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的同音字在粵語里發音不同,應該如何掌握規律?
本人非常之熱愛粵語歌,經常唱粵語歌遇到一種很尷尬的情況,就是q開頭的發音到底是k還是c。j開頭讀g還是z等等一些字,好多國語中同音的字粵語中都不同音,這樣一來豈不是沒規律可循唯有記住每個字的發音?
近古漢語中:
先sian≠掀hian 青cing≠輕king 小siao≠曉hiao 沮zv≠舉gv
相siang≠香hiang 酒ziu≠九giu 賤zian≠建gian(周建人:尼瑪!)……
而現代普通話里,z/c/s和g/k/h如果後面有i/v,則混淆成j/q/x,所以上面每一組裡的兩個字統統都混淆了。以上每組的第一個字叫「尖音」、第二個字叫「團音」,混淆它們的音變在語言學上叫「尖團合流」。
目前存世的文獻對於系統的尖團合流的最早記錄是在明末的太原(傅山:「酒為九,九為酒,見為箭,箭為見之類,不可能辨」),幾百年里已經殃及了全國大部分地區。(可奇怪的是,在全國紛紛淪陷的大勢之下,離太原不遠的不少鄉下一直到21世紀反而還堅挺著沒掛。)
北京話至遲是在乾隆年以前淪陷的,因為乾隆八年有北京學者寫了本叫《圓音正考》的書,教育大家一定要好好區分這兩組音的。然而並沒什麼卵用,音變的趨勢是不可阻擋的,該混淆的人還是混。反正這本書的存在就已經證明了當時的北京口語已經混淆兩類音了。
順提一句:有些人在網上造謠說北京話尖團不分是滿語影響的結果,這種說法純屬扯淡,駁都不用駁。
普通話是在北京話的底子上設計的,自然不會人為區分北京話已經混淆了兩百年的發音。
趙元任設計的老國音方案倒是企圖恢復原先的「正統發音」的,然而依然沒什麼卵用,音變的趨勢是不可阻擋的,混久了的人也不樂意重新分下來。
雖然粵語本身有大量的聲韻混淆(平翹舌不分什麼的),但是也有很多古音區分、但是普通話混淆的字,在粵語里還是區分的。比如這個「尖團合流」的音變就有幸沒有波及嶺南大地,所以只會普通話的人在學習她時,就需要記憶哪些字是zcs而哪些字是gkh。
當然也不是完全死記,漢字聲旁能幫上點忙。比如「青」聲旁的肯定是z、c,而「兼」聲旁肯定是g、k,雖然普通話里無法區分,都是j、q。
另外,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學粵語千萬不要用普通話發音類推
學粵語千萬不要用普通話發音類推
學粵語千萬不要用普通話發音類推
所以你為什麼會有「普通話的同音字在其他方言也應該同音」的想法呢?
不太明白要表達什麼。
謝邀,首先要對題主能夠發現問題並能歸納出兩條規則,表示肯定。
這個問題比較合適的說法是,中古漢語里有尖音字和團音字的區別,現在粵語里還是區分的,zcs對照gkh,普通話曾經也區分,但由於兩者聽起來很接近,最後把它們統統合併成同音字,jqx。
常見的對立都在這裡了:「ji、qi、xi」跟「gi、ki、hi」是否為尖團對立? - 匿名用戶的回答
可能真的要記住常見的字的發音。
這個問題我之前寫過,現在把之前寫的東西再貼一次。
Demo4-1,突出團音字。普通話奇文《季gwai3 姬gei1 擊gik1 雞gai1 記gei3》季姬擊雞記_百度
季gwai3 姬gei1 寂zik6,集zaap6 雞gai1,雞gai1 即zik1 棘gik1 雞gai1。
棘gik1 雞gai1 飢gei1 嘰gei1,季gwai3 姬gei1 及kap6 箕gei1 稷zik1 濟zai3 雞gai1。
雞gai1 既gei3 濟zai3,躋zai1 姬gei1 笈kap1,季gwai3 姬gei1 忌gei6,急gap1 咭kat1 雞gai1。
雞gai1 急gap1,繼gai3 圾saap3 幾gei2,季gwai3 姬gei1 急gap1,即zik1 籍zik6 箕gei1 擊gik1 雞gai1。
箕gei1 疾zat6 擊gik1 幾gei2 伎gei6,伎gei6 即zik1 齏zai1。
雞gai1 嘰gei1 集zaap6 幾gei2 基gei1,季gwai3 姬gei1 急gap1 極gik6 屐kek6 擊gik1 雞gai1。
雞gai1 既gei3 殛gik1,季gwai3 姬gei1 激gik1。
即zik1 記gei3《季gwai3 姬gei1 擊gik1 雞gai1 記gei3》。
Demo4-2,突出尖音字。普通話奇文《熙hei1 戲hei3 犀sai1》熙戲犀_百度百科
西sai1 溪kai1 犀sai1,喜hei2 嬉hei1 戲hei3。
席zik6 熙hei1 夕zik6 夕zik6 攜kwai4 犀sai1 徙saai2,
席zik6 熙hei1 細sai3 細sai3 習zaap6 洗sai2 犀sai1。
犀sai1 吸kap1 溪kai1,戲hei3 襲zaap6 熙hei1。
席zik6 熙hei1 嘻hei1 嘻hei1 希hei1 息sik1 戲hei3。
惜sik1 犀sai1 嘶sai1 嘶sai1 喜hei2 襲zaap6 熙hei1。
解釋:這兩篇奇文主要介紹尖團音,你只需要大概知道有這回事就行,實際應用上自然而然就會了,後面還會提到。粵語里一直區分尖團,普通話的老國音曾經也分尖團的,但是和粵語的尖團情況不一樣,現代普通話已經尖團合流,取消了尖音,所以Demo 4-1通篇文章都是團音ji,而Demo 4-2通篇文章都是團音xi。同樣的文章套上粵語發音,裡面的尖團音就出現了,有很多字分別屬於zcs聲母(尖音字)和gkh聲母(團音字)。
尖團音能區分字音,尖團分流在很多方言裡面都存在,用你的家鄉話讀上面兩篇文章就能分辨出來。
由於粵語的(-i-)介音沒有(或被吞噬),一般不會出現硬齶化。而普通話的三大介音很齊全,gi, ki, hi會硬齶化成ji, qi, xi,例如以前北京的英文是Peking,現在變成了Beijing。
今天所說的尖團兩組字根本上來自於古漢語中完全不同的兩套聲母,類似今天的舌面後音gkh和舌尖前音zcs,
官話區有些地方方言保留jqx與zcs對立,舌面後音齶化成jqx,舌尖前音不齶化,
有些地方保留gkh與jqx對立,舌面後音不齶化成jqx,舌尖前音齶化,
兩種都可以區分尖團字。
老國音的尖團對照可能是這樣的:
zi[ts?],ci[ts??],si[s?]
zi[tsi],ci[ts?i],si[si] (尖音)
ji[t?i],qi[t??i],xi[?i] (團音)
現代普通話沒有尖音,只有這樣:
zi[ts?]子,ci[ts??]詞,si[s?]思
ji[t?i]雞,qi[t??i]七,xi[?i]西 (團音)
現代粵語的尖團對照是:
zi[tsi:],ci[ts?i:],si[si:] (尖音)
z[ts],c[ts?],s[s] (尖音)
g[k],k[k?],h[h] (團音)
是否區分尖團音,很大程度上令普通話和粵語,面對同樣的字,發音差異巨大。
現代普通話:你幸xing福嗎?我姓xing曾。
老式普通話:你幸xing(團音)福嗎?我姓sing(尖音)曾。
現代粵語:你幸hang(團音)福嗎?我姓sing(尖音)曾。
關於尖團音,現代漢語普通話已經消除了尖音,把尖團音合流,而中國大多數方言(如四川話、上海話等)依然尖團分流。
尖團音是尖音和團音的合稱。
尖音指z、c、s聲母拼i、ü或i、ü起頭的韻母,
團音指j、q、x聲母拼i、ü或i、ü起頭的韻母。
部分方言中分別「尖團」,如把「尖、千、先」讀作ziān、ciān、siān,把「兼、牽、掀」讀做jiān、qiān、xiān。
普通話不分「尖團」,如「尖 = 兼」jiān,「千 = 牽」qiān,「先 = 掀」xiān。
例子:「箭」和「劍」,「酒」和「九」
假如普通話恢復尖團音,「箭」應該讀zian,「劍」還是讀jian,但現代普通話兩個字都是讀jian,
「酒」應該讀ziu,「九」還是讀jiu,現代普通話都是讀jiu。
粵語則是「箭」讀zin,「劍」讀gim,「酒」讀zau,「九」讀gau。
分尖團是漢語的一大特點,也是漢語高度精密的表現。
劍和箭在比較遠古的時候連聲母韻母都很不一樣,劍是g聲母m韻尾,箭是z聲母n韻尾,但官話韻尾mn合流,以及聲母近似化後,才出現了尖團來區別。
經過幾千年的歷史沿革,仍然是劍箭不同音,尖團音有別。
自從東漢末年開始用反切給漢字注音,更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如劍的切腳字是「居欠」(jian),箭的切腳字是「子賤」(zian)。
在1932年《國音常用字彙》頒行以後,才正式砍掉了尖音,搞了尖團合流。
老式普通話有三種尖團對照zi對ji、ci對qi、si對xi,粵語不是如此。
例如普通話裡面的「尖音字」:尖zian 西si 千cian 焦ziao 趣cü 心sin,
對照「團音字」:間jian 希xi 牽qian 交jiao 去qu 欣xin。
而粵語裡面的「尖音字」:尖zim 西sai 千cin 焦ziu 趣ceoi 心sam,
對照「團音字」:間gaan 希hei 牽hin 交gaau 去heoi 欣jan。
粵語內部的尖團對照主要是:zcs對照gkh。
精zing(尖)-京ging(團),
清cing(尖)-傾king(團),
星sing(尖)-興hing(團)。
粵語和普通話又不是一個類型的
你想用普通話發音的規律去套粵語當然是不行的
推薦閱讀:
※想學粵語有沒有什麼辦法 主要是想唱粵語歌 如何學到標準粵語啊?
※為什麼粵語在背稱英文人名時,單音節人名前會加一個「阿」?
※《冰雪奇緣》(Frozen)25種語言宣傳曲中為什麼要同時包括普通話和廣東話?
※為什麼羅文、張國榮的粵語發音方式與現在的粵語歌手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