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卡拉之戰,為何奧斯曼人能動員的部隊如此之少,而且大量是步兵?
奧斯曼人在森林布陣以降低貼木爾騎兵的機動性,這說明奧斯曼本身大多是步兵,兩邊同樣是突厥,這邊竟然用步兵,非常奇怪啊。而且騎兵很多是塞爾維亞人。。。
跟帖木兒大戰時期的奧斯曼帝國,在一般人眼裡可能是這樣的:
其實,奧斯曼帝國當時的版圖很小,實在找不到最符合當時國界線的地圖,這裡只找到一張,能詳細標註1453年之前奧斯曼帝國的版圖(即下圖黃色部分和粉紅色部分):
而安卡拉大戰發生於1402年。舉例這個粉色的版圖,還有50年的差距。
而1402年,奧斯曼都佔領了哪裡呢?
首先,黃色部分是肯定佔了,然而奧斯曼最初的擴張方向可不是向東,而是向西,先進了巴爾幹半島的。也就是說,在佔領了黃色部分後,奧斯曼人繞過君士坦丁堡,抄了拜占庭的巴爾幹老巢。
那麼為什麼奧斯曼不去向東,摧枯拉朽一般去消滅在安納托利亞半島上那些混吃等死的埃米爾國(小諸侯)呢?非要死扛拜占庭?
原因很簡單,奧斯曼最初崛起,就是因為丫生在了最危險也最容易上天堂的地方,尼瑪就在君士坦丁堡不遠啊,危險程度五顆星啊,但是危險也有好處。那就是奧斯曼可以無限發動聖戰,這個大義名分很重要,奧斯曼聖戰了,東邊那些埃米爾國就沒有理由去入侵奧斯曼,而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狂信徒,就能免費給奧斯曼當炮灰。所以奧斯曼立國之初,對這個大義名分看得非常重,一般不輕易蠶食東邊的伊斯蘭小諸侯,而是死扛拜占庭,最終打進了巴爾幹半島,在1402年之前,上圖巴爾幹半島粉紅圈內的地界大半已經被奧斯曼佔領了。
而奧斯曼殺拜占庭百戰百勝,一遇到跛子帖木兒就現了原形,也是拜「聖戰」這個大義名分所賜。
到了奧斯曼的雷霆巴耶賽特一世統治時,已經通過「聖戰」把歐洲人殺得天翻地覆,拜占庭衰落後在拜爾干北部南歐崛起的塞爾維亞帝國、桀驁不馴的保加利亞人都被奧斯曼像掃垃圾一樣征服,最後一次十字軍東征也被奧斯曼人的「聖戰」殺得褲衩不剩。這時候巴耶賽特一世覺得自己羽翼已豐,即便不需要聖戰,也能碾壓敵人了,於是開始目標轉向東方,上圖中粉紅色亞洲區域,也已經被巴耶賽特一世佔領了超過一半。安納托利亞半島上的伊斯蘭小國,除了科尼亞和錫瓦斯的兩個埃米爾外,其餘的都不敢和奧斯曼為敵了。而可憐的錫瓦斯的埃米爾,很快就被巴耶賽特一世征服了。
這時候,正好跛子帖木兒西征敘利亞,帖木兒名聲很臭吧,但是比起奧斯曼來說,對於歐洲人和安納托利亞諸侯們來說,簡直就是天使。結果帖木兒在敘利亞接見了來自拜占庭、法國、熱那亞、威尼斯的使節,以及安納托利亞半島各諸侯的控訴團,這伙來自天主教的、東正教的、伊斯蘭教世界的使者們紛紛向跛子帖木兒哭訴,要求剷除奧斯曼這個禍禍。然而,帖木兒拒絕了這個請求,畢竟奧斯曼是聖戰專業戶,打奧斯曼沒有大義名分是不行的。
然而,巴耶賽特一世作死了,這傢伙給帖木兒寄了威脅信,宣布要和帖木兒的敵人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結盟,一起為流亡埃及的波斯黑羊王朝君主卡拉·優素福復國,一起日翻帖木兒。這下惹怒了帖木兒,帖木兒首先宣布巴耶賽特一世犯了兩條大忌:
1、娶了塞爾維亞公主,以不清真的女人為妻子。
2、居然要給打劫過麥加朝聖客的卡拉·優素福復國,簡直不清真到了極點。(卡拉·優素福曾兵臨麥加,大肆搶掠去麥加朝聖的信徒)
為了給大家展示奧斯曼人「不清真」的證據,帖木兒襲取了剛被奧斯曼佔領的錫瓦斯,正好,錫瓦斯有3000信仰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人士兵。帖木兒活埋了這些基督教亞美尼亞人,向各地宣布,奧斯曼人是披著「聖戰」皮的假信徒,手下有許多異教徒士兵,非常不清真。
而的確,當時奧斯曼人在巴爾幹並沒有大力推行伊斯蘭教,很簡單,異教徒重稅啊。都清真了收入就銳減了,當初阿拉伯帝國也是這麼做的。但伊斯蘭世界就是這麼悖論,帖木兒這麼一宣布,奧斯曼忽然真就不清真了。
這麼一宣布,犯了眾怒的奧斯曼帝國,既被基督教世界不容,也被伊斯蘭教世界不容了。
於是就在1402年,巴耶賽特一世和帖木兒在安卡拉決戰了。
咱先不說帖木兒的軍隊組成如何。
巴耶賽特一世的軍隊,不但數量少於帖木兒,而且真心助他作戰的,卻是不清真的塞爾維亞騎兵和基督教奴隸軍團加尼沙里 ……占絕大多數數量的所謂「土耳其兵」,都是剛歸附他不久的安納托利亞各諸侯的兵,而這些諸侯絕大多數現在都在帖木兒賬下……這些諸侯一旦出現在戰場上吆喝一聲,那些「土耳其兵」就會倒戈相向。
所以說,這場仗看起來是伊斯蘭教世界的內戰,但更像是帖木兒給奧斯曼人來了一場「聖戰」,結果就不言而喻了。
期間,不論是巴耶賽特一世腦子瓦特在戰前狩獵導致軍隊疲乏也好、帖木兒老奸巨猾搶佔水源也罷、還是在塞爾維亞重騎兵準備對帖木兒中軍發動突擊是被巴耶賽特一世猶豫拒接也好……
真都不重要了。
反正就是,那些找到了自己主人的「土耳其兵」,立馬就倒戈了。忠於巴耶賽特一世的塞爾維亞重騎兵和基督教奴隸軍團加尼沙里,成了帖木兒大軍里的一片孤舟。奧斯曼人很快就全軍覆沒了……巴耶賽特一世也被俘了。
然後,野史盛傳……巴耶賽特一世的塞爾維亞妻子,被帖木兒下令在酒宴上裸體跳舞。巴耶賽特一世被鎖在一個狹窄的籠子里悲憤自殺了……
這場仗,你叫無法施展「聖戰」BUFF的奧斯曼咋贏嘛……除了對異教徒「聖戰」和欺負伊斯蘭教弱雞外,奧斯曼人還真沒打過其他類型的仗,這麼一下,原形畢露了。
而奧斯曼是什麼時候又猛了的呢?就是通過這一仗之後,奧斯曼帝國淡化了聖戰意識,開始將軍力側重於基督教奴隸軍團加尼沙里的組建,並有意識地收養基督教戰俘、孤兒再灌輸伊斯蘭教,達到精神控制,然後以賞金而不再是「聖戰」為誘餌召集志願兵炮灰,每逢大戰,以高額賞金和戰利品分配權為誘餌讓志願騎兵「阿金日」和志願步兵「阿扎布」先行上陣當炮灰。再也不敢只靠聖戰忽悠後的奧斯曼,這才建立了那個輝煌的大帝國。
奧斯曼統治中心在小亞細亞,包括後來征服的巴爾幹,生產方式是封建農耕為主,核心軍隊是徵召民和西帕希,而帖木兒盤踞中亞,手下諸多游牧民族,核心軍隊是輕重騎兵。
都是突厥人只是有同一個祖宗,這麼多年來,奧斯曼突厥人已經封建化了,而帖木兒,等等,帖木兒是蒙古人,他的宮廷有很多突厥人,但他的國家其實是波斯國家。
我對奧斯曼史沒什麼太大的研究,勉強來強答一下吧,如有不對,歡迎打臉哈。
我們知道帖木兒及其軍隊的來源大部分在中亞的察合台汗國。而在察合台汗國歷史上,蒙古貴族對於游牧文明與定居文明的態度一直搖擺不定,而且中亞的部分地區歷來也是較為適合游牧的,因此察合台汗國內部的蒙古游牧民數量不少。這幾點造成帖木兒的軍隊組織模式基本還是蒙古式的十進位組織形式、其軍隊戰術還是以騎兵戰術為主。
在帖木兒的軍事生涯中,也經常可以看見他依靠騎兵部隊進行遠距離的機動迂迴(對於金帳汗國和東察合台汗國的幾次戰役尤為明顯。),出身蒙古貴族的帖木兒對於騎兵戰術的運用還是比較好的。這或許可以解釋帖木兒在安卡拉戰役中的大規模騎兵運用。
我對於帖木兒軍隊的了解基本來源於法國人布哇的《帖木兒帝國》一書。題主或許可以參考一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