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清整個波斯文化的發展以及興衰史?
最近在看有關中東戰爭的有關歷史,看著看著就跑到波斯的歷史上了(跑得挺遠的一_一|一_一|),但是對波斯的歷史存在很多的不解,覺得有點散亂,希望知乎的大牛能夠幫個忙解釋一下 (^o^)
樓上的一位朋友說得好——大家似乎都偏離了題主的問題:波斯文化的發展,而把重點放在說波斯朝代的發展。
要說波斯朝代更替,我們任意說出一連串就是了。
米底王國
阿契美尼德王朝
帕提亞王朝
薩珊王朝
塔希爾王朝
薩法爾王朝
薩曼王朝
白益王朝
齊亞爾王朝
加茲尼王朝
塞爾柱王朝
花剌子模王朝
帖木兒王朝
白羊王朝
薩非王朝
阿夫沙爾王朝
贊德王朝
愷加王朝
巴列維王朝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烏茲別克共和國、塔吉克共和國等。
理解波斯歷史很容易,因為其基本規律和中國歷史差不多(儘管部分朝代或許有自身的特殊之處),無非就是:1.朝代興起,2.朝代全盛,3.朝代衰亡,被新朝代推翻,然後繼續1的發展歷程。了解波斯的朝代更替,直接拿中國朝代更替的例子照葫蘆畫瓢即可。
然而,樓主問的是波斯文化發展,說實話,回答這個問題我也感到左右為難,畢竟波斯文化體系太龐大、太精深了,涵蓋文學、科學、舞蹈、音樂、繪畫、美術、裝飾、建築、哲學各個方面。在這樣一個空間有限的網路平台上,我們也只能勾勒出大致的輪廓,而無法描繪出全貌。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可大致了解一下波斯(伊朗)這個國家基礎的形成,她是由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雅利安人入侵埃蘭文明,融合而產生的新的國家、新的民族,在此後幾個世紀的發展中逐漸形成波斯人、米底人、索格德人、安息人等一批早期的伊朗人。至公元前600年時,伊朗高原、河中地區已經出現發展水平較高的伊朗人王國。此外中亞草原西部還有斯基泰人、馬薩格泰人等和伊朗人關係頗為接近的游牧民族。歷史的車輪再往後行駛,便是轟轟烈烈的波斯帝國的興衰更替。
我們可以把波斯文化發展大致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古典波斯時期(前550年—651年,從阿契美尼德王朝建立到薩珊王朝滅亡)。也可以說是前伊斯蘭時代的波斯文明。這一時期的波斯由於是後起文明,體系還不成熟,需要大量吸收埃蘭文明、巴比倫文明、希臘文明、腓尼基文明等現有文明的養分(此時波斯文化領域,似乎除了一個瑣羅亞斯德,一本《阿維斯塔》,也沒有其他能夠有世界影響力的突出成就),因此對外的輻射影響也不是什麼強烈明顯。
波斯波利斯古城。
貝希斯敦銘文以及相關的石刻,是不是有種似曾相似的感覺?像是巴比倫、亞述之類的石刻?
第二階段,中世紀至近現代波斯時期(820年—1779年,從塔希爾王朝、薩曼王朝建立到末代封建王朝愷加王朝之前)。也可以說是伊斯蘭時代之後的波斯文明。這一時期波斯文明的發展臻於成熟,波斯文化圈(或者說伊朗文化圈)正式成型,這一時期是波斯文化的真正全盛期。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中世紀時波斯文化圈(伊朗文化圈,大伊朗文化圈)的範圍。
如圖所示,這是公元1000年,波斯文化圈核心地域分布。
這是伊朗文化圈長期影響輻射的地區。
第二階段的波斯文化真正取得了眾多巨大成就,不過這一階段時間跨度很大,所以文化載體的展現形式也太大相同,早期以文學創作為主,晚期則以細密畫創作為主(類似於唐朝以寫詩為主,宋朝以寫詞為主,元朝以寫曲為主,明清以寫小說為主)。
以薩曼王朝(874-999年)為基準的中世紀早期,是波斯文學詩歌的全盛期,湧現出諸如魯達基、菲爾多西、海亞姆等一批文學大家。
波斯詩人魯達基,《魯達基詩選》
魯達基(858-941)生於撒馬爾罕,是塔吉克-波斯古典文學的始祖,波斯語詩歌之父,波斯文壇上的藝術巨匠和導師,呼羅珊詩歌風格的奠基人。魯達基是樂天者和自由思想家, 他歌頌大自然的美麗、真摯的愛情和生活的歡樂,他的詩有高度的藝術技巧,敘事簡明,用語樸實,形象生動,寓意深刻,囊括了熱情和冷靜、歡娛和哀傷、信任和 懷疑、現實和理想等各個方面。他的教誨和訓誡多能給人以啟發和鼓舞。
波斯大文豪菲爾多西,代表作《王書》
菲爾多西生於呼羅珊圖斯城(今伊朗馬什哈德)郊的一貴族家庭。自幼受過良好教育 ,精通波斯語(近現代波斯語,自薩曼王朝時期成熟的達里波斯語稱為近現代波斯語,並不是指「近現代出現的波斯語」),通曉阿拉伯語和中古波斯語——巴列維語。早年研讀過諸多波斯古籍
,熟知民間的歷史傳說故事 。約於 980 年左右開始創作波斯民族史詩《王書》。《王書》篇幅達60000雙行,故事結構龐大嚴謹,時間跨度巨大,反映出早期波斯王朝不斷發展與壯大的歷史。最近很火的一部動漫《亞爾斯蘭戰記》便是取材於《王書》。
歐麥爾·海亞姆,以《魯拜集》著稱。
《魯拜集》又稱《柔巴依集》,詩中大部分關於死亡與享樂,用了很多筆墨來諷刺來世以及神,這與當時的世俗風尚相去甚遠。魯拜(柔巴依)是波斯詩歌的一種形式。「柔巴依」一詞,意為「四的組合」,亦可譯為「四行詩」,柔巴依詩的特點便是每首四行,一般以一、二、四行押韻,同時在這短小的篇幅之內表達出一種完整的思想與意象。我個人認為柔巴依體和中國古詩中的五言絕句、七言絕句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中世紀醫學先驅——阿維森納
以薩非王朝(1502-1722年)為基準的中世紀晚期至近代早期,則是波斯細密畫創作的全盛期。
波斯細密畫是中世紀後期逐漸成熟的一個藝術門類,部分吸收了中國畫的畫風(一些中國特有的文化意象,如龍等神話動物也曾出現在波斯細密畫中)(雖然波斯王朝多數是以世俗社會壓倒伊斯蘭,但畢竟伊斯蘭教還是有一些影響力與顧忌,因此波斯細密畫對人物相貌的描繪不敢過於寫實模擬,所以普遍以簡單的寫意草草勾勒出人物的外貌特徵)。細密畫和中國古代的工筆重彩畫類似,多是服務於帝王將相、上層社會。
細密畫創作是一項繁雜精密的工程,有時候還需要多個畫師分工協作。
然而在細密畫全盛的16-17世紀,世界美術界的「西學東漸」也逐漸流行,西方繪畫的投影法,立體畫風愈發對世界各國美術產生影響。波斯自然不能夠獨善其身,從17世紀開始,波斯細密畫中的西方色彩愈來愈濃重,人物相貌刻畫也由之前的寫意轉變為寫真寫實。
如果說古城/建築,那麼撒馬爾罕、布哈拉、馬什哈德、亞茲德、伊斯法罕、設拉子、大不里士等都是體現波斯文化特徵的模板。
設拉子
伊斯法罕
馬什哈德
布哈拉
撒馬爾罕總之,波斯文化是一套博大精深的文化體系,上述所羅列的也僅僅是九牛之一毛,冰山之一角。
談波斯文化,首先要知道的是,波斯是外人對他們的叫法,他們自己只叫自己是伊朗。當然波斯這個稱呼被外人叫的久了,也慢慢深入人心了。
波斯是個很有意思的文明古國。
首先,在古代伊朗高原,受鄰近的兩河流域古文明的影響,出現了埃蘭古國。埃蘭古國的世界觀里,伊朗高原有兩個民族集團,一個就是定居的埃蘭人,一個是游牧的圖蘭人,他們之間互相征戰。然而很不幸……
世界歷史上有名的以洗劫他人為生的征服民族亞述人登上了歷史舞台,他們洗劫了埃蘭之後,埃蘭的歷史斷層,在這個過程中原本被埃蘭人視為游牧蠻族的圖蘭人開始和埃蘭人融合,逐漸形成了最初的伊朗民族集團,他們自稱伊朗人。伊朗人的另一個音譯稱呼,也就是在近代被西方種族主義者篡改的面目全非的雅利安人。
接受了埃蘭文化定居的游牧民族便由此成了伊朗人,而尚未融入伊朗人的其他曾被稱為圖蘭的游牧民族,就被稱為西徐亞人,或者被翻譯為斯基泰人。而以前或許並不屬於圖蘭範疇的更東方的游牧民族,就被稱為塞克人和馬薩革泰人。
這些原本可能是圖蘭人的族群接受埃蘭人的文化後開始建立了一些新的伊朗國家,其中最強大的兩個,一個便是米底王國,一個是波斯王國。
其中波斯王國,起家於法爾斯地區,波斯人自認為是神話人物阿契美尼德的後代,所以他們的王族便被稱為阿契美尼德家族,建立的帝國也被稱為阿契美尼德王朝。
在埃蘭古國時期,他們曾與埃蘭人結盟共同對抗亞述入侵。而波斯這個詞語,雖然不知道埃蘭人管他們叫什麼,但不論在亞述語還是希臘語中,波斯都有「邊界」的意思。大概就是說,他們是來自邊緣地區的族群。
在埃蘭國被亞述洗劫後,波斯人逐漸佔據了埃蘭人的原有領土,大概從此時波斯人有了將埃蘭視為法理正統的思想。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波斯人的首領開始以埃蘭的古都安尚為號,自稱安尚王。
起初,波斯實力弱小,臣服於米底王國。後來波斯在一代雄主居魯士的率領下,吞併米底王國,並從此開始使用「萬王之王」的稱號。在吞併米底王國後,居魯士舉兵西征,征服了小亞細亞第一大國呂底亞,,然後又揮師南下,佔領了巴比倫。隨後又開始東征馬薩革泰人,結果不幸戰死。
隨後到了大流士時代,大流士皇帝時代,波斯終於完全征服了東方游牧民族,完全擊潰了斯基泰人聯盟的首領斯昆哈,將領土深入了中亞腹地,甚至輻射到了我國新疆邊境。向西波斯攻入歐洲,征服色雷斯,開始威脅歐洲唯一的文明希臘諸國。向西南,在岡比西斯皇帝吞併埃及的基礎上遠征利比亞。向東南,遠征印度。
這時候除了希臘和地理偏遠的衣索比亞,波斯幾乎統一了他們所知的所有世界。而對征服地區波斯並沒有像以前的征服者那樣只知道燒殺搶掠洗劫一空,而是派遣總督進行管轄。在中央,波斯建立一支常備軍以維持中亞的軍事優勢,便是赫赫有名的長生軍。
從這時起,波斯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準帝國。
而這個時候,希臘還是一群城邦,羅馬還是原始人,中國還在處於諸侯爭霸的春秋時期。
而被西方人鼓吹為世界征服者的亞歷山大帝國,其全盛時的版圖幾乎也跟波斯完全重疊。可以說,亞歷山大只是接了波斯的盤而已,談不上有一絲半點的開創,甚至由於他的英年早逝和希臘人不成熟的政治經驗,導致根本無法維持從波斯人手中接來的這個巨大的盤。
希臘入侵後,波斯帝國土崩瓦解。伊朗高原基本被亞歷山大部將建立的塞琉古王朝統治,塞琉古王朝拒絕亞歷山大生前的學習波斯文化的舉動,對伊朗高原只能維持鬆散的羈縻統治,基本上可以說,這樣一次大倒退。導致波斯這個再差一步就能像秦漢這樣的集權帝國的准帝國又倒退回了西周,而後繼的波斯王朝也無法再恢復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輝煌,致使中亞大片可以被波斯人同化的同源游牧民族遊離于波斯之外。這也算是後來深入中亞的突厥人和中國人的萬幸。
塞琉古王朝在新興的羅馬和帕提亞人東西夾擊下亡國,同樣如波斯一般起源於邊緣地界的帕提亞人逐漸統治了伊朗高原,建立了安息國,也就是波斯帝國帕提亞王朝。然而帕提亞王朝除了維持伊朗高原大部分和兩河流域以及安納托利亞部分領土外,對埃及、利比亞、印度、甚至他們的起源地中亞都喪失了控制權,已經完全不如阿契美尼德王朝了。而且他們的集權程度也大為倒退,對地方的控制完全依賴大家族的世襲領主自治。
帕提亞王朝雖然對埃及、利比亞、印度的領土沒有了野心和能力,但對於廣泛接受波斯文化的中亞還是有野心的。可是這時候中亞又來了兩股敵人,北部的中亞城邦都成了匈奴的附庸,南部被月氏建立了貴霜帝國,而西邊的羅馬又不停地入侵,他們就被局限在了伊朗高原和兩河流域。
接著,法爾斯地區,也就是以前波斯人崛起的地方有個叫阿爾達希爾的世襲領主開始宣布要驅逐帕提亞恢復中華,哦不……恢復伊朗。最後成功推翻了帕提亞王朝,建立了波斯帝國薩珊王朝。
薩珊王朝建立之初,基本扭轉了帕提亞時期的頹勢,向西深入到了安納托利亞,向東蠶食了解體後的貴霜帝國不少領土。
然而到了薩珊王朝晚期……
東邊來了突厥人,西南方向來了阿拉伯人,西邊的拜占庭又屢次中興……
然後在被希臘人摧毀了第一帝國後,阿拉伯人帶著伊斯蘭教,摧毀了薩珊這個波斯的復興王朝。
接著,波斯人基本都被伊斯蘭化了。由於阿拉伯帝國的核心領土和人口基本還是波斯人,為了制衡起見,阿拉伯人開始大量吸收突厥人。而原本跟波斯人同源的中亞大量游牧民族,隨著突厥汗國殖民統治和阿拉伯帝國重視突厥的政策的發展,幾乎全部被突厥人同化,其中最著名的稱呼,便是突厥蠻(有譯土庫曼、土克曼)。隨後伊朗高原的軍事,幾乎都被這些土庫曼人掌控。
阿拉伯帝國後期,阿拉伯帝國最高統治者哈里發逐漸被架空,中央軍事被突厥人掌握,地方被各式各樣的伊朗軍閥割據。
於是,塔希爾王朝應運而生。
塔希爾王朝的建立者塔赫爾是個伊朗人,他在阿拉伯帝國內戰中擁戴哈里發麥蒙,趁機統一了伊朗高原,隱然成為國中之國。然而由於阿拉伯帝國手裡還有突厥馬穆魯克軍團的支持,塔赫爾無法做到完全推翻阿拉伯帝國的最終目標。於是求取其次,便是承認哈里發的宗主地位,但實質上將阿拉伯帝國一分為二。
從這時起,阿拉伯帝國名義上統治所有領土,但實際上只有兩河流域的土地。塔希爾王朝名義上是阿拉伯的封臣,但實質上是伊朗高原的獨立政權。
大概從這個時候起,兩河流域的波斯影響逐漸變小,最終就有了現代伊朗和伊拉克的分別。
塔希爾王朝不久又被新興的薩法爾王朝取代。而另外一個伊朗軍閥建立白益王朝,並侵入了哈里發的自留地兩河流域。東方中亞南部,又出現一個自稱波斯的薩曼王朝。
這時候眼看哈里發藥丸。
周天子藥丸,齊桓公你在哪裡?
漢朝藥丸,曹操你快出來!
於是在阿拉伯帝國千呼萬喚下,突厥人(此時的突厥人亦包括土庫曼人)終於要發威了。
首先是薩曼王朝的突厥封臣,推翻薩曼王朝建立伽色尼王朝,並將國土拓展至伊朗高原核心。
然而伽色尼王朝似乎更有波斯認同,似乎沒有當哈里發的齊桓公的意思。
然而這時候,被稱為「純潔的聖戰士」的塞爾柱突厥人來了,他們迅速掃平了所有的伊朗政權,然後被阿拉伯哈里發冊封為「蘇丹」。從此,塞爾柱王朝建立,哈里發完全淪為擺設。
塞爾柱王朝的統治也是極其鬆散的,不久便陷入內戰之中,最後我國邊疆割據政權西遼的附屬小國花剌子模忽然崛起。花剌子模逐漸打敗了伊朗高原的所有領主,並率軍朝覲了哈里發,看起來要當第二個塞爾柱了。
這時候蒙古人來了……
可憐花剌子模還沒被冊封蘇丹……
然後伊朗高原就被蒙古人建立的伊爾汗國統治了。
伊爾汗國最終被帖木兒帝國吞併,帖木兒又很快在遠征中國的半路上死去,原本被帖木兒征服的各地領主趁機紛紛獨立。
最終伊朗高原出現了這麼幾個國家:東部及中亞局部地區是帖木兒帝國(明史中稱為哈烈國),西部是土庫曼人建立的白羊王朝和黑羊王朝。
這時候白羊王朝出現了一個宗教集團,也就是伊斯蘭教蘇菲派的薩菲修會,薩菲修會的教主薩菲丁據說是個庫爾德人,薩菲丁的信徒基本都是土庫曼人。然後薩菲丁靠著自己的信徒開始打天下,最終統一伊朗,建立薩非王朝。
這時候……
原本是屬於伊朗族群分支的阿富汗人逐漸形成民族,並開始逐漸形成國家,不斷入侵伊朗。薩菲王朝屢戰屢敗,不得不依靠土庫曼人來抵抗阿富汗人。
隨後,擊敗了阿富汗入侵的土庫曼人廢掉了薩菲王朝,並迅速在內訌中換了阿夫沙爾王朝、桑德王朝、卡扎爾王朝三個政權。
卡扎爾王朝延續到了1923年,近衛軍軍官禮薩·汗推翻卡扎爾王朝,建立巴列維王朝,直到1979年該王朝被推翻……
基本而言。
波斯人的第一次大悲劇是被希臘征服。
在希臘征服之後,波斯幾乎全是重演著被滅亡,然後再由波斯化的游牧民族統一的過程。而更大的悲劇是……
在阿拉伯征服之前,那些游牧民族基本都會被波斯同化。
阿拉伯征服之後,這些游牧民族被突厥人同化。
於是波斯在阿拉伯帝國之後,就重演著被突厥人改朝換代的過程……
一個原本在帝國模式上走在最前列的民族,最終就成了現在這個模樣,當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而對中國來說,這樣的波斯是再好不過的。
因為新疆多數少數民族,在世俗文化方面,幾乎是全盤來自波斯。如果不是波斯這麼衰(當然也跟他們處在亞歐大陸中間地理太危險有關),我國對新疆的統治就不單單只是跟泛伊斯蘭和泛突厥鬥爭的情況了。
乾死亞述蠻子!
乾死埃及蠻子!
乾死希臘蠻子!
乾死馬其頓蠻……
卒
復活
乾死羅(xi)馬(la)蠻子!
乾死阿拉伯蠻……
卒
悄悄乾死阿拉伯蠻子……
悄悄乾死突厥蠻子……
借屍還魂ing……
北邊怎麼又來了一波蠻子……
卒
乾死蒙古蠻子!
乾死土庫曼蠻子!
干不死啊……
乾死俄國佬!
乾死英國佬!
什葉大法好!天滅遜尼派!
嗨呀,玩知乎一年多……這個問題其實是我看的第一個問題,也思考了很久,今天終於能總結一下了。請各位用網易雲開啟BGM《Lapis Lazuli》-藍井艾露
網易雲音樂上面有人說了波斯王朝了,我也就不再贅述了,附一個我自己寫的對波斯朝代的理解。
一路走來幾千年,伊朗是不是和中國從古到今的發展歷程最相近? - 知乎今天我們主要是說波斯文化。
大家應該對這個結論印象較深: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多元帝國。
這是什麼意思呢?如果一個帝國的版圖比較多元,那麼其文化,也必然是博採眾長的。波斯帝國是人類的第一個多元帝國,那波斯文明自然成為了一個多元化的文明。與許多朋友想的不一樣,波斯文明的偉大之處,自誕生起就與這種特性緊密相連,而不是單單的「波斯文化」一家。就像秦帝國時期的漢文化,也不僅僅是中原一家。秦帝國誕生之初又何嘗不是一個多元帝國呢?
古典波斯文明固然是中亞雅利安文化的後裔,相比中東的埃及巴比倫,它固然是一種非常獨特的文化;火焰崇拜,二元論,阿維斯陀,這些元素與中東的古老文明們相比的確顯得迥異。
但同時,波斯文明亦可以視為整個中東文明體的集大成者,除了整體被波斯人滅亡的埃蘭文明外,波斯文明還廣泛吸取了埃及、亞述巴比倫、腓尼基文明,以為自己所用。如古波斯的浮雕技術,幾乎全盤繼承自亞述巴比倫;拜火教的教徽便是受到亞述神Assur的形象啟發;古波斯的鷹旗,源於埃及的荷魯斯的形象。
此外,阿拉米文明、猶太文明在波斯帝國之內的作用同樣重要,佔據非常顯赫的主導地位,只不過阿拉米人並沒有武力建立自己的帝國;波斯帝國其實是以波斯人的政治支撐,但又以阿拉米-波斯雙軌文明支撐的國家。古波斯帝國的第一語言其實不是波斯語而是阿拉米語,猶太教的香火也一直不輸拜火教。
日後,阿拉米-希伯來文明對波斯文明的影響也非常深刻。中古波斯語便使用源於阿拉米字母的文字。拜火教中的一些教義也收到了亞伯拉罕教的影響(當然反之也有),波斯文明的第二宗教與第三宗教——明教 景教,更是直接來源於阿拉米-希伯來文明
總結一下,波斯文化的幾大特徵:
1,是中亞雅利安文化、原始伊朗文化的正統後裔
2,是伊朗高原原生文明埃蘭文明的正統繼承人。(1,2構成了波斯文明的獨特性,是波斯文明之源與根)
3,先進性,與古典希臘文明、古典阿拉米文明、希伯來文明類似,源於古代閃含文明,但又高於古代閃含文明。
某種程度上說,波斯文明是閃含文明的一個備份,並以印歐化的形式,在新的時代存在。
波斯人學習閃含文明的這個格局,其實也延續到了伊斯蘭化時代。中東歷史上,阿拉伯人是一個變數。崛起的阿拉伯人將伊拉克至埃及全部阿拉伯化,這種阿拉伯化的中東文明,在阿拉伯早期是非常優勢的文明,對波斯造成了深刻影響。但,到了阿拉伯後期,隨著阿拉伯人將這份文明成果慢慢榨乾,最終,扛起中東文明大旗的,又一次成為了波斯文明。
此外,波斯文明還有:
4,媒介性,開放性。位於絲綢之路的樞紐,波斯向來都是東西方交流的必經之路,一方面從愛爾蘭到契丹,都可能有波斯文化的元素;一方面從愛爾蘭到契丹的元素,都可以在波斯找到
5,普適性,有自己的輻射區域。波斯、印度、中國三大古國形成了環中亞文化系統,中亞各地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三者的輻射,從結果上看,整個大中亞(中亞六國+巴基斯坦+疆),突厥人,東伊朗人,北印度人,均明顯受到波斯文化影響,中亞更是有半億人口直接是波斯化的。
在閃米特-波斯的緩衝區間伊拉克,高加索-波斯的緩衝區間亞美尼亞,希臘-波斯的緩衝區間東安納托利亞,也明顯屬於此種普適波斯文化的覆蓋範圍。
這種普適波斯文化的形成,恰恰是在伊斯蘭化的時代。
我看了一遍答案,覺得大家似乎都偏離了題主的問題:波斯文化的發展,而把重點放在說波斯/伊朗文明或者朝代的發展。
前面的歷史就不再說明了,因為波斯第一帝國,也就是阿契美尼德王朝,本身就是一個對於之前王朝文化的繼承者。當時所謂的狹義波斯,指的是在法爾斯地區的波斯王國,但廣義上也包含了米底王國。居魯士大帝征服米底王國和巴比倫之後,並沒有用波斯文化取代了當地文化,而是保留它們,例如居魯士大帝征服巴比倫之後,接受了巴比倫的主神,以巴比倫正統的方式獲得巴比倫王的稱號,又如征服巴比倫之後把囚禁的猶太人釋放到以色列並允許猶太人重建聖殿等等。居魯士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使得被巴比倫征服的各個國家都投靠了波斯帝國。所以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文化是非常多樣的。到了希波戰爭時,波斯帝國已經統治小亞細亞的希臘城邦多年,其本身已經包含了希臘文化。
在希波戰爭中,波斯的士兵是非常多樣的,各穿有其民族特徵的服裝。
以下多圖。
最正統的波斯軍隊,不死軍。注意不死軍裝的是波斯的長袍軍服,這種服裝並不利於作戰。
大部分的波斯軍隊是這個樣子,這個其實是米底的服裝,短袖。
以及其他地區的軍隊:
亞述步兵
薩卡步兵
Bacteria步兵
米細亞步兵
色雷斯步兵
東衣索比亞步兵
印度弓箭手
裏海弓箭手
阿拉伯弓箭手
埃及海軍士兵
腓尼基海軍士兵
而同時期希臘的主力重裝步兵,是這個樣子的:
主要是通過盾牌的圖案和顏色來區別不同城邦。
可以看到,同時期的希臘重裝步兵的裝備要優於波斯步兵。所以希波戰爭結束之後,波斯人也開始使用希臘僱傭軍,比如色諾芬的長征記所記載的僱傭失敗事件。
阿契美尼德王朝時代波斯使用的是楔形文字,傳承自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對應的是古波斯語。下圖為居魯士圓柱。
宗教方面,早在米帝王國時期就出現了瑣羅亞斯德教,到了阿契美尼德王朝廣泛傳播。甚至有觀點認為,在猶太人還為巴比倫之囚時,就有猶太教士跟瑣羅亞斯德教士互相交流的情況,使得猶太教吸收了一些瑣羅亞斯德教世界觀,比如天堂和地獄的對立,天使墮落成惡魔對抗上帝。
亞歷山大征服給波斯帝國帶來一個重大影響就是希臘化。亞歷山大在波斯境內設立了不少希臘移民城市,小亞細亞,敘利亞,埃及都變成了希臘文化地區。由於塞琉古王朝繼承了阿契美尼德王朝聯邦式的統治方式,對於波斯的統治非常鬆散,使得不少總督都獨立建國了,比如之後被貴霜王朝吞併的巴克特里亞王國。
當塞琉古帝國忙於在地中海跟馬其頓和埃及打仗時,一個叫Parni部落,乘著帕提亞總督獨立之際殺掉了總督,獲得了獨立,之後吞併了其他省份成為帕提亞帝國/安息帝國。帕提亞帝國時,希臘文化還是得到了保留,比如帕提亞的貨幣還是使用希臘文,帕提亞王喜歡看希臘戲劇等等,並延續了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政策,對治下的各個民族採取寬容的態度,允許不同的宗教信仰。
到了三世紀初,帕提亞在跟羅馬帝國多年的戰爭和內戰中衰落,法爾斯省總督阿爾達希爾憑藉世俗和宗教的力量成為薩珊王朝開創者。從薩珊王朝開始,波斯的文化狹隘化,排斥希臘文化,波斯境內的貨幣也不再印希臘文。瑣羅亞斯德教進化成襖教,成為波斯國教。
薩珊王朝和羅馬帝國及之後的拜占庭帝國進行多年的戰爭。拜占庭帝國隨後也學習了薩珊王朝使用重裝騎兵Cataphract作為軍隊主力。
薩珊王朝時代使用的是中古波斯語,又稱薩珊巴列維語,使用阿拉米字母取代了之前的鍥形字母。
到了薩珊王朝被阿拉伯征服時,伊斯蘭教迅速取代了襖教。有一種解釋是,本身襖教跟猶太教是有相同之處,而伊斯蘭教跟猶太教基督教又有相同之處,所以對於波斯人來說接受伊斯蘭教教義並不是很困難。同時也因為阿拉伯人規定不信教者要繳納人頭稅,也促成波斯人主動信教。
如果你認為阿拉伯征服波斯代表波斯文化的衰落,這就是大錯特錯了。到了阿巴斯王朝時,哈里發定都在前薩珊王朝境內的巴格達,宮廷有大量的波斯學者,這些波斯人從事翻譯波斯文,希臘文到阿拉伯文的工作,於是阿拉伯人吸收了大量波斯文化,而波斯文化也吸收了阿拉伯字母和大量阿拉伯語單詞。現代波斯語中,差不多有60%的辭彙來來自於阿拉伯語。阿巴斯新都巴格達聘請了不少波斯建築師按照薩珊王朝的風格設計建築。哈里發參照了薩珊王朝的統治方式,給行省一定的獨立性,也為後來波斯軍閥獨立埋下伏筆。
阿巴斯王朝是阿拉伯和波斯文化的黃金時代,在哲學,數學,科學,醫學,歷史,文學上都取得了進步。
9世紀和10世紀是阿拉伯和波斯的衰落期,波斯境內出現多個軍閥王朝,帶來持續的戰亂。同時突厥人從東部進入波斯境內。10世紀薩曼王朝被伽色尼王國與喀喇汗國所滅,河中地區被突厥人所得。在波斯西部的白益王朝攻佔巴格達,哈里發成為了傀儡。
薩曼王朝在跟喀喇汗國打仗時,僱傭了一支突厥部落,即塞爾柱突厥人,薩曼王朝被滅之後塞爾柱人崛起,打敗了伽色尼王國與喀喇汗國,一路推進到波斯境內,應哈里發之請進入巴格達滅亡白益王朝。
塞爾柱帝國時期,波斯出現了詩人/哲學家/天文學家歐瑪爾·海亞姆,寫下著名的波斯詩集《魯拜集》。此時的波斯語跟現代波斯語已經沒有什麼不同。塞爾柱帝國分裂後為十字軍東征創造了非常有利的的條件,東部波斯最終淪為花剌子模之手。
當蒙古人西征花剌子模時對波斯境內不投降的城鎮採取屠城政策,包括後來的巴格達屠城。但蒙古統治下的波斯出現了四個有名的詩人:Rumi, Iraqi,Sa"di 和 Hafez。伊爾汗國最終接受了伊斯蘭教,在1335年分裂成幾個小國,隨後被西察合台汗國的鐵木爾吞併。鐵木爾死後不久伊朗西部先後出現黑羊王朝和白羊王朝。
1501年,曾為白羊王朝同盟的薩菲教團推翻了白益王朝,建立了薩菲王朝。薩菲教團本來是遜尼派,但不知何時改信了什葉派,在建立薩菲王朝之後在波斯境內強推什葉派,迫害遜尼派,而在此之前波斯人都是遜尼派。薩菲王朝的這種做法,一是導致跟遜尼派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成敵,在進行多年的戰爭後輸掉了伊拉克地區,二是導致邊疆遜尼派少數民族都紛紛反叛獨立。從某種意義上說,薩菲王朝正是波斯文化衰落的開始。雖然之前的波斯雖被阿拉伯,突厥,蒙古征服過,但是波斯的文化最終又征服了征服者。而到了薩菲王朝時,波斯一改開放的風氣,取消了對於不同宗教文化的寬容,迫害猶太人,使得其他民族開始逐漸排斥波斯文化,最終脫離了波斯。
18世紀初遜尼派阿富汗人不堪薩菲王朝的迫害,起兵推翻了薩菲王朝,隨後波斯陷入多年的戰亂。儘管Nader王曾一度打敗了土耳其,阿富汗和印度,建立了一個強大波斯帝國,但他死後正如亞歷山大一樣,他的將軍紛紛獨立建國,形成了現代的阿富汗,亞塞拜然,喬治亞,波斯的疆域也最終退縮到今天伊朗的範圍(如下圖)。
什葉派在隨後的卡扎爾王朝和巴列維王朝都始終制約著波斯/伊朗文化的發展,是因為薩菲王朝時什葉派教士已經深入基層,加強了伊斯蘭文化,使得波斯人逐步喪失了對波斯文化和波斯人身份的認同感。這種困惑和尷尬也正是當今伊朗人所面對的問題,許多人想重拾波斯文化,但又不得不首先要當一個穆斯林。
書籍推薦《波斯帝國史》
本書的內容是論述伊朗民族的起源和波斯帝國的興衰,原著名為《伊朗民族史》。本書的作者是伊朗著名歷史學家德黑蘭大學教授:阿卜杜.海珊.扎林庫伯。
本書史料豐富,立論中肯恰當,行文自然流暢,而且帶有文學色彩,作者在敘述朝代更迭和人事變遷之外,把筆觸深入到了文明領悟,論述時代思潮的演變,宗教文化的衝突和各民族文明的交匯與融合。
天書廣播的微博
卡丹 (豆瓣稱呼)哈佛大學近東語言與文明系伊朗學方向博士候選人。
近東 中東是一個地方,近東是古代的中東,中東是現在的中東,只是時間的區別。不是我說的,他說的。
畢業於北京八中特長班,十歲上高中,14歲上大學,同學都有所成。
聽廣播的時候,他自己說,他有個牛逼的是,認識阿拉伯字母的波斯語,感覺還真是厲害。
百度網盤 天書廣播 你可以看看。有可能被封,他的荔枝廣播賬號因為某些原因被封了。貌似是談論我國民族問題。
其中,第二期,第八期,第十三期,第十六期(民族政策),第十八期, 有些我還沒有聽不知道。你可以微博問問他有關的問題,雖然我沒問過。
推薦《地緣看世界》西亞篇
本題中「文化的」範圍太大了,文學史,藝術史,風俗史這些每個都能寫不止一本書。但其實波斯文學是文化發展中重要的部分,可以折射出社會文化的發展,個人覺得如果題主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張鴻年老師對文學史的研究,有時間的話就讀讀波斯文學史,沒有的話就看看張老師1982年寫的波斯文學介紹幾篇論文。再有時間的話讀讀經典的故事集、遊記可以幫助了解地區的風土人情,然後看自己的興趣讀讀散文和詩,你能感受到各個時期的詩風受到但是社會環境的影響產生的變化,比如受阿拉伯民族壓迫之下的波斯民族的家國情懷。這些都是文化的範疇,僅僅看看伊朗歷史真的差的太多了,看看這些真正的研究應該會比之湖上的回答受益。
btw,波斯其實是阿拉伯人對伊朗人的稱呼,原意是狗叫,是一種侮辱性的蔑稱。現在貌似也不在意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