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的甲方都不願意為設計付出高額費用?
我是一名界面設計師,經常感到,甲方似乎認為設計是個無比簡單的事情,並且不會為美多花一分錢。我很想說,你知道我從整理需求,整理邏輯,優化交互體驗,美化頁面,改圖,切圖,和前端程序員溝通,參加程序測試,再進行修改,花了多少心血,到了甲方心中,我不過是畫了幾張圖而已,尼瑪。
在中國,設計/品牌/廣告,最好的一群人,正在服務外國品牌。
如果你身處北上廣,了解4A,當過廣告人,你就會知道這句話有多麼對。任何一個擁有各種技藝的從業者,他的全身技藝,必然是國際客戶將他練出來的。沒有服務過國際客戶,就沒有機會做許多「不划算」的事情。服務過了國際客戶,擁有了許多本領,你就有可能服務好本土客戶,換一個英文單詞說,local客戶。這些local客戶,是集團公司、是大型國企,是世界五百強中的中國之星。
那些給不起錢、要求多多、想要做品牌的小企業,實際上是沒有辦法和好的設計公司/廣告公司/品牌諮詢公司合作的。
因為在中國,投資品牌,投資設計,回報周期太長,並不容易成功,非常容易半途而廢。品牌不是一件馬上可以做完的事,設計不是一張圖一個畫面,選擇這條路,就意味著長久的、不斷的投入,並且無法馬上看到直接的收益。而這個背景下,是其他人不信任這種投入,卻能不斷獲得當下的最大利潤。
在政府追求效率的前提條件下,所有的企業順著浪潮走。這條效率的浪潮,已經為每個企業指明了方向:大膽追求高效的回報、不必在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上付出太多考慮。你想要好好做事,但是有無數人掙錢速度更快,這件事就會變得意義模糊。
反觀那些練就了全中國的品牌人/設計師的外資企業,它們契而不舍地加大投入,將中國市場放到它們商業版圖的中心位置。這些投入形成了我們所知道的所有實踐方法和理論框架。但是,老人們也都發現,這些方法對於"local客戶",並不靈。因為,本土企業家們或許是國字型大小的大壟斷者,或許已然是市場巨頭,或許有自己獨特的進取方法。那一套外國人的舞步,犯不上,用不著。
而那些真正需要這種服務的企業,它沒有辦法付出同樣多的錢,來買這些服務團隊的時間。即使它企圖這麼做,也會失望地發現這些團隊完全無法滿足自己在浪潮中行動的方向。大部分的抱怨都會將注意力投放在年輕的、起步的中國企業身上,覺得他們並不開化、並不成熟。實際上,更應該關注的是什麼樣的社會背景、政策因素,影響著他們生意的跌宕和決策的方向。
所以我們要再往下看,看那些審美完全沒有問題、甚至擁有著某些品牌創造能力的微型企業。它們不出現「不重視設計」的問題。重視,但是沒有錢。它們中幸運的一分子自己就擁有構建品牌的能力,即使它們已經玩轉設計、品牌、媒體,只要它們的規模不夠大,市場的浪潮還是能夠隨時無情地把它們吞沒。
這時候你就會發現事情的本質:這件事情本身是不受到國家層面的重視的。就算你是城市裡最有品牌精神、設計品味、美學追求的一個,你也不會受到任何的優待。政策引導的是一些其他的東西。只要能讀懂新聞聯播,就會發現與其把錢給設計公司,不如用更符合需求的方式去花錢。
這就是整個現象形成的根本原因:在(暫且稱為「中國製造崛起」)這段歷史中,中國品牌實際上是沒有位置的。自發存在,自由生長,自由滅亡。充滿了隨機性。到現在,浪潮之巔是泡沫,說的是入口,是流量,誰也不會真的相信那些最慢的東西。
想要改變這一切,不是靠一方面人,得從上到下,一起努力。構建有品牌、有設計、有美學的中國,不是靠甲方閉嘴、不是靠乙方發奮。所有人得一起去做一件事。
這件事,很快就會到來,因為這是必經的一步。
(別怪我沒法從你的問題的字面意義上回答這個問題。)
有點沉重,但其實是因為你們還沒有做到足夠高的 Level,沒有足夠強的品牌。國內是有公司願意付很高的費用的,多高的都有,但是每個級別都有相應的一些公司/品牌來做利潤最高的那20%項目,是的,費用可能佔了整個市場的80%。
例如 Frog、IDEO 收費都不便宜,可還是有一些公司趨之若鶩。他們一定做的很好么?並不盡然(儘管我有很好的朋友在這些公司),但是他們的品牌足夠強,足以讓客戶信賴,願意付更多的錢。
當我們還在糾結「整理需求,整理邏輯,優化交互體驗,美化頁面,改圖,切圖,和前端程序員溝通,參加程序測試,再進行修改」這一整套事情里的苦活累活時,這事離高額費用就有點遠。
這就是國內的現狀,很殘酷,沒有議價能力就只能苦下去,而議價能力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澱。在目前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期,設計師也會更多選擇直接去互聯網公司設計實際的產品,這也讓設計公司面臨更多挑戰。嗯,你可以考慮給最美團隊發個作品集。
其實現在對於設計師還是很好的時代,明天去主持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的一個部分,主題基本上都是和設計、體驗相關,由此可見整個行業對於設計的重視。加油。
作為一個設計師,這個問題我也曾經苦惱了很久,直到有天做了回甲方,才幡然醒悟。
我初入設計行業時,曾以極低的工資為一家小公司做過兼職。不計成本地工作,當時的方案現在回頭看來也是對得起人的,可對方卻一聲不吭地扣掉一半工錢。
之後我在一家小有名氣的公司實習時一不小心當了回甲方,才幡然醒悟。有人指責甲方種種,如果真是甲方的過錯,那麼設計師當甲方時情況總歸好些了吧。這那次的經驗告訴我,根!本!不!是!那!樣!
那家公司不缺設計師,但術業有專攻,對於自己不太擅長的領域就會找外包。一次導師和我都被一套banner難住了,他試了幾套我試了幾套,最後還是找了設計公司。
但問題是,我們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效果是什麼!顯然,如果我們知道自己想要的效果,就會自己做了,不知道才找別人做的。可我們把題目扔給對方,對方最想知道的就是我們想要的效果,於是一上來就各種問。我的導師聽到後該是頭大如斗,可作為甲方,怎麼可能跟人家說:「我也不知道想要什麼效果」,這不是告訴人家自己傻嗎?於是他就說了一大堆玄之又玄的話,乍聽之下字字珠璣,但對這個banner的背景情況比較了解的我一聽就知道他是在湊字數。話說起來到輕鬆,三五分鐘了事,可人家一做就是一天。我們哪有空為他人著想,既然找外包就是為了卸包袱的嘛。
第二天人家拿了兩個方案來,如我所料,都不靠譜的。我們給出的要求就是不怎麼靠譜,人家給出的方案又如何靠譜。反正做設計不按時間算工錢,繼續拖唄,說不定拖著拖著,我們這邊反倒先開竅了呢。對方一聽不合格,又十分誠懇地讓我們細化要求。這個時候我們已是沒有了方向,而且還抱著多多嘗試以激發靈感的僥倖心理,於是隨便把人打發了。
又過一天,那邊由於摸不清要求,索性出了五六個完全不同的風格讓我們挑。可設計風格的種類不計其數,即便拿出五六種,也不可能在裡面找到我們頭腦中那模模糊糊的想法。我的導師這次沒有敷衍,十分誠實地告訴對方全部不行,但也給不出什麼建議,畢竟這幾種風格根本連邊都搭不上。這個時候我心中隱隱愧疚,但也無濟於事。假如讓我與他們交涉,我也未必溝通得更好。因為這裡面最大的問題,是從開始接洽之前出現的。
那麼這個在開始接洽之前就出現的問題在哪兒呢?我想了想,總結如下:
1. 首先就是態度不正。甲方找乙方做設計,並不是抱著「我們一起努力把這個問題解決了」的想法,而是想著「這個問題我弄不好,所以扔給別人吧」。更糟糕的是這個別人可能根本就沒有被當成人,而是被當成一架在後台無聲運作的機器。
2. 其次是不切實際。甲方企圖讓乙方了解自己想要的東西,而甲方自己其實都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這種事情即便是生養父母都未必做得到,跟何況一個陌生人呢?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有個閨蜜拉著我的手說:「有一個會畫畫的朋友真好,這樣我就可以請你把我心裡想的東西畫出來了!」我當時就滿頭黑線,心想我腦子裡的東西自己都畫不出來,怎麼可能畫出你心裡想的東西來。
3. 無視對方的創造力。其實很多時候甲方對乙方在創新上並沒什麼期待,甲方自己掌握控制權,期盼乙方只要執行任務就好。這種管理/思維方式在很多行業表現得並不差,但在設計行業就大大有問題。甲方找乙方協商之前通常都是對最終效果已經抱有某種即模糊又抽象的期待,而這種半碗水的預估真是太危險了。由於這種期待十分模糊,而且甲方對此也未必抱有足夠的信心,所以雙方談判的時候根本不方便描述。而隨著乙方不斷給出試探性的方案,甲方頭腦里的期待不但不會消減,反而甲方會潛意識裡不斷地拿看到的方案與自己頭腦里的概念相對比,多次對比下,執念反而越來越強。期間甲方即便找個機會十分充分地描述了自己的想法,乙方如果覺得自己有明顯更好的方案,可能並不會把甲方的要求放在眼裡(專業水平越高的設計師可能越容易有這種問題),或者通過自己的經驗曲解了甲方的意思。
4. 不尊重專業而導致的時間、方案不算成本。水平相同的設計師,也有可能互相看不順眼。但道不同不相為謀,不喜歡也還是可以互相尊重的。但如果甲乙兩方道不同,乙方就要吃虧。不論乙方有多高的專業水平、花費了多大的時間和精力,單憑甲方的喜好乙方就可能一無所得。所以當一個頗有水平的設計師與一個毫無設計常識的老闆工作時,秀才遇上兵的狗血情節總會不斷上演。
看過為奴十二載的人當理解,當奴隸們遭受奴隸主的迫害時,奴隸主其實也在身份的束縛下無能為力。每個人在用道德標準評判這個社會之前,首先要解決自己眼前的困境,甲方也是如此。
——4月27日更新——
交代一下那套banner最後如何了。
在拖了三五天之後,乙方給出的方案與我們的預期相差越來越遠。還好我們這邊是設計師,看到對方已經很難再拿出讓滿意的作品,就自己重新開始搗鼓。最後我的導師按照他最初始的想法做了一套,雖然視覺上不夠高大上,但好歹是當時為止最符合期待的方案了。
最令我忐忑的是,在我仔細對比了一下導師拿出的最後方案和乙方給出了那一堆方案後,發現無論從設計水平和視覺效果上,最後的那套方案遠比不上乙方給出的那一堆「不合格」的方案。可惜乙方對需求背景太不了解,他的那些方案雖然很漂亮也有水平,放在那個指定的界面上、與甲方心中的初始想法比起來,是完全不搭的。
看著那些「不合格」方案,我想到了做兼職時,我出的那些自我感覺良好卻沒得到甲方足夠認可的方案們。對甲方來說,我的設計水平有多高、視覺效果多高大上、交互設計多合理、創意有多驚艷可能都不重要。也許老闆心中已經有了一個模糊的期待,但沒有充分傳達給我,我也沒有仔細地了解。我花費了很多努力,最後卻給出了不合適的作品,所以不能得到自己預期的認同。
我扯了這麼多道理,好像自己看破世事一樣,其實不然。我能看得清楚,只是因為旁觀者清加之事後諸葛亮。這些四點問題列得容易,要解決,我還真不知如何是好。
——4月28日更新——
有些人關心乙方有沒得到工錢的問題。這個問題,我在「心中隱隱愧疚」的那會兒就開始為對方擔憂了。我很委婉地問了我們兩家公司合作是怎麼算錢的。其實兩公司是長期合作關係,所以是項目積累到一定程度後一起結算的,具體怎麼個結演算法,我也不好細問。想必不會一分錢不給,但也不會給滿了。
我想聲明一下,在這件事里,我不認為甲方和乙方有任何明顯的道德問題或者溝通水平不足。如果中間我找得到需要插手的地方,我一定插手了(我不是怕事而沉默)。相反,甲方由於是比較成功的設計師,比較能理解和尊重乙方的設計成果;乙方態度誠懇,設計技能也不錯;而兩公司因為有長期合作的關係,共事起來還是能夠互相尊重的。如果把他們中的任何一個換成別人,結果很可能會更糟,而難以更好。首先,設計是「看得見、摸不著」的東西。
摸得著的都是列印出來的稿件,稿件是有成本的,並且是可以量化的成本。但甲方對於一份設計作品的成本的理解,就是設計師做出這個設計作品的時間,而不是設計師付出的學習和經驗積累成本。對於時間,甲方是會支付服務費的。換句話說,設計在甲方眼裡,也是一種體力勞動。
其次,多數甲方都不知道什麼是「設計」。
必須承認一個事實:多數甲方都沒有對一份好設計的審美能力,這並不是詆毀或瞧不起甲方,而是因為他們多數都沒有接受過任何設計教育,「不懂得」就不可能「會理解」,更別提欣賞和為此支付高額費用了。因此,設計在甲方眼中就是一個排版工作,把他們所需要的信息都放在畫面上就行。至於什麼叫美感,他們可以用「每個人的審美角度不一樣」這樣的話輕而易舉的讓你閉嘴。
最後,設計師普遍欠缺專業能力和說服能力。
雖然這個問題下的多數答案都是設計師的吐槽,但我還是要說,其實多數設計師的水平,根本稱不上是「設計師」,頂多也就是個「排版工人」而已。作為乙方,我曾經在工作中遇到很多設計師,每次我指著他們的設計作品問他們為什麼這麼設計的時候,多數設計師都告訴我「沒什麼理由,它就是個圖形而已」,或者「網上只能找到這幾個素材,所以需要文案組織語言來寫個釋義啊」。
當然,也有一些設計師有想法,但卻因為不善表達被推翻,對於這類設計師,我覺得非常遺憾,也建議他們多去看看書,有意識的訓練自己的思維和表達能力,避免以後設計出優秀作品時,因為無法很好的闡述自己的設計理念而被甲方退掉。
題外話:知識產權是中國腦力工作者心頭永遠的痛。眾所周知,知識在中國是不受保護的,這一點就不贅述了。如果你是甲方,試想一下,當你花費高額費用為一份好設計買單了,結果有其他公司拿去篡改一下當作自己的東西,你怎麼辦?大概只能吃啞巴虧,高額費用有一半都為別人做廣告了。站在「成本付出是否有利」的角度看,這是個賠本買賣。因此,多數甲方更願意做個「效仿者」而不是「創造者」。
首先,並沒有「都不願意」。
而是「絕大多數不願意」。
設計主要賣的是美學意識和創意——軟體的操作本身不比鉗工複雜,還更省勁,工作環境相比之下還那麼爽。
絕大多數甲方只需要,也只請得起「軟體操作員」。
問這種問題的 「設計師」 ,顯然水平也就是「 軟體操作員」而已,那你憑什麼要收比付出更多汗水的鉗工更多的錢?
等你有能力面對那些請得起真正設計師的甲方後,自然不會來問這種問題。
所以:請先確定自己是不是設計師——不是什麼人會點兒軟體就能叫 「師」 的——學高為師。
你這題目就從某個側面反映出你不是個客觀踏實的人,而且提這種問題根本不能解決任何事情,
如果不幸集結了一群「不得志」、「懷才不遇」的軟體操作員一起發牢騷開嘲諷,只能拉低行業的格調。
請先把滿懷憤懣驅散掉,才有機會觸摸藝術的門檻(我都不敢說大門)。
如果只是為了混口飯吃……真心的,當鉗工可能賺的更多點兒,但那很苦很累啊!你受得了么?
作為一個早年也開過魯莽嘲諷大風車暴風雪呵呵呵的冷靜蹩腳軟體操作員,我早已看透了一切。不想說啥 請看配圖
設計費高不起來的幾個原因:
一,設計師供應商數量太多,容易互相壓價,設計門欄過低,大量的人通過互聯網短暫學習即可入門,以造成這行業從業人數過多,以導致行業魚龍混雜,殘次不齊,而大眾審美沒有標準化評估,也使得這行價位無法像其他產品一樣標準化。
二,溢價空間極低,時間成本被人忽略或無視前提下(一句話,時間是廉價的或免費的在一個
普通人身上是通用的),利潤過於透明,會讓人容易斤斤計較,覺得白給錢了一樣。相反如果他們不太清楚事物的成本,那麼,就會出現信息不對稱,這種情況就容易出現足夠溢價空間,這便是很多實體印刷店通過設計免費,在物料裡面掩藏增加成本來報高價格。(知名設計師除外)
三,設計師本身的身價和客戶的預算,對於,標準化的產品,人們的產品都是所見即所得,而設計更像一種心理揣摩的遊戲。由於設計本身就是一種無法標準化的事物,所有定價都是可以博弈的。甲方願意為一個設計,付多少錢,通常與設計師本身身價有關,簡單地說,知名設計師,在甲方眼裡就是專業,老道,經驗豐富。安全可靠。而客戶本身的預算決定了其甲方與乙方博弈上限。
四,甲方對於設計成品期望與重視的程度,不同甲方對於設計本身有不同的理解,有些甲方只是認為設計是一種修飾,有些則是一種廣告宣傳戰略,有些則是一種門面,有些則是別人做了自己跟著做而已,不同的動機,必然有著各不相同的預算。
隨便提一下賺錢本身的問題,也許你明白更多事情的真相。
什麼東西容易做高價,或者說是溢價空間更高。高風險/責任重/灰色=&>供應量少/賣方市場=&>溢價空間高
名牌效應=&>信任高/社會地位/尊嚴售賣=&>溢價空間高
信息不對稱=&>你不知道,沒有基礎價格錨點=&>溢價空間高
供不應求=&>需求量大,供應量少/賣方市場=&>溢價空間高
等你轉行就知道,其實甲方在哪裡都不愛多花錢。。
主要問題還是資本市場的現狀造成的。在人力資源過剩的中國,與人力資源相關的行業(設計本質上還是人力資源)收入低是一定的,你不做還有很多人排著隊做,畢竟設計的門檻是很低的,能做的很多(不是說能做好)。題主也不要把國外的設計市場想的太過理想,只有明星設計師的收入非常可觀的。普通設計師倒不是像國內一樣收費奇低,但是很難接到工作。總的來說也不是很好乾的。
設計有什麼「價值」呢?粗俗點說就是性價比。甲方、乙方都沒有共同地認知這個設計「價值」何在,大家就只好在「價格」上糾結。
誰都知道價格的變動全來自於供需(買賣方市場)。任誰都在努力脫離單純粗暴的價格競爭,又何止設計行業的乙方呢?換位思考一下,你為什麼用iPhone(的設計),他為什麼用小Mi(的設計)?這就是你作為甲方(付錢買單的消費者)的思維,此時的作為乙方的手機品牌(蘋果),就像是「乙方設計師」,成天想啊想~為什麼甲方拿著我的蘋果,出的是小米鎚子的價格,為什麼、為什麼?
難道你設計師沒有買過東西嗎?你買過「素材」嗎?你外包攝影、插畫、製作、印刷嗎?你買過電腦、繪圖軟體嗎?你付過錢嗎?划算嗎、值得嗎?殺價嗎?後悔嗎?罵過嗎?都不陌生吧,那你在怨什麼「甲方都不願意出高額費用?做了幾年設計師,甲方乙方都做過。甲方不願多花錢主要看預算,而預算多跟營收掛鉤,設計行業,甚至廣告行業,50萬和100扔下去幾乎沒什麼區別,哪怕貌似促進了營收,功勞大都被一線部門搶走,所以在大多數企業,設計的用處更像是國防支出,不是去打仗而是別人在做,自己不得不做。
除非有強力的證據就是因為你的設計或廣告促進了營收,這在絕大多數企業是沒這種條件去收集證據,哪怕有條件,說句不好聽的,你的設計還真沒啥用處。甲方虐我千百遍,我待甲方如初戀,他日我若成甲方,虐遍天下設計院……
6很多甲方術業有專攻,不懂還愛瞎比比
我司是著名的鐵公雞甲方,一個包裝盒設計5000RMB。
四個樣稿,共計改了不下二十稿!
更重要的是,四個樣稿同時改!
一會換背景
一會換貼圖
一會換字體
完全不考慮版權,貼圖都是領導拍腦袋想到的,然後丟個截圖給設計師。
有時候我真的心疼設計師
更心疼負責和設計師溝通的同事
設計師脾氣都上來了
馬上就撂挑子不幹了
溝通的同事還得輕音細語的哄著,撒嬌賣萌各種哄
最可笑的是,好不容易定了一稿
被董事長以 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這個雄壯的理由否決了
經理說這個貼圖一點都不好看啊。換個切開的蘋果是不是更好!
設計師換了一個切開的
經理又說
不要果核!要切開三分之一!
最奇葩的是~他順手拿起桌上的蘋果削了一個三分之一給設計師拍照發過去了!這一稿貼圖還沒搞定,經理又說把棕色那稿換成牛皮紙的底色我看看!
後來設計師給經理講到字體有版權 圖片有版權的問題
經理不屑的一笑
設計師說簽補充協議,侵權責任自負
經理竟然同意了!
那時候我真的覺得我司威武霸氣天下無雙!
…………
………………
如此,經過一個月之後,還未定稿!
此時此刻,設計師撂挑子中。
然後經理大度的說!不想做就把錢退了
補充一下,包裝盒設計貌似是3600,剩下的2000是設計外包裝的,還讓人家優惠了400 !
還是那句古話,又想馬兒跑得快,又想馬兒不吃草,甲方一定是從自身最大利益去出發的
國人習性:地攤買貨狠命砍,新光買貨不嫌貴…
看到知友回答說:「只是這個行業的水準太低了,讓我這種二把刀也能濫竽充數。」
從大學踏入校門開始,就試著學著理解設計,學習設計,等到大學畢業還是沒學好,所以想進一步學習,等到研二了,發現依然如此。
設計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我好朋友說的對,設計不是動動ps,打開ai,用鋼筆勾勾邊,那充其量就是個低級的技工,設計是要融入自己的思想,是要思考的。沒有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藝術的追求,你設計出來的東西就是垃圾。
有人花一兩百設計LOGO,也有人花三五十萬設計LOGO。花一兩百設計的不會長久,生命周期必然短,然後他會繼續找人設計,繼續花錢;花三五十萬設計的沒有多大改動就是經典,即使過了百年,這樣的設計也會讓人回味,就像中國銀行和可口可樂LOGO。
其實這個行業水準一點也不低,高山流水覓知音,遇到懂你設計的人,他花多錢都願意設計,遇到不懂你設計的,你說個天花亂墜都沒有,都覺得對方是SB。
對於整個公司來說,設計只是其盈利需要投入的一小部分,它還有好多部門需要運作;但對於設計師來說,設計確是他的全部,是他的職業。一個把設計當做全部和一個把設計當成一小部分的人,兩者的立場不同,肯定不會指望對方理解你什麼。
提升自己的設計素養,努力做個好設計師而不是美工。雖然我不是一把手,但我也不想濫竽充數,也不願看到濫竽充數的人在這個行業里。
作為甲方的人,我都要哭了。。。我只是一枚生產狗啊。。老闆花一點點錢請一家不靠譜的設計公司,畫個輪廓就開工了,中間所有細節都要我來設計啊。。。尼瑪逼得我頭髮都掉光了才學會cad,所有的設計施工協調都要我一個生產狗來做啊,最後設計院來做個竣工圖就好了啊。。。
最高票說的對,甲方哪兒都不愛花錢。。。
我是做地產的。就從我們地產的角度來說說。
我們公司(港企)對於設計還是非常重視的。所花費的費用也絕對不菲。
因為我們的設計部,定位不只是做個設計畫個圖,而是定位成產品研發。
什麼樣的戶型最好賣,什麼樣的裝修最能體現差異性,什麼樣的景觀最能夠吸引人,什麼樣的施工方法最能夠節省成本。
從這個角度來出發,公司的設計部就是一個非常核心的部門。我們公司做一個超高層的建築設計都是花了一兩千萬的。你說,這個花費真心的不便宜。而且這個還只是一個方案設計。具體的結構深化,施工圖深化等等都需要重新找國內的設計單位來深化。
再看看景觀。我們公司找的基本上都是貝爾高林,普利斯等知名企業,而且從來都是香港的總部(國內的分部我們都不大找)。產生的費用可想而知。
另外,我覺得不同的設計單位所處的位置也同樣重要。
一般來說,到了最底端的施工圖設計,是沒有多少錢的,大頭都在方案設計階段。而且兩個費用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所以,不是說甲方不願意為設計買單,而是看這個甲方如何定位設計部,如何看待自己的產品以及設計單位本身所處的位置。
以上
我當年幹這一行的時候,都是根據溝通成本報價的。
也就是說:預計溝通時間越長的報價越高。
大部分甲方首先想的是用1000萬的投資去做3000萬規模的項目,他們根本不是想去做個流傳於世的精品,而是矇事騙錢偏政績,所以你真的指望他們想在設計方面有過多投入嗎?十多年前我在給一所大學新校區做基礎設施設計,在就設計費討價還價的時候,主管建設的副校長說出這樣的話,你們的設計能有什麼投入要這麼多錢——如果這樣的話從一位煤老闆的嘴裡面說出來,我倒不會有絲毫詫異,可是從一位大學校長嘴裡說出來,確實要讓人懷疑這所大學的水準了。
推薦閱讀:
※打電話的時候臉蛋總是會碰到手機屏幕上的「結束通話」按鈕怎麼辦?
※OS X Yosemite 為何要將左上角的窗口最大化按鈕替換成全屏按鈕?
※當點擊事件和長按事件賦予到一個按鈕或者區域的時候,如何做到有效的用戶提示體驗?
※瀏覽器上的「後退」按鈕是否可以去掉?為什麼?
※iOS 7 Beta 1 在交互設計上存在哪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