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麻生太郎關於,「老人早歸西日經濟才有救」的言論?

鏈接http://finance.sina.cn/usstock/mggd/2016-06-20/detail-ifxtfsae5870173.d.html?wm=3049_0016from=qudao


麻生太郎今年75、6了吧,按照日本的法律標準,這位老先生可以算後期高齡者了。
祝願這位老先生早日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

しかし、麻生太郎的原話是這樣的:

「(老年人個人金融資產)1760兆日元,現金900兆日元,這些錢全都躺在銀行里!」

「沒錢的時候存錢是目的,但是有錢的時候不把錢花掉一點意義都沒有!」

「說我90了,以後怎麼養老不放心等等這種意味不明的理由的人……」

「……出現在電視上,我是一邊想著乃萌是要活多久,一邊看著電視的。」

所以,麻生太郎說這些話的本意是:錢這個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老年人與其為了充滿各種不確定因素的養老而把錢存在銀行里,還不如把這些錢拿出來花。

實際上這也表現出麻生太郎作為財務大臣迫切希望老人能把這些存在銀行里的大量「死錢」拿出來花,用來刺激日本經濟的運轉,增加經濟活力,提高日本常年以來低迷的景氣(我們好收消費稅)。

本意是好的,但是表達方式欠妥。

以下是我個人的一點不成熟的見解。

日本自2000年推行介護保險制度以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老年人的養老環境,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減輕了家庭養老的負擔,但是實際上維持這種制度正常運轉一半的功勞是靠著稅收、國債以及地方政府的收入。所以,年輕一代的錢被拿去當老人的保險費,老人享受著這些保險費又不願意把自己的錢拿出來花,我認為這是日本經濟缺乏活力的眾多因素之一。

然而有一個事實不容忽視,就是日本的老年人大部分是靠著微薄的年金過日子。年金這個事有點小複雜,之前也跟日本的老頭們聊過這個事,這些老頭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年輕時工資高但是年金少,一種是年輕時工資一般但是年金多。前者大多是一般社員,後者大多是有些小權力的公司管理人員。是具體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們有機會再談,我在這想說的是,大多數普通職員年輕時掙的錢都進了國家的腰包,到頭來老了之後其實沒多少錢。

而麻生太郎說的這些數以兆記的錢大概大部分是有錢的官僚、資本家等的錢,所以有錢的麻生太郎做個表率,帶領著一批老一輩官僚和資本家把錢拿出來花掉,為日本人民造福。


可是問題是,這樣的年輕人,怎麼救經濟呢?

====================================評論區有小夥伴問是什麼梗。搜索「薔薇麻生」,有真相


有些婦孺皆知的廢話誰說誰傻逼


到現在這個時點, 2016/7/28 09:41+8 為止,除了下面這個回答去查了一下日文原文以外,其他所有的回答,都是在瞎扯淡,所以,我趴在鍵盤上笑了大約一分鐘。

如何看待麻生太郎關於,「老人早歸西日經濟才有救」的言論? - 匿名用戶的回答

所有其他的人呢,你們既然又不懂日語,或者懂日語又不願意去查一下原文,那麼在這裡bb這麼多,究竟想要幹什麼呢?無非就是滿足一下「日本人果然變態」這樣的變態的自慰心理罷了。

思ったより伸びなかったのは、個人の消費です。間違いなく1700兆円を超す個人金融資産がある。すさまじいお金。そのお金が消費に回らない。買いたい物がないとか、將來が不安だからとか、いろんな理由あるだろうが、いずれも伸びない。金なんてね、あれ見るもんじゃねえんだ。觸るもんでもねえ。あれは使うもんだから。使って回さないとどうにもならねえ。じーっとしているのが最大の問題だ。

 従って消費稅、このまま、さらにじーっとなられるよりは、2年半先に延ばすという結論がなされたのが10日ぐらい前の話です。(2014年衆院選で)信を問うて今回は信を問わないのは筋が通らないということで、意見が分かれましたが、最終的に消費がこれ以上冷えこむのはまずいと。2年半延ばすという結論が出されたから、組織としてはそれに従う。當たり前のことだ。決めきらないのが一番問題だ。決めきらないんだったら、それは民主黨になっちゃう。決めるというのは大事なこと。


 ぜひ、みなさん方にお願いしておきたいのは、このお金を何に使うのかだけは、ぜひ考えといてもらいたい。俺も75歳だから、俺が考えてもしょうがないの。みなさん方は何に使うんです、この金。さらにためますか?


 金ってのは、ない時はためるのが目的になるさ。しかしあったら、その金は使わなきゃ何の意味もない。金ってそういうものだ。従って何に使うのか決めてもらいたい。どうしたいんです? さらにためてどうするんです?


 90歳になって老後が心配とか、訳のわかんないこと言っている人が、こないだテレビに出てたけど、オイ、いつまで生きてるつもりだよと思いながらテレビを見てましたよ。


 わたしのばあさんは91歳までピンとしてましたけど、この人は、金は一切息子や孫が払うものと思って使いたい放題使ってましたけど、ああ、ばあさんになったらああいう具合にやれるんだなと思いながら眺めてました。(17日、北海道小樽市の自民黨支部會合で)

加粗的部分,就是引起爭議的那句話:

我在電視上看到,有一個90歲的人說,他很擔心老了以後的生活,聽到這樣不知所云的言語,我就想,喂,你想要活到什麼時候啊?

日本媒體也同樣把這句話拿出來吊打了一番,包括在野的民主黨和共產黨等等,但是,同樣,自民黨的人基本是出來撐這句話的,而且,民間也基本同意麻生沒說錯什麼話。

啊?看來日本人真的是變態啊,這種話還能同意?

喂,這麼長一段話,你們就只看這一句的嗎?

原文太長,我還要工作,懶得全文翻譯,就摘要說一下,首先,這段話是麻生在北海道小樽市的自民黨支部對支持者們關於經濟政策的一個即席發言,所以,他面對的,就是當地自民黨的幹部以及一些市民支持者:

。。。關於國內的消費問題,民間有超過1700兆日元的個人資產沒有產生消費。。。

。。。

我希望大家一定要考慮一下,怎麼能把這些錢花出去,我已經75歲了,我當然是不得不考慮這個事情,但是,大家也好好考慮一下,怎麼花錢,難道,還要存更多的錢嗎?

。。。

我在電視上看到,有一個90歲的人說,他很擔心老了以後的生活,聽到這樣不知所云的言語,我就想,喂,你想要活到什麼時候啊?

我奶奶到91歲的時候身體都很好,她把所有的錢都拿來給子孫隨便用,因為已經是老奶奶了所以這樣做吧。

(多謝評論中的 @梅天理 指點日語)

歡迎討論,也歡迎補充更嚴謹的翻譯,看不懂日語的也可以來討論,但是,如果不懂日語就請不要隨便亂噴,至少問清楚了原文的意思再來噴,好嗎?


只不過是把一個所有人都在迴避的事實說出來了而已


麻生貴庚?

天皇陛下貴庚?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要不從上而下做起來,為日本經濟+1S吧


一點都不奇怪。

安倍的三支箭經濟政策之後的第四箭就是提高消費稅,然而日本國內的消費並未如安倍政府預期的那樣大幅成長,在內需消費不足的情況,進一步提高消費稅無疑會讓經濟雪上加霜。在日本政府看來,消費成長不足的鍋讓日本老年人來背總比自己背要好的多。

65歲以上的老年人在日本的人口比例超過25%,而日本人高壽的情況很普遍,加上本國人口出生率低,勞動力短缺,所以這些本應該退休的老年人依然在勞動市場上跟年輕人競爭,他們不僅可以繼續工作十幾年,甚至還享受著老年人的高福利待遇,所以日本老年人普遍有錢。從年齡屬性來講,老年人消費習慣本來就很保守,其次,他們很多都是經歷過90年代泡沫經濟的,對於盲目投資和消費,他們會比年輕人更加謹慎小心。

舉2個例子。
日本的很多電車車站都有老人職員。
日本的AV電影CD租賃和銷售對象很多都是老年人。

所以,作為一個老人社會,日本年輕人對跟自己搶工作的老人肯定心有不滿;日本政府對不消費且享受政府福利的的富裕老年人也是頗有微詞。放在經濟發展不錯的光景里,大家忍忍就算了,可是在日本經濟可能面臨負增長的下行風險壓力下,矛盾總有爆發的一天。

麻生的不要臉之處在於他自己就是一個跟年輕人爭職位,享受高工資待遇的老年人,自己都76歲了有什麼資格讓其他老年人歸西,這是典型的沒有同理心。


我覺得啊,按照日本人的文化。
他說這個話並不是要讓老人去死,而是痛批日本經濟病態應該改變。
就好像說「山無陵,江水為竭 Balabala 才敢與君絕」 並不是真的要把陵削了把江水抽幹了去與君絕,
而是在說我與君一定不會絕,一個道理。


日本,這個神奇的國家

最讓人佩服的是人的素質,最讓人鄙視的是人性,最讓人害怕的是赤裸裸的物質理性。然而三者一體又是怎樣的怪胎?

——讓人不寒而慄的是潛藏的集體邏輯,一切的私人利益都必須為集體讓路,包括生命,大屠殺也就不難理解,神社參拜也就合乎邏輯。自願慰安也算是日本傳統道德的一部分吧!

日本精神最高邏輯就是——為了天皇一切,一切為了天皇。天皇則是日本集體的中心和代表。

這種邏輯比法西斯更法西斯。比共產主義更強調為集體犧牲。

天皇——日本的精神象徵——一切日本邪惡的起源和終點——神聖和邪惡的綜合。

與之相應成趣的是最近的日本「養老院大屠殺」,日本歷史悠久的老人上山。


這貌似是截取了別人片段,作為日語渣,無力很好翻譯,反正就是沒有叫別人去死。背景好像這樣的,麻生這位老爺爺主張促進內需,老人有存款但是消費比較低,日本老年人的各種服務比較健全,例如醫療保健都是70%off的。

90歳になっても老後が心配とか訳のわからない事を言っている人がテレビに出ていたけど、お前いつまで生きているつもりだ、と思いながら見ていました」


太功利了,並且邏輯也不對,把經濟的罪過歸咎到老年人身上是不合適的,因為這不是日本經濟持續低迷的主要原因。
我認為日本經濟持續低迷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出口製造業受到壓制以及更大程度的競爭的原因。當然還有很多方面,不可否認人口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但我想批評下麻生太郎的邏輯,他把責任歸咎於老年人,這是不可取的,那一代老年人正是日本高速發展導致輝煌成就的締造者與參與者。社會養老本是正常規律,符合社會博弈的結果,否則老人一失去作用就被拋棄和責怪是不合道理的。
麻生太郎這個人三觀就沒對過的時候。


一句正確的廢話。


瀉藥。
這種思想愚蠢而又邪惡。
如果他是這麼想的。他為什麼不先去自殺呢?難道他屬於年輕人嗎?
看看美國總統肯尼迪怎麼說的:
「只要還有一個人還在受到壓迫,全世界人都不自由」
不知道比這個麻生高到哪裡去了。
麥克阿瑟說日本人的思維跟12歲小孩差不多。50年過去了。這句話套在麻生身上依然適用。
這個世界存在的根本目的,不是發展經濟和GDP,也不是保護環境。而是讓每個人都能儘可能幸福的生活。犧牲一部分人的幸福,來成全另外一部分人的幸福,是徒勞無益的。是根本行不通的。
犧牲日本的老人,成全日本年輕人的幸福是行不通的。
犧牲發展中國家的幸福,成全發達國家的幸福也是行不通的。
我們。必須。盡量的讓每個人都得到公平、人道、尊重的待遇。不管他是殘疾人、老年人、還是外國人。即使我們當前無法做到完全,但是我們的心中必須有這樣的信仰。
善待每個人,愛每個人,是這個世界最根本的目的,也是最終極的原則。
麻生君已經錯的太離譜了。
日本人應該對此感到羞恥。一個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國家裡,竟然還有這樣愚昧的人身居政治高層,亂放侃詞。實在是讓日本形象蒙羞。


如果發展經濟不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那麼它一定是某些人中飽私囊的手段。
然而,即便明白這一點人民也要選擇那些明目張胆要求老人去死的無恥政客,那麼人民也不過是自作自受而已。


安樂死才是出路


在擁有"狂熱個人主義"屬性的人類文明裡說這話,是大逆不道。


本意是將死錢做活,刺激日本經濟,只是將這些廢話說出來,而不是運用一個財政官員擁有的職權去做,麻生太郎的情商真是低的可以,日本要一個只會說不會做的官員有什麼用?

只是我就不明白,為什麼知乎上會出現贊同他的這種言論?老人應該死嗎?或者說,你們的父母祖父母應該死嗎?我相信因為各種碰瓷的事件,知乎上的精英們往往都有一種達爾文主義支配的憤青思想,,在一些特定領域的問題之下,知乎居民呈現出一種集體性的智商衰退。


總有人和我說日本政客表裡不一,這我就不高興了。你瞧瞧他們那張臉。。。。。。

尤其是麻生太郎,介名字,介揍性,介言論,還真對得起他這張臉

本想到此打住,突然想到了日本電影的一部神作。。。

楢山節考


麻生還真是如假包換的日本人


麻生太郎 1940 年 9 月 20 日(75 歲)

上世紀70年代,日本規定的退休年齡為55歲,到了80年代,退休年齡被延長到60歲,而今則進一步延長到65歲。

身為政治家,為什麼不以身作則,從自己開始,實現自己的理念呢?


典型的右翼言論啊。
老人是負擔。其實是想說靠政府福利資金供養的老人都是負擔吧。就壓縮養老金支出唄。
老人都解決了,然後就可以轉火批評社會福利過高,增加政府資金壓力,影響國民經濟了吧。也就可以繼續削減所謂的其他人的「高福利」了吧。
福利砍的不能再砍,經濟也上不去了,屁民情緒開始不對頭了,就只能趕緊拿鄰國背鍋了吧。
以上為原答案。
(二)
其背後的邏輯無非就是「郡邑之有富家,亦貧民衣食之源也」。
馬克思遺禍百年,顛倒黑白,其心可誅啊。
明明是資本家養活了芸芸眾生啊。
現在慈善家們有困難了,長期以來剝削資本家們的「寄生蟲」們是不是該良心發現,自發報恩贖罪,自己餓死別連累別人。


推薦閱讀:

到日本東京留學有什麼省錢的好辦法嗎?
如何评价动画《钢之炼金术师》?
為什麼東京的很多馬路沒有路名?
為什麼東京文具店很少賣鋼筆墨水?
東京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麼?

TAG:日本 | 老齡化 | 老年人 | 養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