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代人越來越注重隱私?

如題


因為過去是較小規模的、依靠人與人直接接觸來交換信息的「熟人社會」;個人隱私信息即便泄露,危害也不會很大(但仍有許多被流言蜚語逼死的可憐人)。


而現在,藉助互聯網之利,信息流通太容易、也太快了。這使得人們一不小心就會變成「網路紅人」——比如某小胖、某犀利哥等人。

更嚴重的是,不同於過去「個人信息多在熟人範圍內傳播」、且隱私泄露來源也局限於「當面交流」、「聽牆根」等少數途徑;互聯網時代,個人信息會在海量陌生人間傳播,且或者利用程序漏洞、或者利用數據分析、或者通過其他不講究的親朋好友無意泄露,就能把一個人的情況摸到七七八八——人肉搜索之犀利,資深網民應該都深有體會——更不要說利用大數據分析,他人甚至能挖出你潛意識裡的某種傾向,做到「比你自己都更了解你」。

我們來對比一下:


過去:信息局限在熟人之間;社會倫理所限(如禁止背後說人是非),傳播者較少加入赤裸裸的惡意;饒是如此,被流言蜚語逼死的仍大有人在。

現在:信息在陌生人間流傳;你的名字對他們只是個陌生的文本組合,故傳播、談論約束幾近於無(比如說,很少有人在和熟人談論自己的女同學時污言穢語,否則會被人視為人格敗壞;但談及網路上的女性時卻很少有限制,這就導致相關流言會飛快升級、發酵,直至不堪入目);甚至,不可避免的,更可能掌握你的個人隱私信息的,就是互聯網黑色產業鏈上的從業者:他們更有能力、也更有動機去挖掘並惡意利用你的隱私信息;並且,他們還會變得越來越專業,越來越老練。

過去:信息來自直接接觸;屋內說話小聲點就不怕聽牆根,家醜不外揚外人就不得而知。

現在:通過各種技術手段,你的一舉一動都在監控之下;這導致可泄露的隱私信息所覆蓋的廣度、深度都遠遠超過從前。


比如說,手機上有種「勒索應用」,它經常捆綁在非正規途徑的合法應用之上、或者乾脆偽裝成某種合法應用;然後,它可能會悄悄駐留後台,打開你的攝像頭,關閉聲音,拍照——你只是洗好澡後躺在自己家裡的床上玩了會手機而已,但你的裸照已經不知不覺被上傳到網上;犯罪分子拿到這些照片之後,就會和你聯繫並勒索錢財;不給?你的照片很可能就會搭配上「掃黃」「小姐」「陪X」之類辭彙,在互聯網上流傳:有你的裸照為證,絕對讓你跳進黃河都洗不清。

即便你有超越全國97.5%的用戶的粗大神經,可以硬抗過去這種傷害而不去尋短見;但在一個93.2%的同事手機上都有你的「艷照」的工作環境里,你的人生將迎來怎樣的轉折?

那麼,你說你是掏錢呢,還是掏錢呢?掏多少?掏多少次?如果對方有更進一步的非分之想呢?

PS:考慮下這幾天爆出來的、某度的後門;想像下如果犯罪團伙利用那個後門,給你靜默安裝了這類應用……

攝像頭只是諸多可能途徑之一而已。你的麥克風、你的GPS、你的瀏覽記錄……

——想像下,倘若某個人販子團伙拿到你手機GPS信息會有多可怕吧:你每天早上6點出門慢跑,大約6點15分會跑過某橋底、6點25分經過xx公園小樹林、6點40分你會在寂靜的河邊坐上5分鐘……而通過你的XX空間、X博、陌生人圈,他們知道你獨自居住,「很寂寞」……
——如果他們通過某種途徑(比如從黑客團伙購買),拿到了某個學校甚至整個城市的大量用戶的GPS跟蹤數據,並利用這些信息來篩選下手目標、尋找合適的作案地點呢?


再比如,一些惡意應用可以截留你的簡訊(不讓手機發出提示聲),檢查它的內容,然後再決定要不要你知道。
那麼,如果你開通了手機銀行,他們就可以用你的手機號在網上付賬,然後自動識別銀行發來的簡訊,把它的內容傳給犯罪分子,以便完成支付,然後立即刪掉這條簡訊——整個過程,你察覺不到半點端倪;只是賬戶里的錢消失的似乎有點快……

這些信息,在過去,是壓根無從得到的;而現在,理論上,通過一個簡單的後台應用,你的每台設備,都可能當即變成對你做全天候監控的「貼身間諜」。

通過這些監控,一旦有什麼要害信息落在他人手裡,一旦他們起了壞心,你真是不死也得扒層皮(畢福劍淚目……)。

一旦要害隱私泄露,你的命運,從此就繫於某些人渣的一念之間。


生死攸關。那麼,你說現代人怎麼敢不重視隱私?


飽腹思淫慾,物質要求滿足了,當然就開始考慮精神層面的東西了。


推薦閱讀:

你信任哪些互聯網公司可以允許你的數據在它那保存著而你不會擔心?
未來大陸iCloud用戶的隱私會受影響嗎?
小區自建的業主 QQ 群,群主要我將昵稱改成真實的房間號,這樣妥當嗎?
你有什麼深藏不露的黑歷史?
如何對待偷窺你隱私的人?

TAG: | 隱私 | 隱私保護 | 現代人 | 隱私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