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陳建斌的《一個勺子》?

如何評價陳建斌導演的處女作《一個勺子》?


《一個勺子》改編自小說《奔跑的月光》,小說作者是我的父親。


昨晚看了電影回來,找出父親寫的書,再次看了一遍。同電影一樣,我強烈地感受到一種能壓倒肩膀的沉重。合上書,我靜靜地想著一個問題,這樣快速奔跑的社會,我們的善良是否能跟得上它的腳步。


《一個勺子》在拍攝上並不著什麼技巧,開始的一些時候還像DV一樣,鏡頭隨著人的走動不停晃動,很不穩的樣子,讓人看著頭暈;美景風光並不存在於這部電影里,畫面屬於很接地氣的,以貧苦的鄉村為底色,輔以一些最中國的喧鬧小鎮;再者,影片的故事構架、人物安排、台詞設置等都很簡單,所以對於追求視聽感受的人來說,這部電影也許很沒意思。看多了大風大浪、炫酷耀眼、高深難測、才子佳人等等之後,這部電影實在土氣的很,滿是方言、荒原、無生氣的雪、不動聽的曲。


但不論是電影《一個勺子》,還是小說《奔跑的月光》,都不是一件充滿流行性色彩的作品,這更多的是一次展示,一種呈現,一個問題,一段思考。村民拉條子(小說中叫宋河)在鎮上遇到一個傻子,傻子一直跟著他到家裡來,善良的一家怕傻子凍死餓死,一直照顧他,直到有人拿著拉條子貼出的尋人啟事找上門來,自稱是傻子的家人,把傻子帶走了,本以為事情結束的拉條子怎麼也沒想到,來了一撥又一撥的人聲稱是傻子的家人,都向拉條子要人,從此麻煩不斷。本來就貧窮的家庭又為此事舉債,還被村長認為是獨吞了「賣傻子」的好處,老實的夫妻被各種來歷不明但都聲稱是傻子家人的陌生人鬧的雞犬不寧,一窩熱心被莫名的冷臉與責罵扔進冰天雪地。這樣的一個老實人,不圖回報,總以為自己的所為是善舉,卻因此為自己和家人帶來煩惱,乃至到最後發展為害怕,擔心,膽顫。一個做好事的人害怕了,這是多麼的讓人心驚的場景,而又明明那麼真實。拉條子想知道為什麼這麼多人搶一個傻子,他真的只是單純想知道這樣一個問題。也許他最遠都沒有出過省市,頭腦中閉塞的鄉村思想,給不了他想要的答案,但根植於心底的執著卻一定要得到一個解答。拉條子又上路了,問放款的人,問派出所警察,問大頭哥,這一切又是一番破費,一番辛苦,一番麻煩,那些比他精明的人都算比拉條子見過世面的多了,他們並不認為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都以為拉條子是用這個來詰難他們,紛紛避而不談,將自己遠遠拋到漩渦遠處的高地上。這番苦尋,將當下農村生存之艱難,城鎮與鄉村之隔離,當下社會對人想法之改造,人際間之不信任與陌生展示得那樣清晰至於晃眼。


電影和小說的結尾都可以說是這個善良淳樸的農人奔跑在追尋一個答案的路上,可始終沒人告訴他為什麼。一團團的疑問依然充斥著他的全身,一個傻子到底有什麼用,為什麼這麼多人都自稱是傻子的家人來找他,為什麼自己連一個傻子都對付不了,為什麼明明是善舉卻沒有一絲好報,哪怕沒有好報也不應該給自己帶來了這麼多的麻煩才是啊,到底誰才是傻子?簡單的問題困擾著主人公,卻也拷問著我們,我們的社會是否哪裡出了問題。

拉條子一家是多麼貧困啊,兒子被判入獄6年,想著花些錢減刑,結果花了5萬元託人辦事,依然沒有減刑,這對一個村裡人是一個很大的數啊,自己的3萬也不知道他攢了多久,剩下的2萬還是借的;拉條子一趟一趟得往鎮上跑去見委託辦事的大頭哥,都是步行去的,你有沒有注意到電影中,那始終覆蓋著茫茫厚雪的小路,一個鄉下人,不捨得花錢,就這麼一步一步的走著去,走著回,你們能體會到那種心酸嗎?他一步一步挪去挪回,受著氣,小心翼翼地賠笑,卻總是被人三兩句打發走;他每次去鎮上,都帶著可憐的那點兒乾糧(片頭吃的餅),連一口熱水也沒有。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窮到讓人產生憐憫之情的人,卻保留著人性中最簡單的善良。莫名跟上來的傻子,他怕凍死,睡下了還跑出去看一眼門是不是關嚴實了,怕傻子半夜跑出去;照顧傻子吃照顧傻子喝,為他理髮,為他換上新衣新鞋;傻子第一次被人領走,自稱是其家人的陌生人留下了一點錢,他們竟然覺得不好意思收,這麼貧困的一家人還想著把錢還回去。


很多人都覺得,包括電影中的人都說,拉條子才是真正的傻子,你為什麼管那麼多,你為什麼要向那些聲稱是傻子家人的陌生人一次次妥協,你為什麼不懂照顧下自己,四十多歲的人了還就著寒風一次次吞咽乾糧和白眼。是的,拉條子是一個傻子,在我們大多數人看來,他不懂世故,不知社會變化,不能狠下心,最後一次次的受傷,一次次的被欺凌。


看到拉條子的傻,卻依然堅守,承擔著社會帶給一個老實人的痛苦,我感到一陣心痛,我們,都因為這個時代的變遷,多少學的精明了,但你不知道的是,仍然有很多人的生活,也許你從未見過的人的生活,卻是因為在這場的變革中沒有、沒法、不會「改變」,而成為在泥土中都是最低端的生命,那份善良被碾壓了,碾壓得細細碎碎,風一吹就看不見了。


電影還是小說都是以鄉村為背景的,我想很多來看電影的人大概從來沒有到過或很少到過現在的農村去了,他們並不了解底層的生活與生命,他們並不能體會拉條子的各種苦楚,所以也不認為這樣的電影是想表達一種對當下的反思。我的父親多年來一直以河北省張家口壩上農村為寫作背景,那裡飽含著他童年的記憶,人物的歡喜與悲苦,生命的堅強與脆弱,風物的蒼涼與美麗,這些內容的描寫常常就來自他童年的一次小記憶,可以說,那裡的生活是他素材的源泉。依著童年的記憶、印象、感悟,再加上作家本身的虛構能力,這樣的素材似乎是取之不竭的,但在創作新的小說時,我的父親依然會獨自開車回去,不告訴任何人他是誰,穿著最普通的衣服,陪農人挖挖土豆,與羊倌聊聊閑天,走走村裡飄著牛羊糞便味道的小路,認真調研不同時代下現實的農村生活,而不是閉門造車。父親說過,每次從農村回來,心情都很沉重。為什麼?因為,現在的農村已經不是從前的樣子了。城鎮化的大潮,多少鄉下人背井離鄉,寧可在城市中餐風露宿,也不願回到農村,農村裡都是些孤寡老人留守兒童,一片一片村莊完全沒了人煙,消失在地圖和記憶里。大幅城鎮化下的農村早已消失了寧靜和安詳,更多是荒蕪和破敗,是的,破敗,父親曾面無表情地告訴我。


這部電影如此缺乏關注,可能就是因為這些底層的事情,很多觀看電影的人並不了解吧,他們穿梭在現代化的高樓大廈,鑽進一個又一個格子,看著這些土氣的東西,除了陌生,大概就是嘲笑了,電影沒有給一些人帶來休閑,所以這部電影對他們而言,除了少許笑料,可能不值一文吧。落魄窮困的鄉土生活和現代的燈紅酒綠完全隔絕,這是一種悲劇,社會普遍地看不起淳樸善良,也是一種悲劇,即使拚命也要站在城鎮這頭,不想體會、不願了解、甚至選擇主動忘記那些底層的生活、底層的堅守是一種更大的悲劇吧。


電影中拉條子兒子獲得了減刑,最後也拿到了5萬元(我們且不管這5萬元是不是他託人辦事的錢),似乎還有些希望,沖淡了一些沉重的色調,但在小說中,宋河的兒子沒有獲得減刑,最後也只從吳多多(即電影中的大頭哥)手裡拿到1萬元,故事的最後還被村長盯上,說宋河獨吞了賣傻子的錢……宋河被逼到無路可走,只奔跑在茫茫的白雪裡,一個人命運永遠不屬於自己,不禁讓人唏噓……看完電影和小說,還能繼續享受城市生活的你們,是否還能記起電影中、現實里那些被沉重生活消磨掉每一分笑容的他們。

(附一張胡先生的照片,論爹比兒子帥是怎樣的體驗…)


這並不是一篇合格的影評,只是我想就電影想要表達的東西發表一點自己的看法,在我寫這個回答前,我看到有人說電影最後的結局多少是光明的,我認為這是沒有真正理解《一個勺子》,倘若電影與小說都以光明為結尾,其批判性思考性就會差很多了。如果大家看過原著小說,對於《一個勺子》想要傳達的東西可能更容易理解一點,裡面一些看似毫無意義的鏡頭也能知道是為什麼,可能是電影因為被迫剪輯的原因,有些不連貫,所以推薦大家看下小說,二者可以互補理解吧。


最後說一下結尾,無論是電影還是小說,都沒有給一個明白的答案。其實,答案是什麼,並不重要,這不是懸疑探案的作品,答案不是目的。而對於作品所呈現的問題,作者還是導演也沒有提供解決方案的義務,他們沒法愉悅活潑地把問題講給你聽,只能用沉重的真實給人以壓力與警醒,盼望著後之覽者能有所思有所感,這,就足夠了。


另外,安利一下,我的父親胡學文先生多年來的寫作一直以農村最普通的農人為主人公,從最初到現在,很多作品都展現了城鎮化大潮對鄉村與農民的改變,他寫堅守,也寫改變。我父常說自己是一個生活在城市中的鄉下人,在我看來,離我最近的一個最堅守的例子就是他了,他不迎合流行,從來以並不華麗的文字,觀察著那些底層的生命,踏踏實實地寫作。這份堅守獲得了很多讀者的認可,也讓他贏得很多文學獎項:2014年,胡先生的小說《從正午開始的黃昏》獲得第六屆魯迅文學獎,媽媽告訴我說,這是我父對我們全家在張家口市6年生活的總結;從小說《命案高懸》獲得第十二屆百花獎開始,連續獲得第十三屆,第十四屆,第十五屆百花獎;15年,他的中篇小說《風止步》獲得首屆孫犁文學獎,當然還有很多,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看下傳送門。胡先生的文字真的很不錯,尤其是中篇和短篇,樸實中帶著穩穩的力量,這並不是親屬的誇耀,如果你也能耐下心來,讀一讀他的小說,你就會明白我不是強行安利,這篇《奔跑的月光》,兩個小時就能讀完,如果你有耐心。

這部小說你可以在他的博客中免費看到,另外,中國電影出版社2015年推出了他的中篇小說集《奔跑的月光》,其中共收錄胡先生六部中篇小說,全部是被改編過電影的,這本集子並不貴,喜歡紙質書的同學可以買一本。

(最後做一次補充,對不起各位,是我記錯了,胡先生的博客中沒有放上這篇中篇小說。博客中有2014年獲得魯迅文學獎的中篇小說《從正午開始的黃昏》,以及其他中短篇小說,歡迎您瀏覽與點評,再次謝謝喜歡他作品的各位^-^)


附傳送門:

百度百科胡學文

胡學文(河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胡學文新浪博客

河北胡學文_新浪博客

胡學文新浪微博

河北胡學文的微博

其他

胡學文:陳建斌比較忠實原著

金馬獎電影《一個勺子》原著出版 作者談創作初心


一部會把「小羊」寫在cast末尾的電影,總不會太差


這是一部讓人坐立不安的電影,是真的,坐立不安。我第一次在影院里拿起手機,不是看時間,而是查劇情簡介,查結局是什麼。大概是年紀大了,心理承受能力差,我非常害怕這是一個壞的結局。

從一開始我就知道,影片名的「一個勺子」指的不是一開始跟在陳建斌身後髒兮兮傻乎乎的傻子,而是陳建斌飾演的「拉條子」,這個好心撿了傻子卻陷入連環麻煩中的普通農民。

但我沒想到導演會用這種鏡頭語言去交代這個印證。結尾的時候,拉條子穿著傻子的大衣,拿出傻子的防晒帽戴上,被一群小孩追打。一切那麼自然,一看就是在影片最開始就鋪陳開了,而我們,一直沒有發現。這並非宿命的輪迴,而是一種善良加愚昧無知的必然結局,我們只是被動地被拖著往前走。

而末尾那個主觀鏡頭,遮陽帽的帽檐擋住一半視線,小孩扔出的雪球迎面擊中鏡頭,越來越多,越來越密,冰花四濺。我知道導演是想用這個主觀視角,讓觀眾體會拉條子的狀態和心情,而我的確感受到了雪球打在自己身上的感覺,痛,冷得很。

說實話,我覺得在這部電影面前,即使是一直以捕捉真實展現小人物命運見長的賈科長都算是小資。

可是它非常尷尬。

同樣是講述小城市人物的命運,賈科長抓住的群體是小鎮青年,多少混在大城市的青年都曾經有過小城鎮的回憶,他們要麼折騰出來了,懷念過往粗糙的感同身受的青春,要麼落寞地,懷念混在街上意氣風發的生活。同時,這些人是有消費力的,或者說,起碼能給影片背書的。至於跟體制大環境相關的表述,更是某一些觀眾喜聞樂見的。

可陳建斌選的是更底層的農民,這些人就跟片子里拉條子和金枝子一樣,對自己受苦的命運都不自知,他們怎麼會在這個片子里找共鳴,他們當然也不會去電影院。而城市中的青年,很難在這部「農村電影」裡面找到共鳴,那些可能引起共鳴的點在影片里展示得又過於粗糲和刺痛了。

那麼,到底誰會為這部電影買單?

眾所周知,去年的金馬獎給《一個勺子》買單了。

作為電視演員陳建斌的導演處女作,提名5項金馬獎,一舉奪得了最佳男演員最佳導演兩座獎盃,實在很厲害。

電影的質感很像一部新人電影,或者說一部優秀的學生作品,不精緻。稍微有點熟悉金馬獎的人,看個開頭,就一定會恍然大悟,難怪它能得金馬獎,它是金馬獎會喜歡的路數。

如果獎項和人一樣有趣味有取向的話,那金馬獎大概會青眼的電影其實大家都有數。可能不夠完全客觀,可能狹隘,跟觀眾的趣味很大程度會不同,也不按照票房成績來,甚至有一定的偏向性。但這也是為什麼有這麼多獎項,而每個獎項偏向性都不一樣的緣故。更重要的是,如同我在金馬獎的那篇觀後感里寫到,獎項,是告訴你,"一個人有同類",用陳國富的話來說,它代表「今年我們想鼓勵哪個人或者哪個作品」。它按照它「關注」的這個領域去尋找這個領域上做出貢獻的人、影片,如此而已。

看完這部電影,我對於它獲得金馬獎,沒什麼專業角度點評,只有一個普通觀眾的感嘆:這種電影,如果連金馬獎都不能給它應有的位置,又何況普通的觀眾,如果連金馬獎都沒獲得,還有誰會知道會關注會給它更多的排片。

當然大家都知道,很多獲了金馬獎或者其他什麼獎的電影我們也看不到,不關注甚至根本連名字都記不住,這也沒錯,這些哪有紅地毯上女明星的禮服裙閃耀。

從放映廳出來的時候,我看到影院里一列海報,消失的兇手,怦然星動,什麼魔術什麼的,大家一看就知道是大概會是什麼樣的片子,但是,真的,早知道看完《一個勺子》那麼抑鬱,我也願意看那幾部片子,哪怕是《火星救援》,我也能想到,不管多兇險多負面,結尾一定是正向價值觀,導演和編劇一定會想法設法給我們一個好故事。那是商業社會的準則。

人好有什麼用,儘是被欺負,好人沒好報啊!

我就算是站在金枝子面前,也說不出反駁和安慰的話來。

我記得前天在朋友圈看到一篇熱傳的文章,說什麼樣的題目和觀點能夠引起100萬+閱讀,裡面提到一個「好題目」,《你活得這麼失敗,大概因為你是個好人》。我毫不懷疑這篇文章的打開率和分享率會很高。「反雞湯」這麼流行,當然是因為人們已經不再相信傳統的那一套東西。懷疑的種子一旦播下,潛移默化分崩離析。再說了,我今天經過前門附近,還看到牆上有一組《圖說我們的價值觀》,寫著「牛奔草處去,人往高處走。」

陳建斌的演技有金馬獎褒獎,蔣勤勤的演技經過時間考驗,王學好因為眾所周知原因鏡頭被刪減得差不多了。令人驚喜的是《愛情公寓》里展博的突破性演出,我不是指他背面全裸,而是從一開始臟傻子的形象睡羊圈,到全片只有一個字台詞喊「媽」的演技,我覺得他演技是成的,唯一的障礙和蔣勤勤一樣,長得太好看了容易讓大家齣戲。

每個人演出的人物形象都很鮮明,警察合理合法的不作為,姑娘還給人熱水喝我已經感激涕零,村長和老吃拉條子家羊羔子的三哥很討厭,騙子都該死,大頭哥這個人倒是有點複雜,結尾還錢這塊我不太理解。

但最令我心驚的是那群孩子。他們承接了兩個傻子最重要的連接工作,打金世佳傻子到陳建斌傻子,落定陳建斌「勺子」標籤最重要的一環。他們完全是無意識的,沒有純粹的惡意或者其他的原因,好像「傻子就該打」是他們與生俱來的思想鋼印。細思恐極。

新人導演陳建斌貢獻了不少好鏡頭。除了最後的主觀鏡頭,拉條子追車從一群花花綠綠跳著舞的廣場舞大媽之中跑出來的運動鏡頭,去鎮上經過一段空曠的山路那個大遠景,一個小黑點在全景的一處,人顯得特別渺小,都非常棒。他擅長使用重複的鏡頭,去強化某種東西,在你習慣這種重複之後,用一點變化打破,展示出他想表達的理念。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三次下車,拉條子在大頭哥的後視鏡里慢慢變小,然後是他主動下車,被大頭打下車,兩次變化,意味深長。

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加持的拉條子,人物形象也很完整,善良、經常被騙,前面有交代,細節也有,其他人的對手戲也很清楚,展示出合理的人物行為邏輯。

我原以為會看到《瘋狂的賽車》或者《小武》,但這部電影最讓我想起來的是義大利導演維托里奧·德·西卡的《偷自行車的人》。而且它顯然比《偷自行車的人》更冷酷,正如51屆金馬獎的評語,「猶如照妖鏡,讓社會中的人無從遁形」。

所以在觀影過程中,有好幾次,我都想從椅子上站起來,不是想離席,是真的,坐立難安。

一個傻子,他們要了他有啥用?」這是困擾了拉條子大半部電影的問題,但到電影結尾也沒有給出解答。鎮上最活絡的最有社會知識的大頭哥,也說「我怎麼知道?我要是能知道這個事,還在這小地方呆著做啥?」

看到一篇觀後感說「至此整部電影圖窮匕見」,這當然並不是一部僅僅講述「好人為什麼沒有好報」的電影。

像《撞車》給我最大的感受,所有人都是加害者,所有人都是受害者。弱者欺負弱者。像《親愛的》裡面黃渤困惑的,「我做生意賠了,婚也離了,現在還把孩子丟了,已經是人下人了,他們為什麼還要來騙我?」這一點,《一個勺子》里也有。而當陳建斌罵著村長打傻子的時候,這個問題顯然更複雜了。人當然是有多面性的。這一點陳導挖掘得不深,但已經觸及到了核心。

我很猶豫,不知道該不該推薦這部電影,因為我看完了很抑鬱,因為它提到的問題,我們非但不能解決,甚至不敢面對。大多數人像三哥那樣,用一句「人生就是這樣」草草交代過去了,回去喝口酒,啃個羊蠍子,蒙著頭睡一覺算了。

思及此,我也只好說一句,「我跟你說部電影,你別去看啊!」

原文:《一個勺子》 | 一部令人坐立不安的電影


一部非常有誠意的電影,當然,也是一部缺乏關注的電影。

雖然此部影片在金馬獎上斬獲頗豐,五項提名,陳建斌也獲得了最佳新導演和最佳男主角兩項大獎。可是或許是王學兵吸毒的原因(好像王學兵在最後的演員表中都沒有出來),又或是這部影片的畫風和這個時代提倡的有所出入,這部影片受到的關注,也沒有同期上映的其他影片那麼高。當然啦,我覺得影片的名字非常重要,開始看影片名,自己也沒有什麼觀影慾望的,還好,沒有錯過。隨便吐槽一下影片的海報,為什麼海報上陳建斌和蔣勤勤那麼光鮮?我倒覺得像影片中那樣的裝扮或許更出彩,這樣的海報倒有點像在給個人打廣告,而不是給影片。


回到影片。


這部電影很真實,一場一景都用長鏡頭去描寫。喧鬧的城鄉結合部,帶有市井氣的路邊攤,荒涼的郊外,彷彿這一切都不是在電影里,隨隨便便出個城,這些景象都可以看到,所以,我認為這部影片其實是很有代入感的,自然,由於強烈的真實性,看完之後有一種很壓抑的感覺。


這部電影也很玄幻,一個傻子,不知道從哪裡來,最後也不知道到了哪裡去,影片也沒有交代帶傻子走的人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給了一個開放性的結局。既然一個傻子消失了,那麼肯定有另外一個傻子冒出來,所以到最後,陳建斌飾演的拉條子成了別人眼中的傻子。


拉條子三番五次去找李大頭,因為除了李大頭似乎他都不知道找誰了,對於小人物來說,接觸到稍微上層一點的人物,似乎就是抓到救命稻草一般。拉條子找李大頭,一次是為了要回曾經給的好處費(為錢),一次是為了搞清楚傻子去了哪裡(為別人),後來是為了自己,因為自己不明白這一切到底是這麼回事。傻子這麼不值錢,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去找他?「聰明人」說,你是不是傻,你搞清楚幹嘛?你真要搞清楚,那你就成為傻子吧。可是拉條子最後似乎成了傻子,那麼他搞清楚沒有呢?不知道。所以這個世界,有些道理是講不清的。


故事探討了荒誕與現實,聰明與傻缺,好人和壞人,對人性的描寫很深入,所以我很佩服陳建斌,看來他也是一個文藝青年啊。故事甚至還打了這個社會的擦邊球,比如減刑的灰色空間,因為故事沒有說花錢到底可不可以減刑。也說了基層民警的現狀,在很多地方,法治難以觸及。還有傻子的販賣,黑社會的存在,等等,可以說,故事實際上是很大膽的,沒想到影片也過審了。


遺憾的是,由於王學兵吸毒的原因,我們看到的王學兵都是刪減過的戲份,都是側臉,可是我覺得這種側臉給人的感覺似乎更有超現實主義的感覺,就好像《大紅燈籠高高掛》裡面的那樣,男人的臉始終沒有漏出來,可是這些不露臉的人,往往掌控中小人物的命運。


到底是做好人還是做壞人?做一個聰明人還是做一個傻子?

蔣勤勤借拉條子老婆之口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可是又說,聰明人(拉條子的兒子)進去了,傻子卻在自由的世界。可是這個自由的世界,卻沒有傻子的容身之地,只能和羊,和動物和獸,在一起。想到這裡,我感覺陳建斌似乎給了我們一個巴掌。


影片在喧喧鬧鬧的秧歌舞中開始,那是在城市中。影片又在喧喧鬧鬧的秧歌舞中結束,可是那是在荒涼的郊外,他們要去哪裡?道理又在哪裡?

不知道,你只能跟著這大流走,不能逆行,否則,你只會被眾人欺負,也許欺負你的人裡面,就有你的孩子……對,孩子……


陳建斌:從一個便秘臉皇帝到一個工匠導演

文/電影符號學

有一類電影,它們拍出來註定會到影院一日游的命,《一個勺子》便是這一類的電影。這部命運多舛的電影的生命里,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國外獲獎→王學兵吸毒→一拖再拖終於上映。於是這部標準的學院派電影,獲得了一致的好口碑,卻沒有獲得相應的票房,身體力行地詮釋了什麼叫做叫好不叫座。


電影改編自胡學文一以貫之的灰色小說《奔跑的月光》,所聚焦的鏡頭裡也滿是荒涼,主角也是陳建斌飾演的一個樸實的西北漢子拉條子。跟他生活在一起的,是他撿回來的媳婦金枝子。他們的兒子因事入獄了,於是他在三哥的攛掇之下,找到李大頭,塞給了李5萬元給兒子減刑,然而刑沒減,錢也要不回來了。就在他要錢未遂、失望而歸的時候。他遇到了討食的勺子(傻子),勺子一路跟著他回了家。又不想管勺子又怕勺子凍死的拉條子,讓勺子在自家的羊圈裡睡了一晚。


故事就在這樣一個背景下開始了。


首先來看拉條子跟金枝子,他們的生活幾乎處在孤立無援的境地:牢里的兒子還等著他們搭救、村裡的村長對他們於事無補、村裡的三哥告訴他們這就是人生教他們安於現狀、警察局的楊警官總是讓他喝杯水冷靜一下、就連勺子也來他家蹭吃的......


所以電影做了一個有趣的改編:拉條子家從種田變成了養羊,羊羔在電影里一般作為弱勢的被宰殺的對象,指向性很強。所以本片的神來之筆就是跟羊睡在一起的拉條子,夢到羊圈裡躺著自己,於是自己捅死了「我」,這個「我」還發出了羊的叫聲。單憑這一段的遞進蒙太奇,這部電影就已經註定了非凡。這是第一個高潮。


本片的第二個高潮出現在片尾,拉條子發現了棉襖里勺子的帽子,於是戴上了帽子的拉條子,發現這個世界也被染上了紅色。這裡的紅色,應該取它在電影里較為抽象的意思——危險。於是當初圍著勺子扔雪球的孩子們,如今又圍了上來,對著拉條子扔雪球。整部電影就在這樣一個危險的情緒之下戛然而止。所以陳建斌在後來的採訪里也說道:「如今的淳樸已經被丟失了,想要回去幾乎不可能。」

其次,這部電影在於情緒上的處理,也鋪墊得十分到位。從上門找李大頭開始,拉條子的做法逐漸出現了變化:首先是上門,然後是蹲點守著車,然後是上車,最後是攆著車跑、扒到車頂上。從之前的每次被李大頭遏令下車,到最後拉條子的自己主動申請下車,他潛移默化地轉變著:如今的他,已經不再是那個被李大頭吼一聲就乖乖下車的好人、老實人拉條子了,而是死纏爛打的勺子,於是他最後戴上了勺子的帽子。

最後,是來拉條子家認勺子的三個騙子,第一個是在晚上,第二個戴著口罩、第三個戴著頭盔......觀眾幾乎可以斷定這三個都是騙子,特別是第二個的口罩男,如果能找到王朔演,那就簡直超神了。至於楊警官最後有沒有給騙子們通風報信,電影里並沒有小說一般清晰,也許是礙於審查的緣故,但是明顯我們可以看到楊警官兩次倒水的不同,第二次她在被拉條子質問是否通風報信的時候,起身倒水,並不打自招地反問:「懷疑誰呢?!」這是代表著正義的警察。同樣的,代表著權利的村長,在家吃完牛肉然後把牛骨頭遞給了拉條子,並且肆意地踐踏著拉條子的尊嚴。並在勺子走丟之後,質問拉條子是不是倒賣人口賺了錢獨吞。代表著權利的村長近乎無恥的質問,跟拉條子捅死變成了羊的自己的畫面拼接到了一起,如此鮮明的反諷,如黑夜裡的螢火蟲。


如果大家還依稀記得拉條子宰殺羊羔的那個傍晚,他心中代表著善良、任人宰割的羊,已經被自己宰殺了。這個儀式感極強的畫面,告訴觀眾,不止一個好人死了。


其他的姑且不論,單就說陳建斌作為國內一線的中年男演員,事業有成拉著自己的朋友,班底拍電影了。
不想著炒作熱門IP圈錢,也不想著靠著自己的關係,名聲爆噱頭,轉換資源。
而是踏踏實實,慢慢悠悠,一波三折,即使演員出了那麼大的狀況
即使院線拍片那麼低幾乎賠本賺喲喝
即使是把自己的老婆(蔣勤勤年輕時可是正兒八經的女神,第二夢好么)化妝成又土又老的村婦,還是堅持完工上線。
只是為了在這個物質跑過精神甩了百八里地,傳統與現代次第上映,城市與鄉村割裂交錯的魔幻現實主義時代,給予觀眾一點兒關於誠實,樸素這些國人骨子裡最美好的品質的一點思考。
這部電影也真他媽是好電影啊!這樣的電影不去電影院支持,難道等著院線全部被小時代佔領么?


受邀參加了陳建斌導演《一個勺子》的首映禮,親友團很強大!

有將近20多位朋友來站台!就不一一貼圖了!

我盡量保證不劇透的情況下,說一說對影片的感受。

影片《一個勺子》中的「勺子」顧名思義,在西北方言中為傻子的意思。陳建斌於電影來說,就是勺子,一個對電影充滿熱情的標準勺子。那陳建斌能傻到什麼程度?用同行的話來講就是: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還堅持拍一部文藝片,『勇氣』可嘉!」

他還是拍了!雖然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和阻撓!但影片還是如期而至的上映了!並且一舉擒獲五個獎項,業內業外口碑爆棚。或許這就是他傻的地方!夢想,執著,勇氣,鑄造了一部精彩的影片。


電影本身也是圍繞著勺來鋪展的,影片開頭,介紹了故事背景,就直接拉回故事主線。兒子在監獄,花錢找人減刑,錢收了,刑沒減!拉條子只能不斷進城要賬。途中休息遇到一個傻子,看傻子可憐便給了他點吃的,誰料傻子一直跟著他,怎麼都甩不掉。

循環著去要錢,循環著甩掉傻子,錢沒要到,傻子也沒甩掉。還被蔣勤勤飾演的金枝子罵勺子。使盡渾身解數,傻子甩掉了,卻發現麻煩是源源不斷的。

好在故事的結局也算圓滿。錢要回來了,在獄中的兒子減刑了,一切似乎都是一場鬧劇。從雞犬不寧回歸平靜後,走在回家的路上卻在思考自己。被村裡人罵勺子,被老婆罵勺子,被外人罵勺子,被孩子罵勺子。是不是真的勺?


導演其實在這點上非常精明,他堅持著自己的個性。堅持著自己是一個勺子。一切似乎看起來都是一場悲劇,可是影射出多少的「大好人」都是一個勺子。

勺子就是一根筋!自己認準了的就不放棄。一條道走到黑,選擇了就永不回頭。要是別人說你走錯了,不要管,讓他們說去吧;要是你懷疑自己走錯了,不要怕,那是你一時看不清。路可能比較難走,但只要咬著牙走下去,就肯定能看到好風景。這是一個堅持的人應得的獎賞。


導演說過一段話,我依稀記得片段:「我們覺得對的事情。那些東西永遠都是對的,放在古今中外都會是對的。不會因為你說今天可能有些新聞里看到這樣那樣的,沒有得到一個正確的結果,它就會變成錯的。黑的永遠都是黑的,白的永遠都是白的,正確的永遠都是正確的,我覺得我們不要懷疑這一點。」

這句話直擊我的內心,讓我更加堅持自己的觀點,我認為正確的就是正確的。只要沒有正確的結果,我永遠堅持自己的!曾經還幾度懷疑自己,現在彷彿給我的心加固了幾個釘子!絕不會動搖!

誰不是一個勺子呢?!況且到底什麼才是勺子呢?!


看完電影,第一個反應就是覺得名字起得好,一個是電影名,一個是男主角的名字

——拉條子,什麼是拉條子,拉條子就是麵條。勺子就是傻子倒是一開始就豁朗朗放在大屏幕上了,但是拉條子一直是作為男主馬吉的綽號出現的。麵條的特性是什麼,一個是韌,一個則是軟,而這就是男主角的性格。勺子、拉條子在電影中倒是同一了。


電影的故事倒是簡單,男主去找大頭哥討債結果被一個傻子纏上了,因為好心也因為怕擔事,所以雖然有過幾次猶豫,也不是沒有猶豫的,因為家裡面本來就窮,多一口人就是一種壓力,所以拉條子還是多次想甩掉傻子的,但是傻子還是一次一次跟著。最後沒有辦法拉條子只能夠貼出尋人啟事,結果成功了,第一個尋來的人塞了點錢給男主角,結果過了幾天又來了一男一女來來要人,沒人就騙錢。這波人走了,過了幾天又來了兩個男的,都說是勺子的親戚,也是要人。結果拉條子糊塗了,到底勺子的親戚是誰?他真的賣了勺子?木知木覺的他決定把這個問題搞清楚,於是他找村長、派出所警察、大頭哥、開小賣部的三哥。但是大家都沒有能夠給出他想要的答案,最後,拉條子木然的掏出了勺子一直帶著的劣質太陽反光帽,站在一望無際的雪白的西北平原上,孩子們叫著勺子,把雪都扔過來。


勺子,傻子。什麼是傻子,傻子是沒有完全社會能力的人,是誰都可以欺負的人。傻子是什麼命運,就算是拉條子的老婆也明白的很:被騙去黑窯子沒吃沒喝乾苦力、被打瘸了去乞討甚至被殺了取了器官來賣。傻子在所謂的正常人眼中不過就是可以欺侮的對象,是社會叢林法則下待宰的羔羊,一旦你成為了一個傻子,那你就立刻被降格為一個人盡可捏的軟柿子,所以拉條子之前一聲吼就可以轟走惡意的孩童,而到最後戴起了勺子的帽子木然站在那裡卻被孩童無情乖張的雪球狠狠擊中。


金世佳演的勺子是病理上的傻子,而拉條子則是在社會意義上的勺子。在社會中,像拉條子這樣的人往往被世人當做勺子看,盡情的欺侮。拉條子軸,想不明白事情不會轉彎,想什麼事情都非常簡單,送錢給人去辦事,沒有辦成就會想著要把錢要回來;傻子沒有地方去了就想著讓村長開個條子送到福利院裡面;解決不了問題了就去找警察。他只能夠看到社會讓他看到的東西,卻沒有看到社會真正的盤龍交錯。


拉條子也軟,他在大頭哥、村長、警察面前一直都是低聲下氣的,就是那種社會最弱勢的群體,他的拳頭只能夠伸向服帖的妻子,他的刀子只能夠伸向弱小的羊羔。而一到家庭之外又成了木木的孱頭!沒有骨頭的拉條子!

所以大頭哥一直拉著他開一段路,或是拿著眼鏡腿,或是拿根煙,好不耐煩的給他說社會道理,然後讓他半道下車。所以警察,每次都是很「暖心」的告訴他,這個事情沒有辦法解決,然後放上一杯咖啡,讓他明白什麼事情都沒有這就是最好了。所以村長會啃著羊腿,唾沫橫飛的告訴他,這事不能辦,哪有你想的那麼簡單。所以開小賣部的三哥會喝著拉條子的酒,「面色凝重」的告訴拉條子,人生就是這樣。好像誰都可以在拉條子面前給他講講社會是什麼樣子的,你啊,圖樣圖森破!心裡則又嘿嘿一笑,想著能夠在拉條子身上騙點什麼。


那麼,究竟拉條子是真的傻子么,還是社會出現了問題?拉條子莽撞的沖向了設計精密、運轉良好的社會系統。木訥的喃喃自語卻是對社會莫大的衝擊。我們自以為的社會就應該是這樣的么?是社會病了,還是我們成了社會意義上的傻子?


我想每天看著光怪陸離的新聞,你我難道不會問一句這個社會到底怎麼了?為什麼我們連扶一個老人都要心有顫顫,拉個人作證才敢去扶?為什麼我們去外邊吃個飯,還需要擔心這家飯店燒菜用的到底是不是地溝油?為什麼我們去應聘一個位置,都會想著需不需要送禮,怎麼走走後門。每一個人都在打著自己的算盤,讓自己成為一個精明的人,至少看起來是一個精明的人,然後理直氣壯的從那些勺子、拉條子身上撈點東西。誰要是不懂這個社會的潛規則,社會的叢林法則,就是個勺子,就該被騙!

到這裡,《一個勺子》卻成為了一個荒誕的故事,這樣的故事放在人煙稀少的西北山林里而不是更加繁盛的東部城市中顯得更加荒誕不經。在這麼一個鄙狹的地方也有這樣的情況,要是到了人更加多的地方,可不知道要出來多少人精呢!

更可怕的不是這個社會欺負勺子,而是要固化勺子,告訴勺子們,意味深長地告訴勺子們,生活就是這樣,你想不明白就別想了,反正想了也是白想!你呀,就好好做個勺子,你們啊,誰也別給我動我的勺子!


先說幾個細節(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劇透的小行家):

1、拉條子(陳建斌所飾演)不敢當面對著村長罵,卻把氣撒在傻子身上。而後又只敢對媳婦動手(在床上打媳婦),這一下子就把拉條子的懦弱而又欺軟怕硬的性格給體現出來了。

2、拉條子總是低三下四地求助於村長、大頭哥、女警官,而即使有反對意見也不敢大聲敵對,拉條子的真實(老實、懦弱)就這樣活生生地被甩在了光天化日觀眾雙眼之下。

3、最震撼最精彩,也最令人壓抑的地方在於影片最後拉條子在夢中與自己的對抗的情景,自己被「自己」宰殺時發出羊的咩咩咩的叫聲,不僅是對自己在羊圈情景的獨白,也隱喻自己懦弱如羊,任人(村長、大頭哥、認親的騙子)宰割。

4、片尾拉條子戴上傻子的遮陽帽,不但是對自己為「傻子沒用,為什麼那麼多人搶」糾結無解的認命,也諷刺與無奈地認同了自己才是真正的傻子。

-------------------------------------24日更新---------------------------------------

前天看了史航對陳建斌的訪談。按照陳建斌的本意來講,這部片子是為了說明「我們改掉的一些自己認為或者別人認為的傻的東西,也許是我們身上最寶貴的東西。我們認為擺脫掉這些東西就會變得快樂,但結果卻更讓人悵然若失。」

史航聽了之後,補充了一句,「我們不能毫無保留地去適應這個時代。」

我發現史航的這句話跟我自己一三年寫過的一個說說很像,雖然背景不同:You can not suffer from the grievances for fawning on this world 你不能為了討好這個世界而委屈了自己。(當時,我初到上海找工作,因面試頻繁顧不上吃飯,胃疼了一段時間,就寫下了這個說說。)

————————分割線———————

《一個勺子》將黑色幽默與嘲諷作為一種還原劑,還原了底層社會裡最最真實的人的生存狀態,這種真實尤像顯微鏡下的細胞,使我們見證著真切與微小所散發出的力量,這種力量或令人壓抑,或使人自嘆「這就是人生」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生?

片中的拉條子與傻子代表了這個世界上千千萬萬平凡、懦弱而又無知的人,他們會因為吃到一個饅頭而開心許久,也會因為有個羊鋪可以繾綣入眠而心滿意足,但不會因自己的孩子「過度聰明」入獄而放棄生活,甚至愁苦度日,他們依然會快樂、樂觀,舔嘗傻福。

而村長、女警官、大頭哥則還原了這個世界上另一波擁有權利與金錢的人的生存狀態,他們孤傲狂狷、自我膨脹,甚至欺壓或「幫助」他人。

而那幾個欺世盜名的認親者更可在現實中找到原型。他們為了金錢或投機倒把、騙財越貨,或專門欺壓、坑害老實人。

當然,這個社會中還有另外一種人,他們夸夸其談,將人生道理、生存哲學講得透徹,自己卻生存在社會的底層甚至是邊緣或暗角,苟且過活。片子里的開小賣部,為拉條子剖析「這就是人生」那哥們兒就是這種典型,他看似比別人智慧、高明,但卻指導不了自己活好自我。

總之,片子毫不做作地實現了一次最生動的還原秀,將社會現實里最真實,也最諷刺的故事呈現給了觀眾,它關乎人性,觸及人心,帶給觀眾與好萊塢視覺盛宴不一樣的真實美與心靈觸動。


剛看完回來,答一下吧。
看著那鍋熱騰騰的羊羔肉,我以為拉條子會就此走向了「聰明人」的世界。因為拉條子拿著刀將那隻連同那個「勺子」一起撿回來的小羊羔殺掉的場景,更像是一場儀式,一場抹殺掉自己「勺子」歲月的儀式。但拉條子卻把這鍋羊羔肉請了三哥去吃,並且只是為了想問清楚「一個勺子到底有啥用?」最終得到的答案是「想不明白的道理不去想就算是明白」和「人生就是這樣」。
「人生就是這樣」,這是電影中被反覆強調的。人生真的就是這樣么?還是我們早已經忘了對那份善良淳樸的執著。
我覺得這樣一部電影確實非常有其意義,荒誕、現實的電影風格本來就深得我心,並且在這樣一個見到摔倒老人都會猶豫籌措的社會,善良似乎已經被蒙上了一層遮羞布。而就像拉條子撿回來的老婆,金枝子說的「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但願我們不要走到最後,如同拉條子認為的那樣,當我們稱他善良的時候,他會覺得那是在罵他了!
電影末了,拉條子拿著刀走進羊圈的時候,我真的還以為躺在那裡的人就是那個像鼻涕一樣,怎麼甩都甩不掉的「勺子」。但沒想到那就是拉條子自己,而拿刀的拉條子看到躺在羊圈裡的自己,一點也沒有驚訝,相反卻是決絕的把刀捅向了那個人,那個人就是我們自己。當然,結果發現那只是拉條子的一個夢罷了。
但願這真的永遠只是一個夢而已,不會夢成真的一個夢罷了!
(2015年陳建斌導演處女作《一個勺子》)


傻子如何在世界生存?

本片原著作者胡學文的其他小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極地彩虹》、《飛翔的女人》等等——也都被改編成電影。不過對於陳建斌來說,《一個勺子》又有非同一般的意義。他曾透露說,當初在《人民文學》中看到了胡學文的這篇《奔跑的月光》,發現他多年一直在創作的故事就是這個樣子,「這個小說講的是我們在跟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價值觀和整個世界作鬥爭,它就像一個瓶子,可以容納我這麼多年想要表達的東西。」

然而命運多舛,本片原定今年5月1日上映,4月27日,電影《一個勺子》官方微博發出公告,確定影片不能在5月1日如期上映。雖然片方沒有明言,不過顯然與「王學兵吸毒事件」有關。廣電這幾年嚴厲打擊劣跡藝人,如《捉妖記》這般,柯震東的主演戲份本來都基本拍完了,哪曉得突然曝光吸毒,換上井柏然,愣是把主演戲份重拍一遍。

可見陳建斌內心多麼崩潰,據說當初他聽到王學兵消息時,直呼「怎麼可能,這怎麼可能。」片方之後發消息說,一定與大家見面,但觀眾都知道遙遙無期。峰迴路轉,9月18日,片方又發布消息稱,影片將於今年11月20日在國內公映。代價是片中王學兵的戲份被刪到只有大概15分鐘,而且沒有明顯露正臉的鏡頭,不知道他演這戲的恐怕認不出,還會疑惑這個角色裝啥啟動呢?不過還好,劇情和剪輯還算流暢,不會因為沒露臉跟不上故事節奏。

昨晚第52屆金馬獎頒獎晚會,陳建斌闊別一年重回金馬舞台,為最佳新導演頒獎;想必作為上一屆的金馬最佳新導演與最佳男主角,心裡多麼感慨。不過「皇上」不愧為「皇上」,他能通過演技綻放皇族氣概,又能打造「晉商」光環,拋卻了前面觀眾爛熟於心的形象之外,他自導自演的這個西北故事,帶來了與眾不同的感受,歡喜了金馬,也刷新了觀眾的觀感。

作為中國電影,這部電影可以給到四星。陳建斌、蔣勤勤都捨棄了那些我們熟悉的幾乎是臉譜化的自我固有形象,環境是新的,語言是新的,故事是新的。如若觀眾看之前沒看演員表,恐怕都不知道這些個主演都是誰。演而優則導,主演當導演,那麼這個故事肯定是獻給自己的。又是夫妻搭檔,如賈樟柯夫婦一樣,電影根子上一定得實在,得接地氣,不然對不起這份認真。

蔣勤勤一口一個重慶話,但故事還是西北的。西南的媳婦嫁到西北,圖大家嘴裡都說的男人老實。鄉下人過踏實日子,不就求個人安分么?奈何老公拉條子在大街上撿到一個流浪漢(傻子),一刻好心把他領回了家。不嫌麻煩?當然嫌棄。出於老實巴交的善良,不忍傻子凍死在外頭,便安排住羊圈,也不浪費炕嘛。平時也就賞口飯吃,還能幫忙幹活兒。還有個重要原因,這對夫妻的兒子犯了事,吃牢飯去了。久了後,也就與傻子有了一點羈絆,養就養著吧,也沒必要趕走了。

這時候,傻子家人找上來了,二話不說把傻子帶走了。兩口子心裡有些落空,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也算踏實了。怎料,接著又來了兩撥人,都說是傻子家人,都說前面的一撥是騙子。這下兩口子傻了,又賠禮又賠錢,白天不敢出門,晚上不敢開燈,提心弔膽過老鼠日子。

劇情沒有說清楚,傻子到底怎樣了?拉條子想不通,見人就想問清楚:傻子到底怎樣了?不難猜,往開朗里說,也許第一個把傻子領走的就是他的家人,傻子回家過好日子了。往消極里說,傻子被拉去挖黑煤窯了,被犯罪團伙打殘拉去乞討了。這部分猜想借故事裡蔣勤勤之口說出,說是電視看的——也就是來源於我們的生活。

生活有多黑暗,電影就能被編寫得多黑暗。傻子是福是禍我們不得而知。「我這個人虐點特別奇特,不怕死不怕殘不怕分手,但我怕看見誠實的人被迫說謊,正直的人被迫彎腰,直言者被迫噤聲,理想主義者親眼見到理想破碎」。黑暗並不可怕,人類強大到能夠抵禦一切,但可憐的是有可憐人並不知道這股子勇氣應該從何而來。因此,本片要表達的內容,真正令人痛心。

說到底,本片與前幾年王寶強主演的《hello樹先生》還挺像的。帶著點黑色幽默,都是要把人逼瘋逼傻。泱泱人口大國,人民整體思想文化意識已經跟不上社會方方面面的發展,沒有受過知識熏陶的鄉下人已經被邊緣化,不作惡,也會無意識地被各種騙術、各種怪現狀碾壓、欺凌到無以復加。

回到開始的那個問題,傻子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去?像「傻子」一樣的,是順其自然,因為他不知道自己傻,吃飽喝足了事,樂得逍遙。而最後變得瘋瘋癲癲的拉條子,已經與社會斷層,已經與世界脫軌。欺騙別人的、欺騙自己的東西學不來,又沒有掌握抵禦外在危險的意識,只能逮人就問:「怎麼回事啊?到底怎麼回事啊?」已經沒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氣。他既不能理解「世界」,「世界」也便不讓他理解。


看了四分之三!關了。
不敢看了
看的太難過,壓抑,憤怒。
卻又無處發泄。
就像在一個黑暗的虛空中!想反抗發泄都找不到著力點!那種深深的無力感!
又忍不住過來找影評!

從小學校社會電視廣播到處在宣傳真善美中國夢,教我們做一個好人。
拉條子做了一個好人,可發生的事情超出他的理解範圍後,卻沒有人告訴他該怎麼做。
社會 JC 一個個都開始推脫責任。
最後拉條子戴上勺子的帽子後,才看到這個真實的世界是血紅一片。


因為地域性(方言的親切性),還有陳建斌。當家庭電影看的,事先沒做好調查,完全不合適。全家人看完後都無法接受這個結局。
我只好現編了一個結局安撫爹媽和我妹。

拉條子帶著大頭哥的錢,帶著傻子的遮陽帽,被小孩子當成傻子追著打。傻子突然從野地里跑出來,嚇走了他們。站在那裡傻笑。
拉條子喜極而泣:你咋回來了!你咋回來了?你干撒去了?
於是帶著傻子回到家裡,我們的楊警官坐在哪裡,終於擺上了招待客人的食物酒水。
楊警官說找到騙傻子的人了。騙子帶走傻子,是想讓傻子要飯去呢,是個詐騙團伙。傻子跑出來被車撞了,被群眾看到報警了,警察沒到,傻子又給跑了。
拉條子說:人么事兒吧?
楊警官說:么事兒,好的呢,你這不帶著呢。還能跑呢,就是建議再去醫院看一下。雖然另外的騙子還么找到,不過人販子已經被捉拿歸案了。要是其他騙子再來你就報警。
拉條子很高興:人么事就好。明天就去軍區醫院看一下。
楊警官走之前在拉條子家門前貼了張畫了卡通警察形象的海報。
寫了謹防詐騙的小貼士,和片區報警電話。有困難找警察。
後來拉條子琢磨著這個事兒還是要謝一下大頭哥,買了兩條好煙過去。
大頭哥一看又是這個逼,兩眼一黑趕緊說:你兒子表現好,監獄給減刑了!我說我么騙你錢吧!趕緊走,再不要撒事兒都來找我!
拉條子就帶著傻子和對未來的期望回家了。最後一家人勤勞的,在村長的帶領下過上了安穩尋常的好日子。拉條子等著兒子刑滿釋放,盼望他重新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

善良(愚蠢)的人沒有變得聰明,他們只是被社會善待和保護了。

我講完後,家裡人心滿意足去睡了。
我去豆瓣打了個五星。

不過我想,也許這種結局才是黑色幽默。

「他們要一個傻子干撒呢?傻子有撒用呢?」
有撒用?
小羊能宰了吃,傻子為什麼不能。換一種也許不見血的宰法罷了。


中國農村版的《沉默的羔羊》。原諒我把如此南轅北轍、風格迥異的影片搭到一起!但是當拉條子在夢中化身小羊被自己屠宰時發出那驚恐無助的哀鳴聲時,讓我不由自主的想起羔羊一片中克拉麗斯探員戰戰兢兢對漢尼拔教授講述的那個《尖叫的羔羊》的故事!

現在想想,陳建斌拍出此片的終極理念是否是讓我們這些現實世界裡的「大頭哥」、「村長」和「三哥」如克拉麗斯一般聽到凄涼寒夜裡羔羊的尖叫,從而像這個充滿神性的女孩一樣用雙手抱起如拉條子這樣軟弱驚恐的待宰羔羊!去剝離我們對這個世界最深最原始的惡意,去守護這個世界最初最本真的美好。

《沉默的羔羊》,更多的給人帶來本能觀感上震慄,而《一個勺子》則給人帶來更多思想上的共鳴和人性善惡的思考。

可怕的是,羔羊通篇只有漢尼拔教授一人吃人,而勺子一片卻是人人吃人,社會吃人!這才是真正讓人細思極恐的事,而不是現在對「細思極恐」一詞爛大街的使用方式!

所以,在最近狂轟亂炸的好萊塢大片一水兒侵襲之際,我在這毫不膽怯的安利此片,推薦此片!

這是一部需要人們慢慢咀嚼消化的影片,背景設定在西部的三四線城市的城鄉結合部。陳建斌就在這塊荒蠻冷冽的黃土地上給我們講了一個關乎人性善惡,關乎生活美醜,關乎傻缺與聰明的故事。

是的,這是一部看了後讓人心賽惆悵,讓人搖頭扼腕,讓人嘆息世道不公,世態炎涼的作品。

陳導用最粗糙真實去臉譜化的表演,用最簡單質樸簡單的手持機拍攝和長鏡頭就還原了億萬中國農民生活和生存的原生態。

整部影片以悲劇為龍骨作支撐架構,以喜劇為血肉進行豐滿填充。乍看下去,會被充滿農村鄙俗市井氣息的荒誕生活逗樂,深入下去,我卻感到了整部影片如冬日裡凜冽的寒風一樣吹進人的心底,直吹的人血冷骨寒!

在這裡,沒有詩與遠方,沒有刀光劍影,沒有燈紅酒綠,沒有曲高和寡,有的只是輕漫寡淡,幽怨悻然的俗世煙火!

男主拉條子在遇到了勺子(傻子)之後的生活發生一系列荒誕卻又現實的變化,這個善良老實的農村漢子在歷經生活的刻薄與欺騙後仍然堅守善良陣地做一個好人,這個簡單的好人卻在世俗的漩渦中掙扎彷徨,四處碰壁,只叫人徒呼奈何!

金世佳扮演的勺子是精神上的傻子,而陳建斌扮演的拉條子卻是現實中的傻子。當拉條子被媳婦金枝子破口大罵為勺子的時候,這個好人終於爆發了,軟弱無能的他只能通過廝打媳婦去發泄卑屈和怒火!影片有幾處特別打動我的地方,此處就是之一,拉條子這個農村莽漢在極度憤怒,失去理智毆打老婆之時都只是在捶打金枝子的屁股,這個好人真的是好到了純粹!

當金枝子被打後嗚咽悲泣的哭訴好人沒好報,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時,我的心真的就像被人狠狠用勺子剜了一下難受!這對善良淳樸的農村夫妻面對這個冷漠荒誕的世界和複雜灰暗的人性時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卻束手無策。

整部片子在這時的立意終於明確開朗起來,陳建斌也終於把這個問題乾淨俐落地拋給了觀眾。

是什麼時候起好人等於是傻子了?是什麼時候起善良就等同於吃虧了?是什麼時候起人生就是這樣了?

「人生就是這樣」,是影片中三哥重複的最多的一句話!這些比拉條子精明世故的聰明人合力構建了這個社會的生存法則,最終讓一個好人變成了一個勺子。
這個故事既像歷經苦難的奴隸伊索發出的一則另人深省的寓言,又像一篇魯迅先生擲出一記直戳民眾心窩的的雜文!

陳導在最後選擇了偏圓滿的結局,拉條子的兒子獲得減刑,也順利拿回了原本屬於他的5萬塊錢,這一點我頗不贊同但勉強接受。畢竟電影還是要傳播正能量的。

影片最後也沒有交代勺子的生死去留,但是導演已經將人性的善與惡,生活的苟且和齟齬無死角地曝光到青天白日的炙熱陽光下。

這種有著溫度的陽光,我相信既灼燃了影片工作人員的態度與初心,也曬燙了觀眾們的漠然和冷意。況且,這樣開放型的結尾也讓觀眾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臆想的空間。

我想,導演最終是想讓我們這些聰明人去思考何種的人生才是正確的,才是值得我們渴望追求的!作為一個已近而立之年的大齡青年來說,我也算見過了一些人生的際遇冷暖,經歷過一些困厄和不平。但我始終堅持認為,對生活美好的期許和熱忱是支撐我們在這個複雜紛擾世界中努力生活的唯一理由。

不管我們經歷了什麼,人生最起碼不應該是影片中三哥所說的那樣!畢竟那樣的話,我們就都變為了勺子!


(小心,有劇透。)


挺好的一部作品。進入狀態的節奏有些慢,看著略微有些累,但當「勺子」開始嚴重影響拉條子一家的生活的時候,情節變得越來越吸引人了。

全劇很好的詮釋了「善良」,它再簡單不過,比如給勺子一口吃的,比如給勺子一個安身之所怕他凍死。這樣的善良像一道光芒一樣,指引著勺子,讓他無論被放到了多麼遙遠的地方都能找到拉條子。而拉條子也是在自己內心「善良」的趨勢下,做出了一件又一件對他而言瘋狂又愚蠢的事情。

全劇最戳我淚點的,是拉條子的老婆的一句話——「幸好人家沒留下來住,人家要是知道我們讓勺子睡在羊圈裡,不得跟咱們急啊。」這夫妻二人明明是付出了很多救助了勺子這樣一個和他們毫不相干的傻子,可謂大大的善良,但他們卻還在檢討自己做的不夠好,真是傻得可愛。

而他們的善良卻遲遲沒有得到好報,反倒招來了很多磨難,這個樸實的好人在對自己品行的質疑和對不公的抗爭,看著讓人很心酸。在他的噩夢中,他自己如同待宰的羔羊,而種種不公讓他想要變成那個兇殘的屠夫,他渴望殺掉自己內心中的卑微的善良,不過幸好,他的噩夢醒了,他最終堅持了原有的自己。

結尾很震撼,當孩子們在打扮成「勺子」的拉條子的時候,被一幫孩子打。欺負傻子似乎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而拉條子也是這樣一個傻子,他不像「勺子」那樣,有破衣服破帽子這樣的明顯傻子特徵,卻有著「善良淳樸」這一傻子特徵,於是他被那些「聰明人」欺騙、利用。人「傻」就會受欺負,沒有為什麼,就像三哥說的那樣——生活就是這樣。

全劇也很好的演繹了——傻有傻福,善有善報。
「勺子」遇到了拉條子,是勺子的福分,儘管過程曲折,但拉條子總體對他很好,而且最終也在拉條子的幫助下找到了家人。(第一個來找勺子的人不是騙子,而真的是他的家人。試想一下,拉條子夫妻二人對勺子那麼好,勺子都不曾對他們兩個人笑過,但勺子卻對來找他的人微笑,他自然是勺子的親人。再者,這個人是光明正大的來的,而不像第二批第三批人那樣,帶著口罩,帶著頭盔來遮掩自己的臉。還有,尋人啟事上已經標註了「勺子」的體貌,騙子隻身來搞定這個「大個子」?不太可能吧,你看後面的兩撥騙子都是組團來的。最重要的是,大頭哥的汽車上有「武警」的字樣,第一個人要是騙子的話,那他敢搭武警的車來騙人?騙到了「勺子」之後還搭著武警的車回去?就不怕路上穿幫?他要是騙子的話,那他才是全劇最大的「勺子」,哈哈。)

【備註:這裡有知友認為第一個來接勺子的人和大頭哥是一夥兒的,並認為大頭哥和三哥與來著一同串通。但是我們看一下全劇,首先三哥不是壞人,他只是個本本分分的小生意人,只是比拉條子稍微聰明了一點點,而且在拉條子向他做一些稍「過分」的求助時,三哥會趕緊摘乾淨自己,可見他其實很懦弱,讓他參與違法犯罪的事情,不太現實。而大頭哥呢?作為全劇戲份很重的大「反派」,其實他也是個懦弱的人,離「心狠手辣」差了十萬八千里。比如他自稱自己關係硬,但事實上他根本沒有這層關係,也根本辦不成什麼事。比如他騙了拉條子5萬塊錢後的舉動,如果他是個心狠的人,完全可以找人來教訓拉條子,而不用經常被拉條子煩。最終他在拉條子的一再煩擾下還吐出了那5萬塊,可見其作為一個反派,真心是弱爆了。那麼這麼一個一點也不狠的反派角色,怎麼會參與犯罪活動呢?萬一敗露,他可是知法犯法,罪過更大。而且,如果他真是來拐賣人口的,而且他的合伙人(也就是來接勺子的人),能牛到讓勺子乖乖順從,那麼大頭哥為什麼要自己親自出馬呢?這不是給自己帶來了很多麻煩,直接派人來做就是了,還可以洗脫自己的嫌疑。至於勺子在車上喊的那聲媽,可以理解為是一種不舍。在這個事件上,大頭哥希望勺子被接走,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希望拉條子不要再因為這個事情來煩自己,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耗費一些油錢,這是很划算的,所以即便大頭哥不是什麼友善的人,也會願意開車帶著勺子的家人來找拉條子。】

拉條子最終也得到了福報,他的兒子最終獲得了減刑,而他也最終要回了那5萬塊錢。至於曾經欺騙他、傷害他的「聰明人」們,也不會有好下場。(大頭哥顯然從來沒有幫拉條子辦過事,不然他就不會理虧躲著拉條子了,也不會在拉條子的兒子被減刑之後而不知情,想想看,如果他真的動用了自己的關係了,那麼他動用的關係肯定會在第一時間告訴他,事情辦妥了。)大頭哥最終吐出了他所騙取的錢財,而其他聰明人遲早也會因為他們的「聰明」而獲得惡果。就如同拉條子在描述他兒子時說的一樣——他要是不那麼聰明,也不至於進去。

最後還想附帶說說拉條子的兒子,儘管這個角色從未出現過,但是我們試想一下,這個孩子的爸媽都是如此的淳樸善良,兒子怎麼會進監獄呢,或許恰恰是他看到自己的父母因為善良而受人欺負,因為老實而一輩子受窮,這才刺激了他,讓他試圖擺脫這樣的命運,而他卻選擇了錯誤的道路,去做一個「聰明人」,最終收到法律的制裁。故事的結尾,他獲得了減刑,應該是因為他在獄中表現良好的結果,可想而知,他已經悔過了,和他的父親一樣,開始堅定的去做一個好人。在劇情中的兩三年後,必然是個全家團圓的美滿結局。


以下是我的原創影評公號影徒(yingtutv)前幾天發的一篇關於《一個勺子》的影評。
《誰告訴你好人必有好報?你個勺子》
文/影徒

故事發生在西北高原。
凜冽的風,僵硬的土,烈陽和風沙,秸稈和綿羊,以及騙子和傻子。
回望2015年,這或許是最容易錯過的一部好電影。電影名叫《一個勺子》,西北方言中,勺子即傻子。這是一部有關傻子的蛻變史和進化史,足夠荒誕,也足夠心酸。
陳建斌與妻子蔣勤勤,在電影中飾演拉條子夫婦。衣衫襤褸的他們臉上泛著質樸的高原紅,一個勺子的出現打亂了他們的生活。陳建斌咬牙切齒地說「我就不相信我對付不了一個勺子。」
這種執念就好比「我就不相信燈泡不能含嘴裡」,「我就不相信A股剛熔斷完還能再熔斷」。越是執念,結局越是黑暗。
所以,那個想對付勺子人的結局,你猜到了么?

1.失人
放羊為生的農民拉條子,來到鎮上找大頭哥要錢,無意中給了路邊勺子兩塊餅,便被勺子一路跟到了家。
夜晚寒風起,拉條子和老婆金枝子不忍心被趕出院門的勺子受凍,決定讓他睡羊圈。
「反正只是睡一夜」,拉條子安慰妻子,同時也是安慰自己。但自從好心的給了勺子兩塊餅,勺子其實就已鑲嵌進了他的世界。
別人不會陷入類似窘境,比如賣瓜子的攤販說:勺子想扔都扔不掉,誰還往回領呢?
拉條子往家領了,只能嘆著氣負責到底。白日,鏡頭拉開遠景,藍天、荒漠,雜亂的沙棘,拉扯的電線,拉條子在前行走,勺子在後跟隨。
拉條子找村長開證明,卻被冷嘲熱諷「怎麼不去管非洲幾百萬難民」,找警察,對方只是傾聽和記錄,最後拋出一句「傻子也有公民權」。
最終,他給勺子理髮、洗澡,在鎮上照相,印出一張張「失人招領」。
煥然一新的勺子有了人的樣子。自從兒子進了監獄,金枝子第一次打開那間上了鎖的卧室,清掃炕上的浮灰。
勺子無意識的一句「媽」,金枝子綻放了。
大年三十晚上,勺子的家人突然出現,在黑夜中把人領走。金枝子跑回屋拿勺子常穿的舊皮襖,沒能送上他最後一程。
夫妻二人坐在炕上,春晚很熱鬧,心中很寂寞。
把好人逼成傻子的離奇攻略 看完電影,臉有點疼

2.缺陷
勺子離去,故事並沒有結束。
一天,勺子另一個「家人」上門。鏡頭切入,坐在炕上的是一名操著天津口音、帶著口罩的男子。
他指責拉條子把他的傻兄弟賣了,逼拉條子拿出「賣勺子」的錢,並叫囂法庭見。
拉條子和金枝子以為可以用錢息事寧人,於是借錢交給對方。口罩男把錢揣回兜,依然不開心,「我兄弟不可能只被賣了這點錢。」
幾天後,兩名帶著摩托車頭盔的男子出現,同樣的描述,同樣的行為。
面對這兩個滑稽的摩托車頭盔,拉條子懵了。
兩輛摩托車絕塵而去,掀起一陣黃土,金枝子蹲在地上哭了。
誰告訴你做好事有好報的?誰告訴你的?誰?
金枝子喊了句「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聲嘶力竭。兩人已經意識到「善良」可能是一種「缺陷」,但是由於封閉的環境、有限的見識,他們無力自救。
困惑和煩躁最終化為炕上的爭吵。金枝子指著拉條子,「你才是一個勺子」。
憤怒的拉條子把老婆壓在身下,抽打屁股,「說誰是勺子呢?說誰是勺子呢?」
銀幕前,我們的臉有點疼。
把好人逼成傻子的離奇攻略 看完電影,臉有點疼

3.血世界
黑夜中,拉條子掏出尖刀,殺死了那隻獸醫剛剛治好的羔羊。他端著那鍋羊肉去找三哥,只想知道為什麼「人們都想要勺子」。
那隻無辜的羔羊,正如任人宰割的拉條子。勺子在拉條子面前是弱者,而拉條子何嘗又不是弱者。
那晚,他披著舊皮襖,睡在羊圈裡,一如勺子剛來時的模樣。
在羊圈,拉條子瘋狂地用刀子捅殺穿著舊皮襖的勺子,最終發現那是像羔羊一樣蜷在羊圈的自己。而且他口中發出凄厲的羊叫聲。
那是他的夢境,荒誕而真實。世事如此,你沒犬齒,你就是羊。
後來,執拗的拉條子扒上大頭哥的猛禽越野車頂,只想弄清「為什麼人們都想要一個勺子」,卻稀里糊塗地要到了錢。
大頭哥一邊踢打拉條子,一邊大吼:誰把別人當傻子,誰就是最大的傻子!
拉條子從雪地里爬起,穿上勺子留下的舊皮襖,戴上勺子戴過的破遮陽帽。
遮陽帽下看世界,世界鮮紅如血。
迎面走來一群小孩,丟來雪球,喊著「打勺子」、「打勺子」。
故事最終變為一個循環——被勺子跟著的拉條子,最後成為了勺子。
把好人逼成傻子的離奇攻略 看完電影,臉有點疼

4.照妖
金馬獎評價該電影「在悲喜之間洞穿人世的複雜,猶如一面照妖鏡,讓社會中的人無從遁形。」
影片故事看似生冷而平淡,卻對劇情節奏有著精密的計算,從甩掉勺子,到照顧勺子,再到變成勺子,情節推進富有戲劇性而又自然流暢。
除了劇情,在拍攝技巧上,陳導也不失時機地炫技一把。勺子跟著拉條子走在鎮上時手持鏡頭的運用,通過自然的搖晃給觀眾帶來旁觀者的感受。此外,拉條子在監控屏幕中的大腦袋和在大頭哥後視鏡中逐漸遠離,同樣的場景反覆出現,強化了影片黑色幽默的喜劇感。
有人說,世界上只有兩種人,騙子和傻子。陳建斌構造的西北鄉土圖景中,刺激觀眾的不是傻子,而是那些裝傻、難得糊塗的聰明人。
電影里出現的每個人對待拉條子的態度都是居高臨下的,以對弱者的嘲諷來鑄造自我的膨脹。
村長只關心是否對自己有利,他在羊圈門口指著拉條子說,「你賣人呢?」其實不滿在於「你還獨吞。」
大頭哥滿口人脈和資源,見到拉條子只有不耐煩的一句「下車」。
派出所民警所做的就是記錄,給拉條子倒杯熱水,沒有一點多餘的動作,在那間幾平米的辦公室,她更多是雕塑化的存在。
開小賣部的三哥總是反反覆復那句「人生就是這樣」,用模稜兩可的哲學語句糊弄拉條子,糊弄人生。
簡單幾個人物,映射出社會不同階層的縮影,陳建斌毫不掩飾在影片中探討人性的野心。
他引用貝克特的《等待戈多》為電影做註腳,「當一隻老虎看到自己的同類受到傷害的時候......它不會停在那個地方思考,我要不要過去幫它?」
「為什麼我心裡曾經認定的天經地義,會被一點一點動搖甚至面目全非?這是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也是我在電影里沒有說出來,卻最想表達的。」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號影徒(yingtutv),戲中故事,戲外人生,高質量原創電影評論

原文地址:誰告訴你好人必有好報?你個勺子
註:轉載請註明出處


施予善良時也需要動腦子。而這個時代,善良的成本和代價又太高。


那日躺下,黃花一反常態鑽進宋河被窩,拱著。宋河抱了她,她讓他抱緊,宋河拼了全力。她讓宋河再緊點,狠狠抱,別松。宋河覺得她的骨頭都要折了,她還讓緊。她這是害怕啊。她和他都膽小,經不得事。宋河鼻子一酸,胳膊就酥麻了。宋河沒在黃花面前掉過淚,就是兒子判刑也沒。想哭,他躲到別處。現在,宋河沒法躲,偏過頭咬住被子。黃花察覺到了,但什麼也沒說,也沒動。----《奔跑的月光》

練琴順便看電影,還是看電影順便練琴?在63231323 53231323 43231323的無限循環中,看了一部電影《一個勺子》。改編自一篇不記得什麼時候看過的小說《奔跑的月光》,看完電影后找出小說回憶一遍,電影對原文的改動並不多。


昨天有人說我以前的文筆透漏出一種泥土的樸素,我自嘲稱那大概是因為剛發芽的原因。而在陳建斌演而優則導的處女作《一個勺子》通過貧困的鄉村、喧鬧的城鎮、滿口的方言、了無生氣的荒原等等要素透出同樣的土氣講述的那一個故事,卻不像是一個新手導演能做到的。


雖然這是一部拿了許多獎的片子,但是在影院以及觀影人群普遍追求大製作,高畫質,高顏值的市場面前,這部故事、人物以及台詞都很簡單的片子根本沒有競爭力,包括我在內,上映的時候也沒有看,這一點讓我想到了《鋼的琴》,在叫好不叫座上,二者有很高的相似度。


拉條子撿了個傻子,傻子卻像是狗皮膏藥一樣的黏上了拉條子,好不容易送出去了,卻有一波接著一波的人來問他要傻子,拉條子鬧不明白,這些人搶一個傻子有啥用呢?

如果傻子是一隻羊,倒是可以換錢,現在一頭羊貴得讓人不敢相信。如果傻子是一條狗,可以弔死吃肉,狗肉大補,有條件的誰不想補?聽說吃狗肉須提前一周預訂。如果傻子是個女人,也有些許用處,哪個村子沒幾個光棍鰥夫?如果傻子是一棵枯樹,可以劈開燒火。如果傻子是一根繩子,可以拉套。如果傻子是一把掃帚,可以掃院。如果傻子是一個酒瓶,可以當廢品賣掉。如果傻子是什麼藥材,可以治病。如果傻子是一隻麻雀,也能給城裡人烤了吃。如果傻子是一坨糞,也可以漚肥哩。----《奔跑的月光》

影片中除了拉條子夫婦和傻子三個人以外,似乎所有的人都是所謂的精明人,圓滑,超然,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只要跟自己沒有利益相關絕不為其所動。只有拉條子陷入其中,老實人自帶的善良buff讓他始終無法不管不顧。我想媳婦兒金枝子面對傻子的時候,除了那一聲「媽」會讓她想起身陷囹圄的兒子之外,流浪的傻子應該也讓她想起自己的曾經的流浪生涯,跟面前的這個傻子一樣,自己也是由於遇到面前這個「好人「拉條子才有了穩定的生活。可是我覺得傻子唯一的台詞他的那聲」媽「,怎麼更像是小羊給配的音呢,也許傻子和羊羔在某種意義上,其實是一體的。


想起我媽曾說「真正的傻子從來不會說自己傻,而會一邊一邊的強調自己不傻,可是正常人誰會一直強調自己不傻呢」,其實在某些語境里,傻子除了表示那些智力有缺陷的人以外,還可以說那些不懂得人情練達、潛規則或世故的人,在片子里,拉條子算一個吧。


金枝子說傻子長得像兒子,不過兒子聰明,可是她聰明的兒子在監獄裡,傻乎乎只知道吃的傻子卻活在自由的世界,而到最後拉條子覺得自己明明是做了一件好事卻落到如此這般尷尬田地,想弄明白一切事情的那股執拗勁,跟那個傻子確有幾分相似之處。老三哥說「我比你聰明就在於,想不明白的事情我就不去想」,而全片中他最多的一句台詞是「人生就是這樣」。


結尾處拉條子戴著傻子破爛的遮陽面罩被孩子們的雪球不停的擊中,讓我體會到拉條子當時的心情,到底是我傻了,還是這個世界變化的太快我看不懂了,那些自己一生中固有的秉性,是否應該堅持?

影片結束,也留下一些值得人細細思考的東西。


個人覺得這是一部非常寫實且有誠意的片子,在拿了金馬獎之後一年才得以在國內上映,過審的時候估計也頗費一番功夫。因為吸毒,王學兵的角色大頭哥被刪的只剩側臉,但是我覺得可能是因禍得福,這個角色不禁不覺得殘缺,反而更添了幾分神秘感。陳建斌把自己的如花似玉的老婆打扮的幾乎認不出來的村婦,也是很拼了,據說為了小羊的鏡頭,剪掉了蔣勤勤自認為自己出道多年演的最好的足以當選最佳女主的鏡頭!

以上!


圖片來自官方劇照以及影片截圖


看得心塞。陳導太狠了,第一部就在觀眾心頭錘了一下。


一點不黑色一點不幽默

非常多的影評評價《一個勺子》的時候用到了諸如影射、象徵、寓意這些辭彙。可是《一個勺子》真的有那麼隱晦嗎?

這個影片真的這麼黑色嗎?絕不是!其實《一個勺子》一點都不黑色,一點都不荒誕,一點都不幽默。覺得他黑色、荒誕、幽默的只是因為那些居廟堂之高的小清新們,他們的眼中從來都沒有出現過這樣的社會、這樣的人、這樣的事。所以他們認為這是在影射,這是在象徵。而事實上與其說象徵,不如說代表,或者叫還原,我覺得這部電影最大的優點就是他的真實性。

曾經就在影評說過,最好的一種電影鏡頭就是如實表達,不假定,不判斷讓觀眾去體會。

但是很多觀眾在看完電影之後沉浸在所謂的看不懂中,大約每一場放映結束之後都有人在抱怨:演的什麼玩意,就不是一個傻子么。是的,不能指責這些觀眾,他們抱著去看甄嬛傳中四郎的目的去看的這部電影,而結果出來一個蓬頭垢面的老農民,你怎麼能讓觀眾滿意?所以這部電影的票房差應該是必然的。

回到電影,整部電影的劇情很簡單,一個老實的農民,收留了一個傻子,引起了一連串的反應。

拉條子

陳建斌扮演的拉條子是中國大概數以千萬記底層人民的代表,他們是大眾嘴中沒有本事那種人,他們可能是農民可能是工人可能是小商販。他們靠著自己勞動應該餓不死,但是沒有一點抗擊生活風險的能力。他們是卑微的,他們對一切社會上的人都是畢恭畢敬的,因為在他們心中把自己已經放在了這個社會最底層的位置。他們是善良的,這種善良是質樸的善良,他們沒有學會勾心鬥角,或者去算計別人,因為他們還沒有學會,但是他們的下一代就不太好說。當然他們也有脾氣,當他們憤怒的時候也會找一個對象發泄出來,而比自己更加弱勢的群體是很難找得到的,於是家人、動物、殘障人士往往成為他們的施暴對象。他們也會思考,也會想辦法,找門路去改變眼前的現狀,以及遇到的問題。但是他們的思維方式卻很難去解決這些問題。因此他們唯一能夠做的只能是等待、等待這個社會對他們的回饋,等待別人對他們的轉變。不能用好人好報、或者傻人有傻福來形容他們的結局。在忐忑中接受命運的安排絕對不是一種福報。

大頭哥

大頭哥是社會另一個階層的代表,三四線城市的暴富者。這樣的人也充斥在我們身邊,我們不知道這些人在做什麼樣的生意,他們就是我們家鄉親戚朋友,尤其是姑婆們口中的能人。他們開著各式各樣的好車,沒見他們談正經事,而手邊似乎從來不缺錢,一沓一沓的票子總能掏出來。但是這樣的人通常過一段時間就會消失一會,沒有人知道他們去了哪裡,但是再次出現在人們面前的時候,仍然是鮮衣怒馬,而其他人仍然是用羨慕的眼光看著他們。在一個不大的城市,他們似乎很容易做到手眼通天,但是說起來他們也似乎有不盡的煩惱,得罪人和認識人是兩件不離不棄的事情,尤其是對這些靠關係和資源掙錢的人來說。

三哥

三哥則是農村社會小生意人的一個典型代表,他們有著無窮的人生哲學以及人生智慧,這樣的人總有指導別人的知識,他們除了拜服權貴之外,總能夠給身邊的人以批評和教育,他們的話總是很有道理,似乎看透了這個社會,也看透了這個人生。雖然他們自己也沒有過好這一生。

村長

村長就是村長。他們通常住著村裡面最好的宅子,家裡一定會養條狗,在他們眼中村裡的所有事物都應該在他們的掌握之下,無論是村裡的人的生老病死,還是家長里短,亦或者是生意發財,沒有經過他們的同意或者是了解,幾乎就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在村裡這個範圍內,他們幾乎掌控者一切。

楊警察

我們無法指責楊警官說的每一句話,她不是少數派,她是務實的多數派,她即不是那種只拿錢辦事的壞警察,當然也不是鞠躬盡瘁的模範民警。她只是照章辦事,她不同情,她沒必要同情,她不理解,她也理解不了,她不會主動幫助,她也幫助不過來。她只是在執行這個崗位上按部就班的工作,任何在當事人看來天要塌下來的事情,在他們面前也只是紙上的一個個方塊字,沒有任何溫度。她沒有錯,你對他們甚至無法發脾氣,因為他們還會給你在嚴寒中端來一杯水。

金枝子

一個原生態的農村婦女,其實我覺得蔣勤勤扮演的金枝子是當中最不出彩的一個角色,可能是因為蔣勤勤的氣質在那裡放著,所以金枝子給人的感覺離真正的農村婦女還是差了一點,雖然她很努力地去模仿,去表達,但是總感覺演的痕迹是這裡面所有演員中最重的一個,尤其是遇到騎摩托車的騙子,被嚇尿的那一幕,感覺非常不自然。

傻子和騙子們

其實我本來期待著,那一撥撥的騙子們能夠再帶來更加激烈一點的劇情,比如說,拉條子可能會去尋找那個傻子。但是很顯然陳建斌並沒有打算就這個劇情繼續發展下去,他只是展現出幾波騙子的眾相之後,就此戛然而止。至於傻子的結局顯然不是這部電影要關注的。其實這也如同我們這個真實的社會,一個傻子,沒有人會關心他從哪裡來,將會到何處去,他享受不了進收留所這樣有吃有喝的生活,哪怕他從這個社會上消失了,在警察的眼裡這也就是一件好事而已。騙子也同樣如此,我們現在對待騙子的態度和對待傻子差不多,只要騙子沒有騙到我身上,我們根本就對此不關心,和看街頭的傻子是一樣的。

因此說,陳建斌導演在這部電影里做的最出色的地方就是,用一些最正常不過的人去做了一件看似不正常的事情----收留一個傻子。這既是小說的優秀之處,也是編劇兼導演的優秀之處。

這樣做即把人們的目光和笑聲集中在了傻子和勺子身上,而不經意間一副社會寫實的場景也已經充分展現了出來了,而這才是影片的最精彩之處。

我們以為看的是傻子,其實我們看的就是這個社會的真實一角。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近來有酒店取名「阿彌陀佛」?
餘額寶有風險嗎,該如何看待其風險?
如何看待潘家口水下長城探索項目中 9 月 6 日兩名潛水員失蹤事件?

TAG:電影 | 農村 | 如何看待評價X | 一個勺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