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軍團真的到過中國嗎? ?

羅馬軍團真的到過中國嗎? 具體真實的史料記載有嘛?成龍的新電影《天降雄獅》是純屬虛構還是有一定真實性的?


純屬扯淡~
最早是90年代中前期,在一期《奧秘》上看到這個故事;2003年初,又看到另外一個大忽悠薩蘇那這個杜撰了子虛烏有的《東方傳奇馬超》(鏈接:怎麼評價旅日作家薩蘇? - 秋原的回答)。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確有高加索人種(歐羅巴人種,即白種人)在戰鬥中被俘,表示歸順後,被送到內地,聚群定居,後代子孫累世繁衍,成為中國土著人的例子。即清朝北京的阿爾巴津人(俄語:Албазинцы;英語Albazinians)。
阿爾巴津人是1686~1687年雅克薩之戰中的俄軍俘虜,戰後,有45俘虜表示不想回國,希望留居中國。清軍將他們帶回北京,編入京師禁旅八旗鑲黃旗滿洲都統第四參領第十七佐領下,俗稱「羅剎牛錄」,他們都居住在東直門附近,成了旗人。
這45名俄國人都是男性,與周圍其他滿、蒙族旗人女性通婚生育。他們起初還堅持東正教信仰,清朝在宗教信仰這方面也還算比較照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東正教信仰明顯深受中國本土文化影響。

將近二百年後的1874年,阿爾巴津旗人已經繁衍至500餘人。這年,一支俄國外交與科考使團來到北京。此時已經有了濕版攝影術。使團中的攝影師專門為他們拍攝了照片。距離雅克薩戰爭相距190年,這些通婚後代已經沒有斯拉夫人的體貌特徵,和周圍蒙古人種的中國人並無二致——

僅僅經過190年,阿爾巴津就已經如此,更何況那傳說中的羅馬軍團還是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末期~~


漢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域都護甘延壽與副校尉陳湯先斬後奏,集合西域十五國聯軍共同遠征中亞,討伐北匈奴郅支單于,經萬里跋涉,漢朝大軍終於抵達康居,逼近郅支城,在都賴河畔距城堡三里處安營布陣。

三里,這是一個緩衝區,目的是先察敵情,後發制人。於是陳湯與甘延壽攜手登上一個小土坡,極目遠望,但見這是一座三重城,內城是土城,外城則是由兩層木牆構築的加強防禦工事。城樓上一眼望去,儘是五色旌旗,臨風招展,另外還有兵士數百人一律頂盔貫甲,排列城頭;城下則有數百騎士往來飛馳,然後城門兩邊也有百餘名的奇怪的步兵,布成了一個奇怪的陣式,一邊喊話一邊操演。同時城上的守軍也很熱鬧,他們興高采烈的朝漢軍招著手,用生硬的漢話大喊:「斗來!斗來!」

然而漢軍並沒有去「斗來」,我們前面就說過,陳湯在戰術上是一個持重的指揮官,甘延壽更是一個戰略戰術都講求穩重之人。如今匈奴軍守備嚴密,陣法奇怪,在尚未摸清楚其中門道之前,最好還是不要貿然攻擊,不如先扎穩陣腳,以不變應萬變。

在城下往來馳驟的匈奴騎兵見漢軍不敢「斗來」,便呼嘯著朝漢營疾速衝來。然而漢軍早有戒備,所有強弩早已拉滿外指,嚴陣以待。匈奴騎兵衝到近前一看媽呀這麼多陰森森的鐵箭頭,嚇得掉頭就跑。看來這只是一次試探性的進攻。

這下漢軍可以「斗來」了,於是所有弓弩兵出營,緩步向前推進,並放出了第一輪飛箭,匈奴騎兵只顧逃命不敢還擊,在丟下數十具屍體後竟又一溜煙撤回了城中。而城門口的那些奇怪步兵卻還不怕死,刷刷刷踏著整齊的步子就往前沖。

趁著這個間隙,讓我們與陳湯甘延壽一起,來好好研究一下這支奇怪的步兵隊伍與他們的奇怪陣型。

在《漢書》的記載中,關於這支奇怪步兵只有一句話:「步兵百餘人,夾門魚鱗陣,講慣用兵。」

然而,就是這短短的一句話,引起了後人讀史者的無限猜測,遐思,乃至意淫。

因為,從任何史書的記載來看,匈奴人向來都是使用輕騎兵作戰,從來沒有使用過步兵,而且這支步兵還結成了規整的陣型,這不是他們的作風。顯然,這些步兵不是匈奴人。

那麼這些步兵不是匈奴人,會是什麼人呢?於是就有些善於聯想的歷史學者從「魚鱗陣」三個字著手,推測他們是羅馬人。也就是說,早在兩千多前,漢朝與羅馬,這兩個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文明,就在中亞這片草原上有過交鋒的記錄,這無異於一個石破天驚(當然也極其荒謬)的發現。

所謂魚鱗陣,陣如其名,即隊形一層一層如魚鱗狀密集排列,這種密不透風的烏龜陣,的確像是羅馬步兵的特色,但光這一點就說他們來自遙遠的羅馬,恐怕武斷。

然而這些歷史學者們並不罷休,他們很快就在今天甘肅永昌找到了一座驪軒城,中國古籍曾稱羅馬為「黎靬」,與「驪軒」音近,所以據此斷定,這座驪軒城,就是陳湯在攻破郅支後,漢朝安置這些羅馬戰俘的地方。然後又有考古學家在那裡發現了古羅馬人的遺物與墓葬,還發現了不少碧眼金髮的古羅馬人的後裔。學者們還在這裡發現了一段約10米長,1米高的S形土城牆,並認定這就是當年驪軒古城的城牆遺迹。這現存的斷壁殘垣便成為「古羅馬失蹤軍團定居中國」的有力證據:用重木加固土城以加強防禦正是羅馬軍隊獨有原作戰手段之一。

這可就牛逼大發了,一下子把東西方文明的歷史交匯點提前1000多年,馬可波羅的棺材板都快按不住了,歷史大發現啊!

於是各國媒體開始大狂歡,總之一通炒作,後來又有很多作家們也摻和了進來,又是寫小說,又是編電視劇本,甚至中央台還拍了個紀錄片叫《消失的軍團》,將它進一步發揚光大。再後來武打巨星成龍還據此拍了一部賀歲大片《天將雄師》,著名國漫《秦時明月》中某些情節也從中多有借鑒。這下子可熱鬧了,永昌縣裡頓時大興土木,建起大量古羅馬建築,據說還有一些長相歐化的永昌人竟穿上了戲裝一樣的古羅馬戰士服,組織起古羅馬軍團到各地去表演,村民們甚至信誓旦旦的說自己就是歐洲人,正準備回義大利尋根呢!


不過很可惜,這些歷史學者們並沒有把史書讀透,《漢書》的後文明確記載,陳湯將郅支城的所有戰俘都贈給了西域諸王為奴,並沒有將他安置在漢朝境內。而且根據漢簡的記載,這座所謂的驪軒城,其實早在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之前就已經作為一個地名存在,說它跟郅支之戰有關,未免太過牽強。

然後這些歷史學者的另一個假猜,也十分搞笑。原來在公元前54年,「羅馬三巨頭」之一的敘利亞總督克拉蘇(也就是鎮壓了斯巴達克起義的那個人)曾率領軍隊遠征安息(Arsacids,即Parthia帕提亞帝國,當時領有全部伊朗高原及「兩河流域」,為西亞大國),卻在卡雷戰役中被安息王佛拉特四世打得全軍覆沒,只有一支6000多人的軍團突出了重圍。不過這支軍團並沒有返回羅馬。他們究竟去了哪兒了呢?如此龐大的軍團怎麼會失蹤不見呢?於是有人假設,這流落亞洲的羅馬兵團中,大概就有人當了郅支的僱傭軍吧。

果然很搞笑,陳湯攻打郅支發生在公元前36年,距離卡雷戰役近二十年,這些羅馬兵就算活著,而且還逃到了康居,那麼他們至少也有四十歲。以古代人的壽命,四十歲已經是老人家了,郅支還要他們幹嘛?這顯然又是意淫。甚至還有些人說這些羅馬兵是克拉蘇的兒子率部突圍到康居的,但很可惜,根據古羅馬史料,小克拉蘇部作為先鋒,在卡雷戰役中是死的最早的。

最近蘭州大學的DNA研究發現,今天甘肅永昌那些所謂金髮碧眼的村民,其實與西域諸國一樣都是印歐人種,並非什麼南歐來的,這個長達數十年的歷史學者與各種媒體的集體意淫,終於不攻自破。

所以現在事實很清楚了,所謂驪軒城,也就是河西的中亞移民所建的城罷了;那些古羅馬遺物,當是絲綢之路上的商隊貿易得來;沒啥好大驚小怪。至於驪軒,應為亞歷山大之轉音,當年希臘亞歷山大大帝曾遠征中亞,在中亞建了很多亞歷山大城,這座驪軒城,應是移民們懷念故鄉所取,城牆呢當然也就是學習了羅馬人的技術。其實匈奴與西域的部落中也有叫犁汗的,意思想必也差不多。而這個所謂的魚鱗陣,或許真是從羅馬傳到安息再傳到康居,再由郅支借用的,總之這些步兵絕非羅馬人。

當然,驪軒城也算是漢帝國與羅馬文明交匯的一個神奇產物,值得學界花心思進一步好好研究、開發。至於是否與陳湯有關,歡迎大家討論。


根據DNA測試甘肅那個有所謂羅馬軍團後裔的小城和羅馬人毫無關係,那些說是克拉蘇的軍團的說法也只是由史書上的蛛絲馬跡推論出來的,並沒有得到史學界的承認。


東漢有載:與南匈奴會戰時,一支數百人裝備大盾短劍長矛,五面舉盾布魚鱗陣。看描述為小亞細亞一帶受當年入侵的馬其頓大軍影響的部族傭兵而已。可以搜索一下關於印度雕塑里的「犍馱羅」,可知當年希臘文明對中南亞的影響


並無證據能證明羅馬軍團到過中國
漢朝在西域遇到的「夾門魚鱗陣」可能是希臘化國家保存下來的馬其頓方陣
李仁港的《見龍卸甲》和《天將雄獅》都應該當架空古裝劇看,別當真
正宗羅馬人應該也是黑髮黑眼的


在羅馬軍團服役後可獲得羅馬公民權 所以誰說羅馬軍團都是羅馬人 而且羅馬輔助軍團也不一定是羅馬人


我只聽說過中國的絲綢到過羅馬,沒聽過羅馬正規軍到過中國。
古代的西域不是一個明確的地理概念,什麼西域督巴拉巴拉的別太扣字眼算成中國的勢力範圍。


好像已經闢謠 就算來了 來的也不是軍團 是殘兵敗將


文明裡估計可以


軍團沒到過,被捉回來一批奴隸


推薦閱讀:

看完美劇《羅馬》我想問一下,羅馬貴族的那麼奢靡的生活。他們的收入來自那裡?

TAG:絲綢之路 | 羅馬史 |