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常聽到的低價、MIUI,小米有哪些競爭壁壘?
競爭壁壘:是指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基於自身的資源與市場環境約束,構建的有效的針對競爭對手的「競爭門檻」,以達到維護自身在市場中的優勢地位的市場競爭活動
很多人都走入了一個誤區,以為做生意是和別人比。事實遠沒有達到這個地步,在一個開放競爭的市場上,要做的好,只要把自己該做事給做了就ok。
太多人連自己要做的事都做不好了。
我有一個朋友,開超市的。
品牌在當地小有名氣,不過當地還有其他超市。我幾次想找他一次吃飯,他都沒時間。後來他終於有時間了,不過那時超市已經倒了。
他跟我說,他太累了。每天都在盯著競爭對手,對方新批了個地方準備開分店他也想開分店,對方和一些新的供應商渠道合作他也恨不得換一批渠道,對方弄了一些促銷活動他恨不得全弄過來……
後來他們超市來的人越來越少,資金周轉不過來,倒了。查的時候才發現,貨架上許多貨都是過期的。原來下面的人一直都在想辦法弄他的錢。沒想到盯了競爭對手這麼久,結果搞了半天還是自己人給毀了。
不止是這個朋友,真的有太多人連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好了。
無數的創業團隊擁有著好點子,可都倒在了執行上;紅極一時的人人網,不清楚客戶的需求落寞了;包括同樣做手機的羅永浩,情懷喊的響亮,產能跟不上。
這些和壁壘都沒關係,歸根結底還是自己的問題。連路都沒走好就和別人比跑步,馬步都沒扎穩就和別人比武術,內部運作都有問題就和別人玩博弈,你說可笑不可笑。
有句話說,以大多數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就沒到拼天賦的地步。這句話也可以改一下:
以大多數企業自身效率之低下,根本沒到拼「核心競爭力」的地步。
真愛,真誠與熱愛。我接觸過很多成立十年以上的大廠的員工,那些人只是拿工資完成工作而已,相比起來小米員工更喜歡和用戶溝通、更熱愛自己的事業。這就是創業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過了創業階段的公司完全沒法比。
其實以一般人的知識結構和見識之淺薄,喜歡把複雜問題簡單化,希望能得出一個簡單明確的結論,比如說樓主這樣的。
針對樓主的提問來說 其實「低價」 和"miui"實際上是很複雜很不容易實現的事。
低價說明了渠道成本控制好,宣傳成本控制的好,產品設計思路清晰結構合理沒有任何浪費的部分。說明公司結構扁平,產品設計能完全跟著一流產品經理的思路走,最能夠貼近消費者需求。 miui做得好意味著小米公司擁有中國最頂尖的軟體產品經理並且能對全公司實現有效控制---當然指的實際上就是雷軍本人。
你所說的「miui" 」低價「是核競爭壁壘,其實是需要總結小米為什麼能實現」超高性價比「 以及」為什麼能做出最好用的ui"
我本人從五年前聽雷軍在極客公園的演講後就變成了米吹,到現在也相信小米超越蘋果並非不可能,作為一個曾經的創業者,對雷軍思路之清晰簡潔明確深感佩服。
隨便舉例小米任何一個產品你都能感到:「這是一件早該做出來但是沒有人做的事」我打算舉n個例子讓你感受下小米的設計思路之清晰。
1最近推出的小米運動相機。
我很早以前就在琢磨,對於業餘一般用戶來說,對一張照片的需求最多也就是洗印10寸以內的照片不失真,照片文件不超過5m為佳,放在電腦上能夠清晰的放大,視頻能在電腦上清晰的播放就夠,再往上就是針對專業人士和資深愛好者的單反了,現在智能手機基本能滿足。但是雖然現在智能手機很普及,但是卡片機還是有其明顯的需求,特別是在」耐摔,「易操作」,「數據獨立操作的便利性」上和手機比有明顯的優勢。
在這個框架下,就能有一個清晰的設計思路:是否有辦法設計一個遠低於市場價格,但是同時能滿足卡片機最基本需求的手機,能減的配置減,把成本都用在鋼刃上,產品價格最終在500元以下,還能保證利潤,還能滿足一般用戶的需求,還能在外觀上有特色。
聽起來這麼簡單的事,就是沒有一個大公司做的到。
然後duang的一下,小米相機出來了。雖然我不是小米相機的目標客戶(本人有單反長期吃灰)。
2 小米盒子
大概在2012年,我的好朋友 @優雅的豬 曾經安利過我買網路播放器。他甚至自己賣過網路播放器。當時播放器 普遍用英飛凌的方案,廠商自己改的linux系統,價格貴,應用少,體積大,他安利我是說網路播放器(盒子)未來肯定要普及,比機頂盒好用多了。我研究了一下就說,為什麼不能採用安卓方案,晶元便宜,價格低,應用豐富,可以有效的把成本控制在200元之內。實際上世面上已經有體積非常小的「安卓棒」之類的產品。
然後我就反安利 @優雅的豬 ,和他說賣這個沒錢途,安卓播放器才有前景,不如我們自己設計一個針對安卓的播放器,我當時是電子業外貿人,可以找工廠開模,你是it產品經理,編程高手,完全可以組織團隊設計ui,兩個人一起一人賣套房子投個幾百萬就可以把這事給搞成了,就可以做出產品體積小,應用豐富,秒殺市面上所有的「網路播放器」和「盒子」的產品。
這個事還停留在吹牛階段,兩個人互相吹了半年沒動手。
然後 duang的一下,小米盒子出來了,我們吹的牛有人替我們實現了。
3 小米手機。
樓主你可以翻番雷軍在小米手機推出前在極客公園的演講,但是不是從哪個年代走過來的可能沒法感受。
在小米出來前,本人就有近7年的智能手機使用歷史,第一隻智能手機是一萬塊買的「大顯928」
當時極客公園演講時我就有一隻ip4,ituns 用的我欲仙欲死,各種牌子的安卓手機用了不知道多少只,熱衷於從電腦里往手機里拷av,啊不,拷各種視頻資源,拷各種模擬器小遊戲和文件,當雷軍在極客公園的演講里說「ituns反人類,未來的智能手機肯定是要和電腦脫離關係,移動互聯網有自己獨立的未來,miui肯定要實現不需要連接電腦的移動互聯網生態」的時候,我當時就被這句話擊中了,發誓小米手機出來後一定要買一支。
4 小米接線板
小米接線板在知乎的討論已經很多了,但是我很奇怪居然都在討論小米插座的戰略目的,不討論實用性,真是地命海心。對於我來說,我床頭上長期放著兩隻手機,2隻pad,需要長期使用3個 usb口充電,有時候還會給遊戲機手柄充電, 事實上,我買了兩隻usb hub,一隻接床頭,一隻接客廳,能實2A充電的高端點的usb hub就是淘寶就要69塊一隻,還不包郵,還用的非常不滿意,其他比如公牛,飛利浦,之類性的過的大牌子是有類似這樣的插座產品的,通常賣200~300之間,宣傳也不到位。小米出了個49的帶3個2A usb介面的接線板還不夠良心?還不夠性價比?還不夠滿足屌絲痛點?還需要什麼戰略不戰略?
類似的例子不舉了,反正小米大部分產品都是如此,在儘可能低價的情況下能最大限度滿足用戶需求。
小米的成功說實話什麼營銷都是附加的,最重要的還是產品做得好。產品做得好就是一個公司最終極的競爭力,蘋果為什麼賣的好,喬布斯是最屌的產品經理唄,雷布斯如果能保證實現公司結構扁平,一直以產品設計為核心,生態圈建立起來未來比目前的蘋果有前途多了,雷布斯努力的方向比iwatch什麼鬼有意義多了。
目前我家有小米電視,小米路由(低價實現家庭nas,和小米電視小米盒子完美適配)小米手環(我是日常里最用不到的小米產品,但是他只要79,價格秒殺同類產品)n個小米盒子,n個小米充電寶。兩隻小米note,淘汰的小米1 1s 2s,給家裡長輩買過一隻小米3 兩隻小米4,一隻紅米note,很多都是加價從淘寶買的,以後還會買小米體重計,小米接線板,空氣凈化器。
我是米吹,但是我不承認我是小米腦殘粉。我也並非用不起高端電子產品的屌絲,就是個資深電子愛好者,本人有買過ip4 ip4s ip5s ,i touch ipad 1 ipad mini , 若干蘋果產品,同時還買過大量的三星,華為,聯想(本人第一支安卓智能機是樂phone)的電子產品,以及kindle 很多後來都給我扔了。我買小米產品無他,就是產品做的好,作為一個資深電子產品愛好者,不買來玩不行。
關於miui的話題本身太大,需要專門提出來回答,miui毫無疑問是目前易用性和安全性平衡的最好的ui,而且小米的生態圈慢慢在建立之中,本人充過100米幣,雖然大多數只是用在多看上買書,,但是以後確實有可能成為一個很了不起的互聯網入口,把複雜問題簡單化聽起來很爽,實際上這種思路是完全錯誤的方向。
效率
雷軍算一個
只有不思進取的企業,才會手握所謂的競爭壁壘不放,不敢肉搏,早晚有近身的時候。
執行力~!
能把構想快速實現,能讓別的廠商還在猶豫就做下去做成的力量。這個更可怕。
我一直覺得是商業模式。
性價比,流量,MIUI這些都是商業模式的表層體現。
這兩年同行才跟著小米的商業邏輯走,並且可以說,用了這個模式的大廠商都嘗到了甜頭。包括不僅限於華為和聯想。
個人堅持做米吹的原因就是小米商業模式的領先,並且在可預見的時間範圍內,這種領先還將持續下去。
有人經常拿蘋果說事,但小米的產品未必一定要幹掉蘋果,小米的產品只要幹掉同價位的產品就可以了。
甚至說性價比干不掉同價位的也沒問題,只要商業模式在,總有市場。定位!
小米會嘗試給一個產品新的定位---當然往往是高性價比為噱頭!
答一下吧,小米很火但是真正能理解小米經營之道的很少,我也不算特別懂,但必然比答題的幾位懂。
有人說小米是泡沫,但是私下高達幾百億美元的估值那些機構投資人都有頂級的智囊團,他們會是傻子嗎?這是在智能手機圈競爭慘烈的情況下,小米絕對是與眾不同的。
利用網路營銷口碑營銷最大限度降低營銷成本,網路直銷降低渠道成本,期貨模式等待零部件降價進一步壓縮成本,小米的低價就引爆流行了,但低價絕對不是低質,小米手機的質量mi3除外,都是同行的佼佼者,因為小米壓縮的是正常成本,現在的小米也不便宜但質量等更過硬了,總之它的思路就是利用電子產品更新換代極快的思路,迅速抓住零部件降價的機會,利用自己良好口碑網路營銷以及現在投入研發的手段讓屌絲們也能享受到等同高富帥的科技進步福利,小米就是讓你尖叫買得起質量也不差。
它現在的思路就是如此,你想想現在科技發展多快有多少屌絲就應該能想到小米會多有前途,但別人是學不來的。
口碑是要通過長期良好經營積累的,新手沒實力,老牌玩家也沒法降低價格跟小米死磕,所以小米這種只定位中檔,通過極地的營銷成本,極快的反應速度,極近的貼近客戶,不俗的資金與研發實力前途是大大的有,因為以前電子產品都是先走高價,中國企業拉低了價格,但以往的價格殺手們都是低價低質且往往是通過一兩款低價產品切入市場而後則變的跟老玩家一樣了,小米則是能賣相對低的價格,能有比價格高的質量,能有好口碑還能有挺高的利潤,對手是根本學不來的。
很多人以為小米手機的成功是低價,但是在小米之前,很多山寨機比小米還要低價,更為的便宜,可是山寨廠商為什麼沒有起來,反而不斷的減少?
在我看來,小米的成功是性價比。口碑吧,反正在我來看,掛了小米牌子的,質量不會太差,當然,也不會太好。不過終歸物有所值,值回票價,
1. 知名度
2.用戶量
3.硬體性價比
4.競爭對手不爭氣
跟之前的回答類似,貼過來
1) 小米對技術規格的話語權。2億用為將讓小米成為全球最大安卓的手機製造商,將奠定小米成為技術規格的制定者,規格的定義者的影響就比如ibecon 的出現死了一大批客流分析的公司
2)無縫對接將帶來跟好的用戶體驗和價值,同時提升對小米和小米友商的粘性,可以看到小米手環又從新作為移動支付的手段。小米電視的雲服務,可以瀏覽你的手機相片等,小米路由之間數據的傳輸。
3)小米品牌輸出可以導入巨大的流量。比較成功的案例是 智能手環。14年7月發布的手環,卻在不到一年時間估值3億美金,這麼快的速度,對於獨立的品牌是幾乎不可能難做到的,還有小米電池-紫米也迅速估值過億。何況未來小米2億用戶的流量的印象。
原文地址 假如小米用戶一年後達到兩億,會引起什麼樣的反應? - 湯圓的回答
有個同學校招通過簡歷篩選進入了小米的筆試,發現居然要考寫代碼就沒去了(非計算機專業,確實不懂代碼),小米的員工打電話過來諮詢發生了什麼情況,為何來不了了,並表示如果願意可以參加下場筆試。
我覺得是思維,或者說是對於產品的看法,從早期雷軍打算做手機的時候看,所謂的規劃是走一步看一步,見招拆招,並沒有後來傳的那麼神,從一開始尋找合作夥伴還有團隊成員,說服他們的更多的是雷軍的看法,至於可行性連雷軍都沒把握,網上不缺少對於小米創業的經歷,多看看基本上都能明白了。
所謂的性價比,互聯網思維,用戶體驗,這都是小米的表象,而普通大眾有能力看到的是最表象的,真正核心的是:小米是如何做產品的,也就是雷軍口中的互聯網思維是什麼?小米一直看中的MIUI系統迭代都是產品用戶提供反饋,官網定期進行對反饋的收集整理,挑選合適的建議,加入下一版本,或者是修改bug,這種做出來的產品才能更符合人的使用,很多人都能在系統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小米的反應速度很快,靈活,執行力高,這些都算是小米的優勢,試想下,如果傳統企業拿了這樣的產品思維去做產品,加上成熟可靠的工業設計,我相信也一定能做的很好,小米最大的吐槽就是工業設計丑。
產品競爭力。。總會有很多很多廠商發布一些配置高價格低的產品,一下讓人覺得小米沒有競爭力了。
但很多時候仔細對比,小米總是比其他強那麼一點點。
舉例最接近小米的一加,在rom,前置等地方不如小米4。。至於華為魅族,從cpu到rom到價格,到產能,甚至到最後連設計做工音質也完全被小米趕超了。。
答案第一說的非常對,小米第一步就搞定了供應鏈,紅米基本上隨便就能買。小米的品質售後在巨大的銷量下質量高於平均水平,甚至已經接近第一梯隊的水平。
自己內功強的同時,產品力更強。
這就是互聯網思維產品為王。
ps.搞定陳彤之後,公關也搞定了。各個方面太tm穩了。。
很努力,雖然做的不一定多麼完美,在中國比大多數企業更努力
它的所有產品工業設計極佳,高質上檔次,每款產品都精益求精,有第二個SONY的感覺,但卻是平價的
正好SONY也倒了,它來填補空缺
1、用戶營銷做得好;這是最大的壁壘。真正重視客戶,說得好的很多,做得到的極少。
2、產品方向正確,有突破性,能夠滿足廣大屌絲的某種需求。
同時,也想說:
小米現在進入的市場全部是紅海,此時戰略戰術就都重要。雷軍本人極度重視戰略,這沒錯,可是沒有好的戰術實現,即使小米方向再對,質量糟糕的話,最終也要完蛋。
蘋果的成功,是把產品做到了極致;同時裡面也有運氣和市場策略的貢獻。目前,從穩定性、易用、好用、安全性以及方便性來講,蘋果仍然是穩居第一。小米任重而道遠。在高端,小米拼不過蘋果,現在只能在低端賺點微薄的利潤,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紅海競爭,未來小米是否能活下去都不好說啊。
推薦閱讀:
※在企業中「戰略」方面工作人員的具體職責是?
※Under Armour 在 2017 年面臨著怎樣的問題?裁員和重組能解決嗎?
※創業以來,哪些問題沒考慮到讓你追悔莫及?
※怎麼看待阿里正式進軍手游市場?
※Under Armour 為何能在 2014 年超越 Adidas 成為全美第二大運動銷售品牌?它有怎樣的經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