如,美國的歷史就是從殖民者移民到美洲建立殖民地,建立美國的歷史。如果當今的北美地區恢復成印地安人的國家,則肯定以印地安民族自古以來的歷史為歷史。澳洲也一樣。殖民地人民恢復獨立,前殖民者曾經自誇的歷史輝煌頓時成為泡影。英國、法國、日本當年在殖民地的政治和統治已經成了過往雲煙,不值一提。
元、清也同樣。
現代中國的誕生,是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驅逐韃虜,恢復中華」而來,孫中山一生致力於「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毛澤東說過「現代中國人,除了一小撮反動分子以外,都是孫先生革命事業的繼承者。」
且民國並非立足於五族共和。孫中山先生晚年曾說過:「所謂五族共和者,直欺人之語!」抗戰前,「五族共和」實際已經破產,到二戰結束,經過血與火的洗禮,以漢族為主的中國人民,在二戰中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收復了國土,收回了租界,驅逐了帝國主義的勢力範圍,消滅滿、蒙、藏、新等民族分裂勢力。重新建立的大中國完全消滅了「五族共和」的政治基礎,抗戰後的民國新憲法已經去除了「五族共和」的含義。二戰時三千萬中國老百姓的生命和鮮血贏來了中國的版圖。犧牲之重,其價值其份量讓世界肅然起敬,讓任何試圖分裂和入侵的覬覦者膽寒,豈能被其他因素替代。
史學界天天給「自古以來」做論證,無非是幫助政府解決合法性和凝聚力。國民付出的鮮血和生命本來就是最大的法理所在。愛國主義是民族國家的圭臬,中國的愛國主義來源於何處?來源於外敵入侵,民族劫難,來源於抗戰中祖輩、父輩共同流過的血,同胞一起流過的汗。每個中國人都身處其中,共同的經歷,共同的磨難。這本是中國人的民族紐帶,民族精神的源泉。愛國主義來源於人民,發揚於人民。而清史學反而卻去竄改歷史,認賊作父,歌頌滿清。滿清入主中國時帶來的是大屠殺,大屠殺之後的是閉關鎖國和文字獄,是在殘害人民,侮滅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主題截然相反。
不對當代國史有深刻理解,不對當代國家國體有深刻理解,就寫不好古代史,把現代史搞懂了,再談到中國的由來時,就會有一個全新的視角。即便按史學界通用的版圖附帶民族的觀念,也是二戰後形成了中國,二戰後的中國版圖附帶了民族形成了中國的多民族國家,而這個多民族的國家其貢獻者是誰,其主體是誰,歷史該是誰的歷史難道還不明確嗎?
相關文章:見一道閃電博克文集 批判滿清樹立正確歷史觀、民族觀文集總目錄
中國領土主權的法理來自二戰的勝利果實而非追溯到元清之「自古以來。」
「鴉片戰爭」、「辛亥革命」與「多元一體」,近代以來「中國觀」的演變及前景
「中華民族」芻議
滿清政權的性質:談談滿洲人的「中國人認同問題」
痛批「版圖中國論」,恢復「文化中國」
俄中關係的「領土要求」和「不平等條約」
先問皇漢們一句:沒有清帝遜位詔書,你覺得蒙疆藏是在民國手裡還是在俄國英國手裡?
皇漢說拳頭大有理,那人家拳頭更大比你更有理,現實就這麼殘酷。
當年那個積弱的時代,中國唯一能用以維護領土主權的只有法理繼承。這點別光笑話民國,就算是共和國,邊界談判不還是按清朝/民國時期的邊界為基礎談,哪怕是和緬甸這樣的國家?
某些說別人沒脊梁骨的皇漢是不怕在另一個時空自己只有漢地十八省,反正他們也可以繼續一個勁說自古以來。
自古以來那是面子好看,你還真信了?
而且外交部的自古以來,那也好歹都是有條約法理依據的,你們的自古以來,靠歷史書?那韓國才是東亞第一大國。
嚴格來講,清朝當然不能算是奠基了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版圖,但1911年沒有停留在大清帝國版圖且之後中華民國沒有划進版圖(民國新增領土1:台灣-1945年以廢除中日不平等條約的條件收回,本質屬於清朝被割讓領土的部分;民國新增領土2:南海諸島-二戰後明確海上劃界拿到主權法理依據,此區域的確與清朝無關;民國失去領土:外蒙古及唐努烏梁海-清帝遜位後喀爾喀王公自立為汗,雖有徐樹錚收復外蒙之舉,但事後蘇聯插手重新挑動外蒙叛亂獨立,二戰結束後民國和蘇聯簽訂的條約正式承認外蒙獨立地位和唐努烏梁海劃歸蘇聯圖瓦共和國,只是後期斯大林在國共內戰中並沒給予對蔣的實質支持,蔣才反過來重新宣稱外蒙是民國一部分,類似@M3小蘑菇的人可以繼續裝傻)的再之前任何中國政權所管轄的任何領土,1949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都對其不具有任何符合國際法的領土宣稱(港澳是殖民地回歸母國的問題,屬於另一個層面的問題;而且香港要不是因為新界的法理定位是租借地,主權仍然處於大清-民國-共和國系列政權,你猜撒切爾會不會主動找你談香港問題?)。
簡而言之,因為清帝遜位詔書民國繼承了清朝最後的法理領土,因為內戰現在的共和國繼承了民國最後的法理領土。除此之外的自古以來,如果不依靠正式雙邊/多邊條約(中英關於香港的聯合聲明/中葡關於澳門的聯合聲明/中俄界約)帶來的領土變更或者天下有變帶來的地緣格局改變,就只是一面yy的大旗而已了。合乎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自古以來」,只能來自清朝和民國。
如果哪天俄國弱到崩潰了,我們可以再來討論外東北的問題,不過讓皇漢們遺憾的是,到時候討論的依據,還是大清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的《尼布楚條約》以及之後要討論廢除的《璦琿條約》/《北京條約》,和明朝都沒有半毛錢關係(明粉yy的貝加爾湖區域就別想了),那就更不用說唐朝了。
安北都護府和交趾郡?條約在哪裡?不存在的。
當然你也可以發動帝國主義戰爭來解決這些自古以來。不過,雖然我自認為是帝國主義者,但現代帝國主義好像不是能這麼玩的。尤其是考慮到中國在長期內都不太可能成為絕對意義上的支配性世界強權。你想強吞越南,第一個發來賀電的絕對是五角大樓。
才過上幾天小康生活,就真當自己是19世紀的帝國主義列強了?
威斯特伐利亞體系正式進入東亞的時候正是清朝時期,這個時候也的確靠著清朝前期的開疆擴土,中國獲得了較大的領土本錢,以及現有領土的基本框架。皇漢要恨,那還是恨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在三十年戰爭後(1648)才建立起來/三十年戰爭打了30年(1618-1648)/三十年戰爭沒有更早爆發(1618)吧2333
其餘清朝的弊政,確實沒得洗。但如果因此開始開領土的玩笑,我只能開始懷疑這撥人是不是cia贊助的了。
——
另外扯一句,按大多數皇漢們這種流氓習氣,他們該擔心的除了我這種祖籍長江中游的「滿遺」外,應該還有自己家道中落後會不會被原來自己欺負過的人刨墳掘墓呢。
總結一下,皇漢裡面有親日派,有國際法盲,有歷史盲,還有以為自己想占哪就占哪的原始帝國主義者,還真是個大雜燴嘿!
當然還有這種智商是1的喪家之犬:
真的不是我瞧不起皇漢,不會好好講話就會罵街,那不就顯得你其實肚裡沒貨心虛著急么?
就靠你們穿越能打敗滿清?連義大利你們都打不過啊。
倒是想到了一個這幫人報國最好的辦法:把他們統統放到台灣,偽裝成台灣人,靠比綠營還瘋狂的嘴炮把台灣攪得天翻地覆,把台灣搞爛了,那台灣人心思變差不多統一大業就可以期待了。
皇漢們敢不敢願不願去啊?說好的報國呢?怎麼說呢,你沒法跟納粹主義皇漢和腦殘小粉紅解釋什麼叫歷史性權利,什麼叫割地,什麼叫租借,什麼叫領土,什麼叫羈縻,什麼叫政權更替不影響國家作為國際法主體的地位。
這幫腦子用刨花填的東西們一概不聽,永遠是「領土是解放軍打下來的。」
媽的zz
共和國建國的時候「所有不平等條約作廢」喊得山響,結果呢?
你見過今天的中國跟俄羅斯聲索外烏蘇里、外興安嶺和唐努烏梁海的領土嘛?
你見過今天的中國跟中亞各國聲索伊塞克湖、楚河流域嘛?
你見過今天的中國否認外蒙古獨立嗎?
你見過97年香港租約到期之前中國聲索香港治權嗎?
因為清政府滅了準噶爾,後來又收復新疆,盛世才雖然是軍閥,但是作為國民政府的官員治理新疆,所以解放軍是解放新疆,不是侵略新疆;因為清政府滅了準噶爾之後又鎮壓了和碩特,搞了金瓶掣籤和駐藏大臣,西藏也一直在民國的領土範圍內,所以解放軍是解放西藏,不是入侵西藏。解放軍入疆入藏是內戰的延續,不是對另一個有主權地位的國家的戰爭行為。
真是笑話,中國的版圖怎麼可能奠定於滿清胡人呢?明明是奠定於周朝啊。我大周說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懂不懂!在大氣層下面的都是你漢的版圖。
那些不要B臉說奠定於明朝的。你是怎麼跨過二百多年清朝,去繼承明朝的?明朝是被農民起義和清朝消滅的!清朝沒有繼承明朝的領土,清朝時征服的明朝,記得是征服明朝。當然還有種說法,清朝征服的是流寇,得國自流寇,清朝自己喜歡這個說法。無論如何清朝的領土是打下來了。
而清朝是遜位於民國的,而不是辛亥革命打下來的。
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
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
——清帝遜位詔書
明白嗎?民國是奉旨成立的。奉旨繼承的大清的五族的領土。變得是政權而不是國家。
共和國又繼承自民國,同樣是變政權。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表全國人民的意志,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組織人民自己的中央政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當然如果你和我扯什麼,民國不是繼承的清朝,那你徐樹錚憑什麼是收復蒙古而不是侵略蒙古。如果你扯共和國不是繼承自民國,那憑什麼說是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聯合國獲得合法席位。
反對清朝奠定現金版圖的人,不是蠢就是壞。
————————————————————————————
好多評論跟我掰扯,要麼不承認民國繼承大清,要麼不承認共和國繼承民國。我真不懂,是不是現在CIA的水平下降的這麼厲害了?還是國內野生的缺心眼?
這是大清大版圖,這也是大部分國家公認的大清版圖或者說我們要求各國認可的大清曾經的版圖。之後領土的喪失是通過不平等條約的形式。無論是戰爭還是恐嚇,人家最後都要讓你大清認可,而不是佔了就佔了。籤條約也說明,人家承認這地之前是你的,簽完了是人家的。老毛子鼓動蒙古獨立,英國鼓動西藏獨立到日本扶持滿洲獨立都是在承認你是大清繼承者身份才這麼做得。不然就是維護某地獨立而不是鼓動某地獨立了。他們最後都要讓中國承認某地的獨立,日本侵華的時候在談判的時候承認滿洲獨立一直是重要的條件。蘇聯讓蒙古事實上已經脫離中國後,還是需求民國認可蒙古的獨立的。如果民國不是大清繼承者,人家搭理你幹什麼!蒙古、滿洲管你毛事!
這就像一個敗家子,被流氓威脅毆打,被強迫賣老爹留下的田產。無論怎麼欺負你,最後都要過一個手續,讓敗家子簽字割讓老爹的田產。如果這個敗家子說,和自己老爹沒關係。他不是我爹,我不是他兒子。人家流氓還找你費勁幹嘛。田產佔了就佔了,關你屁事。有些人只看到戰爭,說什麼都是軍隊打下來的。以這種貨的知識量也不知道,即使是打下來的地方,也是需要一紙文書的。尤其是近代社會,這一紙文書越來越重要。你不是活在古代。
共和國也是認可領土繼承自民國的,而且還認可民國版圖繼承自大清。至於為什麼?因為這麼做有利可圖明白嗎?你管他大清是滿族建立的還是日本人建立的,我們要的是他的版圖。認可從大清到民國再到共和國的繼承關係,不是因為愛大清或者喜歡大清,我們不需要喜歡大清,只要這事對國家有利就行。這耽誤我們批判大清政府的腐敗與無能了嗎?某些皇漢已經狂熱到喪權辱國的地步了。能不能動動腦子。你們幼稚的民族情感在真實的國家利益面前,屁都不是。
土耳其被叫做認爹狂魔,這是土耳其總統會見外賓時展示的十六個武士。代表土耳其認的十六個祖先。
如果你管這叫數典忘祖,那我只能說你沒有腦子。土耳其總統這麼做不是喜歡收集手辦,而是認爹有大大的好處。土耳其能把手伸到新疆,就和他認得爹多有關,靠認爹換來的國際影響力。這都是實打實的國家利益。
把你那幼稚的皇漢思想收起來吧。別丟人了,行不行。
————————————————————————
怎麼老有人糾結宣統退位不是自願的。你管他是不是自願的,他簽了就是簽了。一戰二戰後哪個戰敗國是自願來簽投降書的,難道因為不自願就沒效力啊。
至於共和國繼承民國這是,沒有遜位詔書這麼順理成章的東西。但是民國的共和政權,其主權本就來自人民。那我們就以人民再次賦權的方式獲得。所以建國之前,我們召開了政治協商會議,出了共同綱領,然後才能建國。從此可以指著南方的國民政權說,你是非法政權。我們才是中華民國的合法繼承者,你這個中華民國已經是非法的了。然後有經過幾次戰爭,在國際上獲得了普遍認同。
老是說民國在對岸的人,你們就是在支持台獨啊。不是我扣帽子,是你本來就留帶著啊。民國已經於1949年10月1日,結束了。現在佔據台灣的是非法政權。
如果你覺得剛剛的兩段沒什麼屁用,還是靠軍隊實力。勸你也別留言了,丟人。左轉去鐵血挺好的。
這種問題果然很快被民族主義和強權政治刷屏。很多回答跑題了,沒回答出處,卻論證對清朝領土的繼承是正當的,而這更是大問題。歷史只能證明事實性,並沒有必然性,而正當性要靠政治哲學、法學論證。從理論上看,民國和新中國繼承毫無問題,問題恰恰是民國和新中國自己製造的。
比如,按革命派原來的漢族主義,滿族根本不是中國人,這比現在民族主義更「正宗」。那麼辛亥革命就不是革命——革命revolution的意思始終有恢復原狀的意思,「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不是奪取本國的政權,而是把入侵者趕走。而恢復的領土,最正當的也就明朝那麼大。孫中山後來一想,這麼做不現實,更不利於國人,於是建構中華民族的中國。詳見千手關叔:為什麼我沒有漢民族認同感?
新中國的問題,也寫過,在這不能發全篇,且發一段相關的:還沒建國,就以黨令廢除六法全書。六法全書並不全是「反動的」,實際也不可能完全不用和其相同的任何內容;直到現在,很多立法還是恢復其中的內容。甚至對漢奸,繼續執行民國法院的判決,陳璧君多次申請由人民法院重做判決而不得。中央集權制,尤其國際法的利益,如國家領土、財產、國際地位,當時更是明確繼承了。
回到本題。葛劍雄《統一與分裂:中國歷史的啟示》中有題主所說的類似觀點,但他沒有肯定清朝是中國向民族國家,尤其清末向現代國家轉變的關鍵,卻用現代國家的標準說,中國真正統一的時間,只是1759——1840。下圖也被用來諷刺清朝,相似的話其實是雍正說的,從前述意義看,並不全是瞎吹。
如果指的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話,不是清,而是元開創了這個模式,清,某種程度還有明(明初還是有一統草原的雄心的)只是這個模式的繼承者。崖山之後無中國指的是古典意義上的中國,如果沒有蒙元打斷中國正常的歷史進程的話,中國現在應該就是一個大號的日韓(單一同質性的國家)。so,不管歷史如何,既然你們已經開創了(元)和繼承了(清)這個多民族統一的國家,那麼即使現在你們已經成為少數民族,那麼也請務必把這個模式保持下去,畢竟自己約的炮,含淚也要打下去。而我們也會承認現代中國的疆域確實是繼承自元以降各個大中國版的王朝。
其實這是個連討論都不需要討論的問題
換句話說,不需要什麼法理層面上的支撐。
先提個小問題: 為什麼河南是中國的?
什麼感覺?第一反應是不是「這還需要證明?」
那麼為什麼反而需要什麼對新疆西藏東北的「法理證明」呢?
根本原因是什麼?
因為是西方國家的反華勢力在近幾十年搞出來的輿論和這些地區的某些獨立分子的作祟。
好了,說到這,有些人會說了「他們製造這些輿論想分裂國家,所以我們必須反對他們……」再激進一步,就給所有反對者們扣個賣國賊的大帽子。
聽著很有道理?
我去年買了個表!
因為西方反華勢力說了句所以就拚命去找「法理」依據。
那麼過去西方人說中國人是東亞病夫,是不是還要去醫院搞個體檢檢查證明給他們看?
那麼上海租界里的華人與狗不得入內,是不是也要去拚命證明中國人不跟狗同一類???
表面上一副愛國情懷,實際上就是中了西方分裂分子的道了。
你們咋這麼聽他們的話,被他們牽著鼻子走?
中國的版圖及勢力範圍憑什麼由西方勢力的一張嘴決定?
是不是你們以為拿出點所謂的「法理」,他們就閉嘴了?
中國也許因為實力使然,不會在版圖問題上觸碰到美俄的 核心利益。
但這不代表中國不會爭取自己的最大利益。
1950年末,聯合國軍反推北朝鮮,未侵入到中國,為何我們要出兵朝鮮?
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反推時,有你們嘴裡的法理嗎?
志願軍入朝,在他國國土上戰爭,有你們嘴裡的法理嗎?
如果我們按照某些人嘴裡的合法性不出兵,北朝鮮被吞併,東北三省直接暴露在美國的軍事勢力範圍之下,雖然蘇聯遠東地區也會暴露,但是,誰受到的威脅,可能戰爭帶來的損失更大?新中國建立時的發展從何談起?
所以哪怕是西方人嘴裡再怎麼說,為了子孫後代的和平,為了新中國建國後的和平發展。
這場仗,我們打定了!
所以說到這些,回到問題。為什麼會提出這個說法,本身就值得細究。
就這樣吧某些人真的,無話可說
還軍靴之下皆領土,隔壁的日本和德三還沒涼多久的,沒看見嗎?
國家崛起才幾年就想征服星辰大海了?實事求是一點行不行,悶聲發大財會死?
外交部用自古以來這句話打嘴炮用了那麼久,作用意思是什麼看不見嗎?
還有說怎麼不用元不用唐的,不對啊,按照你們的道理元是異族,唐的皇帝有胡人血統不是純漢啊,這怎麼能算呢。雙標不是這樣用的啊。
鐵血與法理才是維護領土完整的最好手段,可惜有些人不懂。黑清黑習慣了。
皇漢這個詞,就是被這種燒過了頭的人給污染給帶壞的,請拿著你們極端民族主義者的帽子有多遠走多遠。別去帶壞吃瓜群眾了。
連共和國打嘴炮的借口都要剝奪,真的是夠了
這不是一種說法,而是事實。
「國家」這個概念並不是古已有之,是源於
17世紀歐洲三十年戰爭結束後,簽訂的《威斯特法倫和約》。在這之前,歐洲人以上帝的名義打仗,從哪條約以後就以國家名族的名義打仗。
中國人一直沒有「國家」這個概念,直到清朝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想法,鴉片戰爭被迫簽訂了一堆莫名其妙的合約後,也沒反應過來,腦迴路不夠用。而《威斯特法倫和約》合約簽訂時,大明已經亡了,清以前的王朝都不做數。
辛亥革命後,清廷的立憲派承諾實行立憲制,想學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最後,國民政府和末代皇帝有協議,溥儀禪位而國民政府優待皇室。
國民政府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和平的方式完整繼承前朝疆域的政權,而不像以前的朝代更替把,皇帝滅掉,佔領國土。
從法理上來說,國民政府是合法繼承者——有證人、有證物、有證詞。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承認這種方式的繼承。有一個說法,為什麼二戰後美國要把釣魚島交給日本管理,因為他們認為共產黨不是合法繼承者。
國民政府對中華民族最大的貢獻在於:讓清帝和平禪讓,並且制定了「五族共和」的藍圖。
如果不是和平禪讓,如果不是最後優待清帝(把他軟禁在紫禁城),滿人大不了回他們白山黑水的老家去,而依附於清庭的蒙、回、藏就同樣脫離中國版圖,中國疆土缺了好幾大塊:蒙古,新疆、青海、西藏、東北。按照當時國民政府的軍力不一定有能武力收回。善待末代皇帝是利大於弊的,後來不知道哪個傻蛋,把溥儀從紫禁城趕出去了,這不是明擺著給「別有用心」的人復辟嗎?這種關鍵人物,要麼死要麼囚,怎麼可以放了呢?日本人笑死了,正找不到借口染指東北。
推薦閱讀:
※為什麼絕大多數英國人不會認為諾曼征服是英國亡了而不少中國人認為清朝執政是中國亡了?
※清祖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鎧甲起兵,這是歷史傳聞還是確有其事?
※清政府當年為什麼拒絕工業化?
※為什麼網文會有「穿清必造反」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