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復旦大學數學系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不要吐槽我為什麼問這麼多學校的情況……自招報了4個學校,北大和科大我是比較了解……
復旦大學我一直感覺是一所工科學校啊(上海的學校都會給我一種清華大學的感覺……)但是突然有一天發現他的數學和物理系都很靠前(全國第二和第三),但是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我一直沒有考慮這個學校(我會告訴你是因為我喜歡的妹子去了這個學校嗎……所以我還是匿名好了)但是既然自招都報了這個學校了,還是來了解一下吧。
也許是我孤陋寡聞,但是感覺在數學和物理界沒怎麼聽說過復旦大學的名字。而上海的學校,很多人選擇它更多是因為有更豐富的生活。但是我卻是對學術氛圍更感興趣,復旦數學系整體是偏應用還是偏純數學呢?物理系是偏理論還是實驗呢?各種大神同學又是怎麼樣的呢?

補充……真是因為我有認為復旦是工科學校這種錯誤認識才要你們來給我扳正啊

我指的學術氛圍主要是同學們對學習的態度,比如閑聊有沒有很學術啊,開玩笑是不是很geek啊,我喜歡這種感覺。
教學怎麼樣我不是很關心,畢竟主要還是要靠自己吧,我更關心是同學都怎麼樣……


建議你可以參考這篇演講,本人和作者是多年的同學。
作者在復旦數學系渡過了本科階段,也是當年績點最高的學生之一,同時也是為數不多的出國留學後仍然繼續純數學的學者之一。
這裡只描述題目所謂的在復旦數學系讀書的體驗,至於題主本人的情況與題目無關,不做評論。

從思通走向世界

-陳慶陶

今天很高興能來到2010年上海書展為關四彤老師和思通學校出版的新書加油助威,關老師給我那麼大一個題目,覺得實在不敢當,只能就自己的求學和研究經歷談一些看法。

還清楚地記得第一次來到思通學校的前身閘北五中理科班位於虯江路723號培訓的情形,那是十四年前1996年,
我進入初三前的那個暑假,幾乎只一節課的功夫,就被關老師的人格魅力所征服了,他那幽默詼諧的語言,攪拌著充滿磁性的嗓音,所產生的巨大力量,把我瞬間擊
倒了。從此就迷戀上了關老師,作為一個長期搞數學競賽的人來說,是個不小的改變。從那時起,物理競賽和數學競賽的天平在我心裡已經悄悄發生了變化。關老師
常用諸如「兩個兄弟一般高」「大悶包」等「關式語言」來說明物理問題,還經常用「答案顯然是。。。,錯!」等語句來讓我們吃藥,從而增加我們的質疑精神,
使得我們把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辨析得清清楚楚。這一點在物理學習中是很重要的。最不能忘懷的當然還有關老師看到我們做題上當時,露出兩排大白牙並伴隨著的
「邪惡」笑容。在升入高中前的那個暑假,又跟隨關老師學習了高中物理十講,基本算是會考難度。這使我在後來的深入學習中也獲益匪淺。在關老師的課堂上,學
校里,到處洋溢著一種親切和愉快的氣氛,但是最關鍵的是,這種氣氛裡面還混雜著一種不明物質,它會激發你的腎上腺素分泌出來,產生對物理的狂熱,並由此產
生的神聖感和使命感。這種感覺很難用言語描述,大家非要親自來體會一下,才能明了。用一首歌來描述就是「難以忘記初次見你,一雙迷人的眼睛,在我腦海里,
你的身影,揮散不去。。。」


來高中階段我又陸續受到很多名師的指點,按照認識的先後次序他們是復旦附中的曹吉生老師,華東師大二附中的張大同老師,復旦物理系的方小敏教授,鄭永令教
授以及陸申龍教授。其中多位現在仍堅持在思通學校任教。這些老師們的長期努力和不懈堅持使得上海的物理教育和物理競賽水平一直走在全國的最前列,為國家儲
備了大量理科尤其是物理人才。

在高二上,一開學參加的全國物理競賽(高三)中,獲得了上海賽區一等獎,而全國數學聯賽我只獲得了上海賽區二等獎。此後,便知道搞數學競賽我的智商似乎還不夠,便把重心轉移到了物理競賽上面。現在思通學校的學生很幸運,在數學方面也有1999年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得主奧斯汀德州大學數學博士瞿振華親自任教。得益於當時98年
寬鬆靈活的教育制度,以及曹吉生老師和張大同老師的協助,使得我們這批物理競賽選手得到了和復旦本科生一起學習物理專業課力學,電學和熱學並參加考試的機
會,所以在高二的時候,我們這些人就已經有三個半天上午待在復旦聽課,後來才知道,這在美國是很普遍的事情。然後又經過一年的努力,在高三開學後,獲得了
全國物理競賽上海賽區一等獎第一名。這與當時母校華東師大二附中極端寬鬆的氣氛也是分不開的,我記得基本上每天下午3-4點就放學了,每個人都有大量的時間可以用來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華東師大二附中何曉文校長曾開玩笑說,後來獲得國際物理奧賽金牌的肖晶同學是乖寶寶,而我是野路子(長期偏科,文科很差),我們二附中對乖寶寶和野路子都喜歡。

99年秋季獲得了北大清華復旦交大的保送資格,考慮到本人是上海人並且當時自理能力較差,決定進入復旦數學系學習,學好數學爭取將來做數學物理。這條道路其實也可以說是我父親早就給我想好的了。參加了全國物理決賽,經過選拔後我進入了2000年第31屆國際物理奧林匹克中國國家集訓隊。在那裡我見到了,無數強人,奇人,怪人,一些省份來的貧困生的拼搏精神令我至今難忘。雖然最後00年五月我差了一點未能入選國家代表隊,但仍感到那段經歷讓我終身受益,因為我看到了自己和國內頂尖水平的差距。

在復旦學習期間的開始階段,由於我所進入的是理科基地班,數學分析,高等代數等課程採用的是十幾人小班化教育。開課的教授都是復旦數學研究所中經驗豐富的老教授。姚允龍教授和姚慕生教授的教學風格非常生動活潑和親切,在一起學習就好像是一家人。柏拉圖式的「提問-回
答」過程精彩得就像打拳擊賽一樣,現在回想起來就像昨日一般清晰。有幾次長跑完了,我累死了,被說是「今天你是不是狀態不大好,怎麼看上去沒力氣?」姚慕
生教授還是我們數學理基班的導師,在復旦四年的學習生活中一直給予我們無微不至的關心和指導。我在復旦的歲月也曾走過一些彎路,由於參加復旦的一個計算機
程序設計競賽獲了三等獎,被選拔進入了ACM國
際程序設計競賽復旦代表隊。在大一暑假,進行了強化集訓。也許是出於對競賽的慣性,和應付沒有競賽後大學生活的空虛,在這裡面花費了很多時間,當然也確實
學習到了很多編程技巧,直到有教授對我提出了他的看法「大學期間的主要目標既不是參加競賽也不是寫小論文而應該是廣泛的學課,包括研究生程度的課,為以後
從事數學研究打好基礎」。從此以後,我就把力量集中到選修本科高年級的課以及一些研究生課程中去。到大學畢業的時候,我除了很好的完成了本科數學系要求的
課程,還學了物理系本科程度的四大力學,包括量子力學等,另外還有一些數學和物理兩系的研究生課程如代數拓撲,高等量子統計,量子場論並一起參加考試。在
我大一時候學習為物理系大三學生開設的電動力學課程,由於表現優異,被任課教師復旦物理系戴顯熹教授(楊振寧學生)推薦,去清華校慶拜見楊振寧教授,諮詢
有關數學物理的國際前沿研究情況,為以後選擇研究方向做準備。

在2002年大二下學期的時候,我還有幸參加了由著名數學家谷超豪院士和胡和生院士主持的數學物理博士生討論班。在討論班裡面學會了如何做報告,如何面對聽眾的問題,兩位先生的學養和見地也使我如沐春風。2002年
暑假經時任復旦大學數學研究所所長洪家興院士的推薦得以去北京參加國際數學家大會,以及相關的弦理論衛星會議,從而接觸到了世界頂尖的大師和學者,如霍
金,丘成桐,威滕等人。也認識到了國內與國際學術界的差距,產生了要出國留學的想法,去追趕世界數學的前沿。谷先生了解到我這個想法以後,對此非常支持,
在我申請出國的時候為我寫了推薦信。2002-2003年,我陸續完成了托福,GRE和GRE數學和物理的專項考試。到了大四上學期的時候,我開始了緊張的申請,在第二年的春季得到了包括伯克利加州大學(UC-Berkeley),耶魯大學(Yale)和紐約大學柯朗研究所(Courant Institute of Math, New York Univ.)在內五所大學研究所的全額獎學金。最終選擇北美數學專業排名前三的伯克利加州大學念博士學位。


的來說,就我自己在國內的求學經歷來看,當時的環境是寬鬆的,制度是很靈活的,評價體系是公正的。其實那時候我所待的一系列理科班,特長班,基地班,日常
學習生活都管得很松。如果學校都抓得很緊,人就會變成了沒有獨立思想的機器人,不是人了。其實當時的環境就是把那麼多牛人放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種氛圍,自
己就該知道自己如何去安排學習生活。

到了伯克利以後,看到了很多世界級的牛人,也得到了很多活雷鋒式好人的無私幫助。一起入學的朱歆文同學水平令我瞠目結舌,這源自於北大紮實的訓練。幾位師兄的付出,讓我的生活學習變得妙趣橫生,至今想來仍十分溫暖。號稱伯克利數學系老媽的姚健鋼(1994年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得主)無
微不至地照顧大家的生活,讓我們消除了思鄉的苦惱和在異鄉的不適。在國內南開念碩士時就發過國際頂尖期刊的小師兄韓飛,成了大家的學術顧問,為師弟們開讀
書討論班,模擬博士資格考,也指導我看論文。有時候「韓政委」一個眼神的肯定就是我數學做下去的勇氣。博士階段一般前兩年是通過各種資格考試和學習課程,
後面幾年開始進入論文階段。我喜歡的方向是數學物理,在伯克利基本上都是俄國教授的天下。我也順理成章的選了一個俄國人萊舍提肯教授做我的博士階段的論文
導師,他是量子群,拓撲量子場論等理論的開創人,他的研究範圍很廣,也鼓勵我泛讀很多論文,涉獵很多方向,非常開明。所以在伯克利階段除了做我導師的方
向,還能作幾片小師兄方向的論文。每年暑假回國的時候也受到國內名師的指導,比如南開陳省身數學研究所前所長張偉平院士,和我見面時,經常給我一些啟發性
的問題去思考,最後不少還寫成了文章。乘美國暑假的間隙,每年去歐洲訪問或者開會的時候也經常和那裡的數學大師法國高等研究院(IHES)終身成員孔采維奇和著名數學家法國巴黎七大教授麻小南討論問題。

2009年的春季我從伯克利畢業,得到了位於洛杉磯,南加州大學提供的非終身教軌的助理教授職位,這是一個博士後性質的三年的職位。 一般說來,新畢業的數學博士都要經過這樣一個階段,看你在這個職位上能不能進行獨立選題和獨立研究,然後再申請終身教軌的助理教授,再3-6年後評選終身教授。基本上目前的任務就是在完成比較輕鬆的教學任務的同時,把儘可能多的精力都投入到研究中去,爭取出好的研究成果。


伯克利這個美國排名前三的數學系,高手雲集,曾經一度對自己的水平產生質疑,因為美國不功利的人太多了,對我非常震撼。去聽華爾街金融公司講座的人都是亞
洲人。歐美人最優秀的人更純粹,儒家文化玩不過他們。因為儒家文化是建立於亂世,目的是建立一種秩序,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次序,希望社會中任意兩個人都可
以進行比較,規定尊卑,所謂長幼有序、師生有序、尊卑有序,所以一個社會的價值體系就會單調,雖然不同時期價值體系會有變化,但是一個時期內很單一,古代
就是學而優則仕,做學問的目的是為了做官、榮華富貴當然還有顏如玉。中國50-60年代就是農民和工人最紅,70年代就是解放軍,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是科學家,90年代開始下海的人火,90年
代末是電腦工程師,現在又是金融業。就是說一個社會把所有人的價值朝一個單一的方向去投影,而不看每個人的價值作為一個向量的模長。而美國的話比較多樣化
每個時期有無窮多優先方向,雖然也有比較也有成功失敗,但是他們是比較向量的模長,而不是朝一個方向去投影。也就是說你一個在非洲叢林為探索發現(Discovery), 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y)頻道拍攝的人一拍就是幾十年,他在自己領域很成功,也就是說模長就很長,美國大眾就認為他很成功,但是這個和賺錢的軸成了80度的夾角,所以目前大多數中國人會認為這個人瘋了,白活了一輩子。當然現在中國人富人多起來了,社會價值觀也正在慢慢的多元化,正在朝好的方向發展。


多數美國名校畢業生去公司的話,都是能馬上賺大錢的。如果是按照通常中國人思維的話大多數都去公司了,誰還在學術界啊?但是歐美國家的人,念了科學博士,
想留在學術界當教授的佔了大多數。導致了學術界競爭異常激烈,其中不乏俄羅斯和東歐的高級數理人才。正因為如此,所以普林斯頓,哈佛,伯克利,麻省理工,
斯坦福畢業的博士,找不到研究型大學職位的也大有人在。就算找到職位的,這些人在國人眼中,生活過的算是很悲慘了,生物博士後每年才三萬多一點。 但
是我不大聽到有老外學者抱怨錢少和買不起房子的。成功,就是在乎一心的事情。我覺得成功就是只有自己知道,自己做一件事情達到了自己滿意的程度,這才是成
功的真諦。放牛娃一輩子在山裡看不到外面,他也有自己的成功,就是那平平淡淡的每天看晨曦,夕陽,雲捲雲舒,花開花落的一生。我覺得成功和快樂是連在一起
的,最後任何東西都要落實到快樂不快樂。山裡的放牛娃就比順治皇帝年輕時要幸福,後來順治出家了,可能也達到了最後的幸福和解脫,所以順治他最後成功了。
成功就是自己達到了自己所設定的目標。


面來談一些目前教育界存在的問題,現在,社會上很多家長讓他們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去學以考級為目的鋼琴和英語強化培訓,實際上是很不明智的。這種事情一定
不要一窩蜂,要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就我自己的觀察來看,美國很多從不考級的鋼琴愛好者,其水平遠在我們國內一些長期考級的朋友之上。這就是愛好和被迫的
差距。前者是為了達到自己內心的開心,後者為了得到別人的承認和相應的好處。

再來看英語教學,很多初高中甚至大學時期英語很好的學生,後來長期得不到練習的機會,也荒廢了。從我的經歷來講,初高中的時候英語一直極其的爛,基本上就是六七十分的樣子,後來更由於數學和物理競賽集訓就幾乎不念英語了;轉機發生在從物理國家集訓隊退下來以後,那是00年5月,距離9月份復旦開學還有近四個月的時間。帶著沒有選上國際物理奧林匹克代表隊的傷痛,一度迷失了方向。後來聽從了母親的建議,不如趁著有四個月不用高考的好時光,把英語弄上去。經過一個暑假的努力,從只有1000個單詞到掌握了近7-8千單詞,遠超過了高考要求掌握的3000個單詞,為以後學習托福和GRE打下了基礎。後來進入伯克利數學繫念博士以後,才知道根本就沒有人在乎這個成績。管招生的副系主任說,這個GRE考試語文部分太難了,800分總分,但你們至少要有個三位數的成績。可見他老人家根本不知道可能的最低分就是200分。在理科申請研究生項目過程中,英語是不重要的,會多少英語不是關鍵,專業能力才是關鍵。因為在美國馬路上隨便抓個無家可歸的人,英語都比我們這些人好。一般說來,到了美國一年後,大家英語水平都差不多了。差別無非是經常混老美派對的人,口語俚語的運用方面更勝一籌。

所以我建議小孩子不要去強化外語 而要學數學,物理。尤其是要到思通培訓學校來學數學和物理課程。這個結論的得出不是孤立的,在美國的華裔小孩身上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 一些美國華裔小孩從小學中文,然後兩種語言會打架,把腦子搞亂了,後來理科都學不好了。這是因為中英文屬於不同語系,不像歐洲小孩子會好幾種語言都沒問題。

相反華裔澳大利亞人陶哲軒,從小不學中文,至今不會說任何中文,12歲獲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金牌,21歲取得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博士學位,24歲就出任洛杉磯加州大學數學系終身教授,31歲獲得有數學諾貝爾獎之稱的國際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Fields Medal),成為一代數學大師。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小時候不是不要學外語只是不必太用力。要注重思維的訓練,而不是死記硬背式的訓練。如果英語實在不行的像我以前那樣的糟糕的話,進大學之前猛學英語就行了。我高中階段,華東師大二附中的國際物理金牌教練張大同老師也常說91年物理金牌王泰然小時候也是這樣,開始完全不學英語,後來獲金牌後請老師學兩個月就上去了,不久後就去美國留學了。因為思維訓練的程度,決定了一個人以後能發展到的層次。


下來想說幾句,關於學區房的現象。個人覺得這不是一個什麼好東西,首先他是一個舶來品,從美國搬過來的東西。本質上學區房這個東西是種族隔離政策的殘渣,
美國有很多好的制度,也有很多壞的制度。學區房以及相應的初高中教育制度和美國現行的醫療制度就是美國社會長期存在的兩個毒瘤。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大城
市經歷了五大運動,自由言論運動,女權主義運動,黑人民權運動,嬉皮士運動,反越戰運動。基本上城市的市中心都變成了最混亂的地方,暴力滋生。然後富人們
都離開了城市的中心地區,搬到了郊區,搬到了那些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輕易到不了的地方,於是學區就應運而生了。然後教育資源逐漸產生了結晶效應,產生了不平
等。美國初高中階段的教育問題,由於美國財力雄厚,大師雲集,可以由大學生和研究生階段來進行彌補和調節。而中國的情況不同,如果初高中教育搞失敗了,後
面只會越來越糟糕,會造成難以彌補的後果。

最後來談談數學和物理的關係,數學雖然也是工具,但是和英語作為交流的工具地位是不一樣的,數學是上帝創造並掌管大自然所使用的語言,正所謂「萬物皆數」。

數學家發明數學的時候是無目的地,或許為了克服某個數學難題或者猜想,但基本是按照自己或者數學家整個群體的興趣來發展數學理論的;物理學家是有目的的, 是要完成對某個未知的自然現象進行解釋的。然而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就是,看上去漫無目的發明出來的數學 卻都能恰到好處的被物理學家去有目的的使用,並最終經工程師之手為人類謀進步和福利。

所以大物理學家們的最厲害之處就在於選擇正確的數學工具或自己發明新的數學,來解釋大自然。愛因斯坦使用19世
紀建立的黎曼幾何去創造廣義相對論,海森堡用當時還很新潮的矩陣來建立量子力學的矩陣形式。科學巨擎牛頓發現老的數學不夠用,無法解釋自然現象的時候,便
發明了當時新的數學,即微積分;大物理學家像狄拉克發覺數學不夠用的時候,自己去發明新的數學工具如狄拉克運算元。大物理學家費恩曼採用路徑積分的方法得到
了量子力學的第三種表述形式。路徑積分的嚴格化及其應用引發了數學裡面一連串的突破。這些新發明出來的數學,也極其有生命力,又可以演繹出來更多更好的數
學,這些數學又為將來層出不窮的物理現象提供更多的可選擇工具。

目前數學和物理的互動,已經達到了常人無法想像的高度。特別是數學中代數,幾何,拓撲和物理中弦理論 (String Theory)的密切關係。在20世
紀,相對論和量子論兩個爆炸性理論出現以後,物理學家們發現了不可調和的矛盾,相對論掌管著諸如星球星系等大傢伙,而量子論則主宰著電子等微觀世界的基本
粒子。愛因斯坦後半生的最大夢想,就是要去建立現在被稱為是統一場論的理論,這個理論要把量子論和相對論統一起來,要統一我們目前所知的四個基本力,即萬
有引力,電磁力,弱相互作用力和強相互作用力,但是愛因斯坦失敗了。統一各種力和理論一直處於物理學研究的中心。19世紀麥克斯韋用當時很先進的數學矢量微積分寫下了關於電磁現象的四個方程式,從理論上計算出了光速,從此電磁力作為一個統一的力出現在物理學中。20世紀五十年代中葉楊振寧和米爾斯提出了楊-米
爾斯規範理論成為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石。現在弦理論作為一個新出現的理論,它將一些基本粒子對應於弦的不同振動模式。這個理論目前為止是愛因斯坦的夢想統一
場論的最有力的候選者。目前其影響力也遍及純數學研究的方方面面,對數學家不斷提出新的挑戰,弦理論的教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物理學部的威滕教授在1990年獲得了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其本身就是一個大數學家。


此希望將來有志於數學物理研究的同學們,能很好的處理關於何時開始研究的問題。先要進行先期的考察,對本領域有比較深入的認識,也就是積累較多的知識,因
為光有想像力是不夠的,沒有足夠的知識積累和汲取足夠前人的經驗,很有可能陷入前人犯過的同樣錯誤之中。因為「古人也不笨!」。有了足夠的知識以後,發揮
恰當的想像力,為前進指明奮鬥的方向,使用長期熟練掌握的技巧,或者再去學習更多的技巧,把前進道路中的困難一個個去克服。再經過百轉千回之後,或許就可
以解決某個困擾已久的問題,進而寫出篇不錯的文章。詳情參見著名數學家洛杉磯加州大學劉克峰教授的科普文章《知識,技巧與想像力》。至於能不能獲得大家普
遍的重視?國際數學大師陳省身說過,你得活得足夠長才行,看到你的工作被廣泛承認的那一天。

20世紀數學大師代數幾何教皇格羅騰迪克將他自己的創造力歸因於一些很卑微的東西:一個孩子的天真而熱情的好奇心。他說發現是這個孩子的特權,這個孩子存在於我們每個人身上,儘管它可能被邊緣化、 忽視或者淹沒了。我想他的成功可能是因為老天愛"笨"小孩。希望大家一直能追尋孩童時的夢想,不要讓這些夢想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一點點萎縮掉了。


今世界上很多地方,人們心態都很浮躁,但是這個星球上仍然有一批人,在心無旁騖得開拓人類知識的邊疆,把我們帶向感知宇宙的最遠端。這裡面還有無窮無盡的
有趣問題等待我們去探索。同時我們知道任何一點創新成果的獲得,任何一點新思想的領悟,任何一點小靈感的迸發,都離不開長期默默地堅持和付出。

最後用我大學同學孟敬慈先生的一句話作為本次演講的結尾,並與在場的諸位共勉: "而今世態浮炎,然知也無涯,非此揣揣默默,方能樹百年之基。" 希望大家學得開心,玩得開心!有空也可以唱唱歌,謝謝大家!


題主你錯了,復旦不是工科學校,是文科學校,只不過恰好理科也比較強而已。至於工科,復旦的微電子以及沒有開設的工科還是比較強的。

題主「在數學和物理界沒怎麼聽說過復旦大學的名字」,那我猜你一定沒參加過去年的IMO,因為去年IMO的領隊是復旦一位年輕老師,他是那種只要有機會就會向所有同學大力宣傳復旦數學的人23333~

言歸正傳:
全國頂尖數學專業本科生的一般上課狀況都差不多,開的科目也差不多。所以這方面沒什麼好對比的。能對比的主要是本科生討論班和本科生出國交流的資源一類。這方面我覺得復旦是不如北清科的。有北大元培數學方向的學弟跟我說,來複旦數院參觀以後,覺得復旦和北大學生最大的差距還是在於眼界方面。這句話我基本同意。如果題主想接觸全國最頂尖的數學學生,想享受全國最好的本科數學資源以及最好的出國平台,還是去北清科比較好,如果能去的話。復旦感覺上比科大稍遜。

當然我上面說的都是本科教育方面的差距。本科教育和學術科研實力是完完全全的兩碼事。復旦數學科研排全國第二我覺得是當之無愧的,雖然和第一差距有點大。復旦數院一半以上的老師在做應數,剩下的老師在做純數。做純數的裡面又有近一半在做PDE和微分幾何,然後有做複分析的,做動力系統的,做調和分析的,還有一個比較fancy的方向——非交換幾何,其實就是泛函、運算元代數什麼的搞一搞;還有兩三個老師在做代數幾何,雖然做得還不錯的樣子,有兩三個老師在做代數,有一個半老師在做拓撲,如果在我畢業之後院里沒繼續招拓撲方向的教職的話,然後似乎有一兩個老師在做數論。不過新成立的上海數學中心發展前景看起來還不錯的樣子,我也不知道具體挖了哪些人過來。當初我想拿清華數學中心做出國的保底,老師皺了皺眉頭說:「你去清華數學中心還不如留在上海數學中心呢」

總的來說強項就是PDE和微分幾何,雖然除了中科院和北京那兩個數學中心以外全國的數學系似乎都是以PDE和分析為重。微分幾何算是本院傳統,畢竟有蘇步青老先生的名頭在,不過這個傳統似乎有難以為繼的趨勢。PDE么,洪先生一位院士,此外還有幾位年輕老師做得也很不錯,算是僅次於P大吧。

此外復旦概率似乎也不錯的樣子,據說是小而精,但其實任何規模小的都可以叫小而精是吧~本人和概率、隨機方向的老師接觸不多,不太了解。統計的話,復旦數院原來的統計被划到管院那邊去了;不過Ying Zhiliang老師據說要來上海數學中心,所以這麼看的話統計還是有能跟的人的。

說到上海數學中心,院里似乎有意請Li Jun老師來主管數學中心的工作。他是斯坦福的教授,代數幾何方向的大牛,所以也算是數學中心的一個特色吧。

物理的話我不太了解,據說物理系大部分老師都在做凝聚態,然後又據說復旦物理系也是「小而精」,你懂的~


「復旦大學我一直感覺是一所工科學校啊」......看到這句話,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受到了強烈的震撼。


不行我要修改第3點:眾大神是可以做到學和浪兩不誤的!才不要給大家數學系都是苦逼的錯覺哼
以及我決定下次答題前翻一翻題主的資料,捂臉
————————————————————
作為混在數院的一隻渣,大致理了下入學以來一些感受:
1,復旦的數院很有名氣的,基本上就是除了被北大壓一頭之外可以傲視群雄。具體情況包括數學系歷史、各種名人可以自行百度「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而且你會發現總被人津津樂道的神一樣的78級
2,數院提供的資源很多。導師計劃,各種討論班(補貼豐富),出國交流的機會,暑期項目,光華樓11層的數圖,講座和各種答疑
3,關於同學。數院多大神吶。大概你會發現大一,當你還糾結於入門的數分高代時,已有神人跑去旁聽高年級的課程;到了大二,差距更加明顯,人家都參加好幾輪討論班、上著專選、和研究生蹭課,而你卻在苦苦刷作業。我並不否認智力上的差距,但是苦功夫也是要下的,如果選擇數學系大概就要犧牲不少本來可以出去浪啊浪的時光吧QaQ
4,關於出路。基本上的說法就是出國,保研,工作各佔三分之一。當然這其實更多還是看個人能力和個人選擇。旦旦的科研氛圍還是不錯噠!不過,不搞純數學而轉去金融一類的學生也有很多……
另外關於我知道的一點物院
旦旦的物理在自科大類里算是好的,但其實真想讀物理做研究還是建議去中科大或者南大。除非想做凝聚態。
其實……
歡迎入坑大數院!槽點多逼格高大神帶我飛各種歡樂簡直停不下來…!
————————————————————
對了旦旦有一種叫做通識教育的教育體系,不知道對大家來說是不是友好呢……


現在什麼體驗不知道,說下我媽念書時的體驗。大一時三門主課老師分別是蘇步青、谷超豪和陳傳璋,對我的體驗就是我大一高數懶的去上課,考試前翻下她筆記前幾頁做幾道題就ok了。


沒聽過復旦的數學系?
大學一開始全國絕大多數(非全部)數學專業的學生用的就是復旦大學陳紀修教授或者陳傳璋教授主編的數學分析。。。
我相信以後選了數學專業你會記住復旦大學


好像是古龍說過的:一個人名字能取錯,外號卻絕對不會取錯。所以,光看復旦大學的名字,也許還看不出是個什麼類型的學校,但是既然有五角場文秘專科學校的外號,你從哪點看出是個工科院校的影子了?

至於復旦數學、物理有多強?數學我不清楚,我可以說個與物理系有關的小故事。

本人20多年前在文科系就讀,一老鄉在某工科小系。他們系有些課要與物理系一起上。有一次聊天,他說有一門課物理系的平均分是80多分,然後他讓我猜他們系的平均分是多少。我從60分開始一路向下猜,一直猜到20分他都說不對。最後說,他們系平均分是17分,逼得老師不得不將他們系的及格線划到12分。否則他們系就有一半人不及格了,因為他們班有兩個考30多分的「學霸」。同樣的老師,同樣的課,同樣的旦旦學生,這就是物理系和普通系的區別。


1. 復旦是什麼也不會是工科院校。
2. 在數學和物理方面沒聽過復旦說明見的太少。
3. 至於復旦數學系和物理系的問題,我幫你邀請我同學和學長來回答了。
4. 在復旦,生活很豐富和學術氛圍很濃都是可以有的,歡迎來複旦。


復旦數學系好像有個校友叫李源潮。。。而且蘇步青蘇老也是復旦的吧。。。另外復旦妥妥的文理綜合類大學,絕非工科大學


在國內讀數學本科的話,如果去不了北大,那麼復旦絕對是你的第一選擇。

------------------

我錯了,真心覺得還是科大比較好。


=題目改了,好想有回答LZ的機會。=
LZ我不會告訴你自從我學了數學之後心心念都想讀復旦數學系的研究生嗎,復旦的PDE很好,總體數學排名,復旦應該是僅此於北大,然後南開、科大、山東大學應該差不多,都很強 本科生科大出國的機會比較多(以上來自一個雖然想讀復旦最後都沒敢報復旦的數學狗)


吐槽:復旦是工科學校???高中生題主望三思……還是想想自己的願望再選學校……

言歸正傳。
首先復旦數學系是一個比較大的系。每年140-200人不等,基礎課不會有小班教學。
現在開了大數據學院,看課程設置還不錯。
方向基本全,基礎數學還不錯,偏微分比較牛。我推測拓撲不太行。代數不錯。分析的教學特別好但是沒關注過科研。
本科教學是好是壞大家理解不同。基本上都不水,但也未見得很難。努力和gpa成正比的地方。
以我對北大數學系的一點淺薄理解,復旦相比北大,學神少而學霸多。比起北大各種imo金牌大神,復旦數學系更多的學生是普通但努力的人,每年有3-5個學神。所以大概就是被學霸虐而非被學神虐。
邱賽表現看造化。
拿了好幾年校運會第一。
各種社團社長雲集,刷鍛輕鬆。
什麼樣的人都有。有去美國名校讀博士的,也有打遊戲打得畢不了業的同學。全看努力。
畢業出路還是很好的。不論出國,保研還是工作。


想知道杭國明怎麼樣,很辣雞嗎?


好!好! 好!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更重要說四遍,好!
(多想我可以上)


真大牛
依題主的眼界,中國數學系僅考慮北大即可
實在有意外,教學也認為不重要的話,完全可以外系旁聽,另外純自學也無不可


大神總是很大神的,這點可以打包票。
同學們平常的閑聊?只要你想聊理論,想聊數學,總能找到人的。
另外我旦居然是工科院校 你讓交大浙大怎麼辦


利益相關:復旦數院大一,考得差,匿了。就醬


首先,復旦絕不是一所工科學校。。。
體驗什麼的,我等學渣腦海中也只有虐虐虐了。

—————————————————我是認真答題的分割線

我覺得學習氛圍非常好,不過相應的壓力也就大一些。實力我就不多說了,題主自行百度即可。各種討論班,交流機會,只要你想多學點東西,就一定能滿足你。說實話有的時候真覺得作業好多,但如果你真的想學點數學,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復旦是文理學校,簡稱綜合性大學,交大是工科院校


復旦物理系感覺偏應用一些,做做材料什麼的。比較好的是凝聚態物理和光學,你去看看物理系網站上的教師介紹就知道了。

大神同學有一些,但是感覺並沒有很突出,見多了高中各種讓人驚艷的物競大神,越發覺得復旦物理系的同學跟清北檔次相差懸殊。

數學系不是說僅次於北大嗎。
物理系倒是真的排不上前三的。

雖然是真感想,還是黑了自己系和同學,我還是匿了吧。


你叫我一個想要報復旦哲學專業的文科生如何是好。。。復旦是綜合型大學吧,我覺得文理類更棒啊比如和浙大比,但工科不如浙大,浙大才是典型的工科為主的院校。


復旦的數學物理都是非常強的,如果你認準了這個專業而又去不了北大的話值得一報


推薦閱讀:

突然被分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喜歡讀《臨高啟明》是種怎樣的體驗?
一隻耳朵聽力好,另一隻耳朵聽力差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有個很醜的男(女)朋友是什麼體驗?
在北美名校讀書是什麼體驗?身邊的同學到底有多聰明和勤奮?

TAG:復旦大學 | 數學系 | 大學物理 | 大學就讀體驗 | X是種怎樣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